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

周期0.02s
上,频率50Hz、周期0.02s用途:计时Fra bibliotek用途:计时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6V,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220V,
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 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纸
纸带或释放物体、先切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脉冲
断电源后拾取纸带
输出开关后拾取纸带
实验1
步骤、要领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不许松动!),(是电磁 式还是电火花式?)连接电源(通电检查!).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纸带在下复写 纸在上!试拉检查!). 3.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或释放物体(先通电后拉动! 控制快慢!).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先断电后取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点迹清晰?漏点拖点?),测量点编号(注意 先后!写下序号!),数点计时(点数不等于间隔数!). 7.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最小分度?有效数字?),记录数据 (忠实地记录原始数据!),保留纸带(不能丢失!). 8.整理实验器材(不要忘记!).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脉冲
输出开关后拾取纸带
实验1
板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构造:接线柱、线圈、振 构造:电源插头、脉冲输出
片、振针、永久磁铁、 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放电
复写纸、限位孔、定位 针、墨粉纸盘、纸盘轴

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
原理:电磁铁与永久磁铁 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
相互作用,频率50Hz、 花放电,蒸发墨粉落在纸带
实验1
分析数据
列表法:高中实验报告册 物理 必修1 国标·人教版 第3页。
平均速度 v x
t
实验2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在纸带上打点记录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从而通过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得到物体做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内的位 移,同时通过两个不同位置间的点迹间隔数目和每两个相邻点迹间隔对应的时间为 0.02 s, 可以得到物体在这两点间的运动时间.
答案:ABD.
纸带的测量、分析和计算 【例 2】 如图 144 所示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个点,图 中 O 点为第一个点,A、B、C、D 为每隔一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纸带 上 A、C 两点对应的时间为______s,纸带在 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打 B 点时纸 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cm/s,你能求出打 O、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答:________.
图 144
思路点拨:平均速度由 v = 含该点的时间间隔要尽可能短. Δx 求解.求瞬时速度时,由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取包 Δt
解析:纸带上 A、C 两点对应的时间 Δt1=4×0.02 s=0.08 s A、D 段的平均速度 xAD 43.25-15.50 v AD= = cm/s=231.25 cm/s tAD 0.02×2×3 B 点的瞬时速度 xAC 32.50-15.50 vB= v AC = = cm/s=212.50 cm/s tAC 0.02×2×2 无法算出 OD 段的平均速度,因为不知道 O、D 间有多少个点,也就不知道 OD 段的时 间间隔.
答案:(1)ABDEC (2)纸盘轴 墨粉纸盘
4.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从 O 点经时间 t1 到达 A 点,如图 148 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 表示该质点运动图象的是( BC )
图 148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xt 图象为倾斜的直线,选项 B 对;匀速直 线运动的速度不变,vt 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选项 C 正确.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武威第六中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9年月日年级班第小组小组成员:实验课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目标 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基本构成,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并学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2.学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测定平均速度和测量瞬时速度。

实验原理一、仪器构造图1图2二、作用及分类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打一次点。

当电源频率为20Hz 时,它每隔打一次点。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配合,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及在一段时间内的供高中学生实验用的计时器有和两种。

2.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1)工作电压:以下的交流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的作用下,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上下振动。

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3.图是电火花计时器,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1)工作电压:V 交流电源;(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如图所示,测量出包括E 点在内的D 、F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tx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

tx ∆∆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

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 ,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 ,填入表1中。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2、x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1、.纸带采集2、实验数据记录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六、实验误差分析。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班级组号学号姓名实验时间数据处置①选取一小段纸带,用固体胶粘贴如下:②测量各记数点间的距离,推算各时间段,树立相应表格并填入表格中间点 A B C D左右两点O——B A——C B—— D C——E两点间距离两点间时长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误差剖析实验结论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作业与测试: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运用电源的仪器,任务电压是,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秒打一次点。

2.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V的交流电源上,运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之间,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是每隔秒打一次点。

3.物体带着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系列点,记载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表示物体在不同时辰的,点子之间的距离,表示物体。

舍掉扫尾密集不清的点子,找一个明晰便于测量的点作为末尾点,并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T作为时间的单位,那么T= s。

4.某组同窗研讨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失掉如下图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A、B、C、D、E表示,依据图上的数据,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经过D点时速度是,从B到D进程中小车的速度变化快慢是。

5.某组同窗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失掉如下图的纸带,在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A、B、C、D、E表示,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依据图上的数据,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小车经过D点时的速度是,经过G 点时速度是,小车速度变化快慢是。

6.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纸带的记载如下图,图中O点为纸带第一个点,接上去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末尾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记数点,:OA=1.30cm,OB=3.45cm,OC=6.34cm,OD=10.08cm,OE=14.40cm,OF=19.55cm,那么打出A和F这两点的时间距离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打B点时的瞬时速度是,纸带的速度变化快慢是。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实验工具,通过打点纸带记录时间,进而可以用于测量速度。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自然间隔与计数点间隔的区别,同时,由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减少了振针与纸带的摩擦,因此实验误差相对较小。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需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且由于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所以打点后要立即关闭电源。利用打点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是应用速度的定义式V=S/t,在纸带上选取合适的位移S和时间间隔t来计算速度。然而,这样直接得到的是平均速度,在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隔Δt很小的情况下,这个平均速度才可以近似看作是瞬时速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选取尽可能小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瞬时速度。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作者:————————————————————————————————日期:11 实 验 报 告班级 姓名实验课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目的:(1)认识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根据纸带上的点迹求平均速度及粗略的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4)能认识、描绘v--t 图象,并根据v--t 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斜面、小车、钩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通过打点来计时的一种仪器。

当通有交流电(4~6V )时,线圈变为一电磁铁(N 极,S 极不断变化),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造成振片上下振动,带动振针在运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由于交流电为50Hz ,故打下的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打下的点不仅记录了物体的位置,也记录了运动所用的时间。

2、测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取纸带上某两点之间为研究对象,用刻度尺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Δx ,通过两点之间的间隔数n ,求出该段位移所用时间Δt=n ×0.02s,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该位移的平均速度。

3、粗略测量瞬时速度:测量某点(位置)瞬时速度时,在其两侧(包含该点)取一段小位移,求出其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1、 认识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熟悉实验仪器。

(2) 用导线将学生电源与打点计时器连接(学生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3) 装好复写纸片及纸带,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S NSN1 (4) 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 个点,由间隔数计算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报告.doc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报告.doc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报告
班次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学会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
三、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按实验要求放好。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计算平均速度
取下纸带,从较清晰的某一点开始,数出5个点,则从第一个点到第5个点的运动时间△t= ,用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5个点的距离△x= 。

则平均速度为
( 2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

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引言: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测速工具,广泛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并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材料与方法:1. 打点计时器:使用一款精确度较高的打点计时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物体: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小球、长方体等,以便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特点。

3. 测量距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设定合适的测量距离,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4. 实验操作:将物体从起点位置释放,观察物体经过测量距离后经过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物体进行测速实验,并记录下了每个物体经过测量距离所需的时间。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和讨论。

1. 物体A(小球):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小球作为实验对象,将其从起点位置释放,并记录下小球经过测量距离所需的时间。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结果。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小球的平均速度为x m/s。

2. 物体B(长方体):接下来,我们选择了一个长方体作为实验对象,同样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下长方体经过测量距离所需的时间。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长方体的平均速度为y m/s。

通过比较物体A和物体B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重量等因素的影响。

物体A的较小体积和较轻重量使其在相同的力作用下更容易获得较高的速度,而物体B的较大体积和较重重量则限制了它的速度。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打点计时器的精确度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选择精确度较高的打点计时器,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其次,测量距离的准确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应该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来确保距离的准确测量。

改进方法: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1. 使用更精确的打点计时器:选择精确度更高的打点计时器,以减小测量误差。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测速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

实验材料:打点计时器、不同物体(例如小球、滑板等)、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打点计时器正确连接并调试好,确保其正常工作;准备不同物体进行实验。

2. 实验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
a. 将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小球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b.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3. 实验二:滑板滑行实验
a. 将滑板从斜坡上滑行,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滑板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b.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滑板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
1. 小球自由落体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平均速度与加速度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2. 滑板滑行实验结果显示,滑板的速度与加速度与斜坡的角度和摩擦力有关,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加速度取决于斜坡的角度和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
运动速度规律。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打点计时器的测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精准的测速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究物理学中的运动规律,并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生版)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生版)

作业(四)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要点归纳一、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并穿好纸带.2.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 V 低压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 交流电).3.先接通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n 个点的间隔数为(n -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n -1)×0.02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 .6.利用公式v =Δx 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 ,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 、B 、C 、D 、…作为“计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 到A 、A 到B 、B 到C 、…之间的距离x 1、x 2、x 3、….二、数据处理1.计算瞬时速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0.02 s(足够小),则A 、B 、C 、D 、…各点的瞬时速度可分别认为是:v A =x 1+x 22T ,v B =x 2+x 32T ,v C =x 3+x 42T,v D =x 4+x 52T,….把计算所得的各点的速度填入下表中.位置 A B C D E F(x n+x n+1)/mv/(m·s-1)2.用v-t图象描述物体的速度(1)v-t图象的画法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三、误差分析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来求平均速度.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四、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6 V以下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要使用220 V交流电源.2.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3.打点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4.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5.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②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③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④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墨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某同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中,发现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振针压得过紧3.(多选)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间间隔B .位移C .瞬时速度D .平均速度4.在一次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从纸带上可求出计数点F 对应的速率C .从纸带上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5.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 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 点在内的一段时间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 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最准确的是( )A.AG Δt 1=v D ,Δt 1=0.14 s B.BE Δt 2=v D ,Δt 2=0.06 s C.CE Δt 3=v D ,Δt 3=0.1 s D.CE Δt 4=v D ,Δt 4=0.04 s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A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2)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四条纸带的a、b间的平均速度最小的是()7.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其中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 V.(2)某同学在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的打点计时器记录了抽动纸带的运动情况,图示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以及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纸带上点迹清晰,A、B、C、D是选用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试估算打A、D点的时间内抽动纸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B点时抽动纸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能力提升]8.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 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 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v B v C v D v E v F数值(m/s)(2)将B、C、D、E、F各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9.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据此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情况.10.在研究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试根据纸带求解以下问题:(1)纸带的哪一端与物体相连?(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BD段对应的平均速度是多大?(4)打C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多大?。

1.4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1.4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班级:时间:第课小组成员〖新课预习〗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

工作电压为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 它每隔打一次点。

使用时纸带应穿过并压在复写纸的。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

工作电压为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 它每隔打一次点。

它是利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3、电火花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可能引起的误差更小些?为什么?4、运动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上的点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

〖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位移、时间、速度)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2):(3):将纸带粘在下图位置:【纸带分析计算平均速度】(1)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 点之间的间隔数为个,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点的运动时间 s。

(2)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Δχ。

(3)利用公式Δυ=Δχ/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1中。

(必须明确所求的是那两段的平均速度。

例如AB段或者BD段)哪一段点子数n 点子间隔数n-1运动时间Δt/s位移Δχ/m 平均速度υ/ ( m•s )思考: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纸带分析测量瞬时速度】先在纸带上选取点能看清的一段,用字母O 、A、B、C、D、E、F、G……标出计数点, 某点B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B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注意:在粗略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时,如果取离B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B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太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两个点。

)测量包含某个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Δχ,记录在表2中,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记下这些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火花计时器
组成结构
工作电压 打点周期
功能
六 V以下交流电源
二二0 V交流电源
0.0二 s 计时仪器
2.根据纸带计算平均速度 根据 v=ΔΔxt可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 是纸带 上两点间的距离,Δt 是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该点在内的 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一】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x四=二.七0 cm!!D、E两点间 距x五=二.九0 cm!!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的速度公式为 ________!!小车的速度值vD=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二】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点的速度:vA=0.二二0 m/s!!vB =0.二四一 m/s!!vC=0.二五八 m/s!!vE=0.三00 m/s!!请设计表格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 设O点为计时起点??
二.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
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
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注意事项
一.如果在纸带上数出了n个点!!那么!!它们的间隔数是 【n-一】个!!它们的时间间隔为【n-一】×0.0二 s??
二.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 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二.用图象表示速度 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 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 t图象??
误差分析 一.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带来系统误
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物理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斜放导轨,平衡摩擦;
2用细线,重物,纸带等,将小车连接起来,并安放在导轨上;
3将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
4轻放小车,让小车自由带动纸带运动;
5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6观察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是否清晰,可翻另一面再打一遍;
7选择几个比较清晰的点标记为OABCDE等几个记数点;
8用刻度尺测量出各个记数点之间的距离;
9推算出各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10求出三个连续记数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用来代替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11重复以上3——10的步骤。
数据处理
1选取一小段纸带,用固体胶粘贴如下:
2测量各记数点间的距离,推算各时间段,建立相应表格并填入表格
中间点
A
B
C
D
左右两点
O——B
A——C
B—— D
C——E
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时长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组号学号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
要测量打点计时器打某一点时纸带运动(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先测量该点左、右两边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打左、右两点时的时间间隔,再用左右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代替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器材
带有滑轮的铝质导轨,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电粉墨纸盘(或复写纸),刻度尺,铅笔等。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误差分析
实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组号 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原理
要测量打点计时器打某一点时纸带运动(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先测量该
点左、右两边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打左、右两点时的时间间隔,
再用左右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代替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实验器材
带有滑轮的铝质导轨,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电粉墨纸盘(或复写纸),
刻度尺,铅笔等。

实验步骤
① 斜放导轨,平衡摩擦;
② 用细线,重物,纸带等,将小车连接起来,并安放在导轨上;
③ 将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
④ 轻放小车,让小车自由带动纸带运动;
⑤ 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⑥ 观察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是否清晰,可翻另一面再打一遍;
⑦ 选择几个比较清晰的点标记为OABCDE等几个记数点;
⑧ 用刻度尺测量出各个记数点之间的距离;
⑨ 推算出各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⑩ 求出三个连续记数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用来代替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⑪ 重复以上3——10的步骤。

数据处理
① 选取一小段纸带,用固体胶粘贴如下:

② 测量各记数点间的距离,推算各时间段,建立相应表格并填入表格
中间点 A B C D
左右两点 O——B A——C B—— D C——E
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时长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误差分析

实验结论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 作业与测试: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 仪器,工作电压是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秒打一次点。

2.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V的交流电源上,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
夹在 之间,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是每隔 秒打一次点。

3.物体带着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系列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表
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点子之间的间隔,表示物体 。舍掉开头密
集不清的点子,找一个清晰便于测量的点作为开始点,并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T作为时间
的单位,则T= s。

4.某组同学研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
A、B、C、D、E表示,根据图上的数据,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 ,经过D点
时速度是 ,从B到D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变化快慢是 。

5.某组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在纸带上的计数
点用O、A、B、C、D、E表示,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根据图上的
数据,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小车经过D点时的速度是 ,
经过G点时速度是 ,小车速度变化快慢是 。

6.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
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已知:
OA=1.30cm,OB=3.45cm,OC=6.34cm,OD=10.08cm,OE=14.40cm,OF=19.55cm,则打出
A和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打B点时的瞬时速度是 ,
纸带的速度变化快慢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