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高考历史研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四川)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2012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3.(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4题)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4.(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29题)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11年海南高考14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6.(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C.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7.160年前的那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
2013年山东高考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山东卷——历史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图5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山东高考成绩
2013山东高考成绩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每年的高考成绩是山东省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所期待和焦虑的时刻。
而2013年山东高考成绩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年山东高考的情况。
2013年山东高考于6月7日至6月9日进行,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文科或理科的综合科目。
这一年的高考考试相对较难,让许多考生感到压力倍增。
尤其是数学科目,题目难度偏大,使得不少考生感到吃力。
但是,这也不乏给那些数学底子扎实的考生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
而在其他科目中,语文试题难度适中,很多考生表现良好。
英语科目由于占比小,相对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综合科目的选择对于文科理科的考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面对这些科目的考试,山东考生在备考时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此外,2013年的山东高考还有一些令人记忆深刻的事情发生。
据报道,有一名考生在考试前夜竟然从窗户爬楼梯逃离考场。
这一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属地媒体进行了报道,也成为了舆论的热点话题。
而在考试结束后,关于2013山东高考成绩的分数线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统计,山东省2013年的高考本科一批录取线为全省理科一本线为549分,文科一本线为563分。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些分数线不仅代表着自己三年高中生涯的努力,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后续的升学途径。
总体而言,2013年的山东高考成绩让人有喜有忧。
有些考生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成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但也有一些考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可能需要重新规划升学路径。
无论结果如何,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最后,希望2013年山东高考的所有考生都能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未来道路,都能够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像《论语》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努力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1)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山东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山东卷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9.B[解析] 本题以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A项出现于战国时期,D项出现于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皆排除;C项中的“敬天”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宗法分封制所要求的“中正有序”。
故选B项。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0.D[解析] 本题以《汉书·食货志》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突破点是“重农抑商政策”知识的运用。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
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1.A[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阐释阶段特征的能力。
秦汉至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经过秦汉、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权指的是“决策权”而不是行政权,行政权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但其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C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后,就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D项错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â)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â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商”“海禁”等政策 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 及其影响,分析中 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 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因,理解中国古代社 展缓慢的原因 会未能自主发展到近 代社会的原因
考点一 商 商 业 发 展 周
古代商业的发展 ①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②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 一管理。(岳麓版) 特征 商业繁荣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表现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 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岳麓版)
一、中国古代商业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特点是什么? 1.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 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 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 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 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者的雇 佣劳动相结合。
西汉 对 外 贸 易 概况
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 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 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
唐朝
两宋
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 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 财源。
元朝 概 对外 贸易 特 点 况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 第一大港。 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
特征 原因 两宋 商 业 发 展 元朝 表现
空前繁荣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①坊市制度被打破, 营业时间、 空间不受限制。 ②商品种类迅速增加。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④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答案】B【考查点】魏源与《海国图志》2.(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3.(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4.(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考查点】程朱理学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6.(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近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D.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3.(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21题)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定律”是指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2012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A.深刻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C.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D.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5.(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9题)近代《女学报》(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
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报纸的宣传②新式学堂的创办③西方思想的传播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2012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图7白色区域反映了某一时期西方人对全球的了解,从时间上判断其最早出现在()A.公元l世纪B.公元15世纪初C.公元15世纪末D.公元16世纪初7.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8.从新的视角看,新文化运动传承了辛亥革命。
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2013年权威解析版)
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2013年权威解析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3分)《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3.(3分)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4.(3分)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5.(3分)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6.(3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7.(3分)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8.(3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6分)9.(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山东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2013高考)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山东卷)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内窖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其中,必考内容包括历史(I)、历史(II)、历史(III)。
另外,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台山东省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历史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议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土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l)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袁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童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Ⅳ.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3.(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5.(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6.(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4分)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2月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A. 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B.“三下乡”活动C.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 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2.(2012年1月佛山市高三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3.“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专业学校1265所,普通中学1.8万所,小学168.2万所,幼儿园1.9万所,全国各类学校在校人数为13138.4万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段记载应该出现在()A.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B.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初期C.三大改造完成之后D.20世纪70年代中期4.(2012年5月淄博市高三检测)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5.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纪要》B.《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二月提纲》6.(2012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成为中国尖端科技和空白学科的开拓者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下归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7.(2012年11月江苏南通)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高三测试)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每一种字体都具有特殊的艺术特色。
图9的书法作品依次为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2.(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某有关“三国”的电视剧拟设计一个曹操书房场景,请根据史实判断下列设计正确的是A.墙上挂有《洛神赋图》B.书橱中排列着印制的书籍C.书案上摆放着纸制文书D.曹操欣赏《九成宫醴泉铭》3.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于()A、意境B、技法C、题材D、画科4.史书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上述材料说明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D.柳永的词逊色于苏东坡5.(2011年4月合肥质检13题)“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处是()A.西晋都城是洛阳B.造纸术已经发明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6.下列作品中,属于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是()A、《警世恒言》B、《儒林外史》C、《封神演义》D、《聊斋志异》7.(2011年12月济南月考25题)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8.(2012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指出出现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C. 古代中国战乱较少D.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013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参考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原意。
《史记》写成之前,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荒诞,而司马迁在遇到传颂黄帝的事迹后,从文献中选择称颂黄帝的事迹列入五帝本纪第一,这说明司马迁认为历史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故选B项。
在内容不一的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记录黄帝,很难说是准确、真实、可信的,所以排除A、D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相印证的过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25.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知识及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
宋初中央集权高度加强,A项的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中的“不抑兼并”可知宋代土地兼并缓和的说法错误,C项不正确;宋代土地兼并严重,使得租佃经营有较大的发展,大量失去土地的自耕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使得自耕小农衰退,也使得流民问题得到缓解,因此,B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应选D项。
答案:D2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主旨,同时应理解“大庾岭”这一地理概念,分清岭南、岭北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明朝时期由于大庾岭以南和大庾岭以北物产的差异,使得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A、C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B项结论片面,故选D项。
答案:D27.解析:解答本题应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
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
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因此,A项不正确,B、D两项是世俗文学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28.解析: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
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29.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D.《社会保险法》2.(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3题)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已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
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2012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二模)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4.(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右图说明本世纪初美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产业出现繁荣景象。
这是因为()①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新经济”的出现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推行A.①②③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④5.(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25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
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6.(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14题)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7.(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9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
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
”(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12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以下对建国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
”这首歌谣创作于()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7.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11题)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2.(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题32)欧洲部分哲学家特别强调学习“修辞学”。
所谓“修辞学”就是“不知道对与错、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非正义,却发明了一种就这些事情说服听众的技艺,因此,尽管他对这些事情无知,却能在无知者中间显得比专家们更有知识”。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孟德斯鸠D.康德3.(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19题)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4.(2012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第17题)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A.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B.探讨和解释的重点是自然界而非人生C.强调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D.服务于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5.智者学派的观点主要是()A.最早提出普遍性问题并试图给予超越神话传说的解释B.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C.适应民主政治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D.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6.(2012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C.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7.(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2题)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甲B.乙C.丙D.丁8.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2013届高三 历史高考备考研讨会
(二)考题研究
特点二: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精 研 高 考 把 握 方 向
2、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
(2012年北京20)下表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 位很高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 进程发展迅速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 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 主导地位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 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 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 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 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 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2010年上海33) 曹墓之争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 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 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 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 度,写出信史?(4分)
A B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 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 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 人占61.4%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 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的98%
C
D
(2012年上海3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 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世界现代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 苏俄政治经济的特点 现代文学艺术等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时期的现代化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等
(二)考题研究
精 研 高 考 把 握 方 向 特点一:选材范围扩大,形式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观解读与运用(一)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看待历史,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注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互动。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2.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分析1898年至1905年欧洲列强在中国的角逐与国际形势变化时指出:“欧洲中心论正在迅速失去其有效性……决定全球政治结构的不再是欧洲均势体系。
”这表明该史学家的思想立场是A.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史观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二)文明史观文明史观,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相互作用、协调互补共同发展。
(1) 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
(2)纵向看,文明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2.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基础和保障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
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B.经济文明C.政治文明D.社会文明(三)现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即生活方式、习俗的变革。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2.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3. 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中国近代化先驱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其中②④评价的角度是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四)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和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
“小人物”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民生问题、环境问题,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人口流动史等。
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1.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群体的角度D.社会思潮的角度2.历史学家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
由此可见,这种研究体现的历史史观是A.整体史观B.文明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3. 从旧式婚礼(图一)与新式文明婚礼(图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①服饰的变化②发式的变化③礼仪的变化④缠足的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五)生态史观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关注人与自然关系;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1.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2.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3.下表为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表中反映的结论信息,最恰当的是A. 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六)革命史观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1.(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革命史观的认识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3.人教版历史教材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
这一观点反映的是A.阶级斗争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史观(七)辩证唯物史观(1) 含义:唯物史观,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改造社会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2) 理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③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刘宗绪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提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
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A.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B.认为文明成果远大于斗争的代价C.研究历史要全面分析,辩证的看待成果与代价D.认为反“压迫、剥削、侵略”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
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和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C.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D.现代史观和唯物史观史料史研的运用1.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