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PPT【优秀课件PPT】共32页

合集下载

《一着惊海天》PPT优秀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优秀课件
副标题:直观、全面,具有事件概括性,能够交代清楚新 闻故事。“目击”突显现场感;“首架次”让主题更集中,事 件更突出;“成功着舰”的结果,也让新闻报道更具价值。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2.此文的写作顺序紧扣标题中的哪个字?请据此给课 文划分层次。
紧扣“着”字。 第一部分(1—4):写着舰前的“惊颤”。 第二部分(5—21):写着舰时的“惊魂”。 第三部分(22—26):写着舰后的“惊喜”。
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具体详细、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表现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 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1.此课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主标题:“着”是专业术语,指着舰。“一着”可以理解 为第一次着舰,也可以理解成舰载机着舰的瞬间,由飞行到降 落,戛然而止的状态。“海天”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客观的广 阔自然环境,也喻指整个世界。“惊”意蕴丰富,指舰载机惊心 动魄的着舰过程震惊全世界。
学习任务三 再读探究
类别 时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消息
新闻 特写
通讯
强 一般 较弱
事件整体
一般而言比较短
以记叙、说明 为主
某一场景
篇幅比较灵活
以记叙、描写 为主
整体及细节
篇幅较长
综合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课堂小结
此文是一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 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 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 国情感。通过学习此文,我们也应该为祖国军事上的重大突破 而感到自豪;同时,在现阶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 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36张PPT)
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中 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
返回目录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 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 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 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情境语言综合运用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的活动中,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 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1.同学准备把这些图片和资料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起个名 字。(不得使用“厉害了,我的国”) _【_示__例__】__有__一__种__成__就__叫__中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课中品读
返回目录
2.文段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①__表__现__人__们__对__我__国__航__母__舰__载__机__首__次__着__舰__的__关__注__;__②__烘__托__当__时__紧__张__的__氛__围__、_ _胜__利__的__喜__悦__等__;__③__增__强__新__闻__的__现__场__感__,__增__强__感__染__力__;__④__侧__面__表__现__舰__载__机__着_ _舰_风__险__极__大__、__意__义__重__大__,__从__而__突__出__了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40张PPT)
第一部分(1——4段):交代辽宁舰着舰前的时间、 地点和准备、意义与风险。 第二部分(5——21段):详细报道着舰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22——26段):人们欢庆的场面,再次 强调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 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 速及时。本文的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 报道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通讯,是详细报道有新闻意义的典型 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要及时准确地报道 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 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通讯的分类:
按内容分
通讯一般分为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等。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 断,完成度68%3月4日抵达大 连港。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 式更名辽宁号,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 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
1.精读课文第1—4段,想一想: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何作用?
第一段环境描写: ①交代活动的场景,照应标题; ②这样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空 母舰、海洋、风浪、军旗交织出 一种壮美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 ③渲染气氛,引发读者的关注和 继续阅读的兴趣。
【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 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无怨无悔】 既没有怨恨,也不后悔。指心甘情愿地接受某 种事实或结果。

《一着惊海天》优秀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优秀PPT课件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 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 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 飞行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无畏的精神,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 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 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一着惊海 天”的辉煌,将永远定格在共和国的历史史 册之上。我们应该为我国航母人创造的辉煌 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学习我国航母人无 惧风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相信,经过努力, 在不远的将来,在你们当中,也一定会出现 为共和国再创辉煌的历史人物。
列举“80%”“1000多”“700多” 等真实而具体的数据,再次突出了着舰 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借以表现我 国海军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5-20)
赏析:“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 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着舰过程 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着舰训练的危险和其令人震撼的美 感;“捏着一把汗”写出了现场所有人 的紧张、激动,从侧面突出着舰的危险、 重要性。
合作探究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 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 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 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 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 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21-26)
第22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 作用?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 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 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 “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 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 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 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 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环境描写,渲染壮美激越豪 情万丈的氛围,烘托期待战斗机 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 文详写舰载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精读品味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 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 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 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烘托期待舰载 机成功着舰的紧张激动心情,为下文 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作铺垫。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
国航母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
辽宁舰舰载机着舰
辽宁舰
成功着舰的歼 号飞机
• 桅é杆ā 浩瀚à 娴á熟 咆á哮à 紧绷ē
• 镌ā刻 一丝不苟ǒ • 殚ā精竭é虑 呼啸à • 澎é湃à 凛ǐ冽è • 循ú声望去 湛à蓝 千骑ì 揪ū
紧 默契ì
学习目标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 的能力。
第三层:()详细描述战斗机着舰 成功的伟大意义及人们的成功后的 喜悦。
精读品味
一、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
、吸引读者; 、“惊海天”运用拟人、夸张修辞, 突出强调战斗机成功着舰影响巨大;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中心,赞 美战斗机的成功着舰,表达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爱国情感。
精读品味 、第①段表达效果(段落作用)
、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 语言特色。 、培养爱国情操,激发富国强军的 豪情。
辽宁舰简介
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 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 舰次舰瓦良格号,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 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 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年月日抵达大连港。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原来 爱的太 深,心 有坠落 的感觉 。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 一个选 择问题 ;它不 是我们 要等待 的东西 ,而是 我们要 实现的 东西。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关系到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 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 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本篇新闻科技含量较高,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 都用平实的词语准确地阐述,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为读者揭开 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新闻稿件的生命力,说到底是要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 有宏大意义的典型事件。新闻价值的大小,不仅在于 稿件的思想性、鲜活性,更在于其事件是否具有重大 典型意义。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宏大 意义的重大事件。
文中三四段将本篇新闻的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
标题:“着”、“惊”、“海天”,两个动作,一个景象,展现 了强烈的画面感。 导语:“海风呼啸”“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 一军旗迎风招展”等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仿佛一位画家 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第二段:“顶着凛冽的寒风”“不同颜色马甲”“阻拦索”等词 语让读者感觉到一个个镜头展现在眼前。 塔台指挥人员的对话,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增强现场感。 18、19段描写关键的着舰环节时,“咆哮声”“一转弯”“主轮 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细节,作 者详细描述,把读者的眼睛紧紧的吸引在着舰过程中,构成了一 帧帧战鹰着舰的动作画面。
第三部分(21-26):描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 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之情
1、文章开头环境描写 的作用?
“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描写出海面波 澜壮阔动人心的 氛围,又表现了着舰条件之难,技术要 求之高。
2、文章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


2.掌握词义
娴熟
熟练。
镌刻
雕刻。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3.这四段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整篇文章有何作用?
渲染了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③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主题。
2、文中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答题模板:❶这句话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 作……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❸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19段)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 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❶这句话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的飞行” 比喻成“闪电”,❷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飞行迅速却稳 稳地停下来的情形。❸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 一着惊海天
新课导入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 强国强军的梦想“着舰”和“起飞”是航母 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 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 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 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1)着舰前的准备 (2),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3—4)。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 激动的场景。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 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 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 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 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母” 比作“树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 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2.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 人都捏着一把汗。
描写现场人们的心态,充分表现了舰载机 着舰的风险极大。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 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 报道形式。
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 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最常见 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和消息一 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 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 更具体、更系统。
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 件更加平实。简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 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 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 有半个多余的字。
6.第19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 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 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 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 感染力。
第一部分(①-④)
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 难。
第二部分(5-20)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 程。
第三部分(21-26)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 景。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 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 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 指整个世界。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 ”对比鲜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篇通讯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在第四 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预学 学习字词
澎湃(pénɡ pài ) 呼啸( xiào) 一丝不苟(ɡǒu ) 桅杆(wéi )
镌刻( juān) 默契( qì )
惊心动魄( pò ) 浩瀚(hàn ) 娴熟( xián )
美哉,至强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儿女,与国无疆!
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入列以来,全舰完成了上百个训 练科目和试验项目。
(选自2012年11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阅读研究后完成表格:
角度
消息
通讯
新闻信息 结构形式 语言风格
简略扼要 模式固定,程式化明显
通俗朴实
详细丰富
表达形式丰富, 具有创造性
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3、本文究竟是特写还是通讯?
任务二 勾画精彩内容,体会通讯的文学性特征
1、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段落 1、2 5---15
17、18
19
内容 辽宁舰着舰前的环境和准备
舰机对话
舰载机成功着落
巨大的“V”字
文学化的表现形式
展现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画面,营 造氛围,为下文辽宁舰着舰蓄势。
极短的段落,简短的对话,场景化的细节,既体 现出指挥员和飞行员的沉着镇定和他们所具备的 极高专业素养,又再次强化紧张的氛围,增强现 场感。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 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
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 意义,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 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 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 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 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 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
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标题解读
➢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 着舰;
中国首艘 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辽宁舰
新课导入
辽宁舰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新课导入
成功着舰的歼-15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新课导入 辽宁舰内部剪影
学习目标
➢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 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 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 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 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作用: 一方面交代活动的场景,点破标题中“海天”这一内容; 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空母舰、海洋、风浪、军 旗交织出一种壮美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 “海风呼啸”“斩浪向前”“军旗迎风招展”等词语,一下子把 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仿如一位画家已将 画布底色定格。
当堂检测
解析:A项,不合语境,“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 事情而忧虑。B项,使用正确,“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 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C项,使用正确,“白手起家”,比 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D项,使用正 确,“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 真。
当堂检测
第二部分(5段17段):发展。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着陆( zhuó ) 桅杆( wéi ) 咆哮( xiào )
娴熟( xián ) 默契( qì ) 镌刻( juān )
凛冽( lĭn liè )
无怨无悔( huĭ )
舰wěi( 艉 ) zhàn蓝( 湛 ) 浩hàn( 瀚 )
一丝不gŏu( 苟 )
dān精竭虑( 殚 )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 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 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 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 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一刻。
重点探究
(3)在反复蓄势之后,作者连用3段,细致描写舰载机迅速下降、成功着舰的过 程,他敏锐地抓住了舰载机被拦停之后的巨大“V”字,对其做了细节呈现。用一 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并为下面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 发再次蓄势。
(4)随后,作者再次插入一段资料,回溯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打 破技术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了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并 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重点探究
1.寻找“渲染” 本篇通讯中,作者擅长渲染氛围、铺垫蓄势,充分体现新闻事件
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试着找出一两处来。
重点探究
2.了解“渲染”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是如何反复“渲染”的。 (1)第1、2段通过简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 但作者并没有紧接着继续讲故事,而是插入了两段背景资料,不仅使文章更丰富, 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氛围。 (2)接下来,作者用一连串很短的段落,将舰上的广播、口令,航母与舰载机 的航行、飞行姿态,舰上人员的动作、表情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串连续闪现又稍 作定格的镜头,将舰载机降落前的一段时间变成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并交代 得清清楚楚,进一步强化了紧张的氛围。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整版)

《一着惊海天》PPT课件(完整版)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 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 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 国航母舰载 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
着舰前准备
人员就位,最后检查 承载梦想,难度极大
预习资料速查
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 月23 日,辽宁舰成功 进行了歼-15 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 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 明盟驾驶552 号歼-15 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 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阻拦着舰。这 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 号歼-15 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我们 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课文细读品味
2.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 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指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 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3.第19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第19段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重点,涉及教材活动·探究:任务一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学会有重点地记叙一件事情。
2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品格素养
体会文章的雄壮气势和其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爱国情怀。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刊登于2012 年11 月25 日《人民海军报》一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