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主要形式
格律诗的主要形式
格律诗的主要形式自从乔叟将英语诗歌的格律从头韵体转化为双韵体以后,尽管头韵体诗歌仍然大量存在,但双韵体诗逐渐成了英语诗歌的主要格律形式。
由于该诗歌形式是在音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典型的英语格律诗又可以笼统地成为音步格律诗。
本章在介绍音步的时候已经说过,音步有4 种格和8种数,对于任何一种格律诗而言,每行诗的音步格和音步数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以音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格律诗的主要形式就很难通过音步来体现其特色。
这时候,恰恰是每节诗行的数量成了区分格律诗类型的标尺。
每节含有两个诗行的诗歌通常称为两行体,两行间除了要使用相同的音步外,还必须押韵。
乔叟在14 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格律体了,它在英语诗歌中使用得最为普遍,以后的每个世纪都有名诗人采用这种格律诗体。
由于人们在18 世纪采用这种形式来翻译荷马史诗,所以它又被称为“英雄偶句体”。
比如18 世纪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先驱之一的柯勒律治在《悲伤的故事》中就使用了这种诗体:To meet,to know,to love,and then to part,Is the sad tale of many a human heart.——Samuel Taylor Coleridge:该诗采用的是五音步十音节的偶句体,而且末尾两个词part 和heart 之间形成押韵。
如果每节诗的诗行数量是三的话,那这样的格律体诗则称为三行体,这三行诗之间在音步数和音节数上必须等同,而且三行诗之间还必须押韵。
四行体诗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为丰富的形式,其诗行的长短和韵式的变化很多,但最为典型的形式是奇行四音步,偶行三音步,押韵的方式常为abcb 或abab。
以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的第一节为例: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Robert Burns:,该四行体诗一三行(奇行)用的是四音步八音节,二四行(偶行)用的是三音步六音节,韵式为abcb。
诗歌形式知识:什么是格律诗?有哪些常见的格律
诗歌形式知识:什么是格律诗?有哪些常见的格律格律诗是指一种诗歌形式,它要求诗歌中的字数、音律、韵律等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诗歌的格式、韵脚都是严格规定的,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构成要求和结构形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格律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诗歌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诗歌风华绝代、以高度自由性和纯艺术性著名。
然而,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格律诗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正统。
这也促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并产生了很多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具有特色的格律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为代表的四种格律诗最为常见,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构成要求和韵律规定。
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普及的一种格律诗,它要求每句诗句由五个字组成,一般由四句组成一首诗。
五言绝句的韵律要求是“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四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与五言绝句相对应的一种格律诗,在构成上它与五言绝句相似,但是每句诗句由七个字组成。
在韵律上,七言绝句的韵律要求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一种五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五言格律诗的一种,它在结构上与五言绝句类似,但是比五言绝句要多出一句。
五言律诗的韵律要求是“仄平平仄平仄平”,也是一种四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4.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七言格律诗的一种,它在结构上与七言绝句类似,但同样多出一句。
在韵律上,七言律诗的韵律要求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一种七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总的来说,格律诗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诗歌形式,对于诗歌创作的规范化和句子表达的凝练化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格律诗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同时,格律诗也反映了诗人在结构、韵律方面的完美追求,反映出诗人的才华和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俗易懂解释->所谓格律诗就是一种规定每句诗歌的字数、音律、韵律等一些要素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诗歌形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展开全文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一、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仄起不入韵王之涣· 《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绝句以“仄起不入韵”为最常见,也是为最标准的格式。
2.仄起入韵卢纶·《塞下曲》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平起入韵《客思》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春来忆故梅,凌雪向风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谁折寄将我,幽香伴梦回。
4.平起不入韵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二、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不入韵白居易·《忆江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曾在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入韵杜牧·《秋夕》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仄起不入韵杜甫·《绝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格。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词章格律大全
词章格律大全
格律是指国内外文学作品中用于约束诗歌、韵文和歌词的一套规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格律形式和概念。
韵律格律
1. 押韵:指诗句中的音节在尾韵处的相同或相似。
2. 韵脚:指韵律格律中的一个韵的构成单位,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
诗体格律
1. 绝句: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音节,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押韵。
2. 律诗:由八个句子组成,每句七个音节,一、二、四、五句押韵,三、七句押韵,六、八句押韵。
3. 王维体:由八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音节,一、四、五、六句押韵,二、三、七、八句押韵。
4. 七言绝句: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七个音节,第一句与第三
句押韵,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
歌词格律
1. 词牌名:指词章的命名,比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2. 词牌字数:指每行歌词的字数,常见的有七字仄、八字平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词章格律形式和概念,当然在实践中还有更
多的变化和创新。
格律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
艺术感和韵律感。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一、律诗的格律。
1. 五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赏析:这就像是一套密码规则呢。
你看“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就像先迈左脚(仄声起),而且第一个节奏是先低(仄)后高(平)。
比如说“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仄仄,“山河”是平平,“在”是仄。
然后下一句“平平仄仄平”就得跟上,像接话一样,平仄要相对。
就像两个人对话,一个低沉(仄起句),另一个就得轻快(平起对句)。
像“城春草木深”,“城春”平平,“草木”仄仄,“深”平,这样读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 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这个格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有点区别。
首句入韵的话,第一个字的平仄要求就更严格一点。
比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就可能犯“孤平”(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救拗的办法,就像给犯了小错的句子打个补丁)。
像“花明绮陌春”这样的句子就符合这个格式,“花明”平平,“绮陌”仄仄,“春”平,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有韵律地跳舞。
2. 七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就像给五言律诗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套。
“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就像一个隆重的开场,第一个节奏还是仄起,然后后面的平仄交替就像精心编排的舞步。
比如“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仄仄,“年来”平平,“薄似”仄仄,“纱”平。
下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和它相对,像“谁令骑马客京华”,这样平仄相对,读起来音韵和谐,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
-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歌格律知识点总结
诗歌格律知识点总结诗歌格律是指诗歌在音韵、节奏、韵律、格律上的规则和要求。
它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规范,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格律的运用直接影响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诗歌格律的知识点。
一、诗歌的基本格律1. 诗的长度诗歌的长度是指诗的长度和节奏。
诗长、诗短、长短不一、按照句数等等。
2. 韵律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复和变化,它是诗歌音韵美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3. 音律音律是指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变化,它是诗歌节奏美感的表现形式。
4. 格律格律是指诗歌中韵律、音律、节奏等的规则和要求,它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规范。
二、诗歌的常见格律形式1. 诗歌的韵律形式(1)平水韵平水韵是指诗歌中每句的韵脚按地、平、仄、入四种韵脚排列的一种规则形式。
(2)排律排律是指诗歌中每句的韵脚按旧韵排列的一种规则形式,可以是平水韵、对仗韵等等。
(3)对仗韵对仗韵是指诗歌中每句的韵脚按平水韵、仄斜韵等的一种规则形式,它要求每句韵脚相互呼应,呈现出对称、对偶、对仗的效果。
2. 诗歌的音律形式(1)平起平收平起平收是指诗歌中每句的音律按平起平收的一种规则形式,它要求每句音律起伏平和,节奏和谐。
(2)平起随收平起随收是指诗歌中每句的音律按平起随收的一种规则形式,它要求每句音律起伏平和,节奏随起随落。
3. 诗歌的格律形式(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指诗歌中每句五字,且每句的韵脚按仄仄平平仄的一种规则形式。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指诗歌中每句七字,且每句的韵脚按仄平仄平平仄的一种规则形式。
(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指诗歌中每句五字,且每句的韵脚按仄平平仄平的一种规则形式。
(4)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指诗歌中每句七字,且每句的韵脚按仄平仄仄平仄仄的一种规则形式。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1. 平仄转换平仄转换是指诗歌中音律的起伏转换,它通过平仄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更加丰富多变。
2. 对仗变化对仗变化是指诗歌中韵律的呼应变化,它通过对仗的变化,使诗歌的韵律更加紧凑流畅。
七言律诗格律基本形式
七言律诗格律基本形式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是一种修辞优美、韵律整齐的诗歌形式,它有一定的格律规则。
下面是律诗的格律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1. 律诗的字数:律诗一般以四字句为主,也有六字、五字句的律诗。
每句字数固定,不可增减。
例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2. 律诗的句式:律诗采用对仗句式,通常为仄韵平仄韵平、对仗对仗平平平仄等。
仄韵指的是声调较高的字,平韵指的是声调较低的字。
3. 律诗的韵脚:律诗中的韵脚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韵脚用“平”表示,仄声韵脚用“仄”表示。
一般情况下,律诗各句的韵脚呼应,如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平声对仄声等。
4. 律诗的平仄规则:律诗的平仄通常按照平仄平的规则进行,即每句的平仄声调要求为:平声—仄声—平声。
平声有阴平和阳平之分,仄声有上声、去声、入声之分。
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要统计声调,确保符合平仄规则。
5. 律诗的押韵:律诗的韵脚一般采用押韵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五言绝句采用aabb的押韵方式,七言绝句通常是aabbcc的押韵方式。
6. 律诗的平仄对比:律诗中的平仄对比非常重要,要注意平仄的布局,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和谐。
平仄的搭配要符合诗歌的主题与情感表达,避免僵硬和生硬。
7. 律诗的意境:律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要注重抒情和画意,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出丰富的意境,寄托内心的情感。
律诗的意境要与格律相得益彰,使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总结起来,律诗的格律规则包括字数、句式、韵脚、平仄规则、押韵等方面。
在写作律诗时,诗人要准确掌握这些规律,运用恰当的技巧,才能写出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的律诗。
通过律诗的独特韵律和格律规则,让读者在欣赏这种古典诗歌形式的同时,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感和思想的力量。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一、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在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等)。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或者今体诗。
这是唐朝人的说法,我们至今沿用。
唐朝人把在格律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为古体诗。
二、格律诗的结构特点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也就是说,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的,叫五绝;八句的叫五律。
每句都是七个字,四句的叫七绝,八句的叫七律。
3:一韵到底,必须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至于一些作者故意写仄韵律绝的,那是例外。
)也就是说。
一首诗中只能押一个韵,不能换韵;并且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
偶数句(2、4、6、8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奇数句不押韵,并且句子尾部的那个字必须是仄声。
押韵句的尾字叫韵脚,不押韵的尾字叫白脚。
4:律诗,中间两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一般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律诗的第一联(1、2两句)叫首联,第二联(3、4两句)叫颔联;第三联(5、6两句)叫颈联;第四联(7、8两句)叫尾联。
(颔是下颌的意思,颈是脖子的意思,)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三、格律诗的平仄和标准句式平仄,说简单点,就是声调。
汉字的四声:汉语乃一字一音,汉字的声调有不同,古汉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唐代诗人对汉字四声作了巧妙的二元化处理,即平声归于一调,仍叫平声;上、去、入声归于一调,谓之仄声。
这就是格律诗中所说的平仄二调。
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平,乃指平声字仄乃指仄声字(上、去、入)。
格律诗简介
格律诗简介一,格律诗的分类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按字数分,律诗主要有七言律和五言律(简称七律和五律)两种。
另有“排律”(也叫“长律”),也分有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两种。
绝句也叫“截句”,有人说是截律诗而成,诗界尚无定论。
按字数分也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绝)。
二,格律诗的句式及组合格式(一)律句句式五言律句的四个类型:A型:仄仄仄平平a型:仄仄平平仄A型和a型为同一大类;B型:平平仄仄平b型:平平平仄仄B型和b型也为同一大类。
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前再加两个字,把仄起变成平起,把平起变成仄起罢了。
也有四个类型:A型:平平仄仄仄平平a型:平平仄仄平平仄A型和a型为同一大类;B型:仄仄平平仄仄平b型:仄仄平平平仄仄B型和b型也为同一大类。
这些句式,是格律诗的基本句式。
(二)五言律诗的两类四种组合格式(加括号的为可平可仄)第一类仄起式(押韵的字加了【】)所谓仄起式,就是指诗的第一句第一字是仄声字。
自然如果第一句的第一字是平声字,那就是“平起式”了。
首句不入韵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范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这首诗里有一个字必须注意,就是最后一句的“胜”字,读平声,如“升”字。
不是读去声的“胜利”的“胜”字。
首句入韵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范诗: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第二类平起式首句不入韵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范诗: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
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律诗的分类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可分为五⾔、七⾔两⼤类,每类⼜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长律)三种。
1、绝句绝句起源于汉魏南北朝的歌谣。
绝句刚出现时是相对于联句⽽⾔的,所以古⼈⼜把它称之为截句、断句和绝诗。
从形式上分,绝句每⾸都是四句,分五⾔绝句和七⾔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
从格律上分,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
古绝即古体诗的⼀种,可⽤仄韵,诗句也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有时也不讲粘对。
⽐如唐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诗》,都是属于古绝⼀类。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其格律形式除不要求对仗外,与律诗基本相同。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李⽩的《望庐⼭瀑布》,以及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都是律绝。
本讲所讲的绝句,主要是律绝。
2、律诗即⼤家平常习惯上所说的格律诗。
律诗每⾸⼋句,分五⾔律诗和七⾔律诗,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和律绝⼀样,⾮常讲究炼字⽴意,注意提炼主题,同时它更讲究篇章结构,注意起承转合。
律诗还有严格的仗要求。
这⼀⽅⾯增加了律诗创作的艺术难度,另⼀⽅⾯也使它的艺术形式更加典雅精美,经久不衰,为国⼈所喜闻乐见。
在我国⽂学史上,律诗是唯⼀的⽂⼈创作的⽂学表现形式。
律诗肇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成熟于中唐。
3、排律即长律,是五律或七律的延长或扩⼤。
排律句数不定,但每⾸要在⼗句以上,多则⼏⼗句甚⾄上百句,以五⾔居多。
排律不论多长,除⾸、尾两联外,中间⼀律都要求⽤对仗句。
排律的平仄声调、对仗格式与律诗相同。
律诗的格律律诗最⼤的特征就是格律。
律诗的格律是严格按照修辞学、⾳韵学和美学的原则确定的,结构成⼀种精美的诗歌体裁。
元朝⼈⽅回在其所著《赢奎律髓》中说:“⽂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
”律诗在篇幅、句式、声韵和对仗等⽅⾯,都有与其他诗体不同的严格规定。
1、律诗的节奏律诗的诗句,不管是五⾔句还是七⾔句,都是有节奏的。
律诗之所以精美绝伦,与它的节奏美也有很⼤的关系。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常识要点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
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
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格律诗需要遵循的是古人的平仄规律而不是古代的汉语读音,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
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那么平仄格律有哪些规则呢?一、粘对规则。
“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
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
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
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
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
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格律诗的四体十六式
格律诗的四体十六式古诗词中,诗和词最基本的区别,就是每句的字数是否相同。
格律诗字数相同,简称“诗”;字数不同的叫“词”,词又称长短句。
古诗分为四种基本“体”,即: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体。
每一体又分为四式,即:平起首句不压韵、平起首句押韵、仄起首句不压韵、仄起首句押韵四种形式。
所以,古诗有“四体十六式”之说。
俗语“没有这一式”的原意,就是用来嘲笑出格诗人的。
古诗的基本体是五绝。
五律、七绝、七律都是在此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先来看看五绝四式的律、韵要求:(⊙表平、仄不论)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举例山中王勃⊙平平仄仄,长江悲已滞,⊙仄仄平平。
(韵)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况属高秋晚,平平仄仄平。
(韵)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静夜思李白平平仄仄平,(韵)床前明月光,⊙仄仄平平。
(韵)疑是地上霜。
⊙仄平平仄,举头望明月,平平仄仄平。
(韵)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南行别第韦承庆⊙仄平平仄,万里人南去,平平仄仄平。
(韵)三春雁北飞。
⊙平平仄仄,不知何岁月,⊙仄仄平平。
(韵)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塞下曲卢纶⊙仄仄平平,(韵)林暗草惊风,平平仄仄平。
(韵)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明寻白羽,⊙仄仄平平。
(韵)没在石棱中。
五律是在五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句而成。
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从前至后分别为首联、颈联、颌联、尾联。
要求颈联、颌联须对仗。
五律四式的律、韵要求为: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送友人李白⊙平⊙仄仄青山横北郭,⊙仄仄平平(韵)白水绕孤城。
⊙仄⊙平仄此地一为别,平平⊙仄平(韵)孤蓬万里征。
⊙平⊙仄仄浮云游子意,⊙仄仄平平(韵)落日故人情。
⊙仄⊙平仄挥手自兹去,平平⊙仄平(韵)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晚晴李商隐平平⊙仄平(韵)深居俯夹城,⊙仄仄平平(韵)春去夏犹清。
⊙仄⊙平仄天意怜幽草,平平⊙仄平(韵)人间重晚晴。
⊙平⊙仄仄并添高阁回,⊙仄仄平平(韵)微注小窗明。
⊙仄⊙平仄越鸟巢干后,平平⊙仄平(韵)归飞体更轻。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格律诗若按每句诗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言格律诗、七言格律诗;若按体裁的不同,可分为律句、绝句。
律句有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只有两联:首联和尾联。
由此可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
一、格律诗的标准格律(一)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仄起首句入韵(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言平起首句入韵(七言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格律与七言格律都有上述四种形式,五绝只取五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而七律的格律只要在五律前加上相应的平仄就行,即: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
这样,五律的平起变成了七律仄起,五律的仄起变成了七律平起。
如同五律变成五绝一样,七绝也只取七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这里不再列出。
请注意:在五言仄起式中(一、二),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在五言平起式中(三、四),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七言格律亦同。
此外,在律句中,若按1至8将各句编号,则:除第1句与第5句的格律不相同外,第2句与第6句、第3句与第7句、第4句与第8句的格律是完全相同的。
格律诗
历史源流
产生 定形
成熟 改革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 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年左右—499年)。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 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沈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 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对仗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词性分为11类。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 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 等)
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联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联绵词多为双 声,叠韵,或即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格律诗
古代汉语诗歌
01 简介
03 创作背景
目录
02 历史源流 04 形成过程
05 平仄介绍
07 区别内容
目录
06 基本句型
基本信息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 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 诗的定型。
平仄介绍
平仄介绍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 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 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格律诗种类
格律诗种类
格律诗是一种有着严格的韵律、格律、字数和音节要求的诗歌形式。
它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律诗逐渐演化出了多种不同的类型和流派,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其中几种常见的格律诗类型。
1. 古诗格律
古诗格律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格律诗形式之一。
它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要形式,要求诗歌的每一句都有固定的字数和韵律。
五言古诗的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七言古诗的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在古代,写诗是皇帝和贵族的一种传统爱好,因此,古诗格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词牌名
词牌名是指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唐诗和宋词中。
每个词牌名都有着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这也是词牌名最大的特点。
唐诗中常见的词牌名有“鹧鸪天”、“菩萨蛮”、“长相思”等,而宋词中则有“水调歌头”、“南乡子”、“浪淘沙”等。
3. 绝句格律
绝句格律是一种四行诗歌形式,每行由五个七个字组成。
它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流派,要求每句都有固定的字数和韵律。
绝句格律通常表达情感和思想,是唐代和宋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4. 律诗格律
律诗格律也是一种四行诗歌形式,每行由五个七个字组成。
它与
绝句格律非常相似,但是律诗格律要求每句都有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律诗格律通常在唐代和宋代时期非常流行,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诗歌形式之一。
总之,格律诗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的种类和流派众多,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审美趣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格律诗始终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格律诗
唐朝格律诗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别是格律诗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指遵循严格的对仗和平仄(声调)规则的诗歌形式。
唐朝的格律诗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几种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朝格律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1.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王维: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4.白居易: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杜牧: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内容上也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格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格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所谓格律诗的正格,是指理想节奏感所体现的正规平人格式。
它有四种基本格式,即:平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
以七言为例如:
一、平起入韵式(七言一般是从第二字来看平仄的,首字可以忽略) 平平仄人人平平,朝辞白帝彩云间,仄人平平仄人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人平亚平仄仄,两岸猿声啼不住平平人人仄平平。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平起不入韵式(所谓不入韵式,即起句不押韵)亚平队人亚平队,伤心欲问前朝事,从人平平仄仄平。
惟见江流去不回。
仄人平平平仄人,日暮东风春草绿、平平仄仄人平平鹏鸪飞上越王台。
三、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人平,君问归期未有期,平平人人人亚平。
巴山夜雨“涨秋池平平人人平平仄,何当共剪西窗烛,仄人平平人人平。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仄起不入韵式仄人平平平人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平平仄仄仄亚平.每逢佳节倍思亲平平仄人平平仄,遥知兄弟登高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遍插莱英少一人。
以上这些是格律诗正格的四种基本定格,每种定格又有三种变化,也称为变格,以后再讲这些变格以及拗救方面的知识。
希望这些知识能给初学者一点帮助。
律诗格律基本形式
律诗格律基本形式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基本形式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一、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为八句,称为“八句律”,也有十句以上的,称为“长律”。
但无论长短,每首诗的句子数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
二、押韵严格
律诗要求押韵严格,每句诗的末字必须押韵,且通常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常用的韵书有《平水韵》等。
三、对仗工整
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即在诗的颔联、颈联等处需要上下句对仗,形成对称的语句。
这种对仗不仅要求字面相对,还要求词性、语法结构等相对称。
四、字数限定
律诗的字数有一定的限制。
按照句法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五言律每句五个字,七言律每句七个字。
此外,还有五言长律、七言长律等变体。
五、平仄有序
律诗的平仄有序,即每句诗的声调安排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以平对平、仄对仄的方式安排,在某些位置上需要使用特定的声调。
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一种常见的平仄格式。
六、内容表达明确
律诗的内容表达要明确,通常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营造。
以上是律诗格律基本形式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组合使得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和写作律诗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hip has weather’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won,
The port is near, the bells I hear, the people all exulting,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 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But O heart! heart! heart!
几乎每首翻译的抒情诗都说明了这一点,不是对原诗有所省略,便是对原诗有所增加。”这说明了格律诗被翻译成自由诗是合理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形式误译。当然,承认这种误译类型并非极端地主张完全抛弃原诗的形式而不讲求“建筑美”和“音乐美”,诗歌翻译中的无韵诗翻译法(Blank verse)尽管合乎情理,但却不应该抛弃诗歌的韵律:“无韵诗的节奏和押韵尽管较为自由,但不论是传统的韵律还是自创的韵律,都还得遵守。”采用自由诗误译外国格律诗不但因为形式的自由而确切地表达出了原诗的内容,而且译作的艺术性比散文诗或散文翻译的作品更强,采用的毕竟是诗歌的形式。此外,诗歌翻译活动涉及到原诗歌文本、翻译过程、译者、译入语国的文化语境、译诗等环节。从文本特征出发,接受美学论者伊塞尔(Wolfgang Iser)提出了文本的“召唤结构”(Appellstruktur),对于诗歌文体来说,形式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比内容更为突出,诗歌形式上的召唤结构给翻译造成了两难选择,因为诗歌形式特别是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读者来说其理喻程度是不同的,对不同时代的读者来说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原文本的形式应尽可能地根据译入语国的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现状来进行翻译,这种翻译肯定会引起原诗形式的变化。由译入语国的文化引起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误译均可称为创造性叛逆,诗歌文本较其他文学文本更容易引起形式的误译,“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在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中,高度精练的文学形式与无限丰富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译者几乎无所适从——保存了内容,却破坏了形式,照顾了形式,却又损伤了内容。”所以,译者常采用自由诗体来翻译其他语种的格律诗,塞莱创造白体无韵诗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该四行体诗一三行(奇行)用的是四音步八音节,二四行(偶行)用的是三音步六音节,韵式为abcb。除了四行体诗外,五行体诗的韵式以及诗行长短的变化也比较丰富。雪莱(PercyBysshe Shelley)的名诗《致云雀》( )采用的是五行体。英语诗歌中,诗节的诗行为偶数的体式被采用得最多,六行体诗在英语诗歌中的使用率仅次于四行体诗,华兹华斯、D·G·罗塞蒂等人常用六行体进行创作,比如华兹华斯《云游》的第一节: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WilliamWordsworth:
该诗大体上每行采用的是八音节四音步,韵式为ababcc。
七行体诗在乔叟的诗篇中运用得比较成熟,而且他是当时最早用抑扬格、五音步、韵式为ababbcc的形式来写作的人,后来莎士比亚、丁尼生等人都采用过此形式。八行体在英语诗歌中也应用得比较普遍,尤其是比较典型的十四行诗的前八行,其韵式大体上为abba -abba。斯宾塞(Edmund Spenser)则以采用九行体著名,他在1580年开始写作长诗《仙后》( )时首创了该种诗体。十行体和十一行体在英语诗歌中偶有出现,最有名的十行体是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颂》(),十一行体则是他的《秋颂》( )。
这是该诗的第一节,每一行诗的音步基本上不相等,但该诗的偶行却是押韵的,而且全诗4 节都是采用的四行体诗,在排列上显得十分均齐,这些都是格律诗的要素。即便是最受自由诗写作者推崇的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自由诗也保留了一定的格律形式,以他的名诗《啊,船长!我的船长!》为例:
O 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
二、自由体诗
格律是诗歌诞生时就已经附着在其肌体上的“诗之为பைடு நூலகம்”的要素,所以,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多是讲究韵律的格律体诗。
但随着时代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韵式和排列不整齐的自由体诗也开始出现了。
本章前面论述格律诗的时候认为音步在诗行中的对等、韵在诗行中有规律地出现、诗行在每节诗歌中的对等是形成英语格律诗的基础。反之,如果诗歌诗行中的音步数量和类型不同,韵式没有规律或根本不押韵就成了自由诗(Free Verse)的标志。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派的兴起和自由派思潮的涌动使一些诗人开始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法国的象征主义,美国的意象派运动等,将自由诗推向了高潮。
This armbeneath your head!
It is some dreamthat on the deck,
You’ve fallen cold and dead.
My Captain does not answer, his lips are pale and still,My father does not feel my arm, he has no pulse nor will,The ship is anchor’d safe and sound, its voyage closed anddoneFromfearful trip the victor ship comes in with object won;
To meet,to know,to love,and then to part,
Is the sad tale of many a human heart.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该诗采用的是五音步十音节的偶句体,而且末尾两个词part 和heart 之间形成押韵。如果每节诗的诗行数量是三的话,那这样的格律体诗则称为三行体,这三行诗之间在音步数和音节数上必须等同,而且三行诗之间还必须押韵。四行体诗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为丰富的形式,其诗行的长短和韵式的变化很多,但最为典型的形式是奇行四音步,偶行三音步,押韵的方式常为abcb 或abab。以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的第一节为例:
英语自由诗的产生自然受到了时代风尚的影响,但最早促使英语自由诗产生的原因却是翻译。在英国诗歌史上,16世纪早期有两位诗人值得注意,一是前文提及的怀亚特,另一位是塞莱(Henry Howard Surrey),前者对英诗的贡献在于引进了意大利十四行诗体并给英语诗歌创作带来了“纪律”,后者则在1540年前后翻译诗歌的过程中为英语诗歌创造了“白体无韵诗”。塞莱“是在把维吉尔的《伊尼特》译成英文时试用了这种有节奏(一行五个音步,每步轻重相间两音节)而无脚韵的诗体的,不想这一下创立了一种对于英国诗至关重要的主要诗体。如果说十四行诗使得人们学到谨严和自我约束,白体诗则使他们能自由驰骋,写得气势磅礴。”英语诗的自由诗体由此拉开了序幕。为什么翻译会促使塞莱采用新的诗歌文体呢?诗歌文体自身的抗译性和诗歌文体翻译的难度决定了译者通常采用相对自由的形式来翻译外国诗歌。英国学者西奥多·萨瓦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认为“韵对于译者是一种束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选词。
“现代诗人往往不受格律的约束,他们爱写‘自由诗’(free verse)。如果和中国诗的格律相比较,传统的英语诗歌类似我国的旧体诗(律诗、绝句等),现代的诗则和我国的新诗大致相同。”但是,英语自由诗和中国新诗中的自由诗是不一样的:中国新诗中的自由诗多半将诗的形式因素遗弃得一干二净,而外国的自由诗却保留了一定的形式、音韵和节奏等格律诗的要素。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悼念朋友的名诗《冲,冲,冲》便是一首自由诗: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Robert Burns: ,
(七)小结
格律诗是英语诗歌的主要形式,在英国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留给后人的往往是那些闪耀着诗性、音乐性和“建筑美”的诗歌。世界上任何语种的优秀诗歌都必然洋溢着格律的华彩,格律是一首诗歌进入好诗殿堂的入场券。如果一首诗既不讲求押韵,又不讲究音步或音节的均齐,那它还会是艺术品吗?尽管20世纪曾出现了自由诗潮流,但格律诗的发展并没有中断,比如燕卜逊在形式方面就严格得出奇,他的诗不仅首首整齐,脚韵排列有致,而且还有法文villanelle 式的结构复杂的回文诗。整个说来,他的韵律是活泼的,愉快的,朗读起来,效果更好。十分现代的内容却用了十分古典的形式,这增加了他的诗的吸引力。再以同为英语诗歌的美国诗歌为例,20 世纪末期兴起的新叙事诗歌和新形式主义诗歌便是年轻诗人对60年代垮掉一代、自由派、意象派等诗歌形式的“反动”,他们转向古老的英语诗歌传统,“把美国诗歌从自由体的魔爪下解放了出来。”总之,“英国诗乃至英语诗的历史基本上是格律诗的历史,从乔叟开始的,是以音步为基础的格律诗的历史。”
O 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
Where on the deck my Ca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O Captain! my Captain! rise up and hear the bells;
Break, break, break,
On thy old grey stones, O sea!
And I would that my tongue could utter
The thoughts that arise in me.
……
——Tennyson:
Rise up—for you the flag is flung—for you the bugle trills,For you bouquets and ribbon’d wreaths—for you the shorescrow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