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各地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指导

答题语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之鲜明)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内涵: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

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正衬、反衬)(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10)开门见山,点题(11)总领上文

方法指导:

1、词语理解

如何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①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

②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③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

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突出了……)2、句子理解

分析方法:

①作者思想感情

A.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尤其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而表现的作者自己对世界、对社

会、对人生甚至是对某类人或事的态度和看法,支持或反对;批评或赞成等。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是内在的一种态度,只有认真分析,细心品味才能得知,但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中对主要人物客观性的评价等常常是我们找寻找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

C.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与他写文章时的创作意图有很深的联系。

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文中人物形象对人与事

的态度和看法,这直接由文章内容表现出来。

回答步骤:

①句子的表层含义

②句子的深层含义

这句话写出了……(句子表层含义)表现了……(思想情感、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

3、修辞方法

①比喻: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

②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动作。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事物。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句子的表层意思(即描写的内容:描写对象+对象特征)+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本段内容、思想情感)

③夸张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④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联系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称排比。

⑤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夸张、排比、对比的作用可用如下句式表达:

通过夸张(或:排比、对比),突出了(或强调了)+句子内容+思想感情

4、文题含义(浅层+深层)

①总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②抓住文中一些关键信息,采用层层剥笋方法分析。

③解题时注意文题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联系文章分析其隐含的意思是什么。

④拟题时注意找文中能体现全文内容和中心的关键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组织精练的语言或直接或含蓄拟题。

5、联系自我谈体验(答题格式:观点+阐述)

它综合考查我们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答题时强调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这里所说的创造性、个性化表达是指对所阅读的文章的一种创造性、个性化的理解把握,即以阅读对象为依据,重新进行审视、评价,或以此为联想、想像

的依据,重新塑造,形成新的、属于读者自己的艺术形象,从而形成知识和认识的升华。

①读懂文章,把握主题;

②联系实际。既可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又可举典型的、有代表的事例;

③启发、收获要联系人生、生活,要上升到理性高度,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④具备中心意识:启发、收获是由文章内容、主题生发出来的,因此要找准文章内容与人生、生活的契合点(相似点);

⑤语言表述要简练流畅。

阅读1:

老海棠树(史铁生)

1、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

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

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

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2、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

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

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

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

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

把碗筷接上来。“觉呢,

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

....

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

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

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