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基础知识三—奉天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王福荣格律诗是唐初兴起的一种诗体,也称近体诗。
格律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的精华,深爱人们喜爱。
格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条件限制多,所以写好难度较大。
为了学习传承和发展古诗词,在此介绍一下写格律诗的基本常识,以供想学写格律诗的老年和青少年朋友们,做为入门的参考。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真是优美动听的千古绝句,这首诗严然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这首诗为什么这么优美动听,琅琅上口呢?除了它有深远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之外,就是因为这是格律诗,在用字的声调上讲究平仄(z 0),读起来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现实中,有不少人对格律诗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好象只要八句,一句七个字,押韵,就叫七律;而只要八句,一句五个字,押韵,就叫五律。
这都是不准确的,有的就不够条件,就不属于律诗。
律诗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必须讲究平仄(z0)平仄就是字的声调。
古代的四声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可称古声韵。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普通话,新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叫新声韵。
字典上的标调符号分别为~、‘、\ 'o平,就是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别分散到现代的四声当中去了。
在语调上,仄声缓抑,平声高扬,一仄一平,一抑一扬。
在用律上,今人要与时俱进,提倡说普通话,用新声韵,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方便,听起来方便,查字典也方便。
适当学一点古代四声也好,以方便欣赏用平水韵做为平仄规范的古代诗词。
吴桥方言与标准语相差很大,必须常查字典。
格律诗在用律上,分为平起和仄起。
这要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的谓之“平起” ,是仄声的谓之“仄起” 。
为什么不看第一个字,而看第二个字呢?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下面是古人为七律规定的四套平仄格式。
1、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胡田保一,几个基本概念:格律诗:既要押韵,又要对仗、平仄,还要限定句数与字数,具备这四项要求的诗歌,就是格律诗。
有人将这四大特点概括为4句话12个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
绝句:每首4句。
每句5字,共20个字,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句7字,共28个字,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律诗:每首8句。
每句5字,共40个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每句7字,共56个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又称作古风、古体诗。
古诗是一种只讲押韵,而不要求平仄、对仗,也不限字数、句数的诗。
在唐诗的格律兴起之前,亦即南北朝及以前的诗人们写的诗,都没有平仄和对仗,那样的诗即称之为古诗或叫古风、古体诗。
因此,相对于“古体诗”而言,隋唐时期兴起的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体诗”。
唐以后的诗人写的一些不用平仄和对仗的诗,同样也称之为古诗。
古诗每句的字数可以不受五言、七言的限制,三言、四言、六言、杂言等等都有。
古诗的句数既可以4句、8句,也可以突破4句、8句的限制,可以更长,句数更多。
以下列举几首实例:每首4句:赠范晔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每首8句:怨歌行北周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每首6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每首10句: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品,它的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文体,它追求的是一种律跋规矩的美感。
下面是我对格律诗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一、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指以确定的格式和韵律为基础的诗体,又称“律诗”,主要包括词、曲、赋、骈文等几种。
它是古代诗歌创作中最为规范、最为传统的一种,有着独特的高雅风格,一般不受口语化、俗俚化影响。
二、格律诗的特点1.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律诗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诗的字数、句式、韵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有规律、神韵、洒脱的特点。
它给人们以一种统一、整齐、美妙有序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美学价值。
2.崇尚文化传统格律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宋代以前中国诗歌最高的创作卓越,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歌中的文字、意境、形式都必须符合道德标准和审美要求,高度崇拜文化传统,表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情感。
3.具有意境韵味格律诗不仅注重格式,更重要的是其意境韵味。
其语言表达具有明确概括性,是通过词选、句式、字谐、引拓等方式来保留这种特色。
它能深刻描写事物的内在心理表达、人际交往等,给人以深远的阅读感受和韵味。
三、格律诗创作的步骤1.选好韵脚选好韵脚是格律诗创作的首要步骤,好的韵脚可以使诗作更加流畅,更富有韵律感。
2.选好平仄平仄是确定音节声调的重要步骤,通常有便平(第二声),去平(第三声),入平(第一声)三种,也就是按照韵脚位置分类。
3.选好词汇选词的过程需要读者的广博阅读、积累和想象力,在选词方面,需要体现出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4.选好句形句子的形式也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创作者需要根据韵律的要求来选用适合的句式和结构,达到最佳组织和表达的效果。
四、总结格律诗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诗歌文化中的珍品。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华文化优异精华的方式。
通过对格律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文化修养。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节格律诗有关概念一、格律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类别繁多。
若按声韵方面要求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古体诗、格律诗和自由诗。
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
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
自由诗是指“五四”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在字、句、篇、声、韵等各方面都高度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格律诗与其它诗体的明显区别是,它在字、词、句、篇和声、韵等各方面都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平仄古汉语把汉字的读音分为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其读音特点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古人写格律诗时,把四声分平仄两类,把平声字归入平声类,把上、去、入三声字归入仄声类,作诗时把平仄两类字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读音发生了较大变化,古汉语声调与现代汉语声调也不尽相同。
现代汉语把汉字的读音也分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字。
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化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去了。
如:八、插、杀、挖、鸭、说、托、桌、郭、喝、苛、割、着、接、缺、约、拍、逼、滴、积、激、夕、七、昔、息、惜、一、失、吃、织、汁、出、忽、仆、叔、突、屋等字已化入阴平;达、伐、峡、杂、伯、帛、柏、夺、国、佛、活、浊、合、德、阁、革、格、隔、舌、则、责、泽、折、哲、宅、别、节、结、杰、协、学、白、敌、笛、及、吉、急、习、席、局、菊、十、实、石、识、食、直、职、值、独、读、佛、拂、服、福、俗、竹、烛、足、族等字已化入阳平;法、甲、索、血、雪、铁、百、北、笔、尺等字已化入上声;飒、煞、错、或、脉、各、乐、策、色、猎、业、月、叶、脉、六、毕、立、力、玉、育、式、日等字已化入去声。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这里所谓的“古”和“近”是以唐朝时代人的眼光来看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是依照唐以前时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绝对不是无格律的现代诗,相反,它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四个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每首限定四句。
五言绝句二十字,七言绝句二十八字,其它的特点都和律诗相同。
【写律诗】要严格地遵照声韵要求来进行。
声是指平、仄两声。
古人将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归入仄声就可分平仄,但古人的发音现在无从得知,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声韵书中查出某个字在古诗中的平仄。
对于现在使用的汉字,要确定其平仄则比较简单:一声、二声属平声,三声、四声属仄声。
诗的格律主要体现在平仄上,格律诗的每句每字都有平仄的要求,依照平仄写出来的诗朗朗上口,否则会觉得读起来很别扭。
韵是押韵,又称压韵、叶韵、协韵。
押韵就是强制性地规定在一首诗的哪句哪字必需使用同韵的字,诗中韵的位置都在句尾,故有韵脚的说法。
古人作诗有韵书可查,清代人常用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
一般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格律诗章法及要点
格律诗章法及要点格律诗章法及要点绝句的写作和章法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
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
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
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
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律诗的写作和章法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
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的关系和变化。
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
由于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
格律诗的句法五言的句法一般是2-3式,字分为上2下3,在前2里又可1-1,下3可分为2-1或1-2。
七言的句法一般是4-3式,字分为上4下3,在前4里又可3-1或2-2,下3可分为2-1或1-2。
也有2-5或5-2,甚至也有1-3-3的句式。
在写作时可灵活掌握。
近体诗在语法结构上有两个特点,可以有省略和倒装,这在散文中是不允许的。
格律诗的字法格律诗有章法、句法、字法之说。
字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炼字,诗词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把这个字炼好了,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千金”。
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这个字。
附《诗要法杂论》古诗要法: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古要法: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兴,或赋起,则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
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
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七古要法:七言古诗,先要铺叙,要有开合,要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
须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一天学会格律诗
一天学会格律诗非常感谢〈网易)网的400多位诗友共聚一起探讨,许多不到之处,敬请提出来,相互提高。
通过这么多天的格律知识和如何写诗,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有些诗友爱好者,从不懂格律开始,短短几天和长者3个多月,写出了让我非常吃惊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和万分的高兴,下面我再把前段时间讲课的汇总一下。
平仄及入声字简单的辩别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样区别平仄,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
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因时间有限和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和缺漏,恳请批评和指正。
如果大家实在感到这个太难,那就用普通话来写。
基本上把一声二声归于平音字,把3声和4声归于仄音字。
韵也要采用中华新韵,不能才用平水韵,平水韵适合写近体诗。
区分: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四:凡b、p、m、d、t、n、l声母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属于上平六麻及上声二十哿五:凡d、g、h、z、四声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七:a 与f、z、c、s拼时大都是入声(仨洒属于上声九蟹及二十一马例外八: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
只有「瘸属于上平五歌」queˊ,「靴属于上平五歌」xue二字除外。
九:xi中阳平均为入声,阴平唯“昔”、“夕”、“析”、“悉”、“息”及其形声字及“吸、翕、锡”是。
十: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
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平:○ ○○ ○○○仄:● ●● ●●●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1,限定字句。
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
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5,对仗。
每首诗中对仗联可以多到四联,至少要有两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6,粘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联内要求对仗,上下联之间要求粘。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doc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耆翁——根据作者学习笔记整理格律诗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我在学习中记录了数万言心得笔记。
所学所悟,尽在其中。
今应相识于沈阳北陵公园文化角诸多诗友之托,将我初步理解的格律诗基础知识,以七言律诗为例整理出来,供初学者参考。
谬误之处,恭候斧正。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
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格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绝句为四句,每首律诗为八句。
其谋篇章法是起、承、转、合。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由于句数长短不同没有联名)七言格律诗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改变基本句式的排列顺序,组合了七言绝句的句式:绝句A句式——ABCD首句平起仄收绝句B句式——BDAB首句仄起平收绝句C句式——CDAB首句仄起仄收绝句D句式——DBCD首句平起平收四个绝句句式,变位相加,组合了七言律诗的句式:律诗A句式——绝句句式A加A律诗B句式——绝句句式B加C律诗C句式——绝句句式C加C律诗D句式——绝句句式D加A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从而提升意境,增加美感。
对仗是否严谨,遣词是否贴切,语言是否清逸,历来都是衡量和品评作品的标准。
格律诗所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国粹,其高深、典雅、精炼、流畅,皆缘于此。
格律诗手册
格律诗入门手册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大家知道,格律诗有五律、七律之分;有排律、绝句之异。
格律诗滥觞于隋,定形于初唐,成熟于盛唐。
脱胎于古体诗(亦称古风)、乐府。
格律诗的形成,最先应上溯至南朝的沈约,是他将发音不同的汉语进行分类,根据语音的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就是后来所称的四声。
平(分阴阳)、上、去、入四声,后三声统称为仄声。
《康熙字典》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自从有了平仄声的分类,便使得每个汉语在音阶上有了各自的属性。
若将这属性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就有了高低错落的音乐性了。
将其应用于诗,诗便具有了抑扬顿挫的音律。
因此,格律诗的最大特点便是其音乐美。
从《诗经三百首》到汉乐府诗,及后来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所以无格律。
当然是因平仄四声未分。
所以,南朝虽然没有格律诗,却因出现了四声而具备了格律诗的条件。
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用平仄声去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全是五言律诗的句式,就缺个粘对,若没有四声的安排,那有这么标准的?!无疑的是,平仄句式的出现缘于平仄声的出现,平仄句式的出现,格律诗的出现,又缘于平仄句式的出现,当懂得用粘对规律去组织这些平仄句式时,格律诗就出现了。
隋至唐初,短短的时间内,平仄句式因粘对规律的应用而趋于统一,这段时间是律诗的形成期。
这种强调平仄规律的新诗,一时成了诗坛的新宠。
为了区别于古体诗,近体诗的名称应运而生。
因为它是有固定格律的,又称其为格律诗。
从此,诗人便与格律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真正的诗人没有不会作律诗的。
原来乐府与古风还能与之并驾齐驱,后来,格律诗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后来诗坛的主要体载。
中华优秀文化要传承,要发扬光大,格律诗就不能不学习,所以,笔者编写这本小册子。
写格律诗38句口诀
写格律诗38句口诀写格律诗38句口诀写格律诗38句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绝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
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 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律诗口诀38句解释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1、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2、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熟记的。
3、本口诀遵古韵。
浅解一下:小拗五字可不救,意思是说,如果第五字的平仄有误,不造成三平调(即尾三字都是平声),或三仄尾的现象,就可以不要去管它,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等。
格律诗
历史源流
产生 定形
成熟 改革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 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年左右—499年)。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 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沈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 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对仗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词性分为11类。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 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 等)
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联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联绵词多为双 声,叠韵,或即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格律诗
古代汉语诗歌
01 简介
03 创作背景
目录
02 历史源流 04 形成过程
05 平仄介绍
07 区别内容
目录
06 基本句型
基本信息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 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 诗的定型。
平仄介绍
平仄介绍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 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 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格律诗的基本规则基本概念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
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
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佺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再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结构特点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基本规则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基础知识》(第三讲)主讲人:奉天大家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探讨格律诗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问题。
今天是第三讲第九节“量三补五”避孤法(奉天原创)和第十节新韵与旧韵第九节“量三补五”避孤法(奉天原创)[方法简介]七言格律诗中,当某句的四字平时,三字尽量用平,三字不平,五字补平。
五言格律诗中,当某句的二字平时,一字尽量用平,一字不平,三字补平。
[方法说明]七言律诗中,四字为平的句式只有两个: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一中的三字要尽量用平,此时五字可平可仄;若三字用仄了,则五字必平。
即避免出现三四五字的“两仄夹一平”现象。
句式二中的三字可平可仄了。
因为此句五字是必平的(不然三仄尾),所以三字用什么都不会造成三四五字的“两仄夹一平”现象。
所以犯孤平的句子只能出现在句式一中。
同理,五言诗只能出现在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
此时那就是“量一补三”了。
律诗写作中,犯孤平乃律诗大忌,亦为初学者之难点。
关于犯孤及避孤尚存争论,我们初学者尽量避之为好。
量三补五避孤法不仅可以用在写作律诗的过程中,即避孤,亦可用于快速检验一首律诗是否犯孤,即查孤。
上面的律诗——改为格律诗首先,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先搞清楚,那就是“孤平”如何定义?有人认为律诗某句中出现了两仄夹一平,即“仄平仄”就是孤平,是不正确的。
讲师:奉天(395183762) 20:07:42孤平的定义是:格律诗某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字是平声,那么就说此句犯孤平了。
讲师:奉天(395183762) 20:08:05在此定义基础上,我们以七言律诗(其它类推)为例,详细剖析一下:根据律诗相替规则,一字、二字、三字、五字、六字都不可能独平。
举一例说明:假如说第六字独平,其它字除尾字外全仄,成仄仄仄仄仄平尾(韵)这里二四字未替,必有一平,非孤。
这样,就用排除法排除了除第四字以外所有字孤平的可能。
那么就剩下四字有孤平的可能了。
即:仄仄仄平仄仄尾——再看这里尾字必平,为什么?否则三仄尾。
所以百度百科对孤平是这样描述的:“孤平,诗律术语。
律诗大忌。
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
”因此,孤平只能产生在下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里,因为常讲的“一三五不论”的片面性,极易造成三字用仄,形成“仄平仄”犯孤。
为了避孤应首先考虑三字用平,这符合上述的标准式,实在不行,就必须把五字用平声,这就是所谓的“量三补五”,即尽量把三字用平,不行再用五字来补平。
先举一个五绝的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二字是平的,只有二三句,二句中“河”前字平了,后字可平可仄,保证不犯孤。
三句中“穷”前字“欲”仄了,则后字“千”必平。
若换成仄声字“万”,就不行了。
再举个七律的例子:七律-秋夜思文/老街味道琴点黄花香染指,云推秋月冷无言。
凭栏把酒炊方起,借笔求词绪怎填。
风雨不知生计苦,露霜未解稼耕难。
失魂倦鸟寻栖处,恣意顽童触乱弦。
我们可以用“量三补五法”来检验它有没有犯孤现象:找四字为平的句子,有第一句、四句、五句、八句,第一句中“黄花香”——平平平,没有;四句中“求词绪”——平平仄,没有;五句中“不知生”——仄平平,没有;八句中“顽童触”——平平仄,也没有,全没犯孤。
最后,有一点我要特别指出:“孤仄”是现代文人后加的一个概念,古诗中没有这一说,所以可忌可不忌。
第十节新韵与旧韵一、中华新韵(一)有关概念中华新韵简称新韵,它是以今四声为基础的,今四声为阴平、阳平、上(读shang四声)声、去声。
以普通话或《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
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
(二)新韵与旧韵的关系:旧韵又叫古韵,它是以古四声为基础的,古四声包括上平声、下平声、上(读shang三声)声、去声和入声。
上平声和下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
旧韵有很多韵书,唐后诗人写诗填词一般尊平水韵,现在写诗既可以用新韵,也可以用旧韵,有的组织或刊物要求参赛或投稿时新韵者要标注,也有的诗群中有此特殊要求。
创作格律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
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
入声字的读音具有短促的特点为,唐以前入声字是很受诗人们喜爱的,唐诗中几乎找不到没有入声字的诗。
也许入声字读起来或顿促(仄仄)、或震憾(仄仄)、或有力(仄仄),哈哈,难怪连这些词的用字也都是仄声!欣赏古诗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特点,古诗人特别喜爱用仄声字写诗,特别是用入声字。
关于新韵与旧韵的选择与运用,我的观点是:新人用新韵,倡新可知旧;新不妨旧,宽不碍严。
(三)新韵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一声又叫阴平,二声又叫阳平,三声又叫上声,四声又叫去声。
2.注意标准自己的普通话发音,或常查新华字典或百度搜字;3.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讲师:奉天(395183762) 20:26:374.注意有些韵母同韵。
韵部表:一麻a,ia,ua二波o,e,uo三皆ie,üe四开ai,uai五微ei,ui六豪ao,iao七尤ou,iu八寒an,ian,uan,üan九文en,in,un,ün十唐ang,iang,uang十一庚eng,ing,ong,iong十二齐i,er,ü十三支(-i)(零韵母)十四姑u其中,二波三皆五微七尤九文十一庚,应特殊记忆。
;特别强调:an、en 不同韵en、eng 不同韵;这个与旧韵有区别“齐”、“支”不同韵。
二、平水韵(一)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的基础上,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后来南宋平水人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称为平水韵。
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
平水韵包括: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注:平水韵应该学,这对欣赏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二)平水韵部(略可百度)(三)派入新平声的入声字以下部分可课后收藏,便于查找或记忆1、按韵母排列(收集588个)(1)洽〔α〕(即拼音麻韵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阴平的入]:八捌擦嚓嚓插锸耷哒搭嗒?褡发(又去声入)夹旮嘎刮括栝鸹垃拉邋抹掐袷葜撒杀刹铩煞(又去声入)刷趿塌溻踏挖呷瞎鸭压押扎匝咂拶扎吒哳[阳平的入]:拔茇菝跋魃察檫达鞑沓怛妲笪靼答瘩乏伐垡阀筏罚嘎滑猾夹浃郏荚铗蛱恝戛颊旯拉匣狎柙侠峡狭硖辖黠杂砸扎札轧闸铡喋(2)驳〔O〕阁〔е〕(即拼音波韵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阴平的入]:拨鲅趵钵般饽剥踔戳撮咄掇裰郭崞聒蝈豁劐攉捋扑泊泼钹说缩托脱喔拙捉桌倬涿焯作嘬鸽割搁喝磕瞌[阳平的入]:孛伯驳帛泊柏勃钹铂亳舶脖博鹁渤搏箔魄(又去声)膊踣薄(又去声)礴夺度铎踱佛国掴帼虢馘活橐灼茁卓斫浊酌浞诼着凿啄琢(又音zu6)缴擢濯镯勺昨笮阁葛(又上声入)蛤颌合涸盒貉曷盍阖壳(3)彻〔е(半)〕屑〔ie〕月〔üe〕(即拼音车韵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阴平的入]:瘪憋鳖跌疙圪节疖结接秸揭噘撅颏捏撇瞥切缺阙帖怙贴楔摸歇蝎削薛喝噎日约蠖折蜇(今属开韵的)拍摘拆;[阳平的入]:别蹩德得迭垤瓞谍堞耋揲喋牒叠碟蝶蹀额革格鬲隔嗝膈塥镉骼纥劾阂核翮孑节讦劫杰诘桔洁结桔桀捷偈婕颉睫截碣羯孓决诀抉角珏觉绝倔桷掘崛脚觖厥催劂谲獗蕨橛噱爵蹶矍嚼爝攫壳咳颏舌叶(又音xié)协胁挟颉撷勰穴学噱(又音jié)则责择咋泽啧帻舴箦赜折(又音shé)哲辄蛰谪摺磔辙;(今属开韵的)百宅翟(4)锡〔i〕职〔—i〕(即拼音衣韵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阴平的入]:逼嘀滴圾芨唧积屐(又阴平)击缉激劈噼霹七柒戚缉嘁漆剔踢夕吸汐昔析矽穸息悉淅惜晰翕皙锡裼蜥熄膝螅歙螅腊蟋一壹揖吃失虱湿只汁织[阳平的入]:荸鼻狄迪的籴荻敌涤笛觌嘀嫡翟(又开韵阳平入)镝及吉岌汲级极即佶诘亟革芨急疾棘殛戢集蒺楫辑嵴嫉蕺瘠藉籍给脊习席觋袭媳隰檄拾十石(又寒韵去声)实识食蚀觥执直侄值职埴植殖絷跖摭踯(5)屋〔u〕域〔ü〕(即拼音乌韵派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阴平的入]:出督毂(又上声入)忽惚唿哭窟仆扑朴噗叔倏菽淑凸突秃屋屈掬鞠鞫锔诎蛐戌[阳平的入]:醭毒独顿读渎椟牍黩犊髑纛弗佛艴弗拂氟绋怫芾伏茯绂祓服菔鹏匐福蝠辐宓黻幞模囫斛觳鹘醭璞濮孰赎塾熟秫俗竹术竺逐烛舳瘃躅足卒族镞局伺桔菊橘曲(又上声入)2、按声母排列(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柏泊箔博搏拨剥瘪鳖憋蹩铂跋魃荸亳孛钹踣(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锸(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黩髑垤牒喋蹀逖荻籴镝嫡鞑耷褡妲怛靼纛(E)额(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服伏弗拂福幅袱蝠(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鬲膈嗝聒蝈虢(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盍曷翮劾鹘纥嘿豁(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觉谲爵噱攫唧蒺鲫姞殛戢浃铗桀颉鲒疖孑跼橛镢蹶蕨桷。
(K)嗑瞌壳咳哭窟颏(L)拉邋(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铩杓秫(T)踏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W)挖屋(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胁协歇蝎薛学穴削隰黠(Y)鸭押一壹揖约曰(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铡闸轧扎札摘宅翟着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鉔箦斫注:有的多音字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或词组中读入声。
讲师:奉天(395183762) 20:36:493、派入新平中常用的入声字(258个)一屋(22字)屋、竹、福、服、熟、族、菊、轴、逐、伏、读、犊、粥、哭、幅、斛、仆、叔、淑、独、秃、孰二沃(8字)俗、足、曲、烛、毒、鹄、督、赎三觉(12字)觉、角、捉、卓、琢、剥、驳、雹、浊、擢、学、镯四质(12字)出、实、疾、一、壹、吉、七、悉、侄、茁、漆、膝五物(4字)佛、拂、弗、屈六月(17字)骨、发、伐、罚、卒、谒、竭、歇、蝎、忽、窟、突、勃、筏、掘、核、日七曷(14字)曷、达、活、钵、脱、夺、割、拨、葛、豁、掇、喝、撮、咄八黠(11字)黠、辖、札、拔、滑、猾、八、察、杀、刷、刮九屑(23字)节、绝、结、穴、说、洁、别、缺、决、诀、折、拙、辙、杰、哲、蟹、截、跌、揭、碣、桀、薛、噎十药(19字)薄、阁、爵、约、脚、郭、酌、托、削、铎、灼、凿、着、泊、勺、桌、搏、昨、礴十一陌(27字)石、白、泽、伯、迹、宅、席、籍、格、帛、额、柏、积、夕、革、脊、隔、掷、责、惜、择、摘、藉、翮、瘠、昔、惜十二锡(18字)锡、击、绩、敌、笛、滴、狄、镝、檄、激、荻、踢、剔、涤、戚、霹、雳、析十三职(20字)职、国、德、食、蚀、息、极、直、得、黑、贼、则、殖、值、植、棘、织、识、即、逼十四缉(19字)缉、辑、集、急、湿、习、十、拾、什、袭、及、级、揖、汁、蜇、执、汲、吸、笠十五合(8字)合、答、杂、匝、阖、盍、鸽、拉十六叶(12字)贴、帖、接、蝶、牒、叠、捷、颊、协、谍、挟、辙十七洽(12字)侠、峡、匣、狭、鸭、乏、劫、胁、插、押、狎、压(四)旧仄新平的字(收集459个)A:阿凹B: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C: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D: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犊度咄掇裰夺铎踱E:额F: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G: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H: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J: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矍攫谲爵菌K: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L:拉邋疗溜馏噜捋M:妈抹没谜乜摸膜N:捏O:噢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R:如茹孺S: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T: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W:挖玩屋喔X: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协胁挟撷戌靴薛穴学Y: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Z: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摭执直值殖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五)旧平新仄的字(有26个)看忘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受)售叟任(承担)妊今天到此,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