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国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

解析我国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
解析我国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

解析我国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

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劳动经济学定义劳动力参与率是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中经济人口所占的比重。

其中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的原因有产业结构调整,观念变化,离婚率上升,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发展。

但涉及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1993年的统计数据

以瑞典为例,女性参与率由1966年的56.5变为76.5,男性由96.3变为80.3。而总体参与率由75变为78。

从8个国家的主要工业国的历史数据看,从20年代60世纪中期到90年代中期,总体上升,男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女性普遍大幅上升。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全球社会趋势。

但是为什么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这么高呢?

在分析为什么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651897.html,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参与率本身很高,90年代的男性参与率就高达97多。

另外补充一下首都经贸大学的杨河清教授,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中的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曹园媛——实用健康专家.

曾先后担任:民政部康复医学会“健康中国社区公益健康活动”核心讲师.协和阳光健康管理机构糖尿病特训营创建者. 北京大学?北大未名集团健康服务体系担任主力讲师.

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普遍指男性)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普遍指女性)走出家庭寻找工作。所以失业率此时是和二级劳动率成正向关系。

另外还有杨教授的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等等都对我国国情作了很多的解释。

女性劳动参与率

1、研究意义 女性劳动参与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之中,女性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从经济上来讲,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所以,对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现状: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3、原因:1、个人劳动能力(图71页)(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正相关):个人劳动能力低,劳动时间长,工资却低,使得女性失去信心,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 2、自身年龄(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负相关):在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年纪越大的人,其劳动生产率相对会越低,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我们的经济转型期,这部分人更容易受到改革的冲击而失去工作,她们一旦以提前退休或者下岗的形式离开原工作岗位,在寻找新工作时容易遭受更大的挫折,从而成为“遭受挫折的劳动者”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她们的劳动参与率也降低得更快 3、家庭收入(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负相关) 由于收入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加大,女性参加市场劳动的工资收入对家庭总体收入的贡献将下降。另外,由于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他男性家庭成员的收入可以满足家庭经

济需要的可能性增大。基于这两种情况,女性参与劳动的驱动力会较小,而选择闲暇或照顾家庭的意愿会增加(80页图) 4、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 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U 型的曲线关系 其他原因:教育程度对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就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教育对于妇女劳动参与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一 定是妇女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参与率也越高。教育有促进女性参与市场劳动的一面,也有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一面。家庭中七岁以下儿童数量和六十岁以上老人数量:幼儿抚养教育的市场化;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保险保障制度的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逐步有了更加独立的经济能力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已经由传统的依靠子女赡养逐步转变为更加独立的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女参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人均GDP 与女性劳动参与率成反比 这表明,中国处于U 型曲线的左端。 (收入)Y H (周时间) 0 劳动时间 闲暇时间 Y1△Y Ha Hb Hc

妇女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妇女劳动参与率影响因 素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 姓名:沈娟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任课老师:罗江

妇女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研究 信管0702 沈娟07243050 摘要: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了中、日、韩三国的妇女劳动参与率情况,并结合历年数据,得出妇女劳动参与率发展趋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劳动力供给模型,分别从制度劳动时间、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务劳动时间四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妇女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字:妇女劳动参与率收入效应教育制度劳动时间家务劳动 一、引言: 妇女劳动参与率指有工作者和正在寻找工作的女性占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各国的经济文化不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不同。如表1所示,2006年女性劳动参与率较2000年有普遍下降趋势,而中国的妇女劳动参与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1:15—64岁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全世界2006年劳动参与率统计》,中国咨讯行(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651897.html,)。 劳动经济学家表示,劳动参与率的高低并不意味着好坏。从经济学的意义看,较高的劳动参与率有两个重要的含义,一是对不同经济机制而言,意味着该经济机制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其二意味着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但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妇女劳动参与率的高低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是表明妇女的社会参与能力,它成为妇女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表明妇女的经济独立状况和对社会的贡献。然而,妇女劳动参与率并非越高越好,高的劳动参与率在说明女性地位提高及对社会贡献增大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女

关于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研究

关于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城调队1988——2002年间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女性越来越多的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近日发布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青年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女性就业率降得比较快。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凯文·戴利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假如有更多女性从事有薪酬的工作,这个世界会更加富裕⑴。本文将从女性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影响女性参与就业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女性就业率的关键点,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女性就业率,性别歧视, ────────────────────────────────── 一、研究背景介绍 自从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导向的经济。随之而来的是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普遍扩大,包括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李实等,1999,gustafsson&li,2000)。同时女性劳动参与率(即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在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又称FLFPR)则出现了明显下降。如下图⑵ 再来考察我国男女两性就业的职业结构,所谓的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占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让我们先来看1997——2001年五年间各经济类型中女性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女性从业者在技术层次低、收入低,就业门槛低的第三产业比例较高,因此可以说,女性无论是从行业还是职业方面来看,她们在职业结构中的地位低于男性。 本文将从女性自身即供给角度和社会即需求角度分析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本文所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影响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自身因素 1、心理因素⑶ 性别自卑心理。 我国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有些职业会有性别要求,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就业机会不多时,一些原本男女都可胜任的岗位也被某些招聘单位限定为"只招男性",这往往会强化某些女性的性别自卑感。当一位小姐或女士有自卑心理时,面对一些就业机会,首先会告诉自己"这岗位不会要我的",因而缺乏求职应聘的勇气,稍遇冷落便退缩,最终错失机会。 社交恐惧心理。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 女性劳动参与率指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占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各国的经济文化不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不同。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反映出女性劳动群体市场上的供给特点。 一、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水平较高,但总体上比男性劳动参与率低 如图1所示,我国的劳动参与率整体水平比世界水平要高,比最不发达的国家相比较低。 如图2和3所示,从性别来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低于男性,但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类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而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已经大大超越了不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图1 我国劳动参与率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比较 图2 我国男女就业人数变化趋势图

图3不同地区劳动参与率的比较 二、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04年的67.3 降到2012年的63.8。 由图5可以看出,15—2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大,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高素质结构劳动力的需求,以及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收入等,造成女性就业年龄推后,女性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 图4 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世界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比较

图5 我国15-24岁女性就业人口比率 三、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倒“U”形 由图6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倒“U”形,即青年和老年时期劳动参与率较低,25—55岁年龄段劳动参与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M”型,也有一些国家呈倒“U”形。在“M”形周期中,15岁一2O岁年龄段,劳动参与率迅速上升,形成了第一个高峰,2O岁以后,由于婚育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率下降,形成第一个低谷。孩子长大以后,大约在35岁左右,劳动参与率再次上升,形成第二个高峰;50岁以后,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虽在总体水平上比男性低,但一般不存在结婚、育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不存在一些国家“M”形曲线所示的变动规律。 图6 我国按年龄组细分的男女劳动参与率的比较 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城市总体水平

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广东省汕头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汕头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内市外8762人。 本季度依照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汕头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宽敞毕业生举办了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中国银行汕头分行、广电集团汕头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进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旧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的发展趋势

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的发展趋势 劳动力参与率在一给定时间内,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就业者和求职者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总人口予以分组.按性别和年龄分别统计劳动力数量,并计算出它们在一给定时间内的劳动力参与率,即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的劳动力在同组人口中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周期,劳动力参与率会发生变化。人口数量相似的国家,如果劳动力参与率显著不同,其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在总人口中,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劳动力参与率可能会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地讲,在现代社会,由于男性青壮年是维持家庭生计的主体,因此必须不断地工作,一旦失业,也要尽快找到比较合适的就业岗位,从而构成社会劳动力最主要的固定部分,其劳动力参与率甚高。而妇女一般不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工作上有较大的自由权,属于社会劳动力的次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妇女劳动力参与率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妇女走上社会、地位提高的现实。在日本、美国和瑞典等国家,传统的劳动力参与率随年龄的变化模式,男性呈倒U型,女性多呈M型进入80年代后,中年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也有所提高。在中国,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高,这与政府十分重视提高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密不可分。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与劳动力供给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劳动力

参与率水平较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会加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生命周期规律,总结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加重女性社会保障系统负担。

江苏劳动力市场供需趋势分析

江苏劳动力市场供需趋势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历次人口普查及1%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对劳动年龄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通过灰色预测法对江苏省劳动参与率进行预测,测算江苏省劳动力供给趋势;通过构建双对数模型,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率的合理设定,对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分析。通过供需差额变动趋势,揭示了江苏省劳动力将面临由供大于求转入供小于求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标签:经济新常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2]。然而,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加速,生育率的持续低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拐点已经出现,在2013年达到100 582万人后,持续减少至2015年的100 361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进入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三次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由2000-2008年间的0.98%,大幅度下降至2009-2015年间的0.058%。①这一过程中,劳动力需求量受三次产业发展速度阶段性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3]。劳动力供给、需求两方面变化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发展趋势充满复杂性。 江苏省不仅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突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这使得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经济新常态下江苏省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趋势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及其他省份把握劳动力供需变动特征、促进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文首先对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利用灰色预测法对劳动参与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劳动力供给趋势。其次,通过构建双对数模型,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率的合理设定,对劳动力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最后,结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变化关系,分析江苏省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发展趋势。 一、劳动年龄人口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5 224.32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5 986.19万人。2011年,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5 986.19万人。之后,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在数量上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到2015年降低至5 910.00万人。基于2015年江苏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在对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死亡率、净迁移率等参数进行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利用年龄移算法,构建区域多系统人口发展模型对2016年-2080年期间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将由2016年的5 906.81万人下降至2080年的3 114.81万人,年均减少43.625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江苏省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存在密切关系。事实上,江苏省一直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为严格的省份,加之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育理念的转变,使得江苏省生育率持续降低,2010年江苏省总和生育率仅为1.053,

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摘要】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的重要优势。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本文意在探究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廉价劳动力劳动参与率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换句话说,劳动力优势离 我们远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面对这种现象,不同的 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些看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清劳动力优势的本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向被视作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而且低成本一直是我国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可以说,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支撑“中国制造”低价的基础。但这正体现我国劳动力水平不高的缺陷。所以,低廉劳动力这个优势离我们 远去也算是一种进步。与此同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提 高必会降低一些企业的招工人数,使得就业更加紧张起来。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显得尤为明显,摩托罗拉公 司一位管理人员曾说,目前中层管理人员的月薪是6000至8000 元,而5、6年前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造成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 同时社会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薪酬同样水涨船高,由于业务的 增长,在同行业中始终能保持龙头的地位,效益的提高,人员的薪 酬也随之提升。此外,该公司的一线工人,近几年保持在2000元 左右,但是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涨幅。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 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我国经济过热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工业劳动力成本是与农业生产收入相联系的,过去,大量农村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这种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使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介绍,这也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农业逐步向生产质量高、有利于出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第一产业产值近年来出现了反弹,从2003年占GDP的14. 4%上升到2004年的15. 2%。这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更加迅速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速度将会下降,这时,中国城镇很有可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无限供给曾经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市场态势,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将会发生改变: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是水 平的,而是开始向右上方倾斜。可想而知,这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此外,从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上看,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使生育率稳步下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近年来开始减少。中国的劳动力 供给压力正在减轻, 2006年或许还会感受到劳动力供给增加带来的就业压力,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从2007年开始,来自总量方面的

第8 章 一般总供给曲线

第八章一般总供给曲线(6) 授课框架: 总结上次课总需求曲线主要内容 推导一般总供给曲线AS: 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的主要特点和政策含义 (1)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相互替代(短期); (2)工资和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工资粘性(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是造成替代性的主要原因); (3)工资粘性的理论分析 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错开定价理论 菜单成本 协调问题 (4)菲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 WN曲线的推导和特点(WN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总供给曲线AS推导及特点 AS-AD模型运用: ——货币扩张效应分析(短期和长期) (1)用AS-AD模型演示货币的长短期效应 (2)小结现代货币主义思想,(对比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3)理性预期对货币的看法 ——财政扩张效应分析(短期与长期) 补充:供给学派观点图解说明(第五章88页图解) ——逆向供给冲击(对70 年代后菲利普斯曲线变异的一种解释) (1)模型修正与总供给曲线的修正 (2)用AS-AD模型演示逆向供给冲击的长短期效应 小结AS-AD模型(附: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总供给理论中的关键问题是为什麽名义工资对需求变动调整迟缓,为什麽工资是粘性的,而不是充分弹性的。(并非充分快速调整、伸缩以确保每一时刻的充分

就业) AS 曲线推导是建立在古典主义劳动市场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劳动市场均衡分析与推导总需求曲线所用的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在方法论上完全不同,这应看作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缺陷。 一、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 定义: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变动关系。(英国1861-1957工资行 为的研究成果) )(μμε* --=g W g W 工资增长率 ε 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衡量粘性大小的指标) μ * 自然失业率(解释) μμ* -相对于充分就业经济状况的失业变动 图形1—菲利普斯曲线及解释 图形2—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性质讨论: 菲利普斯曲线逐渐用来刻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菲曲线成为宏 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政策执行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组合(短期的权衡),永久性的失业-通胀的权衡关系是错误的。(长期菲曲线—古典情形的菲曲线与短期菲曲线对比) 菲利普斯曲线隐含表明:工资或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工资呈现粘 性(与古典情形AS 曲线所隐含的经济意义相对比)(结合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结合长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工资、价格粘性存在的原因(结合七版教 材p98“6.3 工资-失业关系:为什麽工资是粘性的” 原因讨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卢卡斯等发展起来的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理论) 发展一种总供给理论:以原始的菲曲线所提供的见解力为基础,并试图解释 70-80年代通胀与失业率为什麽与传统菲曲线相差甚远(预期、供给冲击的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分析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人的因素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人的知识、智力、技术物化为物质资本中技术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才资源的质量因素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在信息、金融、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中对于人才资源水平的要求较高人才资源在这些产业中作用也更加突出。2008年世界经济受到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困难,促进就业保证经济的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重点。 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新经验 1. .形成一条龙服务,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尤其是人才中介和从事人才派遣的企业其业务范围还比较单一,有的只能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的服务,对于培训、薪酬福利等诸多环节的业务无能力开展。单独提供一种服务项目或服务产品已经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因此,在确保具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着手将具有竞争性、专业化的服务产品、服务项目综合起来,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 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站式服务覆盖了员工在企业服务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人才招聘、背景调查、录职体检、人事代理、人才派遣、职能外包、福利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人才培训和再就业服务。以及在中国就业的境外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境外员工解决就业证件、医疗保障、薪酬和生活起居等方面的问题。 2.驻店服务企业在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同时,要求外包商向企业派驻专职服务人员服务该企业的外包工作。驻店服务目前在国内的对外服务企业中表现突出。从服务质量而言,驻店服务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内容为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提供了保障。由于

女性劳动参与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研究意义 女性劳动参与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之中,女性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的程 度,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从 经济上来讲,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所以,对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现状: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3、原因:1、个人劳动能力(图71页)(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正相关):个人劳 动能力低,劳动时间长,工资却低,使得女性失去信心,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 2、自身年龄 (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负相关):在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年纪越大的人,其劳动生产率相对会越低,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我们的经济转型期,这部分人更容易受到改革的冲击而失去工作,她们一旦以提前退休或者下岗的形式离开原工作岗位,在寻找新工作时容易遭受更大的挫折,从而成为“遭受挫折的劳动者”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她们的劳动参与率也降低得更快 3、家庭收入(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呈负相关) 由于收入的性别不平等程度加大,女性参加市场劳动的工资收入对家庭总体收入的贡献将下降。另外,由于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他男性家庭成员的收入可以满足家庭经济需要的可能性增大。基于这两种情况,女性参与劳动的驱动力会较小,而选择闲暇或照顾家庭的意愿会增加(80页图) 4、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 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U 型的曲线关系 家庭收入(丈夫的收入或财产收 入)高 收入的边际效用降低 余暇的边际替代率 上升 最低工资率 上升 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女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论文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现状及成因分析》 姓名:马惠敏 学号:129114123 班级:贸H122 提交日期:2015年1月14日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引言: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均是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在考察人力资源这个因素时,人们认为,在一定时期人口数量相对是固定的,认为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质量。但实际上,在人口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劳动力参与率便是这样一个衡量指标。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选择,并最终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 关键词:劳动力参与率因素分析

一、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年龄、性别因素 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远低于男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承担了家庭中子女的抚育责任和更多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上劳动力雇佣方对女性劳动力的歧视普遍大于男性。随着六七十年代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适合由女性从事的职业逐步出现,才使得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劳动力参与率的性别差异中,两者之间相差的程度还呈现出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劳动偏好和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各不相同。 2、教育发展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使得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的激励,企业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的提升,使得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竞争的激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这就推迟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受教育者的比例有所升高,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增大,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政策因素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男性人口还是女性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均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间,城市劳动参与率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教育机制的不合理,应试教育体制的实行使得许多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造成了失业率偏高与劳动力参与率偏高并存的局面,加重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形成了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二、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成因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是由我国的工资和福利政策、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 1、工资收入偏低,扩大了家庭对社会的劳动力输出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起飞和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点较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家庭中需要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社会劳动来维持家庭生计,从而扩大了家庭向社会的劳动力输出。 2、投资市场不完善,劳动收入仍是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投资市场尚不成熟。中国股市弱有效性,使得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时仍然较为保守谨慎。在这样的投资环境和背景下,我国居民的收入仍然以工资为主,劳动收入仍然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这就加大了人们对劳动市场的依赖性,提高了劳动力参与率。 3、就业关联型社会福利政策增加劳动者就业意愿

第八章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需支付员工不低于本人法定工作时间工资的()。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分别不低于()和()。 A100% B150% C200% D300% 2、为了确定合理的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应进行()。 A薪酬调查B岗位评价C等级划分D人才评估 3、()不属于福利项目 A奖金分红B工作餐C带薪休假D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 4、采用要素计点法进行岗位评价时,最后应以()形式确定最高要素等级和最低要素等级的点值。 A等差B等比C几何级数D任意 5、以员工个体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制定薪酬的标准的是()。 A职务工资B技能工资C绩效工资D结构工资 6、根据员工完成工作的时间来支付相应的薪酬的是()。 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职务工资D津贴 7、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企业薪酬策略B产品需求弹性C企业支付能力D企业员工素质 8、关于岗位评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岗位评价结果不得公开B员工不应参与岗位评价 C岗位评价结果应该公开D岗位评价结果不可修改 9、在进行薪酬调查统计分析时,将同一类数据由低到高排列,再计算出数据排列的中间数据,即25%点处。这种方法称为()。 A要素计点法B数据排列法C要素比较法D频率分析法 10、为使员工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导致实际收入的无形减少,企业所进行的工资调整属于()。 A激励性调整B工龄工资调整C特殊调整D生活指数调整 11、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费,应属于()的范畴。 A工资总额B全员性福利C特殊福利D困难补助 12、福利设施和服务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力求以最小的费用达到最大的效果,对于效果不明显的福利应予以撤消。这种做法体现了福利管理的(C)。 A必要性原则B计划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 13、事业单位为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应在财政部门核定收支后从(D)中列支。 A预算B成本C费用DA项或C项 14、企业单位为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应在()中列支。 A预算B成本C费用DA项或C项 15、住房福利属于()。 A国家福利B企业自主福利C生活福利D企业特定福利 二、计算题 1、某员工的工资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在产量为3000个时,计价单价为0.9元/个,产量超过3000个,每超一个,计件单价为1.1元/个,该员工实际产量为3600个,其实付工资为多少? 2、某企业本月共有A、B、C、D、E五名员工,其中D为本月新调入的员工,E为本月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省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市外8762人。 本季度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为广大毕业生举办了移动分公司、中国银行分行、广电集团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发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然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 黄金年龄段 个各个年龄段分析

1.劳动参与率年龄曲线 劳动参与率年龄曲线是指劳动参与率随年龄变化所形成的曲线,反映了不同年龄劳动参与率的差异,它表达了人口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就业变动规律。无论1990年还是200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都是从15岁开始逐步上升,到20-25岁之间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到45岁,45岁之后劳动参与率随年龄的不断增加而降低。低劳动年龄组处于就学、寻找工作、变换工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时期,因此该年龄段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到20-24岁后,劳动力人口在体力、知识和能力均达到了成熟阶段,劳动参与率达到稳定的高峰阶段,该阶段一直维持到40-44岁;45岁之后随着人的生理变动和技能的老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到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之后,劳动参与率下降速度更快。当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退休年龄的影响将不会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强烈。 比较1990、1995和2000年三个时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年龄劳动参与率,在仅仅10年的时间里,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就有了明显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劳动力人口的参与率处于降低趋势,参与率达到高峰的年龄在推迟,1990年在21岁开始进入劳动参与率高峰期,而1995年为23岁,2000年为27岁。2000年成年劳动力人口的参与率与1990年和1995年相比也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相对高龄(45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反而上升。 2.劳动参与率的年龄差异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年龄段劳动参与率的变动,我们将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划分为15-24岁、25-44岁、45-59岁、60-64岁、65岁及以上五个阶段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从15-64岁总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看,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处于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84.18%下降到2000年的79.31%,10年间降低了4个多百分点。从分年龄段看,15-24岁和25-4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有大幅度下降,而60-64岁的劳动参与率却大幅度上升,同时65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6] 三、未来劳动力年龄人口规模和劳动力资源的变动预测 1.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结构变动 为了对未来劳动力资源做出预测,我们依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料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2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主题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建立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环境下,这也必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操作都极可能呈现出许多新的 发展趋势。 检索策略 1.关键字: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2.中途分类号:F241.2 3.英文关键字: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bor market analysis 检索步骤加结果 中国知网机构数字图书馆: 采用主题途径得到的检索结果如下: (1)王慧: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前景浅析,黑龙江对外贸易,2005年 01期 摘要:我国经济中许多低效率的行为最终都会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现在经济正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进入WTO进行调整的当口,作为农村人口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仍然是一个紧要的问题。本文对最近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进行的研究

表明,即使伴随着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失业问题仍可能在将来几年里由于农村问题和国有企业问题而恶化。因此,失业问题得到控制的速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改革进行的顺利程度。 (2)杜兰英张珊金: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摘要: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完善劳动力市场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从我国目前人力资源配置的状况出发,来探索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中找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从而为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提供参考。 (3)张抗私:工资集体协商的约束条件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3 期 摘要:20 0 0年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引起了企业极大的关注。工资集体协商是企业与市场日益成熟的表现 ,但在我国卓有成效地实行工资集体协商 ,实际上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通过对“协商办法”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力图论证工资集体协商在中国将要走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路程。 (4)李亚伯:我国劳动力市场进程与测算,当代财经,2003年03期 摘要:评估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现状,不仅要测算劳动力市场的市场

中国新时期劳动力供求形势分析.doc

中国新时期劳动力供求形势分析 新时期就业是可持续面临的突出问题,受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决定的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就业岗位严重不足,除了公开的失业人员以外,还有为数更多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就业不足人员。综合以上因素判断,中国本世纪初的实际失业率在7%以上,未来几年如能达成“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就业目标,实际的失业水平可望不至进一步提升。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年龄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单是从数量上看,劳动力资源近乎无限供给,这既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也会给中国的增长速度、产业技术选择和就业保障体系构成巨大的压力,这一问题处理不好还会的安定。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章中首先提出的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求“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控制失业规模”。本文拟新时期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形势,尽可能对劳动力供求缺口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 今后若干年?由于过去长期人口增长的惯性?伴随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而劳动力供给仍将呈上升趋势。具体数量如何,国内学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

中国男16-59岁、女16-5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1995年为7.31亿人,2000年为7.8亿人,2010年为8.57亿人,2016年达到峰值时为8.7亿人,直到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也不会低于2000年的水平。如果考虑到提前就业和很多职工在退休以后仍然另外从业的实际情况,把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口径界定在15-65岁年龄段,那么,1995年的劳动力资源是8.2亿人,2005年超过9亿人,2025年将超过10亿人,其后一直到2050年都会保持在10亿人以上。中国社会院人口所的一项预测认为,我国15-59岁人口2000年为8.23亿人,2010年会增加至9.26亿人,2020年达9.41亿人,其后才会逐年减少。这一预测结果与国外权威机构的预测比较接近。联合国1994年的预测认为,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2000年为8.32亿人,2010年将增至9.26亿人,2020年达到最高峰9.49亿人;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和世界银行预测2000年中国15-64岁年龄人口为8.46亿人,到2010年将达9.56亿人。这个数字要大于法定劳动年龄人口数,因为官方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剔除这部分人口,余下的结果当与前两个方案出入不大。毕业论文 总之,从从属比(人口负担系数)看,我国目前正处

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经济分析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经济分析 姓名:郑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罗卫东 20031115

摘要 女性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一国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地位的重要依据,女性的市场劳动参与不仅对广大妇女寻求经济独立、保障自我发展、推动男女平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综合前人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1986年一2001年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历年变化,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和本国的纵向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世界范围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是原计划经济下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所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雇主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考虑到女性职工的非工资成本会减少对女性职工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本文还通过数理模型和数据比较,分析了两性收入差距、家务劳动变化、女性教育情况、人力资本积累、离婚率等诸多因素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不同影响。并运用计量方法对各类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离婚率的上升和家庭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受高等教育的女生人数的增多虽然长期中会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但目前短时期内却推后了青年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而工资变动对女性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几乎相互抵消。 最后文章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参与社会生产、获得经济独立和自我发展的的趋势也会导致女性要求更多地参加市场劳动,因此,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未来趋势会和发达国家一样重新不断升高。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却导致着女性就业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首先要降低女性的被雇佣成本或提高男性的被雇佣成本,使男女就业的竞争力趋于一致;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客观上帮助女性更容易地参加市场劳动及促使家务劳动市场化,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关键字:女性劳动参与率两性收入差距离婚率家务劳动市场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