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合集下载

关于中小学艺术(综合)课程标准教学的

关于中小学艺术(综合)课程标准教学的

关于中小学艺术(综合)课程标准教学的指导意见艺术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创设的一门新的综合型的课程,这门课程是从艺术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以及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和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艺术课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是基础艺术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因此,需要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并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和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为贯彻执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落实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艺术课程的创设是基础课程改革的产物,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和创新,艺术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是在原有的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将戏剧、舞蹈以及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整合、相互兼容,形成一种以艺术形式为载体,以人文内容为主线的艺术课程。

是列入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

因此,如何实施艺术课程标准,发挥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体现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效等,必须要以新的课程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来看待艺术课程,必须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1、艺术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新设立的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

艺术课程试图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形体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之间创设一种相互兼容、整合的教学形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拓展艺术学习视野和领域,丰富学习内容等而建立的一门新课程。

2、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可概括为;人文性、综合性、经典性、愉悦性;创造美、鉴赏美的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等。

艺术课程力图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几个层面来实现其价值和性质。

3、艺术课程主要通过结构上的综合,试图打通艺术门类之间的通道。

因此,他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和技能知识的相加,而是要创造性的开拓整合、跨域贯通的进行教学。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_0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_0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 1998 年开始酝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为了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现将就有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一、新《标准》是怎样的一个文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是有关音乐课程建设的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定位、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重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标准》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其评估的基本依据,因此,《标准》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纲领性的一个文本。

二、《标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标准》是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汇集了从事本市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历尽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查阅并吸纳国内外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的。

编制组对该文本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并通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查。

《标准》的框架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1 / 9一是导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设置、四是内容与要求、五是实施建议,每一部分由若干条目组成。

课程目标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两个条目。

内容与要求中分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与(三至五年级),初中阶段有(六至七年级),每阶段分别按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表述,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全体学生及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大地空间和有选择地学习音乐而设置的。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艺术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艺术范例”的 学习,解读艺术作品的历 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了 解艺术知识以及相关作品 的风格、流派、思潮的常 识。 ◆结合范例教学主题,积 极参与艺术表现、创作等 实践活动。 ◆通过信息技术与艺术课 程的整合,学会搜集、处 理、应用各类艺术信息的 技术,并能运用该技术开 展艺术活动,表现自己的 个性和情感,并与他人进 行交流。
艺术知识与技能
◆ 具有参与不同门类艺 术实践的经历,学习音 乐、舞蹈、戏剧、绘画、 雕塑、摄影等艺术的基 本技能 ◆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 懂得均衡、对称、比例、 节奏等主要艺术规律 ◆ 学习艺术分类的基本 知识 ◆ 能够初步运用现在信 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活 动
过程与方法
◆ 通过体验与感悟、用 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发 现、探究在同一主题下 各门艺术的基本特征 ◆启动听觉、视觉、动 觉等感觉系统,投入综 合性的艺术表现、欣赏、 创作活动 ◆ 通过多种传播媒介, 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加以整理、分析与研究, 拓宽艺术学习途径 ◆ 组织各种活动,学习 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方法
课程的定位
◆ 中学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丰 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完善人格品质而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 础课程。 ◆ 艺术课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 视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会,以及与人文、科学、技术等学习 领域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艺术通感、迁移思维和整合素养 的形成。注重综合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是中学艺术课程的特点。
内容与要求
艺术教学范例设计的要求:
■恰当地把握内容层次
■具有明确的核心概念 ■合理地体现学科综合 ■精心设计实践活动 ■全面体现艺术的教育价值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应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应逐渐形成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品味,培养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学会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塑造健全人格。

三、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2. 美术技能与表现- 绘画技法: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雕塑技法:泥塑、石雕、木雕等- 设计艺术: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业设计等- 摄影艺术:摄影原理、摄影技巧、摄影作品欣赏等3.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联系- 美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美术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四、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践、讨论、参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开展实地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美术教育,确保美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中心组上海二期课改推行的中学艺术课程是在边思考、边摸索、边实验的过程中慢慢走过、逐渐成形的,经过初期阶段的实践探索,目前,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面临再思考、再总结和再实践的关口。

为了解艺术课程实施的状况,我们对部分中学艺术课程推广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教材的执行程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涉及的教师和学生涵盖中学艺术课程推广的8—12年级各学段,统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各二百余份。

从中学艺术课程实施的整体调研情况看,实验学校师生对中学艺术课程普遍持肯定态度,一线教师更是以较大的热情和积极的探索,在中学艺术教学中进行了诸多有效的实践尝试,也涌现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课和教学案例。

但另一方面,从调研和调查问卷中我们也看到,在中学艺术课程的实验推广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主要问题分析如下:问题呈现1:中学艺术课程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促进,但中学艺术课程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充分,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或不能按照《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中学艺术课程。

表一:对艺术课程标准的执行度调查由调查看出,中学艺术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另一方面,调查也显示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持有怀疑态度,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度不充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析有以下几点:其一,中学艺术课程的确扩大了艺术学习的范围,增加了艺术学习的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作为一门新课程,中学艺术课程与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从旧课程到新课程转变,也让一线教师面临较大的课程观念的转型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型挑战,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也就难免存在犹豫和徘徊;其二,现有课程标准对课程观念的解读还不够充分,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需求有差距,还需做进一步梳理,也因此,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执行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也难免存在困难和迷惑之处;其三,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学艺术课程推行本身一直存在犹豫和徘徊,课程的配套支撑力度不够,常规教研和常规培训得不到保证,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有力的帮助,教师执行新课程的动力不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内容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内容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内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8.04.18
•【字号】沪教委基〔2008〕32号
•【施行日期】2008.04.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内容的通知
沪教委基〔2008〕32号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在1994年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实验(专用)室装备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以及由市建委批准颁发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DJTJ08—12—2004),自2005年起,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下称《装备标准》)的修编工作。

在2005年和2006年印发《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部分年级)装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现将2007学年和2008学年二期课改后续扩广年级相关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网上查询地址:)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提出对该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我委,以便进一步完善《装备标准》。

附件:1.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小学四、五年级教学仪器设
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略)
2.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初中八、九年级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略)
3.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装备标准——高中二、三年级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征求意见稿)(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尤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强调从综合审美的角度实现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艺术学习领域课程就是为适应上述需求而设置的,它以艺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审美体验和创作设计为基本途径,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基础性和实践性是艺术学习领域课程的重要特征。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合分一体的整体设计,既强调艺术学习领域内相关课程间的整合,又强调本领域课程与人文、科学和技术等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

艺术学习领域课程作为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领域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落实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实现上海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的艺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 / 17本学习领域课程由分科的《音乐》 (含《唱游》 ) 、《美术》和综合的《艺术》三门课程组成,本指导纲要要对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中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编订与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

2、课程理念 (1) 提高艺术素养,塑造健全人格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感知、艺术实践、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等过程,全面提高艺术素养。

要重视创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体验、领悟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

—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文件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沪教委规〔2019〕11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 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教育局、文化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9〕10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艺术工作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市教委会同市文化旅游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2019年12月31日— 2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署的“学校美育发展备忘录”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9〕10号)、《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市中小学校艺术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体要求)本市各中小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部署和要求,发挥市、区两级艺术教育委员会作用,用好文教结合平台优势,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立大中小学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艺术项目布局,推进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3版初级中学艺术课程标准

2023版初级中学艺术课程标准

2023版初级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一、前言1.1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实施,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准则。

1.2 课程标准的适用范围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初级中学的艺术教育,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2.2 具体目标- 提高学生对艺术门类的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 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创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3.1 美术- 绘画:水彩画、素描、油画、版画等。

- 雕塑:泥塑、木雕、石雕等。

- 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服装设计等。

- 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现代艺术、外国艺术等。

3.2 音乐- 声乐:合唱、独唱、重唱等。

- 器乐:民族乐器、西洋乐器、键盘乐器等。

- 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外国音乐、流行音乐等。

- 音乐创作:作曲、改编、即兴创作等。

3.3 舞蹈- 中国舞: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等。

- 外国舞:芭蕾舞、现代舞、街舞等。

- 舞蹈编排:独舞、群舞、舞剧等。

3.4 戏剧- 话剧:经典剧目、现代剧目、校园戏剧等。

- 地方戏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 戏剧创作:剧本创作、导演、表演等。

3.5 影视- 电影: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等。

- 电视剧:连续剧、短剧、微电影等。

- 影视创作:影视剧本、拍摄、剪辑等。

四、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评价等。

-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

- 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感、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我们制定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本标准将艺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旨在为全体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艺术教育。

课程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他们的个性。

3. 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强化课程综合性质: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体现课程的跨界融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文化,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1. 美术课程: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2. 音乐课程:包括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等,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

3. 舞蹈课程:包括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4. 戏剧课程:包括戏曲、话剧、木偶戏等,培养学生戏剧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影视课程: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培养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 创设实践性学习情境:加大艺术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资料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资料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资料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是上海市全日制中小学学科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学科。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素质相适应的课程文化价值观,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提升综合素养,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化与生活,注重技能表现与审美意识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美术课程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同时也要和欣赏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拓展国际视野。

3、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美术与文化、生活的;(2)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绘画、手工制作和欣赏能力;(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4)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分阶段目标(1)小学阶段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本文初步了解美术与生活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本文学习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本文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7.25•【字号】沪府办规〔2019〕10号•【施行日期】2019.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19〕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7月25日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现提出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体教结合、文教结合,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形成与教育综合改革全局相协调,与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相匹配的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着眼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到2021年底前,在全市学校体育艺术特色普遍形成的基础上,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中小学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结构,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通过高水平体育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普及开展,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艺术人文素养,满足青少年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

三、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发展中小学体育艺术特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艺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完善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模式。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走进艺术咏歌生命(社会版)今年新学期开学伊始,上海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第一个艺术类综合性课程标准——《上海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

在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师、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年的酝酿、调研、撰写、修改,这一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终于完成。

《标准》也将成为本市中学艺术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的依据。

长久以来,音乐课、美术课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是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艺术分科课程是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主要课程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以及艺术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整体素养的价值日益凸现,人们期待艺术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继续保持与发展音乐、美术课程的优势的同时,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从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结构入手,设计出从基础分科到综合拓展的12年一贯合分一体的艺术课程系统:一年级至七年级,设置分科的《音乐》学科(一、二年级《唱游》,三至七年级《音乐》)和《美术》学科;八至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艺术》学科,充分发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

为什么要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系统?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将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学生艺术学习方式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教师教学观念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使学生、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新课标,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在此市教委教研室对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作必要的说明。

一、亲近艺术提高素养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素养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是全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而加强艺术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明的结晶、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育人价值已越来越得到确认。

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教材分析

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教材分析

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教材分析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教材分析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课程设置方案,上海市初中八、九年级设置艺术课程。

根据目前师资的实际任教能力与学生的学力水平,艺术课分为两部分,即以音乐为切入的艺术课及以美术为切入的艺术课。

现就以音乐为切入的艺术课作一些介绍。

一、八、九年级艺术(音乐)教材框架1、以艺术的本质特征为主线艺术课必须要有艺术的理论支撑。

艺术有哪些本质特征,艺术源于社会生活、生活的沃土孕育了艺术花朵、大自然给予艺术以创作的灵感、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赋予艺术新的生命、艺术丰富的表现语汇、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等等,以这些艺术的特性为主线,能反映艺术的真实,凸现艺术的特质。

2、以人文主题构建块面内容虽然艺术课要反映艺术的本质特征,但不能让初中生以理性的方式去接受艺术。

因此在块面内容的设置上是以人文主题或艺术文化主题进行架构。

艺术(音乐)教材承袭了1--7年级的音乐教材的体例,把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自然、艺术与人、艺术与生活等组成一个个范例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

3、以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以音乐作品和艺术作品构建内容,旨在使教材不以理论的方式呈现内容,由此能使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表现、创造、探索等过程中学习艺术,以感性认识为切入点,从而提升对艺术的认知水平。

4、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最终目标正确的审美观是艺术观的根本,是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首先是喜欢艺术、爱艺术;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学会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剖析、探究等方法。

二、教材结构教材共四册。

每一册两个单元,每单元2--4课。

每一课分三个块面第?课音乐长廊----听赏、歌唱艺术天地----舞蹈、戏曲等创造与拓展----本课内容的拓宽、各种形式的创造活动提供选择性学习内容、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展示与论坛(相当于单元练习)的内容要求:1、展示阶段学习成果2、研究性学习的课题3、分层教学的衡量标准4、单元评价的依据三、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1、渗透学科德育在学科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是每门学科都必须贯彻的指导思想。

根据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解读

根据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解读

根据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解读根据2023年修订的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解读:一、课程目标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内容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舞蹈、音乐、戏剧等方面的技巧和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并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艺术创作与表达学生需要通过艺术创作和表达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艺术的形式传递信息和思想。

3. 艺术欣赏与批评学生需要学会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并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批评和评价。

通过艺术欣赏和批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4. 艺术文化与历史学生需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发展和风格。

通过研究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三、评价标准该标准还涉及对学生艺术研究和表现的评价标准,包括研究态度、艺术技能、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等方面。

通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艺术研究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结根据2023年修订的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艺术创作与表达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艺术欣赏与批评,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艺术研究和表现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初中艺术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概览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将会对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进行较大的调整与升级,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课程标准的调整和加强,使之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2. 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 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 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普及教育体系中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艺术教育。

主要内容该标准调整和加强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四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标准,并且在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和调整,具体包括:1. 课程的设置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类,更加严谨和科学;2. 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3. 建立学生个性化发展档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 强化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让艺术教育成为通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 强化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思想。

影响该标准的发布将会对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系会更加科学和严谨;2. 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3. 艺术教育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4.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

结论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艺术学课程标准,是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发布将会对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会为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核心素养下初中艺术课综合性的初探

核心素养下初中艺术课综合性的初探

核心素养下初中艺术课综合性的初探作者:徐凌瑛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1年第07期一、艺术课是什么《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艺术课程的定位是“艺术是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多种艺术门类构建而成的综合课程。

它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基础型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之一。

强调审美实践,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是中学艺术学科課程的重要特征。

”中学艺术课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科的综合性、融合性。

二、艺术课的综合性上海的初中艺术教材由原来的《艺术(美术)》《艺术(音乐)》改版为《艺术》。

知识点的根本都是相同的,无论是六七年级的美术音乐还是八九年级的艺术。

既然知识点相同,那八九年级艺术又有什么区别?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认识到艺术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知识点掌握和运用需要深度学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教育需要培养更有能力更健康的人才。

新时代的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这个理念的提出,使教学面临着改革。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是艺术能力的循序渐进,是艺术学习过程中学习要求的循序渐进。

通过对核心素养不断的学习和解读,认识到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是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三、艺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初中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许多都和艺术有关联。

可能很多人认为艺术大部分的学科知识与人文类的课程联系不多,其实并非如此。

(一)艺术(美术)和艺术(音乐)中学艺术本就包含了美术和音乐,在新教材设计中每个单元分音乐、美术两课。

教材中编者不断地融合两门学科,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亦真亦幻的自然描绘》中,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感受自然美景,通过水墨丹青体会自然赋予的艺术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走进艺术咏歌生命(社会版)今年新学期开学伊始,上海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第一个艺术类综合性课程标准——《上海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

在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师、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年的酝酿、调研、撰写、修改,这一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终于完成。

《标准》也将成为本市中学艺术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的依据。

长久以来,音乐课、美术课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是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艺术分科课程是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主要课程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以及艺术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整体素养的价值日益凸现,人们期待艺术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继续保持与发展音乐、美术课程的优势的同时,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从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结构入手,设计出从基础分科到综合拓展的12年一贯合分一体的艺术课程系统:一年级至七年级,设置分科的《音乐》学科(一、二年级《唱游》,三至七年级《音乐》)和《美术》学科;八至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艺术》学科,充分发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

为什么要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系统?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将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学生艺术学习方式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教师教学观念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使学生、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新课标,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在此市教委教研室对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作必要的说明。

一、亲近艺术提高素养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素养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是全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而加强艺术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明的结晶、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育人价值已越来越得到确认。

美国学者比斯莱认为:可以把文化产品分成基本的两大类,一类是艺术品,一类是技术产品。

技术产品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帮助我们克服这个无情的甚至敌意的社会给我们造成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但是,艺术却满足了我们另一种更基本的需要:使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就是学我们生活的家园。

也就是说,他不仅使得这个世界可以居住,而且使它显得更加可爱和友好。

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学生偏科学习状况并未彻底扭转的情况下,重视、加强艺术教育,让学生亲近艺术,让校园里多些欢歌笑语、琴棋书画,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发展多元智能、健全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亲近艺术、提高素养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只要我们多加观察就可以发现,热爱艺术的人大多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善于探索的人。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国家领导人。

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李岚清同志承担者繁重的国务管理工作。

但在繁重工作期间,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爱好。

最近出版的《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是他多年来潜心欣赏、研究西方经典音乐的成果。

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他在书中序言中这样写道:“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启发创意,有助于提高表达自我感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世界文化不断加强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势”。

这段话对于每一位校长、家长、教师理解艺术教育的价值是极其有益的。

艺术教学不但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的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方面与科学教育相辅相成。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正道博士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统一的身体力行者。

他在演讲中曾多次提到“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观点。

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期间,他和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推出了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江泽民同志在观看展品后表示:“艺术和科学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交融,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科学发现和科学精神,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科学精神”。

试举以上两个例子想说明一个问题,学习艺术、热爱艺术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相反会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为了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能够亲近艺术、终身与艺术为伴,从艺术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艺术中探索人生价值,我们的学校领导、艺术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成为中学艺术教育的促进者。

每一位中学生则应该从自身发展出发,正确认识艺术学习的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课程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充盈着生命活力的人。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中学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完善人格品质而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二、范例切入整体感悟课程综合化是二期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中学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建筑等艺术门类的教学内容拚贴、叠加在一起。

而是根据各门类艺术课程内容的内在相关性以及审美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将各门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在同一个范例主题下,各门类艺术之间、艺术与相关文理科课程之间、艺术与自然、社会之间形成整合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完整图景、进入综合性的审美体验、初步形成整体性的文化艺术观念。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艺术课程内容以“艺术范例”为载体进行整体设计。

艺术范例是基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事件等具体内容的,包含丰富的社会、自然、人文信息,具有明确主题的艺术教学载体。

——课程内容设计在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中,示范性地设计了一些艺术教学范例:具体而言,艺术范例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由哪些呢?试以初中阶段(8~9年级)中艺术教学范例主题“青春校园”为例。

范例主题说明:校园是青少年学生成长之地,是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汇合之处。

通对校园主题艺术资源的认识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校园中的艺术美;并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艺术表现的各种手段,创造生机蓬勃的校园氛围,激发良好的精神状态。

核心概念:青春活力校园文化表现与创造设计对比与均衡涉及的艺术门类:音乐、美术、舞蹈、电影、建筑与装饰、服装等等。

学习内容与活动方式:*演唱校园歌曲、听赏以青春为题材的器乐作品。

*欣赏、学跳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集体舞,或健身舞、踢踏舞、街舞等。

*观赏、评价陈列在校园内的绘画、雕塑以及其他装饰性装置*校园园林欣赏与评价*观看描写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电影作品(例如:《男生贾里》等)。

学习写作影视评论。

*艺术语汇学习:对称、对比、均衡以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略)。

以上的艺术学习内容和活动均建立在“青春校园”这以艺术教学范例所提供的艺术学习平台之上。

通过上述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自己身处的校园环境、感受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表现当代中学生的丰富的、蓬勃向上的精神世界。

学生在1~7年级中所获得音乐、美术分科艺术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拓宽了艺术实践途径。

除了继续深化音乐、美术的学习之外,还涉及了舞蹈、戏剧、电影、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学习。

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感知、体验更加丰富。

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知系统,多元智能得到更有效地开发。

在中学生仍被各种科目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来,仍被高度重复的题海困扰的今天。

重视并加强以范例切入,加强学生整体性艺术感悟的艺术课程改革试验,对于平衡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注意连通各艺术门类,并渗透其他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艺术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学习。

同时,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以其对艺术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的感知行为与体验为基础。

因此,中学艺术课程要充分提供艺术实践的体验空间和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艺术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学习的乐趣,增强艺术学习的欲望。

为此,艺术课程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加强情感体验、技能获得、设计创作、合作交流等环节,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

——课程理念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是一个系统化概念。

艺术的综合既有一门艺术中的各个表现要素的综合,也有各个艺术门类间的综合,又有艺术与其他相关社会、自然、科技的综合。

艺术学习训练的综合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密切关联决定了艺术学习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

例如:配乐诗朗诵、即兴歌舞表演、小品编创与表演、自拍DV、绘画题诗、校园装饰小品设计与制作、校服设计与服装表演、网页设计与制作、艺术作品展示交流会、双语艺术表演与展示、社区联欢会等都是综合性艺术学习训练的具体实践方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课程与文理课程具有广泛的内在关联性。

在艺术范例学习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范例主题,搜集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科技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在更加宽广的文化、科学背景下展开艺术学习活动。

——学习训练三、尊重选择分享经历艺术学习经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之一。

艺术学习经历的产生与发展与学生的个性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各种学习经历中,艺术学习经历最为自然地伴随学生的成长而产生。

在学会说话前,孩子高兴时就会咿呀“歌唱”、手舞足蹈地“舞蹈”;在墙上、纸上涂抹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儿童画是孩子艺术想象力的无拘束的展现。

孩子长大了,在父母的安排下一部分孩子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学演戏,接受了专业性较强的艺术训练。

加上已有的1~7年级的学校音乐、美术分科学习经历,学生在进入中学艺术课程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艺术学习经历。

尽管艺术经历的丰富程度应人而异,但他们已有的艺术经历是实施中学艺术课程教学的最宝贵的课程资源。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各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有所不同。

尤其从初中开始,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大大增强。

在艺术学习方面,逐步形成对某种艺术门类的偏爱,某种特定的艺术能力会增强——有人喜好歌唱、奏乐、舞蹈、戏剧表演;有人擅长造型艺术,如绘画、工艺、雕刻、摄影等等。

不断发展的艺术经历,为学生在中学艺术课程学习中合作性地参与艺术学习,分享、交流各自艺术经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除了每位学生均要完成的基础型艺术课程学习任务之外,还要留有空间与时间开展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爱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运用合作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仍以艺术范例“青春校园”为例。

在实施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从给予学生选择、发挥学生特长、突破课堂时空限制诸方面入手,开展艺术课程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