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57名上将: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肖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56年补授)李聚奎(57年补授)肖克同志已于近日辞世,目前健在的上将只有吕正操一人。
[/M]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中国十大元帅 中国十大元帅是哪些人
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是哪些人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共军事领导人成为了中国十大元帅。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元帅,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十大元帅是指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及叶剑英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给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共军事领导人。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注释1、1955年9月27日举行元帅授勋仪式时,林彪因为生病,刘伯承和叶剑英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到场。
也有说法称因林彪资历浅而居第三位,恐遭人忌,因此缺席元帅授勋仪式。
2、林彪叛逃后,十大元帅排序出现问题。
大部分党史把林彪的排序定为最后一位。
即列举其余九帅后再加上一句,还有林彪。
后经改正,恢复正常排名。
3、原本元帅授衔名单上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位同志,但因为毛泽东主动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主张转业军人不授军衔,于是他们也不被授予军衔。
但有一人例外即陈毅元帅,时已脱离军队,但十大元帅应有新四军的代表,而粟裕资历较浅又坚决辞帅不做,因此圈定陈毅为十大元帅之一。
朱德(1886-1976)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
四川仪陇人。
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
曾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毛概课课前演讲——开国将帅
1955年授衔情景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元帅、将军肩章
授衔趣闻
唯一一名女性被授将军衔,她就是时任军事 检察院副院长的李贞少将。而她的丈夫就是 甘泗淇上将,他们也是唯一一对将军夫妇。 只有一名外国人被授予将军衔,他就是越南 籍的洪水少将。他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 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同名的将军4对:李元、李道之、张英、罗 斌,皆为少将。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1、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我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
朱德的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也令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2、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当中关系特殊、命运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
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就把井冈山作为明灯,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斗了三十余年。
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两人并肩战斗,相互配合。
毛泽东还曾赠诗给彭德怀,发自肺腑地赞许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成为彭德怀一生最生动的写照。
[7]3、林彪:“这个娃娃堪当大任”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
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后来,毛泽东时时提携、指点对林彪,使林彪成为年纪轻轻的军事指挥员。
4、刘伯承:“一条龙下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家的智慧、军事家的韬略和学者风范的杰出领导人。
刘伯承一生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9处负伤,失去右眼,屡建奇功。
开国元帅与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 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谁是排名第一的大将?谁又是排第一的上将?
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谁是排名第⼀的⼤将?谁⼜是排第⼀的上将?建国后,我军第⼀次授衔是在1955年,这次评出了⼗⼤元帅、⼗⼤将军、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2位少将,共1042名开国将军。
评选的标准很多,党内、军内资历的深浅是⼀个重要因素,还要考虑到红军时期的军队创建,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解放时期的军功。
此外还有我国建军的⼏⼤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州起义、黄⿇起义、平江起义、百⾊起义、湘西起义等等。
新中国开国将领中,谁是元帅之⾸?谁是排名第⼀的⼤将?谁排名第⼀的上将?谁是排名第⼀的中将?谁是排第⼀的少将?元帅之⾸——朱德,这个⼤家都知道。
他被誉为“红军之⽗”,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党内、军中地位⽆⼈能及。
曾任红⼀⽅⾯军总司令,全国第⼀⽀红军主⼒最⾼指挥官,中国⼯农红军总司令。
抗⽇战争时期⼋路军总司令,凭借战功和资历,第⼀把元帅交椅⾮他莫属。
第⼀⼤将是粟裕,粟裕没上过军校,但他指挥作战谋略,战术⽔平压倒众多黄埔军校⽣。
他战功彪炳,连⼀些元帅也望尘莫及。
57位开国上将中,有⼀半曾经是他的部下。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总是指挥部队以少胜多,指挥了诸多的重⼤战役,在孟良崮战役击败了国军最精锐部队,三⼤战役中的淮海战役,解放江南的渡江战役等等。
粟裕的战功,进元帅都毫⽆问题,但是他从不计较个⼈名利得失。
粟裕曾⼆让司令⼀让帅,最后被授予第⼀⼤将,这个荣誉当之⽆愧。
第⼀上将——萧克黄埔四期毕业⽣,他战功累累,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参与创建井冈⼭根据地。
萧克在党内、军内资格⾮常资深,完全有资格评⼤将。
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担任过团长,这⼀级别中有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徐海东(⼤将),萧劲光(⼤将)。
萧克⼜担任过红⼆⽅⾯军副总指挥,这⼀级别的⼈,建国后都成了元帅或者⼤将,他是唯⼀的上将。
抗战时期,萧克任120师副师长,这⼀级别的⼈中,⼜出了五位元帅。
可见,萧克的军衔授予确实过低了。
萧克说“为了新中国的诞⽣,⾝边很多的战友都牺牲了,我早该被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
开国元帅与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分别享受的是什么待遇!
开国元帅与⼤将、上将、中将、少将分别享受的是什么待遇!欢迎来到⼩编的百家号,接下来⼩编要讲的就是军衔,说起军衔,⼤家都不陌⽣吧,军衔代表是⼀个军⼈的权利和地位,当然,最重要的⼀点还是对军⼈的认可和⿎励,我们都知道,有开国⼤将、开国中将、开国少将、开国元帅等等,那么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军衔分为⼏个等级呢?在那个时候,我国采⽤的是世界通⽤的军衔制度,分为六等⼗九级,那么在授衔的时候,什么职位能够被授予元帅?⽽⼤将、中将、少将⼜是什么职位呢?其实这些都是根据军⼈们现任的职务和政治⽔平进⾏授衔的,开国元帅⼀般都是对于那些领导级别的⼈物和那些创建武装⼒量的军⼈,以及那些在战场上⽴有赫赫战功的军⼈,将会被授予元帅军衔。
那么⼤将军衔是什么⼈呢?能够参加重要的职位,或者是红军部队中重要的创建者和⾰命根据地的军⼈,抗战期间我军的总部领导⼈,以及在解放战争时候的地区部队领导⼈,这些能够被授予⼤将军衔。
⼀般后勤部的副部长、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等能够被授予中将军衔,另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军区和军官的辅助军衔。
少将是军衔中⽐较低的⼀个。
那么开国元帅和开国⼤将、开国上将、开国中将、开国少将分别享受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呢?有什么差别?⾸先,开国元帅是属于⾏政三级的,享受的是政委员的待遇,开国⼤将享受的是⾏政四级,享受的是副总理的待遇,在⼤将以上的军⼈可以说就是我国领导⼈⼀样级别的⼈了。
那么开国上将属于⾏政五级,享受的是“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开国中将是⾏政六级,拥有着部长的待遇,只要是在中将以上的军衔,都能够拥有秘书和保健医等等。
随后是开国上将,⾏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现在⼤家都知道不同的军衔享受的是什么样的待遇了吗?其实啊,不同的军衔和职位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不过有⼀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重⼤贡献的⼈,所以国家是不会亏待他们的,授予军衔也是对他们的⼀种认可和肯定,对此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开国元帅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录2012-01-13 00:56:17| 分类:军事篇|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955年到1965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共1614人。
详细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01.朱德(1886.02.01—1976.07.06),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
02.彭德怀(1898.10.24—1974.11.29),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
03.林彪(1907.12.05——1971.09.13),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
04.刘伯承(1892.12.04——1986.10.07),四川省开县人。
05.贺龙(1896.03.22——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
06.陈毅(1901.08.26——1972.01.06),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
07.罗荣桓(1902.11.26——1963.12.16),湖南省衡山县人。
08.徐向前(1901.11.08——1990.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
09.聂荣臻(1899.12.29—1992.05.14),四川省江津县人。
10.叶剑英(1897.04.28—1986.10.22),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名单姓名军衔授衔时年龄最高任职朱德元帅69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德怀元帅57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元帅49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刘伯承元帅63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贺龙元帅59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委主任,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元帅54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罗荣桓元帅53 中央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向前元帅54 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聂荣臻元帅56 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剑英元帅58 中央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国防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01.粟裕(1907.08.10—1984.02.05),湖南省会同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2013-11-02 17:43:34)转载▼标签:开国元帅历史的长河委员十位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
”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除了“平衡山头”、时任职务、资历、业绩等因素外,这些将领们在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对他们的授衔结果有所影响。
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被认为是站在了张国焘一边。
用萧克自己话说是“站错了队”。
这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没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因素之一。
参加了《萧克回忆录》的编撰工作的周炳钦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萧克不仅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还有着与同时授衔的共和国元帅们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在这次授衔的55名上将中,他名列榜首。
也许这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实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的个案相对照的是林彪。
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55年将帅评衔的具体工作中,负责单位和领导一方面要尽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纠正一部分干部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队工作,尽可能评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满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没有意见。
因为只有评得适当,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的目的。
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础上,根据评衔的条件和标准,反反复复地比较,多方面征求意见。
中央和军委领导也很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指示。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
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
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表态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
那时候,刘少奇、周恩来已经主持党务、政务工作,他们拒绝元帅军衔尚可理解,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毛泽东之外,另一个没有元帅军衔的人。
彭德怀也在同干部的闲谈中多次透露:“我并不需要这个牌牌,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
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不评一些元帅,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
”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谈话时强调:“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还曾主动给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
高兴之余,惶惶难安。
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
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着: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商请降街。
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
另授功勋卓着者以大将。
许光达1955年9月10日”毛泽东拿到这封信后,激动极了。
军委会议室里,他扬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人面前:“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彭德怀插话说,这样的报告许光达连写了三次。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越说越激动,起身离开座位:“不简单啊。
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
”他随即大步走到窗下,双手用力推开窗户,用带着浓浓湖南乡音的语调低吟:“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虽然在正式授衔时,许光达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中央军委在慎重考虑了他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唯一被定为行政五级的大将。
类似的让衔、请求降衔、不争衔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
按条件,他理应授衔上将,但当他得知上将名额需要减少时,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为由,申请降为中将。
彭德怀几次找他谈话,都拗不过他,最终,他成为当时的兵团级干部中仅有的几名中将之一。
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孙毅,历来谈泊名利,心胸豁达。
他对人说:“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足矣。
”但组织上考虑到孙毅资深望重,最后仍授予他中将军衔。
白志文,红军时期就是师长。
被评定为少将后,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他却说:“有什么好争的?多少人连命都没了,我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牺牲时不到30岁。
我们命大活下来了,评一个少将就该知足了!”段苏权,红军时期就是黔东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四野第八纵队司令员。
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行列里。
他的周围,是当年他亲自指挥的团长;前排的中将行列中,有几位当年在他手下当过师长;再前排的上将行列中,则站着曾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
有同事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
”他却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
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青在《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上)》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
王必成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便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希望他能帮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
谭震林还真去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
王必成知道以后,还专门找谭震林道歉。
谭震林丝毫没怪罪王必成。
谭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说,“谭老板”人很厉害,爱发脾气,但对部下很体贴。
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还有被评定为少将的钟伟。
他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四野四十九军军长。
这次授衔时,和他平级的人大多被评上了中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低了”,火气上来,骂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