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体诗产生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骛舱驰桂浦,息棹偃椒潭。(对仗)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对仗)(十 三覃) (宋诗卷七,同上第1270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绝,自宋至隋,有作者35人 (其中宋2、梁17、北魏1、北齐2、北周2、陈6、隋 5),作品53首。 2、五律。如【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 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对仗) 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对仗) 跬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五微) (北周诗卷四,同上第2398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律,自粱至隋,有作者14人 (其中梁2、北周1、陈7、隋4),作品20首。 3、五排。如[陈】徐陵<山斋>诗(十四旬): 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对仗) 复有风翼处,萧条无俗人。 寒山微有雪,石路本无尘。(对仗) 竹径蒙笼巧,茅斋结构新。(对仗) 烧香披道记,悬镜厌山神。(对仗)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
25),其中五绝118首,五律48首,五排12
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对仗)
首。详如表1:
愁\
表1六朝五言新体诗格律 (一)l;i“仄仄平 (二)以“平平仄 (三)以“平平平 (四)以“仄仄仄
总计
平仄”起句
仄平”起句
仄仄”起句
平平”起句
五绝
52

53

118
五律
15

20
10
l、五绝。如[陈]陈后主叔宝(舞媚娘三首)(其三): 春日好风光,寻观向市傍。 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对仗)(七
阳)
鸣珂蹀细柳,飞盖出宜春。 遥见浮光发,悬知白马人。 (隋诗卷二。同上第2649页)
对仗) 十一真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排, 只有隋作者1
人,作品1首。
综上所述,六朝共有五言新体诗作者85
(陈诗卷一,同上第2450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排,只有梁、陈作者2人,作 品2首。 (三)以“平平平仄仄”为起句写成的六朝新体诗 以“平平平仄仄”为起句(即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 式)写成的六朝新体诗数量也较多,自宋至隋,有作者 44人(其中宋2、梁13、北魏1、北齐3、北周3、陈 14、隋8),作品79首。如下: (1)五绝。如[宋]鲍照<采菱歌七首>(其一):
摘要:过去谈近体诗的起源和发展的人往往五、七言不分,笼统地说近体诗“见于唐初”、“起源始 于唐代”、“是唐代以前所没有的”。本文通过对六朝新体诗(重点分析五言新体诗)的体式、平仄格式、拗 救、押韵、对仗诸要素的深入探析,提出如下的看法:五、七言近体诗并非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五言 近体诗产生于六朝,七言近体诗萌芽于六朝陈、隋而完成于初唐,且仄韵五绝新体诗也诞生于六朝,它开
要霞一已绝,宁辨汉将秦?(十一真)
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一先)
(陈诗卷五,同上第2530页)
(粱诗卷六。同上第1640页)*为去声。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排,梁、陈有作者4人(梁、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律,自梁至隋i有作者8人
陈各2),作品6首(其中十句的2首,十二句、十四
(其中梁3、北魏1、北周1、陈2、隋1),作品10首。
1、五绝。如[梁】庾肩吾(被执作诗一首>: 餮与年俱暮,愁将罪共深。(俱,平声。) 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十二侵)
(粱诗卷二十三.逯书第2004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绝。自宋至隋,有作者37人 (其中宋1、齐l、梁18、北魏1、北周3、陈6、隋7), 作品52首。(详见笔者<六朝新体诗分类汇抄)。下同) 2、五律。如[梁]徐搞<咏笔>:
旬、十六句、二十句的各1首)。
3、五排。如[隋]辛德源<白马篇>:
(四)以“仄仄仄平平”为起句写成的六朝新体诗
任侠重芳辰,相从竟逐春。
以“仄仄仄平平”为起句(即首句仄起平收入韵
金羁络赭汗,紫缕映红尘。 对仗)
式)写成的六朝新体诗也较少,这种情况和唐代近体诗
宝剑提三尺,雕弓韬六钧。 对仗)
也正同。自梁至隋。有作者14人(其中梁6,北齐、北 周各1,陈、隋各3),作品20首。如下:
二、五言近体诗产生于六朝与七言近体诗萌芽于六 朝的证据
为什么说唐代五言近体诗产生于六朝呢?可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看近体诗的三种体式即绝句、律 诗、排律(尽管当时没有这些名称)是否已经具备(排 律非绝对必具,但在考察唐代近体诗产生于六朝这一点 上,排律是否具备却十分重要);二是看四种不同起句 的平仄格式是否已经发育齐全;三是看平仄拗救的方法 是否已经周全、完备。从这三个主要方面看,唐代五言 近体诗与六朝五言新体诗确是一脉相承的。下面即以四 种不同的平仄格式(下用“‘以某某’为起句”来代称)
堑柳童壹荸粘垂,堑蕉瀑瀑撑丞3。(对
仗)
塑盘暂尽蕉3尽,借间堑厶归不塑?(五
微) (隋诗卷八,同上第2753页)
[粱]元帝萧绎的一首22句古体诗<燕歌行>的前 四句、[陈]张正见的一曹14句古体诗<赋得佳期竟不 归>的后四旬,也是用这种平仄格式写成的,但却直到 隋代有了独立的诗篇出现,这才宣告这种平仄格式的正 式诞生。
2007年第4期 (总第145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7
Joumal 0f Fujian No撇al UniverSity(Philos叩hy aIld S0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卜b.145
论近体诗产生的年代
林海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陈、隋)有大量与唐代近体诗平仄格式完全相符的五言 新体诗∞,而且四种平仄格式俱全,绝句、律诗、排律 各体皆备,而七言新体诗则甚少,不但平仄格式不全 (只有首旬平收的两种诗作,没有首旬仄收的两种独立 存在的诗作),而且只有绝句没有律诗。再细审六朝五 言新体诗的押韵、平仄拗救与对仗等规则,又发现无一 不与唐代近体诗相合。过去谈唐代近体诗的起源和产生 的人往往五、七言不分,笼统地说近体诗“见于唐初”、 “起源始予唐代”、“是唐代以前所没有的”等等说法, 看来都是片面的,必须修正。本人认为,五言近体诗与 七言近体诗并非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五言近体诗产 生于六朝,七言近体诗萌芽于六朝陈、隋而完成于初 唐。六朝的五言新体诗是唐代五言近体诗的直接源头, 它是一种成熟的诗体。为了说明上述的观点,本文拟把 论述的重点放在五言新体诗上,然后次及七言。
2、五律。如[陈]张正见<关山月>: 岩间度月华,流影映山斜。 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对仗) 唐焚遥合影,秦桂远分花。(对仗) 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六麻)
(陈诗卷二,同上第2478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律,陈、隋只有作者2人,作 品3首。 3、五排。如[陈]阴铿<新成安乐宫)(十句):
堑宣搴咎蛰,翼旱单鳖鱼。 犟遵塑堕11P,送塑絮巷盎。 对仗 重煎塞雾窜,丹芳摹董五。 对仗 穆虿拯堑第,鎏蕉草早整。 对仗 欲复塞乐牮,歌节枣尘筮。 十灰
48
五排




12
合计
70

79
20
178
与此同时,六朝仄韵五绝新体诗也诞生了。也有四 式,开了唐代仄韵五言近体诗的先河。因限于篇幅,此 略。
以下谈六朝七言新体诗。 六朝七言新体诗产生较晚。陈、隋时代只见用首句 平收格式写成的两种作品出现。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其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起句写成的七绝。 如[隋]无名氏<送别)诗:
① 本文所举的六朝新体诗包括为后代所避忌的三平调、三仄调和孤平的诗作。但不包括失间、失对和失粘的诗作。这是因为, 六朝此类的诗作甚多,如果不把它排拒在外,就很难划清新体诗争非新体诗的界限了。
万方数据
第4期
林海权:论近体诗产生的年代
147
Leabharlann Baidu
砌水何年溜,檐桐几度春。(对仗)
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对仗)
(陈诗卷四,同上第2509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绝,自宋至隋,有作者7人
人(其中宋3、齐2、梁34、北魏3、北齐2、 北周4、陈18、隋19),用以上四种平仄格式
(其中宋1、梁2、北周1、陈2、隋1),作品9首。
写成的新体诗共有178首(其中宋5、齐2、
2、五律。如[粱]沈约<登北固楼>:
梁67、北魏3、北齐3、北周30、陈43、隋
本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 纤端功积润,弱质散芳烟。(对仗) 直写飞蓬牒,横承落絮篇。(对仗) 一逢提握重,宁忆仲升捐?(一先) (梁诗卷十九,同上第1891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律,自粱至隋,有作者12人 (其中梁5、北齐1、北周1、陈4、隋1),作品15首。 3、五排。如[梁】庾丹<秋闺有望)(十二句): 敢耿横天汉,飘飘出岫翼。(对仗) 月斜树倒影。风至水洄文。(对仗) 已泣机中妇,复悲堂上君。(对仗) 罗福晓长襞,翠被夜徒薰。(对仗) 空汲银床井,谁缝金缕裙。(对仗) 所思竟不至,持酒清夜分。(十二文) (梁诗卷二十七,同上第210l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排(十二句或十二句以上,至 少十句),自梁至北周,有作者3人(其中梁2、=IB周 1),作品3首(其中十句的2首、十二句的1首)。 (二)以“平平仄仄平”为起句写成的六朝新体诗 以“平平仄仄平”为起句(即首句平起平收入韵 式)写成的六朝新体诗较少见,这种情况和唐代近体诗 同。自宋至隋,有作者9人(其中宋l、梁3、北周1、 陈2、隋2),作品9首。如下: 1、五绝。[梁]朱超<城上乌>: 塑飞集帝城,选带夜堕室。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尚惊。(八庚) (梁诗卷二十七,同上第2096页) 用这种格式写成的五绝,自宋至北周,有作者4人 (其中宋l、梁2、北周1),作品4首。
了唐代仄韵五言近体诗的先河。 关键词:初唐;六朝;近体诗;新体诗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5285(2007)04—0145—07
一、问题的提出 唐代的格律诗通常叫“近体诗”,又叫“律诗”或 “今体诗”。这种诗体究竟产生于何时,过去一般认为它 产生于唐代。最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北宋李之仪。其 (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云:“近体诗见于唐初, 赋平声为韵,而平侧(即仄)协其律,亦日律诗。”(见 <姑溪居士文桑)十六)其后人们大多沿袭其说。清代钱木 庵(唐音审体>云:“律诗始于初唐。”旧<辞海>云:“今 体诗,其起源始于唐代。”王力<汉语诗律学)云:“唐代以 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系,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 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 格规则来写出的诗,是唐代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 近体诗。”[1】当然也有人看到唐代近体诗与六朝诗的关 系。如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云:“五言律诗,浆于 梁陈。”他列举了近十首六朝诗,称为“真唐律也”、“实百 代近体之祖”,年代稍早的杨慎编集六朝诗四首为“五言 律祖”,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新体诗人>中说六朝 自齐至隋的百余年中有一种“微有格律”的新体诗旺J,但 实际情况如何,他们都未勾画出一个鲜明的轮廓来,无法 给人一个明晰的认识。 我过去信从近体诗产生于唐代的说法,只是认为北 周庾信也曾写出个别合乎近体诗平仄格式的诗作。前两 年为了修改拙著<诗词格律与章法>一书中“平仄组合 规则”的文字,意欲多举几个例证来充实书的内容,仔 细地翻阅了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意 外地发现了六朝(指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
为纲,分别列举六朝三种不同体式的新体诗来作证明①。 (一)以“仄仄平平仄”为起句写成的六朝新体诗
以“仄仄平平仄”为起句(即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 式)写成的六朝新体诗数量较多,共有作者45入(其 中宋1、齐1、梁22、北魏1、北齐1、北周2、陈9、隋 8),作品70首。兹分述如下(诗逐首注明平仄、押韵 【押韵与唐近体诗十分相近,故此借用平水韵韵目来标 示]和对仗。平用“一”、“仄”用“·”,可乎可仄和拗 救的不标注):
万方数据
其二,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为起句写成的七绝。 如[陈]江总<怨诗二首>(其一):
采桑归路河流深,忆昔相期柏树林。 奈许新缣伤妾意,无由故剑动君心。(十 二侵)(陈诗卷七,同上第2572页) 上述萧绎<燕歇行>的第七~十句、张正见<赋得 佳期竟不归>的前四旬、[陈]阮卓的一首16旬古体诗 <赋得黄鹤一远别>的前四句、江总的一首38句古体诗 <宛转歇>中的第十九~二十二句,也是用这种平仄格 式写成的,但却直到江总<怨诗>(其一)的出现。这 才宣告这种平仄格式的正式诞生。 六朝另两种用首句仄收式写成的七绝新体诗虽未见 单独出现,但其雏形是存在的,被包孕在古体诗之中, 成为古体诗某一相对独立的句群。这种包孕在古体诗中 符合平仄格式的七言四句的诗歌片断,可以视为“准七 绝”。请看: 其一,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为起句写成的“准七 绝”,如[陈]江总的一首20句古体诗(杂曲三首>(其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林海权(1930一),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①六朝五言新体诗指的就是五言新体格律诗。“新体诗”的名称来自桀朝萧蝈(伤离新体诗>。陆侃如、冯沅君也称六朝“微有 格律”的诗为“新体诗”。
万方数据
14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