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一、传递函数方框图 在系统建模中,对于各个环节,分别用传递函数代表环节,用环节输入、 输出的Laplace变换代表其输入和输出,而形成的一种表示系统与外界之间以 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框图就是传递函数方框图。与系统方框图相 对应,它包含函数方框、相加点和分支点等三种基本要素。 (1)函数方框 函数方框是传递函数的图解表示,指向方框的箭头表示输入 的Laplace变换;离开方框的箭头表示输出的Laplace变换;方框中表示的是该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环节的传递函数. (2)相加点 相加点是信号之间代数求和运算的图解表示,在相加点处,输 出信号(离开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等于各输入信号(指向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的代数 和,每一个指向相加点的箭头前方的”十”号或”一”号表示该输入信号在代 数运算中的符号。在相加点处加减的信号必须是同种变量,运算时的量纲也要 相同。相加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输出信号Xo(s)与输入信号Xi(s)之比,定义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GB(s),即
若H(s)=1,则此闭环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相加点的B(s)处的符号由物理现象及H(s)本身符号决定, 即,若人为地将 H(s)改变符号,则相加点的B(s)处也耍相应地改变符号,结果其传递函数不 变。但闭环系统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与反馈信号在相加点取正号 还是取负号是两回事。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开环传递函数、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和前向通道的传递 函数都只是一个闭环系统中一部分元件或环节的传递函数,而闭环传递函数才 是这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例题(P73 习题2.2 B图和2.12 B图) 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传递函数框图。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二、 传递函数方框图等效的基本规则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图所示。 图中,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为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G(s)与反馈回路传递函数H(s)之乘积定义为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Gk(s),它也是反馈信号B(s)与偏差E(s)之比,即
系统的零初始条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t=0-时输入Xi(t) 才开始作用于系统,因此, t=0-时, Xi(t)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二是指在t=0-时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系统在工作点上运 行,因此t=0-时,输出X0(t)及其各阶导数也均为零。现实的工程 控制系统多属此类情况。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补充练习 通过方框图的等效变换求取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对于复杂的多回路系统,用梅逊公式可以不必要进行结构图变换即可 求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梅逊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P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n表示系统的前向通路数; Pk表示第k条前向通路总增益.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注意事项 (1)传递函数框图中的环节是根据运动微分方程划分的,一个环节并不
一定代表一个物理的元件(物理的环节或于系统),一个物理的元件(物理的
环节或子系统)也不一定就是一个传递函数环节; 换言之, 也许几个物理元件 的特性才组成一个传递函数环节.也许一个物理元件的特性分散在几个传
开环传递函数可以理解为;封闭回路在相加点断开以后,以E(s)作为输入, 经G(s)、H(s)而产生输出B(s),此输出与输入的比值B(s)/E(s),可以认为 是一个无反馈的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由于B(s)与E(s)在相加点的量纲相同, 因此,开环传递函数无量纲,而且H(s)的量纲是G(s)的量纲的倒数。
传递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1)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了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系 统的固有特性,而其分子则反映了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2)当系统在初始状态为零时,对于给定的输入,系统输出
的Laplace变换完全取决于其传递函数。一旦系统的初始状
态不为零,则传递函数不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动态历程。 (3)传递函数分子中s的阶次不会大于分母中s的阶次。
2.4 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3)分支点 分支点表示同一信号向不同方向的传递,在分支点引出 的信号不仅量纲相同,而且数值也相等。
建立系统方框图的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或元件)的原始微分方程; (2)对这些原始微分方程在初始状态为零的条件下进行Laplace变换, 并根据各个变换式的因果关系分别绘出相应的方框图; (3)从系统的输入量与主反馈信号进行叠加的比较环节开始,沿信号流 动的方向,通过传递函数方框将所有的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一画出, 直至画出系统的输出量与主反馈信号。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系统按其微分方程是否线性这一特性,可以分为线性系 统和非线性系统。如果系统的运动状态能用线性微分方程 表示,则此系统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 性就是满足叠加原理。线性系统又可分为线性定常系统和 线性时变系统。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对于同 一系统,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及频率特性等等。但系统是否线性 这一特性,不会随模型形式的不同而改变。线性与非线性 是系统的固有特性,完全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确定。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三、 传递函数方框图简化的一般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如果作用在系统的输入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 对每一个输入量,逐个进行方框图的简化,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对于具有多 个输出量的情况,也要分别进行变换,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2) 若方框图中仅有多个无交叉回路,则按照先里后外的原则,逐个简化,直至 简化成一个方框的形式。若方框图中有交叉的连接,用如下的方法。 方法一:若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1,整个系统方框图中只有一条前向通道; 条件2,各局部反馈回路间存在公共的传递函数方框。 则可以直接用下列公式 求解:
递函数环节之中。从根本上讲,这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物理的元件(物理的
环节或子系统)之间有无负载效应。 (2)不要把表示系统结构情况的物理框图与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框图混 淆起来. (3)同一个物理的元件(物理的环节或子系统)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不同时, 其传递函数也可不同,因为传递函数同所选择的输入、输出物理量的种类 有关,并不是不可变的。
方法三:若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不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可通过相加点、 分支点的前后移动等法则,将交叉消除,简化成无交叉的多回路形式。然后 由里到外进行变换直至变换成一个单一回路或一个方框的形式,最后写出系 统的传递函数。 在进行相加点或分支点前后移动时,应避免将相加点跨越分支点或分支点跨 越相加点,或将相加点和分支点的位置进行相互交换,否则,方框图将更加 复杂。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4)传递函数有无量纲和取何种量纲,取决于系统输出的量 纲与输入的量纲。 (5)不同用途、不同物理组成的不同类型系统、环节或元件, 可以具有相同形式的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非常适用于对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 动态特性进行描述。但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需要对 不同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分别求传递函数。另外,系统传递 函数只表示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数学关系(描述系统的 外部特性),而未表示系统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系 统的内部特性)。针对这个局限性,在现代控制理论中, 往往采用状态空间描述法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
如上一例题, 其微分方程为:
其增量方程为: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如果系统中包含非线性的元件或环节,为研究系统方便,通常可将其 进行线性化。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G(s)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其 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Laplace变换与引起该输 出的输入量的Laplace变换之比。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 线性系统在多个输入的作用下, 其总输出等于各个输入 单独作用而产生的输出之和.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列写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系统或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2).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从系统的输入端出发,根据有关定律,列 写出各个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 (3).消除上述各方程式中的中间变量,最后得到只包含输入量与输出 量的方程式; (4).将与输入有关的项写在微分方程的右边,与输出有关的项写在微 分方程的左边,并且各阶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在列写微分方程的各步中,关键在于掌握组成系统的各个元件 或环节所遵循的有关定律。对于机械类的学生,往往需要列写机 械系统和电网络系统的微分方程,因此,有必要掌握常见元件的 物理定律。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系统是由若干典型环节组成的。常见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分 别为:
以上各式中:K为比例系数;T为时间常数;ξ为阻尼比;ωn为无阻尼固有频率; г为延迟时间。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是这样决定的:在相加点处,对反馈信号为相加时取负号, 对反馈信号为相减时取正号。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方法二:若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不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可通过相加点、 分支点的前后移动等法则,将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化为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的形式,然后应用公式即可。
控制工Leabharlann Baidu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系统建模是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建 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分析法和实验辨识法两种。前者 主要用于对系统结构及参数的认识都比较清楚的简单系统, 而后者通常用于对系统结构和参数有所了解,而需进一步 精化系统模型的情况。对于复杂系统的建模往往是一个分 析法与实验辨识法相结合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在建模的过 程中还要正确处理模型简化和模型精度的辨证关系,以建 立简单且能满足要求的数学模型。
2.2 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和放大系数 传递函数是一个复变函数,一般具有零点、极点。根据复变函数知 识,凡能使复变函数为0的点均称为零点;凡能使复变函数为趋于∞的 点均称为极点。 若将传递函数写成如下的形式:
则,s=zj (j=1,2,…,m)为传递函数的零点,s=pj (j=1,2,…,n)为传递函 数的极点,而将K称为系统的放大系数。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分布 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一般极点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零点影响系统的瞬 态响应曲线的形状。系统的放大系数决定了系统的稳态输出值。因此, 对系统的研究可变成对系统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和放大系数的研究。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4 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一般会受到两类输入作用。一类是有用输入,或称 给定输入、参考输入以及理想描入等; 另一类则是扰动,或称干扰。给定输人 xi(t)通常加在控制装置的输入端, 也就是系统的输入端;而干扰n(t)一般作用在 被控对象上.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例题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例题
2.1 系统的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增量化表示 1. 增量方程与实际坐标方程的形式相同. 2. 当平衡点为坐标原点时,二者等价; 否则二者不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