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岩相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黑色中间体 填充在A矿和B矿之间的铝酸盐相、铁 铝酸盐相和组成不定的玻璃相,总称为中 间体。中间体按反射率大小分为黑色中间 体和白色中间体两大类。
铝酸盐类矿物属黑色中间体,主要有铝酸 三钙(3CaO· Al2O3 ,简写为 C3A ),属于 等轴晶系。当铝氧率大(P>1.6)而熟料又
慢冷时,C3A晶体呈四方片状或叶片状(图
2. 石灰岩成分和性质的影响 ① 石灰岩的白云岩化,方镁石析晶严重,
严重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图8-1-7。
②周围SiO2与方解石发生置换反应,形成高 SiO2矿物,特别是燧石结核,易磨性差, 熟料中A矿数量减少,包裹物多(图9-
22)。
二. 粘土质原料 获得熟料中所需的SiO2和Al2O3 。粘土 也是熟料中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 的主要来源 ,易生成高碱的钠铝酸钙 (Na2O· 8CaO· 3Al2O3)(NC8A3)和钾硅 酸钙(K2O· 23CaO· 12SiO2)(KC23S12)。 图9-23,图9-24,图8-1-9,图8-1-10。
暗色或灰色;用蒸馏水浸蚀光片后,C3A
呈兰灰色。
四. 白色中间体 主要是铁铝酸四钙(4CaO· Al2O3· Fe2O3,
简写为C4AF),又称为C矿(才利特),
它是水泥熟料中间体中反射率较大,色泽 浅的部分(图7-14)。
当熟料铝氧率较高(P>1.38)而又快冷 时,它以他形晶填充于A矿和B矿之间,或 因来不及析晶而成玻璃相;当熟料的铝氧 率较低(P<1.38)而又慢冷时,它可呈棱 柱状半自形晶出现(图7-15,图9-13,图 8-1-17)。C4AF属斜方晶系。
均匀、孔洞较少、形状规则,正常煅烧的
熟料有此构造。
② 多孔构造:镜下孔洞较多、孔径较大, 部分正常煅烧的多孔状熟料及欠烧熟料有 此构造。 ③ 层状构造:熟料中分层,各层矿物的组 成、颗粒大小不同。旋窑中的圈料、窑皮 料及轻烧、急烧熟料有此构造。
2. 结构类型: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
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呈圆形或卵形,粒径较大,而且成堆聚集
形成矿巢型分布(图7-16,图9-16)。
② 生料的饱和系数过高,硅酸率太低,在
镜下能见到未化合的游离氧化钙以园粒状
分布于A矿和B矿之间,或包裹于A矿中间
(7-17,图7-18)。
③ 煅烧温度过低,液相量少,粘度大,CaO
没有被充分地吸收生成C3S,而呈游离状态
图16 粉红色突起较高的方镁石
1%氢氧化钾溶液 优质料
当熟料中MgO的成份高达一定数量时, MgO便会从中间体中单独析晶出来(图720,图8-1-14)。
七. 玻璃相:成份不定,含有多量的Al2O3 和Fe2O3组分。 在偏光显微镜下玻璃相与结晶相不易 识别,但在反射光下用10%KOH水溶液 及1%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玻璃相呈暗 黑色的包裹体。
材料岩相分析
第六章 硅酸盐水泥 熟料的岩相分析
§10-1
一. A矿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阿里特(Alite)
是含有少量MgO、Al2O3和Fe2O3的硅酸三 钙(3CaO· SiO2 ,简写为C3S )固溶体。
纯的硅酸三钙属于三斜晶系。硅酸盐
水泥熟料中的A矿晶体最常见的是单斜晶 系,晶体外型为假六方片状或板状,有时
7-10,图9-14,图8-1-16)。
图12 花环状结构A矿和片状C3A 蒸馏水 优质料
快冷时则呈 点滴状、点线状和骨骼状
(图7-11,图9-15),也有呈针状或纤维 状析晶的(图7-12)。
当熟料出烧成带急冷时,C3A来不及析
晶,则形成玻璃相物质。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 NH4Cl 水溶液 或 1% 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光片后,C3A呈
孔隙率高达50%—60%。镜下常见到大堆
的 f-CaO矿巢。这是配方不良,煅烧不足
熟料的岩相结构,见图7-26,表7-4。
三. 熟料岩相结构类型与强度的关系 1. 一级熟料:岩相特征为均齐结构,图7-27, 图9-25,见表7-8 。
2. 二级熟料:岩相 结构基本上与斑状结构接 近。A矿和B矿清晰,但大小不均齐,分布不 均匀。 A矿边棱不光洁,体内有包裹物。 B 矿园度不好,含量多,可达30%以上。中间 体少,分布不均。游离氧化钙较高,有时能 见到 f-CaO矿巢。孔隙率比一级熟料高,且 大而不规则。图7-28,见表7-9 。
浸蚀光片后,A矿呈棕色。
二. B矿 贝里特(Belite) 是含有某些金属离子的硅酸二钙 (2CaO· SiO2,简写为C2S )固溶体,
有多种晶型。工厂水泥熟料中的B矿大
部分为β 型的,属单斜晶系。
β - C2S 一般呈圆粒状,常具有两组相互
交叉的双晶纹(图7-4,图9-8,图8-1-2)。
或一组平行的晶纹(图7-5,图9-9)。
1%硝酸酒精
图9-5是慢冷熟料A矿分解,周围环绕着
析出的小颗粒C2S晶体的花环状结构。
图12 花环状结构A矿和片状C3A 蒸馏水 优质料
图9-6是受酸性溶液浸蚀后形成的港湾
状结构; 图9-7是内外成份不同出现的环
带结构,等等。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 的 NH4Cl 水溶
液浸蚀光片后A矿呈兰色;用 1% 硝酸酒精
熟料岩相结构与强度的关系总是遵循下 列规律变化:强度由高到低,熟料矿物岩 相结构的变化规律为: ① A矿形态由规则的长柱状、板状依次到不 规则状; ② A矿大小由均齐到不均齐,晶体尺寸依次 变小,并至细晶成堆;
③ A矿和B矿之间分布依次由均匀变为不均匀;
④ B矿是圆形且具清晰的二组双晶纹,依次到
二次B矿小粒(图7-47)。
3. 孔隙率 镜下的孔隙率是指孔洞的面积S孔与 熟料 矿物的总面积S矿之比(S孔/S矿×100%)。
煅烧良好的熟料孔隙率一般在25%~30%,
立升重为1450 g/L 左右。
二. 熟料的岩相结构构造类型
1.构造类型:矿物集合体、玻璃体及孔洞的
之间的排列、、排布
残存下来。
2. 二次游离氧化钙:又称次生游离氧化钙。
它是A矿中分解出来的CaO,大致有以下
两种。
① 熟料在高温下慢冷,A矿在1250 °C左 右停留的时间过长,将分解为B矿和游离氧 化钙,此时A矿边缘往往出现许多小粒B矿, 形成花环结构A矿,同时出现一些极细小的 游离氧化钙溶入液相或聚集成团形成蠕虫 状结构(图7-19,图8-1-23)
② 斑状结构: A矿和B矿清晰,但大小不均 齐,分布不均匀。 A矿边棱不光洁,已有 部分分解和溶蚀现象。 B矿园度不好,有
时还能见到大堆的f-CaO矿巢。见图7-25,
图9-37,再见表7-3。
③ 多孔结构:A矿晶体发育不良,颗粒细小,
边棱有严重的分解和溶蚀现象,体内有包
裹物。 B矿晶形不规则。中间体数量少。
前者在烧成温度高并快速冷却的优质熟
料中出现,后者在烧成温度较低而冷却速 度又较慢的熟料中出现 。
图10 无定形具有平行晶纹贝里特
1%硝酸酒精溶液
优质料
因窑内还原气氛或其他工艺因素的影响, 还会呈现手指状(图7-8,图9-10),树叶
状(图9-11),花蕾状(图7-6)和 脑状
(图7-7,图9-12)B矿。
图17 树枝状 K C23S12 晶体
图17 树枝状 K C23S12 晶体
三. 硅质原料
当粘土中含较多的石英或者用石英砂作 原料校正时,石英含量达10%以上的生料 将会出现窜料难烧现象,若石英的含量从 2.5%降低到1.5%,熟料产量就可提高10% 以上。石英的粒度愈大,熟料抗压强度降 低的百分率亦就愈多,粗粒石英会出现B类 矿巢(图9-26,图8-1-11)。
§10-3 原料对熟料岩相结构的影响
主要原料有: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
硅质原料及铁质原料等。
一. 石灰质原料 石灰岩用得最多,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 解石,其次有白云石、方镁石、石英、燧 石等,它们的光学性质见表7-13。
1. 方解石尺寸大小的影响 获得熟料中的CaO。制水泥用的石灰 岩,以隐晶质的最好,其中方解石晶体
五. 游离氧化钙 又称游离石灰,常用 f – CaO 表示 。
它是没有与熟料中其它成份化合的氧化
钙,属等轴晶系。
1. 一次游离氧化钙:又称残存游离氧化钙,
是生料中残留下来的氧化钙,残存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 生料细度没有达到要求,石灰石(或混
入的方解石)颗粒太粗,在煅烧过程中反
应不完全,这种残留下来的氧化钙在镜下
出现短柱状等,图8-1-1、7-2、7-3(ρ为
几何轴率)。
正常煅烧熟料中A矿晶体的大小约 20—30μ m,呈边棱平直,六角板, 柱状的自形晶(图9-3)。
A矿的显微结构还有:譬如包裹着其他
晶体的包裹结构(图9-4,图8-1-8)。
图3
包晶结构的阿里特晶体
图4
阿里特包裹 f-CaO、C3A结构
3. 三级熟料:岩相 结构类似于多孔结构。 A 矿晶体发育不良,颗粒细小,10µm以下的 占多数,含量较少; B矿晶形不规则,含量 增加到30%—40%,成堆分布;中间体数量
少,矿物间相互接触;游离氧化钙呈矿巢型
分布;孔洞多而大(孔径达100—200 µm ,
孔隙率高达50%—60%),见图7-29 。
§10-2 熟料岩相结构类型与强度的关系
一. 熟料矿物形态特征的描述
见表7-1,水泥熟料常见矿物形态。
除表以外,还常用下列几种矿物集合体 形态的术语。 1. 矿巢:是一种矿物的不规则堆聚,且在
矿物颗粒间有明显界线。
① B矿巢:由原料中粗粒长石、石英或 矿渣形成,粗大的B矿几乎紧紧连在一
② 发生阳离子置换,Fe2+ 离子进入A矿使A 矿由不稳定到分解,同时置换出游离氧化 钙,形成所谓蠕虫状结构的B矿和 f-CaO。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蒸馏水浸蚀光片 3~5秒钟,游离氧化钙呈现彩虹色,极易 辨认。
图14 游离氧化钙矿巢 蒸馏水
优质料
六. 方镁石: 是单独析晶的游离氧化镁 (MgO),属等轴晶系。 方镁石在反光显微镜下突起高,一般 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小晶体,其表面略显 粉红色。
八. 孔洞
是熟料中的气相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在 视域中孔洞呈凹下去的圆形、三角形或不规 则多角形等。由于光线漫反射的原因,孔洞 部分显得较为黯淡,当提升或下降镜筒时,
孔洞大小也随之变化。
孔洞在镜下呈现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光片抛
光粉的颜色。煅烧正常的熟料中的孔洞大小
为80~100μ m,呈圆形,而且分布较均匀。
起,见图9-26 ,图8-1-12
② 游离氧化钙矿巢:是由粗粒石灰石在煅 烧中CaO没有被完全吸收形成的,图7-22, 图9-21。
当生料中有粗粒白云石时,还会形成方
镁石与游离氧化钙的等粒结构矿巢,见图
7-23,图9-27 。
2. 共析晶体:
固溶体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分离出来, 同时析出形成几种独立的晶体。如析出的
① 均齐结构:A矿和B矿清晰,结晶大小均齐, 分布均匀,彼此被20%—30%的中间体隔开。 A矿晶形完整、边棱整齐光洁、包裹物少, 大小在30 µm左右,数量约为50%—60% 。 B矿晶体园度较好,有清晰的双晶纹,含量 约20%—30% 。孔洞较少,大小在80µm左 右。这是正常煅烧的优质熟料岩相结构,图 7-24,图9-25,见表7-2 。
图8 梭状贝里特
1%氯化铵溶液 优质料
因此,根据β -C2S的形态和双晶纹的变
化,可以推断窑内的煅烧温度及热工制度。
当β - C2S 转变为γ - C2S 时,体积要增
大10%左右,大量转变时常会使熟料崩裂
呈粉状(图7-9)。
β - C2S 在反光显微镜下,用 1%NH4Cl 水溶液或 1% 硝酸酒精浸蚀光片后,都呈 现棕色或棕黄色。
尺寸在1μm左右,见图9-19,图8-1-5。
易磨性好,比表面积小,料间固相反应
好,好煅烧,熟料强度高。
经过变质作用的石灰岩,方解石晶体尺
寸可以增大10到几十倍,而且石灰岩的结
构坚硬致密,颗粒间结合力增强,易磨性
差。易磨性差的石灰岩往往在生料中留下
粗颗粒的石灰石,是形成游离氧化钙矿巢
的主要原因。见图9-20,图8-1-6,图9-21。
小圆粒无双晶纹,手指状,树枝状;
⑤ B矿数量由少到多,由均匀到成堆分布;
⑥ 中间相含量逐渐减少;
⑦ 黑色中间体由点滴状、点线状、骨骼状依 次到叶片状、板状; ⑧ 白色中间体的反射率由高到低; ⑨ 游离氧化钙的数量依次递增,由少量到小 堆,直到形成f-CaO矿巢; ⑩ 孔洞由少到多,由圆形到不规则,分布由 均匀到不均匀,孔隙率由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