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7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A.《怎样编制课程》B.《课程》C.《课程编制》D.《理解课程》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A.《潜在课程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现代课程论》D.《实践:课程的语言》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
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A.教师 B.学生C.教材D.环境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教育漫话》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C.教学的循序渐进D.教学的因材施教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
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他是()A.古德莱德 B.艾斯纳C.斯腾豪斯D.奥利瓦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1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2012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共5篇]
2012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共5篇]第一篇:2012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 00467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A.布鲁纳 B.布卢姆 C.艾斯纳 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且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量的评价 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 B.维果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 C.义务关系问题 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 B.场合驱动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 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17.下列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 B.麦克尼尔 C.博比特 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2012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 C.外烁说 D.预备说 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 B.组织教育经验 C.确定教育目标 D.评价教育计划 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C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C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7.( A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B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D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C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C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C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B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18.( C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1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坦纳C.泰罗D.博比特2.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涅和【】A.布里格斯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麦克尼尔3.在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A.平等与共存的关系B.主导与依附的关系C.独立与对等的关系D.对等与融合的关系4.将课程各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进行组织的基本标准是【】A.阶段性和顺序性B.阶段性和连续性C.阶段性和整合性D.连续性和顺序性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6.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1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坦纳8.以下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9.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1.一些评价专家认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行为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活动教育学13.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14.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活动兴趣D.解放兴趣15.“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它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评价专家是【】A.斯克里文B.斯太克2C.莱斯D.利维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A.主体B.资源C.脚手架D.意义建构17.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8.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9.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在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即【】A.精神助产术B.设计教学法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2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这种评估被称为【】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21.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C.分散学习D.集中学习22.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是【】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23.以下能体现杜威的关于儿童、学科、社会相统一的课程开发理念的是【】A.主动作业B.连续性原则C.实践理性D.二元论24.“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小桂子,加油哦!!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1小桂子,加油哦!!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 A.活动兴趣 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2.[单选题]博比特提出的课程开发方法是( )A)活动分析法B)事件分析法C)职业分析法D)目标分析法3.[单选题]在下列课程类型中,中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地方课程4.[单选题]以下哪种不是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 )A)发现学习法B)程序教学法C)刚要信号图示法D)六步教学法5.[单选题]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C)教育目标D)教学目标6.[单选题]----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学科逻辑编制课程,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设计取向。
A)学科中心设计B)学习者中心设计C)问题中心设计D)教学者中心设计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8.[单选题]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1-3A)《课程》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9.[单选题]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上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0.[单选题]实现了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的统一的是()A)学术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儿童中心课程论11.[单选题]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 )。
A)社会效率运动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12.[单选题]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B)双边性、教育性、情感性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D)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1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是( )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贝尔-兰卡斯特制14.[单选题]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起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5.[单选题]课程实施中,从中间向上的策略实施的主体是( )。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卷编号121)1.[单选题]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A.事实问题A)价值问题B)技术问题C)科学问题答案:A解析:2.[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小学教学手段选择的因素( )A)资源因素B)课堂教学时间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C解析:3.[单选题]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 )A)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B)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C)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D)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答案:A解析:4.[单选题]教学组织形式,总的来说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 )三类。
A)综合教学B)协同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答案:A解析:5.[单选题]“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答案:A6.[单选题]演示法是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B)直接感知C)实际训练D)探索研究答案:B解析:7.[单选题]“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A)自我觉醒B)自我批评C)自我反思D)自我实现答案:D解析:8.[单选题]行为取向课程目标的叙写,或者行为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要素:简称ABCD模式。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ABCD中的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效果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B解析:9.[单选题]集体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教师和学习者B)环境C)学科内容D)三者都是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的进行活动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策略。
答案:C解析:教师批阅11.[单选题]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5-245A)圆周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逐步深入课程D)直线式课程答案:D解析:无12.[单选题]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2012
2012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 )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A )A. 《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 C )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 杜威B 布鲁纳C 博比特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 D )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C )。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C )。
A、巴班斯基B、加涅C、布卢姆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D)。
A、实验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D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A、基础性B、时代性C、创造性D、综合性15、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 )。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3.明确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c)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c)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c)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a)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a)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基本建设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a.工作分析b.课程表决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d)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c)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c)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a)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并使学生(b)a.通常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c)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201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韩山师范学院20 12 年专升本插班生考试小学教育本科(语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A 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捷克教育家__________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学论概念的确立和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美国教育家是___________。
3.1935年,美国学者卡斯威尔和坎贝尔合著《______________》,此后,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开发和设计的研究逐渐兴盛。
4.1946年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操作模式,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_________ 将行动研究研究法引入课程与教学领域。
5.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_________ 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为了解决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与中学课程只面向大学的矛盾而组织的关于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验。
6.在进行课程编排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同时也要兼顾教学内容安排的__________,使课程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7.课程的组织取向主要包括:学科取向、学习者取向、__________取向和混合取向。
8.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__________将“统觉”原理运用于教学中,创立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中,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最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政策进入了中央集权、地方集权与 ___________ 相结合的新阶段。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下面每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小题题号的格子中。
) 1.下列关于国家制定的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程序性。
B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规性的。
C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灵活性。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 00467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2.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 B.同化C.联想 D.平衡3.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 B.艾斯纳C.斯腾豪斯 D.施瓦布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 D.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A.促进者 B.监控者C.旁观者 D.主导者6.《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 B.布卢姆C.艾斯纳 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A.示范 B.呈示C.展示 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 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且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 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 B.维果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 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 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 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 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 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下列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 B.麦克尼尔C.博比特 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 B.赫尔巴特C.拉特克 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 B.塑造说C.外烁说 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 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 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C.夸美纽斯 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被称为A.学科结构运动 B.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进步主义运动24.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洛克C.凯洛夫 D.赫尔巴特25.施瓦布认为,构成课程的要素有四个。
这四个要素分别是A.专家、教师、学生、教材 B.专家、教师、教材、环境C.专家、师生、教材、环境 D.教师、学生、教材、环境26.在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中,下列学习类型按从低到高的序列排列正确的是A.言语联想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B.言语联想学习,规则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问题解决C.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D.言语联想学习,规则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问题解决27.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A.杜威 B.斯宾塞C.施瓦布 D.泰勒28.美国60年代进行的“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A.SBCD模式 B.RD&D模式C.兰德模式 D.情境模式29.选修制的最初确立是在A.幼儿园 B.小学C.中学 D.大学3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 B.杜威C.范迪尼 D.夏皮罗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1.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32.布鲁纳用表征系统概念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3.如何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34.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5.从教学过程的组织来看,学生的学习分为哪三种基本形式?请分别作出解释。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2分,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试述“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其优缺点。
37.试述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我国课程开发的启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6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随后,引出课题,用投影片或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C0:和H20转变为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中的?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遗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协作学习。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
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
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中的氧不是来自中的氧,而是来自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生交互,评价矫正。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
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467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A5.A6.A7.B8.C9.A 10.D 11.B 12.B 13.A14.B15.B 16.D 17.C 18.B 9.D 20.A 21.C 22.B 23.A 24.D 25.D 26.C 27.B 28.B 29.D30.A二、简答题31.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2分)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2分)课程称为教学事件。
(2分)32.行为表征。
(1分)特点:根据对客观的直接感受来表征客体,或用肌肉来表征客体。
(1分)图像表征。
(1分)特点:开始能够使用心理映像作为某些客体或事件的代用品。
(1分)符号特征。
(1分)特点:符号表征同它的指称物的形式具有任意性。
(1分)33.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2分)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2分)实现科学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分)34.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2分)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1分)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2分)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1分)35.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2分)分组学习:是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2分)个别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
(2分)三、论述题36.价值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2分)优点:“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师将其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他们对其教学任务会清楚明了,者就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2分)而且,“行为目标”便于教师奖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监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1分)更重要的是,“行为目标”便于准确评价。
(1分)总之,“行为目标”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对于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1分)缺陷:第一,“行为目标”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1分)第二,“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2分)第三,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观、理解、情感、态度、欣赏、审美情趣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2分)37. 内容:斯腾豪斯所提出的过程模式是以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斯的知识论为理论依据的。
(1分)他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