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
浅谈黄河泥沙治理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河流泥沙的直接来源是水土流失。
土壤结构疏松,抗冲蚀能力差,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坡陡沟深,暴雨集中,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某河段水流中的泥沙,除来自流域水土流失外,还可能来自水流对河床的冲刷。
当流域或上游河段来水含沙较少时,水流就会冲刷本河段河床而携带泥沙。
黄河上游水体较清,中游冲刷黄土高原,导致泥沙俱下、水体浑浊;而下游容易淤积,造成河床抬高,形成悬河,决口为患。
治河当治沙,为此浅谈几点治沙理论,和大家共同学习。
1以水冲沙原理“以水冲沙”理论和方略的提出,源远流长。
明末的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清代靳辅和陈璜提出了“以水攻沙”。
新中国成立后,王化云等专家概括地提出“拦、用、调、排”四字的治河方略,其中“调”就是调水调沙。
只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等因素,这一正确的认识难以实施。
大浪陶沙,惊涛拍岸。
这种场景形象的论证了“以水冲沙”的正确性。
泥沙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在静水中下沉;而在动水水中可以被水推动。
处在动水中的泥沙,一方面受重力作用有下沉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受到水流的冲刷、紊动(混掺、上浮、扩散)作用而被长距离携带。
当泥沙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大于紊动扩散作用时,泥沙就下沉淤积。
当紊动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时泥沙将被上浮或者河床被冲刷。
正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的共同作用,才可以实现泥沙的长距离运动。
它的运动方式大体有“推移”和“悬移”两种,河流中较粗的泥沙在河床面附近做滑动、滚动、跳跃等形式的运动称之为推移。
泥沙的推移运动具有间歇性,走一会,停一会。
运动的泥沙也有可能与静止的泥沙置换,即水流冲刷和泥沙淤积交替出现。
泥沙前进的速度远小于水流速度。
泥沙在水中(自水面至床面之间)浮游前进、运动速度和水流速度基本相同。
泥沙的这种运动称为“悬移”做悬移运动的泥沙在水中的位置是时上时下,其中细颗粒泥沙能上升到水面附近,不与静止的床沙进行置换。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
黄河调水调沙分析与思考黄河是多沙河流,每年从中游携带大量泥沙,一部分淤积在下游沿途平原河道,造成河床抬升,过洪能力变小,洪水威胁两岸。
在干流河道修建水库,虽然拦蓄大量泥沙,但同时也造成水库淤积而报废,三门峡水库即是例子,水库建成后,虽然使黄河水变清,但也带来严重问题,三门峡水库因大量泥沙淤积库容逐渐减少,最后不得不进行工程改造,进行调水调沙尝试。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进行大规模调水调沙,目的就是通过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达到利用少量的泄水,携带淤积在水库的泥沙,排入大海,而不造成沿途淤积,一方面使水库冲淤平衡,另一方面又不造成沿途河道淤积,同时制造人工洪峰过程,改变河道河势,缩小断面宽度,增加深度。
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
黄河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著名水利专家王化云和他的同事们,在“上拦下排”的治黄方针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思想。
三门峡工程的运用实践中,三门峡水库的建设使“调水调沙”得以实施,2001年小浪底水库正式建成使用,使规模性调水调沙的水库条件具备,而且为调水调沙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提供了先决条件。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多年来,治黄人一直在探索通过人工手段,塑造一种人工的理想的水沙关系,利用自然规律改变当前天然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但这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大型调节水库,二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2002年7月,利用小浪底水库开展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至2009年8月,调水调沙历经8年9次。
1.黄河调水调沙2002年7月,利用小浪底水库开展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7月4日上午9时,小浪底水库开始按调水调沙方案泄流,7月15日9时出库流量恢复正常,历时共11天。
浅谈调水调沙对引黄供水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调水调沙对引黄供水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调水调沙在确保黄河河床不抬高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给引黄供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河槽大幅刷深,水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高含沙黄河水不利于先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会造成土壤沙化;灌区引水渠道加速淤积,沉沙清淤不仅使用水成本增加,也恶化了当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等。
针对调水调沙已经或可能给引黄供水造成的影响,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关键词调水调沙;引黄供水;影响;对策;初探1 调水调沙概述调水调沙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平衡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
通过调水造峰、调沙淤滩、增加洪水冲刷河槽等措施,使水沙过程两极分化,改善河床形态,增大滩槽高差,增大河槽的排洪和输沙能力,起到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
2 调水调沙对引黄供水的影响多年的调水调沙,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对实现河床不抬高,提高防洪标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产生了明显的成效。
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使黄河主河槽的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防洪能力明显增强。
调水调沙在对黄河下游河道防洪及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给引黄供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1 河槽大幅刷深,黄河枯水季节,水闸引水能力严重不足有关资料显示,调水调沙人造洪水使黄河下游河道全程冲刷,河道主河槽高程平均下降1.5米左右。
黄河下游绝大多数水闸均建于20世纪70~90年代。
由于对调水调沙的影响未予考虑或考虑不足,闸底板高程是基于河道主槽不断淤积抬高的情况设计确定的,普遍比较高。
随着调水调沙的进行,河槽逐年刷深,同等流量情况下,大河水位降低,致使水闸上下游水位差减少,引水能力显著下降。
据统计,目前在黄河枯水季节,大多数引黄水闸实际引水能力仅达到设计引水流量的50%左右。
黄河调水调沙(水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
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黄河⽔利委员会1、前⾔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黄河⽔少沙多、⽔沙异源、时空分布不均。
特别是进⼊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资源的需求⽇益增⼤,⽔少沙多的⽭盾更加突出。
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的基本设想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的前提下,利⽤⽔库(单库或⽔库群)的调节库容,对⽔沙进⾏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达到不淤积或冲刷的效果。
按这⼀设想在黄河⼲流上修建的⼤型⾻⼲⽔库,不仅要调节径流,还要调节泥沙,使⽔沙关系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排沙减淤效果。
长期的治黄实践使⼈们认识到,⽔沙关系协调是改善下游河道排沙条件、提⾼排沙效果的有效措施。
利⽤⼲流⽔库进⾏综合调节,可提⾼⽔流输沙能⼒,节省输沙⽤⽔,减少河道淤积。
但由于当时没有靠近下游的⼤型⽔库去调配合理的⽔沙过程,调⽔调沙只能是⼀种科学设想。
2001年,⼩浪底⽔库建成并投⼊运⽤,为调⽔调沙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程条件,也使调⽔调沙的技术应⽤成为可能。
在2002年7⽉4⽇9时⾄7⽉15⽇9时进⾏了黄河⾸次调⽔调沙试验。
2003年9⽉6⽇9时⾄9⽉18⽇18时30分结合防洪预泄⼜进⾏了黄河第⼆次调⽔调沙试验。
2004年6⽉19⽇9时⾄7⽉13⽇8时,进⾏了黄河第三次调⽔调沙试验。
2、技术路线2.1⽔沙联合调度的⽅式在黄河调⽔调沙过程中,⽔库⽔沙联合调度的⽅式主要有以下⼏种:2.1.1 单库调度⽅式单库调度⽅式是指⼩浪底⽔库蓄⽔为主单库调节⽔沙的调控⽅式,即⼩浪底⽔库调蓄加上河道来⽔总量满⾜调⽔调沙总⽔量要求,并利⽤⼩浪底枢纽不同⾼程泄流孔洞组合调控出库含沙量,达到调⽔调沙调控指标要求。
单库调度⽅式在⼩浪底⽔库运⽤初期适⽤于清⽔下泄,所能调控的含沙量有限;当⼩浪底⽔库进⼊正常运⽤期后,可调控⼀定幅度的含沙量。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一、黄河调水调沙的由来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其主要症结在于泥沙,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强烈堆积,使黄河下游近800公里的河床还以年平均0.1米的速度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般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个别地段达到10米。
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频繁,造成严重灾害,与逐年抬高的"地上悬河"有很大关系。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依然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同时由于上游水库汛期蓄水,上、中游工农业用水日益增长,黄河下游汛期水少沙多的矛盾更趋严重,黄河下游河床将继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要害问题。
多年来,黄河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天然水沙不平衡关系的减淤方式,力图控制位于关键地位的水库运用,塑造一种理想的水沙配比,这种水流下泄后,可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甚至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刷,从而达到“河床不抬高”的目的。
我们把这样的过程称之为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治黄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一设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萨凡奇.葛罗同在1946年治理黄河的初步报告中提出,利用八里胡同水库控制洪水并发电,坝底设排沙设施,每年放空排沙一次,以减缓下游淤积。
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暴露以后,有人提出利用小浪底水库进行泥沙反调节的设想。
70年代后期,随着“上拦下排”治黄方针局限性的显露以及三门峡水库的运用实践,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所起的重要作用,再一次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指导思想,设想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相适应,更好地排洪、排沙入海,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
由于小浪底水库在黄河上所处的关键位置,经过专家学者反复的论证和黄委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大量工作,决定先建设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的实践。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东明河道工程的影响及建议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东明河道工程的影响及建议摘要:2002~2015年黄河连续17次进行了调水调沙,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东明河段位于山东黄河最上游,是黄河下游有名的“豆腐腰”河段,本文通过分析调水调沙后东明河道的冲淤、水情、河势变化等,说明了调水调沙的作用,并提出了河道工程治理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东明河道1东明河道工程情况黄河东明段位于山东黄河的最上游,河道长76km,两岸堤距上宽下窄,呈“漏斗型”。
其中,上界到高村,河道长66 km,河道宽、浅、乱,主流摆动频繁,属于游荡型河段,两岸堤距5~20 km,纵比降约1/6000,主河槽宽1.2~3.3 km;高村到东明下界,河道长10 km,属于从游荡型向弯曲型的过渡性河道,两岸堤距5 km左右,纵比降约1/8000,主河槽宽0.8~1.3 km。
由于河床逐年淤积,东明河段河床高出滩地2~3m,高出背河地面3~5m,设计防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m,是典型的地上“悬河”。
东明河段有4处险工,8处控导,工程长度16.25km。
该河段滩地横比降较大(约1/3000左右),槽高、滩低、堤根洼,极易发生横河、斜河,威胁堤防安全,是黄河下游有名的“豆腐腰”河段。
2调水调沙运用后东明河道的冲淤变化。
从2002年至2015年黄委已经进行了17次调水调沙,据统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由于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花园口至高村河段冲刷最为明显,从199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此段河道共冲刷7.85亿t泥沙,河道冲刷以主河槽冲刷下切为主,东明河道平均河底高程降低了2.96m,年平均降低0.27m,调水调沙作用明显。
2015年7月7日8时00分,洪峰通过东明高村站流量达到3200 m3/s,水位61.19m,和2002年第一次调水调沙时高村站最大流量2930 m3/s,水位63.75m相比,流量增加270 m3/s,而水位降低2.56m,滩区没有发生串沟漫滩现象。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是指通过人工干预,调节黄河水流的水量和泥沙含量,以保持河道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量调节:通过水库的调节和引水工程,控制黄河的水量。
在干旱季节或需要增加水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水等方式增加水量;而在雨季或需要减少水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水库调节、泄洪等方式控制水量的流出。
2.泥沙调控: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容易形成淤积和冲刷,对河道的稳定造成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之一是通过建设泥沙分水工程,将泥沙与水分开,保持河道的通畅。
此外,还可以通过疏浚、挖沙等方式,及时清理和调整河道的泥沙分布,防止淤积和冲刷现象的发生。
3.水沙平衡:黄河水沙关系密切,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平衡对于保持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还包括通过合理的水沙调控,保持水沙的平衡状态。
这需要根据季节和地区的特点,合理安排水量的供应和泥沙的运移,以维持黄河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是通过水量调节、泥沙调控和水沙平衡等手段,对黄河水流进行人工干预,以维持河道稳定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并为沿岸地区提供可靠的水资源。
1/ 1。
黄河的泥沙分布特点与治理研究
黄河的泥沙分布特点与治理研究摘要: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
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理黄河泥沙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根据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对于治理黄河泥沙和科学合理利用泥沙,提出切实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泥沙来源及分布;治理措施;泥沙利用引言黄河含沙量居世界河流首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母亲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相差较大,上游是黄河水的来源,而中部则是泥沙来源且分布不均,以黄土高原最为显著。
近年以来,在政府有效领导下,团结广大劳动人形成了一个基于“拦、排、放、调、挖”的治理黄河泥沙的办法。
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泥沙治理与防护,逐步提出“科学、合理、高效”为准则的治沙理念。
其中合理治理黄河泥沙,就要首先分析其来源以及分布的特点。
1泥沙来源及分布黄河治理在于治沙,治沙在于治其源头,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在黄河流域中部,即黄土高原,其主要分布是:(1)流经河口镇与延水关相互交织的河流;(2)流经无定河的部分支流以及清涧河、延水、北落河和白宇山河源;(3)流经渭河上游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区域以及散渡河流域。
其中不同流域其泥沙分布量呈现不均衡特点,另外泥沙量的增大主要在汛期,即降水主要在7、8月份。
做好在汛期防洪分流对于减少泥沙含量有重大意义。
所以我国先后在黄河流域及支流先后建立了,三门峡以及小浪底等水库,对于调峰调沙具有关键作用。
分析黄河流域中部土质对于做到有效治理泥沙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土壤特质对水土流失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由于黄河流域中部黄土高原土壤特性以及其降水条件可知,造成黄河泥沙增多主要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即为:(1)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跨越,使人类生产力大大提高,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大量植被树木遭到砍伐和破坏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1]。
浅论黄河泥沙处理
浅论黄河泥沙处理作者:史立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继承黄河泥沙治理历史经验,综合措施控制、治理、利用黄河泥沙,达到确保黄河下游河道百年不淤,长期安全使用。
关键词:泥沙成因;历史技术;综合技术措施Abstract: The succe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treatment history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management, use of the Yellow River silt, ensure the Yellow River Centennial not silt, safe for long-term use.Key words: sediment origin; history of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45+.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1、黄河泥沙形成主因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上游河段全长3472km,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
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km,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m,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km,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m,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
浅谈黄河治理
【论文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利与弊解析【论文摘要】黄河泥沙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是黄河治理的难点。
黄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术、防洪战略决策都着眼于这一点。
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水利委员会创立了举世瞩目用水治沙的历史先河。
“调水调沙”的设想经过实践的考验,正一步步走向成功,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因素,现结合实际,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利弊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1黄河泥沙的危害黄河水患,根在泥沙。
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什么是调水调沙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3调水调沙有益方面3.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
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
而9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
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
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
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
破解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问题新思维论文
破解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问题的新思维[摘要]大量治河实践证明,只有加大下泄流量或给它不间断的增加足够多的外部能量,黄河才有可能把泥沙全部带入大海,目前黄河上每年都在实施的“调水调沙”伟大实践,就是利用小浪底水库下泄大流量水流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冲刷下游河道泥沙的方法,然而,通过对比观测数据发现,除“调水调沙”期间河道淤积明显减轻外,平时小流量时河道淤积还是比较严重。
为了在小流量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调水调沙”的效果,本文提出一个新构想,利用取之不竭的风能为黄河水“加压打气”,加速水流紊动,加速排沙,来全面治理黄河下游淤积问题。
[关键词]风力疏浚调水调沙下游河道黄河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4-0301-011、疏浚黄河下游河道的迫切性及必要性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淤沙量大于排沙量,导致河床逐年升高,往往比堤外地面高出数米之多,成为地上“悬河”。
遇到特大洪水时,极易溃堤决口甚至造成黄河改道。
据史料记载,黄河较大的改道26次,决口多达上千次。
俗谚有“黄河百年一改道”之说。
每次决口或改道都给当时的民众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
为此,确保河床不抬高,不决口,不改道,最大限度的延长当前流路的使用寿命是历届政府的头等大事。
现在的黄河流路是它在1855年从河南兰考的铜瓦厢溃堤决口后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的,距今已流淌了157年(期间国民党政府炸花园口,导致的夺淮入海忽略不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党和政府尝试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治河方案,尤其是近年来黄河上每年都实施的“调水调沙”,就是当前治理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的优选方案之一,这种利用小浪底水库下泄大流量水流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冲刷下游河道泥沙的方法,是古代“束水攻沙”治河理论在新时期的又一伟大实践。
确确实实对水库的减淤减沙及下游河道的疏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延长现有流路的使用寿命起到了重大作用。
浅析黄河泥沙治理
浅析黄河泥沙治理摘要:黄河以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而闻名于世。
几千年的治黄史也是一部治沙史。
不少学者和治黄管理者针对黄河泥沙的侵蚀与输移规律、黄河泥沙治理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认识和治理经验。
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
因此,深刻认识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黄河河道河势变化、行洪安全、河道管理、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分析采沙对河势、防洪工程的影响,兴利除害、扬长弊短,有节制的对河床泥沙进行调整,黄河泥沙的研究与治理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关键词: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兴利除害,水沙调整。
黄河的诸多自然灾害均起因于泥沙。
几千年的治黄史也是一部治沙史。
泥沙是黄河治理的症结所在。
在治理黄河泥沙中,一方面分析黄河河道内淤积泥沙的成分,界定分析范围。
另一方面则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改变泥沙的分布,使泥沙不淤积在黄河河道。
一、泥沙运动泥沙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各种运动,称为泥沙运动;按其在水流中的运动可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
推移质沿河床滚动或跳跃前进,运动一阵停止一阵,呈间歇性。
运动着的泥沙和静止的泥沙,经常彼此置换,前进的速度远小于水流速度。
它在水流所挟带的泥沙中,属于比较粗的一种。
悬移质是泥沙在水中浮游前进,速度与水流的速度基本相同浮游的位置时上时下,较细的泥沙往上能上升到接近水面。
较粗的泥沙有时甚至回到河床“休息”,并与河床面泥沙发生置换现象。
它属于水流所挟带的泥沙中的较细的一部分。
一方面推移质与悬移质的运动方式不同,另一方面推移质与悬移质在运动中又不是截然分开、彼此无联系的。
在同一种水流状态下,推移质中颗粒较细的部分,也可能短暂地以悬移方式运动;悬移质的粗颗粒,也可能短时间地以推移方式运动。
就同一泥沙组成而言,在水流条件较弱时,悬移质可以变成推移质;而在水流条件较强时,推移质又变成悬移质;这说明推移质和悬移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
推移质和悬移质的相互转换导致河床的冲淤变化。
二、河床演变河床演变是指河道在自然情况下,或者受到人为干扰时所发生的变化。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调水调沙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
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实施这一方略始自新世纪之初,而“以水冲沙”理论和方略的提出却源远流长。
只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等因素,这一正确的认识难以实施,只能束之高阁。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黄河区别于其他江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
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但输沙量却达16亿吨。
它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
早在先秦时代,黄河就被称为“浊河”,汉时更有“一石水而六斗泥”之说。
做法经过8年调水调沙实践,黄委探索出了适应黄河各种水情、沙情的调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做法,既保证了黄河安澜,又实现了黄河不断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大成效。
三条黄河联动,开展科学实验。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四个区域,即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区间,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和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
在中游干支流上建有5座大型水库,即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故县和陆浑水库。
调水调沙就是要对河道区间来水和五座水库蓄水进行调度,人工塑造有利于下游输沙、河道冲刷和水库减淤的过程。
调水调沙的科学性、时效性很强,风险不可低估。
为此,他们实施“三条黄河”联动,认真进行科学的模拟和实验。
依据河势、水情和沙情,他们选择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开展了三次实验。
第一次是单库调度实验,即利用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首先利用黄河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虚拟实验,在充分认识并掌握了一定规律后,2002年7月4日,第一次运用小浪底水库单库进行调水调沙,历时11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浅谈黄河泥沙治理
调沙” . 以利 于河槽束水冲沙. 将所携带的泥沙和河床上 的淤沙适时送 人大海 , 从 而减少河床淤积 . 增大主槽 的行洪能力 , 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 之安全 。 调 水调沙 , 适时人海 。利用工程设施和调 度手段 , 通过水 流的冲 击. 将河床上的泥沙适时送人 大海 。 减少淤积 . 增大主槽 的行洪 能力 , 在本世 纪初成为现实 黄河的调水调沙就是要对河道 区间来水和五座 水 库蓄水 进行调度 . 人工塑造有 利于下游输沙 、 河道冲刷和水库减 淤 的过程 。调水调沙的科学性 、 时效性很强 , 风险不可低估 , 必须认真进 行科学 的模拟 和实验 。 依据河势 、 水情 和沙情 . 黄委会选择了三种可能 1 以 水 冲 沙 原 理 出现 的情况开展 了三次实验 . 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三次调水调 沙实验 黄委将 三次实验 、 三种类 “ 以水冲沙” 理论 和方略 的提 出. 源远流长 。 明末 的潘季驯提出 了 取得成 功并把 握了一定调度规律 的基础上 . “ 束水攻沙” 、 清代靳辅和陈璜提出了“ 以水攻 沙” 。 新 中国成立后 . 王化 型年份 、三种调度运行方式 分别运用 到以后 的调水调沙生产运行 中. 云等专家概括地 提出“ 拦、 用、 调、 排” 四字的治河方 略 , 其 中“ 调” 就是 使之成为水库调度常态 调水调沙 。只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生产 力水平 等因素 . 这 一正确的认识 3 “ 减 沙 ”和 “ 治河” 难以实施 。 大浪陶沙 , 惊涛拍 岸。这种场景形象 的论证 了“ 以水 冲沙 ” 的正确 大禹治水 . 贵在创新。 运动是永恒 的真理 . 远古的“ 疏川导滞 ” 在当 性。 泥沙 比重大于水 的比重 , 在静水 中下沉 ; 而在动水水中可 以被水推 时来说 , 也是与时俱进 , 并取得 了治河 成效 。 时间在前进 , 河情在变化 , 动。 处在动水 中的泥沙 . 一方面受重力作用有下沉的趋势 . 另一方面又 人们对泥沙输移规律的认知也 在不 断深入 . 治沙方略也应在不断创新 受 到水流的冲刷 、 紊 动( 混掺 、 上浮 、 扩散) 作用而被长距离携带。 当泥沙 和发展 。 黄 河出现 的新情况 和新 问题 。 主要原因是黄河来水来沙变化 , 所受 到的重力作用 大于紊 动扩散作用 时, 泥沙就下沉淤积 当紊 动扩 来水量减少 . 来沙也有减少 , 但减少 幅度小于水量。 根治 黄河 的关键在 散作用大 于重力作用时泥沙将被上浮或者河床被冲刷 正是由于重力 于泥沙 . 根治泥沙。 “ 减 沙” 和“ 治河” 不失为治理黄河 泥沙 的创新思维 作用 和紊 动扩散作用 的共 同作用 . 才可 以实现泥沙 的长距离运 动 它 所谓“ 减沙” , 就是通过水 土保持 、 生态环境 的修复和水利工程的拦沙 , 的运 动方式 大体有 “ 推移 ” 和“ 悬移 ” 两种 . 河流 中较粗 的泥沙在河床 面 从源头上尽量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 治河 ” , 就是按照水沙变化的现状 附近做滑动 、 滚 动、 跳跃等形式 的运动称之为推移 。 泥沙的推移运 动具 和趋势 . 遵 照有科学依据 的河道演变规律 . 进行河道整治 。 形成一条高 有 间歇性 , 走一会 . 停一会 。运动 的泥沙也有可能与静止的泥沙置换 . 效行洪 和高效输 沙的稳定河道 即水流 冲刷和泥沙淤积交替 出现 。泥沙前进的速度远小于水流速度 。 4 数字黄河 。 科学治沙 泥 沙在水 中( 自 水面至床 面之间) 浮游前进 、 运动速度 和水 流速度基本 相同 泥沙的这种运动称为“ 悬移” 做悬移运动的泥沙在水 中的位置是 在 当今 的信 息时代 .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深入运用 于治黄 时上 时下 , 其 中细颗粒泥沙能上 升到水面 附近 . 不与静止 的床沙进行 领域 。 把黄河 “ 装进” 计算机 , 借助现代 化以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 , 置换 。 基本保持在水 的上部浮游前进 。 做悬移运动 的泥沙 中颗粒较粗 对全流域及相关地 区的自然 、 经济 、 社会等要素 构建一体化 的数字集 的. 在 运动时不仅时上时下 的有 时候 回到河床 静止下来 . 或者与床沙 中平台和和虚拟坏境 . 以系统 的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 泥沙治理的各 置换 。 但是 , 组成河床的床沙 , 和做这 两种运 动的泥 沙并没有 固定 的分 种方案进行模拟 、 分析和研究 , 为治沙对策提供科学性 、 合 理性 和预见 界线 。即可 以互相交换 , 又有可能发生转换 , 不论做何种运动的泥沙 , 性支持 。 在相 同的水流条件下 . 部分泥沙 都可以静止下来变成床沙 . 部分床沙 源头治理 也可 以变成 运动的泥沙 : 当水 流条件变强 时 . 部分床沙将 变成运动泥 5 生态治沙 . 沙, 这就是冲刷 : 当水流条件变弱时 . 部分运动泥沙回落到床面变成床 泥沙泛滥 , 焉能使下游长黄河治久安?黄河泥沙来 自黄土 高原 的 沙。 这就是淤积 。这样加大水的流量 , 窄河槽束水 . 水压增大 . 流速提 水土流失 , 对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发挥地方政府在水 土流 高, 推动泥沙加 速前 进 , 减少泥沙淤积 , 冲刷河道 , 致使水 流适 时携沙 失保护 中的重要 作用 。 使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并重 , 提高人们对治理 千 沟万壑 . 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坚定不移的实施法规监督 。 把 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 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 建立 和完 善水土保持监测 网络 . 推进监测评 价工作 。 加强科学技术推广. 通过科 黄河 小浪底水 库运用后 . 黄河下游 的防洪形势发生 了较 大变 化 . 学治理千沟万壑 . 改善生态环境 . 发展农业生产 . 从而有效推进水土保 但 多沙之河 , 没有改变 。 进入下游 的水沙条件两极分化趋势更加 明显 : 持的效率和水平 。 使结构疏松 的土壤颗粒 , 不至于在水流的作 用下 , 形 方面洪水 以高含 沙中小洪水为主 . 水 沙 比例更不协 调 : 另一方 面当 成泥沙, 进入河道。 ● 今气候异 常 , 稀 遇大洪水 的可 能性仍将存在 。 如不人工干预 . 塑造一个 稳定 的河槽 , 河道将进一步萎缩 . “ 小水漫滩 ” 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 重 [ 责任编辑 : 曹明明 ] 现漫滩险情 , 河道排沙能力进一步降低 。为此 . 需要不断地进行“ 调水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
李国英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黄河以其多泥沙,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完全可以使黄河下游河道实现不淤积.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积累了对黄河测验的海量数据(520万组),加深了对黄河河床演变及水沙规律的认识,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李国英
【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
【相关文献】
1.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九 [J], 韩其为
2.对调水调沙理解的几个误区和有关质疑的讨论——"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
和巨大潜力"之十 [J], 韩其为
3.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 [J], 邹荣婕;邓旭修;王斌;徐英江;宫向红;刘慧慧;田秀慧;张华威;任传博
4.黄河防总开展2014年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同时举行防御大洪水演习 [J], 本刊讯
5.黄河防总实施2012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滚动分析,精细高度,统筹调水调沙和抗旱保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黄河调水调沙
作者: 赵悦[1] 张安鲁[2] 刘云[1]
作者机构: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6 [2]东阿黄河河务局,山东东阿252201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56-157页
主题词: 河道冲淤 调水调沙 水沙平衡 黄河下游 控制因素
摘要: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
利用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的有效途径。
本文概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与黄河水沙不平衡现状,分析了控制下游河道冲刷的控制因素与下游淤积规律,并介绍了前三次调水调沙主要运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
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却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在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语言描述黄河多泥沙的天性。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与世界多泥沙河流孟加拉国的恒河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相比,黄河年输沙量为科罗拉多河的12倍,含沙量约为恒河的9倍。
如果把黄河的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3.水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黄河水沙存在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如花园口站实测水沙量变化过程出现了1922~1932年11年和1969~1974年连续6年的枯水时期。
由于暴雨落区的不同,来水并不完全与来沙同步,出现各种丰、平、枯水沙年组合。
水沙在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60%左右,汛期沙量占年沙量的85%以上,集中程度更甚于水量。
同时又主要集中在暴雨洪水期,往往5~10天的沙量可占年沙量的50%~90%,支流沙量的集中程度又甚于干流。
高度集中的泥沙形成高含沙量洪水。
二、黄河泥沙的治理方略针对黄河泥沙的处理问题,古往今来,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探索和提出过不同的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泥沙处理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泥沙处理的方略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解决黄河水沙问题,需要依靠多种途径和措施综合解决。
黄河水沙的治理与开发,应继续贯彻执行“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使黄河水沙资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于生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总方针,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略;坚持“拦”、“调”、“放”、“排”、“挖”综合治理的方略;坚持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处理和利用水沙资源。
1.1.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黄由于黄河上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土壤表面受到暴雨打击时,土壤孔隙堵塞,雨水下渗速度减小,大量径流顺坡而下。
因此,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植树造林,制止人为的滥垦滥伐、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集中资金、技术、人力,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等综合措施,防治结合,强化治理,减少入黄泥沙,是缓解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的根本措施。
1.2.加强黄河中游水库调控在黄河上中游兴建一批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以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7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各大水库联合进行泥沙调节,形成高效造床输沙洪水,排沙入海,将会更有效地减缓黄河河道泥沙淤积。
1.3.加强河口治理黄河下游河道输送的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尾闾段和滨海地区,河口地区多年平均淤积8亿吨泥沙,增加土地5万亩,造成河口不断向海洋延伸,侵蚀基准面相对抬高,加重了黄河上游河槽的溯源淤积。
因此,只有实施人工控制,及时对延伸的河道进行调节,使黄河拥有一个相对较短的入海流路,实现顺畅的排洪和排沙通道,才能逐步形成溯源冲刷的有利局面。
1.4.进行河道疏浚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大型机械设备,采取百船工程等多种疏浚主槽的积极措施,从黄河河口段开始进行挖沙,减少河道泥沙淤积的绝对量,对降低河床、稳定主槽、增加河道过流能力和水流挟沙能力,形成溯源冲刷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黄河调水调沙到目前为止,黄河调水调沙已成功实施了6年。
从试验效果来看,调水调沙能够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改变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不利局面,对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进而谋求黄河的长治久安,形成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减淤的水沙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定期集中大流量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冲刷,扩大河槽断面,提高过流能力,是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有效措施。
1.1调水调沙的由来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1.2调水调沙的作用1.2.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
而10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
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
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
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
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1.2.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多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
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
同时,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1.2.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
没有湿地,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
由于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
通过9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
2008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3345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 1.8万亩;2009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万亩,地下水位抬高0.15米。
同时植物繁茂,纵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1.2.4升华了先贤们的治黄理论,丰富了治黄方略。
在千百年的治黄过程中,治黄方略纷呈,理论不断。
有的理论束之高阁,有的方略欲施即止,有的理论局部实施,有的方略难以转化。
而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的调水调沙,应该说是传承了先贤们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黄的伟业高端攀登,但又与时俱进,实施了大胆的创新,升华了先贤的理论。
今天,黄河人能够借鉴先人的理论和经验,准确地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治黄探索了新途径,不能不说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弘扬中有升华,在实践中有创新。
总之,调水调沙是在前人治黄的基础上,第一次完整地利用众多水库基础设施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生产运行,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不能消极无为,必须适应自然、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综合安全论文利用自然的行为能力。
通过调水调沙,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10年不断流的伟大壮举,维持了黄河水资源的健康生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支撑,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幸福。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