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填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
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文化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部落联合部落在大败蚩尤,形成日后的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3、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

4、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以身作则,宽厚待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5、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社会开始。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最后一个国王,暴政,
商双方在大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为了,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民,封为。

2.西周等级(由高到低):→→卿大夫→士→平民→
3、西周后期周厉王在位时发生国人暴动(成语:道路以目)。

4、公元前771年,最后一个国王,烽火戏诸候,后被杀。

西周灭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业、业、业和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河南安阳出土),造型奇特的。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3、“三星堆”文化是我国盛行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

4、“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时期以齐备。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2、著名霸主:,,。

齐桓公任用为相进行改革,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为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晋楚争霸:: 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成语:退避三舍)
4、吴越争霸:越王、吴王(成语:)
5、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6、七国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秦、燕
7、七雄口诀:、、、、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8、重要战役:①、之战(齐VS魏)(典故:围魏救赵)②、之战(齐VS魏)(典故:减灶计)③、之战(秦VS赵)(公元前260年)(成语:纸上谈兵)(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奠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基础)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2、都江堰:①秦国蜀郡太守②地点:平原中游
具有防洪功能的是:。

据有灌溉功能的是:。

③意义: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年②人物:在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战国时期,通过一系列变法运动,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9
有效的惩罚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的统一:公元前 年, ( )统一六国,定都 ,意义: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国家,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割据纷争的局面,开创了全国统一的新局面。

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
一、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②刑法残酷(诛族连坐) ③二世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 人物: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遇雨失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 之战,大败秦军主力(成语: ),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刘邦:直逼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

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
1、原因: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人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②提倡 ,并以身作则;③重视“ ”
3、成效: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
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大一统,
四、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中兴”)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西汉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翻土碎土,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播种工具)、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南稻北麦”,千亩桑麻
2、丝织业使用;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素纱衣)受到外国人喜欢。

3、冶炼技术:东汉南阳太守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效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4、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把地方上的和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大一统。

5、商业的繁荣: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人称东西二京。

专门的商业区:。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秦汉之际,匈奴杰出的首领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草原。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在政治上颁布,加强中央集权;
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以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⑤在外交上派出使西域,开通。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夹击)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意义:。

4、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置,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朝的商人从出发,通过,今新疆地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丝绸之路的来历)运往,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纸的发明: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多年。

2.东汉改进造纸术(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
3.造纸术的传播: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在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某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5、东汉科学家制造的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测验地震方向)。

6、(神医):擅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药剂、医学体操
7、(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麻沸散”;《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②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⑤影响:受到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①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②创始人:张陵(张天师)③教主:老子(太上老君)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二、司马迁和《史记》
内容: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事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轰动世界的是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形象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丰功伟绩,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之战: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曹操的势力发展很快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 VS曹操,
结果: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奠定基础。

二、之战:形势:曹操企图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的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曹操VS
结果: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的基础。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6年,西晋(司马炎;洛阳)代魏;③280年灭吴,实现了统一。

2、东汉末年开始、、羯、、羌等“五胡”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

3、西晋的灭亡:原因:①在位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②统治集团腐朽,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受压迫的少数民族(匈奴)灭掉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族人建立的强大起来,在汉人的辅助下,前秦王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3、作战双方: VS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5、影响: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

②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开始,西晋末年达到高潮),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⑤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人建立前秦,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
二、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洛阳的原因
平城地区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首都众多人口的需要;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也不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根本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① :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行汉律: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⑥崇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的优点。

中国主要朝代顺序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