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神经概述

膈神经概述

膈神经概述

*导读: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1.行程: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廊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肌。

2.分布: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

3.变异:国人副膈神经的出现率约为48%,大多发自第5、或第5、6、第4颈神经。多为单侧,并常在锁骨下静脉后侧加入膈神经。

4.损伤表现:同侧的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咂逆。

第1 页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重点与难点解析】 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两大类。前者包括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骨骼肌舒张神经;运动神经和支配肾上腺体质的内脏大神经。后者包括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主要包括胆碱受体与肾上腺素受体。其中,胆碱受体又可分为M受体、N受体。M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缩瞳等;N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植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受体、β受体,α型作用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瞳孔散大等;β型作用表现为心脏兴奋、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松弛、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 传出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作用下水解灭活。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以再摄取方式消除。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于受体和影响递质两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按其拟似或拮抗神经递质,分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四大类。 【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当人体注射某一药物后,临床上出现流涎、瞳孔缩小、腹痛、血压下降,最有 A.α受体激动剂 B.β受体激动剂 C.M受体激动剂 D.N

2.Ach A.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B. C.胆碱酯酶破坏 D. 3.NA A.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B. C.胆碱酯酶破坏 D. 4.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 .M 5.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 6.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 7. 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1 受体 D.α2受体 8. A.作用强度 B.剂量大小 C.是否有亲和力 D.是否有内在活性 9.植物神经节上的受体主要是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N 1受体 D.N 2 (二)多选题 10.胆碱能神经纤维包括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运动神经 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二、简答题 1.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的生理功能变化。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内容 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第三节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及机制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一、传出神经按末梢释放的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noradrenergic nerve) 也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经 (adrenergic nerve) 传出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分子结构】 【贮存】 在神经末梢内靠近突触前膜处,聚集着很多直径为20-50nm的囊泡,囊泡内含有大量的乙酰胆碱递质。其与三磷酸腺苷(ATP)、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结合而贮存。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释放】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导致靠近突触前膜的一些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形成裂孔,囊泡中所含乙酰胆碱及其它内容物通过裂孔排入突触间隙,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胞裂外排(exocytosis)。 【消失】 Ach释放后,在数毫秒之内即被突触前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也称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进入循环。 【合成】 由胆碱(choline)在乙酰辅酶A(acetyl coenzyme A)和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ase)催化下合成为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分子结构】 【贮存】 交感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细微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这些细微神经纤维都有稀疏串珠状的膨胀部分,称为膨体。膨体中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亚细胞结构,囊泡内含有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成贮存型,贮存于囊泡中。 【释放】 当神经冲动传递到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时,通过胞裂外排方式将囊泡中所含的NA、ATP、嗜铬颗粒蛋白和多巴胺- 羟化酶等一起排入突触间隙。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效应不是通过激动M受体实现的: A.心率减慢 B.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C.胃肠道括约肌收缩 D.膀胱括约肌舒张 E.瞳孔括约肌收缩 2. 胆碱能神经不包括: A.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大部分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运动神经 E.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 3.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上有: A. α受体、β受体、无M受体 B. α受体、M受体、无β受体 C. α受体、β受体及M受体 D. α受体、无β受体及M受体 E. M受体、无α受体及β受体 4. 乙酰胆碱作用消失主要依赖于: A.摄取1 B.摄取2 C.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 D.胆碱酯酶水解 E.以上都不对 5.能选择性的与毒蕈碱结合的胆碱受体称为: A. M受体 B. N受体 C.α受体 D.β受体 E. DA受体 6、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R实现的? A.膀胱括约肌收缩 B.骨骼肌收缩 C.虹膜辐射肌收缩 D.汗腺分泌 E.睫状肌舒张 7、ACh作用的消失,主要: A.被突触前膜再摄取 B.是扩散入血液中被肝肾破坏 C.被神经未梢的胆碱乙酰化酶水解 D.被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 E.在突触间隙被MAO所破坏 8、M样作用是指: A.烟碱样作用 B.心脏兴奋、血管扩张、平滑肌松驰 C.骨骼肌收缩 D.血管收缩、扩瞳 E.心脏抑制、腺体分泌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 9、在囊泡内合成NA的前身物质是: A.酪氨酸 B.多巴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E.5-羟色胺 10、下列哪种表现不属于β-R兴奋效应: A.支气管舒张 B.血管扩张 C.心脏兴奋 D.瞳孔扩大 E.肾素分泌 11、某受体被激动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驰,此受体为: A.α-R B.β1-R C.β2-R D.M-R E.N1-R 12、去甲肾上腺素减慢心率的机制是: A.直接负性频率作用 B.抑制窦房结 C.阻断窦房结的β1-R D.外周阻力升高致间接刺激压力感受器 E.激动心脏M-R 13、多巴胺β-羟化酶主要存在于: 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膨体内 B.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内 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间隙 D.胆碱能神经突触间隙 E.胆碱能神经突触前膜 14、α-R分布占优势的效应器是: A.皮肤、粘膜、内脏血管 B.冠状动脉血管 C.肾血管 D.脑血管 E.肌肉血管 15、关于N2-R结构和偶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G-蛋白偶联受体 B.由3个亚单位组成 C.肽链的N-端在细胞膜外,C-端在细胞内 D.为7次跨膜的肽链 E.属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 B型题: 问题 16~18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spinal nerve 共 31 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按部位计有 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5 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一、脊神经组成及分支 (一)脊神经组成 每对脊神经均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两侧相连。前根较细,由运动纤维组成;后根较粗,由感觉纤维组成, 在近椎间孔处有一纺锤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干。 (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内脏神经纤维也走行在脊神经内,包括4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触、压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本体)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内环境变化的各种感觉信息传入中枢。 3.躯体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三)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即分为4支:粗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以及脊膜支、交通支。 1.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和脊柱韧带; 2.交通支有灰、白之分,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3.后支向后行走,呈节段性分布于枕、项、背、腰和骶部的肌肉与皮肤及其上的汗腺、竖毛肌和血管平滑肌; 4.前支除 12 对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节段性直接分布于躯干外,其余脊神经前支都先彼此交织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相应的区域。第 1~11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各自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 12 对称肋下神经。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等。脊神经前、后支均含有 4 种纤维成分,因此,脊神经前、后根的损伤和前、后支损伤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脊神经组成和分支、分布示意图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神经系统,功能,概述,,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

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

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神经系统概述

前角:α神经胞体→梭外肌 γ神经胞体→梭内肌 闰绍细胞(抑制性神经元) 侧角:(C8~L3)中间外侧核→交感节前神经元 (S2~4)骶副交感神经核→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后角:后角固有核胸核 前索 (传导、外侧索 反射)后索 薄束(下肢、躯干下部)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受和皮肤精细感觉 楔束(上肢、躯干上部) 脊髓小脑后束: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小脑前束:传导下肢的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温、痛觉和粗感觉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行传导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调节肌紧张 前庭脊髓束

1、脑干 分区:中脑、脑桥、延髓 外形:脑神经核(Ⅲ~Ⅻ) 灰质 ╳↑)、下橄榄核(╳↑)非脑神经核脑桥:脑桥核(皮质→脑桥核→小脑) 下丘(听觉↑) 中脑顶盖 组成中脑上丘(视、听觉反射)→顶盖脊髓束 红核(↓)→红核脊髓束 黑质(↓)→黑质脊髓束 内侧丘系(来源于薄束核与楔束核) 传导对侧肢体本体和精细触觉 上行束 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肢体浅感觉 白质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眼、口和鼻腔粘膜的浅感觉 外侧丘系传导双耳的听觉 锥体束 下行束 锥体外系: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网状结构:结构: 机能:调节骨骼肌张力;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活动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调节身体平衡 分叶小脑前叶(旧小脑):调节肌紧张 小脑后叶(新小脑):协调肌群运动 结构髓质:攀缘纤维(下橄榄核~ ~ 分子层~梨状细胞层) 苔藓纤维(脊髓或脑干~ ~颗粒细胞层~梨状细胞层) 3、间脑 分部:(内髓板)前核、内侧核、外侧核 背侧丘脑 分类:非特异性投射核团;特异性投射核团;联络性核团 内侧膝状体→听觉中枢 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视觉中枢 上丘脑:松果体 底丘脑:视上核 视上区 下丘脑室旁核 结节区 乳头体区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一节概述 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auto………郴*m,也称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a…断…懈syskm)。前者又分为交感神经(。rmp曲一…o…y…)和副交感神经(P删舯PatheH……叩钾m),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其活动为非随意性的,如心脏排血、血流分配和食物消化等;后者则支配骨骼肌.通常为随意活动,如肌肉的运动和呼吸等。上述两个系统均依赖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在神经系统,化学传递可发生于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其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之间。化学传递通过神经末梢释放少量递质进人突触间隙(叩ap叭】eR),经转运方式跨越间隙,与特异性的受体分子结合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细胞的功能。药物可模拟或拮抗化学递质的作用,即可选择性修饰许多传出神经的功能,这些功能涉及许多效应组织,如心肌、平滑肌、血管内皮、外分泌腺和突触前的神经末梢等。 传出神经根据其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胆碱能神经)和主要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一dw一日…rve)。胆碱能神经主要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图5—1.图5—2)。 近年来除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外.肠神经系统(emed…Ⅳom邓tem,ENs)B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神经系统由许多种经元组成.其细胞体位f肠壁的g 内丛.是谰节控制胃腑道功能∞独立整合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相类似.但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肠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可来自于交感自副交感神经末梢.并可直接分布到平滑肌、腺体和血管。胃肠道运动功能主要受局部的Ens调节.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如肠道的蠕动反射可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断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也很小。ENs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ENs可接受来自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冲动.并发送冲动至交感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因此该系统在药理学方面较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系统更为复杂.其中涉及许多神经肽和其他递质,如s一羟色腔(5一HT)、氧化氮(No)、。磷酸腺甘(ATp)、P物质(sp)和神经肽(Np)(目5一,)。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靶位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m…u 眦r)和受体(呲印rnr),可通过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代谢等环节或通过直接与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为了便于阐明传出神经系统药理.首先介绍递质和受体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f—l化学传递学悦的发展 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对于神经与神经间或神经与肌肉间的冲动传递就已开始争论,其焦点是上述冲动传递是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1921年德目科学家L∞啪在著名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中发现,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可以释放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另一个离体蛙心的收缩。后于1926年证明这种抑制性物质就是乙酰胆碱。对交感神经而言,当测定做量儿荼酚胺的特异性化学和生物学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教材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B.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C.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D.缩瞳.降眼压.调节麻痹 E.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 2.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A+B+C E.B+C 3.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A.phys0stigmine B.pil0carpine C.ne0stigmine D.phent0lamine E.sc0p0lamine 4.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宜选() A.毒扁豆碱 B.新斯的明 C.毛果芸香碱 D.酚妥拉明 E.酚苄明 5.治疗青光眼可选用() A.新斯的明 B.阿托品 C.山莨菪碱 D.毛果芸香碱 E.东莨菪碱 6.用作中药麻醉催醒剂的药物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毒扁豆碱 D.麻黄碱 E.阿托品 7.新斯的明对下列哪一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 A.心脏 B.腺体 C.眼 D.骨骼肌 E.平滑肌 8.新斯的明的作用原理是()

A.直接作用于M受体 B.抑制Ach的生物合成 C.抑制Ach的转化 D.抑制Ach的贮存 E.抑制Ach的释放 9.毒扁豆碱主要用于() A.重症肌无力 B.青光眼 C.术后腹气胀 D.房室传导阻滞 E.检查眼屈光度 10.毛果芸香碱滴眼可产生哪种作用() A.缩瞳 B.视远物清楚 C.上眼睑收缩 D.前房角间隙变窄 E.对光反射不变 11.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实现的() A.膀胱括约肌收缩 B.骨骼肌收缩 C.瞳孔扩大肌收缩 D.唾液腺分泌 E.睫状肌舒张 12.胆碱酯酶抑制药不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手术后腹气胀 D.阿托品中毒 E.琥珀胆碱中毒 13.毒扁豆碱滴眼后瞳孔缩小的机理是() A.兴奋瞳孔括约肌上的N2受体 B.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N2受体 C.兴奋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 D.阻断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 E.抑制AchE 14.不属于M受体阻断药者是() A.阿托品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E.酚妥拉明 15.阿托品不具有的治疗用途是() A.抗感染性休克 B.治疗青光眼

脊神经

脊神经 (一)填空题 1.脊神经由运动性的_______和感觉性的_______合成。 2.脊神经共31对,包括_______对颈神经,_______对胸神经,_______对腰神经,_______对骶神经和_______对尾神经。 3.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纤维成分。 4.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组。 5.臂丛位于_______,它发出的主要神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分布到胸骨角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乳头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脐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 7.支配大腿前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内侧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后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 8.支配小腿前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后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外侧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 9.临床上常见的"马蹄内翻足"是由腓骨颈处的_______神经损伤引起的。 (二)A型选择题 1.不属于臂丛的神经为() A.尺神经 B.桡神经 C.膈神经 D.肌皮神经 E.肋间神经 2.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桡神经口 D.尺神经 E.腋神经 3.脐周围的感觉神经来自() A.第8肋间神经 B.第6肋间神经 C.第4肋间神经 D.第10肋间神经 E. 第12肋间神经 4.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闭孔神经 C.股神经 D.腓总神经 E.腓总神经 5.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腓总神经 C.胫神经 D.股神经 E.股神经 (三)问答题 1.脊神经共有多少对?可分为哪几部? 2.脊神经的前根、后根、前支、后支各有哪些纤维成分? 3.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有哪些? 4.腰丛位于何处?有哪些主要分支?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考纲 1.结构和功能突触结构,神经分类了解 2.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 掌握 3.生物效应及机制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效应了解 4.传出神经作用的方式和分类主要作用方式和分类了解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传出神经系统? 什么是交感、副交感? 交感、副交感的功能? 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 副交感(迷走)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效应递质受体的位置 乙酰胆碱(Ach)M——位于所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腺体、骨骼肌血管上 N N1——位于神经节 N2——位于骨骼肌 去甲肾上腺素(NE)α位于皮肤黏膜内脏的血管、瞳孔开大肌 β β1——位于心肌,肾小球旁系细胞 β2——位于支气管、冠脉、骨骼肌的血管 多巴胺D1——位于肾、肠系膜、心脑血管平滑肌、心肌

(DA)D2——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 【四两拨千斤】 ·M样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的表现! +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 ·N2样作用——骨骼肌被激动时的表现! ·N1样作用——交感+副交感 【四两拨千斤】

还需要掌握一个生理机制: ·血压突然高了——反射性兴奋迷走——使血压下降 ·血压突然低了——反射性兴奋交感——使血压升高 在血压升高的刺激下,心脏窦房结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谷氨酸 E.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血压突然高了——反射性兴奋迷走——使血压下降 ·血压突然低了——反射性兴奋交感——使血压升高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主要作用方式和分类 (一)药物作用方式 1.直接与受体结合如:激动剂、拮抗剂 2.影响递质如: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转运)、灭活(转化)等。总之——要么影响受体、要么影响递质 (二)药物分类 拟似药拮抗药 (一)拟胆碱药1.胆碱受体激动药(二)抗胆碱药1.胆碱受体阻断药

脊神经定位

临床表现与神经病变定性? 肌肉疾病——对称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易疲劳性,休息后缓解 外周神经病——非对称性无力,感觉改变 根性疼痛是神经根疾病的标志。疼痛常被描述为尖锐的,烧灼的和电击样感觉,典型地向尖端或末梢传导或辐射。神经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受累肌肉的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限于一个肌群,感觉丧失发生于相似的皮节分布区,手法牵张(如直腿抬高或颈部旋转)常使神经根疼痛加剧。 脊髓疾病的特点是感觉平面、病理征阳性、直肠膀胱机能障碍。末梢性下肢无力(病人拖脚尖走路或跌倒吗)、末梢性上肢无力(病人有持物不稳吗)、对称性症状(病人上肢或下肢受累大致相同吗)、感觉平面(病人常诉及躯干或腹部的束带感或扎紧感)、括约肌机能障碍(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吗)。体检通常显示:1、感觉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减退(注意临床查出的感觉平面不一定与解剖平面一致)。2、末梢性无力重于近端性无力。3、伸肌和抗重力肌无力比屈肌无力更明显。4、肌张力增高(强直)。5、反射亢进。6、阵挛。7、Babinski征阳性。8、浅表反射消失。9、无显著的肌萎缩或肌束颤动。 脑干疾病——颅神经症状+长束征 小脑疾病——共济失调 皮质下疾病——初级感觉障碍,运动和感觉缺损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视野缺损 皮质疾病——语言不能或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皮质损害累及面部和上肢,不累及下肢,无视野缺损。 28皮区与神经定位 2007-11-18 09:54 关键点检查是感觉检查的必查项目,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 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 2=正常; NT=无法检查。 正常者两侧针刺觉和轻触觉的总积分各为112分两侧关键点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顶部C5--肘前窝外侧面C6--拇指 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尺侧面T2--腋窝 T3--第2肋间T4--第4肋间 T5--第5肋间T6--第6肋间 T7--第7肋间T8--第8肋间 T9--第9肋间T10--第10肋间 T11--第11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2处 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足跟外侧S2--蝈窝中点 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 其他相关描述:大腿外侧皮区。来自腰丛(L2、3)神经分支。 小腿前内侧皮区。来自腰丛(L.4)神经分支。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足外踝、足背及内侧三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神经分支。 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底或足外侧缘及外侧二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2)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 尹删 .?/运 if i J HL.*■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拟 似 药1 ?激动肾 上腺素受 体药 拟 胆 碱 药「1?激动胆碱受体 药 J 2.抗胆碱酯酶药: j M型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 L N型拟胆碱药:烟碱 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 拮 抗 药 拟 肾 上 腺 素 药 ( X 、 B受体激动药:Adr a受体激动药:NA等 ' B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等 2?促NA释放药麻黄碱、间羟胺 抗 胆 碱 药 抗 肾 上 腺 素 药 1.阻断胆碱受体药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N2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箭毒 2?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 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 r 1?阻断肾上腺素 受体药 ' 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2.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 一、胆碱受体激动药 1、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青光眼首选

2、选择性N受体激动剂:烟碱(尼古丁) 二、胆碱受体阻断药 1、M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atropine),解除平滑肌痉挛,尤其是胃肠道。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流涎症。验光配镜,缓慢性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有机磷中毒的对症治疗。(5—10mg中毒,过量致死,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用) 其他:山莨菪碱(不通过BBB,类阿托品)、东莨菪碱(结构含氧桥,通过BBB,有镇静作用,防晕动,类阿托品) 合成解痉药(胃肠道痉挛绞痛):曲美布丁、丙胺太林、 贝那替秦(benactyzine胃复康,通过BBB,有安定作用) 2、选择性M1受体阻断剂:哌仑西平、替仑西平(消化性溃疡) 3、N受体阻断药:①除极型肌松药:琥珀胆碱(与N2受体结合,使对Ach反应无效,新斯的明解救无效) ②非除极型肌松药:筒箭毒碱(与Ach的竞争作用机制,新斯的明解救有效) 三、胆碱酯酶抑制药和复活药 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重症肌无力,术后腹胀气和尿 潴留,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非除极型肌松药解救。 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有机磷酸酯类(敌敌畏、敌百虫)

药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1、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1)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递质为:Ach(乙酰胆碱)2) 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 递质为:NA(去甲肾腺素)胆碱能神经包括: 1)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分泌神经、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3)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包括: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①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inapse) ②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Junction),也可称突触(Sinapse) ③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连接叫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2、突出的超微结构? 突触超微结构 ①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 ②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15- 1000nm) ③突触后膜:是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 细胞上的膜,骨骼肌细胞的突触后膜也称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 3、传出神经的递质?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 1921德国科学家Loewi 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26 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Acetylcholine(ACh) 1946Von Euler证明拟交感胺物质为Noradrenaline(NA)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突触传递,依靠化学传递物,即递质(Transmitter,或Mediator)传递. 1. 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1)合成:胆碱+AcCOA在ChAc合成ACh2) 释放量子释放:每个囊泡释放的ACh的量为一个量子,一次神经充动以胞裂外排的形式可引起 200~300个量子释放。静息时有少量量子释放,但不能引起动作电流。3) 消除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分解: 一分子的AchE水解6×105 个ACh分子/min。 2.去甲肾上腺素的的生物合成、释放、贮存、作用终止方式: 合成NE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释放1) 胞裂外排(exocytosis),大量量子释放;2) 静息时少量量子释放; 3) NA作用终止的方式:是突触前膜对NA的再摄取(回收)。 4) 某些药物可促进NA释放:麻黄碱,间羟胺 4、传出神经的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胆碱受体: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称为ACh受体M受体: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考纲 1.结构和功能突触结构,神经分类了解 2.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 掌握 3.生物效应及机制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效应了解 4.传出神经作用的方式和分类主要作用方式和分类了解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传出神经系统? 什么是交感、副交感? 交感、副交感的功能? 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 副交感(迷走)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效应递质受体的位置 乙酰胆碱(Ach)M——位于所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腺体、骨骼肌血管上 N N1——位于神经节 N2——位于骨骼肌 去甲肾上腺素(NE)α位于皮肤黏膜内脏的血管、瞳孔开大肌 β β1——位于心肌,肾小球旁系细胞 β2——位于支气管、冠脉、骨骼肌的血管 多巴胺D1——位于肾、肠系膜、心脑血管平滑肌、心肌

(DA)D2——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 【四两拨千斤】 ·M样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的表现! +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 ·N2样作用——骨骼肌被激动时的表现! ·N1样作用——交感+副交感 【四两拨千斤】

还需要掌握一个生理机制: ·血压突然高了——反射性兴奋迷走——使血压下降 ·血压突然低了——反射性兴奋交感——使血压升高 在血压升高的刺激下,心脏窦房结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谷氨酸 E.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血压突然高了——反射性兴奋迷走——使血压下降 ·血压突然低了——反射性兴奋交感——使血压升高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主要作用方式和分类 (一)药物作用方式 1.直接与受体结合如:激动剂、拮抗剂 2.影响递质如: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转运)、灭活(转化)等。总之——要么影响受体、要么影响递质 (二)药物分类 拟似药拮抗药 (一)拟胆碱药1.胆碱受体激动药(二)抗胆碱药1.胆碱受体阻断药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练习题)

一、A1型题 (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共有23题,合计46.0分。) 1.外周胆碱神经合成与释放的递质是 A.胆碱 B.乙酰胆碱 C.琥珀胆碱 D.氨酰胆碱 E.烟碱 2.下列效应器,除哪项外均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A.心肌 B.腺体 C.骨骼肌 D.平滑肌 E.血管 3.胆碱能神经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B.运动神经 C.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E.支配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神经 4.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的主要消除途径是 A.被胆碱酯酶破坏 B.被MAO破坏 C.被COMT破坏 D.被神经末梢摄取 E.由肾排出 5.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后作用消失的主要途径是 A.被胆碱酯酶破坏 B.被MAO破坏 https://www.360docs.net/doc/967509955.html,T破坏 D.被神经末梢摄取 E.由肾排出 6.传出神经按递质的不同,分为 A.运动神经与自主神经 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C.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D.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 E.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

7.M胆碱受体主要分布于 A.自主神经节上 B.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官上 C.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官上 D.骨骼肌上 E.以上都不是 8.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限速酶 A.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B.多巴胺脱羧酶 C.酪氨酸羟化酶 D.单胺氧化酶 E.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 9.下列有关乙酰胆碱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被胆碱酯酶水解失活 B.乙酰胆碱释放后,大部分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C.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而促其释放乙酰胆碱 D.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也释放乙酰胆碱 E.乙酰胆碱激动M受体和N受体 10.位于心肌细胞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是 A.α受体 B.β2 受体 C.M受体 D.β1受体 E.N受体 11.NN受体位于 A. 骨骼肌运动终板上 B.心肌细胞上 C.神经节细胞上 D.血管平滑肌上 E.以上都不是 12.β2受体主要分布于 A.心脏 B.骨骼肌运动终板上 C.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上 D.瞳孔开大肌 E.以上都不是 13.中途不换神经元的传出神经是 A. 交感神经 B. 副交感神经

脊骨神经医学概述

概述 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又称为美式脊椎矫正、手疗学、整脊学、脊椎按摩疗法,一种源起于美国的替代医疗技术。通过运用手法或器材,来矫正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特别是脊椎部位,以恢复病患健康。 创始人 最早建立这门技术的人,是十九世纪晚期的美国人丹尼尔·大卫·帕尔马(DanielDavid Palmer)。 国际影响 脊骨神经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疗法,经过一百多年的曲折、艰辛的发展,在坚持传统医学哲学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接受、融合现代医学科学,终于获得WHO 的接受,并且得到超过60个国家的法律认定。 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与安全性指南》中,将脊骨神经医学定义为:“一门关于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病症及其对整体健康影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疗卫生行业”,确定了这是一门关于脊椎的治疗专业。在国际上普遍认为脊骨神经医学是传统医学或自然疗法。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北京公布正式中文译名为“脊骨神经医学”。 理论基础 脊骨神经医学是一门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和X线影像学为基础,有着规范、科学矫正手法的独立学科。它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脊柱矫正方法。 特点 美式脊椎矫正疗法通过特殊的分析方法,用特定的手法向特定的方向和角度把发生不正常位移的脊椎调整到正常的位置,从而达到祛除症状的目的,脊骨神

经医学具有不吃药、不打针、不开刀、无痛苦、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据2001年美国官方统计,事故率低于四百万分之一。 现状 当前美国有17所脊椎矫正大学,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授予脊椎矫正博士学位。目前全美有六万多名脊椎矫正医师,遍布美国城镇的每个角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每个运动队都有一名脊椎矫正医师作为随队医生。2000年美国通过法案,脊椎矫正正式进入美国军方。近几年来,在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正在悄然兴起一股美式脊椎矫正的热潮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6.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减弱的调节方式,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降压反射等。正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加强的调节方式。 7.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特点是点对点投射。非特异投射系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8.内脏病的特征:①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②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③常伴有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应。 9.正常脑电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四种。α波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β波在睁眼和接受其他刺激时出现;θ波在困倦时出现;δ波在睡眠时出现。

药理学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

注意问题: 1.肌肉收缩—变短;肌肉舒张—变长。 2.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解剖学划分?

器官 效应 备注交感作用副交感作用 效应受体效应受体 眼 虹膜 辐射肌收缩扩瞳α1辐射肌(瞳孔开大肌)以瞳孔为中心,呈辐射状,收缩时使瞳孔开大,适用于远视或弱光下。(定点?) 环状肌收缩缩瞳M3环状肌(瞳孔括约肌)围绕瞳孔周围,呈环形,收缩时使瞳孔缩小,适用于近视或强光下。(定点?) 睫状肌舒张睫-舒,悬-收, 晶-薄,屈光度↓,调 节于远视,适合于视 远物,调节麻痹 β2 收缩睫-收,悬-舒,晶- 厚,屈光度↑,调节于近 视,适合于视近物,调节 痉挛 M3 解剖-188,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固定点,?交感作用) (?调节麻痹?调节痉挛) 心脏·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属肾上腺素能纤维,心肌细胞膜上受体为β1 ?受体,其兴奋时作用为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增加 ·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元为胆碱能神经元,其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结合,其兴奋时作用为:①促进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②减少Ca2+内流(直接抑制、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 ·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作用比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占有更大优势。 窦房结加速β 1 ,β2减慢M2生理-108-交感神经生理-109-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解剖-143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因为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引起心脏其他各部位心肌细胞兴奋,形成心跳节律)主要受右侧影响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属肾上腺素能纤维,心肌细胞膜上受体为β1 ?受体,其兴奋时作用为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增加,导致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提高,心率加快 ·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元为胆碱能神经元,其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结合,其兴奋时作用为:①促进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②减少Ca2+内流,使心率减慢

005药理学练习题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与毒覃碱结合的胆碱受体是 C A.α受体 B. N受体 C. M受体 D.β受体 E. DA受体 2.外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动的受体是:A A.α受体 B. P受体 C. M受体 D. DA受体 E. N受体 3. 外周胆碱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递质是: D A.琥拍胆碱 B.氨甲胆碱 C.烟碱 D.乙酰胆碱 E.胆碱 4.外周肾上腺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 B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肤 E.间经胺 5.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C A.从单胺氧化酶代谢 B.肾排出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 E.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代谢 6.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 D A.单胺氧化酶代谢 B. 肾排出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 E.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代谢 7.心脏受体主要是: D A.β2受体 B.α1受体 C.α2受体

D.β1受体 E. M受体 8.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上具有: E A.α和β受体,无M受体 B. M受体,无α和β受体 C.α和M受体,无β受体 D.α受体,无M和β受体 E.α、β和M受体 9.激动外周M受体可引起; C A.瞳孔扩大 B.支气管松弛 C.皮肤粘膜血管舒张 D.睫状肌松弛 E.糖原分解 10.激动外周β受体可引起:C A.心脏兴奋,收缩压下降,瞳孔缩小 B.支气管收缩,冠状血管舒张 C.心脏兴奋,支气管舒张,糖原分解 D.支气管收缩,糖原分解,瞳孔缩小 E.心脏兴奋,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收缩 11.激动突触前膜α2受体可引起:D A.腺体分泌 B.支气管舒张 C.血压升高 D.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E.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 12.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初始原料是:B A.谷氨酸 B. 酪氨酸 C.蛋氨酸 D.赖氨酸 E.丝氨酸 13.外周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D A.眼虹膜括约肌 B. 汗腺和唾液腺 C.皮肤和骨伤肌血管 D.肾脏、肠系膜和冠状血管 E.窦房结、房室结、传导系统和心肌 B型题(配伍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选用。) A .新斯的明 B. 哌唑嗪 C.普萘洛尔 D. 间羟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