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一语文备课组张萍
纵观2016年的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试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分值上继续保持了150分的总分值。

在稳定形式的基础上做了适度调整,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试能力。

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5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

一、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选材10年的书法艺术,11年的《诗经》,12年考科技黑箱,13年的《老子》,14年的悲剧,15年宋代货币,到今年的甲骨文,文本选择相对集中在人文领域,选项保持最稳定的命题形式,即选项符不符合原文,均可由错误项分析得出答案,难度不是很大。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选取《宋史•曾公亮传》,文章在字词上基本上不存在难度,第四题由以往的单个实词趋于稳定为文言断句。

第五题由趋于稳定考察文化常识,选取课标一卷的省份的广大师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全面备考。

第六题保持稳定及对原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阅读。

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选取了一首李白的《金陵望汉江》,诗意理解有些难度。

第八题: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第九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两道题均没有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设题,着重考察学生对诗意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更贴合高中生诗歌阅读的实际能力。

名篇名句默写。

这道题延续了在前两年试卷中的变化,侧重了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给出语境,要求考生结合平日对诗词的理解来填充语句,难度稍大。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是李锐的《锄》,侧重考查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渐变,小说在标题深意、小说词语理解和小说主题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难度适中。

传记阅读。

传记选择今年刚刚去世的著名作家陈忠实作为命题素材,主要考查了文本的归纳概括,文意的理解分析以及主旨的深度把握。

客观的说,阅读难度不大,但是命题难度较大。

语言文字应用。

第13题成语题由15年的选词填空改为从六句包含成语的句子中选择三句成语使用正确的句子,考查了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和奉为圭臬六个成语,容量变大,题型较新,难度较大。

第14题辨析病句题,
第16题填充句子,第17题图文转化题和以往的考查相同,难度不大。

第15题考察了同学们对现代汉语虚词的掌握情况,之前没有考过。

作文题。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采用了漫画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这是一则运用对比手法的漫画,有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有小男孩得分后待遇的对比,还有暗藏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社会态度的对比。

漫画直接反映的是人们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成绩高的因为一时失误,挨了批评;成绩低的因为偶有进步,受到表扬。

从否定的角度看,人们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变化。

从肯定的角度看,退步要批评,进步要表扬。

从深层看,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存在的满分意识、及格意识。

从学习成绩推广开来,这可以看做人们评价事物的一种态度,考生可以多方立意,既可以整体立意,谈正确、全面对待一个人的成绩、表现,谈如何教育孩子,谈如何对待进步与退步,也可以谈奖励与惩罚的激励手段;也可以局部立意,谈对追求完美的看法,对及格意识的认识等等。

全国卷的作文题,可以说,非常全面、有效、有力地落实了“一点四面”的命题指导思想。

从命题者来说,这样的作文题设计,可以说非常漂亮地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从备考者来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内涵,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这就实现了今年高考题“保持稳定”的整体目标。

就命题意旨来说,这道作文题还是颇费心思的,代表着全国卷作文命题的高度、深度、宽度和力度,在作文命题上,起到了良好的风向标作用。

全国Ⅰ 卷的“漫画‘奖惩之后’”,则非常鲜明地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这一核心思想。

让学生从漫画中得出自己对漫画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引导学生大胆作文,真实作文,切切实实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反映了作文命题人对学生“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期待。

二、对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的思考及2017年备考建议。

2016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略微变化旨在告诉我们,语文试题的命制是动态的,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坚持以考纲为本,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把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上,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识记知识,落实基础。

16年延续15年的语境考查旨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名句背诵并不是简单地写字训练游戏,而是建立在理解文本含义基础上的识记,这种变化,有利于将中华文化的传统诗词素养落到实处,让诗词文化的崇高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2、全面备考,不漏盲点。

15和16两年的文化常识题为我们已经敲响了警钟。

一个时期以来,高中师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策略,对于考纲中列出的文化常识等不够重视,甚至于在备考过程中直接略去不讲,导致考生知识残缺,这一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培养素养,提高能力。

回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都停留在人文素养的层面,引导学生具有诚信、操守、品德等素养,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优良的品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精神情操,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性。

今年作文题的命题意图告诉我们,国家主流价值观依然是作文命题的重要影响要素。

从功利角度来看,作文备考要特别关注这一现象。

而命题形式上采用“漫画”,只是材料的呈现方式不一样,其中折射出的,更多的只是命题者在精当文字材料匮乏下的无奈之举。

2017年的作文备考,万不可被这一样式所迷惑,而一味沉浸于漫画题的刻意训练之中。

撇开功利角度,聚焦到作文及作文教学问题上来,材料的顽疾之一就是使写作者过度纠缠于“审题立意”的分析和理解上。

今年的这道漫画作文题再一次让这一顽疾发作。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作文题一经公布后,无论是语文界还是界外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热烈讨论:这道作文题该写什么观点,不该写什么观点。

这一不约而同的行为选择,暴露了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已经严重侵蚀到了作文的健康躯体。

作文题,毫无疑问是检测考生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写作素养的一道指向性非常明确的考题,从全卷来看,也只有作文题才能如此大份量地考查出学生的这种能力。

但是,材料作文题由于命题形式上的先天性痼疾,使得原本侧重于导向写作能力的题目异化为侧重于导向阅读理解的题目,大面积地讨论作文题的“立意恰当与否”的事实,就足以表明,作文题已经严重地扭曲为“材料的阅读理解”题,理解恰当的,自然立意就稳当,作文分数就有保障;理解不当的,自然立意就有偏差,作文分数就骤然降低。

虽然在评卷时,依然像模像样地给出了从内容到表达再到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但很遗憾的是,这些原本聚焦于作文本质的评价指标,往往笼罩在“立意”问题之下而黯然失色,甚至只是充当了立意的陪衬或附属评价指标。

因此,材料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背离了作文的本质,也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本质。

再看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更为清楚这一点。

老师们热衷于研究“审题立意”远甚于研究作文的“遣词、造句、谋篇、选材、运思”等重要问题。

这种现状的后果就是作文教学变成了有利于“作文”之外的另一种教学了。

这道作文题,官方的说法是“漫画‘奖惩之后’”。

其实这道作文题,蕴含了很丰富的研究信息,它也给了我们语文教育者某些“奖”和某些“惩”。

16年的高考早已结束,新一届的高三也已进入到备考的序列,希望大家以更丰实的准备,考出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