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新技术阻力系数实验08
采油工程实验.ppt
(1)不要触摸运转中抽油机的平衡块和刹车; (2)要保证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齐; (3)开动抽油机前,一定要检查相应的供液管和供气管是否畅通; (4)不要无休止地拧空气定值器的调节钮;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柱塞和凡尔的工作情况; (6)出现意外情况时先关闭电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1.5吨(或1KN)时,将送油阀放慢关闭维持此点上,将定值器打开使气体进入浮子流量计中,调节定值器旋钮,使浮 子指示到流量计刻度的最高度值。 ③送油阀继续开动,当指针加到所规定的吨数时,保持指针示数不变。 同时读出流量数Q和对应的压力P(精密压力表 示数)。 ④需要载荷分别依次加到3吨、5吨、 (7吨) 、10吨、(12吨)、15吨、(18吨)、20吨、25吨、30吨读出相应的P,Q值, 用达西公式计算。注意:在测点7、12、18吨处,保持载荷不变,改变P(调定值器阀),读出Q, 记5组数据,用于二项 式公式计算。 ⑤试验结束后,关送油阀,按红钮关电源,慢慢打开回油阀卸载,将岩心取出,观察支撑剂破碎情况。 ⑥双层支撑剂测定:将重量为岩心上铺设单层时支撑剂重量2倍浓度分量的支撑剂铺于岩心表面,依次按步骤(2)进行 操作,测出不同载荷下的P及Q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三、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实验设备及材料
实验设备:裂缝导流仪,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力试验机;空气压 缩机;定值器;精密压力表;浮子流量计;岩心(钢板)模;游标卡尺、 电子天平。
实验介质:不同产地的石英砂和陶粒 。
实验仪器照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三、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工作
①记录使用的支撑剂名称、产地、粒径及室内温度下的气体粘度。
采油新技术阻力系数实验08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气源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进聚
4 打开环压 阀,给岩心 加环压 5 打开出水 口,进水阀, 调节调压阀 注水冲洗岩 心。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二、残余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 实验数据记录表 2 绘制 Q ~ ∆P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Q , ∆P ) 按达西公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 wb wb wb wb 式计算水测渗透率 Kwb ;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分别测定注聚合物前(下标 )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分别测定注聚合物前(下标b) 和注聚合物后(下标 ) 和注聚合物后(下标a)水通过岩心时的流量以及相应的 岩心两端的压差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原理
进聚 水 放 空 进水 储 水 罐 聚 放 空 聚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环压表
(本实验要求活性剂体积 V 为表面活性剂加 s 助表面活性剂体积为2ml)
对油的增溶参数 对水的增溶参数
SP =Vo /Vs o
SP =Vw /Vs w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绘制相体积百分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 3 绘制相体积百分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 确定形成中相微乳液的盐度范围
气源 进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超长冲程抽油机采油技术在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某外围油田油井生产主要存在杆管偏磨严重和能耗较高两大问题。
根据统计,某外围油田抽油机井因为偏磨造成的泵检周期为546d,偏磨增加了维修工作量,提高了维修成本。
抽油机地面部分传动机构较复杂,日常维护量大,而且部分油井位于生活区附近,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杆管偏磨严重、能耗较高问题开展了超长冲程抽油机的研究与应用,对降低原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缓解能源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1-3]。
超长冲程抽油机具有长冲程、低冲次的特点,可使冲程损失减小、泵效率和系统效率提高、杆管的使用周期延长、故障减少,整机质量提高。
目前,我国油田应用超长冲程抽油机的数量并不多,正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有必要完善和开展超长冲程抽油机的研究与应用[4-5]。
超长冲程抽油机采油技术在油田的研究与应用倪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摘要:针对外围油田抽油机杆管偏磨、能耗高、效率低等情况,进行了超长冲程抽油机采油技术应用研究,地面选用超长冲程抽油机,井下应用超长冲程抽油泵,冲程可达50m,实现“长冲程、低冲次”的采油模式。
与常规抽油机相比,超长冲程抽油机采油技术的应用,可延缓杆管偏磨。
经现场测试,有功功率节能率达到28.58%,系统效率提高6.78%,实现每年平均单井节电2.18×104kWh,每年直接节电效益0.51万元,每年减少CO 2排放量16.95t。
超长冲程采油技术节能潜力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油田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长冲程抽油机;参数优化;节能DOI :10.3969/j.issn.2095-1493.2023.07.006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ultra-long stroke pumpingunit in oilfield NI BoNo.3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 .,Ltd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irregular wear of rod and tube,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pumping unit in peripheral oilfield,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ultra-long stroke pumping unit are carried out.The ultra-long stroke pumping unit is selected on the ground while the ultra-long stroke pump is applied to the underground,which makes stroke be up to 50m,achieving the oil production mode of "long stroke and low stroke".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umping unit,the application of ultra-long stroke pumping unit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can delay the irregular wear of rod and tube.In the meanwhile,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long strok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the field test showed that the power saving rate of ac-tive power reached 28.58%,the system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6.78%,the average power saving per well was 2.18×104kWh,the direct power saving benefit is 5100yuan per year,and the CO 2emis-sion is reduced by 16.95t per year.Most importantly,the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ultra-long stroke has great energy conservation potential and has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oilfields .Keywords:ultra-long stroke pumping unit;parameter optimization;energy conservation作者简介:倪勃,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从事节能管理监测,泵况管理等工作,158****2968,*****************,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唯美主邑6号楼,163000。
8.提高原油采收率
原油采收率(%)
层间非均质性
第一节
(一)波及系数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2.流度比: 指注入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 在未波及区的流度之比。
对于水驱油系统,水油流度比M定义为:
w K rw Sor o 驱动液流度 M 被驱动液流度 o K ro S wc w
第一节
(一)波及系数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
微生物单井吞吐 微生物强化水驱
微生物调剖
微生物酸化压裂 微生物固砂
微生物单井吞吐示意图
生产井
微生物区块驱油示意图
注水井 生产井
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结果
120 100 80 60 40 20 0
8 7 6 5 4 3 2 1 0 含水(%) 累产油ml 采收率(%) 压力
1 k k
1 n kj k n j 1
2
渗透率变异系数与驱合物驱油效果的关系
不同原油粘度下聚合物驱效果
活 性 剂 驱
类型
微乳状液驱、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 和泡沫驱等。
驱 油 机 理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⑵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⑶使原油乳化,产生迭加的液阻系数(贾 敏效应),增加高渗层的流动阻力,减小 粘度指进现象。 活性剂驱主要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向油藏注入以丙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与 原油形成混相段塞,然后用天然气驱动段塞。 液化石油气段塞前缘可与地层油混相,后面与 天然气混溶,形成良好的混相带。
注液化石油气混相驱油过程
富 气 驱 油 法
对于地层油中轻质组分(C2-6 )较少的油藏, 可注入适量加入乙烷、丙烷和丁烷的天然气,富 气中的较重组分不断凝析到原油中,最终使注入 气与原油混相的驱油方法。
油田稠油热采技术1
题目:油田稠油热采技术班级:石油工程08-3班姓名:张福泉指导老师:张鉴益完成日期:2011年4月07日目录摘要 (3)前言 (4)第一章热力采油 (5)§1.1热力采油简介 (5)§1.2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发展现状 (6)§1.3 有关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的特点 (7)第二章稠油热采工艺方法研究 (9)§2.1 注蒸汽井抽稠油工艺 (9)§2.2改善注蒸汽效果工艺措施 (15)§2.3 结论 (21)摘要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的技术。
本课题对稠油油田热采技术进行研究,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对油田的开发进行了方案设计与开发时间,从热力采油的定义、机理、方法,国内外稠油热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任务与目的。
针对稠油油田进行了热菜方案设计,主要是从蒸汽吞吐、蒸汽驱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堆开采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改善,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县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前言在我国东部的辽河、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了多个较大型的深层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注蒸汽热采,预计热利用率低、产能低、储量不集中,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能建设阵地。
因此应探索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开发方式,建立难动又丑又开发新概念,才能经济有效地开采未动用的地下稠油资源。
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开发动用我国的稠油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就是针对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也有可能造成油田的幽静的巨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采方法进行研究与方案设计。
采油工艺基础
• 巩固井壁,封隔疏松、易塌、易漏等地层,隔离复 杂地层。 • 隔离油、气、水层、防止互相窜通,形成油气通道。 • 安装井口设备,控制高压油、气、水流动,以利于 生产
固井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 套管层次 2. 固井工艺(注水泥)
一、套管层次
根据固井的目的和套管的作用,一口井 入的套管可分为:
干扰,更不能实现分层开采和分层作业。因而,裸
眼完井法的使用范围较小,只能使用于那些岩性坚 固且无油气水夹层的单一油气层或一些地层及流体 性质相近的多油气层的井。我国的延长油矿以及四 川的石灰岩地层中均有效的使用了裸眼完井法。随
着高效能、大威力油井射孔技术的出现,裸眼完井
油层的优点已不如过去那么突出。目前,裸眼完井 法已很少采用。
裸眼完井法
先期裸眼完井
油层套管 表层套管
后期裸眼完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泥环
优点:施工方便,成本低,流通面积大。油层受泥浆 浸泡的时间短,泥浆对油层的影响也较小 缺点;产层易坍塌,无法分层开采 适用:无需分层开采的井,岩层坚硬致密。
裸眼完井法不能防止出砂及井壁坍塌,也不能 克服生产层范围内不同压力的油、气、水层的相互
技术套管:
封隔某些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如:漏失层、高压水层、 严重垮塌地层。 技术套管的水泥返高一般返至所封地层100米以上,对高压 气井,为防止漏气,通常水泥浆返至地面。 一般应尽量不下或少下技术套管。
油层套管(生产套管):
每口井必须下入的套管,也是每口井内的最后一层套管, 用以封隔油、气、水层,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是最重要的 套管。 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决定于钻井目的层的深度和完井方法。 油层套管外的水泥一般返至封隔油气层以上100米。对于高 压气井,则应返至地面,以提高套管抗内压能力。
功能型聚合物提高采收率实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3 年 12 月第 42 卷第 6 期Dec. ,2023Vol. 42 No. 6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303047功能型聚合物提高采收率实验董龙1,2 李宜强3,4 温静5 刘哲宇3,4于波6 张会丽1,2 刘达1,2(1.黑龙江省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3.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5.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6.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摘要: 为给老油田提供增产新技术,以适用于大庆油田的新型聚表剂为例,探索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比Ⅰ型、Ⅱ型2种聚表剂的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差异,结合增黏性、抗剪切性、耐盐性以及乳液稳定性、渗流特征、驱油动态性能等,研究聚表剂的构效关系。
结果表明:Ⅰ型、Ⅱ型聚表剂的基础结构均是聚丙烯胺;Ⅰ型聚表剂分子链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具有更粗壮的链条,其增黏性能、耐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均优于Ⅱ型聚表剂;Ⅱ型聚表剂分子链以平行的形式排列,其空间网络结构复杂,乳化性能更佳,Ⅱ型聚表剂具有较低的阻力系数以及驱油注入压力,其与储层的匹配性较好,所以在相同条件下Ⅱ型聚表剂的采收率比Ⅰ型聚表剂高4.52百分点,具有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研究成果可为改善聚驱效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聚表剂;阻力系数;波及体积;性能特征;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3)06-0114-08Enhance oil recovery experiment of functional polymerDONG Long 1,2,LI Yiqiang 3,4,WEN Jing 5,LIU Zheyu 3,4,YU Bo 6,ZHANG Huili 1,2,LIU Da 1,2(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ilfield Applied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Daqing 163712,China ;2.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 ,Beijing 102249,China ;4.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China ;5.PetroChinaLiaohe Oilfield Company ,Panjin 124010,China ;6.Produ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453,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production increase technique for mature oilfield , taking new type of polymer sur‑factant suitable for Daqi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 polymer -surfactant flooding technology are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icromorphology between Type Ⅰand Type Ⅱpolymer surfactants are compared by收稿日期:2023-03-29 改回日期:2023-06-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模态碎屑岩人造岩心孔隙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52074318);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水驱油藏CO 2驱提高采收率与埋存协同应用研究”(LH2023B014)。
油井试油技术培训
第一节 试井及试井分析
2
Ei是幂积分函数:
3
当x<0.01时,近似式为:
1
数学模型的通解为:
6
式中:s-污染系数;或称为表皮系数
5
当井底存在污染时,井底压力为:
4
井底压力为:
第一节 试井及试井分析
当 时,有:
第一章节
第二节 均质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Ct-综合压缩系数, Ct = Cr + CL ,MPa-1 ;rw-井半径,m;
q-地面产量,m3/d; B-体积系数, m3/(标m3) ;
地层导压系数 um2.MPa/(mPa.s)
第一节 试井及试井分析
第一节 试井及试井分析
达西单位制 将达西单位制的数学模型进行单位换算就得到标准单位(法定)制的数学模型。
虚拟注入井,压力降为:
油井继续生产,压力降为:
01
压降叠加:
02
或:
1、Horner曲线分析法 油井以产量q连续生产tP时间后关井测压力恢复,测试时间为△t,恢复时期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如下,即Horner公式:
以 或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这一阶段的压力恢复曲线是一直线关系,直线段的斜率为m: m Horner曲线 利用直线段的斜率可求以下参数: (a) 地层流动系数 (b) 地层系数
第一节 试井及试井分析
测试:将压力计下到油层或气层或注水层部位,开井或关井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一组数据。
分析(试井解释—Well Testing Interpretation或不稳定压力分析—Transient Pressure Analysis):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分析测试数据,反求油层和井的动态参数。是渗流理论在油气田开发中的直接应用,反之,也是检验油气渗流理论正确与否或符合油田实际的重要方法。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种新 型深 部 液 流 转 向剂 , 具有地 面交联 、 施 工 方
。P P G能 够 吸水 膨 胀 ,
便、 耐 温耐 盐性 好等 优 点
膨 胀后 的颗 粒具 有 弹 性 , 压 力作 用 下 能够 变 形 通 过 孔隙¨ , 在 油 田应 用 中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控 水 增 油 效 果¨ 州J 。胜 利 油 田近 期 研 制 了 一 种 新 型 支 化 预 交
续介质模拟研究 ” ( 编号 : 2 0 1 1 0 1 3 3 1 1 0 0 0 7 )
作者简 介 : 任亭亭 ( 1 9 8 9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提 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方面 的研 究。E ・ m a i l : r e n t i n g t i n g  ̄ 2 1 7 @1 6 3 . C O n l
联 凝胶 颗粒 ( B—P P G) , 在 主链 上 引入 部 分 支 化 链 ,
较 大程 度地 提 高 了 B—P P G悬 浮液 的 黏度 , B—P P G
性剂 驱 、 聚 表 二 元 复合 体 系 驱 、 阳离 子 聚 合 物
驱。 。 j 、 泡沫 驱 J 、 聚合 物再 利 用 等 技术 , 但 存 在 黏
2 0 1 5年 9月
西 安 石 油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X i a l l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任 亭亭, 宫厚健 , 桑 茜, 李亚军, 董明哲
( 中国石油大学 ( 华 东)石油工程学 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采油新技术
1.1常见的常规抽油机和新型抽油机有哪些类型常规: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新型: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链条式抽油机、液压抽油机、塔架式摩擦换向抽油机。
1.2链条皮带式抽油机有什么优点?(1)长冲程,低冲次长冲程。
使泵充满系数高,液压冲击小;低冲次使井下设备磨损小,操作成本低。
(2)链条皮带传动。
采用长寿命重载皮带传递动力,其弹性缓冲作用可减小换向冲击,使抽油杆柱运行平稳。
(3)要求扭矩低。
由于扭矩臂仅0.46米,极大降低了扭矩要求,可选用小功率电机及小型减速箱,节能10~40%。
(4)优化结构设计,安全方便。
两套独立刹车系统及自动刹车装置,确保安全;整机封闭设计,整体移位修井,折叠运输,安全方便。
(5)可靠性高,无需频繁维修保养。
整机设计受力均匀,刚性好。
采用耐磨轴承、长寿命皮带、重型链条,确保整机的高可靠性;机械平衡、完善的润滑系统、自动保护装置及整机封闭,使机器无需频繁维修保养。
1.3简述有杆泵生产系统设计思路1.IPR计算,2.q i→p wfi,3.温度场计算,4.p wfi→p in→0 ,5.ℎf计算,6.p t→p out7.抽油杆柱设计,8.泵效分析9.产量迭代计算,10.工况指标计算1.4螺杆泵采油技术特点?一是一次性投资少,结构简单。
二是泵效高,节能,维护费用低。
三是地面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少。
四是适合稠油开采。
五是适应高含砂井。
六是适应高含气井。
七是适应海上油田丛式井组和水平井。
1.5异相型游梁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点结构特点:①曲柄中心轴承与连杆和游梁的连接销(横梁轴)不在一条垂线上;②曲柄平衡重的中心线与曲柄中心线之间有一相位角θ。
运行特点:曲柄上冲程转角大于190。
下冲程小于170。
上冲程驴头悬点运动速度较下冲程慢,降低了上冲程悬点加速度,降低了上冲程悬点惯性载荷。
优点:可减小光杆最大负荷10%,因而能延长抽油杆的寿命,还能节省电力10%左右。
石油采油测试工艺技术措施探讨
石油采油测试工艺技术措施探讨摘要:在不影响油井生产的条件下,分层压力恢复测试技术可使井下关井测试单层段压力恢复,直接得到单层段静压和生产流压,还可对单层段压力恢复资料进行试井解释。
同时做好油井动液面测试,准确掌握油井液面信息,推动采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石油;采油;测试1油井分层测试技术1.1分层卡封静压测试技术1.1.1测试管柱结构及原理分层卡封静压测试技术利用封隔器卡封单层,通过偏心工作筒内的压力计开展分层测试得到各层段的静压、静温及其变化情况。
分层卡封静压测试管柱主要由连通阀、卡水封隔器、带有压力计的偏心工作筒、解封连通丢手接头及丝堵等工具组成。
将工具按设计顺序连接后下至设计深度,封隔器坐封后密封各层间油套环空,开始录取各目的层位压力。
15~20d测试结束,投球打开连通阀,洗压井后上提管柱使封隔器解封。
起出过程中首先解封Y441封隔器,继续上提管柱,逐级解封各级封隔器。
管柱起出后,取出偏心工作筒内的压力计进行数据回放及分析。
当管柱起出困难时,逐渐增大上提载荷,当施加在解封连通丢手接头的力大于设计拉断力后。
管柱从管柱解封连通丢手接头断开,进行分段打捞,避免造成复杂大修。
解封连通丢手接头通过销钉连接上接头与中心管,外套与上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销钉固定中心管。
管柱上提力达到一定值时,上接头带动外套剪断销钉,继续上提一定距离,实现油套连通,避免封隔器之间因油套压差产生拉力,继续上提,逐级解封各级封隔器。
统计完成测试的20井次,其中10井次一次性起出。
10井次从解封连通丢手接头拔断后起出,拔断次数16次,最小拔断井口拉力为450.kN。
1.1.2主要配套工具分层卡封静压测试技术要求压力计具有电池容量大、测试时间长和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因此优选CAN2000压力计,研发了配套的偏心压力计工作筒。
压力计工作筒施工工艺简单,需要的相关设备少,主要由工作筒本体、盖板、固定螺栓、O形密封圈、压缩弹簧和压力计接头等部件组成。
化工实验阻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实验方法。
3. 分析流体流动阻力与雷诺数、相对粗糙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粘性作用,会产生流动阻力。
流动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与管道内壁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而局部阻力是由于管道截面变化、管件、阀门等引起的。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摩擦阻力与雷诺数、相对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雷诺数(Re)是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表示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相对粗糙度(ε/d)是管道内壁粗糙度与管道直径的比值。
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λ = f(Re, ε/d)其中,f(Re, ε/d)为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局部阻力系数(ζ)与局部阻力损失有关,可用以下公式表示:ζ = Δp/ρu²其中,Δp为局部阻力损失,ρ为流体密度,u为流体流速。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 实验装置:流体阻力实验装置包括直管、弯头、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
2. 实验流程:(1)打开水源,调节流量计,使流体以稳定流速流动。
(2)记录流体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
(3)改变管道内壁粗糙度,重复步骤(2)。
(4)改变管道截面形状,如直管、弯头、阀门等,重复步骤(2)。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摩擦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分析可知,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加而减小,随相对粗糙度增加而增大。
2. 局部阻力系数与局部阻力损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局部阻力系数。
分析可知,局部阻力系数随局部阻力损失增加而增大。
3. 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内壁粗糙度、截面形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内壁粗糙度、截面形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2020/11/22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引 言
• 超声波解堵技术
• 电脉冲波解堵技术
提
纲
• 水力振荡解堵技术
• 人工振动增产技术
• 稠油声波降粘技术
•声波防除垢技术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第一部分 引 言
一、物理法采油技术 二、技术系列 三、应用领域 四、发展历史 五、技术优势 六、发展前景
E04 7.829 87.08 28.5 10.24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超声处理对原油粘温曲线的影响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声波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李明远等人研究了声波振动对岩石润湿性的 影响[6],研究表明:
(1).声波振动可促进岩石表面亲水性增强和亲 油性减弱;
3、选井选层条件
(1).玉门油田
➢ 砂岩地层;
➢ 泥质含量<25%,碳酸岩含量<15%; ➢ 渗透率>10×10-3μm2 ,孔隙度10~30%; ➢ 油层温度<150℃; ➢ 主要由粘土、钻井液结垢物堵塞的井; ➢ 多次酸化或化学清蜡无效的井; ➢ 初始产能高、近期递减比较快的井;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3).大庆油田
✓生产过程中的堵塞层 对生产井,主要处理高渗透地层,这
些地层初期有产能, 但产能下降较快;对注水井,一般处
理无吸水能力或吸水能力下降的井。 ✓ 严重污染的井层; ✓ 对水、酸敏感的油层; ✓距水线近不能实施水力压裂的井。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2020
4、施工工艺
(4).散射
采油技术
1. 注水开采法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因注入水沿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窜流而使基质、低孔隙度、低渗透带中的油气采出程度低,甚至采不出而成为剩余油,因此要加大采出剩余油的力度。
注水吞吐采油是将水注入产层,注入水优先充满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等有利部位,关井后,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使注入水与中、小孔喉或基质中的油气产生置换,导致产层中的油水重新分布,然后开井降压,使被置换至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中的油气随部分注入水一起采出。
因此,注水吞吐采出的油量与岩石物性、润湿性、界面张力、油水黏度和关井时间紧密相关。
注水吞吐采油对不同润湿性油藏都有效,亲水性越强,则越有利于注水吞吐采油。
可以预见,储层条件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剩余可采储量,只要改变注入水性质,延长关井时间,亲油储层不但可以实施注水吞吐,而且仍可采出较多石油。
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防粘土膨胀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岩石向亲水方向转化,并保护了储层,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3 ] 。
多年实践证明,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及整体效益。
因此,含油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
尽管各油田采出水水质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四高”特点,即含油量高、悬浮物含量高、矿化度高和腐蚀性高。
含油污水的“四高”特点和油田注水对水质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含油污水处理的高难度和高投入。
另外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注水采油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 、注气采油法注气法主要有注二氧化碳、氮气驱、烟道气及混合气等。
从技术可行性考虑,一般适用于注气开发的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 储层泥质含量过高,注水开发易引起水敏的油藏; (2) 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注水效果不好的油藏; (3) 一般稠油油藏; (4) 裂缝不发育,不易引起气窜的均质油藏; (5) 薄油层。
2. 1 二氧化碳驱机理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 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
油气开采实习报告(共3篇)(Word最新版)
油气开采实习报告(共3篇)通过整理的油气开采实习报告(共3篇)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油气开采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油气开采生产实_报告油气开采生产实_报告中国石油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油气开采技术班级:油采级1班姓名:LY 学号: 1013030122 指导老师:刘老师实_单位: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定边、铁边城作业区实_时间: .7.17至 .1.15 一、实_简介1、实_地点: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定边作业区(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榆林市定边县王盘山乡)2、实_时间:年7 月17 日——年1 月15 日3、学_内容:了解油田的基本环境及相关流程,作为乙方与老师傅们进行简洁的修理与保养二、实_目的本次实_是高校期间的第一次进入现场的实_,也是唯一一次能够将学_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实_,因此我特殊珍惜这次机会。
1、熟悉采油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水流程;2、学_单井的报表记录以及相关的汇报方式;3、驾驭抽油机的基本保养以及相关的修理工作。
4、了解不同人工举升方法的原理、设备、工艺设计方法。
5、了解油气井生产管柱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了解油气井增产措施、增产原理、增产装备。
6、了解注水工艺、设备、设计方法,了解抽油机井生产流程,7、了解油井平安生产、操作留意事项,了解井下工具的分类和作用。
8、了解封隔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现场应用。
9、了解自然气净化原理、方法,了解自然气净化设备与流程。
三、实_地点简介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前身是长庆石油勘探局低效储量合作开发项目组,成立于年6月1日,年1月更名为第八采油厂,是长庆旗下的一个集勘探开发、产能建设、原油生产为一体的石油生产单位。
目前,第八采油厂管理区域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的定边、志丹、吴起、盐池等四县九个乡镇。
担当着王盘山、姬十五、楼房平、吴定、马坊北等五个区块的原油勘探开发管理工作。
油区面积1338平方公里。
下设基层井区(队)26个,基层班组243个。
一种适用于早期注聚油田阻力系数计算的新方法
复杂油气藏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第13卷第1期2020年3月doi:10.16181/ki.fcyqc.2020.01.011一种适用于早期注聚油田阻力系数计算的新方法张志军,王宏申,魏俊,周薛,尹鹏,徐浩(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早期聚驱油田水驱时间短或无水驱阶段,无法采用传统的霍尔曲线法进行聚驱效果评价。
通过霍尔曲线转换及油藏工程理论等,建殳了阻力系数与注入参数、物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适合早期聚驱油田阻力系数计算的新方法。
实例表明,新型计算方法对水驱历史较短的聚驱油田结果与矿场认识十分吻合。
新方法中的评价参数均取自聚驱阶段,容易获取,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评价水驱历史较短或无水驱历史油田的早期聚驱效果,对早期聚驱油田效果评价及措施调整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早期聚驱;阻力系数;霍尔曲线;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TE357.46文献标识码:A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n early polymer floodingZHANG Zhijun,WANG Hongshen,WEI Jun,ZHOU Xue,YIN Peng,XU Hao(CNOOC Ener.Tech.Drilling&Production Co.,Tianjin300452,China)Abstract:In the early stage of polymer flooding with a short time or without water flooding,the traditional Hall curve method can not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lymer flooding.Based 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Hall curve and reservoir engineering theory,it was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injection parameters or physical properties.Th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result of the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polymer flooding oilfields with a short history of water flooding is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s understanding.The evaluation parameters in the new method are all taken from the polymer flooding stage,which is easy to obtain.Therefbre,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arly effect of polymer flooding with short time or without water flooding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which plays a theoretical guiding role in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and measure adjustment of the early polymer flooding.Key words:polymer flooding in early stage;resistance coefficient;Hall curve;effect evaluation聚驱是一种改善水驱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3],其改善程度可通过霍尔曲线的斜率比值来评价,而斜率的求取可通过注入井的注入压力及注入量来实现。
第三篇 第九章 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
195 第九章 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目前,针对海上不同油井情况、不同采油阶段,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工艺技术主要有:注水驱、注聚合物驱、注气驱及水气交替驱等。
本节分别介绍其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注水工艺要使油田合理注水,取得最佳的水驱效果,必须选择与油藏性质和开发要求相适应的注水工艺。
目前海上油田的注水分为合注和分层注水两种方式。
合注就是在同一压力条件下对各吸水层实施笼统注水;分注就是针对各油层不同的渗透性能进行控制注水,对渗透性好吸水能力强的层适当的控制注水,对渗透性差、吸水能力弱的层则加强注水,尽量使注入水在高、中、低渗透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分层注水,可使层间矛盾得到调整,地层能量得到合理补充,降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所以注水井实行分层配注,是实现油田稳产、高产和提高油田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在海上油田主要有单管分层注水和双管分层注水。
单管分注主要是通过井下安装多级封隔器和配水器来实现的,其配注和测试钢丝作业量大;双管分注完井工艺复杂,但配水技术简单,分层注水量容易控制。
一、注水管柱1.合注管柱合注管柱主要适用于某些油田开发初期注水或油井转注初期的注水;适用于只有一个油层或虽有几个油层,但油层物性非常接近层间矛盾差异小的油田注水。
另外对于各注水层间纵向连通性好,其间没有明显隔层的多油层油田也采用合注管柱注水。
合注管柱的优点是管柱结构简单,现场容易操作,缺点是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明显,单层吸水量无法控制,注入水容易沿高渗层突进,造成高渗层过早见水或水淹,直接影响中低 渗透层的水驱效果。
①单油管注水管柱:注入水由地面控制直接进入地层。
②水力压差封隔器注水管柱(图9-1):管柱上带有水力压差封隔器,当油管内的图9-1 水力压差式封隔器工作原理 1-油管;2-套管;3-457-8封隔器; 4-745型配水器注水压力达一定值时,封隔器膨胀,将注入层以上的套管环空封隔开,以防止套管脏物进入地层。
由于水力压差式封隔器受注水压力波动的影响,封隔器寿命短,已逐渐被可反洗井的压缩式封隔器所取代。
采油工程试验
• 六、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2. 给出计算公式,代入实验数据,写简单计算过程; 3. 给出与的关系曲线,要求用小方格纸作; 4. 给出实验流程示意图(用方框图表示);
2 pi2 po 5. 以某一闭合压力下的PQ数据为例,用二项式公式: A BQ Q
2 pi2 po 以 为纵轴, Q为横轴,做于直角坐标纸上求出截距A Q r A ln o 由A求出 K f W,并与用达西公式求出的值作对比。 K f W re
二.实验原理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 称作泵容积效率,油田统称泵效,也有称作泵的 排量系数,即:
V
Q
Q QT
QT
D 2
4
Sn
— 泵的实际排液量; Q — 泵的理论排量; — 泵效。
T
v
D— 泵径; S— 冲程; n— 冲次。
三.实验仪器
1.仪器组成
实验设备:小型抽油 机,深井泵模型,空 压机,阀组,空气定 值器,浮子流量计, 供液瓶等。 实验介质:空气,水。
•
二.实验原理
将不同浓度的泡排剂溶液放入搅拌杯中拌, 模拟泡排剂溶液在井筒中流动受气流搅拌的况, 测定不同浓度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
• 三.实验仪器及流程
1.实验仪器设备:
变频高速搅拌机 (或 电动搅拌机)、量杯、秒
表.
2.实验介质: 不同种类的泡排剂、 自来水(或地层水)。
• 四、实验流程图
流 量 计
岩心室 空压机 上压表
供气阀
减压器
定值器
• 五.实验步骤
• • • • (1) 准备实验工作 ①记录使用的支撑剂名称、产地、粒径及室内温度下的气体粘度。 ②用游标卡尺量出岩心模的外径和孔眼的内径,计算岩心模面积。 ③称一定重量的支撑剂(记下支撑剂的颗粒直径)均匀地铺在岩心模 面上,要保持单层,并按下式计算出支撑剂的浓度:
[整理版]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2流动效率: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3滑脱: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并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4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5流型:油气混合物在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6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7启动压力:环形空间内的液面最终到达管鞋处时,井口注入压力的最高值。
8扭距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距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9等值扭距:在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变化的固定扭距代替变化的实际扭距则固定扭距便为实际变化的扭距的等值扭距。
10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的功率。
11光杆功率: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12泵效: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13冲程损失:抽油泵在工作过程中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受交变载荷的影响,使其发生弹性伸缩导致柱塞冲程与光杆冲程有一定差别的现象。
14气锁:在抽汲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正常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15充满系数:表示泵在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
16示功图: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
17注水井指示曲线:表示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8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19比吸水指数:是地层吸水指数与油层有效厚度的比值。
20水力压裂: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使附近地层产生裂缝,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形成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达到增产增注目的技术措施。
21裂缝导流能力:指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22活性酸的有效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23底水锥进: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油水平衡关系出现油水界面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24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层到固井完井下生产管柱排液诱导油流直至投产的工艺过程的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注 压 差 流 量
∆P Q Q Q wb wb wb wb
∆P Qp Qp p
流 平 压 流 流 流 量 均 差 量 量 量 Qp 流 ∆P Q Q Q wa wa wa wa 量
Q wb
Qp
Q wa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2 绘制 Q ~ ∆P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Q , ∆P )计算 λwb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 wb wb wb wb 按达西公式计算水测渗透率 Kwb ;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分别测定注聚合物前(下标 )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分别测定注聚合物前(下标b) 和注聚合物后(下标 ) 和注聚合物后(下标a)水通过岩心时的流量以及相应的 岩心两端的压差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原理
进聚 水 放 空 进水 储 水 罐 聚 放 空 聚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环压表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3 注聚合物所测的流量以及压差 Qp , ∆P 计算6个 λp 值; p 计算6个
4 计算 个 Rf 值和 个 Vp = Qp A ; 计算6个 值和6个
5 绘制阻力系数与渗流速度 Rf ~ Vp 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反应的物理过程; 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反应的物理过程;
微 乳 液 配 制 及 相 态 筛 选
微乳液;测定含盐度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 测定中相微乳液的盐度范围及相态最优含盐 度。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仪器及药品
10ml具塞量筒6支、表面活性剂 OP-10、助表面活性剂异戊醇和正丁醇、
微 乳 液 配 制 及 相 态 筛 选
NaCl、水、煤油若干。
(本实验要求活性剂体积 V 为表面活性剂加 s 助表面活性剂体积为2ml)
对油的增溶参数 对水的增溶参数
SP =Vo /Vs o
SP =Vw /Vs w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绘制相体积百分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 3 绘制相体积百分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 确定形成中相微乳液的盐度范围
3 绘制 Q ~ ∆P 光滑曲线,在光滑曲线上重新读取6组( Q , ∆P )值, 光滑曲线,在光滑曲线上重新读取 组 wa wa wa wa 代入达西公式计算6个 然后计算出6个残余阻力系数 k 代入达西公式计算 个 Kwa ,然后计算出 个残余阻力系数 R 并计算相应流 速 V =Q A ; wa wa 4 绘制残余阻力系数与渗流速度 R ~ V 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反应的物理过程。 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反应的物理过程。 k wa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11 关进水阀, 出水口,关 调压阀,使 压力表回零 关环压阀, 开环放空, 卸掉环压系 统压力。
进聚 水 放 空
储 水 罐
进 水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进聚 水 放 空
储 水 罐
进 水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气源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9 关进聚阀、 出聚口,调节 调压阀使聚 上流压力表 回零,开出 水口、进水 阀调节调压 阀注水冲洗 岩心。
中密封;
3 检查控制面板上所有阀门是否
处于关闭状态(关好所有阀门)
水上流压力表
聚上流压力表
环压表
出水
出聚
水放空
聚放空
环放空
进水
进聚 流 量 计 量 器
调压阀
环压
岩 芯 夹 持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面板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进聚
4 打开环压 阀,给岩心 加环压
进 水
储 水 罐
水 放 空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分别测定水和聚合物溶 采用一维达西流动实验, 液通过岩心时的流量以及相应的岩心两端的压差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原理
2 根据残余阻力系数定义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Kwb LQwb A∆P wb Rk = = Kwa LQwa A∆P wa
微 乳 液 配 制 及 相 态 筛 选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采用煤油、盐水、表面活性剂OP-10、助表 面活性剂(异戊醇和正丁醇按1:1的比例配制成混醇), 在室温下配制10ml微乳液,各组分配比为:WOR=1:1即盐 水和油的比例为1:1各为4ml,表面活性剂OP-10为1ml, 助表面活性剂混醇1ml。
微 乳 液 配 制 及 相 态 筛 选
相 体 积 百 分 数
油 中相微乳液 下相 微乳液
上相 微乳液
水 含盐度
含盐量与相体积关系曲线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4 绘制增溶参数与含盐度关系 曲线, 曲线,确定相态最优含盐度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原理
纯水、盐、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当乳化 液的HLB(亲水—亲油平衡)等于表面活性剂的HLB(亲 水—亲油平衡)时,在一定组成配比条件下自发生成透明 (或半透明)的、热力学性质稳定的分散体系,随着体系 的含盐度的增加,可以配出下相微乳液,中相微乳液,上 相微乳液。 采用盐度扫描法观察微乳液相态变化(Ⅰ→Ⅱ→Ⅲ), 同时测定每一含盐量相平衡后的各相体积,计算增溶参数, 作出相体积百分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确定形成中相微乳 液的盐度范围;作出增溶参数与含盐度关系曲线,确定形 成中相最佳含盐度。
气源 进 水
储 水 罐
水 放 空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进聚
4 打开环压 阀,给岩心 加环压 5 打开出水 口,进水阀, 调节调压阀 注水冲洗岩 心。
环 放 空
气源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一、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
岩心长度: 岩心长度: 岩心直径: 岩心直径: 水 流 量 流 量 平 均 流 量 压 差 注 聚 合 物 流 流 量 量 聚液浓度: 聚液浓度: 注 水 平 均 流 量
水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气源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1 取一饱和水岩心,用游标卡尺量取
岩心的长度和直径;
2 将测量后的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气源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步骤
进聚
4 打开环压 阀,给岩心 加环压 5 打开出水 口,进水阀, 调节调压阀 注水冲洗岩 心。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数据处理
二、残余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 实验数据记录表 2 绘制 Q ~ ∆P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Q , ∆P ) 按达西公 关系曲线,取直线段一点的坐标值( wb wb wb wb 式计算水测渗透率 Kwb ;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一、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 二、微乳液的配制及相态筛选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阻力系数与 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仪器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的 测 定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微乳液配制及相态筛选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三、实验原理
微 乳 液 配 制 及 相 态 筛 选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实 验
实验内容
用煤油、盐水(浓度为1%、3%、5%、7%、 9%、11%的NaCl溶液)、异戊醇和正丁醇配 制的混醇助剂、OP—10表面活性剂配制10ml
气源 进 水
储 水 罐
水 放 空
水上流 压力表
储 聚 罐
聚 放 空
环压阀 聚上流 压力表 出聚口
阻 力 系 数 与 残 余 阻 力 系 数 测 定
调压阀
出水口
环 放 空
环压阀
岩 芯 夹 持 器
流 量 计 量 器
阻力系数测定仪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