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达标检测
浙江学考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共27张PPT)
全球
亚洲东部,北美
洲中部;我国除 青藏、滇南外, 各地都受到影
我国“三北” 地区
响
造成粮
强风、特 大暴雨、 主要灾害 风暴潮,易 造成洪涝 灾害
淹没农田、 村镇,造成 人员伤亡; 造成经济 损失
食减产、
人畜饮 水困难, 影响经 济发展
农作物受冻害,直接危害健 影响建筑、交 康,影响生 通、通信等 产生活
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13
题。
12.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历史时期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初到60 年代初期
后煤炭时期
石油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 后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石油、天然气为主, 能源结构多样化
形成原因 生对木广产能柴泛力源、、不需水容发求力易达量分获,少布取,以志促源发蒸的进的和汽产了大使机业煤规用为革炭模标命资开
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该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一、选择题1.浙江某山村进展新农村建立,拟新建带太阳能屋顶房子。
以下图为该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判断房子最适宜建立在( )A.①B.②C.③D.④解析带太阳能屋顶房子应朝向阳面,浙江在北半球,北岸向阳。
②地坡度太陡,不利于建房。
答案A(2021·温州模拟)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与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答复第2题。
2.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原因是( ) A.气温高B.气温低C.坡度小D.靠近河流解析根据甲坡剖面线变化,在2 000~3 000米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建立与分布,选C项。
答案C(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以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地质时期冰期B.历史时期温暖期C.地质时期间冰期D.历史时期寒冷期4.该时期为( )A.哺乳动物时代B.海生藻类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3题,,,海洋面积较小,陆地面积较大,海洋水量较少,处于地质时期冰期。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时期为哺乳动物时代。
(2021·第一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某一年,到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资源总量。
以下图为1990~2021 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
完成5~6题。
5.该期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趋势说明(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开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应数量缺乏6.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趋势,人类应对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1990~2021 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时间在逐渐提前,说明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地球资源消耗速度在不断加快。
【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3.(2014· 高考天津卷)读图,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造成的损失, 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C )
A.震级 C.烈度
B.震中距 D.震源深度
解析: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在制定建 筑防震标准时要着重考虑。故选C。
4.(2014· 高考广东卷)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 风”, 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 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B A.台风引发风暴潮 C.海岸受侵蚀后退 ) B.寒潮造成冰冻 D.地表下沉塌陷
c
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 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地质地貌 灾害 (2)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害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等)和海洋灾害(海啸等)。
重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标准答案] 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 民点地处谷底河边, 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 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 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 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干 旱
长时期无 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 少
造成粮食 减产,人 畜饮水困 难,影响 经济发展 和社会的 安定
改变农业 结构,选 择耐旱作 物,开展 农田水利 建设等
灾 害
成因
3年高考2016版高考地理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
1.(2014江苏地理,1,2分)“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2014江苏地理,2,2分)“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3.[2013北京文综,41(1),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4.[2012北京文综,36(1),6分]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全球气候变化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回答1—2题。
1.(2014福建文综,3,4分)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2.(2014福建文综,4,4分)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3.(2013广东文综,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下面两题。
4.(2013安徽文综,30,4分)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5.(2013安徽文综,31,4分)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自然资源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复习课件专题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水;④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 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加强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典例分析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 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题。
(2014大纲全国,9)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解题思路 依据图中经纬度、河流、农业等信息来判断该区域自然资源状况。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注意] 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干旱属资源型缺水, 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2.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1)开源措施:①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 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②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 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③合理开发和提取地
3.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①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能源消费结构 不合理(以煤为主);④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②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求;③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③加快西电东 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定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 能、水能、风能等;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⑦实 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再现]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四、部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1.主要气象灾害【配套练习】1.下面的甲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乙图为甲图中A、B间拟修建公路所经某处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在A、B之间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公路穿行在南岭地形区B.路线选择的合理海拔应小于250 mC.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D.修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③处比④处牢固(2)调查发现,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间盆地,关于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B.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C.气候适宜,利于发展种植业D.沿河分布,水运便利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该地区属于江南丘陵;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的东部;公路选择的合理海拔应为250~260 m;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④处比③处牢固,因为④处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经侵蚀后,剩余部分的拱形结构较稳固。
第(2)题,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利于聚落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山区聚落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运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该区域海拔差别较小,气候相差不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答案(1)C、(2)C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产生图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范围的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北冰洋冰面变化有利于缩减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珠江流域,夏秋 产;影响交
季在江淮地区和 通;有的会
北方
危及人民
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 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 工程措施结合防
的生命 洪
干旱
长时期无
造成粮食
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 少,造成空 气干燥,土
华北地区多春 旱,长江中下游 地区多伏旱
减产,人畜 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 发展和社
壤缺水
第3讲 寒潮
精品课件
1
考 纲考 向
知识网络
重大自 以区域气象
然灾害 灾害分布图
发生的 为背景,考查 主要原 气象灾害的
因及其 成因、危害及
危害 其防御措施
精品课件
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一 寒潮的成因及其表现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冬春 季节。 (2)表现:强冷空气 入侵,造成剧烈降温 ,伴有大风 、冻害 、 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 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 团从源地向低纬度 移动形成。
降D.温d—,并杭可州能地有区雨阴雪雨天气连;绵c图寒潮位置在我国北方边界,北京此时受单一
的暖气团控制,不可能雷雨交加;d图中的寒潮位置在华北地区,杭州受单
一的暖气团控制,晴朗温和,不可能阴雨连绵。
关闭
1.C 2.B
精品课件
解析 答案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产生原理分析
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 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 年之间差异较大。
关闭
第(1)题,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总体上该地区寒潮发生的总次数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
高中地理2.6.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课件
2.分类
按自我再 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气候资源、水资源、 是相对的,当对可再 ② 可再生 资源 ③ 土地 资源、 生资源开发利用不
生物资源
合理时,它们可能转
非可再生资源
⑤ 矿产 资源
化为④ 非可再生 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4.能源发展方向: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⑨ 可再生 能源为 主的能源⑩ 多样化 利用阶段。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C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 件。
2.成因类型:⑭ 地质 灾害、⑮ 气象 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⑯ 突发性 、多因性、群发性和⑰ 潜在性 。 4.危害:不仅造成⑱ 直接经济损失 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 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 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D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本题组考查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 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 规律。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中地理课程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的过程,包括天气、气候、地形、生态和自然资源等。
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在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方面。
首先,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显著的。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因素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
例如,山坡地的土壤肥力一般较差,和平地区相比,农业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影响着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气候方面,自然灾害和气象事件如干旱、洪涝、地震等都会对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粮食紧缺等问题。
其次,自然环境对工业的发展也有影响。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物质和能源作为支撑。
自然环境中人类所需的有限资源,如水、矿产和气体等,均要求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但这些资源的开采和消耗又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熔凝矿物可以产生大量废气和大量废水,大规模的开采活动会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造成重大破坏。
因此,人类需要在开展工业活动时,切实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自然环境对城市化进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并且城市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这一进程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影响,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垃圾围城等问题。
其中,水资源短缺是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
许多城市缺乏水源,这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增加供水设施和开辟新的水源等。
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废弃物产生速度加快,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等方面也需要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
总的来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它也限制了人类的活动和行为。
2016届高考地理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
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__处,试简述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及地形判断图示区域属于
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水资源易短缺。
【例练4】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
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
甲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3.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的能源问题: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 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①同蒲铁路沿汾
河谷地伸展;② 陇海铁路的西段
路
走
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 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 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
沿渭河谷地伸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 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 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 向 水谷地伸展;④ 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 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 成昆铁路沿地形 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 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 大势曲折伸展 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的桥梁或隧道)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地形、气候、河流)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密度 平原密,山区稀 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区------优先选择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 线路分布格局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 谷地带 线路延伸方向
平原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一般成直线分布
大地震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 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我们通常讲的等震线实际为等烈度线
☆影响烈度的因素 1.震级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每次地 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有无数 个
2.震中距: 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 3.震源深浅: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 5.地面建筑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成“之”字形弯曲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自然资源对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属性----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
经济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 的物质或能量。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 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 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 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 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社会经济因素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 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浙江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1.B 2.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
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解析】试题分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北方少、南方多
B.耕地资源东部多、西部少
C.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D.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答案:D
2.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B.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C.地质史上,激烈的地壳运动也带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D.只要是盆地,就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答案:B
下图为世界部分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可知( )
A.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小
B.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大
C.人口密度越小,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小
D.人口密度和人均年石油消费量无相关性
答案:A
4.形成香港人均年石油消费量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落后B.地狭人稠
C.能源缺乏D.重视环保
答案:B
5.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里雨林被毁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过度的城市建设
C.商业性伐木及迁移农业
D.环保意识差
答案:C
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气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答案:B
7.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措施来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解决时间上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解决。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_业。
(4)读图可看出,河南北部处于我国的过渡带内。
为缓解河南北部的缺水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至少答出两条)
答案:(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
(2)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节,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所以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修建水库
(3)畜牧
(4)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答对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