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
欧盟将首次在中国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发展职业教育应明确“产教结合” 近日,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校长陈晓军撰文,建议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产教结合”的内容。 陈晓军认为,职业学校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 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对外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 服务,并允许专业教师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 与经营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首 先,依托教学资源,实施产教结合,职业学校在培养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应服务于社会生 产,从而完成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其次,职业 学校发展应紧扣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在行业企业 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与学 校共同研究前沿技术和施工难题,这就节省了大量人力 和财力。再次,通过深入生产实践,职业学校的教师能 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了解行业 发展最新动态,提升专业水平,拓展专业知识。同时, 教师深入了解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从企业需求和岗位职 业能力标准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并通过理论知识与生 产实践相结合,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促进教育 教学质量提高。
模拟
模拟实训: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 不投资,不承担风险,上学就可以做经理,体验 真实的职业生活。近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金 百合种苗模拟公司、天骄园林工程模拟公司,并开展生 产竞赛,让学生“零距离”接近市场,提前进入职业角 色,增加了就业砝码。 刚刚当上总经理的园林系学生王明并不轻松,他承 担的责任不比在真正的公司少。学校规定生产竞赛在各 模拟公司的分公司之间展开,金百合种苗公司以花卉和 苗木的年度生产为竞赛内容,天骄工程公司以投标并承 揽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项目为竞赛内容,竞赛时间均为一 学期。“老师只负责指导,各分公司要自己确定干部人 事安排和生产项目及规模,并报总公司备案。”王明对 模拟公司经营的挑战信心十足,“公司在模拟经营中,要 与真实生产过程接轨,所制定的生产方案应严格履行操 作规程,还要注意不能有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据该校园林系党总支书记史凯丰介绍,竞赛周期 结束后,将由系里组织答辩小组,听取各分公司述职 及进行答辩,确定最终比赛名次。名次确定依据应包括 人均利润、人均工资水平、生产方案可行性等几部分 内容。将来还要建议学校改变以往用成绩评价学生的 方式,把在模拟公司实训的情况纳入成绩中,引导学 生注重实学习践经验。
中欧高层次人文对话机制下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访欧盟委员会教育
中欧高层次人文对话机制下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访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让·莫内计划”及中国事务负责人维多·博雷里作者:张力玮赵竞一(采访、整理)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9期摘要:让·莫内计划(Jean Monnet)的设立旨在加强和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计划内容包括:激励有关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教学、科研和思考;支持各类机构和协会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中国一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在京举行期间,本刊对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让·莫内计划”及中国事务负责人维多·博雷里(Vito Borrelji)进行了专访。
博雷里主任表示,中欧教育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未来有更多合作可能性;中欧高教体系应加强兼容性,平衡双向交流人数;中国高校需加强自身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中国大学优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欧高层次人文对话机制;伊拉斯谟计划;调优项目;让·莫内计划一、中欧人文交流将使双方高等教育更具兼容性与可比性《世界教育信息》:博雷里先生您好,多年来,您在欧盟委员会负责与中国合作交流事宜,对于中欧教育文化交流有深入的了解。
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欧教育交流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维多·博雷里:欧中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话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自2012年以来,所有活动都被整合在欧中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EU-China High Level People-to-Peo-ple Dialogue.HPPD)之下。
HPPD与欧中高级别战略对话和欧中经贸高层对话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欧中关系的三大支柱。
HPPD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教育、文化、青年、体育事务等。
就在不久前,性别平等议题也被纳入讨论。
未来,旅游业也有可能成为对话机制的主题之一。
每两年举办一次高层领导会谈,探讨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
2015年的会谈在欧洲的布鲁塞尔举办,2017年将在中国举办。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人员配备不足应对策略
技术难题应对策略
社会环境变化应对策略
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充足。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积极寻求外部技术支持和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密切关注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策略和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危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参与机构
参与机构包括大学、中小学、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VS
项目实施策略包括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等。
步骤
项目实施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和总结阶段,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实施策略
项目实施策略和步骤
04
CHAPTER
预期成果
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学校硬件水平。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项目高度重视教师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教师培训方面的有益经验。
强化教师培训
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甘肃与欧洲的合作历史
中欧教育合作基础
为了改善甘肃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中欧双方决定共同发起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原因
通过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引进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促进甘肃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目标
项目发起的原因和目标
02
培养社会责任感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搭建中欧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
建立合作机制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一、欧盟对华合作项目(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简称CEIBS)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办,是中欧教育合作的第一个重要项目。
1994年2月28日,中国政府与欧盟签署了关于组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备忘录。
同年9-10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和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分别代表欧盟和中国政府签署办学财务协议。
11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共同签署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享有完全独立的办学自主权。
该院的办学宗旨是:为中国培养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并促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
该院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以及开设高层经理培训课程,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先驱。
学院恪守“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突出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高质量办学。
自2001年起,该院连年跻身全球商学院100强,亚洲前3名。
2004年3月,该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系统EQUIS认证证书的商学院。
欧方于2001年发起了进一步支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第二期项目,为期5年(2001-2006),投入资金2875万欧元,主要用于扶持学院的欧洲管理方;设立3个外国高级学者职位;捐助设立8个用于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专项基金;同时对学生给予支持(奖学金、实习,交流机会);基础设施建设。
(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是中欧教育合作另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其总体目标是提升中国学者对欧洲研究的兴趣和理解,改善中国欧洲问题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工作条件,推动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
1996年5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签署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官方协议和文件。
中欧教育交流项目的成效与经验——以伊拉斯谟世界对外合作窗口项目为例
总第 3 4 6期 2 0 1 4 年第1 O 期
新趋 势 新 战略
世 界教 育 信 息
特性 也 自然成 为促 使其迅速 发展起来 的强大
内源 性 动力 。 在此 背 景 下 ,众 多科 学 团体 于 2 O世 纪 6 0
设施 ( E u r o p e a n S y n c h r o t r o n R e s e a r c h F a c i l i t y ) 的
g we n a e l l e . g u i l l e r me @e c p . f r ) ; 伊丽莎白・ 阿克 塞 尔( E l i s a b e t h Ax e l 1 ) , 瑞典 隆德 大 学对 外 关 系部 门欧 洲 区域 经理 ( 电子 邮件 : e l i s a b e t h . a x e l l @e r . 1 u . s e ) ; 因格 ・ 曼格 肖特 ( I n g e Ma n g e l s c h o t s ) , 比利 时根特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办公 室项 目经 理 ( 电子 邮件 : [ n g e . Ma n g e l s c h o t s @UG e n t . b e ) ;安 一索 菲 . 梵德 索 尔伦 ( A n n — S o p h i e V a n d e r s c h u e r e n ) .比利 时荷 语 布 鲁 塞 尔 自由 大学 国 际 关 系和移 动 办公 室项 目经理
年 来无论 是 战争 时期还 是和 平 时期都 发挥 出 了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而在 战后 至今 的全球 和 平发展 重要 时期 , 各 国更将教 育 交流提 升到 了促 进 区域 和平 、 深化 合作 的 战略 高度 文章
欧盟教育项目一览
欧盟教育项目一览作者:刘万亮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第09期欧盟国家给欧盟委员会的教育主权有限。
根据这种情况,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主要通过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欧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盟近期内开展的和将要进行的项目计划。
一、苏格拉底计划苏格拉底(Socrates)计划是欧盟发起的综合教育计划。
此计划包含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部内容。
计划的执行期限为12年,分两个阶段实施,1995年开始,2006年结束。
第一期计划(1995~1999年)为期5年,欧盟拨款8.5亿欧元,其中2.75亿欧元用于成员国的1 500所大学、8 500所中学和500所小学的交换项目。
第二期计划(2000~2006年)拨款18.5亿欧元, 用于15个老欧盟成员国家(比利时、丹麦、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瑞典、英国),3个欧洲自由贸易关税区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13个新欧盟国家和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保加利亚、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土尔其、马耳他)。
苏格拉底计划的目的是加强各类教育工作,促进和普及欧盟语言知识,加强教育合作与教学人员流动,鼓励教育实践和教材创新,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为了执行苏格拉底计划,欧盟委员会将苏格拉底计划分为以下8个行动。
1. 夸美纽斯计划行动。
夸美纽斯(Comenius)计划行动的内容覆盖幼儿教育、小学和中学阶段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此计划的具体行动包括建立校际伙伴关系;培训教师并提供继续教育;建立网络。
2. 伊拉斯漠斯计划行动。
伊拉斯漠斯(Erasmus)计划行动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学生交流和提高师资能力。
在促进学生交流方面,学生可以到另外一个欧盟国家学习3~12个月,学成回国后其学习成绩参照欧洲学分体系得到承认。
教师培训采用教师交流、联合备课、强化培训、专题联网等方式。
中欧加强教育合作促进人才培养
中欧加强教育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中欧两大经济体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了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中欧两地必须加强教育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欧加强教育合作的必要性、现有的合作模式及其带来的益处以及未来的合作展望。
一、中欧加强教育合作的必要性1.1 共同面临的挑战中欧两地都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技术革新、社会转型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欧需要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1.2 教育资源的互补性中欧的教育资源互补性很强。
中欧在不同学科领域都拥有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合作可以分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3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教育合作可以促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提升双方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二、现有的中欧教育合作模式及其带来的益处2.1 学生交流项目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许多学生交流项目,例如学生交换、合作研究项目等。
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不同文化和学习环境的机会,加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2.2 研究合作与科研项目中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研究合作与科研项目。
通过共同研究和交流,中欧的科学家和学者可以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2.3 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中欧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参与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经验。
这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中欧教育合作的展望3.1 深化学生交流未来,中欧应进一步深化学生交流,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项目。
例如开展双学位项目、合作学习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3.2 推动科研合作中欧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科研合作项目和实验室,加强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5、正在对7.2~7.7万名教师和8900名校长进行校本 培训;
五、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的进展情况
6、完成了2.2万单人套课桌凳和686所学校的图书资料 的配备; 7、完成了市、县两级项目办102台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 的装配; 8、完成了项目需求预测的调研和用户服务数据库的建 设工作; 9、累计资助77,825万人次的贫困生,帮助他们继续 完成学业;
三、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的创新之处
创新之四: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有教
师根据自己专业成长的需要和学区教师培训的要求, 寻找自己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专业发展 的目标、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把自己的学习需求 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结 合起来,使教师的学习成为在专业发展背景上的自主 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农村教师继 续教育的新机制。
变化带来的新转变:
1、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开始转变成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
2、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始转 变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新方法;
3、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开始转变 成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新方式。
结束
一、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简介
2、加强机构建设:为市、县两级教育管理 部门配备102套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对 8900名校长进行培训;对230名教育行政部门 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开发计算机监测管 理用户服务系统;进行基线调查和评估。
4、资助贫困学生:计划资助10万人次
项目于2001年10月自兰州启动,计划于2006年12月结 束。
三、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的创新之处
项目在利用远程教师开展初中教师学历培 训时,为了帮助教师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建立 了初中教师学历培训学习支持体系,由各培训 院校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 开发编写了主要课程的教师自学指导手册,供 受训教师使用;还建立了辅导员制度,聘请受 训教师所在地区的中学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 定时定期对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辅导。
中欧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大学管理者论坛暨LEAD中欧高校论坛综述
圆园21年第2期国际学术动态大学作为以高深知识的生产、保存和传递为主要使命的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以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全球经济可能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且复苏过程漫长而艰难。
国际局势风雨变幻,国际关系深度调整,逆全球化的思潮涌动,动作频现。
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大学作为社会发展推进器,应当重新审视和思考自身在解决人类发展问题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承担好这样的角色,如何识别和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7月29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行了第九届大学管理者论坛暨LEAD中欧高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于“中欧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这一主题,邀请了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国际发展副校长马托斯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前副校长阎科诺斯教授以及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生院院长亚萨尔康达奇教授,通过远程会议的方式,会同西南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梁婷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房玉林教授两位学员代表,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欧高等教育合作和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交流与讨论。
论坛由第59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班长、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明泽教授主持。
(1)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侧重。
新里斯本大学国际发展副校长马托斯教授作了题为“引领大学国际化:中欧学术合作的未来”的主题报告。
他对比分析了欧洲和中国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和国际化实践,以及中欧高等教育学术领导力的共同点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中欧学术领导者的角色期待。
马托斯提出,申根进程和博洛尼亚进程促进了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欧盟现已形成了层次多元、类型多样的合作项目体系,对于国际化的推进超越了人员流动的范畴而成为高等教育整个体系的变革过程。
EW中国项目介绍及欧洲所成员大学简介
EMECW中国项目介绍及欧洲成员大学简介一、项目介绍:“伊拉斯莫斯世界对外合作窗口”(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是欧盟着名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项目。
该项目由欧洲援助合作办公室(European Aid Cooperation Office)发起,旨在促进欧盟与中国大学之间的学生与科研人员交流,促进中欧高校间的合作,推动中欧学分互认进程,鼓励开发共同课程及双学位,建立联合科研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10所一流大学和欧洲10所一流大学共同组成,她们是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欧洲的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法国巴黎六大、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西班牙德乌斯比大学、波兰华沙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荷兰国际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学院。
该项目本年度获得欧盟近530万欧元的奖学金资助,共提供203名短期交流名额,交流人员范围包括学生(本、硕、博)、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及教师。
其中,中国10所高校共获得143人的派遣名额,同时承担接收60名欧洲交流学生的任务。
我校获得14个派遣名额和6个接收名额。
我国的奖学金获得者可在10个欧盟成员学校中选择任何一所。
每位奖学金获得者除学费豁免外,还可获得该项目每个月1000至2500欧元的生活补贴和2000欧元往返旅费。
交流期限9个月至34个月不止。
根据大会决定,申请人是否获选的最后决定权在接收学校(Host university),但选拔过程和结果接收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的监督和指导,并考虑推选学校(Sending university)的意见。
该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在网站上自行申请。
二、项目资助对象:第一类(Target Group 1):在该20所院校正式注册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学和科研人员。
国际教育合作的实践案例分析
国际教育合作的实践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通过跨越国界的交流与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教育理念相互碰撞,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国际教育合作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一、案例一:中美高校联合培养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美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多元化的教育体验。
以_____大学和_____大学的合作项目为例,该项目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工程、商科和人文社科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双方学校共同制定了融合中美教育优势的课程体系。
学生在前两年在国内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则前往美国合作大学完成剩余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这种分段式的教学安排,既保证了学生在国内能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又能让他们在国外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师资方面,双方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参与教学。
国内教师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美国教师则更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管理方面,双方学校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机制。
国内学校为学生提供出国前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美国的文化、教育体制和生活环境;美国学校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包括住宿、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个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不仅获得了中美两国的学位证书,还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毕业后,他们在国内外的就业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这个项目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问题。
部分学生在初到美国时,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而感到不适应,影响学习和生活。
其次是课程衔接的问题。
由于中美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课程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可能存在不一致,需要双方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向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向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向,乍一听有点高大上,不是吗?不过,别担心,今天咱们就用轻松的语气聊聊这个话题,让它变得有趣又不那么严肃。
说到中欧的教育合作嘛,说起来可真是有点“传奇”色彩。
一开始,咱们和欧洲的教育交流就像一段“青涩恋爱”,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也慢慢走得越来越近。
最初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连中欧教育合作的概念都不太清楚。
那时候,大家都忙着拼命“赶超”,又哪里有空去顾及教育上的合作呢?不过,随着中国逐步崛起,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眼界也开阔了,大家才慢慢意识到,原来国际合作,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说白了,想要不掉队,咱们得和世界接轨,得学习别人的“长处”,不然这条路走得又慢又坎坷。
话说中欧合作开始的那几年,咱们的教育体系还是挺单一的。
那会儿,能出去留学的都是少数“幸运儿”,再加上那时候信息不对称,很多留学的家庭也不了解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
就是凭着直觉或者身边朋友的推荐去的。
说实话,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能不能适应,学到的东西是不是好,没人能给你个准确答案。
不过,有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慢慢的中欧之间的教育合作也逐渐展开。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欧间的交流增多,大家对对方的教育模式有了更多了解。
欧洲的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重视理论学习,这两者一对比,互补的优势马上就显现出来了。
大家就开始像老朋友一样,互相“取经”了,慢慢地,中欧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像是联合研究、联合培养人才,甚至还开展了不少跨国学术会议。
合作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
你要知道,欧洲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教育体制,真心不算“轻松”。
他们有点像“严师出高徒”的那种模式,教授们讲课那叫一个高深莫测,讲的内容又多又杂,学生们光是读书就得拼劲力。
这不,看到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与勤奋,欧洲的教授们也都刮目相看,纷纷表示“这个学生不错!”也许正是这样,才让中欧之间的教育合作变得更为紧密。
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介绍
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介绍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0年第10期近年来,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形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截至2019年9月,全国共有通过复核和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6家,较2018年9月的统计数据增加了14家。
在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有41.43%的院校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而在42所“双一流”大学中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院校比例达到42.85%。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校生人数已超过十万人,发展势头良好。
下面挑选20所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给同学们做详细介绍。
索引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2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23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学院24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24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25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25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26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26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27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27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28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28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9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29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30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30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31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31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32重庆工商大学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32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开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院校简介】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是在中法两国教育部的支持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法国境内巴黎、里昂、里尔、南特、马赛5所中央理工大学组成)共同创建。
这是一所系统引入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立足北航空天信融合特色的学科优势和培养实力,培养高水平国际通用工程师的学院。
中法工程师学院是中法两国高等工程教育合作的先行者,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个通过法国教育部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和欧洲工程师教育体系(EUR-ACE)认证,具有颁发法国通用工程师文凭的资质。
中欧教育交流 excel -回复
中欧教育交流excel -回复中欧教育交流是指中欧两大地区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各国对教育国际化的重视,中欧教育交流逐渐成为双方教育合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教育交流的动因、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合作方式展开讨论。
首先,中欧教育交流的动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教育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通过教育交流,两地的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促进跨国合作与交流。
第二,中欧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差异和互补性也是推动中欧教育交流的重要动因。
中欧各自拥有独特的教育体系和资源,通过交流探讨相互借鉴的方式可以帮助双方优化自己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教育交流也是中欧两地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深两地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欧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教育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参与中欧教育交流项目,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成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欧教育交流有助于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学习对方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各国可以吸收和借鉴对方的优点,优化自身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教育交流也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中欧教育交流,双方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
首先是学生交流项目。
中欧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访与交流。
例如,中欧学生间可以开展学术交流、文化体验等活动,加深对对方国家的了解与认知。
其次是教师交流与培训。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交流和培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例如,中欧教师可以互访彼此的学校、参与对方国家的教学和研讨活动,从中汲取经验。
此外,还可以开展教材开发和研究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双方教育实践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办的教育项目,这种形式的合作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种常见模式。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可以在家乡就读到国外著名学府的课程,获得双学位或者国际认可的学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设不仅拓宽了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促进了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
下面列举一些知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1. 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硅谷创新学院项目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硅谷创新学院,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学生在该项目中将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清华大学的学术支持,毕业后将获得双学位证书。
2.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国际医学项目北京大学与哈位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的国际医学项目是一个独特的医学教育环境。
学生将在两所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支持下学习医学知识,获得国际医学教育水平。
毕业后可以获得双学位证书,受益于两个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
3. 上海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全球管理项目上海交通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合作创办的全球管理项目是全球领先的商学教育项目之一。
学生将在两所大学的跨国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学习管理和领导知识,获得双学位证书。
这个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商业领袖。
4. 复旦大学-牛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复旦大学与牛津大学合作开设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学生将在两所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获得双学位证书。
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上列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仅为一部分,还有许多优质的项目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不断涌现。
通过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可以获得国际教育资源和多元化学习体验,提升个人能力和全球视野。
umentsandSettingswm桌面项目申
欧盟伊拉斯谟世界对外合作窗口项目(EMECW)TANDEM项目申请通知一、项目背景介绍为促进欧盟与欧盟外国家高校之间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交流,欧盟启动了伊拉斯谟世界对外合作窗口项目(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目前,该项目开设了专门针对中国高校的“中国窗口”项目,以促进中欧高校间的学生、教师交流。
这也是继1995-1999年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后,欧盟与中国高等院校合作的最大项目。
我校今年协助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联合了十一所欧洲院校及九所中国985院校,成功申报并获批了EMECW“中国窗口”项目一项,名称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目(TANDEM)。
该项目将在中欧双方二十所合作大学内选拔二百余名学生、教师进行互换交流。
二、TANDEM项目成员院校欧盟成员校: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南特中央理工大学、里尔中央理工大学、马赛中央理工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米兰理工大学、法国高等电力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中方成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三、申请人资格1.北航正式在册大三(含)以上本科生、正式在册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内者),非定向、委培生;北航正式教师(需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2.思想品德优秀,成绩优异3.外语熟练(语种及要求根据具体申请院校及专业而定)4.本项目选派范围不包括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以及正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同时,本项目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不能兼报,二者只能选其一。
5.申请人最多可同时申报两个志愿(可为不同接收院校),可供申请学校及专业请参考:四、专业范畴:工程技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制造科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工程、信息、计算机等),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工程,核能和高能物理,生物化学,天体物理学等),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五、派出时间1.本科生:6-10个月2.硕士生:6-22个月3.博士生:6-34个月4.博士后:6-10个月5.教师:1-3个月6个月及以下的项目2010年春季派出,1学年及以上的项目2010年秋季派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一、欧盟对华合作项目(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简称CEIBS)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办,是中欧教育合作的第一个重要项目。
1994年2月28日,中国政府与欧盟签署了关于组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备忘录。
同年9-10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和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分别代表欧盟和中国政府签署办学财务协议。
11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共同签署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享有完全独立的办学自主权。
该院的办学宗旨是:为中国培养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并促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
该院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以及开设高层经理培训课程,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先驱。
学院恪守“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突出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高质量办学。
自2001年起,该院连年跻身全球商学院100强,亚洲前3名。
2004年3月,该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系统EQUIS认证证书的商学院。
欧方于2001年发起了进一步支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第二期项目,为期5年(2001-2006),投入资金2875万欧元,主要用于扶持学院的欧洲管理方;设立3个外国高级学者职位;捐助设立8个用于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专项基金;同时对学生给予支持(奖学金、实习,交流机会);基础设施建设。
(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是中欧教育合作另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其总体目标是提升中国学者对欧洲研究的兴趣和理解,改善中国欧洲问题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工作条件,推动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
1996年5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签署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官方协议和文件。
该项目为期4年(1997-2001),于1997年3月正式启动,活动经费总额为975万欧元,全部由欧委会提供;中方则以人力和实物方式配套投入,主要用于该项目的人工费用和办公开支。
根据协议,该项目每年资助中方120位学者访问欧洲,从事为期一个月或一年的进修学习或实地研究;对中国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提供资助;资助中国高校与欧方的合作科研项目和课程开发项目;赞助有关欧洲问题的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
该项目共资助452位中方学者赴欧进修或研究,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立或加强14个欧洲研究中心,批准142合作研究项目和36个课程开发项目,召开了36次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有40位著名的欧洲学者访华并参加学术活动。
此外,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学者共发表70余部学术专著和40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充分整合了各高校的欧洲问题研究力量,建立了地区性和全国性欧洲问题研究网络,拓宽了中欧学者之间的联系渠道。
该项目在中方和欧方分别组织的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评估中均获很高评价,(三)中欧青年经理培训项目该总体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大力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发展,具体目标是选派优秀欧洲青年经理来华学习汉语和中国商业文化,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语言文化、善于同中国打交道的欧洲企业家。
该项目为期5年(1998-2003),欧盟方面总投入1164.5万欧元,中方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CCPIT)负责具体执行。
中欧双方于1997年10月签署财政协议,并于1998年6月开始实施,首批欧洲青年经理于1999年3月来华开始接受培训。
培训的主要方式包括:汉语强化训练――基础扎实者:4个月(A组);初学者12个月(B组);举办专题讲习班、研讨会,开展公司调研;在欧洲公司的驻华机构内实习(首批7个月,第二批3个月)。
迄今共有162名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职业经理人接受了项目培训,普遍认为该项目非常实用,通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
该项目受训者中大多数人目前仍在中国工作,或同中国进行合作。
(四)中欧工业职业教育项目中欧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欧盟和中方共同开发,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在华中欧合资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中国教师来改变培训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国工业职业教育发展。
该合作项目为期5年(2000-2004),欧方投入资金1510万欧元,湖北省政府提供了相当于380万欧元的配套资金。
双方共同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前期由湖北省商务厅监督执行,后由于具体执行单位省外贸学校与省工业职业学院合并成立了武汉科技学院,项目改由省教育厅为主监督执行。
该项目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训活动根据欧洲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设计,根据不同地区中欧合资与独资企业的需求来确定培训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
培训注重“立竿见影”式的实用技能的传授,培训课程涵盖广,涉及团队建设、成本意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等课程。
该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结果。
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全国9个省份实施了41个培训子项目,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采购和物流。
400多家中欧合资企业参加了培训,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跨过集团公司如ABB、阿尔斯通、圣戈班、西门子、标志-雪铁龙东风、联合利华等,培训员工3200余人,培训师资126人。
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派员参加培训的合资企业都对项目持认可的态度;53%的公司肯定培训使其竞争力得到提升;93%的公司称其员工在受训后工作态度、合作意识及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所有参加培训的企业都表示继续派员参加培训。
为了延续并扩大该项目的成果,也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欧盟委员会和国家商务部同意,2005年初在武汉科技学院成立了“中欧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CEVTC)。
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内,就在全国的11个省市提供了多场公开课、内训课程和论坛,参加培训和论坛的企业超过300家。
中心不仅在培训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开展活动,培训资源丰富的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也成为中心的培训市场。
(五)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是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在甘肃省实施的教育扶贫项目,其总体目标是支持帮助甘肃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并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项目覆盖甘肃东部地区的41个国家级贫困县,欧盟资助1500万欧元,中方(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相当于200万欧元的人民币,主要用于通过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如改善教师的学习环境,增加培训设备,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改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等)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与学的质量。
同时,改善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
该项目为期5年(2001-2006),于2001年10月在兰州启动,2006年11月结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中欧双方成立了由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国家商务部和教育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
甘肃省项目办由省商务厅、教育厅和欧方择定的德国GZT公司组成,实行中欧双主任制,欧方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以教师在职培训为龙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创立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型组织;2.开发编写培训教材;3.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4.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5.开展校本培训。
该项目取得以下主要成果:439名小学教师和1210名初中教师的学历培训;686个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790名技术支持人员和1675名学习支持人员的培训;686名校长的培训;7.2-7.7万教师和8900名校长进行校本培训;2.2万单人套课桌凳和686所学校的图书资料的配备;市、县两级项目办102台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装配;项目需求监测的调研和用户服务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累计资助了77825人次的贫困学生,该项目在试点县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已经在其它地区进行推广。
(六)亚洲连接“中国窗口”2001年,欧盟决定发起一个新的与亚洲加强联系的计划,称为“面向亚洲”计划。
2002年,欧盟发起亚洲连接,是“面向亚洲”计划的一部分。
此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加强欧盟与亚洲大学的现有伙伴关系,发展新的联系,提升欧洲在亚洲的影响力,加强相互了解,构建欧亚高等教育合作框架,加速欧洲成为一流研究学习中心。
该计划为期5年,欧盟投入资金总额为5300万欧元。
亚洲连接不对个人提供奖学金,也不向某个具体国家的教育部门提供双边资金援助。
计划侧重建立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能力建设,信息交流三个方面。
欧盟国家和亚洲国家高等教育机构联合提出的合作项目一旦得到欧盟批准,欧盟提供75%资金援助,剩余25%配套资金由项目申请单位自行解决。
项目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欧洲教育科研单位和两个以上亚洲国家教育科研单位参加。
其目的是通过跨国培训提高大学生、教师以及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习、科研和管理技能,扩大视野,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发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项目实施期限一般12个至36个月。
项目活动的形式为:讲习班、研讨会、培训、交流访问、联合研究等。
自从亚洲连接发起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有关计划。
2005年,欧盟共收到984项项目建议书,批准156项。
其中,126项活动已经签署合同并进入实施过程,58个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活动,7所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项目的牵头单位参与项目。
欧盟仅为“中国窗口”提供项目资金就高达近4000万欧元。
(七)伊拉斯谟计划“中国窗口”为落实“博洛尼亚进程”,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发起新的伊拉斯谟高等教育交流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
该计划定位在硕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流,通过建立100个跨大学的“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提供近上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方法,吸引更多外国教师和学生在欧洲的大学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大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
该项目既面向欧洲学生,也面向第三国(欧洲以外)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该计划第一阶段为期4年(2004-2008),总预算为2.3亿欧元。
为了争夺亚洲人力资源市场,欧盟在2005-2007期间增设“亚洲窗口”,额外增加预算5600万欧元。
“亚洲窗口”有五个,其中四个定向为中国、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4国开放,另一个面向亚洲其余国家。
“中国窗口”作为试验项目,为期三年,专项预算为900万欧元。
其间,欧盟成员国高等院校共招收450名中国硕士生和85名青年访问学者,并和中国高等院校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项目。
(八)中欧欧洲研究中心项目中欧欧洲研究中心项目由中欧双方共同发起,目的是通过加强欧洲与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欧洲研究,以巩固和深化对欧盟和欧洲事务的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