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德州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亮点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连续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均较2005年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年累计均是“十五”的2.4倍。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预计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34。工业总量快速膨胀,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其中九大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占比达到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推进,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9%,占比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高效优质农业成为新亮点,成为全国首个“亩均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181个农副产品获“三品”认证。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镇化率提高到45%,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合村建区”成为全省样板。
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齐河、禹城、庆云和部分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在临邑、禹城、德城等7个县市区先行实施。8家企业成功上市。
开放合作谱就新篇章。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13个开发区全部被认定为省级开发区,德州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十强。“南融北接”成效显著,对接央企成效显著。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援川3年任务2年完成。
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局面。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全面推进碧水蓝天行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9.2%。“十一五”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在海河流域和全国9个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均名列第一。
为“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二是始终坚持科学务实;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四是始终坚持借势图强。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为目标,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双重任务,坚持科技人才、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推进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化,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经济社会协调进步,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为节点,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横向区域发展轴,建设鲁冀边界经济隆起带。三大经济区。加快构建涵盖中心城区、陵县、宁津、平原、武城、夏津的中心城区综合经济区,涵盖乐陵、庆云的黄三角乐陵庆云示范区,涵盖齐河、临邑、禹城的济德经济协作区。
功能分区: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市域空间划分为四类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包括中心城区的老城区、运河开发区的大部分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德州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陵县新城、禹城高新区、济南(齐河)特别工业园、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全市重点开发区域,及其它县市区的城镇建成区、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功能区等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田保护区、重要资源蕴藏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包括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区等。
三、转变方式与产业发展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先进制造业高地为目标,培植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升级突破四大传统产业,倾力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培植15家以上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工业做大做强。发展重点: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打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新材料、体育装备、节能环保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家或区域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其他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工程,打造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
发展建筑建材、有色金属、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
实现服务业新跨越。坚持膨胀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全面提高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打造现代服务业区域高地,实现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的目标。发展重点:三大战略性服务业。全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休闲旅游,夯实服务业发展的四大载体,突出抓好中心城区、齐河-禹城、乐陵-庆云等重点城区及华北商贸物流城、黄河北展区等重点园区建设。提升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农村服务。三大初创型服务业,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培育会展业、商务服务、信息服务。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以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推进品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重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新增粮食千亿斤工程,“十二五”期间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万吨以上。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力争“十二五”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新增蔬菜面积50万亩,新增果林30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0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15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5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80%以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检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技推广、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等。
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按照“重点行业突出优势、重点企业形成特
色、重点产品创出品牌、重点区域建成基地”的思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培强重点企业、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四、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
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优化发展火电。建成华能德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加快华电齐河煤电、大唐禹城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促进公用热电厂改造提升。加强电网建设。扩建500千伏德州、陵县站,建设22个220千伏输变电站,增加110千伏变电站布点,改造一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升级农村电网,打造现代化供电网络。
合理开发煤炭油气资源。对邱集、济西煤矿进行扩能改造,鼓励发展煤炭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原油开采效率;布局建设输气管道和加气站点,高效利用过境天然气资源。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路网。“六纵四横一环”主框架全面形成。建成德滨、德商、济乐和中心城区外环高速,“十二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完善铁路网。新增铁路通车里程254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88公里,“三纵三横”铁路运输网全面形成。加快推进复航通航。疏浚内河航道266公里,着力推进京杭运河、徒骇河、漳卫新河的复航通航工程,加快规划建设德州港。合理布局建设运输场站。建成京沪高铁德州综合客运站、德州快速客运站、德州汽车南站等。在重点乡镇新建、扩改建客运站场。结合需求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
建设综合配套的水利体系。加快实施以德州水网为重点的民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