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形成
社会资本再生产PPT课件
社会资本的创新与发展
总结词:社会资本的创新与发展是指通过创新和发展新的社会资本形式、结构和功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04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结构和质量,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社会资本再生产可能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资本再生产可能更注重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发展趋势
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再生产面临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信任危机等挑战,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建立互信机制。
机遇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社会资本流动,利用新技术提高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挑战与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或限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进程。
政策制度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进程。
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我实现,而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03
02
01
社区发展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通过提供员工培训和福利,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员工培训与福利
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一、概述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并强调它们在人类行为和福利方面产生的显著影响。
我们将指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或互替的关系。
我们将讨论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本身及其作用可能发生的变化。
特别地,我们将提到在中国的背景下,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变化可能存在的城乡差异。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探讨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经济绩效。
我们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并讨论社会结构调整与制度变迁之间的互动。
在后续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主题,并提供相关实证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1. 介绍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的概念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资本,通常被定义为社会网络中个体和团体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共享规范的总和,它能够影响资源的分配和效率。
社会资本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社交网络,还体现在社区、组织、国家甚至全球层面。
在一个高社会资本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互相信任、合作,并共享信息和资源,这种氛围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极为有利。
非正式制度,则是指那些未被正式写入法律但在社会中广泛接受和遵循的行为规范、惯例和传统。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决策。
非正式制度可能来源于文化、习惯、宗教信仰或社会习俗等,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力,能够影响甚至塑造正式制度。
在经济发展中,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创新的产生以及经济的整体表现。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而非正式制度则可以塑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理解并合理利用这两种力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阐述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_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人类社会的演变历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普遍规律,而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阶段,也具备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进步的方向和动力,以及人类行为与制度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定概述并清晰界定文章内容。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历史背景、社会演变过程以及共同特征和规律。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包括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经济体系与私有制度对其影响以及利润追求和市场竞争对其驱动力。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规律对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并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我们旨在加深对社会进步和变革机制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将探究这些规律对经济、政治、社会组织以及个体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
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并针对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期待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公众对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理解的共识,并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基础。
2.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1 历史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从人类最早的原始社会开始,到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无论时间和地区如何不同,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
2.2 社会演变过程: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转型。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从以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文明阶段,并最终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战略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战略论文题目一、最新战略论文选题参考1、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英文)2、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3、企业战略理论综述4、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5、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6、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7、纳米材料研究的新进展及在21世纪的战略地位8、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9、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10、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11、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12、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13、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两种价值模式与六大驱动因素14、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15、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16、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17、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18、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战略19、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20、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二、战略论文题目大全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2、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3、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4、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5、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6、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7、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8、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9、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10、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11、复杂多变环境下和谐管理理论与企业战略分析框架12、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战略重点思考1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战略采购14、我国月球探测的总体科学目标与发展战略15、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16、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17、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18、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19、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20、“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三、热门战略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2、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3、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4、电力短缺、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5、实物期权与高科技战略投资——中国3G牌照的价值分析6、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7、公司特征、行业特征和并购战略类型的实证研究8、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9、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基于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行业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10、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11、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1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13、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1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15、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16、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7、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18、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19、关于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20、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四、关于战略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2、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3、地方产业群战略4、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5、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6、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7、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8、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9、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10、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11、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兼论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2、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13、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4.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途径14、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15、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16、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影响17、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18、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19、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20、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五、比较好写的战略论文题目1、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兼谈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2、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3、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4、问路城镇化——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5、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6、论高校战略管理7、战略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我国研究重要领域8、实现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战略思考9、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10、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11、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12、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13、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14、图书馆VS机构库——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再思考15、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16、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17、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战略18、中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19、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现状及发展战略 20、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
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解释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在他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发展被分为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下面将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详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狩猎采集阶段狩猎采集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简单。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简单的工具制作。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自然的赐予。
人们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社会结构以家庭和氏族为组织形式。
这个阶段的社会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更多的是处于原始状态。
二、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农业革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跨入了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大幅改善。
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和财富的不平等。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类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转变为了国家社会。
三、工业革命阶段工业革命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国家竞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工业革命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损坏,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四、信息社会阶段信息社会阶段是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通联更加紧密,全球化的经济、文化、政治影响日益增强。
资本与社会经济关系
资本与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与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阶层、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资本与社会经济关系。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为基础,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生产的组织。
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资本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利润追求实现个人财富的最大化。
这种以财富积累为核心的经济系统,对于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资本与经济发展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资本的积累和流动为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创新,加速了科技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非均衡的,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
资本逐渐聚集在少数富裕阶层手中,而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资本与社会阶层资本的不平等分配导致社会阶层的划分。
富有的资本家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而无法拥有足够资本的社会群体则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
这种社会阶层划分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不公平感的加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阶层是由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共同决定的,而这往往与个人的出生背景紧密相关。
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资本积累的人来说,要想摆脱贫困和提高社会地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机遇。
四、资本与资源分配资本在资源分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往往取决于市场机制和资本所有者的决策。
资本家通过投资决策来决定资源的流动方向,从而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
然而,这种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有效和公平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垄断和竞争不平衡等原因,导致一部分社会资源被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综上所述,资本与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
论社会资本对私营企业的负面影响
论社会资本对私营企业的负面影响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具有社会锁定效应,其具体表现为:结构型社会资本中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及稳定性导致的功能性锁定,关系型社会资本中网络成员和信息的同质性对私营企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而认知型社会资本则由于认知锁定而影响了私营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同时,以家族化和泛家族化的社会资本扩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社会锁定私营企业社会资本对于私营企业的影响,近年来很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潮,并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本文将根据社会资本的特性分析来探讨其对私营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外关于社会资本的分类关于社会资本的分类,目前在学界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其中,安尼鲁德•克瑞奇纳(Anirudh Krishna)和诺曼•厄普赫夫(Norman Uphoff)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两种,而纳比特(Nahapiet)与戈什尔(Ghoshal)在他们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制度)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认知维度(cognitive dimension)三个层面,对应着有结构型(制度)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
他们认为,结构型社会资本是指通过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和确定的社会角色,促进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动和制定政策;关系型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创造关系或者由关系手段获得的资产,是社会联系的人格化方面,包括信任与可信度、规范与惩罚、义务与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认知型社会资本指的是提供主体间共同理解的表达、解释与意义系统的那些资源,比如语言、符号和文化习惯,在组织内还应该包括默认知识等,它是一个更主观、更难以触摸的概念,主要包括语言、编码以及默会知识等。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关性分析引言: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两个关键概念。
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信任体系,而人力资本则涵盖了个体的知识、技能和教育背景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1. 社会资本的定义与特征: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信任体系。
它包括了相互信任、合作、共享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元素。
社会资本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进而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益。
2. 人力资本的定义与特征: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知识、技能和教育背景等因素。
人力资本的积累与个体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它是个体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生产力所在。
二、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影响1. 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一个有较高程度的社会资本的社会往往能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个体可以通过交流、互动和合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社会资本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职业导向,提高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
2. 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限制:然而,社会资本也可能对人力资本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在一些社会资本较低的地区,人们可能面临难以获取教育和培训资源的问题,从而限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此外,过度的社会资本也可能导致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个体发展其独特的人力资本特长。
三、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1. 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贡献:具有较高程度的人力资本的个体通常具备更强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和行为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资本的积极发展和扩大。
2. 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挑战:然而,有时人力资本的崛起也会给社会资本带来一定的挑战。
个体的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的疏远和信任的破裂。
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追逐个体利益可能会削弱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结论: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浙人社发[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17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立项课题,请于2014年5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结题(L2013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2013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逾期不再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结题材料请寄: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8月30日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3A001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对策研究,施仁江,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2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施祺方,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3基于产学研平台的浙江省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彭国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4“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利群,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王景,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6大学生就业困境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王忠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7基于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8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胡永青,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09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策略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10浙江省社区老年养护工作就业队伍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赵映振,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1在杭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周燕,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探究,蔡云飞,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3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环境研究,朱佐想,浙江大学L2013A014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袁秀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5基于乐业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谢书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6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李俊,浙江科技学院L2013A017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远亚丽,湖州师范学院L2013A018医学高职生“就业互助模式”的构建研究,戴晟,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L2013A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李晨,宁波工程学院L2013A020就业结构性矛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陈红新,嘉兴学院L2013A021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路径研究,杨燕群,嘉兴学院L2013A022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缺工对策研究,林彬,嘉兴学院L2013A02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邢晓,衢州学院L2013A024基于外向型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王琼,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5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张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6高职院校毕业生延伸服务的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7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袁荣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8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研究,徐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9基于双语教学的建设类高职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丁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0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因素和激励研究,朱哲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2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3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培养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王慧,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探析,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沈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6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7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8城镇化建设对浙江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研究,陈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9现代服务业视角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吴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0基于就业拓展探析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宁波市为例,沈锡昂,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41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方仕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2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卢子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3浙江省区域性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科院L2013A044初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321”培训模式路径探索--以长兴县为例,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L2013A045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钱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3A046海洋经济战略下的浙江省港口机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7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行为分析与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金朝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8基于和谐视角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朱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9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估,陈红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0产业融合发展下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与保障措施,许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1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成功内外动态发展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52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研究,张野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3汽车产业发展与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4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55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陈永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6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滕朝晖,临安市技工学校L2013A057医保基金管理绩效评估,傅鸿翔,省人力社保厅L2013A058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与医疗支出研究,程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59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研究,张娃庆,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0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朱力明,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1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邢淑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2浙江省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多维考量及其调整策略,战昱宁,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6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研究,马春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4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岳焱,嘉兴学院L2013A065高职院校编外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二)资助项目L2013B001“第二次转型”时期,浙江省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性及社会规制研究--以养老保障为视角,刘芸,温州大学L2013B002基本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崔仕臣,温州医科大学L2013B00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与比较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L2013B004基于养老金双轨制视角的收入再分配差距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吴晓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L2013B005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童夏雨,浙江财经大学L2013B00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行为、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研究,陈野,嘉兴学院商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R2013A00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3A002 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兼论财政与税收作用的发挥,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3A003 高校高层次人才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诸燕,杭州师范大学R2013A004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研究,蒋征刚,浙江省疾控中心R2013A005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R2013A00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A007 基于SERVQUAL框架的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姜英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08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司法系统为例,孙培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2013A009 海洋经济驱动下泛海创新人才价值提升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陆可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A010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崔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邢海燕,绍兴文理学院R2013A012 技术标准下面向知识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3 衢州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4 12333舆情传递机制研究,李国进,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A015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作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01 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苏俊杰,中国计量学院R2013B002 艺术类青年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舒,中国美术学院R2013B003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3B0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模式研究,汤智,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5 浙江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卓奕源,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6 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杭甬温的调查数据,刘国岩,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7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陈勇,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8 校企政协同培养纺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龚素王乐,浙江理工大学R2013B009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陈永斌,浙江传媒学院R2013B01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邵慰,浙江财经大学R2013B011 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朱晓辉,浙江海洋学院R2013B01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英语为例,乔锟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B013 杭州市文创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和对策创新研究,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R2013B014 浙江省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徐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15 用人需求导向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研究,邵月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B01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许尤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构建研究,杜宏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8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汪丽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9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华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0 经济转型下浙江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人才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林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层级规格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谈黎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2 区域经济视域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3 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多元体系的构建和思考,陆晓楠,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4 浙江省休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5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性人才开发政策研究--以宁波为例,虞晓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6 转型时期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7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欠发达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创新研究,贺翔,宁波大学R2013B028 浙江省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顺林,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孔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0 基于浙中产业环境下机电类高技能人培养体系建构研究,何永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1 国际电商人才STF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楼淑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2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张伟,温州大学R2013B033 衢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研究,童玉娟,衢州学院R2013B034 制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护理人才队伍研究,张昊,丽水学院R2013B035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6 基于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张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3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基于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证研究,陈晓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8 人力资源服务知名企业情况调查-基于杭州猎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9 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40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侯德贤,宁波工程学院R2013B041 湖州市海归人才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韩海平,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42 民营企业人才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台州市为例,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C001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价值认同研究--以浙江省A大学为例,乐园罗,浙江大学R2013C002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体系的融合研究,胡国庭,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3 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柳仕莺,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4 我国事业单位年金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5 基于生态取向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王海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C006 科研单位团队带头人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2013C007 绩效评价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3C008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及周边地区高校为例,李镇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C009 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倪志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0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潘华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研究,谢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2 浙江省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戴道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3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汪一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2013C014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徐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5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实践和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金晓童,温州医科大学R2013C016人力资源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於国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7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服务和涉外培训研究,吴苏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8 关于企业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研究,应春生,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2013C019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张利,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2013C020 浙江省人事考试内部管控制度研究,朱树民,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R2013D001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形象塑造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研究,吕媛媛,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3高校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比较研究,伍小龙,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4 国内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比较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3D005 科举选才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3D006 职业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研究,李弟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7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8基于双因素理论和对应分析法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研究,徐颖,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D009人事考试的规程和制度研究,陈红梅,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3Z001 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楼春锋,杭州浙佳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2013Z002 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张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3 人力资源招聘与中介服务,应校军,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4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陈雅,温州大学R2013Z005 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沙居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2013Z006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3Z00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郦巍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2013Z008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Z009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陈丽君,浙江大学R2013Z010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潘维,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R2013Z011浙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3Z012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冯志娟,浙江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家族化经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浅谈家族化经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从家族成员个人特质因素、家族企业的社会网络因素以及家族系统与企业系统的权力配置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家族化经营会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产生影响,而家族成员内部的权力配置作为影响企业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多元化;家族化经营家族企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以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为基本手段,兼具家族和企业规则的经济团体,其在世界经济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业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家族特性,这些家族特性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而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的重大决策,也必然会受到家族企业家族化特性的影响。
本文从家族成员的个人特质因素、家族企业的社会网络因素以及家族系统与企业系统的权力配置因素这三个方面,对家族化经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进行了梳理。
1.家族成员的个人特质因素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hambrick和mason首先提出了高阶理论,他们认为企业战略的研究重点在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影响,高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企业的战略行为甚至绩效都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心理变量很难测量,故而大部分学者都是从表面可以观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入手,常被作为研究变量的有年龄、任期、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
国外的相关研究普遍较早,例如,1992年wiersema和bantel的研究发现,年轻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参与变革;hambrick和chen(1996)提出,高管人员的教育背景的差异性与企业绩效的提高正相关。
我国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李华晶和邢晓东(2007)对电子业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激励约束水平和企业的创业战略进行了测度,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和激励约束水平会对企业的创业战略产生影响,并且高管团队的激励约束水平会在高管人口特征和企业创业战略的关系中起到调节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
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的概念内涵、操作化测量方法以及其在经验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概念,近年来在中国的研究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和特性进行阐述,然后介绍在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如何对社会资本进行操作化测量,最后通过实证案例,展示社会资本在中国的经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中国社会资本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社会资本理论概述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在社会科学领域崭露头角,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主要关注个体或团体在社会结构中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这一理论强调,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社会资本同样对个体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社会资本的核心概念包括网络、信任和规范。
网络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为成员提供信息、资源和支持。
信任则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合作和协调,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增进社会的整体福祉。
规范则是指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期望,它们能够引导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资本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社会资本被视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促进创新和创业活动,提高经济效率。
在社会学中,社会资本则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探讨如何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社会和谐。
在政治学中,社会资本则强调公民参与和社会信任对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在中国,社会资本的研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使得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中国社会的家族观念和人情关系网络,使得个体在获取资源和支持时更加依赖社会网络。
中国的社会信任结构也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高管团队人口特征、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高管团队人口特征、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高管团队人口特征、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引言:高管团队在企业决策、组织发展和企业绩效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本文将探讨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和建议。
一、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高管团队的人口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职位等。
这些人口特征对高管团队的构成和运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年龄高管团队中的年龄结构对企业的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年轻的高管团队更具活力和创新精神,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另一种观点认为,老年高管团队经验丰富,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和管理风险。
因此,高管团队的年龄结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配置。
2. 性别高管团队的性别构成对企业的决策和绩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领导风格、决策方式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差异。
男性更注重结果和竞争,女性更注重过程和合作。
因此,高管团队中男女性别的平衡有助于实现更好的决策和绩效。
3. 教育背景高管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对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高学历背景的高管团队更容易在战略规划和创新方面做出更准确和有前瞻性的决策。
但同时也要注意,教育背景并非一切,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同样重要。
4. 工作经验高管团队成员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验丰富的高管团队中,成员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业务挑战和管理问题。
当然,团队成员的工作经验不仅要求在同一领域有所积累,同时也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5. 职位高管团队中成员的职位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力和责任。
一般来说,高管团队中职位高、权力大的成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直接。
因此,合理配置高管团队成员的职位和权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二、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组织与其他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拥有的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力等,是人力资源的一种衡量方式。
它涵盖了员工的知识水平、培训背景、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能力发展等方面。
1.可度量性:人力资本能够通过不同的评估指标进行度量和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学历、技能证书、工作经验、职称等等。
通过量化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一个人或组织的人力资源能力和潜力。
2.可成长性:人力资本具有可培养性和可发展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
而组织也可以通过投入资源来培养和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从而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3.有限性和稀缺性:人力资本是有限和稀缺的资源。
每个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
在组织层面,也需要根据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以实现最大的效益。
4.社会化: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的。
因此,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持续性: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会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积累而形成的。
同样,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本也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发展,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对个人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影响,对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个人和组织都应该重视和管理人力资本,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发展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价值。
只有将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加以合理配置和利用,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机遇。
社会资本积累与经济实力
社会资本积累与经济实力社会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它包括了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社交关系等方面的积累。
而经济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和能力。
社会资本积累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首先,人力资本是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一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高。
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高素质的劳动力也能够吸引外国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其次,创新能力也是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方面。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增强的核心要素。
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通过科技创新,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则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再次,社交关系也是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
拥有广泛、密切的社交关系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增强经济实力。
通过社交关系,个体可以获取更多的商机,拓宽市场渠道,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社交关系还可以带来合作机会,促进产业链上不同环节间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社会资本积累和经济实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社会资本积累是经济实力的基础,而经济实力又为社会资本积累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社会资本积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实力。
而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社会资本积累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其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
可以说,社会资本积累和经济实力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社会资本积累和经济实力的加强并非易事。
社会资本积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需要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不断投入。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内容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定义与特征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有,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济活动由市场调节,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
资本主义社会还具有自由竞争、私人产权、劳动力商品化、利润追求等特征。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机器工业的兴起和科技进步,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代替了封建主义制度,成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1.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交换。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利润驱动经济活动,市场竞争促进效率提高。
2.生产资料私有化: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有。
私有产权保障了个人的权益,激励了创新和投资。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鼓励自由竞争,没有垄断权力的限制,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4.劳动力商品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视为商品,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5.利润追求: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动力是追求利润。
企业通过创新和效率提高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也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特点1.阶级分化: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工人则出卖劳动力为生。
2.社会流动性: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价值。
因此,社会流动性相对较高,个人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3.社会分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劳动者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从事特定的工作,形成了复杂的专业分工体系。
4.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可以行使言论自由、结社自由、财产权利和选举权等。
市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个人权利的保障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一、本文概述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求并积累各种资源。
除了传统的财务资本和物质资本外,一种被称为“社会资本”的资源逐渐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的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网络的总和,对于企业的运营、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分析社会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社会资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与特点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资源与能力。
这种资本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它更多地体现在企业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联系中。
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关系:企业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企业在社会网络中建立的各种关系,包括与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的关系。
这些关系为企业提供了信息、资源、合作机会以及市场准入等关键要素。
信任与声誉: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企业的声誉则反映了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良好的声誉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规范与制度:企业社会资本还包括了社会网络中的规范和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能够约束企业的行为,促进公平交易和合作,维护网络秩序。
社会性:企业社会资本来源于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它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性特征。
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系。
动态性:企业社会资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其社会关系网络,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共享性: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共享性,它不仅仅属于企业本身,还涉及到与其建立关系的各方。
城市化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城市作为现代人居住和生活的中心,与社会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系。
社会资本是指在社会关系网中形成,并进而带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和资源的一种资产。
城市化对社会资本的形成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论述这一问题。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
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这意味着更多的人们在同一地区生活和工作。
这种密集度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更加复杂和丰富的社会关系。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建立各种社交网络,开展合作和交易。
例如,在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里,企业家可以与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城市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文化和娱乐资源,人们能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其次,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资本剥夺和破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传统的社会资本形态逐渐消失。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加依赖于个人的社交能力和资源,而忽视了与他人共享的价值。
社会关系的网状结构可能被更为线性和脆弱的关系所取代,这种关系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加功利和短视。
城市化还带来了社会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富裕和贫穷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富裕区的居民可能构建了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与其他社会群体缺乏互动。
这种隔离不仅减少了信息流动和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犯罪率的上升。
此外,城市化还对社会资本的形成产生了文化上的影响。
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拥有众多的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群聚集,为人们提供了共同的文化体验和认同。
城市化还培育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许多城市主张多元化、包容性和创新性。
这种城市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创造更多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社会资本形成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起源与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产业经历了起源、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和阶段性特征。
一、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此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家经济不振的双重困境,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增强国家实力。
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兴办近代工业,为后来的民族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1. 自力更生的初期努力中国近代民族产业发展的初期,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技术引进。
仿效西方工业模式,中国逐步建立了纺织、矿产、冶铁等行业。
其中,纺织业以江浙一带的棉纺织为主,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产业发展的代表。
此外,矿产资源的发掘和冶金技术的引进,也为后来钢铁等重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 地方实力崛起与经济区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的民族产业开始发展出地方特色和经济区域特点。
苏南“扬子三织”、山东“胶棉两织”、四川“汉织”等产业聚集区相继兴起。
这些区域性的民族产业集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 独立自强的探索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产业进一步发展,独立自强成为重要目标。
在辛亥革命后,国家力量逐渐恢复,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创办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铁路公司、中国航空公司等,以及制定保护性政策,鼓励国内产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产业壮大的重要手段。
三、关键因素与阶段性特征1. 政策扶持与政治环境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和政治环境的支持。
历史上,辛亥革命以后的国家政权稳定,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保护性关税、经济特区的建设等,也为民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发展少不了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
在近代,中国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努力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这为中国的民族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资本形成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资本形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空间结构,还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形成。
首先,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
城市中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人们更容易建立联系和互动。
城市中的社区活动、群体参与和社交网络等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社会资源。
例如,城市中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网络,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和互助关系。
此外,城市中的商业活动、文化节庆和体育比赛等社交场所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社交机会,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
因此,城市化推动了社会资本的增加和提升。
其次,城市化过程加速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城市中欧洲人日益多元化,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城市中的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与合作,形成了创新和合作的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市中的金融中心、科技园区和创业孵化器等经济组织和场所也成为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因此,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再次,城市化过程塑造了不同群体和社区之间的社会资本。
在城市化过程中,社会资本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互动,还包括不同群体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城市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群体通过社会资本的形成建立了相互理解、合作和共享的关系。
例如,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多元的饮食文化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加深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
此外,城市中的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通过社会资本的支持,为弱势群体和社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推动了社会公平和发展。
因此,城市化过程塑造了不同群体和社区之间的社会资本。
最后,城市化过程也带来了社会资本的挑战。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与内涵辨析--基于中国社会情境下的理论探讨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与内涵辨析--基于中国社会情境下的理
论探讨
魏虹;陈传明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企业的价值创造不仅取决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多寡,而
且与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资源密切相关。
文章通过社会资本概念形成过程及研究脉络的回顾梳理,结合对中国社会情境的分析,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辨析,认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就是镶嵌在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切可以被利用或调动的社会关系之总和,通过这些关系可以获得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资源。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和这些关系的结构。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魏虹;陈传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法治视角下的人治:内涵界定与概念辨析 [J], 丁士松
2.青年政治组织的界定与辨析——基于类概念内涵与外延比较分析的视角 [J], 孙
鹏
3.辨析体育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基于形式逻辑学相关理论 [J], 陈万红;肖焕禹
4.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内涵再分析——概念辨析 [J], 王君普
5.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内涵再分析--概念辨析 [J], 王君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