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诗词格律知识

诗词格律知识

第八章诗词格律知识第一节诗律一、诗体概说诗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不是散文,而是诗歌。

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形式、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从原始的二言诗体,发展出《诗经》的四言体,接着出现了杂言式的楚辞体(骚体)和乐府诗,最后产生了五言、七言体;又如从早期的没有严密的格律限制到后来的具有严密的格律限制等等。

大体来说,诗体的发展经历了古体诗、新体诗和近体诗几个阶段。

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以后出现的所谓近体诗而言的,它的范围一般来说指的是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主要是汉魏六朝诗歌,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时期的文人诗;也包括唐以后仿照古体诗的体制而创作的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的一类诗,或称古风。

“古诗”是个含义模糊的概念。

“古”是个时间概念,就唐代而言,汉魏六朝的诗歌是古诗,就今天而言,唐代的诗歌又属于古诗。

比如,我们说会背古诗三百首,它的范围就很大。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1511页)把汉魏六朝诗称为“古诗”,把唐以后的仿古诗歌称为古体诗或古风;有的教材(如人大1998版《古代汉语》)不提古诗,而是统称为古体诗。

我们采取后一种做法。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诗体。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七言诗早期的代表是《柏梁台诗》和曹丕的《燕歌行》。

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平仄。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也叫“新体诗”,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

唐代,诗体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近体诗的兴起和成熟。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崭新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用白话创作的新诗。

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比较古体诗和近体诗各具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字数古体诗以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为主,此外,也有四言、六言、七言和杂言。

解读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

解读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

解读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韵律与格律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解读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和押韵。

平仄是指音节的重音和轻音,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仄的变化使诗句具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音节的相同或相似,通过押韵的运用,诗句可以产生和谐的音乐效果。

古代诗歌的韵律在不同的诗体中有不同的规定。

以七言绝句为例,每句四个字,仄仄平平为格律要求,押韵方式多采用平平仄仄的顺平押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种格律运用得淋漓尽致,使诗句既能表达情感,又能保持韵律的完整性。

二、古代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是指诗句的结构与形式。

诗句的结构有单句、对句、四联等形式,不同的格律体现了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在古代的格律中,有一些经典的形式,比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等。

五言绝句是指每句五个字,对句押韵,形式简练,音律优美,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七言绝句则是每句七个字,同样采用对句押韵,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这些格律的运用使得古代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形式美和节奏感。

另外,律诗是古代诗歌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一般包括前、中、后三部分,在结构上比较复杂。

律诗要求每句的字数和平仄规律都要符合特定的格律,这使得律诗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三、古代诗歌韵律与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与格律对情感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韵律和格律,诗人能够将复杂的情感以优美和谐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代许多诗人通过运用韵律和格律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句追求内外的和谐,往往使人陶醉其中。

在杜牧的《秋夕》中,通过平仄和押韵的运用,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格律诗词格律诗词,简称格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通常由若干个相互呼应的句子构成。

格律诗词的特点是平仄押韵、字数定型,通过这种严格的形式约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格律诗词的分类格律诗词根据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律诗和律词两大类。

1. 律诗律诗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基本特征是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

其中,平仄是指古代汉语诗歌中声调的起伏,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韵母相同或类似。

字数定型是指每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例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2. 律词律词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词歌形式。

律词与律诗的区别在于律词通常只有四个字的韵脚,没有字数定型的要求。

律词的韵律音韵规则比较自由,使得词作者可以更灵活地表达情感。

三、格律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格律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歌都有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诗歌形式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后来的格律诗词。

格律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现并影响了后世。

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苏轼、杨万里等诗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格律诗词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近现代以来,格律诗词逐渐走向没落,被自由诗等新的文体形式所取代。

不过,在文化传承和研究领域,格律诗词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学者致力于对格律诗词进行研究和创作。

四、学习格律诗词的方法和步骤要学习格律诗词,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然后通过阅读和创作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1. 学习基本知识学习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平仄押韵的规则、字数定型的要求以及常见的格律形式。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的格律诗词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文体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胡田保一,几个基本概念:格律诗:既要押韵,又要对仗、平仄,还要限定句数与字数,具备这四项要求的诗歌,就是格律诗。

有人将这四大特点概括为4句话12个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

绝句:每首4句。

每句5字,共20个字,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句7字,共28个字,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律诗:每首8句。

每句5字,共40个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每句7字,共56个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又称作古风、古体诗。

古诗是一种只讲押韵,而不要求平仄、对仗,也不限字数、句数的诗。

在唐诗的格律兴起之前,亦即南北朝及以前的诗人们写的诗,都没有平仄和对仗,那样的诗即称之为古诗或叫古风、古体诗。

因此,相对于“古体诗”而言,隋唐时期兴起的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体诗”。

唐以后的诗人写的一些不用平仄和对仗的诗,同样也称之为古诗。

古诗每句的字数可以不受五言、七言的限制,三言、四言、六言、杂言等等都有。

古诗的句数既可以4句、8句,也可以突破4句、8句的限制,可以更长,句数更多。

以下列举几首实例:每首4句:赠范晔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每首8句:怨歌行北周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每首6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每首10句: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词格律入门

诗词格律入门

诗词格律入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格律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格律是指诗词的意境及其形式结构要遵守的一定规律。

而入门则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诗词格律,以下是一些入门级别的知识。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包括韵律和字数两个方面。

韵律是指韵脚的设置,字数则是指每句的字数要求。

在唐宋时期,格律变得愈加复杂,不同诗体的字数和韵脚都有不同要求。

而小学生接触的初学级别,往往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四个基本诗体的格律。

二、五言绝句的格律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其韵脚布局为仄仄平平仄。

其中,“仄”指音调偏低的字,“平”则为音调平稳的字。

例如:《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三、七言绝句的格律七言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相较于五言绝句,其句子长度更长,因此难度也更大。

其韵脚布局为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五言律诗的格律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在音韵布局中,则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七言律诗的格律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与五言律诗相同,也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浣溪沙·古人训诂汉文家书帖》古人训诂汉文家,惟是介士有馀华。

争让襟怀虚名重,但将疏财信去佳。

两脚朝天真似鸟,一身飞去胜仙花。

西山望见青楼锁,岂知朱实在峰阿。

总之,诗词格律是诗词的灵魂,是整个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

想要写好诗词,了解和掌握格律的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够写出优美的作品。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形式展示出诗人的情思和才华。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格律和韵脚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格律知识点总结1.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平。

五言绝句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2.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仄。

七言绝句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恢弘雄壮之感。

3.五言律诗格律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中较为庄重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总共四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常用于叙事和抒发感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4.七言律诗格律七言律诗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总共五十六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庄严雄壮之感。

二、韵脚知识点总结1.平声韵平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平稳的韵脚,如“日”、“时”、“开”等。

它的特点是读音平缓,没有明显的声调起伏。

2.仄声韵仄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起伏的韵脚,如“山”、“寒”、“墓”等。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品,它的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文体,它追求的是一种律跋规矩的美感。

下面是我对格律诗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一、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指以确定的格式和韵律为基础的诗体,又称“律诗”,主要包括词、曲、赋、骈文等几种。

它是古代诗歌创作中最为规范、最为传统的一种,有着独特的高雅风格,一般不受口语化、俗俚化影响。

二、格律诗的特点1.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律诗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诗的字数、句式、韵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有规律、神韵、洒脱的特点。

它给人们以一种统一、整齐、美妙有序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美学价值。

2.崇尚文化传统格律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宋代以前中国诗歌最高的创作卓越,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歌中的文字、意境、形式都必须符合道德标准和审美要求,高度崇拜文化传统,表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情感。

3.具有意境韵味格律诗不仅注重格式,更重要的是其意境韵味。

其语言表达具有明确概括性,是通过词选、句式、字谐、引拓等方式来保留这种特色。

它能深刻描写事物的内在心理表达、人际交往等,给人以深远的阅读感受和韵味。

三、格律诗创作的步骤1.选好韵脚选好韵脚是格律诗创作的首要步骤,好的韵脚可以使诗作更加流畅,更富有韵律感。

2.选好平仄平仄是确定音节声调的重要步骤,通常有便平(第二声),去平(第三声),入平(第一声)三种,也就是按照韵脚位置分类。

3.选好词汇选词的过程需要读者的广博阅读、积累和想象力,在选词方面,需要体现出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4.选好句形句子的形式也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创作者需要根据韵律的要求来选用适合的句式和结构,达到最佳组织和表达的效果。

四、总结格律诗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诗歌文化中的珍品。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华文化优异精华的方式。

通过对格律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文化修养。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格律诗讲解

格律诗讲解

格律诗讲解一、格律诗的定义格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呢。

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规定哦。

二、格律诗的字数与句数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四句。

像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样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四句。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很有气势吧。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八句。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就是很经典的五言律诗。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八句成篇。

像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非常优美。

三、格律诗的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简单来说,平声就是声调比较平缓的音,仄声则是声调有起伏的音。

在诗句中,平仄要交替出现,这样读起来才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比如说“平平仄仄平”或者“仄仄平平仄”这样的格式呢。

不同的格律形式对平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有各自的平仄格律规范哦。

四、格律诗的押韵1. 押韵规则格律诗一般要求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所谓押韵呢,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者相近。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光”“霜”“乡”的韵母都有ang这个音,读起来就很和谐。

2. 韵部在古代,有专门的韵部划分。

诗人在创作格律诗的时候要按照韵部来选择押韵的字。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读音和古代有些许不同,但我们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格律诗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当时的押韵规则。

五、格律诗的对仗1. 对仗的概念对仗是指格律诗中上下句在结构、词性等方面相互对应。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

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

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五言的第二个字或七言的第四个字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

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

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写作要求∙一、声律(声调)要求: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错)⑴七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仄●○○●②□平○□仄●●○○③□仄●□平○●●○④□仄●□平○○●●⑵五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②□平○○●●③□仄●○○●④□仄●●○○注:○表示平,●表示仄,□可平可仄,但以□中的为佳。

2.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二、对仗(对偶)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字数相等,语序[词性、句式、语法结构] 相同,意义相当)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韵;反之,常不入韵);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最好押同一声韵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要连贯即可:一般说来,绝句为起承转合,律诗为起承转承转∙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XX年6月.承转合。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

格律诗词基础课第一讲紫云庄:贩卖一抹惊艳时光。

主营古色古香,精致首饰小物件!格就是格,它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偶和压韵。

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 那么,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七律,可以说是自诗词产生以来,经过1300年的历史,是发展最完善,我们的先辈们总结的格律最完美,也是诗词中最简单的一种律诗形式。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格律.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和押韵这些格中,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以后会具体的讲。

平仄,没有人不知道吧?平仄,大多数情况下,用现代汉语,也就是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说:一、二声的字近似平音字,为平;三、四声的字近似仄音字,称为仄。

用平水韵来讲:分为上平下平,其实上平下平没什么分别,也就是一堆苹果太多了,放不下,分成两个篮子来放的道理. 平水韵中的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字, 平水韵,大家平时可以上网搜一下,网上很多,在这里不再多说了。

上平下平均为平声字。

字数,就是一首律诗总的字数。

相信朋友们也理解.对、粘、替等未来的课程中会详细讲解。

偶句,也称对偶、排偶、藕句,大家也可以上网搜一下,然后到论坛或各群交流,在课堂上,网上能搜到的,我们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家可以去搜索来看。

在以后的课程中,会在课堂结合唐人的作品,具体的详细讲解。

押韵:就是指凡押同一韵部的字,就叫押韵。

押韵也叫压韵。

韵律呢,其实就是指如何用韵,用韵的规则,韵字究竟应该如何去压,韵字与律诗的关系。

有时我们与人交流时可能会听到“倒韵”“串韵”“僻韵”“窄韵”等, 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也就是用韵方面出了问题,这些会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细讲。

起承转合,其实就是律诗的结构。

韵律呢,其实就是指如何用韵,用韵的规则,韵字究竟应该如何去压,韵字与律诗的关系。

有时我们与人交流时可能会听到“倒韵”“串韵”“僻韵”“窄韵”等, 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也就是用韵方面出了问题,这些会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细讲。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

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平:○ ○○ ○○○仄:● ●● ●●●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1,限定字句。

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

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5,对仗。

每首诗中对仗联可以多到四联,至少要有两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6,粘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联内要求对仗,上下联之间要求粘。

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韵律和格律。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独特之处。

一、韵律韵律是古代诗词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通过音节的韵脚或押韵方式来组织诗句的节奏和形态,为诗词赋予了一种特殊的音韵美。

古代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

1. 平水韵:平水韵是指韵脚读音平声的韵母,如a、n、i、u等。

古代诗词以平水韵为主,它使得诗句音调平和舒缓,给人一种优美的感受。

2. 仄水韵:仄水韵是指韵脚读音仄声的韵母,如ē、ō、ǔ等。

仄水韵在古代诗词中较少使用,它使得诗句音调变化多样,给人一种变化丰富的感受。

通过运用平水韵和仄水韵,古代诗词的韵律变化丰富,使得诗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二、格律格律是古代诗词中规定的一种词章格式,它包含了一定的字数和韵律要求,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古代格律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1.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指每句诗中有五个字,且每句诗有两句押韵。

五言律诗在古代诗词中使用最广泛,它的韵律平仄相间,读起来流畅自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2.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句诗中有七个字,且每句诗有两句押韵。

七言律诗在古代诗词中使用较少,它的字数较多,要求用字丰富灵活,给人一种雄浑的感觉。

古代格律的使用严格要求诗词的字数和韵律,使得诗词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词的表达方式,但同时也为诗词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通过运用韵律和格律,古代诗人们能够用有限的字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意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审美水平,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我国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又称格律诗。

格律诗在句式、平仄、押韵和对仗上有显著特点。

一、句式上,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1.律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八句,分别叫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果只有四句,一般就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了。

还有少量律诗句数很多,就叫长排律。

参考阅读:(律诗和绝句的区别)2.五绝,共四句20字;七绝,共四句28字。

进一步区分有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两种情况,所谓平起、仄起以首句第二个字声调为基准。

二、平仄1.格律诗讲究平仄,这样才能体现诗歌音韵美,节奏美。

2.平仄声在本句中交替使用,在上下句中对立使用。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注意平仄声古代与现代不同。

古代平声,一般是现在的一二声,即阴平、阳平。

古代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

相当于现在三四声,即上声、去声。

入声字已归入现代汉语平、上、去声里。

(参考阅读:五言律诗的平仄)三、押韵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就是韵脚,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其目的是为了声韵谐和,构成声音回环之美。

四、对仗(对偶)(一)格律诗使用对仗一些特点。

1.绝句不必对仗。

2.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3.长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用对仗。

(二)对仗的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3.短语、句型的结构要相同。

例如出入句中相同位置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以及虚词的词性相同;4.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另外,还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叠字对叠字。

5.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参考阅读:律诗的句式、节奏)备注:1.请参考查阅《平水韵》相关知识。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常识要点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

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

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格律诗需要遵循的是古人的平仄规律而不是古代的汉语读音,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

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那么平仄格律有哪些规则呢?一、粘对规则。

“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

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

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

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

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

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第一篇:格律诗写作常识一、诗体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

代表作《关雎》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

代表作《述怀》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

代表作《饮中八仙歌》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

代表作《蜀道难》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

代表作《陇西行》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

代表作《琵琶行》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把楚辞称为骚。

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

代表作《代春日行》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

代表作《春晓》2、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代表作《春望》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代表作《蜀相》五言排律——排指铺排。

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

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

代表作《清明二首》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

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

代表作《送万巨》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

代表作《登鹳雀楼》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全篇四句,共二十四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

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

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

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

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

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

如东(d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就可以押韵。

但要注意,"韵"和"韵母"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韵母包括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是不包括韵头的。

上面的几个字韵母是相同的。

但有的字如然(rán)、连(lián)、船(chuán),它们的韵母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韵头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

它们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能在诗歌中相互押韵。

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句子再长,也不能换韵,也不许换邻韵的字,如果用了邻韵的字,就叫出韵。

格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个别的诗押仄声韵,那是变格。

格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

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

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所。

(三)平仄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字句要论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讲"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

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近体诗平仄的规律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基本格式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这样就能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

近体诗平仄的规则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平仄相间以求声调的抑扬顿挫。

如果以"平平"和"仄仄"为单位,那么平仄相间无非两种形式:"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

但是这样在只构成四个字,而近体诗是五言或七言,要构成五言的诗句,就要在"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的后面或中间再加上一个字,这就形成了四种形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这是近体诗的基本句式。

七言的近体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后加上相反的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第一种是五言的仄起仄收式。

句式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如果在每句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就造成了七言的平起仄收式。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 – - | – - | | –(甲)细草微风岸(乙)危墙独夜舟- – - | | | | | – -(丙)星垂平野阔(丁)月涌大江流① | – - | – - | | –(甲)名起文章著(乙)官应老病休- – - | | ① | | – -(丙)飘飘何所似(丁)天地一沙鸥("一"代表平,"|"代表仄。

加圈的表示这个字的平仄和四种基本句式中的平仄不合。

七言不举例。

)第二种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式。

句式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如果在每句的头上加上相反的平仄,就成了七言的仄起仄收式。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 - | | ① | | – -(丙)空山新雨后(丁)天气晚来秋① | – - | – - | | –(甲)明月松间照(乙)清泉石上流- – | | ① | | – -(丙)竹喧归浣女(丁)莲动下渔舟① | – - | – - | | –(甲)随意春芳歇(乙)王孙自可留第三种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式。

句式是丁乙甲丙、甲乙丙丁。

如果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也就成了七言的平起平收式。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 | – - – - | | –(丁)城阙辅三秦(乙)风烟望五津- – | | | | | – -(丙)与君离别意(丁)同是宦游人| | – - | – - | | –(甲)海内存知己(乙)天涯若比邻- –① | ① | | – -(丙)无为在歧路(丁)儿女共沾巾第四种是五言的平起平收式。

句式是乙丁甲丙、丙丁甲乙。

如果前面加入相反的平仄,就成了七言的仄起平收式。

例如李商隐的《晚晴》:- – | | ①① | | – -(乙)深居府夹城(丁)春去夏犹清① | – - | – - | | –(甲)天意怜幽草(丙)人间重晚晴- – | | ① | | – -(丙)并添高阁迥(丁)微注小窗明| | – - | – - | | –(甲)越鸟巢干后(乙)归飞体更轻上面这四种格式可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第二两种是首句不入韵的,它们或者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或者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另一大类是第三种和第四种,它们都是首句入韵的,因为只有首句入韵才能够平收。

它们和第一、第二种相比只有首句不同,第三种形式是把一的句改为丁,第四种形式是把二改为乙。

因为上面所列的甲、乙、丙、丁四中基本句式中甲和丙是仄收的,所以不能入韵。

首句要入韵,就必须改为乙和丁,因为乙和丁是平收的。

二是以"粘"、"对"循环的原理组接个首诗中的各个句子。

所谓"粘",就是后一联的出句第二字必须和前一联对句第二字平仄一致。

也就是说,前一联对句是乙(平平仄仄平),后一联出句必须是丙(平平平仄仄);强一联对句是丁(仄仄仄平平),后一联出句必须是甲(仄仄平平仄)。

所谓"对",就是每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应是对立的。

即甲对乙、丙对丁。

但是如果首句入韵,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不可能完全相反(丁对乙、或乙对丁),但出句的第二字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是相对的。

上面所举的四种基本形式,都是符合粘对的规则的。

如果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

在唐诗中有少数的失粘,失对的很少见。

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就更少了。

以上是近体诗平仄的一般规律。

但少数诗如上面分析的《旅夜怀书》、《山居秋暝》等,它们并不是每一个字的平仄都和甲、、丙、丁四种基本句式所规定的平仄相符的。

关于这个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论,有兴趣请看王力先生《诗词格律》等专门书籍。

(四)对仗所谓"对仗",也称"对偶",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对对子"。

例如"桃红"对"柳绿","山清"对"水秀"等。

对仗首先要求词类相同的互相为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等。

在名词中,还可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日月风云雨雾露)、地理(山水江湖城邑)、草木(花草桃柳枝叶)、宫室(亭台楼阁门窗户牖),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