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教学策略与建议精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教学策略与建议
精品版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教学策略与建议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校在一轮复习教学中存在重点不够突出、整体思路不够清晰、计划性不强的现象。对语言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梳理做得不够;学生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还有欠账。
2.在一轮复习中,部分学校精选不够,训练的质量不够,导致基础知识过于重复、繁琐,复习的效率偏低。
3.在复习的方式上,以大量做题为主,形式单一,没有抓住语言学科的特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4.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教师的讲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的记忆、诵读、演练和反思的时间不够,所学知识不能内化为能力。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教学为专题与高考题型切块训练阶段。在一轮复习进行过“双基”训练的基础上,以题型为模式,按高考要求定时定量的训练;熟悉题型设计特点,探寻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适应考试题材和题型的变化。
一、任务要求:
在一轮系统构建基础知识网络、培养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二轮复习要注重专题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运用能力等适应高考的各种品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得分能力。换言之,在一轮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总结与复习”的基础上,二轮复习要做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专题推进,逐项突破;综合训练,整体提高;兼顾双基,能力立意;
精选精编,精讲精练;转变方式,提高效率。
三、总体策略:
1、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以小专题推进为主,以读写为主线,抓相关能力的互相渗透,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训练内容:专题训练分为能力专题(题型)和知识专题。
使用材料:市编二轮学案加自选材料(高考、模拟题,外地交流试题)
训练方法:主要采取定量限时训练,应试技能训练与应试心理训练并重。
具体做到:①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②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和应试技能;③加强学生做题的规范化训练。
2、检测与补偿相结合。对于学生在训练和检测中所暴露出的知识欠缺和能力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巩固与拓展。
3、巩固基础知识与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有两个重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学习的目的,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能运用语言知识的语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基础知识,能力也是不能发展的。如果知识打得不扎实,那么能力则是空中楼阁。我们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过程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处理好“知”与“智”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借助所学语篇,一方面是做好基础知识的梳理,语言技能的铺垫;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意识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高三复习要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课本为依据,适当做一定量的题目,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大量重复训练,practice不等于exercises,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点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之,知识是基础,训练是桥梁,能力是目的。
4、体现四精原则:
1)精选精编:精选习题,精编材料。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确保训练材料的质量;提倡“剪刀加浆糊”的做法,切忌原卷照搬。不盲目用成品题,选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高考。资料选编工作要力求做到科学有理,逻辑性强,达到高考要求与难度。优化教学材料,从题海中解放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2)精讲:①二轮专项复习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化。练习—感知—指导—运用。
②内容定位有效化。紧扣考点;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把握教学的起点、坡度、方式和容量;找准增分策略。③基础知识系统化。④具体问题抽象化。上升到理论高度。⑤重点内容精细化。⑥语言讲解清晰化。不拖泥带水,点拨要到位。
3)精练:即组织有效训练。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以“选题要精细,频率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以及“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多拿分”为原则,落实有效训练。合理调控密度,反对题海战术。训练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指: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引导探究的。“三不布置”指:机械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性的。要提高训练的功利性,让学生从训练中能够不断积累应考经验和技能。正如西方哲言所说得那样:“一盎司的练习胜过一磅的理论”。
5、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三个要素:involve, study and activity。第一,整堂课都要与学生的参与有关;第二,整个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基础上;第三,必须有激活和使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的过程。“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understand. Involve me and I remember.”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探索领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板块及专题具体策略:
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词汇是基础,语法是主线,阅读是关键,写作是重点,听说是本钱。
1、听力:高考听力部分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除了语音、语法和词汇之外,还要依靠“语言意识”的发展,“语言经验”的积累,以及二者的结合。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意梯度和量的逐步提高和加大,同时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性强以及反映语言文化背景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以便逐步提高对语篇、语境中的一切内容与形式的感受与洞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听读时的“警觉”习惯,从而在高考中能旗开得胜。听力要常抓不懈,它是高考成绩重要的增长点。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粗听与细听相结合,专题与套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走出误区,拓宽听力渠道,不能以单一的综合试题为主。今年听力题山东自主命题并录音,难度较去年肯定会有所提高,对此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要鼓励学生听多、听新、听长、精听泛听结合。
2、词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的问题。没有词汇,也就没有听说读写。要学好外语,首先要过好词汇关。词汇复习要坚持“音(读音)、形(拼写)、类(词类)、义(词义),综合处理”。特别要关注英汉文化的差异,掌握英语学习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