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B. 它们都是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C.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D.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答案】C,D【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解析】【解答】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源,A不符合题意;B、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4V~6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B不符合题意;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C符合题意;D、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误差较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是低压交流电源,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220V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点的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A.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C.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D. 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答案】D【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解析】【解答】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判断纸带运动情况时,应看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规律确定质点的运动情况。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型例题解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型例题解析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典型例题【例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解析: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故A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了物体的位移。
故B选项正确。
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
故C、D选项错误。
答案:AB【例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 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的频率低于50 Hz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 s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解析: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实验中实际时间间隔大于 s,数值计算时如按照实际时间间隔,得到实际速度,若实验时仍用 s作为时间间隔来计算,实验数值比物体的实际速度偏大.点评: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理解.【例3】用同一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4-4所示.求小球的平均速度.图1-4-4解析:根据题意,小球从1 cm到6 cm位置,位移s=5 cm,所用时间t=s,平均速度v=s/t= m/s.点评:本题初看是一新情景的题,经分析可看出本题的做法与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致.题目不难,学生能很快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4】如图1-4-5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解析:(1)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0和6两个点的瞬时速度不便求出.然后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注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即:v1=s,v2=s,v3=s,v4=s,v5=s。
高一物理第一单元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及练习题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⒈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当接通6 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⑵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 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也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 s。
⑶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⑷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说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基本一样,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所以今后的叙述中不再区分,统称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点的,其结构如图乙所示。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实验步骤:⑴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按照要求装好纸带。
⑵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⑶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t=0.02(n-1)s。
⑸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从开始计数的一点到最后一点n间的距离。
⑹利用公式v=Δx/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说明:①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

一、单选题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1. 图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面每打一点的时间间隔是,且每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已知,,,,,则第三个记数点的速度等于A .B .C .D .2. 如图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到的纸带,纸带上依次打下了0、1、2、3、4、5六个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均为T ,则两计数点1、4之间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B .D .D .振针与复写纸之间的距离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B .交流电源的频率A .直流电压的高低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取决于()3.C .A .二、多选题三、实验题4.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经计算,通过测量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间间隔B .位移C .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5. 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 )①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②关掉电源③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 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n -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④把纸带装好⑤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⑥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A .⑤④①②③⑥B .⑤④①③⑥②C .⑤④①⑥③②D .⑤④①②⑥③6. 如图为同一个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四条纸带,则( )A .甲纸带加速度最大B .乙纸带加速度最大C .丁纸带平均速度最小D .丙纸带平均速度最大7. 如图所示,可用一支笔和一块表做成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应掌握的操作要领是_______A.使纸带做匀速运动B.使纸带做匀加速运动C.使打点时间间隔相等D.使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8. 下图为接在周期为T=0.02s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 m/s.9.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纸带上选定的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点没有画出.(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s;10.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 ,则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打出的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填“相同的”或“不同的”11. 某次用电火花计时器做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所示,则B 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为________cm ,B 运动到E 的时间为________s ,B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12. 如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0到6是七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是50Hz ,各点间距如图,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3.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______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再______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若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计算结果均14. 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练)(基础含解析)1高一1物理试题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C.纸带上打出的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大D .利用打出的纸带可以求出打下某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答案】BD【解析】开始记录时,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产生较大的误差;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更多的点,B正确、A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某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具体用,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细节即可正本题.对于一些操作细节,要通过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2.如图是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cm;C点对的速度是________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0.1s;(2)0.68~0.72 cm ;0.100 m/s【解释】(1)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5=0.1s;(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0.70cm;BD两点间距为:x BD=2.00cm,则C 点对的速度是22.00100.100/s20.2BDCx mv mT s-⨯===。
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中:(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填选项代号).A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低压6V以下交流电源(3)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__________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墨粉纸盘的大小 D.纸带的长度.(4)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交流;(2)AC;(3)B;(4)0.34m/s【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2)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选项A 正确,B 错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C 正确;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源,选项D 错误;故选AC.(3)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于交流电的周期,故打点周期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故选B. (4)在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1200.052/0.34/220.1CE D x v m s m s T -===⨯。
高一物理作业(四)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作业(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选择题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 .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 .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 ,则( )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A .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B .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C .巳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D .振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刻B .时间C 位置D .位移E .平均速度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刻B .时间C 位置D .位移E .平均速度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
( )A .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频率不稳定;C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D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
高一物理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试题

高一物理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试题1.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周期取决于()。
A.交流电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性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答案】B【解析】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跟电压等其他因素无关。
选B.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答案】C【解析】使用打点计时器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要不然纸带落下来的才接通电源,打出的点很少,结束后应先断开电源再取走纸带,所以选C3.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答案】B【解析】跟据图中信息纸带的长度一样,所以时间短的平均速度大,即打的点少的时间短,所以B的平均速度最大,4.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
当你的同伴沿直线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你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这就组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
如果在纸带上打下10个点,那么在打第1个点到打第10个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
A.1 s B.10 sC.9 s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十个点有九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运动的时间是9s,选C5.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少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A.改用6 V直流电源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换成电火花计时器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褶皱的纸带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答案】BCD【解析】打点计时器需要交流电源,A错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通过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的粉墨打到纸带上的,不需要接触,所以摩擦力小,B正确。
平整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比褶皱的小,C正确。
将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可减小纸带与计时器间的摩擦D正确。
6.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不 同时间内的位移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 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 6点的距离为18cm,则( ) 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A. 改用6V直流电源 B. 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 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褶的纸带 D. 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13、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运动,这两个 操作的先后次序应当是( )
A.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 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t
图1 -4
10、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 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11、为减小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下 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 C.电源频率不稳 D.打点针压得过紧
20、 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
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
,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
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
14、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 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 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练习一、实验题1.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如图所示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图片,其中图乙是________(选填“电磁打点”或“电火花”)计时器.(2)关于上述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甲图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乙图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B.它们都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C.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D.乙图中的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2. 如图所示是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v-t图像.3.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乙图中MN 是水平桌面,PQ 是长1 m 左右的木板,Q 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 和2.0×10-2 s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读出滑块的宽度d =5.015 cm.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__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________m/s.4. 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若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 ,图中D 纸带,从A 点通过计时器到B 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s ,位移为________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AD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保留两位小数) A BCD5. 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②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6.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B.安放纸带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接通220 V交流电源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纸带之间.7. 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2与3两点间的距离,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据此判定小车做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8.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瞬时速度的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的距离x4=2.78 cm,4、5间的距离x5=2.00 cm,5、6间的距离x6=1.22 cm(f=50 Hz).(1)根据上面的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位置12345v/(m·s–1)_______________(2)根据(1)中表格的数据,在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_________,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_________.二、多选题9.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B.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 s(设电源频率为50 Hz)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 V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 V电源上10.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分别如图中a、b 所示,在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甲一定在乙的后面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1.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A.能准确测定某点的瞬时速度B.能粗略测定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较准确测定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准确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甲和乙的速度并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三、单选题D .不管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13.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 接收,从小盒子B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D t 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专题1.4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高中物理必修1基础+提升微练习(原卷版)

基础练习1.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B.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高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 s)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36 c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6 m/s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 m/s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0 m/s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项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A.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4.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点记录了小车运动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做加速运动B.小车做匀速运动C.小车做减速运动D.小车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C点的速度5.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A.B.C.D.6.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A.=v D,Δt1=0.14 sB.=v D,Δt2=0.06 sC.=v D,Δt3=0.1 sD.=v D,Δt4=0.04 s7.如下图所示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其中A、B、C、D、E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且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所用的时间为T.为求得计时器打点C时纸带的速度,则下列算式中最合理的是()A.B.C.D.8.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做往复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9.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能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v-t图象是()A.B.C.D.10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11.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经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A.0.10 m/sB.100 m/sC.4.0 m/sD.0.40 m/s12.如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图.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是()A.应使用交流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 V以下B.开始工作时应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D.当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时,每隔0.1 s打一次点。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B.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2.已知一长木板的长度为7m,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长木板底边上的O点为坐标原点,沿底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坐标轴的正方向.设图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和x2,则()A.x1=1m,x2=6m B.x1=3m,x2=2mC.x1=﹣3m,x2=2m D.x1=﹣3m,x2=﹣2m3.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仪器测量长度比用一般的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更精确,下列物理实验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仪器制成原理相同的是()A.多用电表测电阻实验B.卡文迪许实验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D.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4.某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量铅笔长度,结果为16.34cm。
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5.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量一物体长度,记录结果为1.247cm,则该同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A.可能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B.可能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C.一定不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D.可能为螺旋测微器6.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都是220V的交流点B.对于50 Hz的交流电,它们工作时的打点周期均为0.02秒C.它们都是振针振动时在纸带上打点的D.它们都是通过纸带上的复写纸打点的7.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8.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9.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直流电源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220V的直流电源D.不管哪种计时器,都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10.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1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1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13.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左右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D.在同一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14.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情况时,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步骤的先后关系是:()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15.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为了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对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16.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顺序应该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17.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18.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19.如图所示,是电源频率为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六个点。
高中物理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习题及详解

习题及详解1.从原理上考虑,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哪一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什么?解答:电磁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的点,其中有一段如图1-4-12所示.图1-4-12(1)图1-4-12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2)怎样计算纸带上打A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说出你的道理.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 =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tx ∆∆=0.35 m/s. 3.图1-4-13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们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图1-4-13(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3)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零.(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你的左手拿着一块表,右手拿着一枝彩色画笔.你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 cm 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 你用画笔在纸上点一个点.你还可以练习在1 s 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图1-4-14).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图1-4-1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 C.位移 D.瞬时速度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 C.振针过短 D.纸带运动过快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4.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4-10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 ,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 s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 s 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A. 19个B. 20个C. 21个 个7. 如果前 s 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 )A . s B. s C. s D. s8. 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 、B 、C 、D 是它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图B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B .图C 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 .图D 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 .图A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如图1 -5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 1=5.18 cm ,1、2间的距离x 2=4.40 cm ,2、3间的距离x 3=3.62 cm , 3、4间的距离x 4=2.78 cm ,4、5间的距离x 5=2.00 cm ,5、6间的距离x 6=1.22 cm (f=50Hz )⑴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1.4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备作业)(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人教版必修1)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 交流电压的高低B. 交流电的频率;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
【解答】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决定于交变电流的频率;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某次实验得到一条纸带,A,B,C,D,E分别表示纸带上连续打印的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图示数据可知()A. 纸带做匀速运动B. 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C. 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0.31m/sD. A与C之间纸带平均速度为1.56m/s【答案】D【解析】A.根据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否为零,即可判定纸带能否匀速运动;B.根据频率为50Hz,从而确定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C.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AC段的平均速度;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单位的换算。
A.由纸带可知,BC=6.24cm−2.92cm=3.32cm;CD=9.95cm−6.24cm=3.71cm;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则纸带不是匀速运动,故A错误;B.由于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故B错误;C.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AC段的平均速度v AC=x AC tAC =0.06242×0.02m/s=1.56m/s,故C错误;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B=v AC=1.56m/s,故D正确;故选D。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
测定平均速度,画出v-t图象了解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认识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实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初步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C.位移 D.瞬时速度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A.复写纸放反B.使用了直流电源C.振针过短D.纸带运动过快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
03m/s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
8m/s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B。
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4.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A.做往复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0.02 s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 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 A 。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含答案)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含答案)1.关于打点计时器及其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每隔0.02s打一次点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的交流电或直流电,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C.实验操作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然后让物体带动纸带运动D.实验操作时,让物体带动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 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电源的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4.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不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5.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在图示记录的时间内( )A.纸带均做匀速运动B.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C.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D.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6.如图所示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2x x 、和3x ,时间间隔均为T ,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2时物体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A.32x x T -B.312x x T -C.1233x x x T ++D.232x x T+ 7.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8.如图所示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段,A B 、两点为计数点,中间点迹为实际点迹,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A 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A.0.01 sB.0.02 sC.0.05 sD.0.10 s9.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50Hz f =,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取其中的...7A B C 、、、个点进行研究,这7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1)小车向_________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左”或“右”);(2)A点到D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打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m/s;(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Hzf=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将f=,而计算时仍按50Hz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1/=).T f1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 该同学所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在纸带上从点开始依次取了五个计数点, 且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3个点未画出, 其中.(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 s .(2)打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 , 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 .(结果均保留位有效数字)1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为,则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B.C. D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在纸带上打下A. 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m/s.1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 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 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 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中MN是水平桌面, 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 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 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 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 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 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和.测量滑块的宽度d=10.10mm.(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__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和只是一个近似值, 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 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可将________(填“滑块”或“光电门”)的宽度减小一些.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 AC解析: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每隔0.02s打一次点,A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4~6V的交流电,B错误;实验操作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等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让物体带动纸带运动,C正确,D错误.2.答案: C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低压电源,选项 A 错误;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让物体运动,选项 B 错误;打点的时间间隔是电源频率, 与电源的电压高低无关, 选项C 正确, 选项D 错误.3.答案: ACD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故A正确;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纸的下面,故B错误;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故C正确;若不理顺纸带,会造成较大摩擦,甚至会把纸带拉断,故D正确.4.答案: B解析: 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可以求出平均速度,但是不能精确求出瞬时速度大小,故A错误;根据公式v=x/t可知,当时间很短、位移很小时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求解公式来粗略求出瞬时速度大小,故B正确;根据所打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时间间隔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故D错误.5.答案: C解析: 甲、乙、丙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故甲、乙、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丙纸带上的点迹最多,则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位移小,故平均速度最小,故B错误;甲、乙、丙上均有5个点,但丁上第一个点和第五个点之间的距离最大,故丁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正确,D错误.6.答案: D解析: 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等于点1到点3的平均速度,由图可知,1到3过程的位移为,时间为,故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故选D.7.答案: A解析: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有五个时间间隔,而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故A正确,B错误;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2s,故C.D错误.8.答案: D解析: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由图可知, 两点间有5个间隔,故间的时间间隔为,故选D.9.答案: (1)左(2)4.13~4.17 0.22~0.24 (3)偏小解析: (1)由纸带可知,相等时间内,从左向右点与点间隔越来越大,而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向左运动.(2)由图可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T =,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4.15cm,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0.10670.0610m/s 0.23m/s 220.1EG F x v T -==≈⨯.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1Hz ,50Hz f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偏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 v t =,真实的速度值将大于测量值,所以速度的测量值与速度的真实值相比会偏小.10.答案: (1)0.08(2)1.08;1.00解析: (1)由于所用电源频率为 ,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3个点未画出, 故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打D 点时的速度大小 , 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1.答案: 交流; 0.02; 变速; 2解析: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 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根据纸带数据得出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之差相等, 即△x=0.4cm,所以纸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得纸带在打下A. D 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12.答案: (1)1.0; 2.5;(2).平均速度; 滑块解析:(1) ; .(2) 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 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知识点1.打点计时器题型1.根据打点痕迹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例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题型2.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例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__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V,其中________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变式1】(多选)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交流频率通常为50 HzB.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 s 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 V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源上【变式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知识点2.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例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二者之间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变式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点1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点2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当堂检测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 .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D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2.如下图所示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且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所用的时间为T 。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同步练习: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同步练习: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1. 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的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1sB.9sC.10sD.11s2. 如图所示,你左手拿一停表,右手拿一画笔,在同伴沿直线牵动纸带的同时,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为了提高该计时器的准确性,应尽量()A.让同伴匀速拉动纸带B.使打点节奏保持均匀不变C.使打点时间间隔接近于0.02sD.使打点节奏随同伴拉动纸带速度的增大而加快3. 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______) A.B.C.D.4. 一位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振针压得过紧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通常为50HzB.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s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是由小变大D.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V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源上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一辆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漏油了,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下为同学根据漏下的油滴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已知汽车的运动方向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D.根据纸带上的点痕可以知道任一时刻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2.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应检查()
A、所用电源是否符合要求
B、纸带是否平整
C、打点周期的等时性是否良好
D、复写纸安装是否正确
3.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可直接测量得到,而不需经过计算)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4.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A、每打完一列点子就要切断电源
B、不要移动圆形复写纸片的位置
C、纸带一定要从两限位孔穿过,并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D、侧向移动限位孔位置,在一条纸带上可以打出两列点,提高纸带的利用率
5.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应先使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6.下面是四位同学在测定匀速运动的小车的速度时分别打出的四条纸带 ,纸带上的点迹比较理想的是()
7.运动小车拉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子中有5 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5 个点间的距离为20cm,则()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0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50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0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50m/s
8.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列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及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他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他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够看清点间的总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他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是匀速运动。
二、填空题
9.根据图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构造图,
指出各主要部件的名称:①___ _,
②__ __,③___ _,
④ ___ _,⑤__ __,
⑥__ __,⑦__ __,
⑧___ _,⑨__ _。
10.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
1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__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s打一次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加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频率为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出的加速度数值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频率为50Hz时测出的加速度的值。
1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流电源的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第隔 s打一次点,当电源的频率为60Hz时,它第隔s打一次点。
13.下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段纸带,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B点通过计时器历时 s,位移为 m,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而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参考答案]
1-4答案
1、ABC
2、A、B、C、D应注意(1)还应检查振针的高度是否适当,固定振动片的螺丝是否松动,如果有上述现象会出现漏点、双点、等时性不良情况。
(2)如果经检查发现打点计时器有问题,不要自己调整,应请实验老师调整,(3)一个性能良好的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和所使用交流电频率相等,这样使振动片共振,振幅较大,打点清晰,等时性好,而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振动片的长度及材料的弹性系数有关,可以通过调节振动片的长度来调整它的固有频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观察振动片的振幅,把振动片长度固定在振幅最大位置。
3、A、B
4、A、C、D,每打完一列点就要切断电源,是为了防止线圈过热而损坏,圆形复写纸是套在定位轴上的,定位轴可以移动,每打完一列点后移动一下定位轴,以充分利用复写纸的各个部位,可保证打点清晰,限位孔也可以侧向移动,但在移动时要保证两限位孔纵向对齐,移动后要把螺钉拧紧。
5、A
6、B
7、 B此题的解答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在 5 个连续点间只有 4 个间隔,因此在这 5 个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0.02×4s=0.08s;二是要注意长度的单位是cm,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把cm换成m。
8、B、D在大多数测量中不需要全部的点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把最先打出的一些不很清晰、分布不够合理的点子舍去,而利用那些清晰的、分布合理的点子,在此题的实验中也应如此处理,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在测量距离时,按C选项所叙的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每次测量都会带来绝对误差,在相加时会造面误差积累,正确的方法是用较长的尺一次测出所需的总长,D答案的叙述是正确的,因为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的是各段的长度,必须分段测量。
10、低压交流,4~6,0.02秒,0.1
11、计时、0.02、大于。
12、交;计时;4~6;0.02;0.017(这里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由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决定,打点计时器1s内打点的次数n和所用电源的频率f相等,
因此打点时间间隔T =f
1(s )。
13、0.04, 2.8×10-2 , 0.70, 1.10 , 0.76。
注:平均速度的值,与在哪段时间或在哪段位移上计算有关,要注意单位换算,有时单位标在纸带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