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杂病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考试,建议参考田德禄
以下五选四
一、试从脏腑相关论述哮喘从肝论治;
二、从肝论治胃痛(肝胃气滞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
三、消渴并发症的三阴三阳论治及其应用
四、化痰通腑法应用的适应症及其注意要点
五、从气血方面论述胸痹心痛(厥心痛)的治疗
病案分析:消渴(伴心悸,伴肢体麻木)论述病机,治则方药,及调护
名词解释
肾风:肾风,中医病名。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素问·风论》:“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支饮:支饮(西医病名:渗出性心包炎),支饮之病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饮後水停於胸,欬逆碍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水肿状,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之病也。
慢关格:是指由慢性肾脏疾病及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损害肾脏所致的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水湿毒浊蕴,累及五脏,耗伤气血所致的一组综合症候群。“关”指无尿,或浊毒不能排泄,“格”指呕吐,或因浊毒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出现阻隔,故乏力、纳差、厌食、恶心、呕吐、少尿、眩晕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肾,慢关格主要指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风哮:感受风邪,以哮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止时有如常人,咳嗽痰少或无痰,发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 或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或恶风,汗出; 或形体消瘦,咽干口燥,面色潮红或萎黄不华,舌淡或舌红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浮或弦细等为常见症的哮病证候。
痿痹:痿病系指外感或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畴。因多发生在下肢,故又有“痿痹”之称。痿病的病因很广泛,外感、伤均可导致痿病。正如《证治准绳·痿》所说:“五劳五志六淫尽得成五脏之热以为痿也。”
心下痞: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满闷,按之柔软不痛的症状。多由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以致邪气与痰湿相结,寒热错杂。治宜审察病情的寒热,选用各种泻心汤加减。如因忧郁气结而见心下痞满,伴有腹部微痛,不思饮食等症者,宜理气化滞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古今医鉴》)。
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治法系根据中医五行相生关系而确定的一种治疗方法,指用甘温补脾益气的方药来补益肺气,促进脾肺功能。因脾在五行中属土,肺在五行中属金,土能生金,故名。又称补脾益肺法
痴呆: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其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职业和社交活动,且与个人以往相比明显下降。
1、喘证与痰有关的五个证候,症候特点,如何治疗
实喘:1.风寒闭肺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
2.表寒里热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治法:清泄痰热。方药: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治法:化痰降逆。方药: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肝气乘肺治法:开郁降气平喘。方药:五磨饮子。
6.水凌心肺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虚喘1.气虚喘(肺脾气虚)治法:健脾益肺。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2.阴虚喘(肺肾阴虚)治法:滋肾养肺.方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3.阳虚喘(脾肾阳虚)治法:温阳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喘证危候1心肾阳衰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
2.气阴将竭治法:益气救阴防脱。方药:生脉散
1支气管哮喘从肺肝论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又是科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哮证”、“喘证”的畴。一般认为,哮喘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伏于,遇新感引动而触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肺失宣肃,故咳嗽气喘,气之出入能引积痰而作哮鸣。对哮喘的治疗,治标多以宣肺祛痰为主,治本多从肺、脾、肾着手。但临床在诊治本病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肝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
肝与肺关系密切。盖肝属木,肺属金,金本克木,而一旦肺金病变,则又常易受木气反侮,慢性反复的肺病患者,尤其如此,或木郁化火,克伐肺金;或肝阴不足,下吸肾水,子盗母气,肺失清润。因此,生理上肝肺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即共司气机升降,共主气血调畅,共主卫表而御邪,相克互制,经络相联。其次,病理上肝肺相因,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即枢机不利,木叩金鸣,郁痰犯肺,木火刑金,风摇钟鸣,虚火灼金。故临证每于一般常用治疗哮喘方法基础上,配合以清肝、疏肝、柔肝、养肝之法。
武老师认为,外风引动邪是哮喘发作的始动环节,痰瘀伏为哮喘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气郁、气逆是哮喘发作的病机关键,气虚、阴虚、气阴两虚是哮喘发病的在条件。
3中风痰热腑实证治法方药及加减
症舌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素体气弱痰盛之人,加之饮食不节,更伤中气,治痰浊壅滞,瘀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言语不利,口舌涡邪,中焦失运,痰湿停,岂不滑进则见口粘痰多,;痰热熏灼肠道,大肠燥热,传化失司,腑气不通而腹胀便秘,;明湿热则见午后潮热,心烦面赤等,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而大,为痰热壅盛,阳明腑实之征象。
治法:通腑泻热化痰星蒌承气汤:全瓜蒌30g 胆南星6g 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瓜篓胆星清热化痰,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泻热。本方已大便通泻,痰热积滞涤除为度,适时减量或停药以免过量伤正。
方黄用量以10~15克、芒硝用量以6~10克为宜;口干口苦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0g、山栀6g;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20g、麦冬10g、玄参10g;痰多者加天竺黄6g、、浙贝母10g;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0g、厚朴6g
腑气通后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午后热盛:加黄芩、石膏、栀子。头晕头痛目眩耳鸣为热动肝风之象,平肝息风潜阳:天麻、钩藤、菊花、珍珠母、石决明。口干舌燥苔燥或少苔,便秘,为热盛伤津,滋阴液:生地玄参麦冬。
化痰通腑法应用
一可通畅腑气,祛瘀通络,敷布气血,促进半身不遂等症的恢复;
二可清除肠胃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
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阳脱于外。
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掌握通下的时机,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关键。主要临床指征为舌苔黄腻、脉弦滑、便干便秘。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
肿瘤中医药治疗趋势特色及基本病机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