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流园区对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启示
中德物流园区比较研究
与政府等部 门之间的协商对话工作。
1 0 余家企业 , 0 0 20 4 0 0多名工人在物流 园
区工作 , 在德国有5 1 % 的物流从业人 %一 0 员工作在物流 园区。德 国物流 园区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
( )物 流 园 区运 输 设 施 多样 一
户有 了很 大的扩展 。
德 国物流 园区至少与两种运输线路连
接 ,即公路 与铁路运输是其基本 的运输 方 式。 在德 国推进联合运输的政策引导 下 , 德 国物流 园区内或在其 附近有联运站 、换装
。
作为重要的经济领域 ,物流 园区同样
量为2 7 , 0 个 其中已经运营物流 园区5 个 , 0
占2 %;在建的物 流园区6 4 5个 ,占3 %; 1 规划中的物流园区9 个 ,占4 %。目前已 2 5
◆ 中 图分 类 号 :F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22
( )物 流 园 区具 备 多样 的 物 流 运 作 二 内容摘 要 :近 年 来 , 中国物 流 因 区的 规 划建设进 入发展期 。随 着各地物 流 因 区的 发展 ,其 问题 也 不 断 涌现 。本 文 介 绍 了德 国建设 物 流 因区 的成功 经验 , 并 分 析 了 中 国物 流 因 区 的 发展 情 况 及 不足 ,在 此 基 础上 ,提 出规 划 建设 中 国 物 流 园 区 的 建议 。 关 键词 :物 流 园区 规 划 建设 设 施 、服 务功 能及 宽 泛 的客 户
的合 作效 应 。正 因 为物流 园 区具 备 良好
达 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较为推崇 的物流 园区
的发展模式。德 国物流 园区现投入产 出比 大约可达到 1: ., 25 对于德国物流的发展 、 整合交通和推动 当地经济 的发展起到 了很 重要 的作用 。德 国目前有 3 3个物流园区 ,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5万2千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676万。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6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630万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加入WTO。
加入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如何来运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美国、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普与,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
物流园区概述
园区
以存储和配送功能为主的物流园区 京华通物流园区
指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
流通加工型物流 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部件到客
园区
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物流
园区
宁波物资流通中心
综合物流园区
工程技术学院
指同时具有以上几种功能,规模庞 大、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上海西南、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北京通州物 流园区
工程技术学院
表7.1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主要区别
物流园区
功能 规模 服务范围
功能全面 超大
全社会
物流特点
少品种、大批量、 少供应商
综合程度 运作方式
综合性强 国家为主体,企业运作
物流中心
较为全面 大或中等 局部区域
少品种、大批量、 少供应商
有一定的综合性 国家为主体,企业运作
配送中心
可单可全 一般较小 特定用户和市场
三、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
1)集约功能 2)综合运作功能 3)产业开发功能
工程技术学院
四、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园区(当时称物
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在随后的几年里,各种 规模、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不断涌现:2004年4月14日中 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通过验 收,封关运作;我国最大的物流园区—青岛前湾国际物流 园区也已建成运行。
工程技术学院
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已有400多个,包括 已建成正常使用、在建和筹建的都算上。对于 我国近几年所形成的“物流园区热”,正如有 专家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工程技术学院
结合国外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情况及改进措施
结合国外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情况及改进措施标题: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的现状和成就2.国外物流园区的案例分析及借鉴3.我国物流园区规划的问题和瓶颈4.改进我国物流园区规划的措施5.未来我国物流园区规划的展望现状和成就: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各地政府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000多个物流园区,其中50%以上规模以上物流园区,物流总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物流园区所在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增长了20%以上。
案例分析及借鉴:国外物流园区建设有诸如德国汉堡城市物流园、美国华盛顿物流市场、新加坡西部港口物流园等。
这些物流园区在建设规划上强调节约用地、内部交通流畅、采取多种物流业态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为我国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问题和瓶颈:目前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存在规划与实际不符、配套设施欠缺、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定位、空间布局等仍然需要优化。
数据和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物流系统运行缺乏统一规划及部署。
改进措施:建议加强对物流园区规划的指导、审批和监管力度。
在规划布局方面,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园区功能和布局。
奖励企业提供强有力配套及服务方案,优化园区内企业布局。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将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多样化、协同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建议多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物流园区智能化发展,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集群效应。
同时,在绿色发展方面,要推行绿色物流、环保物流模式,降低物流业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物流园区的案例分析:1.德国汉堡城市物流园德国汉堡城市物流园座落在汉堡市区边缘。
园区以轻重物流的内陆港口为核心,集结了物流、制造、贸易、科研等产业内外众多优秀企业。
其成功之处在于加强了园区功能规划和内部交通流畅。
园区内所有园区公司都通过重新规划园区交通流向来降低物流出行效率损失。
物流园区的发展对我国物流市场格局的影响
管理MANAGEMENT物流园区的发展对我国物流市场格局的影响近年来,物流园区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2012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联合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提出经过核实的入选《2012年度中国物流园区(基地)名录》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
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26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58.7%。
同样在7月份,由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创立,全国的物流园区自此有了自己的行业性组织,进一步迈上了产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作为社会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园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对我国物流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物流园区将是我国物流市场竞争的至高点”,一位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总裁如是说。
确实,对于综合性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讲,如何看待这种影响,如何应对这种趋势,是一个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物流园区是社会物流活动集聚化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园区的科学布局和健康发展,必然有效推动社会物流活动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集约的提升,使物流产业链条更加清晰高效。
实践证明,物流园区具有产业集聚、服务集成、政策集中、经营集约的优势,这促使社会物流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也使物流市场的竞争不断地向物流园区的平台上转移。
物流园区特征产业集聚。
物流园区的最大特征就是产业集聚,这一特征也决定着其他的几个特征。
这种产业集聚既体现为产业间的集聚关系,也体现为产业内的集聚关系,在物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同时发挥着作用。
产业间的集聚关系在制造业物流和商贸物流领域表现最为明显。
科学规划的物流园区首先关注的是产业协同和区域经济协同,如制造业物流园区一般选择在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附近,与当地产业形成直接的配套和联动关系。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启示
一、德国、日本、美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
本文分析研究了德国、日本、美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我国的物流园区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德国首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最初由52家货运企业自发聚集而成。
不莱梅市政府看到了这种整合需求的发展潜力,为支持这种需求,自动成为园区的股东之一,并运用政府自身的优势,通过优惠的价格获取土地,扩建了不莱梅园区周边的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1)德国物流园区运作模式联邦政府为协调物流园区之间的合作,促使全国物流园区形成规模化网络,出资成立了物流园区的上层联合组织“德国物流园区有限公司,简称(DGG)”。
DGG的主要任务是将与物流园区相关的合作项目、公共关系推向市场;协助物流园区进行规划、决策;参与建设信息平台以及建立物流园区中心数据库等。
德国物流园区是本着联邦政府统筹规划,企业化经营管理,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设及运营的。
(2)德国物流园区的环保措施运营车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使用节能环保设备,政府给予补贴;对驾驶员进行节能驾驶培训,经过培训可以节油10%~20%,节约成本的一半奖励给司机;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运输组织,增加满载,减少空驶;采用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超过300公里,就要考虑铁路或水运;采用甩挂运输,用四个拖车就可以完成100多个集装箱的移动工作。
物流园区的节能环保措施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建设物流园区必须按照1∶1的比例,在园区外购买绿地,园区内还要留出25%~30%的绿地。
绿地不仅是景观,而且充当吸纳雨水的作用,使雨水能够渗入地下。
利用仓库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发电力进入统一电网。
另外,园区的规划建设,执行噪声控制标准,并注重风景视觉效果。
中德物流园比较
走进德国结课论文中日德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学院:国际工商学院姓名:学号: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贸易方式,使得近代物流起源于日本。
物流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公路,交通工具,大型仓储等。
在众多的设施有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
日德两国作为发达国家,通过漫长时间摸索,物流体质及设施日趋完善,在某些方面,虽略有不同,但各有所长。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诸不足: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体制的欠缺等,都制约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以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日德三国发展现状的比较,了解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差距。
关键字: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管理体制正文:中日德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比较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呈现出发展模式定位不合理、建设规模过大且数量过多、规划不准确等问题。
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大约60%闲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文通过中外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中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园区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
德日物流园区发展: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
日本第一个物流园区出现在东京。
从1965年到2009年,日本在22个城市,已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有74公顷。
德国联邦政府80年代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建造40个物流园区。
现已有33个物流园区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其中较著名的有不莱梅物流园区和纽伦堡物流园区。
1965年,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人们称之为物流基地或物流团地。
中德物流园区比较研究
中德物流园区比较研究关于中德物流园区比较研究的论文报告题目一:中德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物流园区在中国和德国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
中国建立物流园区的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和集聚服务,提高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和效率,尤其是在配送、仓储、转运等方面。
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则更注重区域和产业的联动发展,目的是通过物流园区与周边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互动,形成区域物流创新和产业升级。
虽然从目的、发展背景和结构特点上来看,中德物流园区各有侧重,但事实上两者也有许多共性和相似之处。
题目二:中德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中德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物流园区通常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德国物流园区则是由私营企业和公共机构共同合作建设和管理,形成联合发展的局面。
在运营模式上,中国物流园区更强调出租管理的模式,即协调各个企业经营园区的用地、仓库和服务的方面;而德国物流园区则更加注重整合园区内各方资源,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生态链,增加服务形态和附加值。
题目三:中德物流园区的品牌建设比较分析物流园区品牌建设对于物流园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德物流园区品牌建设都较为成熟,但预设的发展方向不同。
一方面,中国物流园区强调整合与集聚,将各方资源进行重组,提升物流服务和效率;另一方面,德国物流园区强调服务和创新,通过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实现与园区企业的整体融合与共同发展。
题目四:中德物流园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中德物流园区的产业结构各有侧重,但均存在发展与调整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园区大量缺乏核心产业和标志性企业,企业集聚度不高,但目前正向高附加值和综合性转型。
而德国物流园区虽然具有发达的产业基础,企业数量较少,但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就需要拓展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平台,以及加快更多创新企业的集聚。
题目五:中德物流园区的合作机会分析中德物流园区有大量的合作机会存在,尤其是在当前中德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产生更多合作的需求。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
德 国 对 物 流 园 区 的 规 划 结 构 有
相 应 的 要 求 , 进 行 交 通 分 析 、 点 如 选
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 究发达 国家 研 物流 园区的规划 、建设和运 营状 况 ,
提 炼 一 些 成 熟 的规 划 、 展 模 式 和 经 发
德 国一般采 取联 邦政 府统 筹 规 划, 由州政府 、 市政府扶持建设 , 公司
的连 接 , 流 园 区设 施 建 设相 配 套 。 物 物
展 模式 。 其 资金 来 源 由各 级 政 府直 接 出资 为主 ,信 用 贷 款和 企 业 投 资 为补
充 。 州政 府提 供 土地 、 资 建 设 公路 、 投
流 园 区设 施 是 由 物流 中心 、 配送 中心 、 公 共 仓储 、 信 息设 施 和 金 融 服务 等 组 成, 实现 设 施 集 约化 、 隹 、 标; 化 规模 化 。
、
德 国物 流 园 区的 发 展
1德 国物 流 园 区发 展 概 况 .
德国是欧洲物流发展最好的国家
之 一 ,在 物流 园区 的建 设 方面 一 直 处
口 ,靠 近铁 路 编 组 站 , 围有 高速 公路 周 网 , 心 内至 少 有 2 中 种 以 上 运 输 方 式 相
于世界领先地位。德 国发展物流 园区
国 现 代 物 流 业 中 急 需 建 设 发 展 的 重 点 0 当前 , 国物 流 园 区正 在 进 入 一 我 个 高 速 建 设 和 蓬 勃 发展 的 关键 时 期 ,
出炉 , 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为 3 9个物流
园 区,使整 个德 国形成 一个 物流 网络 , 但该规 划 由于德 国铁 路私 有 化 , 已满 足
图 1 物流 园区市场分析流程图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作者:梁喜刘怀英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03期摘要: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同时运营园区的经营状况却并不乐观,点式经营和信息孤岛发展困局进一步激化,园区过剩、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物流园区的集约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文章针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入“物流园区+”服务业态思路,借鉴国外“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的发展模式,提出我国物流园区应从协调机制、集聚发展、大数据等方面入手逐步向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等高级发展形态转型升级。
关键词:物流园区;多式联运;集约化;转型升级;协调机制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policie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arks in China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growth perio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operating parks is not optimistic. The dilemma of point 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island development is further intensifi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and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in the park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parks is imminent. Therefore,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gistics pa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logistics park+”service format, and draw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of“logistics park+multimodal transport”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roposes that China's logistics park should gradually transform and upgrade to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mode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logistics park from the aspect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luster development, big data, etc.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ns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近年来,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等物流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第3版)(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案例一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1.德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概况德国政府为促进和引导物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做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4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
(2)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形成综合运输网。
(3)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基础建设。
(4)政府监督物流中心的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中心,吸引大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中心。
2.德国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发展概况德国把物流园区看作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具有专业性和特定性;而货运中心服务的客户是所有的企业,具有通用性和社会性。
(1)德国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德国是欧洲物流发展最好的国家,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的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到现在全德已有33个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德国、辐射欧洲、连接世界的物流园区网络。
(2)德国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的发展模式在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的建设和经营上,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市政府扶持建设,组建发展公司企业化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
(3)德国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是根据物流需求来确定的。
物流需求主要来自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生产需求和中转需求三个方面。
德国物流园区选址,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转运方便,二是交通便利,三是经济合理,四是生态环保。
德国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有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转运功能,直接换装(越库作业)功能,城市消费品仓储配送功能,拣选、分拨和加工功能,出口贸易功能,还有卡车加油、清洗、维修、集装箱维修、饭店、旅馆等综合服务功能,基础研究和业务培训功能等。
(4)德国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的管理体制由入驻企业共同组建非营利的发展公司(类似于协会组织),负责物流园区及货运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我国物流园区现状和问题分析成品
四、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原因
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条件。 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 货运量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
四、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原因
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提高物流经营的集聚效应。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贸易形势变化的因素。
一、引言 二、物流园区的概述 三、国外物流园区的运行模式 四、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原因 五、中国物流园区现状 六、中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七、对策
公 益 组 织 管 理 和 有 如 顷 神 团地 仓库 事业 管理; 限公司管理两种方 协同组合、坂神流通 式。(后者为主) 中心运输 事业协同组
如不莱梅“货运村 合和坂神批发团地振
” 的 经 济 促 进 公 司 兴 株 式 会社 三家 组成 出资方设立子公司来进行管 、 图 林 根 物 流 基 地 的 神 流 通中 心协 同组 理,如传化集团设立的传化
六、中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建设盲目,缺乏规划 重圈地,轻物流 重“硬”轻“软”,有“形”无“神” 多为“和效应”,缺乏“积效应”
多为“和效应”,缺乏“积效 应”
和效应:空间上的堆放,所有的作业还是 和以前一样。
积效应: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减少 重复建设,产生规模效应。
六、中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面对如此形式,我们可能会思考:
中国是否需要那么多的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应该如何规划? 物流园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引言 二、物流园区的概述 三、国外物流园区的运行模式 四、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原因 五、中国物流园区现状 六、中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七、对策
物流园区空置率60%。
六、中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
建设盲目,缺乏规划 重圈地,轻物流 重“硬”轻“软”,有“形”无“神” 多为“和效应”,缺乏“积效应” “现代”园区,“传统”服务 缺乏协作,难以优化 互相攀比,求大求全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摘要:目前多式联运的研究多集中在运输层中实现运输线路的最短路径研究、算法研究、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研究、实现区域物流基地、中转节点的选址研究,多式联运仅仅是几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组合,在整条供应链的前端和末端未能进行有效的资源及信息的整合匹配,在多种运输方式转换时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常常出现长时间的等待及运力不匹配现象,同时由于承运商间标准的不统一,出现多种运输单据的交接转换,大大延长了运输的时间,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人力、物力及运输成本。
因此,在多式联运的运输模式中,如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转换衔接,降低整个运输过程的时间,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现代物流业也开始朝着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物流管理领域。
集装箱多式联运一体化信息系统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物流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一站式的物流管理服务,在保障物流管理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消耗。
1多式联运概念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参与的联合运输组织形式。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利用集装箱装载货物进行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方式,也就是说将集装箱视为基础运输单位,然后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所需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组合,以此构成一体化货物运输,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努力予以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
显然,这是一种将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最优化效益作为目标的新型联运组织形式,为客户提供了兼具经济、快捷、便利的运输服务。
2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在欧洲,物流园区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发展,很多国家都成立了物流园区协会,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欧洲物流园区联合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区发展模式是德国和荷兰。
德国货运村模式。
德国境内只有不到40家货运村(即物流园区),构成了一个快速、有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国外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经验及借鉴
物 流 园 区 是 为 了 实 现 物 流 设 施 集 约 流 体 制 规 划 布 局 的 基 础 上 的 。 政府 对 于物 家 比较推崇的物流 园区的发展模式 , 为全 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 出于城市物流 流 园区 的规划 有着清 晰的定位 ,根据 人 世 界 物 流 园 区 的 建 设提 供 了 宝 贵 的 经 验 。
发、 建 设及 运 营 过 程 进 行 管 理 的方 式 和 方 和 配 套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等 方 面 对 物 流 园 区 的基 本 依 托 。它 背 靠 经 济 区 域 , 以 可 供 选 法, 为 达 到物 流 园 区 开发 建 设 的预 期 目标 的 发 展予 以足 够 的政 策 保 障 支 持 。 物 流 园 择 的多 种 运 输 方 式 、 快 捷 的 运 输 网络 、 周
国外 物流 园 区运 营管理 经验 及借 鉴
口文 /芦 阳
(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 郑州 )
[ 提要] 本 文通过借鉴 国外物 流园 少物流成本 , 日本政府 便开始规划建设物
经过多年的发展, 日本 已经 建 成 了 覆
区建设先进经验 , 针对我 国物 流园区运 营 流园区。 目前 , 日本在 全国范围 内已建设 盖 全 国 的发 达 的交 通 网 络 和 信 息 网络 , 形 管理 中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明确政 府 的作 了 2 0多 个 大 型 物 流 园 区 , 将 物 流 企 业 的 成 了 以各 城 市 的物 流 团 地 为 核 心 , 以各 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 于 发 达 国家 的 物 流 园 区 建 设 起 步 用 “ 官 民协力 ” 的方 式 , 包 括 协 同 组 合 方 经 营 的 发 展 模 式 。 联 邦 政 府 在 统 筹 考 虑 交 较早 , 经 过 多 年 的探 索 , 已经 形 成 了 稳 定 式 、 半 官 半 民方 式 、 共 同 出资 方 式 、 个 别 方 通 干 线 、 运 输 枢 纽 规 划 的基 础 上 , 在 全 国 有 效 的 运 营 管 理 模 式 。 目前 , 政 府 和 地 方 式 等 。 政府 并 不 干 预 物 流 园 区具 体 的经 营 范 围 内对 物 流 园 区 的 布 局 、 用 地 规 模 与 未 企 业 共 同参 与 运 营 的方 式 在 国外 比较 常 管 理 , 物 流 园区 一 般 都 是 由私 人 集 团和 株 来 发 展 进 行 合 理 科 学 的 规 划 , 对 符 合 规 划 如 东 京 的 4家 物 流 园 区 的经 的物流基地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 。 各 见 ,政府负责物流园区项 目的规划协调 、 式 会 社 经营 ,
我国物流园区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园区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作用更加突出、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结点、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德国、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物流园区国际经验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三产比例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些年来,物流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社会物流总额从2007年的75.2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13.5万亿元。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对于加快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同时,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也是加快商品货物流通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增长的内在需求。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果第一,国家层面对于物流园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2009年和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均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与内容。
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中确定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
第二,物流园区数量显著增长。
根据《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2010年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率为264%,对比2008年的475家增长率为58.7%。
物流园区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物流园区对物流业发展的作⽤ ⽬前的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全社会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动⼒既有来⾃市场物流需求的推动⼒,也有来⾃社会物流产业规划的驱动⼒。
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社会物流产业的整体规划⼀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提到了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度。
物流园区对物流业发展的作⽤有哪些?我们⼀起来看看! ⼀、物流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 物流园区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让城市的职能分⼯更为清晰,将⼀个城市或地区的物资集散和流转配送聚集到较为合理的区域,如靠近交通便利的城市间交通主⼲道、多种交通⽅式的接驳点,并就城市的核⼼制造或服务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综合分析,建设出⼀个为社会物资流通服务的⼤型基地,减少了城市由于不合理的物资流动⽽造成交通混乱、物流效率低下,⽽这些是原本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
70年代的⽇本最早提出了这种物流园区建设的思想,并在⼀些作为流通重点的城市周围建⽴了若⼲集约运输、仓储、市场、信息、管理功能的物流园区,这些园区对于⽇本随后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是⽇本的物流业成长为整个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产业。
对于我国众多⼩运输仓储企业⽽⾔,地理上的分散和各⾃为阵的局⾯当前先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的利⽤不充分,信息流通不及时、不⼀致,导致了我国物流成本居⾼不下,影响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可持续⼒。
⽽物流园区的建设,⾸先就是通过产业政策和提供配套的企业服务,将提供各种不同特⾊、具备不同功能优势的物流企业吸引过去,从⽽形成了产业上的某种聚集。
在物流园区内,则有着较为明细的分⼯。
根据⽇本物流园区的经验:⼀个园区内搞仓储的不搞运输;跑长途的不做市内配送,千⽅百计把各企业的专业特⾊显⽰出来,把本企业的专业运作成本降下来,把规范服务搞上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
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各⾃为阵造成的设备浪费和合作交易成本,形成集合优势。
其次,对于今天制造业和商业企业不断增强核⼼竞争⼒培养⽽将⾮核⼼业务外包的需求,物流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项⽬越来越多,⽽物流园区通过这种产业聚集,使企业能⽅便的寻找到不同特⾊物流服务提供商,⽽这些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则因为较多的`合作关系形成默契的⼀体化物流服务,增加了服务的质量可靠性和客户的信任度。
德国物流业对太原市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应 链管 理 的发展 还认识 有 限 , 理部 门重管 理轻 服务 , 处罚 轻 管 重 引导 , 条块 分割 , 以协调 , 难 特别是 地方保 护 、 暗箱 操作 、 恶性 竞争 等问题造 成的行业 诚信体 制不健 全 , 对现 代物 流发展 不利 。物流 社 会化 、 专业 化程度 较低 , 物流效 率低下 。而行业 规 范的缺失 , 制 约 了物流标 准化 、 息化 的发 展。 信 德 国政府 在促进 和引导 物流发 展 中, 首先是 做好物 流的 发展
现为 :
11 流 业 呈 现 快 速 增 长 趋 势 , 具 规 模 .物 初
太原 市已初步 形成北 部不锈 钢物 流园 区 、 西部钢 材及机 械加 工物 流 园区 、 部商 贸仓储 物流 园 区 、 东 西南 部农 产 品物 流配 送园 区 的格 局。同时 , 太原 市陆港 口岸基地建设 取得新 进展 , 原至广 太 州等铁路 干线 中心 城市物 流专列 已开通 , 物流 外包环 节 由销 售物 流 向供 应物流 、 产物流 、 生 回收物流延 伸 。 12第三 方物流开 始起步 , 流业 中私有经济 比重较大 . 物 太原 市原有 的一 些流通 企业 通过 资产重组 等手段 , 逐步 向现
1太 原 市 物 流 业 发 展 现 状 .
规 划 、 设 和协调工作 , 全 国规划 了 4 建 在 0个 物 流 中 心 及 货 运 中 心 , 合 理 的 规 划 , 物 流 中 心 形 成 网 络 ; 州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围 绕 着 使 各
规 划 中的物流 中心, 积极做好 选址 、 征地工作 , 并负 责物 流中心 地 面 以下 的基 础设施 建设 以及 与连 通物 流 中心的 道路 、铁 路 的建 设, 同时 通过政 策调 整 、引导企 业从事 专业物 流业 务, 物流企 业 为 提 供 良好 的经 营环境 。其次是 推动各 种运 输 方式协 调发 展, 成 形 综 合运输 网 。再 次是政 府监督 物流 中心 的建设 , 引导 有 条件 的企 业 进入 物 流 中心,吸引 大企 业和 国 际性 的物 流企 业进 入物 流 中
浅谈国外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对我国启示
【 摘 要】 物流 园区是近年 来我 国现代物流发展 中出现的新 事物 ,对提 高城市服务功 能, 改善投资环境 , 进 区域经济发展起 到不可替代 促 的作用。各省和经 济中心城 市大都 已经制定了物流发展规 划。但 物流园 区的规 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我 国现阶段还存在不 少问题。作者采用文 献 综述 , 状 考察 与 国 外 经验 对 照 . 我 国 当 前 物 流 园 区发 展 面 临 的 问题 展 开讨 论 。并 给 出相 关 的 应 对 措 施 ,并 在 此 基 础 上提 出 当前 我 国 物 流 现 就
园 区发 展 的创 新 模 式
【 关键词 】 物流园区; 认识 ; 划 规
223经济合理性f .. 地价 、 劳动力)。 224符合环境保护 与生态平衡 的要求 .. 在进行 效益分析时。 以物流 园区所在地 区为研 究对象, 从社会 角 度而非个别企业 的角度出发, 考虑整个地 区的国民经济效益 、交 通状 在《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也仅对物流 中心 、 中, 配送 中心进行 了界定 。 从 国内提 出进行物流园 区或物流基地建设 的城市 、 业的相关 项 况及建 成后 的环境影 响。在具体 园区规划前 首先进行市场分析 。按预 企 分 目界定 , 往往会涉及物流运作 、 交通运输组织 、 息组 织 、 信 产业整合 、 资 测需求合理 划分功能 区块,例 如物流产业 区和管理服 务区等。 配功 并 源 整 合 和 城 市 物 流 功 能 开 发 与 调 整 等 综 合 性 方 面 因 此 . 物 流 园 区 能 区 的 规模 . 引 入 相 应 的设 备 设 施 将 23 国物 流 园 区 的 发展 模 式 .德 定 义 为 物 流 功 能 和 企 业 服 务 较 为 集 中 的 区域 是 目前 较为 常见 的 做 法 。 德 国一般 采取联邦政府统筹 规划, 由州政府 、 市政府扶持建设, 公 借 鉴 目前 的 工 业 园 区 、 济 开 发 区 、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等 在 综 经 高 入驻企业 自主经 营的发展模式 其资金来 源由各 级政 合发 展 上 的 内 在 含 义 : 用 “ 流 园 区 ” 使 物 的概 念 . 赋 予 其 在 发 展 物 流 司化经 营管理 , 应 信用贷款和企业投 资为补充 。 州政府提供土地 、 投资 等 方 面 的综 合 意 义 . 不 是 “ 流 基 地 ” 显 示 的 仅 仅 是 物 流 运 作 的 场 府直接 出资为主, 而 物 所 建设公路 、 铁路 、 通讯 等基础 设施 , 也会对公铁联运站等某些设备 进行 所 的含 义 。 物 流 园 区 的 内涵 进 行 界 定 : 流 园 区是 对 物 流 组 织 管 理 节 点 进 行 投 资: 区管 理机构 主要采 取公益 组织管 理和有 限公司管 理两种 方 物 园 式 , 限公司管 理为主, 营企业参 与仓库 、 有 私 加油 站 、 物流 设备等 的投 相对集 中建设与发展 的具有 一是政府通过 租赁 良好 经济开发 性质的城 市物流功能 区域 : 同时 . 也是依 托相关物 流服 资和运 营 园区的盈 利模式 主要来 自两方面: 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 、 提高物流运作效 率和改善企业服 务有关 的公共设施获 取租金 , 二是通过提供优 良的服 务收取一定 的服务费 的流通加工 、 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 联系的生产等活 动的具 3 日本 物 流 园 区 的 规 划 与 运 营 . 有 产 业 发 展 性 质 的经 济 功 能 区 现状 : 作 为 城 市 物 流 功 能 区 , 流 园 区包 括 物 流 中 心 、 送 中心 、 输 枢 物 配 运 31E本 物 流 园 区发 展 概 况 .l 纽 设施 、 运输组织及管理 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 中心等适应城市 物流管 物 流 园 区最 早 以 “物 流 团地 f i tb t nP r)”的形 式 出 现 在 s r ui ak D i o 理 与 运 作 需 要 的 物 流 基 础 设 施 : 为 经 济 功 能 区 . 主 要 作 用 是 开 展 E本 E本 发 展 物 流 园 区的 主 要 目的是 缓 解 城 市 交 通 压 力 日本 早 在 作 其 l l 满足城市居 民消费 、 就近生产 、 区域生产组织所需 要的企业生产 、 经营 16 9 4年就 开始对 物流产业发展进行 政府规划与控制 , 9 9年形 成 E 16 l 活 动 本全 国范围物流体 系的宏 观规划,19 9 6年颁布《 合物流施策大 纲》 综 , 2德 国物 流 园 区 的发 展 . 并 5年修订一次 在 16 9 9年形成的 日本全 l 范围物流体系宏观规划 21 国物 流 同 区发 展 概 况 .德 中, E 的 1道 1 2府 4 将l 本 都 3县分成 8大 物流区域, 进行 区域 物流 德 国是欧洲物流发展最好 的国家之一, 在物流园 区的建设 方面一 和区域内物流 的分类 , 在各 区域建 设和整顿 物流设施. 形成物 流园区 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国发展物流 园区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货运经济 和全 区域 的物 流网络, 德 再通 过干线 运输 ( 高速铁路 、 高速公 路和 近海 形 最后形成全 国范 围的物流体 系 日本 性 和合 理性, 9 4年开始建设 第~个 物流 园区— — 不莱 梅货运 中 运输) 成跨 区域 的物 流系统, 18 2个大规模 的物流 同区, 平均 占地 0 4 . 平方公里 7 心 。l9 9 2年从铁路运 输的考虑 出发 。 由当时 的联邦铁道 部和过去东 德 现已建成 2 32 日本 物 流 园 区 的规 划 . 的铁 路 局 合 作 制 定 了 全 国 的 总 体 规 划 。 全 德 境 内建 设 2 在 8个 物 流 园 区 19 9 5年第 二个 总体规划出炉 在原 有基础上扩建为 3 9个 物流园 考 虑 到 国 土 面 积 较 小 ,E本 对 土 地 利 用 率 非 常 重 视 . 流 园 区 的 l 物 又 区, 使整个 德国形成 一个 物流网络, 但该规划 由于德 国铁路 私有化 已 规 划 和建 设 既 要考 虑 到 物 流 园 区 作 为 社 会 公共 基 础 设施 的属 性 . 要 满足不 了市场需 要而最后没有实现 . 至 2 0 直 0 2年物流 园区的规划 并 充分发挥市场 经济运作 的优 势 E本政府将 全 日本的大型物流基 地建 l 运输省 、 农林水产省 、 建设省 和经济企 划 人德国交通网络规划 。德国物流园 区协会对 2 0 0 2年全 国物流 同区发 设 的总体规划 交给了通产省 、 展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全国现有 3 3个物流 园区. 中 2 其 8个建 厅等 5 省主 务大臣, 由其 制定全 日 本共通 的基本事项. 决定建设 流通 成并投入使用 , 5个处 于规划和 土地开发 阶段. 每个物 流园 区的总面 基地 的城市 。凡需规划建设 大型物流基 地的城市. 以本地 区的城 市 均 规划 为原则, 定物流基地 的建设 地点 、 决 数量 、 规模 及功能, 并报 中央 积 平 均 在 14平 方 公 里 左 右 . 22德 国 物 流 园 区 的 规 划 . 主务大 臣审批 。 日本物流 园区具体规划程 序: 德 国对物流 园区的规划结构有 相应 的要 求, 如进行交 通分析 、 选 321 行 物 流 系统 分 类 。 日本 将 物 流 系 统 的 布 局 分 成 区 域 内 、 ..进 区 点分析 、 总体规划 、 当地物流企业分 析 、 益分析 效 最后 对砸 目提 出具 域问和国际物流三个 部分: 区域内物流是 物流 系统的端点. 与企业 的供 体 建 议 在 物 流 园 区 的 选 址 方 面 主 要 考 虑 以下 因素 : 221紧邻港 口, 近铁路编组 站, 围有 高速公路 网 中心 内至 应物流 、 .. 靠 周 销售物 流密切关 联。区域内物流网络体系布局 的主要依 据是 少 有 2种 以 上 运 输 方 式 相 联 别 是 公 铁 特 企业 、 配送 中心 ( 物 流 中 心)、 流 园 区 间 干线 道 路 、 流 设 旌 、 市 或 物 物 城 的交 通 密 度 时 段 等 综 合 因 素 , 以及 集 成 化 理 论 要 求 设 施 集 约 化 . 活 222 通 枢 纽 中 心 地 带 .-交
借鉴国外物流园区经验,加快南充物流园区建设
借鉴国外物流园区经验,加快南充物流园区建设作者:许素琼等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3期摘要: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时间不长,而国外物流园区建设的时间长,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南充是成渝经济区北部和川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园区的先进经验,加快南充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pa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just started, but the foreign logistics park construction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from. Nanchong iscentral city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and northeastern Sichuan region, this paper learns from the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advanced logistics park, which has major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park in Nanchong.关键词:南充物流园区;国外物流园区;经验借鉴Key words: the logistics park in Nanchong;foreign logistics park;experience reference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12-020 引言在我国,物流业作为新兴服务型产业,其融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为一体,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物流园区对中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启示
物流园发展方向:集聚、多样、协同
德国物流园区的布局理念:集聚
德国境内有35家物流园区(FreightVillage,货运村),构成了一个紧密连接的物流网络。
社会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些物流园区之间和物流园区内部进行,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集聚化和集约化特征。
集聚效应。
在德国,基本上一个城市或经济区域只设立一家综合性的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如不莱梅货运村1987年初开始运营时只有5家物流企业,如今已经集聚了190多家物流企业,并吸引了50多家生产型企业在周边进驻。
园区就业人数多达8000人,占不莱梅市总人口的1.6%。
作为港口“延伸的手臂”,不莱梅港70%的货物要通过不莱梅货运村集散。
纽伦堡货运村聚集了250多家企业,园区就业人数在6000人左右,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
公共服务。
德国物流园区一般设立发展公司为进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场地出租、多式联运和转运节点、物流基础设施使用等,另外组织进驻洗车、加油、餐厅等服务站为物流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德国物流园区非常注重园区内企业的协同合作,如组织进驻企业集中采购设备、燃油、保险等,组织进驻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以降低单位成本。
网络联盟。
德国物流园区网络化特征明显。
所有货运村都是德国物流园区协会(DGG)的成员,各货运村在DGG的协调下统一标准、协同运作。
德国前20大物流公司均在各货运村投资,依托物流园区形成自身的网络。
实力较弱的物流企业则组建联盟进驻物流园区,实行跨园区之间的业务协同。
德国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多样
除了配套某一产业的专业性物流园区外,德国的物流园区大多定位为综合性的,在有限的建设面积上实现物流功能多样化是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理念。
德国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如下:
多式联运功能。
多式联运是德国物流园区最显著的一个功能。
他们强调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选址尽量处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交叉点上,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物流园区多建有完备的吊装、转运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提供发达的多式联运服务。
如杜伊斯堡联运码头除经营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外,还提供一种名为“移动的公路”业务———大货车直接上铁路运输,到中转站后大货车再上公路到达最终目的地,以适应阿尔卑斯山区公路运输困难的状况。
集货和转运功能。
德国物流园区内部和物流园区之间的物流作业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协同化特点,从而使物流集聚的优势直接转化为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减少。
园区的集货功能提高了单车装载率,减少了运输车次,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为了提高集货运输的效率,德国正在探讨一个“超级卡车”项目,通过加大加挂卡车车厢,进一步提高长途运输的装载量,降低成本。
物流园区还发挥着区域间物流节点和区域内分拨中心的作用,通过地区之间的转运和运输方式的转换,变“多点多头”之间跨区域的运输为“园区到园区”之间的跨区域运输,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过程的规模化和共同化水平。
城市物流功能。
德国物流园区在规划时十分注重城市物流功能的定位,旨在将配送系统和物流作业从人口密集的城区分离出来,集中在物流园区集散,以降低城市交通总量,减少碳排放和噪音污染,并实现24小时作业,物流园区与城市之间通过小型货车实现物流配送。
德国物流园区与产业的关系:协同
德国物流园区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呈现出紧密的协同和共赢关系。
如英格尔施塔特市是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也是我们此行参观的唯一一家与总数为汽车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型物流园区。
英格尔施塔特市人口总数为12.5万,其中在奥迪工作的员工就达到3.5万人。
当年奥迪一条A3的生产线计划迁至东欧地区,而这会导致英格尔施塔特市3000人~4000人失业。
为了留住奥迪的生产线,英格尔施塔特市承诺改善奥迪的生产环境,设立一家与之配套的汽车物流园区,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由此建成。
该园区吸引了35家企业为奥迪提供配套服务。
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该园区建成后不仅留住了奥迪的生产线,本身又吸纳就业人数3100多人,每年创造2亿欧元的税收。
英格尔施塔特市成为德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当地人戏称:“这个城市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失业”。
有效优化了奥迪的物流流程,提升了奥迪按订单生产的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汽车业个性化需求兴起,客观上要求汽车生产商改变大批量生产的模式,适应按订单生产的模式。
该物流园区建成后,将奥迪过去分散在各地的配套厂、服务商集聚到一起,由多点、多环节对奥迪的供应模式升级为由园区对奥迪的单点供应模式,所有原料和部件由物流园区通过专用车辆为奥迪配送,从而大大简化了供应链流程,增强了奥迪按订单生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显著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水平。
园区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延伸是与奥迪汽车生产流程的改造同步进行的,总的方向是缩短生产线、扩大外包的比重。
当前,奥迪汽车除了最后的组装环节在自己厂内完成外,产前环节均外包给园区内的物流商,而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设计、研发和销售领域。
据德方统计,传统的物流业务利润率只有3%~5%,而物流增值服务利润率可以达到12%~15%。
德国物流业之所以能成为继汽车和医药产业之后的德国第三大产业,与其较高的增值服务水平有直接关系。
德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政府主导
德国物流园区的开发周期很长,从可研、立项、规划、建设大多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一个项目需要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乃至居民委员会的层层审批,一届政府很难完成。
如威廉港12年前开始规划,2012年8月才投入运营,其规划的邻港物流园预计需要用7
年时间进行开发。
在德国物流园区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通常发挥主导作用。
一般在政府层面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也叫咨询委员会或计划委员会,由政府代表、专家组成),负责征地、规划等行政层面的工作和项目的监督实施,同时成立一个政府控股或参股的发展公司(参股方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招商和运营管理。
两个组织相对独立,各有分工,并行运作,以保障项目推进的可控性。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四点建议
对比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建议我国物流园区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物流园区应依托于产业,服务于经济。
在德国,我们看到其物流园区与周边产业协同,与区域经济互动,这是物流园区的立足之本。
没有产业支撑,物流园区就如空中楼阁,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同时,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又能起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两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
我国一些物流园区对这种市场依存关系考虑不足,园区规划不能与产业规划相衔接,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有的甚至单纯以“圈地”为目的,不仅不能实现园区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依托于产业、服务于经济才是我国物流园区应走的健康道路。
二是物流园区发展应重视物流企业的集聚。
物流企业的有效集聚是物流园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只有做到物流企业的集聚,才能实现物流设施的集约化和物流运作的共同化,园区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聚合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德国的物流园区在招商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均衡化”,尽量避免在园区中出现一家独大的物流企业,倾向于将园区面积分配给尽量多的不同单位,以提高园区的集聚度和社会属性。
反观我国一些物流园区,硬件条件虽好,但在招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外资、轻内资”,“重明星企业、轻草根企业”等问题。
有的投资门槛要求过高,中小企业难以进驻;有的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对不同单位不同对待,在软环境上不能为物流企业集聚创造有利条件,以至于空置率高,难以出现以“聚”兴园、繁荣发展的局面。
三是应注重物流园区的多式联运功能。
德国的物流园区选址尽量位于“水、铁、公”运输交汇点,铁路线可以直达库内,强调至少拥有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这是与我国物流园区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国的多式联运发展严重滞后,各部门的园区规划自成体系、难以衔接,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园区比例很小。
即使拥有联运设施的一些运输枢纽型园区,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联运业务也举步维艰,在联运技术、设施的应用上与德国相比差距更大。
一体化的多式联运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我国物流园区正日益成为社会物流活动的集聚地,而这种联运功能的缺失无疑是个硬伤,也将给我国未来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须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四是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德国地方政府发挥着合理的作用,虽然物流园区的论证规划周期较长,但有效地避免了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
我国的物流园区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园区定位不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
鉴于物流园区的公共属性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应该合理发挥物流园区发展的主导作用,加强科学规划、正确引导、统筹管理、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