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一)

合集下载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全球品牌畜牧网专业人士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要点: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全球品牌畜牧网专业人士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要点:1、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1)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

(2)引起母猪流产。

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2、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

病者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

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3、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二、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1)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

(2)脑膜出血。

(3)肾脏小点状出血,其外形无明显变化。

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小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

鉴别诊断于猪瘟。

(4)、扁桃体出血坏死。

猪瘟也会引起扁桃体出血坏死,但出血坏死面积明显要比伪狂犬患猪的大。

仔猪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仔猪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详细描述
某养殖场按照免疫程序对仔猪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苗,但不久后仍然出现了伪狂犬病的症状。经过调查发现,疫苗 质量不佳、接种程序不规范、猪群健康状态不良等因素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疫苗接种需严格遵守规定,保证疫 苗质量和接种程序规范。
案例三
总结词
在采用生物安全措施控制伪狂犬病的仔猪场中,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伪狂犬病 的传播。同时配合免疫接种,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实 现。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通常与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差、疫苗接种不足等 因素有关。
02
临床症状与诊断
仔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仔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鼻有泡沫、运动 失调、抽搐、神经症状等。
通过观察这些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仔猪是否感染了伪狂 犬病毒。
仔猪伪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仔猪伪狂犬病最准 确、可靠的方法。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 分离与鉴定、核酸检测和血清学
检测等。
通过这些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 准确地检测出仔猪是否感染了伪 狂犬病毒,并确定病毒的种类和
基因型。
03
未来防治伪狂犬病的研究方向
新型疫苗研发
免疫增强剂
研究开发新型伪狂犬病疫苗,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研究开发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整体的免 疫应答水平,降低伪狂犬病的感染风险。
多联疫苗研究
分子诊断技术
研究开发多联疫苗,将伪狂犬病疫苗与其 他猪病疫苗进行联合接种,提高免疫保护 效果。
研究开发更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技术, 实现对伪狂犬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
症等为特征。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作者:周欢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4期周欢/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畜牧兽医站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有的侵害消化系统为特征。

成年猪通常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临床症状。

公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

该病也可感染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是影响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笔者将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一)主诉养殖二元母猪60 头,近半个月,产房14 日龄左右的仔猪接近80% 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口服土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粘菌素等,肌内注射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土霉素等,均不见效果,病死率达70%。

有的病猪28 日龄断奶后腹泻症状消失,外表与健康猪相似。

病死猪消瘦、体表污染。

(二)临床检查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不见发病症状,采食、饮水等正常。

产房母猪采食、饮水未见明显异常。

1 周龄左右的仔猪基本无症状,腹泻仔猪日龄为2 周龄左右,发病率80% 以上,发病仔猪精神不振,呈现腹式呼吸,不吃乳,病程稍长者,肌肉颤抖,共济失调,倚靠产床,有的昏睡,体表发黄,被毛污染,肛门及周围皮肤粘有粪便污染物,产床上有来不及清理的黄色水样粪便,随机选择10 头发病仔猪测体温,其平均值为40.5℃,下颌淋巴结呈急性肿胀,个别猪眼结膜潮红。

通过前腔静脉采集3 份仔猪(不同窝)2 ml 血液,血液析出血清备用,采集该3 头仔猪对应母猪血3 份析出血清备用;采集3 份仔猪(不同窝)2 ml 血液经EDTA 盐抗凝处理,采集该3 头仔猪对应母猪血3 份抗凝后备用。

(三)病理剖检病死猪眼窝下陷,皮肤染色发黄,有粪便粘液污染,骨骼外露,消瘦,体重较轻,肛门红肿周围有粪便污染,下颌淋巴结水肿,周围出血呈褐色,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充血、出血,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质地易碎、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切面见有凝固不良的血液流出,脾脏边缘有皱褶、脾头有折痕、边缘有淤血斑,肾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有小点状出血、发育不良,肺水肿、松软易碎,气管中有粘液,扁桃体潮红、有出血点,脑脊液较多,脑膜充血、出血、水肿。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段时 间 ,进 行 血清 检测 ,并 做好 免疫 工作 。
提 高饲 养 管理 水 平 ,严 格搞 好 环 境 卫 生 和消 毒
工作 ,杜绝 病 菌传 人 猪 场 ,同时 加 强灭 鼠工作 。 因为
老 鼠是重要 的传染 源
外 来 病毒 人侵 。
做好 抗 体水 平 监
: ,
对抗 体 水 平低 的猪 只
某 猪 场 饲 养 母 猪 20多头 ,2009~2010年 分 别 从 外 地 购 进种 公 、母 猪 3批 ,2010年 7月发 现 多 窝 哺乳 仔 猪 出现 震 颤 ,不 能 吮 乳 ,继 而 卧 地 不 起 ,四肢 作 游 泳 状 ,2~3天 内死 亡 ,15日龄 内 的 仔 猪 全 部 发 病 ,随 后全 部死 亡 ,死 亡率 达 100%。 15日龄 以上 的仔 猪也 发病 ,死 亡 率 为 60%左 右 ,有 4头母 猪 流 产 ,占分 娩 数 的 22% ,死 胎 、木乃 伊 胎 、弱仔 明 显增 长 多 ,当 时 曾 用 多种抗 生 素治 疗 均无 效果 ,经 济损 失严 重 。
兽 医 临 床
猪 伪 狂 犬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措 施
张 娟 玉 (江 苏省 滨海 县 陈涛 乡多种 经 营服务 中心 224562)
猪 伪 狂犬 病 是 严 重 危 害养 猪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主要 疫 病之 一 。随着 养猪 业 的快 速发展 和 流通 频 繁 ,本病 已成为 生猪 常 见 的传染 病 。近年 来 ,我 乡先后 有 3个 猪 场感 染 猪 伪 狂犬 病 ,现 将 有关 该病 的 流行 发 病 及 防 治情 况论 述 如下 。 1发 病情况
怀孕 母 猪 流产 、木 乃伊 胎 、死 胎 、产弱 仔 。母 猪 流 产前 后 ,大 多无 明显 的 临 床症 状 ,有 的仅 有 一 过 性 发 热 ,且 无 论是 头 胎母 猪 还是 经 产母 猪都 可 能发 病 。 3病 理变化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疗2023-11-08contents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结论和建议目录0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直径100~150nm,有囊膜和核衣壳。

病原学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加热100℃5分钟可灭活。

抵抗力伪狂犬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约143kb,编码至少11种病毒蛋白。

基因组流行病学患病猪、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特点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唾液、鼻分泌物、尿液等。

猪、牛、羊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均易感,但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动物易感性有所差异。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常与猪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复杂,死亡率升高。

02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呜叫、呕吐、口吐白沫、倒地抽搐等,病死猪的脑部可见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坏死。

病猪出现寒战、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有眼眵,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流涎,呕吐,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倒地抽搐等,并伴有呕吐、腹泻、流涎等症状。

临床症状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临床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脑组织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实验室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瘟、猪脑炎等。

鉴别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防治措施诊断方法03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是控制伪狂犬病的关键,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

预防控制及时治疗针对性治疗对于已经感染伪狂犬病的猪只,应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可以在猪、狗、猫、狐狸等动物身上发现。

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会对养猪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疫病的诊断1、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泼泻、四肢无力、痉挛、抽搐、猪的行为异常等。

在发病早期,猪会有烦躁不安、畏光、畏声、易激动等表现。

疾病进展后,猪体温会急剧升高,伴随着肌肉痉挛和抽搐,最终导致死亡。

2、病理学:猪伪狂犬病常伴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脑部损害是最为显著的。

病变表现为脑部充血、水肿、出血和神经细胞空泡变。

3、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猪脑组织,采用病毒拓扑实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技术可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伪狂犬病病毒。

1、加强监测:在猪场、贩猪市场等密闭场所中,应加强对猪的监测和检测,对发现可能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2、疫苗预防:针对猪伪狂犬病,已经开发出多种疫苗。

给猪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疫苗的使用应遵循疫苗手册的规定,定期检查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补强疫苗。

3、管理控制:严格落实猪舍卫生和消毒制度,避免疫源扩散。

加强对进入猪场、贩猪市场等人员的管理,保证“人畜分离”,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总之,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疾病,要想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全面加强猪场的监测、疫苗预防和管理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发生和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姚玲贵州省岑巩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岑巩 557800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于猪群受到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引起的1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对母猪和仔猪的危害较为严重,可以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的情况,仔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和迅速死亡,育肥猪在感染后通常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应用疫苗和提升生物安全等措施进行猪伪狂犬病的预防;针对发病猪可以应用抗病毒治疗、配合对症治疗和中草药治疗来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猪伪狂犬病;防治方法;基因疫苗;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是1种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B 类传染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猪伪狂犬病对仔猪的危害非常严重,可以导致2周龄内的仔猪100%死亡[1],还会影响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大多数猪呈潜伏感染,可以终身带毒[2]。

应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和Bartha-K61弱毒活疫苗已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尤其是针对变异株,这就使得猪伪狂犬病在猪群中时有发生,甚至影响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1 病 原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

该病毒为1种双链DNA病毒,有荚膜,病毒颗粒直径150~200 nm。

病毒的基因组大约为150 kb的DNA,编码了约70种蛋白质,包括病毒结构蛋白、酶、调节蛋白等。

伪狂犬病毒在pH 4~9的环境中活性稳定[3],对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在普通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但伪狂犬病毒对高温敏感,当环境温度>56 ℃时,病毒就会失活,其对常规消毒药物均敏感,特别是对甲醛、NaOH敏感。

2 流行病学与流行趋势猪伪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的患病或带毒猪。

这些猪在发病期间或潜伏期内,通过唾液、粪便、尿液等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病毒,成为传染源。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4 治疗
猪 的致命感染 。已发病或没发病的猪只必须进 行
R V疫 苗接 种 。 本病 是病 毒 感染 , 目前 尚无 有 效 的 治疗 办 P
. 1 灭活疫苗 法 ,可用高免血清作被动免疫治疗 ,但当地无这种 5
0 . 2 mL /( k g ・ w) 进 行 肌 肉注 射 , 1 d ,连 注 3 d ,
试验 , 即采病料作试剂对兔进行接种 ,观 察发病
2 临床 症 状
症状 。②血清学诊断 ,如免疫萤光 法、间接血凝
2 o 1 3 . 1 2 增干 l j l
畜牧 兽 医
唼病 防治
抑制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 。
体 持 续 大约 4 46周 ,母 体 的 被动 免 疫 可 以保 护 仔
性 ,其 他动 物可 自然感染 。伪狂 犬病发生具有 一 2 . 3 育肥猪出现 体温升高、不食、呕吐流涎、后 定 的季节性 ,在寒冬季节 易发生 。本文就 1 例猪 肢站立不稳,2 d 后衰竭而死。 伪狂犬病 的诊治过程 ,对该病 的发病 原因及 防治 3 诊 断
措施作以简要介绍 。
种猪( 包括公猪 ) 1 次注射后问隔
-6 周 后再 加 强免疫 1 次 , 以后每 6 个 月注射 1 制品可售,因此笔者用 白介素( 免疫加强剂) 针剂按 4 次 ,产前 1 个月左右加强免疫 1 次可获得非常好的
同时用P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疫苗全群作紧急接种 ,2 d 后再无死亡, 免疫效果 ,能将哺乳仔猪保护到断奶时期 。留种
7 讨 论
免疫方式 如气雾免疫 ,气雾免疫是一种 既方便又
7 . 1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胸膜肺 炎血清学阳性猪 有效 的免疫接种方式 ,特别是针对 呼吸道病 原的 仅个 别表现 出临床症状 ,大 部分血清学 阳性 的猪 免 疫接种 ,更 能起 到直 接而又有 效 的免疫效 果 ,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猪。

该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了解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病原学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犬科、猪科、食肉目和蝙蝠目哺乳动物。

该病毒属于锥形病毒科,核酸含有一株M序列。

二、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猪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呕吐、癫痫样惊厥、瘫痪和狂犬样舞蹈等。

病程短,潜伏期为3-7天,多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

三、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疫情调查和疾病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诊断:采集患病猪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或病毒分离鉴定,可以确认猪是否感染伪狂犬病病毒。

四、防控措施1. 预防接种:养猪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伪狂犬病疫苗接种,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加强饲养管理:维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保持猪只的健康状态。

3. 防护隔离:对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4. 加强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5.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只,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减轻病症,提高存活率。

养猪场的猪伪狂犬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猪只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严谨的防疫措施和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与防治要点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与防治要点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与防治要点猪是本病毒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来源,猪感染后的症状因日龄而异,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并且对养猪业的损失最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与诊断要点。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1)初步诊断: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突然发病,高烧达41℃以上,间有呕吐、腹泻及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兴奋不安,身体各部分肌肉痉挛,随后麻痹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

4周龄左右的猪发病后只有轻微症状,有轻热、呼吸困难,时有出现腹泻和呕吐,几天内可完全康复,但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后死亡。

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发生率约占50%。

成年猪一般隐性感染,有时有轻度呼吸系统症状,不吃、呕吐、委顿等。

由于猪的病症复杂,若出现以上症状怀疑是伪狂犬病时,应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采用猪扁桃体、咽喉黏膜、脑、延脑、小脑和海马角等,检查细胞中有无核内包涵体。

将病料接种家兔,2-3天后注射的局部出现奇痒及全身症状,常在奇痒出现后1-2天转为麻痹而死亡。

(3)血清学诊断:可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脑、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发现核内包涵体出现荧光,有诊断价值。

检查血清抗体可采用中和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较为敏感、准确。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

发病后对猪舍立即采取封锁、隔离、严格消毒等措施,同时对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要点(1)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鉴于猪是本病毒的重要保存者,引进种猪时应注意在当地做好认真的检疫工作,进入猪场前要隔离观察,防止带人病源。

(2)消火饲养场的鼠类对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3)发生本病的猪场,应将病猪隔离扑杀,对场内的易感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畜舍及用具每隔5-6天消毒一次,做好粪便的发酵处理工作。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诊治方案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诊治方案
监测与净化
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发现阳性猪并进行淘汰或隔离,以逐步净 化猪群。
案例三: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当地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和病原变异情况等,为制定防控措施 提供依据。
控制措施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监测与净化等,以控制伪 狂犬病的传播和扩散。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诊治 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诊断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案例分析
01
疾病概述
伪狂犬病的定义
• 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传染病,主要侵害猪 、牛、羊等家畜。该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01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当地流行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疫苗接
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计划
02
确保疫苗接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不漏免、苗效果
03
定期对疫苗接种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完
善疫苗接种计划。
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
与猪瘟的鉴别
猪瘟病猪的皮肤会出现出血点,且伴有其他内脏器官的出血症状 ,而伪狂犬病病猪则无此症状。
与猪流行性脑炎的鉴别
猪流行性脑炎的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但不会出现发热和咳嗽等症 状,且脑部病变不如伪狂犬病明显。
与猪乙型脑炎的鉴别
猪乙型脑炎的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但病变主要集中在脑干和脊髓 ,而伪狂犬病则主要累及大脑。
接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所有猪只都能够 接种疫苗。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与净化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与净化

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治1、临床症状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只因年龄的不同,临诊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本病毒,常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100%,发病仔猪体温升高,高出正常体温2℃~3℃,食欲废绝,精神高度萎靡,神经症状明显,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2天。

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逐渐降低,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可出现呕吐和咳嗽等轻微症状,一周左右即可康复。

怀孕母猪可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等症状,产出的弱胎一周之内便死亡,本病在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发生,种公猪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使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还可导致育肥猪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现象,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剖检特点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一般无特征性病变,对流产胎儿或急性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可出现淋巴结出血、肿大、坏死,扁桃体坏死,肾脏出现白色坏死点,脑充血、出血、水肿,脑脊液增多等症状。

3、诊断(1)初步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此病,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对病毒进行分离与鉴定,PCR技术,兔体接种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ISA),乳胶凝集试验(1.AT)。

但是鉴于养殖场的技术和设备还不太完善,最常用的方法是后两种,有各种各样商品化的试剂盒出售,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要求,方法操作简单,因此较适合于基层兽医防疫工作者和规模化养殖场临床兽医使用。

4、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猪伪狂犬病一旦发生,控制该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目前猪场面临的现状是在疫苗免疫的前提下,加强饲养管理,实施自繁自养的繁殖模式,全进全出,感染伪狂犬的猪只应及时隔离并淘汰,另外还需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有效的消毒措施,减少病毒的蔓延。

(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猪伪狂犬疫苗,对于不同年龄的猪,程序也不一样,应分别对待。

仔猪的免疫程序:仔猪出生后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进行超前免疫,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猪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V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型狂犬病,也被称为马钩菌性狂犬病或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在亚洲、欧洲、南美洲等猪养殖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疾病,对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病原学猪伪狂犬病是一种DNA病毒感染病,其病原体狂犬病毒V系病毒与狂犬病毒同属于家畜及人类中较为常见的病毒。

传染源主要是疑似或确诊养猪场中的猪,且其唾液、尿液、粪便、血液等各种体液均可携带病毒。

病原体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皮肤和黏膜等途径进入寄主体内,并在体内大量繁殖、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猪的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行走困难、神经兴奋症状等。

此外,病猪也会表现出食欲旺盛、睡眠质量变差、牙齿外露、鼻唇积液、呼吸急促、害怕光照等症状。

在发病初期,猪伪狂犬病与其他家畜疾病症状十分相似,因此在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诊断方法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一般采用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学检查等综合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检查方法。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猪的死亡组织和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神经元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胞质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病理学诊断猪伪狂犬病。

血清学检查猪伪狂犬病的血清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检测法进行的。

病毒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感染的病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酶标记法、荧光标记法、金标记法等将免疫复合物依次检测、染色和检视,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猪伪狂犬病毒。

分子学检查猪伪狂犬病的分子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分析,以确认病猪体内是否存在病毒。

PCR技术检测猪伪狂犬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因此其检测结果较为可靠。

鉴别方法鉴别猪伪狂犬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型鉴别、病原学鉴别、血清学鉴别、分子学鉴别等多种方法进行筛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鉴别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PSE)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其特点是病毒具有高度致病性和易传播性。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养猪业中呈现出流行的趋势,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全面了解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1. 病毒携带者: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如唾液、泪液、尿液和粪便等。

患病的猪会因为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产生暴力行为,从而加速病毒的传播。

2. 传播途径: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进行传播,包括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病猪的血液和组织。

3. 流行季节:猪伪狂犬病的发病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夏秋季节是疫情多发的季节。

二、临床症状1. 急性期症状:患病的猪在潜伏期结束后,突然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等急性期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猪伪狂犬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精神异常、暴力行为、流涎、面部抽搐、四肢震颤、瘫痪等。

3. 其他症状:患病的猪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腹部肿胀等全身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1. 病原学检测: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检测主要通过分离和鉴定病毒进行诊断,包括病变组织的病毒隔离和传代,以及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等。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可以快速、特异地对病毒进行诊断。

3.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

四、防控措施1. 疫苗预防:对猪群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效力的疫苗可供选择。

2. 防治传染源:及时清理和处理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 强化监测和早期发现: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早期发现,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

猪伪狂犬病(1)

猪伪狂犬病(1)
猪伪狂犬病
演讲人
01 症状和诊断 02 防治方法
03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目录
1 症状和诊断
临床症状
1 发热 3 神经症状 5 呕吐
2 呼吸困难 4 腹泻 6 死亡
病理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感染猪的神经系统, 引起猪的脑炎和脑膜炎。
02
病猪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运动失 调、抽搐等症状。
03
生长缓慢: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猪群生长速
度明显减缓
繁殖障碍: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母猪可能出 现流产、死胎
等繁殖障碍
免疫抑制:感 染猪伪狂犬病 的猪群可能出 现免疫抑制, 导致其他疾病 的易感性增加
对养殖业的影响
影响猪的品质 和销售价格 6
影响猪的繁殖
5
性能 增加猪的用药
成本 4
降低猪的生长速
1
度和饲料转化率 2 增加猪的死亡率 3 增加猪的患病率
病理学检查可见猪脑组织充血、水肿, 脑膜血管扩张,脑实质有散在的坏死灶。
04
猪伪狂犬病病毒可引起猪的免疫系统损 伤,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
05
猪伪狂犬病病毒可引起猪的生殖系统损 伤,导致猪的繁殖能力下降。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猪只的精神 状态、食欲、体
温等
02
病理学检查:对 病死猪进行病理 解剖,观察病变
04
免疫方法: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滴鼻等
05
免疫效果: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
药物治疗
01
疫苗:接种疫苗 是预防猪伪狂犬
病的有效方法
02
抗病毒药物:使 用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如干扰 素、利巴韦林等

一例哺乳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报告

一例哺乳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报告

4 实 验 室诊 断
是猪瘟病毒感染造成 ,对其 中 1 窝发病仔猪进行过 猪瘟疫苗 的紧急免疫接种 , 不但没有得到控制 , 反而 加重了患病仔猪的病情 ,因此正确 的诊断对疾病 的 防治十分重要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筛选工作 , 做好伪 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工作 。在引进后备母猪时, 应对其 进行猪伪狂犬病毒野毒 g E抗体检测 , 野毒抗体 阳性
1发病情况
2 0 1 3 年5 月份 ,江西省某 自 繁自 养规模化猪场 有1 0 0头左右的母猪 ,其中新引进 的母猪 6 0 多头 , 经产老母猪 4 0头左右。 5 月份 以来共产 8 窝仔猪 , 其 中新引进的母猪产 6 窝, 经产老母猪产 2 窝。本次发 病全部为新引进 的母猪 , 6 窝新母猪产的仔猪中有 2
者不进入猪群 ,确保新的后备猪没有伪狂犬 野毒感 染。 ‘ 做到全进全出 ,每年定期检测伪狂犬野毒 2 — 3

检测 , 诊断为哺乳仔猪发1
5 防治措施
根据 以上诊断结果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9
次, 逐步淘汰阳性猪。

动物科 学技术学院 南昌 3 3 0 0 4 5 ) 猪伪狂犬病是 由伪狂犬病毒 ( P R V) 引起 的以种 猪繁殖障碍、 仔猪脑脊髓炎 、 腹泻 , 成年猪隐性感染 、 病为猪伪狂犬病毒感染造成 , 采取 以下措施。 加强猪伪狂犬疫苗 的免疫 。全群使用猪伪狂犬
以呼吸道症状 和生长发育受 阻等为特征 的传染病 。 该病各季均可发生 , 猪是 P R V的自然宿主 , 感染猪群 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处于感染潜伏期 的猪是潜在 的感染源 。病毒可从病猪的鼻分泌物、 唾液 、 乳汁和 尿中排出, 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 1 年。

家畜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狗技术

家畜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狗技术

伪狂犬病又称阿氏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该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重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剧痒和急性脑脊髓炎。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下面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家畜伪狂犬病的诊治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发生和流行病原体是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反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畜舍内或者干草上能存活 1 个月以上,在肉中可存活 5 周以上,腐败 11 天,腌渍 20 天才干将其杀死,低温能长期保存活力。

对于常用浓度消毒药,如0. 5%石灰乳、 0.5%碳酸钠溶液 1 min 即可将其杀死, 1%~2%苛性钠溶液可即将杀死。

发病初期病畜血液、乳汁、脏器和尿中存在大量病毒,病的后期病毒则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畜康复后 20 天内仍能排毒,有的带毒猪可继续排毒 1 年,因此带毒动物(特殊是猪和鼠类)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病的传播途径较多,除直接接触感染外,还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及交配感染;胎儿还可通过胎盘感染。

该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常呈散发。

除成年猪外,其他动物的致死率可高达 80%-90%。

2、临床特征猪的年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一致。

仔猪症状最明显,发病急剧,主要是神经症状(精神兴奋、攀登圈栏、无目的行走、乱碰),体温多在38.5~41℃,浮现症状后 l~2 天内死亡,病死率接近 100%。

成年猪通常不表现症状或者只浮现轻微症状,普通不引起死亡,此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之一,有助于初诊。

病牛初期体温升高,不久降至常温。

往往在病毒侵入部位发生奇痒,病牛用舌舔瘙痒处,或者在四周物体上磨擦或者啃咬,以致局部被毛脱落,皮肤肿胀、出血。

病牛不安,常表现起卧频繁、喷气、磨牙、吼叫、后蹄用力踏地等,但对人畜无攻击性。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各种家畜均可感染。

本病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危害小猪。

这种疾病在猪群中出现会增加猪的死亡率,因此为了对这种病毒更好的了解与掌控,现对感染此疾病的猪的发病情况、症状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对猪伪狂犬病进行诊断,并根据其病理特征提出全面的防治措施。

一起来了解一下!1、发病情况某养猪场购进公猪60头、母猪180头,同年7月母猪产仔出现弱胎、木乃伊胎、死胎情况,流产率18%左右。

同期养殖场中幼崽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高热、抽搐等症状,3日后幼崽病死数量8头,死亡率20%左右,7日后幼崽病死数量为25头,死亡率60%左右。

养殖场主采用多种抗生素对猪群进行治疗,无明显疗效,猪群中病情持续蔓延,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症状与病变受抵抗力、易染度及病毒性质等因素使病猪在发病时期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也有很大区别。

初生幼崽:其发病表现主要有无法进食、呕吐腹泻、四肢不稳、颈部僵硬、昏迷死亡等情况,发病后幼崽多数在1- 2天内死亡。

断乳前后:此时期的幼崽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几率较初生幼崽要低,发病症状与初生幼崽大致相同。

成年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不会出现明显发热情况,主要表现为呼吸有杂音、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并伴随着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情况,死亡率极低。

怀孕母猪:母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最常出现症状为产下死胎、弱胎,流产也是病发的主要症状。

3、诊断初步诊断:根据资料显示的病猪发病情况可以初步断定其与猪伪狂犬病发病症状基本相同,根据仔猪死亡率及母猪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此养猪场中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为猪伪狂犬病。

病毒分离和鉴定:采取脑组织、扁桃体,用PBS制成10%悬液或鼻咽洗液接种猪胚成纤维细胞,于18-96 h出现病变,有病变的细胞用HE染色,镜检可看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4、防治措施在伪狂犬病临床中尚未研制出可以有效治疗此种疾病的药物,因此只能采用疫苗接种及时控制防治等措施,避免病毒在猪群中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一)
作者:陈太义张振军王洪金
摘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症状及鉴别诊断等,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

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

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

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

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

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

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30d以上,在肉中可存活35d以上。

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等各种动物。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产仔旺季多发。

病猪和带毒猪及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

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

马有较强的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

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达10d。

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均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大批死亡,特别是1周龄内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几乎可达100%。

发病突然,高热、不食沉郁、呕吐或腹泻、鸣叫、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呈癫痫样抽搐,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4周龄至4月龄仔猪多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部分有神经症状。

育肥猪主要症状为高热、厌食和呼吸困难,偶尔有中枢神经症状。

呼吸道可持续28d左右。

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多在2~5d内死亡。

流产的胎儿体形大小一致。

新疫区可以造成60%~90%的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且主要发生于流产前的母猪。

4剖解症状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2]。

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黏膜点状或斑状出血。

肾点状出血性炎症。

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

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

脑膜充血、水肿。

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

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转圈。

仔猪死亡前游泳状,尖叫,口吐白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