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实验
《地质实验》--实验三岩浆岩和变质岩
地质学基础
原生节理: 原生节理 : 岩浆侵入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冷凝 因体积收缩, 岩石产生裂缝, 形成原生节理。 时 , 因体积收缩 , 岩石产生裂缝 , 形成原生节理 。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常见。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常见。 枕状构造: 熔浆进入水中表面冷凝成硬壳, 枕状构造 : 熔浆进入水中表面冷凝成硬壳 , 内 部熔浆沿裂缝冲出硬壳继续流动, 部熔浆沿裂缝冲出硬壳继续流动 , 又冷凝而形成枕 状体, 底面较平 , 顶向上凸 , 且常有沉积物充填 、 状体 , 底面较平, 顶向上凸, 且常有沉积物充填、 胶结。枕状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胶结。枕状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晶洞构造: 晶洞构造:由岩浆冷凝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的 原生空洞,晶洞壁上常有辐射状晶体。 原生空洞,晶洞壁上常有辐射状晶体。常见于花岗 岩等侵入岩中。 岩等侵入岩中。
14
地质学基础
15
地质学基础
(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中出现了许多变质矿物如硅灰石、 变质岩中出现了许多变质矿物如硅灰石、红柱 硅灰石 石、蓝晶石、硅线石、堇青石、蛇纹石、滑石、石 蓝晶石、硅线石、堇青石、蛇纹石、滑石、 墨; 还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 还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 石榴石 变质作用形成多为纤维状、鳞片状、柱状、 变质作用形成多为纤维状、鳞片状、柱状、针 状的矿物,如硅线石、绢云母。 状的矿物,如硅线石、绢云母。
13
地质学基础
4、岩浆岩的类型 、 岩浆岩分类是考虑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岩浆岩分类是考虑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矿物 化学成分 所作的综合分类, 成分、产状及结构构造所作的综合分类 成分、产状及结构构造所作的综合分类,简明扼要 ,便于应用,特别适用于手标本及野外肉眼鉴定的 便于应用, 需要。 需要。
实验五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学 指导老师: 汪海珍 成绩:________________ __ 实验名称: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盛烨 吴伊鑫 金宇尊 於家鸣 王稳策 鲍其琛 马瑞拉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2.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学会用肉眼鉴定方法。
3. 通过对变质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变质作用的了解。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1. 概念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发生变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
一般是在温度和压力升高条件下进行的,岩石基本上仍保持固态。
产生原因:构造运动、岩石被深埋或岩浆侵入等。
变质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生成,不可能在沉积作用及岩浆作用中生成的矿物。
是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红柱石、兰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硅(矽)灰石、石榴子石、录帘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等。
2.变质作用因素(1)温度150-180℃(或180-230℃)直到800-900℃。
低于这个温度,属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高于这个温度岩石熔融,属岩浆作用。
温度来源:1)地热:地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热增温率为30℃/km。
原处于地表的沉积物或岩石,随地壳下沉,被埋深到5000米以上,就会发生变质作用。
2)岩浆热:高温的岩浆熔融体侵入地壳中,可使周围岩石变质。
3)断层摩擦热:当作用力大于岩层的抗剪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断块互相错动、挤压产生高温,可使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变质。
(2)压力引起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
压力来源:1)静压力: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相等,其数值等于上覆岩石的重量。
变质岩鉴定手册
变质岩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常涉及对矿物、结构、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的分析。
鉴定变质岩需要深入理解地质学和岩石学的知识,并借助实地考察、岩芯观察、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技术手段。
下面是一份简要的变质岩鉴定手册的概述,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起点,详细的鉴定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实践经验。
1.观察性质:
•颜色:变质岩的颜色可能受到其中矿物成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包括层理、褶皱、节理等。
•矿物组成: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组成,对变质岩中的矿物种类进行初步鉴定。
2.矿物学鉴定:
•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如双折射、消光等。
•非透明矿物:利用显微镜观察非透明矿物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3.岩石学鉴定:
•岩石的组分:确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母岩中的变质矿物。
•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类型,如层理、褶皱、节理等。
4.化学鉴定:
•化学成分:进行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其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含量。
•矿物中的元素:对主要矿物中的元素进行化学鉴定。
5.地球化学鉴定:
•同位素:利用同位素分析确定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起源。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指南,变质岩的鉴定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在进行具体的变质岩鉴定时,最好借助专业的地质学仪器和实验室技术,并参考相关的地质学手册和文献。
变质岩实验报告
变质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并了解其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
1块沉积岩(石灰岩或沙岩)
实验器材:化学瓶、瓶塞、烧杯、试管、巴氏硝酸银溶液、盐酸。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沉积岩放入烧杯里。
2. 用盐酸溶液渗透岩石。
3. 用滤纸将腐蚀后的沉积物过滤,然后进行干燥。
4. 筛选干燥后的石屑。
5. 用巴氏硝酸银溶液滴一滴在筛选后的石屑上,并观察表面出现的反应。
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盐酸溶液渗透沉积岩,在分离出的沉积物中找到了含有铜和其他金属的矿物质。
这是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的过程。
同时,在使用巴氏硝酸银溶液滴在变质岩石屑上时,我们观察到了铜离子的存在,证明了变质岩中含有铜元素。
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让我们了解了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其组成成分,也让我们学会了使用盐酸、巴氏硝酸银等实验器材和材料。
变质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很多成矿岩类型都属于变质岩,因此对于理解地质学和地质勘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变质岩07实验3(21-2)
2)长英质 (组合 ):长英角岩 ) 组合2): ):长英角岩 3)基性(组合③、④):普通角闪石角岩(相名称) ):普通角闪石角岩 相名称) 普通角闪石角岩( )基性(组合③ 可含Di(组合④ 组合③ 可含 (组合④)或Cum (组合③) 4)钙质(组合⑤ 、⑥ ) )钙质(组合⑤ 泥灰岩组合(组合⑤):Pl-Gro-Di角岩 泥灰岩组合(组合⑤): 角岩 不纯灰岩组合(组合⑥):Gro-Di大理岩、Tr-Di大理岩、 大理岩、 大理岩、 不纯灰岩组合(组合⑥): 大理岩 大理岩 Fo-Di大理岩 大理岩
2.3 辉石角岩相 辉石角岩相PH (1)一般特点 ) 高级变质 分布在接触晕内带 高温无水矿物组合, 高温无水矿物组合, 无水矿物组合 Kf与富铝矿物共生 与富铝矿物共生 变余结构构造几乎完 全不发育, 全不发育,通常等粒变 晶结构
辉石角岩相 ACF、A′KF图 、 图 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ACF、A′KF图 、 图
思 考 题
设一玄武岩(高岭石粘土岩/ 2. 设一玄武岩(高岭石粘土岩/水云母 粘土岩/不纯灰岩)遭受AEH PH相接 AEH至 粘土岩/不纯灰岩)遭受AEH至PH相接 热变质作用, 触-热变质作用,试写出其等化学系列 及相应的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4)钙质(组合 ): ) 组合4): Ep-Tr大理岩(原岩为不纯灰岩,以Cc为主) 大理岩( 不纯灰岩, 为主) 大理岩 原岩为不纯灰岩 为主 钙硅酸盐角岩如Cc-Ep-Tr角岩(原岩为泥灰岩,以CS矿物为主) 角岩( 泥灰岩, 矿物为主) 钙硅酸盐角岩如 角岩 原岩为泥灰岩 矿物为主
变余palimpsest 结构构造 结构构造p292-294 变余
②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T,缺乏偏应力,因而接触 热 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 ,缺乏偏应力,因而接触-热 因素主要为 变质岩(角岩)一般以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 变质岩(角岩)一般以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 变晶结构 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征,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周口店接触变质是叠加在区域变质之上的因而接触变 周口店接触变质是叠加在区域变质之上的因而接触变 质岩常继承了区域变质的面理 出现板岩、千枚岩、 继承了区域变质的面理, 质岩常继承了区域变质的面理,出现板岩、千枚岩、 片岩、 片岩、片麻岩 ③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 接触 热变质属于很低P/T变质(视地热梯度> 变质(视地热梯度> 热变质属于很低 变质 80℃/km),形成深度浅(通常 <0.3GPa),因而 ),形成深度浅( ),因而 ℃ ),形成深度浅 通常P< ), 矿物成分上以And、Crd、Wo等低压矿物为特征 矿物成分上以 、 、 等低压矿物为特征 周口店有 周口店有Cld、St、Alm,而无 、 、 ,而无Crd(Why?) ( ?)
五年级下册科学《认识常见岩石》实践(实验)准备材料 (2)
课题
认识常见岩石
备
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实验步骤
步骤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他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
步骤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
步骤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步骤4: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说明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是起替代作用的,他们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记录单)
压力大小
橡皮泥间隙大小
结论
一只手
两只手
站上塑料垫板
其他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
标题: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变质岩,增加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对变质岩的形成、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学校地质实验室,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实习目的认识常见的变质岩,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学校地质实验室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中,我们参观了多种变质岩样品,包括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片岩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每种岩石的样品,并记录了它们的特征。
2. 变质岩的分类与特征学习在实验室参观后,我们进行了变质岩的分类和特征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了解到变质岩是根据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分为不同类型的,主要包括:热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各类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特征:(1)热变质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岩石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如橄榄石、辉石等。
(2)接触变质岩:形成于岩浆侵入附近的地层中,受岩浆热影响而变质,如大理石、角岩等。
(3)区域变质岩:形成于广泛的地区,受到地壳运动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如片麻岩、片岩等。
3. 实习成果展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观察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制作了PPT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岩,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形成环境和在地质中的应用。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提高了我们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感性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PPT制作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高我们的地质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变质岩石学实验报告
变质岩石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通过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观察不同前驱岩石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变质作用对岩石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岩石样本,将其粉碎并筛分成相同大小的颗粒。
2.将样本加入高压釜中,注入所需要的变质剂和溶液,调整温度和压力,启动高压釜的变质程序。
3.变质完成后,取出样本,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对比原始岩石样本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变质处理的样本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和成分改变,主要表现为晶粒生长和矿物相变。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矿物物种。
同时,由于高温和压力的作用,造成原有矿物结构重新排列, 晶粒尺寸的改变和方向的稳定化。
此外,当岩石中含有水的时候,矿物相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质,对环境和生命造成威胁,例如含石棉的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可能释放出致癌物质。
结论:
变质作用是在地球内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对原有岩石进行结构和成分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变质作用对岩石性质和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例如晶粒生长、矿物相变等。
在实际地质过程中,变质作用也是岩石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前驱岩石会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石。
因此,了解变质作用对岩石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对研究和理解地球内部演化和岩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与变质岩的识别实验方法
沉积岩与变质岩的识别实验方法一、沉积岩是在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各种母岩(处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生成的沉积岩)经外力作用(风化、搬运、沉积、硬结)而成。
其物质成分为岩石碎屑、砂粒、粘土、有机体以及化学和生物化学物质。
其中碎屑物质常见的为石英、白云母,是经机械破碎胶结而成的。
粘土矿物类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是一些铝硅酸盐风化沉积而成的。
化学沉积矿物是化学物质在溶液中沉积形成的。
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硫酸盐、氯化物、氧化物等。
1.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胶结物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可分为:(1)碎屑结构:碎屑沉积岩是由胶结物和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
胶结物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泥质、砂质、铁质、硅质的。
按颗粒大小和形状可分为:①角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且有棱角。
②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但砾石呈圆形或卵形,无棱角。
③砂状结构:岩屑颗粒2~0∙1mm,颗粒均一,表面粗糙,胶结物在颗粒表面界线不太清楚。
④粉砂状结构:岩屑颗粒0.广0.O1∏)∏1,颗粒与胶结物混合难分,表面有滑腻感。
(2)泥质结构:岩屑颗粒<0.O1mni,外观上结合较致密,粘质,似泥巴。
(3)化学结构:与岩浆岩相似,指矿物或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
如晶粒状、鲍状、豆状、肾状。
(4)生物结构:岩石的全部或大部由生物遗体和碎片组成。
如煤、珊瑚。
2.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
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和层面构造,反映了生成环境,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重要特征。
(1)层理构造:由于时间的先后和沉积时的环境不同,而在颗粒大小、颜色、成分、形状上出现不同所显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2)层面构造: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面,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和古气候的影响下在层面上保留下来的痕迹。
如波痕、泥裂、雨痕、足迹、结核等。
二、变质岩是地壳上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早期形成的变质岩)通过地壳运动(下降到地壳深处或上升到地表,受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成分等发生改变而生成的新岩石。
榴辉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榴辉岩的物理、化学性质;2. 掌握榴辉岩的实验分析方法;3. 研究榴辉岩的成因和演化过程;4. 为榴辉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榴辉岩样品:取自我国某地榴辉岩矿区;2. 实验仪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IR)等。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榴辉岩样品研磨至200目,过筛备用;2. 物理性质测定:采用XRD、EPMA、SEM等手段对榴辉岩进行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等分析;3. 化学性质测定:采用IR等手段对榴辉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4. 成因和演化过程研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榴辉岩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分析(1)矿物组成:榴辉岩样品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斜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
(2)化学成分:榴辉岩样品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榴辉岩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项目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P2O5 S 其他含量 30.7 0.9 15.1 7.3 1.2 0.2 13.2 5.5 2.3 2.0 0.1 0.2 0.1(3)晶体结构:榴辉岩样品的晶体结构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nma。
2. 化学性质分析(1)红外光谱分析:榴辉岩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榴辉岩样品中主要含有Si-O、Ti-O、Al-O、Fe-O、Mg-O、Ca-O等键合类型。
(2)化学成分分析:榴辉岩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XRD、EPMA等手段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3. 成因和演化过程研究榴辉岩是一种典型的变质岩,其成因和演化过程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和地壳深部热流作用影响。
榴辉岩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原始岩浆形成:原始岩浆在地壳深部形成,主要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富含Fe、Mg、Ca等元素。
(2)区域变质作用: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矿物发生重结晶,形成榴辉岩。
认识沉积岩与变质岩
认识沉积岩与变质岩认识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以沉积岩为主,变质岩为辅,初步掌握鉴定沉积岩的主要方法。
沉积岩一、目的要求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
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二、预习要点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三、实验用品1.标本: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2.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㈠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所含杂质。
有的颜色能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
白色的岩石多为高岭石、石英、盐类等成分组成;深灰到黑色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质或锰、硫铁矿等杂质,是在还原环境中生成的岩石;肉红色及深红色是岩石中含较多的正长石或高价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生成的;黄褐色与含褐铁矿有关;绿色常与含氧化亚铁有关,常生成于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
2、了解沉积岩的矿物组分目前为止在沉积岩中发现的矿物有100余种,但最常见的只有20几种。
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碎屑物质,即原岩经机械破碎的物质。
常见者如较稳定的石英,其次是长石、云母、岩屑;另一类是自生矿物,即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常见者有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粘土矿物。
(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石膏、岩盐、有机物质以及铝、铁、锰、硅的氧化物和钠、钾、镁的卤化物等。
3、认识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及结合方式。
常见的结构有以机械沉积为主的碎屑结构;以化学沉积为主的化学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的泥质结构及以生物沉积为主的生物结构。
⑴碎屑结构就是各种碎屑物被胶结物胶结起来的一种结构。
碎屑物指岩屑和矿物碎屑且包括碎屑颗粒的形态、大小、分选性等。
胶结物通常是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
变质岩实验报告
变质岩实验报告变质岩实验报告引言:变质岩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的一种形态,它们经历了地壳变动和岩石再结晶的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壳变动条件,探究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石英砂、粘土、石灰石、蛇纹石、高温高压实验仪器等。
2. 实验方法:将石英砂、粘土、石灰石和蛇纹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高温高压实验仪器中,施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高压处理后,原始岩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石英砂和粘土的颗粒结构变得更加致密,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石灰石和蛇纹石则出现了晶体的生长和排列现象。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岩石中的晶体结构和矿物组成。
讨论:1. 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变质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变动,如构造运动和岩石再结晶。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会发生相变和晶体生长,形成新的岩石结构。
2. 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岩具有晶粒明显、颗粒致密、颜色变化等特征。
不同的变质岩矿物组成和晶粒大小也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原始岩石的成分和处理条件。
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这对于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变质岩是地球内部变动的产物,通过研究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规律。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地壳变动条件,成功制备了变质岩样品。
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原始岩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晶粒明显、颗粒致密的变质岩。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深入了解了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和特征,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实验样品的比例和处理条件可以进一步优化,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此外,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更多的地质学理论,探究变质岩的形成与地球演化的关系,以及其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实验报告册修改123123123
岩浆岩与变质岩实验报告学年学期:2012~2013第二学期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一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一、目的要求1.认识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及特征,了解其主要的形成条件,及观察描述的内容和描述方法。
2.认识岩浆岩常见的构造类型和特征及其形成的条件、观察内容和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1.手标本观察: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伟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三、观察与描述1.手标本观察结构名称简要描述构造名称简要描述一、目的要求1.掌握超橄榄岩—苦橄岩类岩石手标示、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的一般格式。
2.熟练掌握橄榄岩—苦橄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岩—苦橄岩类岩石中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3.掌握半自形粒状结构、粒状镶嵌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金属伟晶岩矿床结构及反应边结构等。
二、实验内容1.手标本观察:①岩石的颜色及分布均匀程度;②构造特征;③结构特点(包括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及相互关系);④矿物成分(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含量);⑤次生变化;⑥岩石定名(根据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等定名)。
三、观察与描述1.手标本观察写明标本号一、目的要求1.掌握辉长岩—玄武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分类命名原则;2.掌握辉石类、角闪石类、斜长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
认识常见的副矿物及次生矿物等。
3.掌握辉长结构、辉绿结构、辉长辉绿结构、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
二、实验内容1.手标本观察:①岩石的颜色及分布均匀程度;②构造特征;③结构特点(包括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及相互关系);④矿物成分(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含量);⑤次生变化;⑥岩石定名(根据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及副矿物等定名)。
三、观察与描述1.手标本观察写明标本号实验四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一、目的要求1.熟悉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特征。
实验四 变质岩的肉眼观察鉴定
化学因素 当岩石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 当岩石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同样也 可引起岩石的变质。例如, 可引起岩石的变质。例如,岩石处于地下 深部或被岩浆侵入, 深部或被岩浆侵入,常常受到从岩浆析出 的水汽、 的水汽、各种挥发性组分以及热水溶液的 作用,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作用,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变 质矿物。 质矿物。如白云岩或菱镁矿等在热水作用 下形成滑石
变质因素
温度 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下降使岩层沉到地下深处, 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下降使岩层沉到地下深处, 就要受到地热的影响;同时由于岩石构造变形, 就要受到地热的影响;同时由于岩石构造变形, 发生断裂,岩石就要受到机械摩擦热的影响。 发生断裂,岩石就要受到机械摩擦热的影响。上 述原因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发生如下的变 化: 重结晶作用:在温度及其它因素影响下, 重结晶作用:在温度及其它因素影响下,岩石中 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活力增强,导致质点重新排列, 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活力增强,导致质点重新排列, 使晶粒变粗,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使晶粒变粗,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产生新的矿物:由于岩石受热, 产生新的矿物:由于岩石受热,可以促进矿物成 分间的化学反应,重新组合结晶,形成新的矿物。 分间的化学反应,重新组合结晶,形成新的矿物。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重结晶作用。例如,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重结晶作用。例如,高岭石和 其它粘土矿物在高温影响下可形成红柱石和石英
主要内容
名称 构造角砾岩 片麻岩 片岩 千枚岩 板岩 大理岩 结构 构造 其他
构造角砾岩
片麻岩
片岩
千枚岩
板岩
大理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粒变晶:矿物颗粒大小近等 等粒变晶: 斑状变晶:在个体较小的矿物集合体( 斑状变晶:在个体较小的矿物集合体(称 为基质) 分布有较大的矿物晶体( 为基质)中,分布有较大的矿物晶体(称 为变斑晶)。 为变斑晶)。 鳞片状变晶:主要由云母、绿泥石、滑石 鳞片状变晶:主要由云母、绿泥石、 等片状矿物组成的岩石, 等片状矿物组成的岩石,其矿物常平行排 列,形成片理,这种结构称鳞片状变晶结 形成片理, 构。
变质岩实验报告
变质岩实验报告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行星,由不同的岩石组成。
其中,变质岩是在极高压力和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经历了长期的地壳变动和岩石循环过程。
在这篇实验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变质岩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对地球演化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地质环境和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变质岩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以及其对原始岩石的改变。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变质作用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并揭示其对矿产资源的贡献。
实验过程:我们首先选择了一块花岗岩样品作为实验材料。
该样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完整的结晶结构,适合进行变质作用的模拟实验。
首先,我们将花岗岩样品放入高压高温实验仪中,调节温度和压力,模拟地壳深部的条件。
通过加热样品,使其温度达到900摄氏度,并施加压力以模拟地下深处的高压环境。
在加热和施压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花岗岩样品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原来坚硬的矿物结构开始熔融、融合,并形成了新的矿物组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样品逐渐形成了一种细粒结构,看起来更均匀而密集。
接下来,我们将高压高温实验仪的温度和压力缓慢降低,模拟地壳的冷却和压力释放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变质岩样品逐渐凝固,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岩石结构。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变质岩样品。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矿物成分分析,我们确定了该样品是一种石英闪长岩。
该变质岩样品具有密集的结构、细小的颗粒和均匀的矿物组合。
与原始的花岗岩相比,它更坚硬耐磨,矿物颗粒间的结合更紧密。
此外,与花岗岩相比,变质岩的矿物组合中富含含铁矿物,具有更高的矿产资源潜力。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地壳变动和岩石变质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花岗岩样品发生了结晶结构的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
这一发现对于解释地球演化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变质作用是地壳形成和改变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地下深处,由于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岩石发生了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变质岩薄片鉴定报告
变质岩薄片鉴定报告一、引言变质岩是地球内部构造变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高温、高压、化学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独特的岩石组成和结构特征。
本报告旨在对一份变质岩薄片进行鉴定分析,以了解其成因和特征。
二、样品描述本次鉴定的变质岩薄片样品采集于某地区,颜色为灰黑色,质地坚硬,呈细粒状结构。
样品整体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三、岩石组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确定了该变质岩薄片的主要组分。
该样品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
其中,石英以颗粒状形式存在,呈透明至半透明状态;长石则以块状形式存在,呈淡黄色;云母以薄片状形式出现,呈灰白色;斜长石则以颗粒状形式存在,呈灰黑色。
四、岩石结构特征1. 层状结构:该变质岩薄片整体呈现出清晰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具有一定的界面,层状结构的形成可能与岩石的变质作用有关。
2. 矿物排列:石英和长石等矿物呈交错排列,形成了明显的矿物交错纹理,这表明岩石经历了一定的变形作用。
3. 矿物晶粒:该变质岩薄片的矿物晶粒较为细小,晶粒间的空隙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岩石经历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有关。
五、岩石成因分析通过对该变质岩薄片的组分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推测其成因。
该变质岩薄片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的形成与高温和高压环境有关。
同时,岩石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和矿物交错纹理,这可能与岩石经历了变形作用有关。
综合考虑,推测该变质岩薄片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过程中。
六、岩石鉴定结果根据对该变质岩薄片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其为一种深成变质岩,可能属于片麻岩或者云母片岩。
最终的鉴定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化学分析来确定。
七、结论该变质岩薄片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组成,呈现出细腻的层状结构和矿物交错纹理。
初步推测该变质岩薄片形成于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并可能属于片麻岩或者云母片岩。
最终的鉴定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化学分析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岩实验一、变质岩岩石学实验课的总要求在观察、描述方法上和内容上变质岩与岩浆岩有许多类似之处,比如,同样要求描述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变质岩与岩浆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方式差别很大,所以看起来类似的矿物特征与结构特征,其所代表的成因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
变质岩岩石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变质岩特征矿物肉眼下和显微镜下的鉴定特征,学会判断变质岩的结构类型,正确地给变质岩定名;2、学会对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变质岩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各种类型的代表性岩石及其描述重点;3、了解恢复变质岩原岩的分析途径与手段;4、初步了解变质岩矿物共生分析的工作方法,学会确定变质作用的变质相,变质作用期次及其过程。
变质岩岩石学实验课安排(14 学时):1、接触热变质岩 4 学时2、区域变质岩 8 学时3、动力变质岩 2 学时变质岩实验课内容较多,因此,希望同学们认真预习,提高实验课学习效率。
上课要带岩石学教科书和本实习指导书。
课上要抓住重点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并充分利用本指导书和有关材料进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质岩中主要矿物特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是变质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基础,也是推断变质岩原岩类型、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变质过程的基础。
因此,变质矿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变质岩中矿物,除了五大类造岩矿物即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之外,还有一些特征的铝硅酸盐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硬绿泥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等。
同是云母、角闪石和辉石,这些矿物在岩浆岩中的特征和变质岩中的特征也有差异。
变质岩中特征矿物的化学成分和主要鉴定特征参见附表1。
对于常见的变质矿物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特征:1、矿物的手标本和显微镜下鉴定特征;2、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3、与相似矿物的区别及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4、矿物的可能形成条件。
每次实习的记录要妥善保存,以备在后面观察同类变质岩时参考。
三、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变质岩形成的历史记录。
所以结构和构造可以帮助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所经历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程度等;同时可以帮助恢复变质岩原岩特征;此外,结构和构造还是变质岩定名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变余结构、构造的观察变余结构是指变质程度较低,变质不完全,而残余原岩的部分矿物和结构。
一般地说接触变质岩比区域变质岩更易于出现变余结构和构造;轻微变质的岩石比中高级变质岩石更易于保存变余结构和构造;但某些原岩较为粗大的岩石中在中高级变质作用下也可以得以保存原岩结构和构造。
变余结构和构造的命名原则是:在被保存的原岩结构构造名称前加“变余”二字。
(1)变质的岩浆岩中常见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等。
观察变余结构,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标本和薄片反复对照。
在含有大个长石晶体的岩石中,要着重观察长石晶体的自形程度,在变质岩中除了混合岩的某些交代斑晶较为自形以外,大部分长石变晶都是他形的,所以如果是在变质岩(不是混合岩)中发现自形长石斑晶或者自形长石的某种假象集合体,那么这种变质岩的原岩可能为岩浆岩。
对绢云母片岩等浅变质岩中较粗大的石英,要注意其形态是否保存双锥体的断面轮廓,有无变余熔蚀的特征等。
如果存在这些特征,说明原岩为石英斑岩或其他酸性火山岩。
对于变余气孔、杏仁构造,要注意杏仁体有否同心圈层,有否气孔壁的残余等加以佐证,防止将假气孔、假杏仁当成真的。
(2)沉积变质岩中常见变余碎屑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变余结核、变余波纹、变余递变层理、变余斜层理等。
变余岩屑、变余韵律微层、变余细小副矿物集中成层分布,结合成分特征常可有效地确定沉积变质岩及其原岩类型。
要注意:变质分异造成假层理,由应变滑劈理或破辟理造成的假斜层理,由压碎作用造成的假碎屑结构,由变质聚结造成的假砾岩等。
这些在变质岩中颇为常见,要防止鱼目混珠。
二)、变晶结构构造的观察变晶结构是变质作用进行较为彻底的岩石所具有的结构,变晶结构的描述常常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如:变晶粒度大小、变晶形态、变晶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为了与岩浆岩类似的结构构造相区别,常在结构二字之前加“变晶”二字。
变晶结构主要是按变质岩中矿物的形状来描述,常按一定顺序,含量多的矿物放在后面。
例:①白云母变粒岩的结构是: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②十字石云母石英片岩: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细粒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斑晶十字石具有筛状变晶结构。
变晶结构观察中要注意:(1)变晶结构是变质过程中结晶或重结晶而形成的,是固态下同时生长的,因此矿物间的相对大小,自形好坏,包裹关系等有它自身的意义,如结晶能力的大小决定自形程度,矿物晶核的数目多少、物质供应是否充足决定矿物的相对粒度等等。
他们不能反映矿物的结晶顺序。
(2)由于变质作用不彻底或多种变质的迭加,变晶结构和其他类型结构可互相渗透,岩石总体为变晶结构的,不排斥局部为变余结构、压碎结构或反应交代结构,在变晶结构中应注意发现变余结构的痕迹,例如石榴石变晶中的残余结构,显示了变余层理及早期岩石受力的状况。
(3)注意变晶矿物间的反应和世代关系,例如后成合晶结构反映矿物之间发生的变质反应关系(图1)。
图1反应边(冠状体)结构示意图(a) A+B=C; (b) A+B=C+D; (c) A+..=B+..; (d) A+Q=C+D四、变质岩的命名原则(一)对于变质作用轻微,变质岩原岩结构、构造仍能确切辨认,能够恢复其原岩的变质岩,变质岩命名原则是:在其原岩名称前加“变质”二字作为前缀,即:“变质”+原岩名称,如变质砂岩,变质枕状玄武岩等。
(二)对于原岩结构、构造没有保留的变质岩命名的基本原则是: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基本名称,且含量多的矿物离基本名称近。
矿物含量为5-10%时前面加“含”。
但对于特征变质矿物当其含量小于5%时,才在其前冠以“含”字;矿物含量>10%时直接参加命名。
岩石命名时,矿物名称可以缩写,一般可以缩减一个字至两个字,用两个字为宜。
如黑云母缩写为“黑云”,紫苏辉石缩写为“紫苏”,钾长石与斜长石含量相近时,可称“二长” 等。
<5%的一般矿物一般不参加定名;石英一般不参加命名;特征变质矿物(如石榴石、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等)不论含量多少均应参加命名。
变质岩中经常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夕线石、堇青石、十字石、绿泥石、阳起石、透闪石、蛇纹石、镁橄榄石等。
岩石中含有两种以上的特征变质矿物时,应以前少后多的顺序排列,如十字石榴二云母片岩。
特殊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参加定命某些变质岩的特殊颜色和构造可以作为它的鉴别标志时,这些颜色和构造作为附加名词参与岩石的定名,如灰色透闪石大理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等。
矿物粒度、层的厚度可以参加定命有时变质矿物的粒度粗细、层的厚度也可作为岩石命名的次要依据,如厚层粗粒大理岩。
(三)叠加变质和蚀变岩石的命名这类岩石的定名原则是:“××化”+原来变质岩石名称如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绿泥石化黑云母片岩。
总之,变质岩的定名顺序,一般是主要矿物放在基本名称之前,若有数种矿物参加命名时,其顺序以前少后多为原则。
如岩石具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白云母,岩石中含有石榴子石和蓝晶石,且前者含量大于后者,故完整的岩石定名是蓝晶石榴白云母片岩。
五、常见类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变质岩中基本名称主要是根据变质岩中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变质相而确定的。
常见的18 类变质岩基本名称主要特征如下:(1)板岩(slate):多具变余结构、变余构造及板状构造。
它主要由页岩、粉砂岩及凝灰岩经非常低级的变质作用而成,矿物成分只有部分重结晶,极细粒,肉眼难以鉴别;岩石具完好的平面面理,面理主要由极细粒绿泥石,或云母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成的,几无光泽,与页岩比较具有明显的“粗糙”感和“坚硬”特征。
(2)千枚岩(phyllite):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与板岩相比,千枚岩中矿物如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加粗,片理面上显示丝绢光泽。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及石英组成。
(3)片岩(schist):岩石中片柱状矿物含量较多,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组成显著面理。
片岩中片状和柱状矿物之和一般大于15%,而长石含量一般小于25%。
且岩石中常常发育有线理,粒度比板岩、千枚岩粗,因此单个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
(4)蓝片岩(blue schist):含蓝闪石片岩的总称。
一般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或纤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蓝闪石、硬柱石、硬玉及文石等高压低温矿物组成。
可含绿纤石、红帘石、硬绿泥石、阳起石、绿帘石、钠长石、石英等。
(5)片麻岩(gneiss):是一种长英质变质岩,具有断续的面理即片麻状构造,颗粒较粗(一般大于1mm),长石含量>25%,含片状、柱状矿物较少,片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6)混合岩(migmatite):混合岩是变质岩向岩浆岩过渡的一种岩石类型,混合岩由基体(substrate)和脉体(vein material)或新成体(neosome)和古成体(paleosome)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原岩,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生的部分。
基体与脉体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混合岩构造特点。
最常见的混合岩有角砾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和云染状混合岩(云染岩)等4 类。
(7)大理岩(marble):岩石一般为无色,粒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含量大于50%。
原岩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如果原岩成分不纯,则变质形成大理岩中可含少量镁橄榄石、钙铝榴石、透辉石等硅酸盐矿物,这种大理岩可称斑花大理岩(calciphyre)。
如果硅酸盐矿物含量很大超过了碳酸盐的含量,则属钙硅酸盐粒岩类(calcsilicate fels)。
大理岩多半是块状构造的,但可承袭原岩的层理而具有条带状构造。
(8)石英岩(quartzite):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是石英砂岩或燧石重结晶的产物,主要由石英所组成,含量大于85%。
颗粒细而均匀的石英岩俗称“油石”,可做高级磨料;不纯的石英岩常常含有白云母、绿泥石和少量不透明矿物如镜铁矿、磁铁矿等。
多数石英岩是块状构造的,但如变质过程中有应力参与时,则具片状构造,可称片状石英岩。
(9)绿岩(greenstone):为细粒低级变质的镁铁质岩石,绿色,具块状构造、变余枕状构造或变余杏仁构造,片理不发育。
主要由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和绿泥石组成。
其原岩主要为基性火成岩。
(10)角闪岩(amphibolite):岩石一般为深色,多具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一般情况下两类矿物含量大致相等,称为斜长角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