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性能
裴立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 lzpei1977@, lzpei@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第七章 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磨损是降低机器和工具效率、精确度甚至报废的原因, 也是造成金属材料损耗和能源消耗的重要原因。摩擦 磨损消耗能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大约80%的机 件失效是磨损引起的。 因此,研究磨损规律,提高机件的耐磨性,对节约能 源、减少材料消耗、延长机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讨论机件中常见的磨损形式,介绍其机理和 影响磨损速率的因素,并从材料学角度研究控制磨损 的途径。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一)氧化腐蚀机理



大气中的机件表面总有一层氧的吸附层,当摩擦副作 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在凸起部位单位压 力很大,导致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加速了氧向金 属内部扩散,从而形成了氧化膜。 氧化腐蚀过程:由于形成的氧化膜强度低、在摩擦副 继续作相对运动时,氧化膜被摩擦副一方的凸起所剥 落,裸露出新表面,从而又发生氧化,随着又再被磨 去。 如此,氧化膜形成又除去,机件表面逐渐被磨损。 宏观特征:在摩擦表面上沿滑动方向呈匀细磨痕,其 磨损产生为红褐色三氧化二铁或黑色四氧化三铁。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15/2014
18

凸出部分或磨粒切削下来的软材料体积(图中阴影部分),也 就是磨损量V: 所以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与硬度成正比,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3. 影响因素


(1) 据实验,金属材料对磨粒 磨损的抗力与H/E成比例,H 为材料硬度。 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所以 机件抵抗磨粒磨损的能力主要 与材料硬度成正比。所以材料 硬度越高,其抗磨粒磨损的能 力也越好。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0

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主要用于评定金属、非金属及复 合材料等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可在改变温度、 速度、负荷、摩擦配偶材料、表面粗糙 度、硬度等参数的各种 情况下进行试验,可测量材料摩擦温升、摩擦系数等值。该机 适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实验、质量监督、航空航天、钢铁冶金、 塑料、陶瓷、建 工建材、军工等领域。该机的标准为Q/01J0422003《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9
第三节 磨损试验方法

(1)实物试验 (2)实验室试验
右图是销盘型试验机:将试样加上试 验力紧压在旋转圆盘上,试样可在半 径方向往复运动, 这类试验机可用来评定各种摩擦副及 润滑材料的低温与高温摩擦和磨损性 能,可做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试验。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第一节 磨损概念


一、磨损
定义:机件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 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损 失,导致机件尺寸变化和质量损失,造成表面损伤 的现象。 磨损的影响因素: 摩擦副材料、润滑条件、加载方式和大小、相对运 动性(方式和速度)以及工作温度。
在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对材料的耐磨性没有 影响; 在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能显著提高耐磨性。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在磨粒硬度低于金属硬度的软磨粒磨损情况下,磨 损机理将会变化,所以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 变化。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4. 改善磨粒磨损耐磨性的措施


(1) 对于以切削作用为主要机理的磨粒磨损应增加材料硬 度,这是提高耐磨性最有效的措施。 (2) 根据机件服役条件,合理选择耐磨材料,例如在高应 力冲击载荷下,要选用高锰钢Mn13,利用其高韧性和高 的加工硬化能力,可提高耐磨性。 (3) 采用渗碳、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提高表面硬度, 也能有效提高磨粒磨损耐磨性。 (4) 经常注意机件防尘和清洗,防止大于1微米磨粒进入 接触面,也是有效措施。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15/2014
6
第二节 磨损模型

一、粘着磨损 二、磨粒磨损 三、腐蚀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一、粘着磨损


磨损机理
粘着磨损定义:又称咬合磨 损,是在滑动摩擦条件下, 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 (钢小于1m/s)时发生的。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7
(二)微动磨损机理


在机器的嵌合部位和紧配合处,接触表面之间虽 然没有宏观相对位移,但在外部变动载荷和振动 的影响下却能产生微小滑动。 这种微小滑动是小振幅的切向振动,称为微动。 接触表面之间因存在小振幅相对振动或往复运动 而产生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或微动腐蚀。 特征:接触区存在红色三氧化二铁粉末,铝件的 磨损产物为黑色。


1. 磨粒磨损机理
磨粒磨损是当摩擦副一方表 面存在坚硬的细微突起,或 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 粒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不同,磨粒磨损分为: 凿削式磨粒磨损 高应力碾碎磨粒磨损 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 从磨粒硬度与被磨材料硬度相对关系看,若磨 粒硬度高于被磨材料的硬度,则属于硬磨粒磨 损,反之,则为软磨粒磨损。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2. 磨损量的计算

在摩擦副接触处为三向压缩应力状态,所以接触压缩强度近似 为单向压缩屈服强度σsc的三倍。 如果接触处因压应力很高,超过3σsc产生塑性变形,随后因加工 硬化而使变形终止。 设接触点真实面积为A,接触压缩屈服强度为3σsc,作用于表面 上的法向力为F,则有: 假定磨屑为半球形,直径为d,任一瞬时有n个粘着点,所有粘 着点尺寸相同,直径也是d,则
渗碳、磷化、氮碳共渗处理等。

(3) 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可使粘着磨损 大为减轻。改善润滑条件,提高表面氧化膜与基体金属
的结合能力,以增强氧化膜的稳定性,阻止金属之间直接 接触,以及降低表面粗糙度等也都可以减轻粘着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二、磨粒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主要特征是摩擦面上有明显犁皱 形成的沟槽,见右图。 在磨粒磨损时,对于韧性金属材 料,每一磨粒从表面上切下的是 一个连续屑;对于脆性金属材料, 一个磨粒切下的是许多新屑。 在碾碎性磨粒磨损时,磨粒被压 碎前几乎没有滚动和切削的机会, 所以磨粒对摩擦表面的作用是由 于磨粒接触点处的集中压应力造 成的,这种集中压应力可使韧性 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 磨粒磨损过程可能是磨粒对摩擦 表面的切削作用,塑性变形和疲 劳破坏作用或脆性断裂的结果, 还可能是它们综合作用的反映, 而以某一种损害为主。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微动磨损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凸起塑性变形,由此形成表面裂纹 和扩展,或去除表面污物形成粘着和粘着点断裂; 第二阶段:通过疲劳破坏或粘着点断裂形成磨屑, 磨屑形成后随即氧化; 第三阶段:磨粒磨损阶段,磨粒磨损又反过来加速 第一阶段,如此循环不已则构成了微动磨损。
塑性材料比脆性材料易于粘着; 互溶性大的材料(相同金属或晶格类型、点阵常数、电子密度、 电化学性质相近的金属)组成的摩擦副粘着倾向大; 单相金属比多相金属粘着倾向大; 化合物比固溶体粘着倾向小; 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摩擦副比金属与金属组成的摩擦副不易粘 着。 在摩擦速度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法向力的增加而增加。试验 表明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硬度H的三分之一,粘着磨损量急剧增加。 在法向应力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 达到某一极大值后又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摩擦副表面粗糙度、表面温度以及润滑状态对粘着磨损有较大 影响。
这是由于缺乏润滑油,摩擦副表 面无氧化膜,且单位法向载荷很 大,以致接触应力超过实际接触 点处屈服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


摩擦副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表面双 方相互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 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 如果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接触面的原 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冷焊)。 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切断并转移至一 方金属表面,然后脱落形成磨屑。 一个粘着点断了,又在新的地方产生粘着,随后 也被剪断、转移,就构成了粘着磨损过程。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2. 磨损量的计算

现以两体磨粒磨损为例推导以切削作用为主要磨粒 磨损量计算式:

根据此模型,在法向力F作用下,硬材料的凸出部分或磨粒(假定为 圆锥体)被压入软材料中。 当作用在一个凸出部分上的力F除以凸出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接触面 积等于软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时,则凸出部分或磨粒的压入就会停 止下来: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机件的正常磨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二、耐磨性



通常用磨损量表示材料的耐磨性 磨损量可用试样摩擦表面法线方向的尺寸减小来表示, 称为线磨损 也可用试样体积或质量损失率来表示,称为体积磨损 或质量磨损 如果测量单位摩擦距离、单位压力下的磨损量等,称 为比磨损量 有时还可用磨损量的倒数来表征材料的耐磨性 相对磨损性:(标准试样的磨损量)/(被测试样的磨 损量,其倒数也称为磨损系数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右图是粘着点强度比摩擦副一 方金属强度高的情况, 此时常在较软一方体内产生剪 断,其碎片转移至较硬一方的 表面上, 软方金属在硬方表面逐步累积 最终不同金属的摩擦副滑动成 为金属间的滑动, 所以磨损量较大,表面较粗糙, 可能产生咬死现象。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15/2014
26
氧化磨损的速率或磨损量的影响因素:

(1) 摩擦副表面层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2) 氧在金属中的扩散速率; (3) 氧化膜的性质和厚度以及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的牢固 程度; (4) 摩擦学参数,如接触压力、滑动速度、滑动距离、 温度等。 氧化磨损不一定是有害的,如果氧化磨损先于其它类 型磨损(如粘着磨损)发生和发展,则氧化磨损是有 利的。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2) 断裂韧度也影响金属磨粒磨损的耐磨性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3) 细化晶粒由于能提高屈服强度、硬度及静载塑性,所 以也提高耐磨性 (4) 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抗磨粒磨损的影响,因磨损类型不 同而有不同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三、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副之间或摩擦副表面与环境介质 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产物,腐蚀产物的形 成与脱落引起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因常与摩擦面之间的机械磨损(粘着磨损或 磨粒磨损)共存,故又称腐蚀机械磨损。
分类:

1. 氧化磨损 2. 微动磨损 3. 冲蚀磨损(又称气蚀) 4. 特殊介质腐蚀磨损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4 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


(1) 摩擦副配对材料的选择
基本原则是配对材料的粘着倾向应比较小,如选用互溶性 小的材料配对,表面易形成化合物的材料、金属与非金属 等配对。

(2) 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可有效 减轻粘着磨损。如果沿接触面上产生粘着磨损,可进行


所以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假设磨屑的形成机率为K,则单位滑动距离内的磨损 体积为: 所以:


积分上式,且强度与硬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则总滑动 距离内的粘着磨损体积为:
12/15/2014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3 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