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软件项目实训学生学号:6102040124专业班级:11测控01班学生姓名: 徐晗学生成绩:指导教师:陈希课题工作时间:2014-6—9至2014-6-22一、课程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2.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2)课程设计总体要求:1。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2.主菜单设计界面如下:3.子菜单界面如下:选择结构子菜单:循环结构子菜单:4。
在对应模块下完成如下功能: (1)单选择if语句:(2)双选择if语句:(3)多选择if语句:(4)switch语句(5)while循环语句(6)do—while循环语句(7)for循环语句(8)循环嵌套例如:switch语句案例界面:(3)论文部分1、学生应提交的资料:纸质《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报告1份。
2、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附在《课程设计说明书》后,内容包括: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
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二、系统功能模块图(略)三、设计函数列表在C语言中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对应一个函数,即由函数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也就是建立功能模块与函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编写程序时可以减少不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2. 课程设计目的:[填写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需求]3. 课程设计目标:[填写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4. 课程大纲:[填写课程的大纲,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6. 教学活动:[列举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7. 评估方式:[说明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8. 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助教等]9. 课程进度安排:[设置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包括预计的课程开始和结束日期]10. 教学参考文献:[列举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文献]11. 补充说明:[如有任何额外的补充说明,请在此处填写]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具体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填写和修改。
12. 课程设计背景:[解释为什么设计此课程,背景资料和理由等]13. 教学目标细化:[具体阐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层面]14. 教学方法和策略:[详细描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15. 教学评估标准:[明确课程评估的标准和要点,例如针对知识理解的测验、技能表现的评估等]16. 教学资源准备:[具体说明所需的教学材料、设备、实验器具等,以及相关的采购和准备工作]17. 学习支持与辅助:[列举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和辅助资源,如电子教学平台、辅导手册等]18. 教学组织和管理:[描述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包括上课时间、课堂纪律、小组分工等]19. 教学团队角色职责:[详细说明教学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职责,包括主讲教师、助教、辅导员等]20. 课程进度和时间安排:[具体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每周课时数、教学时间分配等]这些补充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应,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和目标。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概述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第二章:XX基本原理2.1 XX原理的提出和证明2.2 XX原理的应用案例第三章:XX方法与应用3.1 XX方法的原理和步骤3.2 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四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4.1 XX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4.2 XX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实验技能。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XX、XX,并能够理解它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课程内容中的关键原理和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设计注重知识深度和广度,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评估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章节:1. 章节一:XX概念与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介绍XX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以实例阐述XX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章节二:XX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讲解XX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3. 章节三:XX基本原理与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阐述XX的基本原理,分析XX现象的规律,举例说明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建水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建水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建水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建水古城的建筑特色、文化传承以及与当地生活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地理学概念,分析建水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古城建筑风格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途径,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地图、绘画等工具,制作建水古城模型,提高空间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地理、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3. 学生通过了解建水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地考察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建水古城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建水地区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包括建水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文化名人等,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2. 建水古城建筑特色分析:学习古城墙、街巷、古建筑类型及风格,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3. 建水地区自然环境与古城建筑关系:探讨地理、气候等因素对古城建筑风格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4. 建水古城保护与开发探讨:分析古城保护的意义、现状及开发策略,对应教材第三章第四节。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建水古城,拍摄照片、绘制地图,并制作古城模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建水地区历史文化背景介绍第二课时:建水古城建筑特色分析第三课时:建水地区自然环境与古城建筑关系第四课时:建水古城保护与开发探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拍摄照片、绘制地图、制作模型)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的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我们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熟悉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融合与应用。
3、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参数计算、器件选型等。
4、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包括运动方式、精度要求、速度范围等。
2、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的选择和布局。
3、完成机械结构的详细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4、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器件,并进行参数计算和选型。
5、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
6、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三、系统方案设计1、功能需求分析经过对任务要求的仔细研究,确定本次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一个小型物料搬运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工作空间内自主移动,抓取和搬运一定重量的物料,并放置到指定位置。
2、总体方案设计(1)机械结构采用轮式移动平台,通过直流电机驱动轮子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机械手臂采用关节式结构,由三个自由度组成,分别实现手臂的伸缩、升降和旋转,通过舵机进行驱动。
抓取机构采用气动夹爪,通过气缸控制夹爪的开合。
(2)驱动系统移动平台的驱动电机选择直流无刷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轮子连接,以提供足够的扭矩和速度。
机械手臂的关节驱动选择舵机,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抓取机构的气缸由气泵提供气源,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动作。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项目概述本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旨在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详细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门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单元或模块,每个单元或模块包括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学时等。
确保课程设计合理有序,能够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 评估方式: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要求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安排1. 课程周期:确定课程的教学周期,包括总学时和每周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表,每个单元或模块的学时安排和重点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作业布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布置各类作业,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发展、实践操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周期:确定课程的评价周期,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版
西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班级:05010903姓名:焦健指导教师:康永刚蒋建军完成日期:2012.9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1、模具的图样设计1)了解制品的工艺性2)了解制品的生产批量3)了解制品所选用的冲压设备2、确定模具设计方案2)确定模具设计的基本结构3)确定模具所选用的标准件类型4)确定模具中凸凹模的尺寸5)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三、进度安排1、第一周:熟悉任务,消化图纸,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2、第二周:对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拟定设计方案3、第三周:设计模具,绘制图纸4、第四周:编写说明书,做好答辩准备摘要模具设计是上学年课程《飞机钣金成形工艺与原理》的应用延伸。
设计过程从零件的工艺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
其开始是确定该模具类型为落料-拉深复合模,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拉深次数,作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以及拉深时的拉深力和压边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最后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
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弹簧、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
其中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钢性推件装置、弹簧的选用、导柱与导套、模柄与模架的选取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
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
本次设计不仅让我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此次真正的感受到去设计一个模具的整个过程中,去体会知识与实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获益良多。
关键词:落料拉深冲压力冲模闭合高度拉深力1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1.1工艺分析该零件为旋转体零件。
属于大批量生产,是一个不带凸缘的圆筒形零件,且其形状简单、对称,有利于合理排样、减小废料,直线、曲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标准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标准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一〕封面〔二〕索命数正文,包括: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2、目录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
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2000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
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倍行间距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
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小三号黑体,居左〕×××××××××××××××××××××××××〔四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
一、设计课题
二、设计目的
三、操作环境
四、设计场所(机房号、机器号或自己机器)
五、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及各源代码板块)
六、本次设计中用到的课程知识点(列出主要知识点)
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八、设计心得总结
2.总体设计
本程序是为了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的运行。
利用监听器去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3.科学计算器界面截图:
1)功能描述
1、打开计算器。
首先是标准型的计算器,具有基本的加减乘除,开方等
基本功能。
同时,在标准型的计算器中还可以存储文本框中的内容。
如图1所示:
图1标准型计算器界面
2、在标准型的计算器界面中,进行的运算--加法运算。
如计算
2+3=5.0。
如图2
图2加法功能
3、实现减法运算.如计算:4-2=2.0 如图3
图3 减法运算
4、实现取余运算.如计算 12%20=12.0 如图4
图4取余计算
4.程序整体设计说明
【1】程序中所用到的变量
count、line1、line2、leng、input、input1 【2】代码列表: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如XXX概念、XXX原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明确本章节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形成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讲解:依据课程目标,详细介绍XXX概念、XXX原理等基础知识,结合课本第X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XXX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与课本第X章实例紧密结合。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XX概念、XX原理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认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XX方法、XX技巧等。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学科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讲解XX概念、XX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 第1章:XX概念及其应用- 第2章:XX原理与XX方法- 第3章: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 课程实践应用:结合教材第4章至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4章:XX案例分析- 第5章:XX实验操作与技巧- 第6章:XX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3. 知识拓展与深化:依据教材第7章至第9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第7章:XX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8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9章: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目标和要求,学习第1章内容;第2周:学习第2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3周:学习第3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第4周:学习第4章内容,分析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第5周:学习第5章内容,开展实验活动;第6周:学习第6章内容,总结实践经验;第7周:学习第7章内容,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第8周:学习第8章内容,探讨学科发展趋势;第9周:学习第9章内容,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一、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
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验算
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验算
5.飞轮设计
6.设计小结(本设计的优缺点、改进意见和课程设计的体会)
7.参考资料目录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A4幅面)
三、设计说明书书写示例(A4幅面)
四、其他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求论述清楚,文字精炼,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2.设计说明书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按一定格式书写,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装订成册
3.设计说明书其他格式要求,自行参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XX概念、XX原理等。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3. 学生能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涵盖课本第1章至第3章,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XX原理、XX公式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跨学科知识融合:结合课本第4章,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数学、物理等,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 实践活动:依据课本第5章,设计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参考课本第6章,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数据库等,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围绕课本第7章,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西华大学610039摘要:提出了“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多功能的智能小车”,“人脸识别系统”等多个我很感兴趣的项目,并对它们进行了功能描述。
在分析这些项目的基础上,选取了“多功能的智能小车”项目。
针对该项目,提出了“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等多种方案。
基于时间和难度的考虑,选取了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方案。
分析了该项目的功能模块,确定了要完成该项目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测量、控制、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计划了完成本项目的时间进度以及知识学习、储备安排。
关键词: FPGA智能小车测量控制计算机通信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对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古代进行交通和信息运输的战马到如今基本家家户户都拥有的汽车,交通方式在不断的进行变化,效率也在不断的进行提升。
但是如今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让人头痛不已,造成了较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比较不好的社会影响,大多是驾驶人本身操作不当所导致的。
于是现在的市场上急需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循迹,避障,自动跟随功能的小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我要做的这一款小车模型的功能大致就是这样的,为以后大批量生产这种智能汽车打下研发和制造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智能汽车会在大众之间普及!1 选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古时候的战马,到近代的自行车,以及到21世纪的汽车,使得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的效率显著提升。
而为了减少甚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一种能实现自动避障,循迹,跟随功能的智能小车想法应运而生。
主要可以分为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和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
1.1 项目描述●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由ST(意法半导体)公司使用arm公司的cortex-M3为核心生产的32位的单片机,由于单片机的内部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实现较多功能。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中一特定主题的理解,并提供实践机会,以帮助他们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场景。
二、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金融投资组合优化”。
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管理一个投资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回报并降低风险。
课程内容将包括:1.投资组合理论:介绍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效前沿、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等。
2.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介绍常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如马科维茨模型、均值-方差模型等,并教授如何使用这些模型进行投资组合优化。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处理金融数据,以及如何使用统计和数据分析工具来评估资产的风险和收益。
4.实践案例:学生将通过解决一系列实际案例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例如优化一个投资组合、评估不同投资策略的效果等。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来进行:1.理论学习:学生将通过授课、教材阅读等方式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教师将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术。
2.实践训练: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编程练习等方式进行实践训练。
他们将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报告撰写:学生将撰写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其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实践的描述。
他们需要清楚地陈述问题的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并对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设计的评价将包括两个方面:实践成果和报告质量。
实践成果包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报告质量包括学生的思路清晰度、内容完整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将通过评阅报告、讨论和个别指导等方式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金融投资组合优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实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塑料的分析
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如图1所示,该塑件尺寸精度不高、无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壁厚较均匀,但沿塑件的脱模方向上要侧凹,需要设置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因此,模具结构较为复杂。
图1
三、塑件的成型方案
该塑件的分型面选择如图2所示,(具体阐述原因)
图2
四、成型零件的设计
1、凹模的设计
如图2所示,凹模的结构采用瓣合式凹模(即整体式滑块)。
采用整体式的凹模好处是结构工艺性、综合力学性能都好,且装配也比较方便;缺点是损坏之后需要整个更换。
2、凸模的设计
该凸模采用整体嵌入式凸模、又由于该模具采用推管推出机构,因此,凸模固定在动模座板上,这样可以简化模具的推出机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该塑件采用点浇口进料,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为了取出点浇口凝料,模具采用了细水口模架;同时,为了使浇道凝料脱离拉料杆,在模架里增加了小拉杆,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图5
该塑件沿脱模方向上有侧凹,为了能取出塑件,采用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斜导柱的截面采用圆形截面,好处是计算方便、加工方便,但受力情况较差,为此总共采用了四个斜导柱。
滑块采用整体式,结构、力学性能都好;导滑槽采用压板式,好处是加工、装配方便;定位装置采用滚珠,好处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楔紧块采用整体嵌入式,加工、装配方便。
图6
七、推出机构的设计
如图3所示,该塑件是圆筒形塑件且中心有孔,因此采用推管推出,结构简单、推出方便。
八、相关计算
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2、抽芯机构的计算
抽芯距S
抽芯力
斜导柱直径
斜导柱的长度
3、定距长度计算
4、模架选用
九、成型设备的选用
1、注射量的校核
根据注射量的校核初选注射机的型号为XS-ZY- 。
2、注射压力的校核
3、锁模力的校核
4、合模时相关参数的校核
5、推出距离的校核
通过上述校核,最终确定注射机的型号为XS-ZY- 。
十、本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的措施
十一、本课程设计后的收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