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的关系

合集下载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与答案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与答案

1..本习题库答案,正确率约为90%。

2..因为是“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可携带进入考场。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一、填空题1、我国现行标准中采用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是直接冻融法,并以质量损失百分率或耐冻系数两项指标表示。

2、岩石的等级由单轴抗压强度及磨耗率两项指标来确定。

3、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岩石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有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4、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5、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

而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和真空抽气法测定。

6、岩石按照Si02含量多少划分为酸性碱性中性。

7、采用蜡封法测定岩石的毛体积密度时,检查蜡封试件浸水后的质量与浸水前相比,如超过0.05g ,说明试件封蜡不好。

8、石灰和水泥一般不能单独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收缩干裂。

9、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环境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气硬性胶凝材料。

10、胶凝材料按其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

11、石灰按其氧化镁的含量划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

12、用试饼法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时,若试件表面有裂缝,或底面有翘曲,则为不合格。

13、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是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的水泥净浆,从加水拌和起至试针沉入净浆距底板4±1mm时所需要时间为初凝时间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时间。

14、大坝水泥发热量低,故应提高水泥熟料中硅酸二钙/C2S 含量,降低铝酸三钙/C3A、硅酸三钙/C3S含量。

15、水泥颗粒愈细,凝结硬化遽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16、常用的掺入水泥中的活性混合料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常用的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品种有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17、用于耐热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用于有抗掺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优先选用火山灰水泥。

18、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的筛孔尺寸为0.08mm,测定普通水泥细度的标准方法是负压筛法。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它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粘性液体,颜色为褐色或黑褐色。

建筑上主要使用建筑石油沥青制成各种防水材料制品或现场直接使用。

1 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1.1 石油沥青的组分石油沥青是由众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主要为氧、硫、氮等)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因为沥青的化学组成复杂以及同分异构特点,对组成进行分析很困难,因此一般不作沥青的化学分析,只从使用角度,将沥青中化学成分及14质极为接近,并且与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关系的成分,划分为若干个组,这些组即称为组分。

在沥青中各组分含量多寡,与沥青的技术性质有着直接关系。

沥青中各组分的主要特性简述如下。

1.1.1 油分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小的组分。

在170℃较长时伺加热,油分可以挥发。

油分能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但不溶于酒精。

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1.1.2 树脂沥青脂胶为黄色至黑褐色粘稠状物质(半固体),分子量比油分大。

沥青脂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

中性树脂能溶于三氯甲垸、汽油和苯等有机溶剂,但在酒精和丙酮中难溶解或溶解度很低,它赋予沥青以良好的粘结性、塑性和可流动性。

中性树脂含量增加,石油沥青的延度和粘结力等品质愈好。

1.1.3 地沥青质地沥青质为深褐色至黑色固态无定形物质,正戊烷,但溶于三氯甲垸和二硫化碳,染色力强,对光的敏感性强,感光后就不能溶解。

地沥青质是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粘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愈多,则软化点愈高,粘性愈大,即愈硬脆。

1.2 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在石油沥青中,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是石油沥青中的三大主要组分。

油分和树脂可以互相溶解,树脂能浸润地沥青质,而在地沥青质的超细颗粒表面形成树脂薄膜。

道路沥青的路用性能

道路沥青的路用性能

备DSR列入Superpave的沥青路用性能规范
整理ppt
4
沥青结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 Superpave沥青胶结料
性能规范要求
τmax
施 加 的 剪 应 力
时间t
τmin
γmax Δt





时间t

γmin
整理ppt
5
沥青结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SHRP相关指标
2T r3
虚 轴
•r h
G max min max min
过滤洗涤
35
沥青的化学组成与沥青性能的关系
➢ 沥青组分分析概述
在我国,广泛使用四组分析法(SARA分析法)
• 饱和分(S)
• 芳香分(Ar

• 胶质(R)
• 沥青质(A)
五组分分析(化学沉淀法)
• 沥青质(At)
• 氮基(N)
• 第一酸性成分(A1)
• 第二酸性成分(A2)
• 链烷分(P)
整理ppt
➢ 对指标的评价
G*·sinδ值越小,表示疲劳性能越 好。
G*·sinδ实际上包括了复数剪切劲 1
度模量及相位角两个因素。
总之,对检验沥青样品,低温下 2
其G*越小,δ越大的样品,其耐 疲劳性能越好。
G
* 1
G
* 2
1 2 E1 E2
整理ppt
8
沥青结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试验要求
试验温度
• 中等路面温度,大体相当于最高设计温度计最低设计温度平 均值以上4℃,在年最不利季节时期的路面温度状态下,相 当于纯融时期的温度条件。
整理ppt
32
沥青中蜡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沥青材料(题)

沥青材料(题)

沥青材料一、名词解释l、沥青材料2、溶胶型结构3、针入度4、环球法软化点5、针入度指数6、沥青老化7、延度8、闪点9、乳化沥青二、判断题1、烧结普通砖的质量等级是采用10块砖的强度试验评定的。

2、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沥青和沥青酸。

3、含蜡沥青会使沥青路面的抗滑性降低,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

4、针入度指数(PI)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高。

5、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6、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温度稳定性和与矿质集料的粘附性均较差。

7、沥青质是石油沥青化学组分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组分。

8、粘度是沥青材料最重要的技术性质之一。

三、填空题1、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土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沥青为_____。

3、沥青在常温下,可以呈_____、_____、和_____状态。

4、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_____、_____、_____等的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5、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和_____。

6、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类型。

8、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的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_____法。

9、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通称为三大指标。

10、评价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的方法主要有_____和_____。

11、我国现行标准将道路用石油沥青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12、评价石油沥青大气稳定性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

13、乳化沥青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组分所组成。

14、石油沥青的闪点是表示_____性的一项指标。

15、改性沥青的改性材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道路石油沥青实验报告

道路石油沥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道路石油沥青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掌握道路石油沥青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3. 分析不同沥青产品的性能差异,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道路石油沥青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主要由沥青质、树脂和油分组成。

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检测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溶解度等指标,分析沥青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针入度仪、延度仪、溶剂、滤纸、烘箱等。

2. 材料: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道路石油沥青样品。

四、实验步骤1. 针入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通过0.6mm的筛过滤,倒入试验模具中。

(3)待沥青冷却后,进行针入度测定。

2. 软化点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试验模具中,放置在软化点测定仪的试样台上。

(3)打开仪器,使试样台以一定的速度上升,当沥青表面出现 wrinkles 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软化点。

3. 延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试验模具中,放置在延度仪的试样台上。

(3)打开仪器,使试样台以一定的速度上升,当沥青拉断时的长度即为延度。

4. 溶解度测定(1)将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完全熔化,脱水处理。

(2)将熔化的沥青倒入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

(3)取出沥青,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量其质量。

(4)计算溶解度:溶解度 = (原始质量 - 烘干后质量)/ 原始质量× 10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道路石油沥青样品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溶解度等指标存在差异。

2.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与沥青路面的性能密切相关。

针入度越高,沥青的粘度越低;软化点越高,沥青的抗高温性能越好;延度越高,沥青的抗裂性能越好。

3. 通过本实验,可以分析不同沥青产品的性能差异,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是指在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石油沥青材料和工程技术的要求和规范。

石油沥青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和施工工艺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遵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于保障道路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包括对石油沥青材料的质量要求。

石油沥青是一种由石油炼制而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具有粘结性和耐水性等特点。

在道路建设中,石油沥青主要用于路面的铺设和封层,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石油沥青的粘度、软化点、抗拉强度、渗透性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其在道路工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还包括对石油沥青施工工艺的规范要求。

石油沥青在道路施工中需要经过加热、搅拌、铺设、压实等多道工序,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

因此,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对于道路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对石油沥青的加热温度、铺设厚度、压实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施工质量。

总的来说,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是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重要依据,其制定和遵守对于提高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技术标准,选用优质的石油沥青材料,采用规范的施工工艺,才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确保道路建设和维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石油沥青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术和质量意识,确保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得以有效执行。

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道路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为人们出行和交通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沥青材料学第四章(1)石油沥青的路用性能

沥青材料学第四章(1)石油沥青的路用性能
1.针入度实验 2.延度实验 3.软化点实验
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为: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通称“沥青三大指标”。
沥青三大指标
针入度——粘滞性(确定沥青标号) 延度——塑性(低温抗裂性) 软化点——感温性(高温稳定性)
沥青三大指标(续)
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下测定沥青的条件粘度 软化点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 延度与沥青的流变特性、胶体结构和
④沥青一次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 注: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灌模剩余的沥青不得重复使用。
(一)针入度实验
针入度试验 (Penetration test)
该法是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 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1/10为单位计) 。
针入度试验常用条件为5℃、15℃、25℃和35℃等, 但标准针质量和贯入时间均为100g和5s.
针入度值愈大,表示沥青愈软(稠度愈小)。 实质上,针入度是测定沥青稠度的一种指标。 通常稠度高的沥青,其粘度亦高。
针入度试验(续) (Penetration test)
实验条件以:P(T、m、t)表示。 其中 P为针入度, T为试验温度, m为标准针(包括连杆及砝码)的质量, t为贯入时间。
我国现行试验法(JTJ 052 T 0604-93)规定:
对于沥青含蜡量的限制,由于世界各国测定方法不同,所以限制值也不 一致,其范围为2%~4%。我国标准规定, 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的含蜡量 (蒸馏法)不大于3%。
石油沥青的评价方法
1.沥青的分级指标 2.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指标 3.沥青的低温抗裂性指标 4.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指标 5.沥青的综合指标
石油沥青三大指标
8个指标归类:
第一类为沥青成分的控制指标

第 讲 石油沥青的基本组成和技术性质

第 讲 石油沥青的基本组成和技术性质
32
2)耐久性评价方法
研究沥青的耐老化性能,通常是将沥青试样在室内进行加速老 化试验,然后根据老化前后试样的性能变化加以评定。
沥青的老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沥青在热拌和过程中 的老化,称为短期老化;另一阶段是沥青在路面长期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老化,称为长期老化。
建筑石油沥青评价方法:采用蒸发损失百分率和蒸发后 针入度比评价。 (沥青试样在160℃条件下,加热蒸发5h)
• 表示:T
• 注意:初始温度5℃
加热速度为5℃/min

17
� 软化点的意义 • 沥青软化点越高,沥青的温度稳定性越好。 • 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下测定沥青的条件粘度,
软化点则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 因此,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的 一项指标,又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18
(3)延性与脆性
——指石油沥青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石 油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沥青的粘性是划分沥青牌号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测定方法:
绝对粘度 条件粘度
针入度(适应固体或半固体粘稠石油沥青) 软化点:既是粘性测定指标,又作为测定温度
稳定性的方法
11
� 影响粘性的因素
• 组分的影响:当沥青质含量多,同时有适量树
29
我们讲述了建筑石油沥青的粘滞性、温度敏感 性和延性。 表征这三项性质的三大指标为: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是评价建筑石油沥青技术性质最常用的经典指 标。
30
(5)粘附性
沥青与矿质集料的粘附性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和耐久 性,因此粘附性是沥青的重要性质。 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以薄膜的形式裹覆在集料颗粒表面,并 将松散的矿质集料粘结为一个整体。 粘附性不仅取决于沥青的性质,也取决于集料的性质。 粘附性的评价方法:沥青与粗骨料的粘附性试验,根据沥青混 合材料的最大粒径决定。

情景五 沥青混合料 一、填空题: 1、针入度、 、 被称为沥青三大指标

情景五 沥青混合料 一、填空题: 1、针入度、 、 被称为沥青三大指标

情景五沥青混合料一、填空题:1、针入度、、被称为沥青三大指标。

2、乳化沥青主要由沥青、、水组成。

3、沥青胶体结构有三个类型,它们分别是、和凝胶型结构。

4、在选择沥青结合料时,应该优选性石料,如果没有时,可掺加各种抗剥剂以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5、石油沥青的基本性质有:、、加热稳定性、闪火点、溶解度、含水量。

6、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中,认为沥青主要由、及三个组分组成。

7、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中,认为沥青主要由、、及四个组分组成。

8、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以和表示。

9、沥青材料是由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所组成的混合物。

10、地沥青可分为和。

11、用粘滞度仪可以把我国液体石油沥青的等级是按划分的,其表示方式C T d 中,T表示,d表示。

12、我国粘稠沥青的牌号是按针入度划分的,以为单位,测试仪器的名称是,测试条件为25度、、。

13、马歇尔试验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毛体积密度、、和沥青饱和度和残留稳定性。

14、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施工加热时的安全性,应该测试沥青的和两个指标。

15、标准马歇尔试件的直径为mm,高度为mm。

16、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7、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和。

18、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沥青,尽量少形成沥青。

19、检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和。

20、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有,,,,。

21、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2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和三个阶段。

23、在AC—25C中,AC表示;25表示;C表示。

24、我国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用油量是采用法进行确定的。

二、名词解释:1、地沥青2、焦油沥青3、煤沥青4、乳化沥青5、针入度6、延度7、闪点8、沥青的老化9、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0、沥青混合料:11、油石比:12、热稳定性:13、沥青碎石混合料:三、单选题:1、用于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工程时,沥青的()应大一些。

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

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

摘 要
采用旋转薄膜加 热老化试 验( R TF OT ) , 对 4种不 同牌 号的浼青进行 了热氧老化模 拟 , 对沥青老 化前后
的各 项基 本性能进行 了表征 , 并对其老化性 能与化 学组成之 间的关 系进行 了详 细探讨 。结果表 明, 沥青老化过程 中,
黏 度 的 增 长 并 非 传 统 意 义 上 A. 4 r ] 认 为的呈指数型或直线型增 长, 而是 先 直 线 增 长 , 到 达 某 一 临界 点 后 增 长 速 率 加 快 ,
石 油沥 青老化 性 能 与其化 学组成 的 关 系新探 讨 / 林
璐 等
・ 1 2 3 ・
石 油 沥 青 老化 性 能 与 其化 学 组 成 的关 系新探 讨
林 璐, 李晓林 , 郑广宇 , 张立群
( 北京化工大学有 机无机复合材料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北京 1 0 0 0 2 9 )
沥青中的杂原子的存在对沥青的性能起到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沥青常规性能测试dvpropetrotest的pka2软petrotest的pnr10t06052011沥青延度试验进行基质沥青元素含量分析表table2resultsoftheelementalanalysisofasphalts8166105150683434627968129100800388502932138430107600881050635538405110290833050635821535147815211564213gpc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沥青进行了分子量测试笔者也将在老化性能研究部分作出评价沥青分离成饱和分saturate芳aromatic胶质resin沥22221ftir在红外光谱图上老化时间不同的742cm11265cm11694cm1742cm11265cm11694cm11694cm1处峰的相对面积gpc分子量测试结果43460506程中亚砜与羰基官能团的形成反应属竞争反应这与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对于未老化的基质沥青其黏度存在以下四种沥青分子量的测试结果table3resultsofthe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molecularweighttestofasphaltspolydispersitymnmwmzmv340812593269227759349225737331336729563114109102454381178331781339219973967247873952785沥青的数均分子量mnmwmzmv与黏度的对应性并不老化时间对不同沥青黏度的影响fig2influenceoftheagingtimeontheviscosityofdifferentasphalts笔者认为这两种描述都不能全面概括各种沥青老化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规律于黏度变化最异于其他沥青的y045300318x不同老化时间下不同沥青的红外光谱图fig1theinfraredspectraofdifferentasphaltsunderdifferentagingtime1700cm1左右的吸收峰有明显1700cm1处峰的增大趋势相对较弱1处峰的增大趋势却较另两种沥青明显化点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其黏度的因素大致相同度的下降可能是由于

沥青的化学组分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

沥青的化学组分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
2 分析 与讨论
质沥青及其聚合物改性沥青 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 , 希 望在实 际生产 过程 中能提供 指导作 用 。
1 试验部 分 1 试 验原理及 方法 . 1
21 沥青四组分构成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 . 沥青的化学组成中, 饱和分主要 由正构烷烃、 异 构烷烃和环烷烃组成,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0 0— 80沥青老化后 , 0, 其饱和分相对含量会降低 , 向芳香
沥青是原油炼制过程 中剩余的最终产物,其分 子 相对质量 最大 , 组成 和结构最 复杂 。这类体 系 , 研
究 人员 习惯 于将 其分 离 成 同类 型组 分来 进 行 分析 。 本 试验 中采 用 四组分 分析 方 法 , 沥青分 为 s 饱 和 将 (
分 )A ( 、t 芳香分 )R 胶质 )A ( 、( 、 s沥青质 ) 四类组分对 其进 行分析 。试验 过程 为 : 正庚烷溶 解沥青 试样 , 用 其中不溶组分即为沥青质,然后将滤液加人吸附色 谱柱 中, 依次用正庚烷冲洗得饱和分 , 甲苯冲洗得芳 香分 , 甲苯一 乙醇冲洗得胶质。
油 企业 面临的一 大课题 。 道路 石油沥青 的组 分 、 学 化 结 构和结合 形态决 定 了沥青 的物理性 能 ,通 过分 析
试剂: 正庚 烷 、 甲苯 、 乙醇及 常规 化学试 剂 , 为 均
分析纯 ; 层析用氧化铝 , 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 中性 ,0 10目; 层析用硅 胶 , 柱 天津市 天新精 细化工 开 发 中心 ,0—1 0 6 0 目。
分和胶 质转化 ;芳香 分主要 是一些 带环烷 和长链 烷 基 的芳烃 , 均 相对 分 子质 量 在 1 0 左 右 , 组 成 平 0 0 是 沥青胶 体溶 液 的分散介 质, 到溶胶 和软 化 ; 起 胶质 也 称极 性芳 烃 , 沥青 质 在 胶体 结 构 中 的分 散剂 , 是 其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的关系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的关系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报告人:张玉贞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研究所2007年2月6日于海南三亚报告的主要内容1.意义2.石油沥青的组分分离方法及组分性质3.石油沥青的元素组成4.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5.石油沥青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6.结论1.研究石油沥青化学组成与沥青路用性能的意义•石油沥青是铺筑道路的主要粘结材料。

•石油沥青的质量与路用性能直接相关。

在施工条件和集料一定的条件下,石油沥青的性质决定沥青路面的质量和寿命。

•选择好的石油沥青可以节省国家资金。

•任何物质的宏观性质都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的。

2.石油沥青的组份分离方法•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按照族组成分离、分子量大小分离和官能团分离三种分离方法。

•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四组分法将石油沥青分成四个组分即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这些组分单独存在时:饱和分和芳香分的针入度极大、软化点很低,粘度也很小,可以认为它们是沥青中的软组分,其塑化剂的作用。

胶质、沥青质的针入度为零,软化点都很高,胶质的粘度比饱和分和芳香分的粘度大三四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认为沥青质和胶质是沥青中的硬组分,在沥青中起稠化剂的作用。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沥青质•沥青质是黑褐色到深褐色易碎的粉末状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后通常首先膨胀,然后到达300度以上时分解成气体和焦炭。

沥青质的密度大于1.00,相对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以上。

沥青质存放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会慢慢降低或在阳光下存放时溶解度下降的会更快。

沥青质的这种老化过程与道路沥青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裂缝有密切关系。

沥青质具有比胶质更强的着色能力。

•沥青质的存在对沥青的感温性有好的影响,它可使沥青在高温时仍具有较大的粘度,因为这些原因,沥青质是优质沥青中必备的组分之一。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胶质•胶质的化学组成介与沥青质和油分之间,但是更接近沥青质。

四组分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四组分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5.沥青的化学组成对石油沥青性质的影响沥青的化学组成与沥青的胶体性能的关系沥青中的饱和分含量不能过多,饱和分过多,将使沥青中分散介质的芳香度降低,不能形成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沥青中芳香分的存在是必需的,它的存在提高了沥青中分散介质的芳香度,使胶体体系易于稳定。

胶质本身具有较好的塑性和粘附性,是沥青中必不可少的组分,它能使沥青质稳定的交融于体系中。

沥青的化学组成与沥青的胶体性能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沥青质对沥青性能的影响不仅与沥青质的数量有关系,同时还与沥青质与可溶质的组成结构有关。

但沥青质本身的H/C比较低,相对分子量较大时,他就较难于溶胶中分散,也就更容易析出。

当可溶质的芳香度较小时,胶质的含量不足,则沥青的胶束稳定性就会下降。

由此可见沥青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必须在数量上和性质上都能很好的保证沥青胶体体系的稳定,沥青才能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四组分对沥青性质针入度、软化点、粘度的影响日本COSMO公司的田中晴等人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沥青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高温粘度等指标与沥青组成及相对分子量由表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沥青中重质成分(沥青质、胶质)使针入度变小、软化点增加、高温粘度增加;轻质成分(饱和分、芳香分)使针入度增加、软化点降低、高温粘度降低;而对于针入度和高温粘度来说它与沥青的组成之间是指数关系,沥青组成发生很小变化就会对针入度和高温粘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量研究显示,沥青质的存在可以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质,但沥青质含量过多,会使沥青的延度大大降低,易于脆裂。

饭岛通过对大约20种沥青的研究得出:软化点=-*×10-1×A-×10-3×S+由此可以看出沥青质对软化点的影响最大,随着沥青质含量的增加软化点增加。

而胶质和芳香分增加时软化点稍有下降,饱和分含量增加软化点稍有降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沥青质降低针入度,增加软化点,增加高温粘度,芳香分和饱和分增加针入度,降低软化点,降低高温粘度;四组分对沥青延度的影响随着大量研究显示芳香分有助于改善沥青的延度。

道路建筑材料期末复习习题-沥青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期末复习习题-沥青材料

道路工程材料习题第二章沥青材料一、填空题1、沥青的相对粘度对粘稠沥青用表示,液体沥青用表示。

2、道路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指标是、、。

它们分别表示沥青的、、。

3、按胶体学说,石油沥青可分为、、三种结构,路用优质沥青属于结构。

4、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以与表示。

5、按胶休学说,认为石油沥青中是分散相,是分散介质,助于结构稳定性。

6、我国液体石油沥青的等级是按分的,其表示方式C d t中,t表示,d 表示,测试仪器的名称是。

7、我国粘稠沥青的牌号是按划分的,以为单位,测试仪器的名称是,常规测试条件为、、。

8、煤沥青的化学组分有、、和。

9、乳化沥青的组成材料有、、和。

二、判断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1、粘稠石油沥青针入度越大,软化点越高,延度越大。

()2、测两种液体沥青的粘滞度分别为:A、沥青C 5 60=50s,B、沥青 C 5 60=100s,则A 的粘结力小于B。

()3、煤沥青的表面活性比石油沥青大。

()4、石油沥青中胶质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和塑性也增加。

()5、在石油沥青胶体结构中,以溶凝胶型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为最好。

()6、针入度指数的大小表征沥青的感温性和胶体结构类型。

()7、当针入度指数 PI >2 时为溶胶型沥青,当 PI<-2时为凝胶型沥青。

()8、乳化沥青混合料中,宜采用酸性矿物材料。

()9、乳化沥青所用沥青材料的针入度越大越好。

()10、沥青材料针入度越大,则粘结性越大。

()11、沥青材料延度愈大,则塑性越小。

()12、液体石油沥青的标号主要以粘滞度划分。

()三、问答题1、石油沥青有哪些技术性质?2、沥青三大指标的单位如何表示?3、沥青的感温性用何指标评定?在工程中对感温性性如何考虑?4、何谓沥青“老化”?沥青“老化”对路面性能有何影响?5、表征粘稠石油沥青的粘滞性指标是什么?其常用试验条件是什么?6、道路石油沥青结构由溶胶型向凝胶型转变过程中,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有何变化?7、石油沥青胶体结构的胶团是如何构成的?8、简述道路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与路用用性能的关系。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与答案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与答案

1..本习题库答案,正确率约为90%。

2..因为是“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可携带进入考场。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一、填空题1、我国现行标准中采用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是直接冻融法,并以质量损失百分率或耐冻系数两项指标表示。

2、岩石的等级由单轴抗压强度及磨耗率两项指标来确定。

3、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岩石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有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4、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5、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

而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和真空抽气法测定。

6、岩石按照Si02含量多少划分为酸性碱性中性。

7、采用蜡封法测定岩石的毛体积密度时,检查蜡封试件浸水后的质量与浸水前相比,如超过0.05g ,说明试件封蜡不好。

8、石灰和水泥一般不能单独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收缩干裂。

9、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环境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气硬性胶凝材料。

10、胶凝材料按其化学成分不同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

11、石灰按其氧化镁的含量划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

12、用试饼法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时,若试件表面有裂缝,或底面有翘曲,则为不合格。

13、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是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的水泥净浆,从加水拌和起至试针沉入净浆距底板4±1mm时所需要时间为初凝时间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时间。

14、大坝水泥发热量低,故应提高水泥熟料中硅酸二钙/C2S 含量,降低铝酸三钙/C3A、硅酸三钙/C3S含量。

15、水泥颗粒愈细,凝结硬化遽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16、常用的掺入水泥中的活性混合料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常用的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品种有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17、用于耐热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用于有抗掺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优先选用火山灰水泥。

18、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的筛孔尺寸为0.08mm,测定普通水泥细度的标准方法是负压筛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报告人:张玉贞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研究所2007年2月6日于海南三亚报告的主要内容1.意义2.石油沥青的组分分离方法及组分性质3.石油沥青的元素组成4.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5.石油沥青化学组成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6.结论1.研究石油沥青化学组成与沥青路用性能的意义•石油沥青是铺筑道路的主要粘结材料。

•石油沥青的质量与路用性能直接相关。

在施工条件和集料一定的条件下,石油沥青的性质决定沥青路面的质量和寿命。

•选择好的石油沥青可以节省国家资金。

•任何物质的宏观性质都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的。

2.石油沥青的组份分离方法•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按照族组成分离、分子量大小分离和官能团分离三种分离方法。

•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四组分法将石油沥青分成四个组分即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这些组分单独存在时:饱和分和芳香分的针入度极大、软化点很低,粘度也很小,可以认为它们是沥青中的软组分,其塑化剂的作用。

胶质、沥青质的针入度为零,软化点都很高,胶质的粘度比饱和分和芳香分的粘度大三四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认为沥青质和胶质是沥青中的硬组分,在沥青中起稠化剂的作用。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沥青质•沥青质是黑褐色到深褐色易碎的粉末状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后通常首先膨胀,然后到达300度以上时分解成气体和焦炭。

沥青质的密度大于1.00,相对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以上。

沥青质存放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会慢慢降低或在阳光下存放时溶解度下降的会更快。

沥青质的这种老化过程与道路沥青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裂缝有密切关系。

沥青质具有比胶质更强的着色能力。

•沥青质的存在对沥青的感温性有好的影响,它可使沥青在高温时仍具有较大的粘度,因为这些原因,沥青质是优质沥青中必备的组分之一。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胶质•胶质的化学组成介与沥青质和油分之间,但是更接近沥青质。

石油沥青中的胶质一般为半固态物质,有时为固体状的黏稠性物质,颜色从黑色到深褐色,相对密度接近1.000(0.98-1.08)。

胶质能溶于各种石油产品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中,但是不溶于乙醇或其他醇类。

胶质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各种石油馏分之所以具有或深或浅的颜色主要就是由于胶质的存在。

它的最大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差,很容易用在有空气或阳光的作用下氧化缩合转化为沥青质。

胶质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相当多的稠环芳香族和杂原子的化合物,属于沥青中强极性组分。

在主要起粘结作用的道路沥青中必须含有适当的胶质才能使沥青具有足够的粘附力。

胶质对沥青的粘弹性,形成较好的胶体溶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四组分分离方法及其组分性质•油分•在石油沥青中油分主要是饱和分和芳香分,通常石油沥青中的油分含量在40-50%或更多。

高软化点的沥青中油分含量较少。

脱蜡后的油分绝大部分都是混合烃类及非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油分在沥青中主要起柔软和润滑的作用,是优质沥青不可缺少的组分。

但是饱和分对温度敏感,不是沥青中的理想组分。

2.2蜡的分离方法及其性质•世界各国测定石油沥青中的蜡的方法各不相同,用吸附法,蒸馏法,磺化法。

吸附法原理是借助液相色谱将石油沥青中的油分(饱和分和芳香分)分离出来,然后用溶剂把油分中的蜡脱出,从而得到蜡含量;蒸馏法是先将石油沥青进行裂解蒸馏,然后对其流出物进行蜡含量测定;磺化法是先用发烟硫酸将沥青进行磺化,然后对不能磺化的部分脱蜡而求蜡含量。

吸附法得到的蜡是油样中实际存在的蜡,蒸馏法得到的是油样裂解产物中的蜡,磺化法得到的是不被磺化的那部分蜡。

•所以蜡是一种组成和性质都不固定的物质,测定方法不同,测定的结果也就不同。

•我国沥青中的蜡是在规定条件下沥青试样经过裂解蒸馏得出的馏分油经冷冻、结晶析出的固体组份。

•从结晶形态来看,石油中的蜡可分为石蜡和微晶蜡两大类:一般从馏分油中脱出的蜡称为石蜡,把从渣油中脱出的蜡称为微晶蜡。

因此石油沥青中饱和分和芳香分中的蜡属于微晶蜡。

饱和分中的蜡以带长链的环烷烃为主,芳香分中的蜡以带长链的芳香烃为主。

•石蜡为较大片状的结晶且结晶度较高,它在沥青中形成的结晶骨架较差;芳香分中的蜡为微粒或较小的针状结晶,其结晶度低,它所形成的结晶骨架的塑性较好;饱和分中的蜡的情况介于石蜡和芳香分中的蜡量两种情况之间。

2.3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及其组分性质•凡是溶剂中能够解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分离。

原理是不同物质在溶剂中解离后,对离子交换中心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亲和力最弱的组分离子会最先从柱子上洗脱下来,而亲和力最强的组分离子最后被洗脱。

2.3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及其组分性质溶解在苯、四氢呋喃和乙醇的混合溶剂的沥青活化的MP-1阴离子树脂被吸附物提取液用蚁酸脱附活化的MP-50阳离子强酸被吸附物提取液用1-丙烯脱附 1.干燥重新溶解在环己烷中2. MP-1阴离子树脂强碱提取液活化的MP-550阳离子树脂被吸附物用蚁酸脱附弱酸被吸附物提取液用1-丙烯脱附移走溶剂弱碱中性分2.3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及其组分性质•中性分是芳香性最少的IEC组分。

强酸性分芳香性最强。

其他三个组分介于强酸和中性分之间。

但对于给定的沥青,芳香性增加的顺序总是为中性分、弱碱、弱酸、强碱、强酸。

中性分含有少量的氧、氮。

这些元素浓集在其他组分中。

在所有IEC组分中都有硫的分布。

中性分的分子量比强酸分低得多,在室温下中性分是粘性液体,极性组分是粘性半固态或脆的固体。

在同样温度下IEC中性分的粘度比母体沥青的粘度低得多。

不同沥青中等量的中性分的性质不同,但性质相似。

中性分构成沥青的主体,是相对脂肪族的,几乎不包含极性官能团,氮、氧的浓度低。

2.4体积排除色谱法SEC及其组分性质•体积排除色谱法是根据混合溶液中各组份的相对分子尺寸不同因而在具有微孔结构的固定相内的停留时间不同进行的馏分分离。

最先析出的是大分子物质,最小的分子进入凝胶颗粒的所有孔径并且不能相互分离。

•研究表明沥青在不同的SEC组分中物质有不同的分布,并且随组分提取液体积的增加平均分子量降低.具有大的表观分子量的SEC-Ⅰ组分由极性芳香分子的较强的缔合物组成。

2.4体积排除色谱法SEC及其组分性质•构成沥青主体的SEC-Ⅱ组分物质的粘度比相应的母沥青粘度低得多,它有沥青溶剂相的性质,沥青的SEC-Ⅱ组分的特点是缺乏缔合和结成弹性网络的能力。

•SEC-Ⅰ组分的IEC分离中显示几乎所有SEC-Ⅰ组分的物质或是两性分或是不可逆吸附在IEC树脂柱上,由此证明具有很强的极性。

研究发现在SEC-Ⅱ组分中仅有少量的中性分、酸性分或碱性分而没有两性分。

中国几种渣油(大于>500度)的元素组成渣油名称C% H% H/C S/% N/% 大庆渣油86.43 12.27 1.70 0.17 0.29 胜利渣油85.50 11.60 1.62 1.26 0.85 辽河渣油87.54 11.55 1.58 0.31 0.60 孤岛渣油84.83 11.16 1.58 2.93 0.77 新疆南疆渣油85.07 10.01 1.41 3.47 0.62国外几种典型渣油的元素组成渣油名称C% H% H/C S/% N/% 沙特渣油84.00 9.95 1.42 5.30 0.58 科威特渣油83.97 10.12 1.45 5.05 0.31 伊朗重质渣油85.04 10.24 1.44 3.60 0.70 阿曼渣油85.72 11.40 1.60 2.05 0.45 喀麦隆渣油87.38 10.83 1.49 0.78 0.78 卡夫基渣油(中立区)84.13 9.84 1.40 5.40 0.36•在石油轻馏分中碳氢含量一般都在98%-99%左右,其中碳含量约占83-87%,氢含量约占11%-14%。

•在渣油或沥青中,碳氢含量只有95%左右,最突出的特点是氢含量显著减少,只有12%或更少.在重质油中C/H原子比较轻质油的C/H必要大,此数据越大说明环结构特别是芳香环结构越多。

(直链的正己烷的C/H=0.43,一个环烷环的环己烷C/H=0.5,一个芳香环苯的C/H比=1.0,两个苯环的共一个C-H键的萘的C/H=1.25)•在石油沥青中除碳和氢元素外,还有少量的硫、氮、氧通常称为杂原子。

杂原子的含量约为5%左右,最大的高达14%.含杂原子的化合物虽然分布在整个沥青的组分中,但是主要集中在相对分子量最大的没有挥发性的胶质和沥青质中。

•在杂原子中硫的含量最多,而且范围较大。

氮和氧的含量一般都在1%以下。

变化的幅度较小。

3.石油沥青的元素组成•在各种含硫渣油中,当硫含量在5.5%-6.0%以下时,渣油中含硫量的对数与总馏出量为直线关系即•lgS渣=lgS油+ßX,•其中S渣-渣油的硫含量;S油-原油的硫含量;X-流出物的质量百分数;由此可以看出渣油含量越多硫含量越高。

•在不同的渣油中,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硫的变化趋势相当接近,而且硫的含量约为氮含量的10倍。

研究发现大部分含硫少的原油中,含氮量也少。

实验还证明,含硫含量越多的石油,碱性氮的含量也较多。

氮的含量随着胶质-沥青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渣油各馏分中硫和氮的分布渣油编号硫的相对含量,%氮的相对含量,%油分胶质沥青质油分胶质沥青质1 36.4 45.3 18.3 7.8 53.8 38.42 36.4 43.7 19.9 6.5 52.5 41.03 37.5 42.9 19.6 8.5 54.3 37.34 38.4 46.8 14.8 5.6 63.0 31.45 35.9 44.8 19.3 4.7 52.5 42.8•各种杂原子的在沥青中的分布也有些特点。

硫主要集中在可溶质(饱和分+芳香分+胶质)中,沥青质中硫含量较少;氮主要集中在胶质和沥青质中,胶质+沥青中的氮含量约占石油中总氮含量的90%。

无论是硫还是氮都以在胶质中的含量为最多。

4.沥青的胶体结构4.沥青的胶体结构•沥青是以相对分子质量很大芳香性很高的沥青质为中心,在周围吸附了一些胶团组成分散相,这些胶团是极性较大的可溶质形成的复合体。

随着沥青质分子距离的增大,可溶质的极性减弱,芳香度减小,半径继续向外扩大,则为极性更小的甚至几乎没有极性的脂肪族油类所组成的分散介质。

沥青质分子对极性强大的的胶质具有的强吸附力是形成沥青胶体结构的基础,没有极性很强的沥青质中心,就不能形成胶团核心,同样没有极性与之相当的胶质被吸附在沥青质的周围形成中间相,也不会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沥青质就容易从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

只有当沥青质和可溶质的相对含量及性质匹配时,沥青的胶体体系才能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石油沥青才会形成真正的牛顿流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