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财务学财政平衡课件
3、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投资账
户也出现赤字,需要筹资弥补。由于政府也
处于赤字状态,因此,两个部门都必须从国
外筹集资金,所有的赤字都会使总需求扩张。
财务学财政平衡
26
以上恒等式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 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 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12
三、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原因
(一)我国财政赤字的状况 我国建国以来在财政工作中长期坚持
“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但在不 少年份也出现了赤字。
按第一口径,1950——1978年的29年 中10年有赤字。
按现行第二口径,1979年至今,年年有 赤字。
财务学财政平衡
13
我国财政赤字情况
年份
1979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DEF=
SD+CD
SD=(-tY) -(G-tYf)=t(Yf-Y) DEF=CD+SD=(G-tYf)+ t(Yf-Y)
其中:
DEF代表现实的赤字,SD为结构性赤字,CD代
表周期性赤字,t为税率,G为政府支出,Yf代表充
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代表实际的产出水平 。
财务学财政平衡
14
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情况
国别
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
1987-1990年 1991-1995年
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3.17
3.64
法国
1.90
4.58
德国
1.14
2.04
第十五讲 财政政策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学 第十一讲
8
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
▪ 实践中,财政政策的制定采取了两种方式:
• 相机抉择 • 自动稳定器
▪ 所谓相机抉择,就是政府总是根据当前或 预计未来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 如果政府观察到经济有衰退迹象,就采取扩 张性政策
• 如果观察到经济过热,就采取一定的紧缩性 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 技术、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 • 这些变量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4
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5
财政学 第十一讲
14
挤出效应
▪ 上面对政策乘数的分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即假定利率不变
▪ 但实践中,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 导致利率上升,因而财政政策效应就会打折扣
▪ 这是因为,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水平 提高将会导致私人投资下降,从而产生所谓的 “挤出效应”
▪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
▪ 简言之,经济增长就是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财政学 第十一讲
23
经济增长的源泉
▪ 一国的总生产函数写作:
Y AF(K, L, H,G)
• 其中A表示知识(技术进步),K表示经济中 的物质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H表示 人力资本投资,G表示政府提供的公共基础设 施服务。
▪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人均GDP,因而真正对 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变量是:
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YP)的目标 ▪ 基本的思路就是调节总需求(AD),通
过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实现上述目标。
财政学 第十一讲
4
图2 总需求的移动
财政学 第十一讲
5
总需求的移动
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平衡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的重要手段。
它对于公共财政平衡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包括稳定性、自足性和适度性。
稳定性是指财政政策应该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避免短期内频繁变动。
自足性意味着财政政策应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支出的自我平衡。
适度性指财政政策的手段和规模应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避免过度或不足。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税收、政府支出、债务和转移支付等。
税收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征收税收实现财政收入的调节。
政府支出则是财政政策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调节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债务是发展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借款来填补财政赤字和满足政府支出需要。
转移支付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一些特定群体提供资金来实现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收入再分配。
宏观经济稳定是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实现通货膨胀的控制和失业率的调节。
经济增长是财政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动员民间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收入再分配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调节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实现社会公正和减少贫困。
三、财政政策对于公共财政平衡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平衡财政收入和支出,防止财政赤字的形成。
财政赤字会导致公共财政的不平衡,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税收和转移支付,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通过调节税收的结构和比例,财政政策可以减少收入差距,提高收入再分配的效果。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的结构和规模,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
然而,财政政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财政学课件--财政平衡、财政调控与财政政策
(1)政策的自然偏差现象,即指在政策实施过 程中因客观的原因发生的偏差现象。客观原因主 要包括:新政策本身的不完善性,旧政策的惯性 作用,人们对新政策的认知尚不深入,与其他经 济政策不够配套等等。
2021/2/6
47
(2)政策的人为偏差现象,即在政策实施
2021/2/6
40
上述对乘数效应和财政政策运作原理的讨论 中,所及各种变量关系都仅局限于商品市场或 实体经济之中,尚未引入货币市场的变量 (主要是利率变量)。
2021/2/6
41
(二)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 小,在没有货币市场作用的情况下(也就是说 利率未变动),总产出会因乘数效应而完全 发挥作用。
在货币市场作用下,情况就不同了。乘数效 应就会因相应的政策“排挤效应” 而有所削 弱,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会比预期的政策目 标小一些。
2021/2/6
42
财政政策的“排挤效应”在理论上的存在性, 就使得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货币 市场,暗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排挤效应”是实施财政政策时必须 重视的一个问题,但其大小的判定还必须结 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财政 调控与财政政策
2021/2/6
1
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 解财政收支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财政赤 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的内涵及 不同分类,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相 互配合、协调的必要性和主要配合形式。
2021/2/6
2
教学重点:财政赤字的含义及对经济的影响;财 政政策的内涵、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 教学难点:结合我国实际正确把握和理解财 政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 国运用。
财政学第十五章讲义
第十五章――讲义第十五章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Introduction of fiscal policy)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fiscal policy and the effect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一、本章简介主要阐述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意义,核心问题是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其影响宏观经济的途径和方式;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实施环境。
二、重要名词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汲水政策补偿政策三、重点内容1、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和财政政策的主体。
2、掌握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3、掌握各种财政政策工具。
4、理解财政政策的不同类型。
5、掌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6、掌握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的内涵。
7、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的“松”、“紧”搭配,以及各种搭配所适用的经济条件。
8、结合1998年的经济形势,试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
9、试述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
第一章财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the definition)1、什么是财政政策?2、现代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变是什么?二、财政政策主体 (the subject)三、财政政策目标 (the target )四、财政政策工具 (the instrument )1、财政政策工具是什么?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the types )第二章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1、财政政策传导的媒介体是什么?二、财政政策效应 (the effect of fiscal policy)三、财政政策乘数 (the multiplier of the policy )第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onetary policy)2、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三、不同的政策组合(different kinds of combinations)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有哪几种?。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捉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冇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
财政学《财政政策》课件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在时滞的决定:
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 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 。
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 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 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 工作的全过程,体现 在收入、支出、预算 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 个方面。因此,财政 政策是由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预算平 衡政策、国债政策 等构成的一个完整 的政策体系。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历史发展
1.
自然经济条件下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理财家早已提出的 “量入为出”、“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等颇有见地的、朴素的财政政策思想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外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 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包括:
①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 所占用的时间; ②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 实施所经历的时间; ③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
当我们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实现 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时,不能只看到需 求的一面,还要兼顾供给的一面。
采取紧的政策措施在压缩需求方面可以 迅速奏效,而采取松的政策措施在增加 供给方面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见效。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陈共财政学(第十版)ppt (14)[49页]
这样既能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全貌,又能够 反映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自收支的对比情况。
一、理解财政平衡
4、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按赤字反映情况 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由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形成
的“财政性挂账“,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构成隐性财 政赤字,抵减了当年现实的财政赤字。
SD=(G-tYf) CD=DEF-SD=(G-tY)-(G-tYf)=t(Yf -Y) DEF=CD+SD=(G-tYf)+t(Yf-Y)
两种口径的差别在于,债务收入是否计入经常收入 之中,以及债务的清偿是否计入经常支出之中。
一、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一)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计量财政 赤字或结余的口径: 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 +净增贷款) 就我国而言,不同的时期对于债务收入与清偿的计算 方法是不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从“七五” 时期开始改变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量方法,采用国际 的通用口径:主要是将债务收入和债务还本支出单列,将 债务付息支出列入经常支出。
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隐蔽性,会使人们产生一 种错觉,即在实际上已存在赤字的情况下,还可能误 认为财政状况良好,从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从这一 点看,虚假平衡比公开的赤字有更大的危害性。
一、理解财政平衡
•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 有赤字 ;
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 赤字;
收支是国民经济货币收支体系中一类货币收支, 同其他货币收支,即同家庭部门、企业部门以及 对外部门的货币收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交 织、相互转化的,而且是互补余缺的。
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
充分就业的现实性和充分性;政府 赤字和投资的增加,居民收入和储蓄 的增长,也为民间投资提供了资金来 源。 3、无排挤效应 经济运行存在大量闲置资源;政府 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差异性;政府赤字 的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 量来配合。
第二节
财政政策概述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为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所采取的 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等。 二、财政政策的主体 包括财政政策的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 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变化,使地方政 府的单纯执行主体地位发生一定变化。
当稳健的财政政策目标已经实现, 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2008年底又及时 提出了新的转型。即重新转为实行积极 的财政政策。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已经积累了初 步的宏观调控经验 到目前为止,根据近年来我国财政 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探索,已经积累了一 定的财政调控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1、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环境 变化的准确判断,及时转换政策目标。 2、在政策操作上,注重渐进式的 政策微调,强调操作步骤方法的稳妥, 避免扩张和紧缩过度引起的大起大落。
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总体上说,这种赤字弥补方式不利 于经济稳定,容易出现通胀现象。但在 某些情况下,也并不必然一定会出现通 货膨胀。 从通胀定义的角度看,货币化融资 弥补赤字,可能造成的一次性或暂时性 货币增加;从货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角 度看,赤字货币化导致的货币供给只要 没有超过正常货币需求量,也不会出现 通胀问题。
(三)通胀税和铸币税问题 通胀税并不是真实的税收。一是 物价上涨会带来档次爬升效应;二 是物价上涨会使公众的收入贬值。 铸币税通常也不是真实的税收。 主要是政府通过央行拥有货币发行 权所取得的特权收入。只有在发行 机关把发行收入上交财政的情况下, 才成为真正的铸币税。
财政概念、职能、平衡、投资和政策
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财政的外延
财政不仅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活动,还包括财政管理 、财政制度和财政监督等方面的活动。
财政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
财政的主体是国家,国家通过政 府来执行财政政策,实现财政职 能。
客体
财政的客体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 入,国家通过参与其分配、再分 配来实现其职能。
财政的本质与特征
财政概念、职能、平衡、投资和政策
$number {01}
目 录
• 财政概念 • 财政职能 • 财政平衡 • 财政投资 • 财政政策
01 财政概念
财政定义
1 3
财政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 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的活动。
财政的内涵
2
财政是政府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凭借政
04 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定义
财政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经 济和社会目标,通过财政支出对特定 领域或项目进行的投资活动。
财政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 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
财政投资特点
规模大
01
财政投资通常涉及较大的资金规模,能够对社会经济产生显著
影响。
政策性强
02
财政投资往往与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 收入的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包括个 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 等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征收,以及政府 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现经济的稳 定增长。
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稳定物价。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如何保持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状态。
它是一个宏观经济的基本原则,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平衡的实现需要政府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平衡。
为了实现财政平衡,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控制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控制支出。
例如,优化政府机构的运行,精简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从而降低社会成本。
2. 提高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来提高收入水平。
但是,这也需要考虑到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避免过度增加税收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来减少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从而实现财政平衡。
这包括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人员素质等。
然而,实现财政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现实中,政府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例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外部冲击、社会需求的增加等都可能对财政平衡产生影响。
此外,财政平衡的实现也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财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并加强财政监督和风险防控。
总之,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有效的财政管理,才能实现财政平衡,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财政平衡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相信财政平衡的目标定会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环境。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ppt课件.ppt
4.政府投资: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 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能力 与投资方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关键性作用。
(二)类型
1.根据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 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 抉择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 口径和分类
• (一)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
• 1.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 常支出+债务支出)
• 2.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 两种口径的差别在于:债务收入是 否计入经常收入,以及债务的清偿是否 计入经常支出
•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
• 按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划分, 可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
•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
• 存在五种是指: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 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前两种属于 内部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 直接关系),后三种树与外部时滞(从财政当 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 时间)
•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
• 就内部时滞而言,无法确定两种政策 孰优孰劣。
• 1.周期性赤字
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 减的赤字,体现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 用,是一种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 增减。
• 2.结构性赤字
• 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如失业率不 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充分就业赤字, 它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 变量,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 就外部时滞而言,财政政策的决策时 滞比货币政策要长;财政政策的执行时 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财政政策的 效果时滞要优于货币政策(其效果时滞 比货币政策要短)
财政学第十五章
4、公债
• 公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 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 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已 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 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 要的政策手段。
公债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效应上:
• 一是“挤出效应”,即政府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投资需求和消费 需求减少,从而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起调节作用。二是“货币 效应”,即公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部分 “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直接购 买公债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三是“收入效 应”,即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引起纳税人与公债持有人间收入转移, 以及“代际”收入与负担的转移。因为政府借款主要依靠还债年 度增加税收来偿还,这样,一方面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必然减少, 债务持有人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
平衡财政政策
• 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 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 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 效应,也不产生收缩效 应。有人称之为中性效 应,故也称为中性财政 政策或中性政策。
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
• 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 和相机抉择稳定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销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它对 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抉择,从而 减轻经济活动,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它是 经济运行中的“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其自动稳 定机制主要是:第一,税收特别是累进税制。所得税的稳定机制 是起征点越低,稳定程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累进程度越大, 稳定程度也越大;第二,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取得转移支 付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稳定程度越高。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根据 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作 出调整收支抉择的政策。 它是政府有意识干预经 济运行的行为。
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
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
1、赤字(结余) 、赤字(结余) =(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 (经常收入 债务收入 ( 债务收入) 常支出+债务支出 债务支出) 常支出 债务支出) 2、赤字(结余) 、赤字(结余) =经常收入 经常支出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经常收入 返回:财政平衡 返回: 连接: 连接:弥补方式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 、 的财政政策与“ 策 2、“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 的财政政策与“ 、 策 3、“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 的财政政策与“ 、 策 4、“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 的财政政策与“ 、 返回: 策返回: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返回:九章 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 返回:
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 律的要求, 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 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返回:财政政策 返回: 连接:财政政策的分类 连接:
财政政策的分类
1、按财政活动的内容分类 、 2、按财政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分 、 3、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 分 4、按财政政策的目标期限分类 、 返回: 返回:财政政策 连接:财政政策工具 连接:
货币政策手段
1、法定存款准备金 、 政策配合 连接: 连接:财政货币政策差异
财政货币政策的差异
1、政策目标侧重点不同 、 2、透明度不同 、 3、时滞性不同 、 4、可控性不同 、 返回: 返回: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连接: 连接:政策配合的方式
第九章 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
一、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配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配 合 返回:目录 返回:
财政学各章讨论分析题及答案
讨论分析题答案第一章财政学导论请联系实际,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评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政府收支活动现象。
从老百姓的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大量地依靠着政府提供的财力来举办或维持运转,最典型的事例是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
我们手里有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食品、衣服、图书,甚至可以买到住房和汽车,但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由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所提供的国土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些与我们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政府不但有支出行为,还有收入行为。
人们的许多活动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费,这些税费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用于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
例如,就工商企业而言,因为工商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他们不仅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同时也要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款。
居民个人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也是纳税人。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公共财政2002年,南京市下关区一户人家在接受保洁服务时,因所谓的种种原因拒缴应付的费用,令这户人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区区每月5元的垃圾费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这户人家被南京市容部门告上了法庭,这是我国首例“垃圾官司”。
很多人对南京市容部门这一做法不太理解,认为为了每月5元钱,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南京市容部门说出了他们的苦衷,其负责人认为某些市民是在恶意拖欠或拒缴垃圾费。
有关人士介绍,在南京市区500多万人口中,约有90万户居民,按每户每月5元的垃圾费收取,南京市一年收取的居民生活垃圾费为5000多万元,然而南京居民垃圾费的收取率仅为15%左右,这说明还有近50万户南京居民在拖欠或拒缴垃圾费,这50万户居民是潜在被告。
这50万户居民都企图免费搭车。
讨论分析题: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评析:从这样的官告民的案件中,看出了公共产品的尴尬: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如果每个南京市民都企图免费搭车,那么南京市容部门将没有足够经费来维持运转,那么也就没有能力来提供保洁服务这一公共产品。
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介绍
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介绍平衡预算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保证财政的收支匹配,也就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当。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平衡及财政政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财政平衡收支矛盾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矛盾。
任何国家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的财政都面临财政收支总量关系的处理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财政收支大致相等,我们就说这个国家的财政是平衡的。
在判定一个国家或一级政府的财政是否平衡的时候,通常不把债务收入统计在收入范围之内,与此对应,也不把债务的还本支出统计在支出范围之内。
按照这种统计口径,财政实现平衡是相对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财政收支大致相等视作财政实现了平衡),财政不平衡是绝对的。
理解方法在判定一个国家或一级政府的财政是否平衡的时候,通常不把债务收入统计在收入范围之内,与此对应,也不把债务的还本支出统计在支出范围之内。
按照这种统计口径,财政实现平衡是相对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财政收支大致相等视作财政实现了平衡),财政不平衡是绝对的。
因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让财政收入和支出一分不差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总会有一定数量的盈余或赤字。
但是,如果把债务收入视作正常收入,把盈余也视作支出,那么财政收支平衡就是绝对的,不平衡就是相对的。
这种财政收支平衡关系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转化,表明财政收支平衡还是不平衡的区分是相对的。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从周期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周期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由经济繁荣时的盈余来抵补经济衰退时的赤字,从而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
之所以把财政平衡理解为周期平衡,理由如下: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性表明实现财政收支周期平衡具有必要性。
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
而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社会总供求的失衡是经常的现象。
为了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客观上需要通过财政收支差额来调节供求总量。
由于经济波动的周期通常超过一年,因而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也只能是长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紧货币、松财政的模式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三)货币政策的手段
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一)二者的协调配合具有必要性
1.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2.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要求
二者协调配合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领域的差异 要求二者协调配合。
二、财政政策目标 (一)稳定经济增长 (二)资源优化配置 (三)收入公平分配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三、财政政策工具 (一)税收 (二)公债 (三)公共支出 (四)财政补贴
四、财政政策类型
(一)按照财政政策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的不同, 财政政策可分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
1.总量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总量的对比 关系来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财政政策。
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与 财政政策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政策概述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一节 财政平衡 与财政赤字
一、财政平衡 (一)概念
财政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财政收支 大体平衡、相等。
(二)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1.从相对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2.从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3.从周期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4.从整体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5.从综合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6.从真实平衡的角度来理解财政平衡。
4、按照财政赤字的出现与经济周期的关 系的不同: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 (充分就业赤字),或者说,现实的财 政赤字是由结构性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 组成的。
第二节 财政赤字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 1.增收减支 2.动用节余 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4.发行公债
第二节 财政赤字
(四)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1)财政赤字的不同弥补方式对货币供
第二节 财政赤字
二、财政赤字 (一)财政赤字的字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
1、按照财政收支指标统计口径的不同: 软赤字和硬赤字
2、按照赤字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动赤 字和被动赤字
3、按照赤字在财政年度出现时间的早晚 可分为: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
(二)按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可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根据经济 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 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控制效 果,所以又被称为“自动稳定器”或 “内在稳定器”。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概念:是指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 要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 的财政措施,才能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 政策,这是一种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有意 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给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2)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
胀的关系。
第二节 财政赤字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不扩张总需求,只是改变了需求结
构 二是财政赤字导致总需求扩张
第二节 财政政策概述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概念: 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的目标,对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进行调 整的准则和措施的总和。
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 不同功能,总量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紧缩性 和均衡性的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2.结构政策
结构政策是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结构协 调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其政策实施主要 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结构,特别是财政 投资结构,并以此影响社会需求结构进 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来实现的,对收入 结构的调整只起辅助作用。
(三)按照财政政策调节层次的差异,可 将其分为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 和微观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
一、货币政策概述
(一)概念: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 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调节货币供应量, 使其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相适应的基 本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可 行性
1.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在资金来源上的联 系
2.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在资金运用方面的 联系。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 式
1、“双松模式”。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与 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模式。
2、“双紧模式”,即紧缩性财政政策
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