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文学作品创作之漫谈
乡土文学培养班心得体会
乡土文学培养班心得体会三秦乡土文学培养计划班第三期工作坊10月26—28日,在陕西省洛南县开班。
紧张而有秩序的三天学习,虽然累了点,但收获很多。
收获了文学理论知识,收获了文学创作体会,收获了文学创作经验,收获了专业人物的文人风采。
大家聚集一堂,分享了一场土味十足、丰富多彩的文学大餐。
(一)收获了文学创作理论知识。
27日下午,听取了文学博士、陕西爱故乡公益活动推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汉水流韵小组指导老师高翔做的《大众文学漫谈》的报告,他从文学创作的专业理论角度,完整的、系统的,讲述了文学创作的理论知识,收获很大。
高翔老师用两章十几个小节,七十余幅插图,近百个小点,漫谈了文学创作论。
高翔老师说:文学包罗万象,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的目的不像单纯的物质生产那样满足人们物质和胜利的需要,而是创造依附物质载体的精神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为了阐明这一观点,他从文学的辩证法,谈到文学创作的过程;又从文学形式表达基本原理和技巧,谈到文学的价值论;不仅谈了西方文学的教育思想,而且谈了文学教育的效果和特点。
内容详实,言简意赅。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正儿八经的学习文学创作理论知识。
这次听后一目了然,心里豁然开朗。
印证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哲理。
没有接触过文学创作的人,听后也会明白许多。
起兴阶段,说了比兴。
比兴(联想、想象)—情感—智慧(道、理);还有“癫狂”“灵感”。
再有缪斯.狄俄尼索斯—神灵—心理学(无意识)。
这种能力(即幻想和以文学创作表达幻想的能力)是艺术家所特有的,将直觉和概念糅合为一的特征。
艺术家保持和发展了民族的古老的特点,他们能够感觉甚至看到自己的思想。
构思阶段,主要讲了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想之致乎!固思理为妙,神与物流。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物沿耳目,而辞会管其枢纽。
这些文字,读起来难懂,学起来难啃,悟起来别有一番韵味,道出了文学创作构思阶段的真谛。
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摘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一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和评价文学的语言,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
它在陶冶高雅情操、涵养悲悯情怀、激发想象潜能、提升语言品味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框架式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种合理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学阅读;创意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在课堂上采用“框架式”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写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关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很多,但学生真正能运用的并不多。
学生们缺少了自主阅读、感悟和理解的机会,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又缺少了充足的素材,因此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
在学生的作文中,错误的字词很多,教师讲了很长时间,学生却写不出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不力,并且要求过高。
减轻学生的阅读写作负担,使教师意识到问题,并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阅读写作存在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思维不清,不知从何下手;或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引,不知如何着手写作;或者由于缺乏材料,所写的作品看起来很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少、指导方式单一、学生写作时间短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荒芜之中亦有繁星――_房伟新作《杭州鲁迅先生》及学者型作家创作漫谈
编者按:房伟不仅集学者、作家、教师身份于一身,他的学术兴趣、写作范围等也在历史、知识分子、网络文学等多个维度中并行。
他的想象力与修辞的魅力既来源于他的阅读与研究,更源自其舒朗的个性与胸怀。
真正的学者既有深耕的耐力,亦有劲道的表述,同时,也须心怀坦荡放下内心的规训与桎梏。
很幸运,房伟的身上具备了这些闪光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通过与房伟老师的对谈,了解《杭州鲁迅先生》创作兼及学者型作家的思考与创作。
关注房伟老师《杭州鲁迅先生》的读者朋友,一同期待房伟老师即将出版的小说《石头城》、散文集《太湖万物生》。
房伟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在《翠苑》杂志的支持下采访到您。
今年您出版了新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我想以这本小说为基点,和您谈谈学者型作家的小说创作。
贺与诤:我特别欣赏您在《杭州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文字:“多年后,我时常想起那一幕。
那个寒冬的下午,我不是周预才,而是周豫才,是鲁迅先生了。
确切地说,是鲁迅先生的‘影子’了。
我仿佛被鬼魂占据肉体,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
”这段话不免使我们想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个著名的“午后”,时空的交叠,魂灵的暧昧,让我们看到了虚无表意之下内在的焦虑与震荡。
想请问房老师一个比较“泛”的问题,您认为好的语言需要怎样的构成要素呢?房伟:其实,单独谈文学创作的语言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我的理解是,文学语言是一个作家的心性的体现。
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孩,语言可能非常暗黑暴力;一个满脸胡茬的粗野大汉,也可能操持着一种温润内敛的文字。
当然,这都是极端情况。
古人讲“文如其人”,文学语言不等于生活语言,它更是作家思想、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性艺术升华。
比如,汪曾祺就喜欢一种像“风吹树摆”般随意的散文化小说语言。
这就和他的散漫天真心性有关。
在我的小说语言诉求之中,我曾经非常喜欢华丽的语言,但如今却更愿意相信紧致、冷静的语言。
好的小说语言,对我而来,一定是包含着强大的张力,也要包含着一种可以沟通的能力。
漫谈意识流手法
自由联想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
一八八七年时,法国象征主义派一个名叫爱杜华·杜亚丹(Edouard Dujardin,一八六——一九四九)的诗人写了一部名叫《月桂树被砍了》(Les laurlers sont coupés)的小说,替后来一度风行的“意识流”小说起了一个开端。他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有意识地用“内心独白”的技巧来创作小说的。本文开端所引的一段就是一个例子:主人公无声的、自言自语的思索,一面描写客观的事物,一面叙述主观的心情。
把这三个技巧一并使用的最好例子便是《尤利西斯》。乔伊斯很精湛地在这部名著中将意识流范围内所有可用的技巧都用上了,表达了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各层内心思想。威廉·福克纳的《喧声与怒火》(The sound and the fury)在技巧上虽稍逊色,也是不错的。此书共分四部,开首三部几乎全部是独白,第四部才是间接的叙述。小说开端于潜意识的(不知不觉的)自白,而结束于完全的意识与理念,读者的理解程度也慢慢的随了书中角色的意识而进展。
意识流小说既具有诗的性格,照理讲来,意识流小说作家也应该是诗人。乔伊斯是写诗出身,早年曾出版一本名《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抒情诗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出版小说之前,也曾写了一本散文诗《星期一或星期二》。他们在初期创作年代里对诗的兴趣很影响了他们后来的作品。伍尔夫的《波涛》中角色的抒情性的独白技巧可以说是起源于她的散文诗《星期一或星期二》。而乔伊斯的最后巨著《Finnegans wake》几乎完全回返了他的初期诗作技巧。
漫谈时下剧坛的“文学作品改编热”
04NEW CENTURYTHEATRE百家论坛李宝群:当代著名剧作家,一级编剧。
一 改编优秀文学作品已成为时下剧坛的新热点,东南西北中“多点开花”。
国有院团在改编:《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陕西人艺),《人间正道是沧桑》(南京市话),《尘埃落定》(四川人艺),《俗世奇人》(天津人艺),《红楼梦》(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铁流东进》(国话)……民营团队在改编:《狂人日记》《酗酒者莫非》《人世间》《两京十五日》《繁花》《活动变人形》《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皮囊》《红与黑》……改编剧汇集了很多优秀编剧、导演和舞美,引起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活跃了演出市场,成为剧坛一道风景。
改编文学作品国外很常见,优秀文学作品一直是各国戏剧人的重要创作资源。
以色列《安魂曲》改编自契诃夫小说;俄罗斯《奥涅金》改编自普希金叙事诗;《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这里黎明漫谈时下剧坛的“文学作品改编热”文/李宝群话剧《主角》剧照静悄悄》《活着,并且要记住》《英雄广场》《先人祭》《雾都孤儿》《傲慢与偏爱》……都改编自名著,音乐剧《猫》改编自艾略特的诗,《悲惨世界》改编自雨果的小说。
国内也有很多,如《家》《阿Q正传》《桑树坪纪事》《生死场》《思凡》《活着》《死水微澜》《四世同堂》等老舍小说改编剧,还有《沧浪之水》《苍茫》《红旗谱》等。
以前我极少改编,感觉改编是原创力不足的表现。
你使用的是他人的思想,利用的是他人创造的人物、情节、语言和细节都是他人发现、提炼的。
这几年我的想法改变了。
好东西打动我了,该改编就改,改好它。
积累够了酝酿好了,该原创就原创,写好它。
我花了两年多时间为陕西人艺改编了李佩甫获“茅奖”的长篇小说《生命册》。
二 戏剧和文学的区别在于文学是文学叙事,用写在纸上的文字话语引发和激活观众想象,产生审美。
戏剧则是戏剧叙事,活人演活人的事给活人看,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综合舞台艺术手段在剧场内和观众共同完成审美,共同点都是表现人性,传达思想和情感,构建与现实对应的艺术世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试评路遥小说创作思想
路遥的文学创作思想漫谈摘要: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对中外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吸纳和个性化的个性的创新与发展,使路遥成为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
路遥的思想和文化意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极大熏陶与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路遥极力表现着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及农本思想,由此也构成了路遥精神追求的主体,并使儒化色彩成为了路遥作品的一大特色。
居在城市的农民作家,长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具有特有的创作思想,具有陕北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很浓的语言都体现他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其对生命的沉重感。
路遥的爱情观源于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他自身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从农村走到城市,带着不可磨灭的“农村人”烙印,接受了城市的文化教育,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理性意识,关键词:现实主义,儒家思想爱情乡土文化情感路遥与新中国同龄的路遥,出生于陕北的一个穷困农家,,在困顿中读完六年的小学,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中学,当过民办教师和临时工,这段心酸的经历,是她懂得人世间的冷暖和艰辛。
1980年,创作《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创作的高峰期。
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矛。
一、凸显厚重的现实主义色彩路遥对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的。
在创作时,总是认真秉承着着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力求真实而本质地反映出作品所涉及的那部分生活。
他认为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
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人生》。
小说发表后,人们对其主题和高加林的形象解读不一,有的说高加林玩世不恭,有的说高林有不断上进的自我追求,各家意见不一,展开争鸣。
漫谈艺术创作的“真”、“善”、“美”
漫谈艺术创作的“真”、“善”、“美”艺术创作与文学、哲学、美学是分不开的。
”真”、”善”、”美”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作品的诞生不能少了”真”、”善”、”美”,这篇文章我就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真如何认识,对善如何理解,对美如何反映在作品当中得到表现,进行阐述和分析,与艺术创作的同仁进行交流,力求达到有利于创作水平的相互提高。
一、对“真”的认识我个人认为,“真”是朴实无华的,“真”是艺术作品的根本,好的作品首先应该是纯真的,是作者朴实心态的表达,它既能打动人,又能陶冶人,是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好作品。
这一点在电影、戏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过去拍过不少照片,凡是我和大家喜欢的,大都是真实的,生动的,富有内涵和情趣的。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真情,作品就将显得苍白无力。
悲情的作品应该催人泪下,欢喜的作品应该使人欣喜若狂。
平淡如白开水的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一张照片,而照片与作品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称之为作品的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能引人遐思,使人入迷。
因此,当你进行创作的时候,你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作品里面那些平常人难以发现的东西,深入挖掘进去,使它能够教育人,启发人,能量扩大化,让人真正感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绘画作品也是如此,如果你想选某一个题材,首先一点你要热爱它,或者说你要有爱憎分明心境,而不是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
比如:我非常喜欢动物,在我的情感当中,我认为一切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上天的造物,它的精神与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有母爱,无论丑陋的鳄鱼、令人生厌的蛇、蟾蜍等,它们都是上天赋予了生命的精灵,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它独到的一席之地。
它也同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
因此,伟大的艺术家齐白石用其一生真诚地去画它;潘天寿大师也是如此,在他的笔下,蟾蜍活泼生动,使人看了那么可爱。
他要是不热爱动物,不细心观察的话,是断然画不出这样感人的作品来的。
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
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导语:认为的“真”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自己感动的真情。
他认为散文的结构“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
”季羡林在散文写作中追求饱含“真情”的“淳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季羡林关于散文的创作思想散见于他的各个文集的序言中,而集中在《作文》、《散文的光谱》、《漫谈散文》等文章之中。
一、关于散文的“真”季羡林在他的散文里说真话,抒真情。
这里有他表达对动物、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与小猫、小花、小草、树木可以相互对话,同喜同悲,牡丹、香橼可以令人振奋,而枸杞、夹竹桃又可以增添许多诗情画意;这里有家与国的爱与恨,也有凡世间的情与爱,这里有许多师友之情谊,也有许多念母之恩情。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对于散文的“真”,不同的散文作家有不同的看法。
卞毓方就说:“讲起‘虚构’的问题,我以为散文就是可以虚构的。
散文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现实的真实。
”可见卞毓方认为散文是可以虚构的,是艺术的真实。
这种观点与杨朔的散文观有相似之处。
散文创作应该是读者与作者平等的对话,所以作者在散文写作时要充满真情实感,要保持善良的心地。
如果一篇散文缺少真挚的情感,不管辞藻多么华丽,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而散文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宣泄自己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思索。
对于散文要写真实,要表达真情,季羡林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真情是散文的“精髓”。
他说:“我对散文提出来的标准是一个‘真’字。
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有真感情,连叙事散文也必须‘真’,不能捏造,不能胡编。
”这种散文思想与卞毓方所说的“散文可以虚构”的观点似有不同。
季老还说;“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
即使是叙事文,也必须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
”由此可见季老对于散文的“真”解释为: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自己感动的真情。
想象作文之想象力的重要性的作文
想象力的重要性的作文【篇一:想象力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is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people need betterthan live before. so wo need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butwo must know that is not easy. wo need more times to develop technology. there is an old saying that the great wall can notbe built by a day. some people think the imag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wo also admit that ishelpful in science. every things can not development without imagination. for example ,if wo do not want to fly in thesky ,why do wo make plane. and if wo do not want to fint outthe space. maybe wo will believe the story about change . so ifwo want to develop. wo must have imagination.to my mind , the imag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echnology and science.【篇二:作文的重要性】作文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育失败的根子全国特级语文教师武宏钧:我们的作文教育失败在哪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作文教学专家,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十人之一,全国百佳语文教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1. 引言1.1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性王国维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提出的古雅与意境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经典的美感标准。
古雅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质感和情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技巧。
古雅的审美特征在于温润典雅、深沉秀丽,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与古雅相对应的是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意境,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意境的构建方式主要依靠语言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王国维美学思想强调古雅与意境的统一,认为只有在古雅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出真正深刻的意境。
古雅与意境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思想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魂魄,为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古雅与意境的定义"古雅"一词源自《庄子》,描述一种古老而高雅的美感。
在王国维美学思想中,古雅被理解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美感,是一种既具有古代文化传统的沉淀,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美学特征。
古雅并非单纯地追求古朴、典雅,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内在品味的提升。
对于意境的定义,王国维将其理解为文学艺术作品所独具的一种抒情情境和心灵意趣。
意境是通过文字、色彩、音乐等艺术手段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摘要:文学创作是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感受毕竟是主观的,语言文字也并非一劳永逸,只有借助想象力才能完成一部巨作的创造。
同样的,要想更全面、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感情和意图,构造出一副画中景,也不得不借助想象力。
因此,想象力在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想象力,创作将会显得捉襟见肘,鉴赏更会显得枯燥无味。
本文首先说明了想象力的概念,重点阐述了想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1.何为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甚至把想象力作为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评判规则。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致力于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发、拓展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刺激想象的欲望、鼓励孩子临摹仿效、开展无命题或者半命题手工技能比赛、做实验等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究竟何为想象力,为什么想象力如此重要呢?简单来说,想象力就是看到一个具体实物的形象,在大脑中产生新实物形象的能力。
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
想象力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莱特兄弟以空中玩具原型,发明飞机;以蝙蝠为启示创造雷达;以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伏特电池等一系列的仿生学的出现,小到我们语言的学习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有想象力才有辛勤的园丁,才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浪漫。
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的交通工具可能还仰仗于身体机能,也不可能有电的产生,更不可能预知风险。
因此想象力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看似无形却有形,人们的工作需要想象力,社会的进步更是依靠想象力。
2.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为了更详细的论述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我们以特定的文体进行剖析。
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创作的最根本的当属语言和文字。
作为纪实性的文体,可能语言和文字本身更加重要,灵活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巧妙组合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当事者的一举一动,这种类似于在法庭、公安局等行政场所时记录当事人或者证人的口供。
《学写文学短评》课件
比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 被子,《哦,香雪》中的铅笔盒,《归园田居》中的 白描手法,《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白 居易《琵琶行》怎样传神地描写音乐,李清照《声声 慢》怎样别出心裁地运用叠字等。
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写作方法点拨
3、表达方式上运用叙议结合
文学短评示例
范例1: 我更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 诗词的根本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 好地传递情感,那么诗歌本身就也失去了其价值。《永 遇乐》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泰、廉颇五个 典故,刘义隆的典故中还包含了霍去病的典故。其中刘 裕刘义隆、拓跋泰的典故相对较为偏僻,对于大多数读 者而言,繁多的典故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却步。
《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 不 同 《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
读后感与文学短评的不同:
比较项目 读后感 表达方式 叙多议少,可抒情 写作角度 主观感受
“我”与 现实生活 涉及
文学短评
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忌抒情 客观评价
不涉及
错误示范
幽幽山林里,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草屋, 陶渊明的欢歌在悠扬《归园田居》可能是陶 渊明躬耕陇亩欢歌中最典型的一首。一百个 字带我们游了一遍丘山,赏了一片桃李,尝 了一次樊笼里的痛苦享受了一次鱼回故洲、 鸟归旧林的自由,远处的村舍依稀可见,村 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 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一百来字,字 字精妙。
三个原因,从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特点的品味,能够体 现出作者对词作的理解上,逐层深入。每一条具体原因的 阐释,也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在评论的结尾,再次点 明了自己的观点,整个评论呈现出总分总的完整结构。
高考要求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导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双向性文化教学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
而漫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为双向性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漫谈文学作品的定义、特点与价值以及其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漫谈文学作品的定义、特点与价值1.1 定义漫谈文学作品是以漫画形式表现的文学作品,它融合了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人们传达故事、情感和思想。
1.2 特点漫谈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图文并茂:漫谈文学作品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图像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物形象、情绪和场景,文字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动作细节和内心感受,达到更丰富的表达效果。
其次,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强调:漫谈文学作品通过画面中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动态的画面可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当中。
再次,情景交融:漫谈文学作品将实际场景与虚构故事交融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同时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
最后,启发思考:漫谈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讽刺手法展现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引发读者对于现实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与反思。
1.3 价值漫谈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价值:首先,提高文学素养:通过漫谈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文学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其次,增进对于文化的理解:漫谈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文化作品。
通过漫谈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和价值观,增进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性。
再次,促进语言学习:漫谈文学作品中既有文字的表达,也有图像的展示,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比图像与文字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拓宽视野:漫谈文学作品来源于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阅读漫谈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故事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漫谈王漫曦及其短篇小说《陪读时代》
刊物与好小说的关系向来比较微妙。
有的好小说肯定首发于重要刊物,并被评论家率先推介或者径直被转载、获奖;有的好小说命运就不一样了,不但不能被重要刊物发表,而且还可能会赐予差评,被论评、转载、获奖的概率几乎为零。
“重写文学史”“重读”“再解读”等等名目下被拾起的“漏网之鱼”,大多属于这样那样被迫错过的好小说。
甚至也可以夸张一点说,经常被热心的读者念念不忘的小说,它们的传播、接受过程一般比较不尽如人意。
此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至少说明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学刊物,其在特定意识形态下被养育而成的文学趣味和价值标准,许多时候是很不靠谱的。
特别是当那些具有别样乃至扎眼审美企图、思想锋芒的作品遭遇标准化流行趣味时,情况就更是如此了。
王漫曦的《陪读时代》(《湛江文学》,2018年第4期),据我所知,恰好属于好小说而未于能在重要文学刊物露面的情形。
三年前我就拜读过该小说未刊电子本,按作者的叙事企图、凝聚普遍社会问题的视野和概括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典型中国故事的雄心,直觉判断,正常情况下这小说应该不止在重要刊物发表,还会被其他选刊转载。
没想到,时间过去三年,辗转几家重要刊物之后,发是发了,可却竟是以如此低调的形式与它的读者见面,这多少让人对所谓重要刊物的选稿条件有所怀疑了。
这绝不是低估类似《湛江文学》一类刊物的社会影响力,而是喟叹于现如今文学趣味的标准化、同质化与等级制。
实际情况当然是即便《人民文学》上面的多数作品不见得比《湛江文学》刊发的好到哪里去,可是,毕竟这不是同一个性◎ 牛学智漫谈王漫曦及其短篇小说《陪读时代》质的问题。
写得逾差,反之,小说保持基本水平闲话休说,言归正传,现在来说说的,独立编剧基本不怎么成功。
最好的王漫曦和他的这篇小说。
选择,只能是编剧与小说家分家,或者三十多年前,王漫曦就迷恋写小至多这两门东西只能作为跨学科经验和说,并且他的小说成就就已经属于“西视野,来重点成全一门,二者兼而有海固文学”中的佼佼者了。
那时候,他之,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困难。
别让术语束缚了想象——以《黄山奇石》为例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借助想象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形态,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
想象训练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教师会围绕“想象”,对第一块奇石“仙桃石”的教学进行这样的设计:①让学生观察插图,找出仙桃石,并说一说看到这个巨大的“仙桃”,会想到什么。
②读课文,圈画动词“飞、落”,让学生结合这两个词,想象“仙桃石”的来历,并说给同桌听。
③让学生带着喜爱之情把第2自然段齐读一遍。
④尝试将“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置换为“它是山顶石盘上的一块桃形的石头”,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比喻的形象生动。
⑤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石头,并选择其中的一块,用上“好像”说一说。
然而仔细思考,这一过程存在着如下问题:想象的立足点有误。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的是黄山石头外形之奇特,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石头的外形展开想象性描写,因而作者想象的立足点是石头的外形。
但上述的片段中,教师显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个问题体现在前两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先把想象立足于虚无缥缈的“仙桃”,导致学生处于漫谈、瞎谈,预设的答案可能是“好吃”,是“长生不老”,抑或是与某个神仙有关的故事(如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且不说学生不会领悟教师的预设,就算学生说出了预设的答案,这个设计所指向的语用点也是不清晰的。
类似的设计明显存在将学生带离文本,导致无效教学的问题。
“想象”局限于术语。
很多时候,学生能说出“比喻”这个术语,却在说话和习作中难以运用。
这是因为教学中,教师有时候只满足于让学生认识比喻句,知道本体、喻体是什么,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却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把语文知识简单地等同于术语的教学。
上述片段中的环节④可能存在这个问题,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句子这样改动好不好时,“原文更好,因为运用了比喻”“原文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等,是学生比较容易说出的回答。
高中作文_童话写作漫谈
常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 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 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 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 刺性和象征性 。
例如《怪电视》中,“我”是 普通孩子,但他的遭遇却十分 特别:他家的电视中,狮子居 然会跑出来,电视里的人居然 头朝下,脚朝上,还反过来嘲 笑“我”是倒过来的,他还跟 电视里的小偷搏斗等等。《胖 子学校》,不管是歪歪校长也 好,主考老师也好,或是圆圆、 球球、团团也好,虽然都是普 通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又 无法找到这样的人。
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 形式的全面的夸张。在其它形 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 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 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 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 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 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 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 是稀奇古怪的。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 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 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 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即便是 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 变得异乎寻常。例如,《枪炮 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 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 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 乘棉花糖气球飞来……这一切 都构成了夸张的景象。
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 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 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 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 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 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 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 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 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 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 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 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 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 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 特殊艺术手段。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怀胎不只十个月》——漫谈《山水情》的酝酿过程(6)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怀胎,不只十个月》——漫谈《山水情》的酝酿过程(6)在八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在一些人在“窗外”吵吵嚷嚷最热闹的时刻里,我闭了门户,乱中求静,认真地做起这两件事。
我读了许多早应该读而以前没有读过的书。
平时自然经常读书,但重点放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现代、当代作品方面,忽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究,致使眼界很窄、思路极狭。
写作的时候,只在一定的圈子里活动,如同演员在舞台的局限中歌舞一样。
日久天长,我习惯了这种局限,满足了自己在这局限中依然能唱能跳的现状。
有苦恼的时候,但都不严重;在限定的圈子里就能够找到消除的办法。
所以我尽管想步步提高,却无艺术上求索的具体的目标。
买书很多,多是出于癖好,或随意翻翻,并非为着研究。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购到手二十余年,摆在书架上,纸都变了颜色,从未掀开过封面。
如果不是生活道路的变化,有了新的压力,从而又有了新的追求和动力,我可能此生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坐下来读它们,而且从头读到尾!我读了二十几位外国作家(主要是十九世纪欧洲作家)的一百多部(篇)作品。
我把早已出版的和再没有看过的自己的作品,全都拆开,一页页贴在白纸上,逐本、逐篇、逐字地看了一遍,检查我留在创作道路上的脚印,检查我对生活和艺术是否忠实。
我好似一个从乡间小镇走进京都城市的牧童一样,金碧辉煌的宫殿使我赞叹,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让我惊讶;再回到乡间小镇,我感到街道窄了,屋顶矮了,窗户小了,外形也不美观了。
……我“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发起来的一种自满自足的怡然自得的心绪被搅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不安的渴望、忍不住要有个立即改变现状的行动。
于是,在从艺术角度“孕育”《山水情》的时候,自拿起笔写作以来,我头一次有意识地、直接地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段。
对一个年近半百、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的作家来说,他不仅在艺术观上有了自己的不易移动的主见,甚至在写作手法上也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章法,要做些微小的改变都相当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反应 。 这就是类似想象。 文学作品中广为运用 的比喻 、 不同, 郭 沫若 笔下的王昭君 已经成为 了一个敢 于反对王权 ,
象征的手法 , 就属于这一类。 如苟子的《 劝学篇》 , 通篇用 比 出地加 以剖析。 文 中的“ 青,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 用 比喻 主张“ 出嫁不 必从夫 ” 的女性 , 这 也是 文学创 作 中运用创 造 想象 力实在是人类 自觉 的有 意识的本质 力量 的重 要特 喻 的手 法将学 习的意 义 、 学 习的作用 、 学 习的功效深 入浅 性想 象的结果 。
的思想 内涵 。 想象创造新 的形 象 , 既反映 了剧作家 对孙悟空
甲乙两事物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 , 容易让人产 的新 的理解 , 也反映 了剧作家 的情 感需要和愿望 。 再如郭沫
生异 中求同 、 同中求异 、 似是而非联想 , 并产 生更 为积极的 若 的《 王昭君 》 剧本 , 剧 中的王 昭君与史 书 中的王 昭君 有所
靠 了神 思 , 所谓 ‘ 天马行 空 ’ 似的挥写 了 , 然 而他们写 出来 种特殊形式——移觉想象 。文学作品 中运用 的通感手法 , 就
的, 也不过三 只眼 , 长 颈子 , 就是 在常见 的人体上 , 增加 了
眼睛一只 , 增 长 了颈 子 二i 尺 而 已 。”
属于这一类。 如朱 自清的《 荷塘月色》 中写道 “ 微风过处 , 送来
和动人 的力量 ; 李清照《 声声慢》 由眼前 的“ 乍暖还寒时…… 空 的形 象与吴承恩 《 西游记 》 中所 描绘不 同。影片 中的孙悟 雁过也 ……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与词人 空对 爱情有 所追求 , 对人生 有所感悟 , 他有 过快 乐 , 有 过爱 晚年凄凉愁苦的境况相似而联系在一起 ,具有很强 的艺术 情 , 更多 的却 是对命运 的无奈 。因此 , 也就 有 了与原 著不 同 感染力 , 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 而成为千古绝唱。
验在内的生 动活泼的审美 意象 , 它 容易促使 旧存表象 复活 景象来 比拟他在王位之争中所遭受的来 自其兄曹丕 的迫 害 ,
过来 , 和 当下的审美意象相结合 、 相综合 , 循着特定 的情感 其诗句更是动人心魄 : “ 煮豆燃豆萁 , 漉豉 以为汁。萁在釜下 逻辑或生活逻辑 , 将它们改造成为新 的审美 意象 。使 审美 燃 , 豆在 釜中泣 。 本 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 急。 ” 再如鲁迅《 野 草》 感知借 助想象而得 以超越 时空 的限制 , 既获得 了感受 的相
对 自由, 又获取 了更为深广的理解 的感受 内容 。 象愈丰富 , 想象力愈有 自由驰骋 的广 阔空问。不 管是占希
中的《 死火》 , 将本 不相容 的火 和冰结为一 体 , 创造 出被 严寒
冻结起来 的“ 死火 ” 意象 , 成为 鲁迅本 人“ 冷 藏情热 的象 征” 。
想象来 源于生活 。生 活积 累愈 厚实 , 记忆 中储存 的表 这“ 死火 ” 一得“ 我” 的体温 , 便 顿时红焰流动 , 同“ 我” 一 齐跃 出冰谷 , 表明鲁迅心头 始终 活跃 着任何寒冰也冰结不 了的革
【 才・ 智】 【 j ; ) 《 才摆 幽 j
象与文学作 品创作之漫谈
江西 南昌 ●冯满 云
摘
要: 想象在审美心理 中的特殊功能 , 表现为 它能够借助情感的推动 , 把 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 来。文学
创 作 中大 量运 用想 象这 一 艺术 手 法 , 或接 近 ; 或类似 ; 或对比 ; 或移觉 ; 或 创造 性 地 想 象 , 使 文 学作 品 更 具 魅 力 。
缕缕 清香 , 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 似的 ” 用听觉来 描摹 嗅觉 , 再有 “ 塘 中的月 色并不均 匀 , 但 光与影 有着 和谐 的旋
想象是一种 心理 现象 , 它有着广阔的内容 。
甲乙两事物在时空上的相对接近 ,容易让 人产生 由实 律 , 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 曲……” 又是用 听觉来描摹视觉 。 再 生虚的联想 ,并引起更为丰富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接近想 如贾 岛的《 客思》 中的“ 促织声尖尖似 针” , 就是用视觉或触觉 象。 如睹物思人 , 触景生 隋, 就属于这一类 。 文学作品中有许 来捕摹听觉 , 这样 的想象 , 可以使 人产生新鲜隽永 的意象 。 多这样 的例子。因游览胜地而作 的怀古诗 , 如苏轼的《 念奴
关键词 : 想象; 接近 ; 对比; 类比; 移觉; 把审美 的感知 和理解联结 是对 比想象。文学作品 中广为运用的对 比的手法 , 就属于这
起 来。审美 的感知所得到 的是充满情趣 的 、 它包含过去经
一
类。 如曹植的《 七步诗》 , 诗人借助对 比想象 , 以萁豆相煎的
同一事物的多种属性可 以同时诉诸于人 的不 同感官 , 这
腊神话 中的人面狮身 的斯 芬克斯还是 婴儿 身上插上翅膀 命 之 火 。
的小天使 , 不管是我 国古代传说 中的人首蛇 身的女娲 还是
狮首蛇身 的龙 , 都 不过是对现实 中的人 、 狮、 鸟、 蛇等 的组 种感觉 的“ 叠 合” 多次反 复 , 便 形成稳定 的条件反 射 , 容易由 合和改造。正如鲁迅 所说 : “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 归根 此感觉 自然而然推及到另一感 觉。 五官感觉在感受 中互相挪 结底 , 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捕神画鬼 , 毫无对 证, 本可以专 移 , 各感 官交相为用 , 互换该官能 的感受领域 。 这是想象 的一
还有 一种更高层 次 的想象——创 造性想 象 ,它是 将记
娇 赤壁怀古》 由空间的接近而将今昔人物联系在一起 , 打 忆 中储存 的表象作 创造性 的综合 , 独立创 造 出新颖 、 独特 、 破时间的界限 , 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 具有深广 的内容 奇特 的形 象的心理活动 。 如 电影《 大话 西游》 , 影 片中的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