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合集下载

细菌细胞壁的分类方法及区别

细菌细胞壁的分类方法及区别

细菌细胞壁的分类方法及区别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细菌维持形态、抵御外界压力和保护内部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革兰氏染色和酸快染色。

不同的细菌细胞壁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分类细菌细胞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染色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一定数量的酸性多糖组成,其厚度约为20-80纳米。

这种细菌细胞壁很容易吸收革兰氏染色剂,因此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紫色。

相比之下,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肽聚糖和一定数量的酸性多糖组成,其厚度约为10-20纳米。

这种细菌细胞壁很难吸收革兰氏染色剂,因此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红色。

另一种分类细菌细胞壁的方法是酸快染色,该方法主要用于鉴定抗酸杆菌属中的分支杆菌。

这种方法利用染色剂将分支杆菌分为酸快阳性和酸快阴性两类。

酸快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脂质组成,其厚度约为20纳米。

这种细菌细胞壁很容易吸收酸快染色剂,
因此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橙红色。

相比之下,酸快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脂质组成,其厚度约为7-15纳米。

这种细菌细胞壁很难吸收酸
快染色剂,因此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蓝色或者紫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细菌之间的细胞壁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乳酸杆菌属和放线菌属的细胞壁增厚而富含酸性多糖,而革兰氏阴性的螺旋菌属则将脂多糖和肽聚糖按照不同
比例组成细胞壁。

因此,在实际的分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细胞壁结构、染色结果以及生物学特性等因素。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认识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也称胞壁质(murein),就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与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与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与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磷壁酸抗原性很强,就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磷壁酸通常以糖或氨基酸的酯而存在。

由于磷壁酸带负电荷,它在细胞表面能调节阳离子浓度。

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autolysins)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与壁溶。

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

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极少蛋白质,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就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与磷壁酸组成。

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

2、阳性菌有磷壁酸,阴性菌没有。

磷壁酸如下图: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outer membrane)与肽聚糖层(2~3nm)(图2-10)。

微生物学-复习题-2015

微生物学-复习题-2015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答: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

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也称胞壁质,它是甘油和核酸的酯而存在。

由于磷壁酸通常带负电荷,它可在细胞外表能调节阳离子浓度,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酶与细胞生长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

除键球菌外,大多是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极少蛋白质。

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和肽聚糖层〔2-3nm〕。

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空间,称为壁膜间隙。

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基本成分是脂多糖,它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染色法。

通过结晶紫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间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简述菌株革兰氏染色后的观察结果

简述菌株革兰氏染色后的观察结果

简述菌株革兰氏染色后的观察结果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用于区分细菌的死活和细胞壁结构。

革兰氏染色后的观察结果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包含多层肽聚糖和脂肪,因此染色后它们会被结晶紫 - 碘复合物染色,呈现出深蓝色或紫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呈圆形或卵形,排列紧密,彼此之间不容易区分。

2. 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坚韧,含有更多的肽聚糖和少量的脂类,因此染色后它们不会被结晶紫 - 碘复合物染色,而是呈现出无色或浅蓝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呈长链或分支状,容易与其他细菌区分。

3. 活菌与死菌:染色后活菌的细胞壁结构完整,不会被染色,而死菌则会被染色。

因此,通过观察菌株的染色结果,可以判断菌株是否为活菌。

4. 不同菌株的染色结果:不同种类的革兰氏菌的染色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染色反应,而有些革兰氏阳性菌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无色状态。

综上所述,革兰氏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可以反映菌株的死活、细胞壁结构、类别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染色反应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细菌的分类,因其细胞在革兰染色实验中可显现出青紫
色或蓝色而得名。

它们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首先,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由多个层次组成,其中最外层是由碳水化
合物和脂蛋白构成的表层膜。

这一层不仅能保护菌体不受外界环境的致病因素侵袭,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对增殖和传输质量的影响。

另外,由于这种厚实的细胞壁,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了其生存能力。

其次,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内含有一定量的脂类物质和蛋白质。

这些物质对于
菌体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能量来源、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材料,以及抗原、酶、药物等的合成代谢物。

同时,这些物质也可以与宿主细胞发生双向信号传递,调节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细胞周期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另外,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谢通路和生理生化特征也与其他分类的细菌有所不同。

例如,革兰氏阳性菌中普遍存在产酸菌种,它们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代谢,产生一些有机酸并调节菌体内环境的pH值,从而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此外,革兰氏阳性菌也具有一定的毒力和致病性。

它们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宿主
体内,如空气传播、食物、水源等,进行生长和繁殖,并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和外毒素,导致宿主产生不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总之,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多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包括细胞壁厚、含有丰
富的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生理代谢路线独特等。

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环境适应、代谢途径、生存竞争、病原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作用。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填空题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 ---- 和-------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 ,外层称外膜,成分为------ 、----- 和------ 。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 ----- 和----- 两种,聚糖则包括------和----- 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 ----- 连接的,它可被----- 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 ,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G-细菌的则是----- 。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 、---------- 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 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人、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 -------- 。

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 、--------- 和---------- 等。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下面将详细介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1.细胞壁结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重的层状葡聚糖和肽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主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2.染色效果–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葡聚糖和肽聚糖与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脂多糖会阻碍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无法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3.病原性–革兰氏阳性菌: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这些阳性菌在感染机体时,通过产生毒素、侵袭组织等方式引发疾病。

–革兰氏阴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是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阴性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阴性菌的脂多糖结构还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

4.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对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这可能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较厚,能够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相比,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普遍。

这是由于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相对较薄,抗生素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5.革兰氏染色方法诊断–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常常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这一染色方法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细胞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细菌属于哪一类别。

革兰氏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重要概念,两者在细胞壁结构、染色效果、病原性、耐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原理是利用革兰氏染色剂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进行染色。

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红色或粉红色。

革兰染色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不同构成。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壁的胞外多聚糖和胞内的肽聚糖组成,其内部由大量的穿孔蛋白质穿过;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相对薄且由较少的胞外多聚糖构成,胞内也缺乏穿孔蛋白质。

在革兰染色过程中,首先用碘溶液将革兰氏阳性菌的紫色染料紧密地固定在细菌细胞壁上,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再用蓝色染料对革兰氏阴性菌进行染色。

最终,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洗涤后,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或粉红色。

革兰染色的意义在于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形态、结构和代谢特性上存在差异,例如革兰氏阳性菌通常较大、形状多样,而革兰氏阴性菌多为小杆菌状。

通过革兰染色可以快速地初步识别细菌的类别,并为进一步的鉴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此外,革兰染色也对指导药物敏感性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革兰氏阳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通常较差,而革兰氏阴性菌相对较容易受到抗生素的影响。

总之,革兰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染色方法,能够提供有关细菌类型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初步信息,对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细菌细胞壁可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为简单,主要由厚重的层状胞壁组成,内含多量的胞壁多糖和茶碱醇。

革兰氏染色中,首先对细菌的薄片进行革兰染色液(紫色染色剂)处理,革兰染色剂中含有结合胞壁多糖的染料。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由于细胞壁的厚重和结构的特殊性,染色剂会穿透细胞壁并结合到胞内,使得菌体显色。

接着,在加入碘的溶液进行固定,形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复杂,相对较薄,由内外两层膜组成。

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剂穿过细胞膜后无法穿透到内膜,进而无法固定在细菌内部,因此无法显色。

在染色过程中,加入酒精或醋酸等溶液进行洗涤,将外膜破坏。

然后再染上蓝色染料,使得细胞显示为淡蓝色。

因此,在革兰氏染色中,革兰氏阴性菌会呈现淡蓝色。

通过革兰氏染色,能够快速区分和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于判断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熟悉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有15〜 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acid) ,也称胞壁质(murein), 是由核糖醇(rib计ol) 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 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 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 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外表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外表,具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止匕外, 磷壁酸通常以糖或氨基酸的酯而存在.由于磷壁酸带负电荷,它在细胞外表能调节阳离子浓度.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autolysins)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修田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修田菌细胞壁中含极少蛋白质,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外表还有一些特殊的外表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2.阳性菌有磷壁酸,阴性菌没有.磷壁酸如下列图: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比G+ffi菌细月fi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 分外膜(outer membrane和肽聚糖层(2~3nm)(图2-10).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空间,称为壁膜间隙(periplasmic space).外膜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根本成分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LPS的多糖局部包括核心多糖和O-特异多糖..-特异多糖由重复分支的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含有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和二脱氧已糖.由于糖的种类不同,使各种G-细胞具有不同特性的LPS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 的主要组分是酮脱氧辛酸(ketodeoxyoctonate, KDO).外膜中还含有几种蛋白,如脂蛋白、通透蛋白. 有些蛋白具有通孔作用(porin),调控外界分子进入细胞;有的蛋白分子可以作为噬菌体的受体;许多G-细菌对高等生物有致病性是由LPS的成分决定的,它的毒性组分常称为内毒素(endotoxins).肽聚糖层G-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很薄,在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中仅有单层.肽聚糖层和外膜的内层之间通过脂蛋白连接起来. 壁膜间隙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质膜之间存在明显的壁膜间隙,一层薄的肽聚糖处于其间,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之问的间隙较宽,肽聚糖层至外膜之间的间隙较窄.大肠杆菌的壁膜间隙宽度为1255nm呈胶陈态.其间含有三类蛋白质:水解酶,催化食物的初步降解;结合蛋白,启动物质转运过程;化学受体(chemoreceptors),在趋化性中起作用的蛋白.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 i 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那么是多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薄薄的肽聚糖层,脂蛋白层 /周质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 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结构也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有所不同、肽链是直接交联在一起的.3.阳性菌无外膜,阴性菌有外膜,其图如下:1.阳性的肽聚糖厚,阴性的肽聚糖薄,如下列图:采用革兰氏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细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 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是丹麦医生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采用表2-3所列程序对细菌染色,结果因显色不同可将细菌区分为两类,分别称为革兰氏阳性和阴性.革兰氏染色程序和结果步骤方法:初染结晶紫30s紫色紫色媒染剂碘液30s仍为紫色仍为紫色脱色95%乙醇10〜20s保持紫色脱去紫色复染蕃红(或复红)30〜60s仍显紫色红色结果:紫色阳性(G+)红色阴性(G-)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响原理: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水平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革兰氏染色原理简述

革兰氏染色原理简述

革兰氏染色原理简述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的染色方法,它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这种染色方法是由丹麦微生物学家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结
构和染色性质,通过染色反应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厚厚的肽聚糖和磷脂酰肌醇构成,其细胞壁结构较为单一,细胞壁的颜色染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薄的肽聚糖层和外层的脂多糖构成,细胞壁结构较为复杂,细胞壁的颜色染成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涂片、热固定、染色、洗涤和干燥等。

首先将待检测的微生物取一滴液体放在玻璃片上,用火烧或紫外线消毒。

然后用酒精将其热固定。

之后将其浸入革兰氏染色液中染色,常用的染色液包括紫色染色液和红色染色液。

紫色染色液中主要成分是结晶紫和碘酸钾,红色染色液中主要成分是碱性洋红。

染色完毕后,用水或乙醇洗涤,可根据需要加上对比染色液。

最后将玻璃片在温暖的气流中晾干,即可进行观察。

革兰氏染色方法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领域,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类别和数量。

在细菌学、病原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对抗疾病和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
染色反应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用来区分细菌的染色方法,它是由丹麦细菌学家克里斯汀·格拉姆(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差异,将细菌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这一染色方法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临床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基于细菌细胞壁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由厚厚的壁层和一层特殊的多糖多肽复合物组成,这种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能够保持紫色染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则由较薄的壁层和一层脂多糖组成,这种结构使得革兰氏阴性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无法保持紫色染色,而会被洗去紫色染料后被红色染料染色。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先用紫色染料染色,再用碘液固定,再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最后再用红色染料染色。

在这个过程中,革兰氏阳性细菌会保持紫色染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会被洗去紫色染料后被红色染料染色。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的染色情况,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革兰氏染色也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分类。

总之,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染色方法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

这一方法在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对于医学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微生物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构造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认识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也称胞壁质(murein),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磷壁酸通常以糖或氨基酸的酯而存在。

由于磷壁酸带负电荷,它在细胞表面能调节阳离子浓度。

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autolysins)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

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极少蛋白质,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

2.阳性菌有磷壁酸,阴性菌没有。

磷壁酸如下图: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outer membrane)和肽聚糖层(2~3nm)(图2-10)。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假肽聚糖结构 双糖
连接键
肽桥
肽尾
肽聚糖
菌类 糖苷键
细菌 β-1,4 G- M L-型、D-型、4肽 (Gly)5 -CO-NH-
假肽聚糖
古生菌 β -1,3 G-乙酰塔罗糖胺糖醛 酸 全L-型、3肽 L-Glu
二糖
短肽 肽桥
4.


缺壁细菌




原生质体: G+菌除去细胞壁后剩余的部 分。 球形体: G-菌处理后细胞壁不能完全除 去,为球形体。 L型菌: 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通过自发 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 胞壁缺陷菌株。 支原体: 自然界自然进化的缺壁细菌是 支原体 它细胞膜中含有甾醇, 因此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一. 细胞壁



概念 功能 分类依据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结 构:一连续层 20—80nm 化学组成: (1). 肽聚糖 单体结构—双糖单位,四肽 尾,肽桥及种类


双糖单位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M—G—M—G—M—G—M—G
β-1,4糖苷键
短肽: 由四个氨基酸组成

二.

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原生质体

1.细胞质膜 概念: 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 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厚7-8nm,占细胞干重的10%。 (1).细胞膜化学组成: 蛋白质50-70%,磷脂20-30% ,少量的糖2% 蛋白质与膜的透性酶的活性有关。
(2). 结构模型 :


质粒能够自我复制; 分子量比细菌染色体小 ; 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多个质粒; 决定次要性状; 可整合,可脱落 ;细胞间可转移;

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差异
大连海洋大学 生物科学2班
定义:
• 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蕃红复染。
• 经革兰氏染色后, • 被染成紫色称革兰氏阳性菌 • 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结构
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 次较多且交联致密,乙醇脱色 失水,使网孔缩小,阻留结晶 紫,被染成紫色。
生物学特性比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同主要体内抗菌物质反应: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G-:细胞壁薄、肽聚糖层薄且 交联度差,乙醇脱色导致以类 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结晶 紫溶出,复染变红。
细胞壁主要组分介绍:
• 肽聚糖:肽和聚糖组成,易被溶菌酶水解。 • 磷壁酸: 主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提供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受体; G+表面抗原,菌种鉴定; 增强同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吞噬;抗补体。 • 脂多糖: 类脂A为内毒素物质基础; LPS使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呈现多样化; 选择性吸收水、嘌呤、嘧啶、氨基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阻拦溶菌酶青霉素等;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方法,由丹麦医师汉斯·克里斯蒂安·格拉姆(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开发。

革兰氏染色仍是细菌鉴定和分类学划分的基础。

这种差异染色程序根据细胞壁组成将大多数细菌分为两组:1.革兰氏阳性细菌(厚的肽聚糖层-细胞壁的90%)- 染成紫色2.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薄层占细胞壁的10%,脂质含量高)–染成红色/粉红色革兰氏染色法几乎可以检测/显示所有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菌,唯一的例外是那些生物。

1.那几乎只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即细胞内细菌(例如衣原体)2.缺乏细胞壁的人(例如支原体)3.那些尺寸不足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解决的样品(例如,螺旋针)染色的步骤经典革兰氏染色技术涉及以下步骤:1.通过加热或使用甲醇将临床材料固定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上。

(#甲醇固定保留了宿主细胞以及细菌的形态,对检查血样材料特别有用)。

2.施加第一色(结晶紫)。

结晶紫将所有细胞染成蓝色/紫色3.媒染剂的应用:加入碘溶液(媒染剂)以形成结晶紫-碘(CV-1)配合物;所有单元格继续显示为蓝色。

4.脱色步骤:脱色步骤将革兰氏阳性细胞与革兰氏阴性细胞区分开。

5.有机溶剂(例如丙酮或乙醇)从富含脂质的薄壁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提取蓝色染料复合物的程度比从缺乏脂质的厚壁革兰氏阳性细菌中提取的程度更大。

革兰氏阴性细菌显示为无色,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蓝色。

6.复染剂(藏红素)的应用:藏红素红色染料将脱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胞染成红色/粉红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蓝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组成的差异是革兰氏染色差异的原因。

革兰氏阳性细胞壁含有厚厚的肽聚糖层,其具有许多抗脱色的邻苯二酸交联。

在水溶液中,结晶紫分解为CV +和Cl-离子,这些离子穿透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胞的壁和膜。

CV +与细菌细胞带负电荷的成分相互作用,将细胞染成紫色。

添加时,碘(I-或I3-)与CV +相互作用,在细胞质和细胞外层内形成大结晶紫碘(CV-1)复合物。

革兰氏阳阴细菌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点

革兰氏阳阴细菌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点

革兰氏阳阴细菌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点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细胞壁构造方面的异同点如下:
1. 相同点:革兰氏阳、阴性菌都有细胞壁,由多糖、多肽和脂质等组成。

2. 不同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厚而致密的大分子肽多糖层组成,可吸收和保留普通染色剂。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外部多糖层很少,胞内质与外界更易交换和渗透。

此外,它们的细胞壁的颜色反应也不同,革兰氏阳性为紫色或暗紫色,而革兰氏阴性为轻红色或淡粉红色。

3. 相应地,不同类细胞壁所含的生化成分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包括药敏性、透性、抗微生物药物能力等。

补充说明:革兰氏染色是一种检测和区分细菌的方法,通过加静置染料后洗脱,根据不同细菌细胞壁结构染色性质的不同,革兰氏阳、阴性菌可以按颜色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认识
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也称胞壁质(murein),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
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
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
1.阳性的肽聚糖厚,阴性的肽聚糖薄,如下图:
采用革兰氏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细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是丹麦医生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采用表2-3所列
程序对细菌染色,结果因显色不同可将细菌区分为两类,分别称为革兰氏阳性和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