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民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俗的认识与定位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不成文的规矩,程式化的过程,是风行的传统。民俗存活于“山野”,民俗是古老文化的“遗留”;民俗与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关,与现代的都市文明无缘。

对民俗与民俗学的判断:

? 其一,民俗文化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成为民族凝聚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根基;

? 其二,由于民俗文化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在,干预着未来,因此民俗学,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当代学,更是未来学。

理解“习俗化”

中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的意蕴

拜年:祝福吉祥 清明的祭扫 龙舟竞渡 明月乡思

? 每逢佳节,习俗中人就会自觉地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生活中,传承生活观念与生存本领,并对自己所属的民俗文化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 正是民俗文化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承方式,才使我们短暂的人生与那绵延不绝的文化根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 民俗在文化发展的流程中,不仅有动势,更有流向。各种显型的习俗,既有传统的纹理,也有未来民俗可供展现的依据。因此,我们从博大而深厚的民俗文化现象入手从事民俗学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文化失忆”的理性回应,更是审视我们自身所属文化的智慧之旅!

民俗学研究的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即保护、传承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1.唤醒历史记忆,调适民俗心理

美洲印第安家园、新西兰毛利族聚落点、台湾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以及深圳的民族文化村的重建与仪式性的表演,都体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自身民间传统的眷恋和尊重。对传统习俗的追忆、怀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民俗文化的巨变所带来的心理失落。

2.文化理解与文化交流

民俗对内来说是一股凝聚力,对外来说犹如一道无形的篱笆;对内来说众人自动恪守,对外来说要得到尊重。

3.移风易俗与现代文明

男婚女嫁中的恶俗;“厚养薄葬”的当代面向;残留在观念中的迷信心理。

生活习俗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着。生活习俗的存在不是由于它们传自过去,而是因为它们被实施于现实之中。可以说,民俗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种原封不动的“遗留物”,而是转化为当代的形态,因此,民俗的流程在任何一段时间中,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在,干预着未来。就此而言,民俗学既是历史学,当代学,

也是未来学。

人生仪礼:诞生礼、成年礼、结婚礼、丧葬礼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

笄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