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2-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2-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2-心肺复苏

4.2心肺复苏

现代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形成于50、60年代,后经多次修改形成了标准的操作规范。最近一次修改时间是2000年,这次修改使心肺复苏的操作更加符合现场急救的实际和更简单化,是国际上第一个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标准指南。众所周知,呼吸与心跳是人体生命最基本的生理现象,呼吸心跳停止就意味着“死亡”。但是人体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脏器还存在着微弱的功能,组织细胞的代谢并未完全停止还在继续,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之为“临床死亡”期。继“临床死亡”之后,脏器功能完全消失,代谢功能完全停止,细胞开始溶解破裂,死亡就进入到“生物学死亡”阶段。医学研究表明,“临床死亡”是可逆的,只要能控制致伤因素,伤员体内无重要器官损坏,同时能给与伤员及时有效的抢救,“临床死亡”伤员还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心肺复苏就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伤员的自主呼吸,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心跳并诱发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因此我们说,心肺复苏是阻止伤员从“临床死亡”到“生物学死亡”的有效手段,是现场挽救伤员生命最为实用的方法。然而现场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时间、地点一般都无从预知,如果单靠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来抢救,则很难做到及时救护,更谈不上在“黄金时限”内进行心肺复苏了。只有现场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才能对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所以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对电站的院前急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2.1概述

空气中氧含量为2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含量为16%,人体安静状态下心跳60~100次/分钟,血压120~90/90~60mmHg,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潮气量)平均为500ml。有效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基本上能满足上述的生理需求。研究发现,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脑虽小(仅占体重的2%),但其需氧量最大。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脑血流量约为心输出量的15%,而脑的耗氧量却占全身总摄氧量的20%。脑需氧量这样大,但脑本身的无氧代谢能力及能量贮备能力极差,它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有氧代谢。脑组织不仅需要氧供应量很大,而且对缺氧耐受性很差,心跳停止10秒钟脑内可利用的氧已将耗尽,会出现神志不清,随之呼吸停止,2~4分钟后,低能的无氧代谢也会停止。4~5分钟内供应脑能量的ATP(磷酸腺苷)也将耗竭,所有反应均停止,导致脑细胞缺氧、肿胀、损伤,引起水肿,出血、坏死,最终引起脑死亡。实践也证明,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开始复苏,复苏成功率最高(见表),所以我们把心跳停止4分钟内的时间称其为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限”。心肺复苏能否成功,关键是看复苏开始的时间。电厂作业有许多风险,其中触电、缺氧窒息、吸入烟雾、溺水、严重创伤等将直接导致伤员的呼吸心跳停止,伤员一旦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我们就必须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坚决杜绝那种不作任何抢救,抬起伤员就走的错误做法,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血的教训。

表复苏成功率与时间关系

2000年8月15日经过世界上许多急救专家的努力,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颁布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新的指南与过去的相比,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和简化了操作,更新了观念。例如无需判断有无动脉搏动来决定是否需要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统一为15:2;人工呼吸前无需盲目的寻找和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强调现场抢救人员早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等等。医学上把心肺复苏分成三个阶段: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和复苏后治疗,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初期复苏,这里讲的心肺复苏也是指初期复苏。

4.2.2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快速判断

快速判断伤员有无呼吸心跳是心肺复苏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救护员的反应能力,要求时间非常短暂、迅速。如果伤员意识丧失,感觉不到伤员存在呼吸运动后就应当为伤员行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心肺复苏前一定要呼救报告,寻求救援支持。

判断意识的方法:轻拍轻摇伤员的肩背部,大声呼叫伤员(如“你怎么哪?”,“睁开眼睛!”

等等)观察其有无反应,如果伤员无任何反应就可认为伤员的意识丧失。

这种判断意识的方法我们简单记忆为“轻拍、轻摇、大声叫”。同时还可

配合强刺激伤员的人中、合谷等疼痛敏感区协助判断。

判断呼吸的方法:判断伤员是否存在呼吸,主要是根据救护员的感觉来综合判断。首先救护员要看伤员的胸腹部有无呼吸运动的起伏,再用面部贴近伤员的口鼻

部,感觉伤员有无呼吸的气流,同时侧耳细听伤员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这三个动作我们简称为“看”、“试”、“听”。在实际操作中,判断呼吸的

同时也完成了开放气道的动作。我们把开放气道同时完成“看”、“试”、

“听”三个判断动作的过程简称为“一步三到位”(见图)。判断呼吸

时需注意,反射性的喘息可以发生在心脏停搏的早期,不要误认为是正

常的呼吸。

判断呼吸触摸颈动脉

判断心跳的方法:判断心跳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主要是通过触摸伤员有无大动脉搏动来完成的。现场判断心跳必需触摸大动脉搏动,通常触摸的大动脉是颈动脉

和股动脉。颈动脉在颈部胸锁乳头肌内侧,气管的外侧的深部,股动脉

在大腿根部内侧深部(见图)。我们在判断心跳的时候,需要食指和中指

并拢,且不可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触摸双侧的颈动脉。由于实际现场急

救过程中,35%以上的救护员(包括专业救护员)都不能准确的判断伤

员是否存在大动脉搏动,所以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不强调触摸伤员有无大

动脉搏动。其他佐证心跳停止的伤员表现有:心音消失,新鲜的伤口不

出血,瞳孔散大等。

新的复苏指南推荐,快速判断只需要察看呼吸、对刺激的反应和其他循环体征,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由于心跳停止3秒就会出现头昏,心跳停止10~20秒就会发生晕厥,听觉、痛觉都会丧失,心跳停止30~40秒就出现抽搐、瞳孔放大,心跳停止60秒后呼吸也会停止。所以在判断意识过程中伤员有任何语言和动作上的反应,都不是心跳停止的表现。

2.摆正体位

心肺复苏时的正确体位是平卧位。摆正体位包括二个内容,一是要求将伤员放置是平坦的地面或是没有弹性的床上,地面不得有金属屑、铁钉等坚硬异物或者在伤员的背后垫上木板,需要为伤员除颤时,还需避免伤员肢体通过金属物体与外相连。二是要松开伤员的衣扣、领带、裤带、紧身衣等,以免影响呼吸通畅,当伤员有义齿时,应设法取出。当伤员处于俯卧位时,应将伤员的一侧上肢上举,使头、颈、肩和躯干同时转动而不发生扭转,然后顺势将伤员整体搬动成仰卧位(见图)。

摆正体位

3.开放气道(airway, A)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第一个关键步骤。人体死亡后全身肌肉松弛,由于下颌肌群的松弛使得舌根后缩堵住了气管的开口和气管本身塌陷,都影响了呼吸道的通畅。伤员无意识时,舌是最常见的梗阻原因,因为舌坠向咽喉部,将下颌向前推动,使抬高舌体离开喉头和咽部而开放气道。只有将伤员头部放置成适当的过伸过仰位,才能保持呼吸道的开放。开放气道有三种方法:

仰头抬颏法救护员在伤员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的小鱼际部放在伤员的前额向下、向后推,同时用另一只手食指、中指放置到伤员的下颏部向上、向前搬,使伤员的头部向后向上仰起,下颏与耳垂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手指不要压迫软组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我们推荐的开放气道的方法。

仰头抬颈法救护员在伤员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的小鱼际部放在伤员的前额向下、向后推,同时另一只手掌心向上,放于伤员颈后向上、向前抬,使伤员的头部向后、向上仰起。这种方法操作空间较大,也是一种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

托颌法救护员在伤员头部的上方,二肘关节支撑在伤员仰卧的平面上,双手食、中、环指分别放置在伤员的左右下颌骨处,用力将下颌角托起。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头颈部受伤的伤员,但操作起来较前二种方法略复杂些。

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颈托颌法

4.人工呼吸(breathing,B)

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第二个关键步骤。过去一直强调人工呼吸前一定要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则要求不必盲目的清除呼吸道异物,只是在发现呼吸道异物时才给与清出。现场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正常情况下一般都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只有伤员口部外伤等不适宜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时才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由于人体死亡后双肺可能发生萎陷,所以首次开始人工呼吸时要求救护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伤员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嘴唇封住伤员的口,对准伤员口部吹入,气量可稍大一些,连续4次,以每五秒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以后的人工呼吸,每次吹入2口气,按12次/分频率进行呼吸支持。每次吹气完毕应将口移开并作深吸气,使伤员凭其胸肺的弹性被动地完成呼吸(见图)。观察到伤员有胸廓起伏,伤员呼气时听到和感觉到气体流动等是人工呼吸有效指标。有效的人工呼吸可以使伤员的血氧分压达75mmHg,血氧饱和度大于90%。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吹气时不能漏气,救护员必须捏住伤员的鼻孔并在吹气时自己的嘴要完全将伤员的嘴包裹住;吹气前一定要深吸气,吹气量一定要足够,每次吹气量在800~1200ml,并注意观察伤员胸部的起伏;每次吹气的时间为2秒以上。人工呼吸的操作者极易疲劳,必要时可换人操作。吹气量过大和过快,可能使咽喉部的压力提高,食道开放,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胀气,明显的胃胀气可能增加胃返流。吹气困难的常见原因是由于气道开放不好,开放气道后如果还有吹气困难,应注意清除气道异物。

口对口人工呼吸

5.胸外按压(circulation,C)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第三个关键步骤。胸外按压之所以能使心脏排血,是由于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直接受压,以及胸外按压时胸腔内的压力变化传递到胸腔内的心脏和大血管所致。这两种机制我们称为“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近来研究认为:胸泵机制是使心脏排血的主要机制,心泵机制是次要的。但无论其机制如何,只要是正确的操作,都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人工循环,使动脉压达到60~80mmHg,从而基本保证了脏器特别是大脑的血供,避免了脑细胞的死亡。

胸外按压首先就是要确定按压点(见图)。人体上腹部两侧,可触及肋弓,沿双肋弓向上的交点处可触及剑突,剑突上4~5cm处就是按压点。此点也相当于人体胸部正中胸骨的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救护员应紧靠患者一侧,并根据患者位置高低,分别采取跪、站、踩脚凳等姿势,以保证按压力垂直并有效地作用于患者胸骨。正确的按压姿势是:救护员位于伤员的一侧,将一手的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覆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翘起展开或交叉相扣双,两臂与伤员胸部垂直且伸直,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肩和双掌,向胸骨加压,使胸骨下陷4~5cm。然后立即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按压点,使胸廓自行恢复原位。如此反复操作。胸外按压需注意的是: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的比例为1:1,每按压15次后需进行人工呼吸2次(即按压吹气比为15:2)。

按压部位按压姿势

心肺复苏有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两种情况,单人操作是指救护员在伤员一侧,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均由一人完成。双人操作指二名救护员,一人在伤员侧位完成胸外按压,另一人在伤员另一侧头部,维持气道开放,观测动脉搏动,并完成人工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双人操作时,按压和吹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按压时不吹气,吹气时不按压,按压人可指挥吹气人,按压人数“1、2、3、4……15,按压”,反复进行。过去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的按压吹气比不一样,单人操作是15:2,双人操作是5:1。新的心肺复苏指南简化了按压吹气比,将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的按压吹气比全部规定为15:2。胸外按压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新的损伤,如胸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裂伤、脂肪栓塞等等。

4.2.3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 D)

电击除颤也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研究发现,大多数伤员心跳停止前心肌都会发生细微的颤动,电击除颤是消除心肌颤动的最有效方法,如果用电击除颤的方法消除心肌的颤动,伤员是可能恢复自主心跳的。实践证明,一个心跳突然停止的伤员,每提前除颤1分钟伤员的成活率就增加7%~10%,在心跳停止后4~10分钟除颤,不仅能提高复苏成功率,而且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过去并不强调现场心肺复苏必须要行电击除颤,除颤是专业急救员的工作,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对此作了重大改进,不仅强调现场心肺复苏中除颤重要性,而且还将这项工作交给现场救护员完成(如警察、消防员、飞机乘务员、保安等)。按国际上的要求,现场急救时应在五分钟内进行除颤。当然现场急救的实际情况往往是,首先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待除颤仪到场后再进行除颤。为了保证除颤安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自动体外除颤(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AED使用起来安全可靠,能报告伤员是否有心肌颤动和是否需要除颤,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

使用AED的方法十分简单,一个经过培训后的救护员都能正确使用。第一步接通电源,把AED放置在伤员头部的一侧,通常是左侧,右侧便于行心肺复苏,打开仪器,装好电极粘片;第二步安放电极,迅速将电极粘片分别放置到伤员的右胸(右侧锁骨下方)和左乳头外腋窝下7cm处,注意擦干伤员身体上的汗水,必要时剃除局部胸毛;第三步分析心律,所有人员暂时不接触伤员5~15秒,让仪器分析伤员心律;第四步电极除颤,当仪器分析出需要除颤结果后,操作人员立即大声宣布:“离开!”,此时所有人员均不得接触伤员,随后操作人员按下电击按钮,伤员出现抽搐动作。第一次电击完成后,救护人员仍然不要接触伤员,仪器会自动分析伤员心律,仪器根据分析结果可能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自动电击(三次电击为一组)。三次电击完成后,仪器会自动停止1分钟,此时应检查伤员生命体征并给与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当然如果第一次电击成功,仪器将不会出现第二次电击。不同厂家的仪器,显示器和语音提示可能稍有不同。因此,只有熟悉仪器,经过培训后的救护员,才能使用AED。

4.2.4复苏后判断及终止

将一组吹气和一组胸外按压算作一个循环,首次4个循环后应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恢复情况。除非伤员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否则心肺复苏就不能停止。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伤员的胸部能随救护员的吹气动作而起伏,胸外按压时能触及到大动脉的搏动,表示操作有效。伤员出现面色红润,瞳孔缩小,角膜反射,手指微动,挣扎,肌张力增强,呼吸运动等都是复苏有效的标志。国内外已有大量经过长时间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成活伤员的报道。现场救护员不得自行中止心肺复苏,伤员在搬运转送过程中也不能停止,即使是在上下救护车上下楼时,中断心肺复苏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只有在医务人员到场后,由医务人员确定是否终止心肺复苏。

4.2.5气道异物处理

某些情况下伤员可能在呼吸心跳停止的同时也存在呼吸道的阻塞,如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水草、泥土等,有时呼吸道梗阻就本身就是呼吸心跳停止的原因。为了保证心肺复苏有效性,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

处理口腔异物要求伤员面朝上,救护员用拇指和其它手指握住舌和下颌骨(舌-颚抬举法),可以牵引舌避开咽喉部,而异物就在该处,可能在一定程度地减轻梗阻;再伸入另一手食指沿面颊、咽喉深至舌根部,手指以钩状清除异物或把异物移到口腔内再清除,切不可将异物推向咽喉部。

如果开放气道后吹气困难,应怀疑伤员呼吸道梗阻。处理呼吸道梗阻可采用卧位海氏法(Haimlich法)也叫腹部冲击法。通过肋膈下腹部冲击,抬高膈肌,使力量作用于胸腔内气体产生人为的气压,排出气道内梗阻异物。单次冲击有可能排除异物,也可能需要多次重复冲击才能排除气道异物。救护员骑跨在伤员的大腿上或站在伤员一侧,手掌对准伤员上腹部正中,另一只手放在掌上,快速向上用力向腹部冲击,通过腹压作用于胸腔使气道内异物排除(见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梗阻者面部涨红甚至青紫,张口说不出话,对旁人常用自己的手指指向口腔或一手板住颈部,另一手握其腕部(见图)。见到此景,多为气道内异物。这时救护员要争分夺秒,采用立位或坐位的海氏法为其解除梗阻。方法是(见图):救护员站在梗阻者身后,双手环抱梗阻者,一手握拳放于梗阻者上腹部正中,另一手用力紧握其拳,双手向梗阻者的上腹部猛用力数次,迫使异物排除。梗阻者也可采用自行海氏法(见图):一手握拳,拳心放于上腹部正中,另一手握紧拳头,向里向上快速用力排除异物。或将上腹部贴在椅子背、桌子角、栏杆、扶手等上,上身用力冲击上腹部,排除异物。

腹部冲击法呼吸道梗阻面容海式法自救海式法互救

4.2.6心前区叩击

心前区叩击法用于消除心室肌颤动,心跳骤停常发生心室肌颤动,所以发生心跳停止也可试用。一般认为,心前区叩击1次大约产生1~10焦耳的能量,心室肌颤动超过1分钟,需要复律的能量较大,此时叩击,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心前区叩击方法是:使伤员人仰卧于坚硬的木板或水泥地面上,绝不可在柔软有弹性的床上进行心前区叩击。去除其

过厚的衣物,救护员右手握拳,拳心向下,快速从20一30厘米的高度猛击伤员心前区胸骨体下1/3处,连续叩击2—3次(见图),心前区叩击的压力,可刺激心脏再次搏动,但用力不要过大。若病人颈动脉出现搏动,说明叩击有效。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前区叩击法

4.2.7其它注意事项

为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场地应该是安全通风的,避免在火场附近、带电环境下或高辐射区域行心肺复苏,也不应为了方便将伤员从拥挤和繁忙的区域搬运到别处。从狭小的地道、廊道转运伤员或上下楼梯、长距离转运时,要计算好时间,不可中止心肺复苏较长时间。总之,心肺复苏是对伤员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它必须贯彻到整个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心肺复苏是目前现场抢救“临床死亡”伤员的唯一有效的急救方法,现场工作人员应该非常熟练的掌握它。作业现场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就变成了救护员。面对突然发生的触电、溺水、窒息……的人员,救护员必须头脑清醒,动作迅速,牢记一个信念:只有心肺复苏才能挽救伤者的生命。最后请大家牢记心肺复苏的口诀:

轻拍轻摇大声叫,判断呼吸试看听。

仰头抬颏开气道,吹气按压交替行。

急救心肺复苏三阶段

急救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病人的自主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BLS)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初步的CPR按DRCAB进行。 D(dangerous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2处。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急救员应跪在

第3部分 心肺复苏考题知识

第三部分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60-80次/分 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 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 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 14. 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D (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 15. 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 (A)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 (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17.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C)建立深静脉通道;(D)准备电除颤 18.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 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 (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最新资料推荐------------------------------------------------------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二)心肺复苏 1.什么是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叫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2.心肺复苏的对象主要是意外事件中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而非心肺功能衰竭或绝症终期病患。 在溺水、车祸、雷击、触电、毒气、药物中毒、摔伤等事件中只要患者或伤者一停止呼吸、心跳,就应在第一时间抢救(最好在4 分钟以内开始)。 3.心肺复苏的目的并不是以病人的现场急救苏醒为唯一成败目标,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的脑细胞因有氧持续供应而不致坏死。 4.心肺复苏急救步骤(1)看到病人,先检查意识(拍肩、查问怎么了)。 注意在判断病人意识过程中,拍摇肩部下手不要太重,以免造成病人有骨折而加重病情。 掐人中穴的时间不要太长。 判断病人意识的时间不能超过 5秒钟,以免延误救助时 1 / 5

间。 (2)确定病人没有意识,赶快寻求后续支持(喊救命啊,请别人帮忙打电话 120,呼叫救护车)。 (3)调整病人体位。 使病人平躺于硬地上。 (4)畅通呼吸道(一手掌下压病人前额,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成手枪形抬下巴)。 (5)看、听、感有无呼吸。 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以耳朵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以脸颊感觉有无出气。 (6)检查病人脉搏。 用食指及中指找到病人颈部中央位置喉咙处,沿着一侧下滑1.5~2 厘米处,微压来感觉病人是否有脉搏。 (7)若无脉搏,则需开展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操作步骤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 由病人的胸部(近施救者侧),找寻肋骨下缘,沿肋骨缘向上滑动,至肋骨与胸骨交汇的胸窝处,即为按压位置。 将中指置于心窝处,食指紧靠中指,置于胸骨上定位。 将另一掌的掌根紧靠在已定位的食指旁,使掌根的位置正好放在胸骨的中线上。 掌根放好位置后,另一手重叠于其上。 将两手的手指互扣或跷起,以免压迫肋骨造成骨折。

实验一:心肺复苏

第一部分急救护理实验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项目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也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急救医疗措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实验的重要部分。心肺复苏术是无数医学专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而来,本节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本实验课围绕一位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岁男性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展开,进一步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简介】 心肺复苏 1.定义: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2.分期: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basic life support 紧急供氧期主要是向全身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延长。首先应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非专业人士可不用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一旦意识丧失即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以下4个步骤: A: Airway 开放气道患者一旦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极易使咽喉阻塞,造成舌后坠。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可使气道开放,托下颌法由于较费力且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推荐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有颈部损伤或已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托下颌法。气道开放是心肺复苏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在开放气道前应该注意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B: Breathing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通过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部,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在进行呼吸支持前先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常用的呼吸支持的

急救知识竞赛题

急救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仰头举颏法。 2. 抢救伤员时,应先救命,后治伤。 3 .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侧卧的方式 4 .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止血。 5. 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6.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颈部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7. 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 8. 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三分之一处。 9.大腿上的止血带的标准部位是大腿中下1/3交界处。 10.心肺复苏(简称CPR)术是针对呼吸、心搏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与外界进行氧气交换,然后通过心脏收缩跳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挤压到血管输往全身以维持脑和全身各脏器的正常功能。心肺复苏包括1初级生命支持 2 高级生命支持3持续生命支持3个阶段。 11.心肺复苏中的初级生命支持(简称BLS)又叫现场急救或初级复苏处理,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徒手抢救;包括的步骤是1 开放气道2 人工呼吸 3 胸外心脏按压。 12.遇有溺水者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水面,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设法使其尽快倒出腹腔或胸腔积水.倒出积水方法包括: 1膝顶法 2 肩顶法 3 抱腹法

13.当重大疾病或伤情发生时,重伤患者往往危在旦夕,抢救者需迅速作出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的判断,判断意识可用拍打其肩部和呼喊其姓名;判断呼吸则采用: 1看-眼睛看其胸廓有无起伏2听-侧耳听其有无呼吸的声音3感觉-面部感觉病人有无呼吸气流。 14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5.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定位是从急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往上滑,至两肋弓切迹上两横指上缘。 16.胸外心脏按压动作要点为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借体重下压。 生存链的概念: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7.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8.心肺复苏的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19.刀伤的处理,重要原则是不要取出刺入体内的刀具。 20.现场复苏成功的判断依据为:自主循环恢复。 21.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3秒出现头晕,10-20秒出现晕厥,40秒出现抽搐,30-40秒出现瞳孔散大,60秒出现延髓抑制。4-6分钟,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 22.老年人的脉压差较年轻人为大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 第三章心肺复苏 【概述】 美国心脏协会(AHA)[每五年根据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推出一个新版本的“心肺复苏指南”。该指南系统提供心肺复苏应遵循的原则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操作指南。 1.含义 心肺复苏(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或其他方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的指证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2010年心肺复苏的步骤】从 A-B-C 更改为 C-A-B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苏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由A-B-C改为C-A-B,即: C (compression)胸外按压、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 1、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心肺复苏试题及答案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 A、你给小孩做2分钟心肺复苏后 B、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心脏按压以前 答案:A 2.新标准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次/分钟。 A.60-80 B.不低于100次 C.100-120 D.70-90 答案:C 3.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答案:A 4.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头偏向一侧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答案:B 5.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D 5cm--6cm 答案:D 6.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答案:D 7.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A 8.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及时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答案:B 9.在现场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用()作为止血带。 A.电线 B.细绳

心肺复苏试题及答案解析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 3 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 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 120 急救电话()A、你给小孩做 2 分钟心肺复苏后 B、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 , 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 , 做心脏按压以前 答案: A 2.新标准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次/ 分钟。 A.60-80 B.不低于100次 C.100-120 D.70-90 答案: C 3.2015 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答案: A 4.一位 7 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word完美整理版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答案: B 5.2015 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至少3cm;C至少5cm;D 5cm--6cm 答案: D 6.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 B 600-700ml; C 400-500ml ; D 800-1000ml 答案: D 7.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 A 8.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 、及时高级心肺复苏 C 、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答案: B 9. 在现场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用()作为止血带。 A. 电线 B.细绳 C.4-5 厘米宽的布带 D.铁丝 答案: C 10. 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和抽搐症状:() A 3S B 5-8S C 10-15S D 20-30S

心肺复苏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2.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3.无脉性电活动(PEA) 生存链 识别: 1.无反应 2.无呼吸或喘息 3.不能在10S内识别大动脉搏动

一、初级心肺复苏 先按CAB顺序实施5组,约2分钟的CPR C :胸外按压 按压平面:仰卧位,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双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掌根着力,双手紧扣,重叠上翘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5 ~ 6cm 儿童:胸部前后径的1/3{0-1岁约4CM,一岁以上约5CM} 按压频率:100 ~ 120次/分无论单、双人,30:2 儿童:单人30:2,双人15:2 按压时间: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A:开通气道 1.清理口腔异物 2.仰头抬頦法 3.托颌法 B:人工呼吸 1.先30次胸外按压,然后开通气道,再给2次通气。 2.人工气道一旦建立,则持续按压,通气频率10次/分(1次/6s)。 3.交换位置:每隔2分钟,不应超过5秒。

D除颤----defibrillation 1.适应症: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 2.电极位置 正极(A):心尖部负极(S):心底部 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3.步骤: ⑴选择除颤能量: 成人:单相波 360J(73%) 双相波 150J(92%) ~200J(98%)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儿童(1-8岁): 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能量。可以使用 2 至 4 J/kg的能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或成人最大能量。 ⑵电极板放置在正确位置 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⑶充电 ⑷放电 2015年指南: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电除颤。 原因: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90%),每延迟1min除颤,成功率下降7-10%,1min内开始电除颤,存活率可达90%,4-6min内开始电除颤,存活率可达60%,10min开始电除颤,存活率低于5% 早期除颤:院外5 min内完成,院内4min内完成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一)

邻水县中医医院 心肺复苏知识问答题(-) 1.心肺复苏应用药物时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2.成人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首次电击的能量选择为:360J 3.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气管插管方法是:经口咽明视插管 4.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是:口对口呼吸 5. 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 新指南建议对于室颤和无脉室速给予一次电击后,应:立即进行CPR 7.开胸心脏按压术,切口位置在: 切口取左胸乳头下一个肋间,从胸骨左缘至腋中线 8.胸外心脏按压的定位在剑突上二横指处对吗不对(应该是胸骨下切迹上二横指)9.抢救室颤/无脉性室速时应优先予:胸外心脏按压 10. 当CPR、2-3次除颤以及给予血管加压素后,如室颤(VF)/无脉性室速(VT)仍持 续时,可给予:胺碘酮 11. 抢救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PEA )时, 应优先给予:优先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12.院前急救中,早期电除颤要求在什么时限内完成: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 13、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触摸颈动脉 14. 心肺复苏时,是否应常规使用碱性药物,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碱: 否。心跳骤停前己存在代酸或有效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后,PH仍<、 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严重高氯性酸中毒时需要补碱。 15. 心肺复苏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给药: 静脉注射、心内注射、骨髓内给药、气管内滴入。 16. 胸外心脏按压的主要目的是:造成胸腔内压力的变化,促使血液循环 17. 心肺复苏时,如病人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是否应使用碳酸氢钠:是 心肺复苏时,如病人伴有严重高氯性酸中毒,是否应使用碳酸氢钠:是 18. 每次人工呼吸应在多少秒以上,并应见到什么情况1秒以上、见到胸部起伏 19.对于院外发生的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应在实施几个周期CPR后使用AED5个 20.终止室颤(VF)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21.心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我们的理解是无除颤器情况下是这个答案) 22.在医院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应: 立即进行CPR,在除颤仪准备好后立即予除颤 23. 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三要素”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 24.电击除颤电极安放位置在:右锁骨下方、左乳头左下方

2010年心肺复苏操作试题(知识点)

心肺复苏操作相关知识点(参考) 一、什么是潮气量,正常值是多少?进行CPR人工呼吸时,为什么要主张低潮气量? 潮气量(Tidal volume,VT)通常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情况下:成人:8-10ml/kg, 小儿:10-15ml/kg。 进行CPR人工呼吸时主张低潮气量是因为: 1低于正常潮气量(400~600ml)及低于正常呼吸频率可以使V/Q比值保持正常。 2潮气量过大,导致胸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下降,心排量减少,存活率下降 3潮气量过大,胃扩张,导致返流和误吸,横隔抬高,肺活动受限,肺顺应性下降。 二、心肺复苏的原理? 心脏泵机制学说: 在对胸腔挤压时,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的心脏被挤压,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而当胸腔挤压解除时,心室恢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液回流,充盈心脏。 胸腔泵机制学说: 在对胸腔按压时,心脏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挤压胸腔增加了胸腔内静脉、动脉以及胸腔外动脉的压力,但胸腔外静脉的压力依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动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流从动脉前面流入静脉。胸腔按压松解后,胸腔内压力下降至零,静脉血回流入右心和肺。血流也从胸腔动脉反流回主动脉,但胸腔内动脉床容量较小,并且主动脉瓣关闭,反流的血量有限。 三、心肺复苏的黄金时刻是多少?生命链的内容是什么 在死亡边缘的患者,BLS的初期4~10分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最关键的“黄金时刻”,决定着抢救程序是否继续进行。所谓“生命链”,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x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生命链包括: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四、呼吸皮囊使用的并发症?CPR的并发症?如何在操作中预防? 呼吸皮囊使用的并发症:胃扩张,气压伤,唇周损伤,窒息等。 CPR的并发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心肌损伤,肺挫伤,肝脏损伤,胸肋骨分离等 正确操作,潮气量避免过大,畅通气道,按压部位及深度正确。 五、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在CPR中经典的使用方法及副反应?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兴奋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同时收缩颈外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心脑的复苏,因此肾上腺素是治疗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副反应:但是其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因为该作用能增加心肌作功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供。 适应症: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电一机械分离),室颤(细颤),无脉性室速 用法: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一次。 六、胸外按压时为什么要尽量减少中断,而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为了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故避免按压的中断。 七、.新指南为什么主张按压-通气比值设置在30:2? 1.尽可能统一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的按压、通气比值以便记忆和掌握。 2.有效的CPR必须维持一定的冠脉和挠血流,因频繁通气导致胸外按压的中断可引起冠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