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ea2617c5da50e2524d7fc0.png)
[ 方玮, 5 ] 殷凤宜 , 臧新军, 桂枝茯苓胶囊在不孕症治疗 中的应用 [. 等. J 】
吉林医学,2 0 ,3 ( : 1— 1 . 0 9 03 2 0 2 2 )
【 杨美玲 . 枝茯苓胶囊 和调经促孕类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 4 2 】 桂 O 例 f. J 中国医药指南 , 01 ( : 3 — 3 . 】 2 1,88 12 13 )
1 资料 与 方 法
近十余年 国内外 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神经 系统 的疾 病。重型
1 一般资料 . 1
选择 2 0 年 1 - 02年 1 07 月 21 月患者共 3 8 , 6例
其 中男 2 8例,女 10例 ,平均 3 . ; 中单纯硬 膜外血 3 3 52岁 其
基金项 目: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立项 ( 目 项 编号 : 江科 ( 1 9 —) 2 1 3 1 0 ) . ① 南方医科大学 附属新会人民医院
di 03 6 /is. 7 — 9 52 1.50 4 o :1.9 9jsn1 4 4 8 .0 21 .6 . 6
神经生长因子 ( r r t f t , G ) L v Motln 颅 脑损伤致死 、致残率 高,是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笔 n v g wh a o N F 是 ei nac i e e o c r — i
I 关键 词】 神经生长因子 ; 重型颅脑损伤 ; 甘 露醇
Th r t eEf cs f r eGrwt a tri e v r i 0 r tr e igteBo dBri a re t eV n u pdDrp eCu ai f t v o hF co S reB anI u yAfe nn lo anB rir ht e o s v e o Ne n t Op h wi h Ra i i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de4c2b6529647d26285272.png)
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3月第21卷第3期·310·【摘要】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 例。
观察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次,1次/d,肌肉注射,疗程共10d,对照组则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
应用Barthel指数、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三个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3.3%,观察组有效率为8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10d,NIHSS量表、mR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随访,mR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有积极改善作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药物应用安全。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疗效 安全性【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at neural growth factor(NGF) on the neural func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patients. Methods 240 AIS patients admitted in Lanxi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allocation method,1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 treatment of AIS plus NGF 18 ug,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nce a day for consecutive 10 day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standardly. The Barthel index,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were used to evaluate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43.3% vs. 86.6%(P <0.05). On the 10th day after admission the decreased level of NIHSS scale,mRS were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le Barthel score increased (P <0.05). On 90th day,mRS decreased level and Barthel index score increased level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240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Conclusion NGF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neural function in AIS patients,and it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self-care,with safe application.【Key words 】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function Curative effect Safety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陈志辉 刘静 乐丽娜 唐建红 何奕峰作者单位:321100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1]。
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e9ab2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a.png)
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神经系统是身体各个系统协同工作的中枢,也是我们人类非常复杂、关键的一部分。
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恶化、饮食营养的失衡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神经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这些外界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终会造成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等等。
在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研究,那就是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和脊髓的屏障。
它是由微血管内皮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构成的一层防御屏障。
了解血脑屏障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血脑屏障的构成和功能血脑屏障主要由三类细胞组成: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屏障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形成了血脑屏障。
基底膜是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物理隔离层。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系列化学信号和分泌物质来影响血脑屏障的不透性。
血脑屏障的最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中枢神经系统(CNS)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血脑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的细胞、蛋白质、毒素、药物和病毒等物质向脑组织和脊髓内部渗透。
这种保护机制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血脑屏障的阻隔,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感染,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
2. 血脑屏障与神经系统疾病虽然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仍然会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穿过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中。
多个神经系统疾病都被发现与BBB的破坏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多发性硬化病(Multiple Sclerosis)等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BBB的破坏往往是通过淀粉样蛋白β的积累导致的。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骨髓干细胞自体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骨髓干细胞自体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01c64bb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4.png)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骨髓干细胞自体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王君毅;步星耀;顾建军;胡森;王帮庆;高玉帅【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21【摘要】背景:经鼻脑靶向给药是一种新型给药方法,可以绕开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还具有无创、快捷的优点.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损伤有协同作用.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综合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①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1次/d,持续28 d,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滴入,1次/d,连续给药28 d,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②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方案:在脑损伤1周后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3 d 1次,2种交替,同时配合辛伐他汀片10 mg/d口服,连续28 d;③出院后2组患者继续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3个月.结果与结论:①患者治疗28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29,P>0.05);②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7.176,P<0.05);③格拉斯哥评分(GOS)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⑤结果说明,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的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总页数】5页(P3281-3285)【作者】王君毅;步星耀;顾建军;胡森;王帮庆;高玉帅【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NGF 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J], 焦继超;袁强;步星耀;马玉德;李志营;孙彦熙2.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治疗创伤性脑外伤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J], 郭芮兵;田利丽;吕秋石;樊新颖;刘新峰3.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J], 程培训;步星耀;张建国;柴昌;周伟;李玉;郭锁成;邢亚州4.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骨髓干细胞自体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J], 王君毅;步星耀;顾建军;胡森;王帮庆;高玉帅;;;;;;5.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J], 李念宣;胡森;高玉帅;禹金良;盛致远;李凡;步星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越血脑屏障
![跨越血脑屏障](https://img.taocdn.com/s3/m/4d9923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b.png)
跨越血脑屏障秦鑫张英起颜真(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西安710032)摘要: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在应用中受到限制,故在寻找治疗该类疾病的新方法和新药物时,人们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使药物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从最初人为地开放血脑屏障,到现在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找和构建合适的载体携带药物进入脑细胞,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建立的和正在探索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Q73 ; R363在寻找或发展治疗脑疾病的新方法和新药物时,人们不得不考虑到大脑的血脑屏障这一棘手的问题。
19 世纪末,德国细菌学家Ehrlich 发现注入机体的染料可以将全身所有器官染色,却独独不能将大脑染色。
后来他的一个学生Goldman 继续了这个实验,发现将染料注入脑髓液中,只有大脑被染色而其他器官不被染色,由此Goldman 正式提出了血脑屏障(blood2brain2barrier BBB) 的概念[ 1 ] 。
但直到20 世纪60 年代,电子显微镜的研究才揭示了血脑屏障的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上,血脑屏障是一层连续的覆盖在99 %脑毛细血管腔表面的内皮细胞膜,收稿日期:2002210229作者简介:秦鑫(1979 —),女,硕士研究生;颜真(1961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英起(1962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内皮细胞非常扁平,直径约6. 0μm ,由两层胞膜组成,厚度约0. 3μm ,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象拉链一样紧紧锁住内皮细胞间的间隙[ 2 ] 。
除此以外,缺乏饮液小泡和内皮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也是血脑屏障的独特特征。
由于血脑屏障的这些独特结构,使得大脑在吸收外界物质时十分地严谨和“挑剔”,不仅对所吸收分子的大小有限制,而且对它们所负的电荷和溶解性有要求,只有一些大脑必须的糖类、氨基酸类等分子才能穿越血脑屏障到达脑细胞。
这就避免了大脑受到血液循环中有害物质如毒素和病毒的侵害。
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
![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https://img.taocdn.com/s3/m/eb7d0a2f76eeaeaad0f33079.png)
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
作者:暂无
来源:《创新科技》 2011年第4期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能将药物直接递送入大脑细胞内的方法,攻克了治疗阿尔
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肉萎缩症的重大障碍。
目前,治疗脑神经疾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找到让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方法。
血脑屏障是介
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其对血液中的物质进入大脑具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能在阻
止细菌的同时让氧气进入大脑,以保障脑内环境的稳定。
然而,血脑屏障也将药物阻挡在外,
成为科学家治疗脑神经疾病的障碍。
在最新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使用实验鼠体内的运载
蛋白——外来体将药物直接递送到了实验鼠的大脑细胞内,突破了这道屏障。
外来体是一种可
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膜性小囊泡,它犹如体内小小的穿梭巴士,能在细胞之间来回运送物质。
研究主要负责人马修·伍德表示,这种方法经过修正后也可用来治疗其他身体组织疾病,
比如让外来体进入肌肉中。
研究人员打算用这种方法对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鼠进行实验以观
察疗效,并希望5年内在人体身上进行同样的实验。
英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首席研究员西蒙·雷德利表示,该方法能设计出突破血脑屏障的药物,但还处于实验初期,想造福人类,尚需进一步的实验。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d9a01c4a7302768e99393a.png)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赵永芳秦妮张愚(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430072)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由118个氨基组成的蛋白质,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
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因子。
NGF的营养作用与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人们关注的Alzheimer'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密切作用;在某些神经系统损伤时,多次给予明显降低;在一些肿瘤中NGF及其受体常有高浓度表达。
这些现象都促使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到NGF上,并对其临床应用寄予很大的期望。
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介绍如下。
1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发现及理化性质NGF的最早发现在S-180细胞中。
Buerker试验了给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施加额外的同源性的组织(例如小鼠肿瘤组织),将小鼠肉瘤S-180接种在3天鸡胚的体腔内,发现感觉和交感神经链加大了20%,瘤内有了密集的神经支配。
Levi-Montalcini用两组实验检测,S-180的神经营养作用是由于瘤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扩散和物质,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
后来人们发现小鼠会颌下腺含的NGF比S-180细胞的效力大一万倍。
通达对小鼠颌下腺NGF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NGF理化性质的数据。
小鼠颌下腺中NGF以Ts NGF复合物的β-NGF亚基存在。
7s NGF复合物由α、β、γ3个亚基和锌离子构成,化学计算式为α2βγ2,分子量为14万,在酸(pH<5 )、碱(pH>8)或单纯衡释时会被解离。
α亚单位是非匀质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6KD,pH为4.3。
一般认为它起保护性或携带载体作用,因为它能阻止γ亚单位对β亚单位的分解;而γ亚单位是一种精基酸特异性酯肽酶,参予NGF前体的加工,pI为5.5;锌离子则有稳定亚单位结构的作用;具备生物学功能的β亚单位是一个26.5KD的聚体由3个二硫键共价结合起来的二聚体,等电点是9.3。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49f31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e.png)
研究血脑屏障及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指位于血管壁上的特殊结构,它能够对脑组织产生严格的保护。
这种屏障具有筛选、吸收、运输和代谢的能力,可“过滤”血液中的不合适物质,使之不能进入脑组织。
通俗地说,BBB就好比是一道保护脑细胞的“防护墙”。
BBB的破坏通常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脑损伤、中风、炎症等。
正因如此,研究BBB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第一节: BBB的结构和功能BBB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微胶质细胞组成。
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BBB的主要细胞,它们通过牢固的细胞间连接和严密的紧密连接阻止大多数物质进入脑组织。
除此之外,BBB还具有多种功能,如筛选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脑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神经递质和类固醇激素等的输送等。
BBB的这些功能保证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和生长发育。
第二节: BBB破坏与神经系统疾病BBB的破坏是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中风、脑炎、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导致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和毒素物质跨越BBB进入脑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
此外,很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引起BBB的改变。
例如在艾滋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BBB的功能往往会发生改变。
因此,BBB的研究不仅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基础,还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启示。
第三节: BBB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由于BBB的存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比较困难。
传统的药物治疗常常受到BBB的限制,许多治疗药物不能跨越BBB进入脑组织,或者只能在BBB受损时才能进入脑组织,所以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近年来,随着BBB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改变BBB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
![血脑屏障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https://img.taocdn.com/s3/m/9b63d2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9.png)
血脑屏障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第一章血脑屏障的定义血脑屏障是指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道障壁,由于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所以它也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个防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毒素和病原体进入脑部,同时也保护脑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血脑屏障的形成主要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三者共同构成的。
第二章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血脑屏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细胞屏障和物理屏障。
其中,细胞屏障主要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它们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屏障的细胞层;物理屏障则是由基底膜和外层的小脑血络膜组成的。
这两个部分的结合形成了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部免受外界的干扰和保护脑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此外,血脑屏障还能够控制脑部血流量和维持神经元的稳态。
第三章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早在1967年,荷兰科学家P. A. M. Michell等人就发现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这也是血脑屏障研究的开端。
之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血脑屏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脑屏障的失调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与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
第四章血脑屏障研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由于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血脑屏障的特殊性质进行药物研发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许多药物研制公司已经开始关注血脑屏障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针对血脑屏障的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些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例如多奈哌齐,这是一种早期发现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病的药物,由于它具有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而成为阿兹海默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然而,事实上,穿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是相当大的。
由于血脑屏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许多药物很难通过这种障碍层,因此,如何针对血脑屏障的特殊性质,研制出能够穿过这种屏障的药物,成为了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及其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df66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5.png)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血脑屏障是连接脑组织与循环系统之间的重要物理屏障,它在保持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脑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许多分子物质和细胞成分进入神经组织,从而防止血液脑质转移和维护神经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从血脑屏障的构成、特征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脑屏障的构成和特征血脑屏障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邻近星形细胞等。
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主要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类型,其间质充满了紧密连接蛋白,如在内皮细胞间连接的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和Occludin等,他们可以形成完整的屏障。
紧密连接物质是维持细胞间互不穿透的关键,它们可以防止大分子进入神经组织。
此外,基底膜也对血脑屏障的形成和维持发挥着作用,它可通过蛋白质、多胺和糖等联系和吸附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细胞。
邻近星形细胞是一种特化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结构上的支持,同时还能影响神经元活动。
血脑屏障的生理特征在于,它可以过滤血液中的物质,只让小分子物质(如氧分子)和特定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通过。
这种“选择性通透性”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有效保障神经组织的稳定运作。
二、血脑屏障的研究方法针对血脑屏障的研究,科学家们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通过特定技术将样品切片并通过电子束照射产生高分辨率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并细致测量血脑屏障的组成结构、确定细胞的超微结构等。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特定物质进行标记,以便直接观察它们的位置和运动。
其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荧光素,抗体或以荧光作为标记的溶酶体标记物。
此外,尚有其它诸如穿脑氨酸、漏斗蛋白和荧光素等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血脑屏障的功能与疾病发展机制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效果。
结论血脑屏障是维护神经组织正常运作的基础,它不仅具备机械阻挡外来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进行生化过滤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NK细胞调控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
![《NK细胞调控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1e7509b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b.png)
《NK细胞调控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一、引言神经系统炎症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了解其发生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保护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尤其是在炎症反应的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NK细胞如何调控脂多糖(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概述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当其进入机体后,能触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包括炎症反应。
在神经系统中,LPS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引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激活,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
长期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
三、NK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NK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同时也参与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在炎症反应中,NK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这些细胞因子具有抗炎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四、NK细胞对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NK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
首先,NK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伤被LPS激活的异常细胞,从而减少炎症源。
其次,NK细胞分泌的IFN-γ和GM-CSF等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损伤。
此外,NK细胞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促进神经元再生等方式,帮助神经系统恢复健康。
五、NK细胞调控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的实验研究多项实验研究表明,通过调节N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有效地减轻LPS诱导的神经系统炎症。
例如,在动物模型中,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加NK细胞的数量或激活NK细胞的活性,能够显著降低LPS引起的神经炎症程度,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3b3d8dbceb19e8b8f6bafd.png)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临床研究进展牟芝蓉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1)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 F )是继神经生长因子(N GF )后发现的第二个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和神经元群的成形性上起重要作用。
国内外正积极开发BDN F 用于神经损伤的治疗。
本文就BDN F 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以及临床研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 ;分子结构;信号传导;临床试验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its clinical trialsM ou Zhirong(I 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Beij ing 100071)Abstract Brain-der r ived neur ot ro phic facto r is the second neur otr o phin after N GF was fir st found.T he ability of BD NF to r egulate ner vo us sy stem development,adult ner vo us plasticity,and maintenance of structur al integr it y sug g ests the use o f this pro tein t o treat neuro -degenera tio n asso ciated w it h human diseases .M any study wo rks had been done about t his pr otein,including m olecular str uctur e,signal tra nsduction,clinical trials,and so o n.Key words BDN F ;T r kB;molecular st ructure;signal tr ansduct ion;clinical tr ials 1现在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 重庆 400038 神经元的生长必须有来自靶组织的营养因子的支持,限制这些因子的产生,将使那些生长到错误靶组织或在靶组织错误定位的多余神经元突触和轴突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因子而退化[1]。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解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949ff1f8c75fbfc77db2ad.png)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8卷第33期 2014–08–13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August 13, 2014 Vol.18, No.33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5356www.CRTER.org陈庆真,男,1982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与关节外科的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4344. 2014.33.019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433-05356-05 稿件接受:2014-07-16Chen Qing-zhen,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Ganzhou 341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Accepted: 2014-07-16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杜兰翔,厉江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市中医院骨科,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文章亮点:1 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修复神经方面的应用,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增加感觉神经节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的创新点为通过设计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观察,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本组结果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应用的给药方式对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作用优于全身用药。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5d9cc34028915f804dc26d.png)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王顺蓉,张 英综述,李著华审校(泸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泸州 646000)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有效地执行其功能,需要一个超稳定的内环境,这一内环境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
BBB是由无窗孔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基膜、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和极狭小的细胞外隙共同组成的一个细胞复合体,是存在于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一个动态的调节界面。
研究认为这个界面不单纯是被动保护性屏障,还能选择性地将脑内有害或过剩物质泵出脑外,保持脑的内环境稳定。
BBB中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ilial Cells, BMECs)具有与机体其它部位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目前已证实:BBB的屏障作用的主要由覆盖在脑毛细血管腔面的BMECs及其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成。
星形胶质细胞仅参与诱导和维持BBB的特性。
1 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 血脑屏障功能由机械性作用、载体、受体介导的运送系统及酶等共同参与构成。
1.1 机械的屏障功能 BMECs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近管腔面为紧密连接(环绕成带),胞内吞饮小泡数目极少、细胞内收缩蛋白少,细胞不易皱缩及高阻抗(限制离子通过)的存在,形成BBB的机械屏障;内皮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使内皮层形成一个完整的屏障界面,胶质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分子促进紧密连接的形成,从而限制BBB的通透性;内皮细胞外存在带负电的基底膜,主要对内皮细胞起支撑作用,防止由于静脉压改变导致的毛细血管变形。
特殊的结构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更具上皮细胞的特点,使血液中的溶质只能由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转运系统进入脑,而不能像机体其它部位那样,可以经由内皮细胞裂隙,细胞内孔道或吞饮作用通过血管,但脑的毛细血管并非全部为“紧密结合”的内皮细胞层,少数区域结合疏松,呈网络状。
血脑屏障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诊疗的意义
![血脑屏障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诊疗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10acddaaea998fcd220ec9.png)
1.1 血脑屏障的结构组成 血 脑 屏 障(Blood-brain-Barrier, BBB)是 存 在 于 脑 组 织 与 毛
细血管之间的一层特殊的保护屏障,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足突组成 [2]。其中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 细胞间紧密连接是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很 薄,无窗孔结构,几乎没有吞饮小泡,囊泡运输稀少,通过大量紧密 连接相互联系。基膜是由不同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位于 内皮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属于血脑屏障的第二个阶段。星 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在血脑屏障 中一般起辅助作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星形胶质细胞足突 三者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血脑屏障功能。 1.2 血脑屏障的生理功能
0 引言
20 世纪初,科学家向动物静脉注射台盼蓝染色,发现全身组织 均着色,仅脑和脊髓未着色,从而发现外周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组 织不能完全连通,阻挡这一连通的结构被称为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是人体内天然的自我保护屏障,可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但与 此同时,血脑屏障对于人体而言也作用不一。首先,血脑屏障可一 定程度上控制血液循环内代谢废物和神经毒性物质进入大脑 [1], 而另一方面,血脑屏障也会降低药物吸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的障碍。近些年,血脑屏障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包 括血脑屏障与胶质瘤免疫治疗、血脑屏障与脑血管疾病以及不同 抗菌药物进入血脑屏障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血脑屏障对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血脑屏障的结 构及功能,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等方面 做一综述。
2 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2.1 影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因素 抗菌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https://img.taocdn.com/s3/m/5fda22c3b14e852458fb571a.png)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8卷 第33期 2014–08–13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August 13, 2014 Vol.18, No.33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5356www.CRTER.org陈庆真,男,1982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与关节外科的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4344. 2014.33.019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4)33-05356-05 稿件接受:2014-07-16Chen Qing-zhen,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Ganzhou 341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Accepted: 2014-07-16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杜兰翔,厉江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市中医院骨科,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文章亮点:1 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修复神经方面的应用,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增加感觉神经节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的创新点为通过设计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观察,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本组结果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应用的给药方式对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作用优于全身用药。
血脑屏障研究及其相关应用
![血脑屏障研究及其相关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091f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0.png)
血脑屏障研究及其相关应用血脑屏障是保护大脑免受外界毒素和病毒侵袭的重要屏障。
它位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由一层由紧密细胞连接而成的膜组成。
这层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让必须进入脑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但对各种有害物质则进行拒绝。
血脑屏障作为一道坚实的屏障,能够保护脑部神经元和神经系统不受外界毒素的损害,但它同时也给众多医疗科技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战胜这个屏障,才能接近和治疗脑部疾病。
一些脑部疾病,例如脑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需要进入脑内。
但血脑屏障的严格防御策略,使得很难将外部医学剂量输送到脑内。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纳米粒子对脑部疾病进行精准的治疗,这给科研人员在研究血脑屏障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神经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专家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可穿越血脑屏障的纳米粒子。
这种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内。
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处在于,患病脑部区域能够集中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和创伤。
在神经科学领域,血脑屏障对于治疗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中,大脑细胞增加而血脑屏障含量减少。
血脑屏障研究的提升,让科学家能够通过治疗血脑屏障来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有效治疗。
利用单个抗体可以清除类似于突触相互作用的损伤物质,这将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细胞活力。
更进一步地说,通过深入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科学家可以探索如何阻止血液中的粘附分子与脑部微血管壁细胞的结合,动态控制,减缓创伤的速度并帮助更新血脑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血脑屏障除了在神经科学领域有重要作用,还与药物的代谢和药物跨膜输送有密切关系。
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可以更好地设计、开发和改进药物形式和传递系统,并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率。
总之,了解血脑屏障的生理特性和研究其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使得科学家们可以与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做斗争。
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
![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0bd2d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b.png)
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由脑内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种天然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隔离脑组织与循环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护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BBB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对于探究神经药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病理性损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BBB的形成和结构BBB隔离了脑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交换,因此其形成和结构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BBB主要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构成,其中内皮细胞紧密连结,形成了血-脑屏障的主体。
此外,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也对血-脑屏障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BBB的专一性选择BBB具有对大多数药物、染料和蛋白质的选择性通过性能,只有少数特定物质可以通过。
BBB的通过性严格受到内皮细胞的调控,它可以让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化合物通过,同时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中。
BBB的破坏和修复BBB的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肿瘤和脑积水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了BBB的修复机制。
BBB的修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内皮细胞的再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作用。
BBB的研究方法BBB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分析化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BBB的方法包括离体和体内的技术手段。
离体技术包括分离BBB微血管、保持细胞活力并测定其通透性或转运能力,以及体外培养脑组织细胞等方法。
体内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生物荧光标记和电子显微镜等。
BBB的药物递送BBB作为神经系统的屏障,防止多数分子和药物抵达神经系统。
因此,BBB的药物递送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药物递送的方法更有效,需要较小的剂量,并且非侵入性。
结语BBB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对于探究神经药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病理性损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神经营养因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译文)
![神经营养因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f847fe941ea76e58fa0402.png)
Brain Research 788 _1998. 87–94研究报道神经营养因子的血脑屏障通透性Weihong Pan a,b,*, William A. Banks a,c, Abba J. Kastin a,ca VA Medical Center, New Orleans, LA 70112, USA1b Departments of Neuroscience and Neurology, Tulane UniÍ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Orleans, LA 70112, USAc Departments of Neuroscience and Medicine, Tulane UniÍ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Orleans, LA 70112, USA收稿日期:1997年12月9日摘要为了评价通过血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提高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基本功能、治疗神经元退变的可能性,我们研究了血脑屏障(BBB)对神经营养因子的通透性。
我们研究发现,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NGF,βNGF,NT3和NT5)在小鼠体内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实质。
不同神经营养因子的BBB通透性不同,NGF的通过速率最快,NT3最慢,而NGF的通过率是它的生物活性亚单位βNGF的两倍。
CNS不同区域的BBB通透性也不一样,颈髓的通过速率最快,而脑最慢。
NT3在体内、NGF在原位脑灌注系统中的自身抑制研究提示的通透饱和性,表明饱和性传输系统的存在。
研究表明,外周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血脑屏障;脑;脊髓缩写词:ANOVA,方差分析;BBB,血脑屏障;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NS,中枢神经系统;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i.p.,腹腔内注射;i.v.,静脉注射;LR/BSA,乳酸林格液/1%牛血清白蛋白;NGF,神经生长因子(7s);βNGF,β-神经生长因子;NT3,神经营养因子3;NT5,神经营养因子4/5;PBS,磷酸缓冲液;Tc-Alb,锝标记白蛋白;TFA,三氟醋酸;I-neurotrophin,碘化神经营养因子。
国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国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447e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1.png)
国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韩彦军;赵志军;包文平;张春阳【摘要】目的:选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三大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至2017年.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整理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结果:经过全面筛查,共有14篇有关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被选入,包括11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治疗脑出血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1,95%CI=(1.17,3.75),P=0.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改善脑出血疗效仍需开展高质量的药物临床试验.【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脑出血;Meta分析【作者】韩彦军;赵志军;包文平;张春阳【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正文语种】中文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疾病,在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高血压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据资料显示,脑出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且发病率逐年增多。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加快,脑出血已发展成为老年人群急症重症,变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不仅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而且可保护感觉神经元,减轻伤害的程度,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等多重生物学效应,对于脑出血患者可提升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