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基础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精选)杀菌剂基础知识

(精选)杀菌剂基础知识

第五章杀菌剂第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杀菌剂从字义上来看:“杀死”——“抑菌”从字义上来看“杀死”“包括包括:(1)抑制生长,使菌丝不能伸长,停止生长;(2)对菌无毒,改变病菌致病过程,或是诱导植物的抗病能力。

1.杀菌剂作用病菌致使病菌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畸形,扭曲等;孢子不能萌发;各种子实体、附着孢不能形成;细胞膨胀,原生质瓦解,细胞壁破坏。

2. 杀菌和抑菌的区别(1)从中毒症状上看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菌体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菌体干缩、死亡、瓦解。

干缩死亡瓦解抑菌则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不是死亡),药剂解除后可恢复生长。

(2)从作用机制看:杀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的生成(孢子萌发需要较多的能量)抑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合成(菌丝生长耗能少)杀菌和抑菌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一个杀菌剂表现哪种作用,也和下列因素有杀菌剂表现哪一种作用,也和下列因素有关。

(1)药剂本身的性质一般说来,重金属盐、有机硫类杀菌剂多般说来金有机硫类杀菌剂多表现为杀菌作用;内吸性杀菌剂、农用抗菌素类则多表现为内性杀菌剂农用抗菌素类则多表为抑菌作用;(2)药剂浓度低浓度——抑菌5mg/L苯来特,抑制白粉菌丝生长;高浓度——杀菌500mg/L苯来特,影响孢子萌发。

苯来特影响孢子萌发(3)药剂作用时间时间短,抑菌作用时间延长,杀菌作用二、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1.简史(1)铜制剂的使用1874年,法国爆发葡萄霜霉病。

1882年,Millardet发现波尔多液,开创了铜制剂时代。

被称为“杀菌大王”,是一个里程碑。

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波尔多液,存在安全性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波尔多液,存在安全性问题(药害);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 日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加瑞农(氢氧化铜、春雷霉素)W;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WP;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

《第四章杀菌剂》PPT课件

《第四章杀菌剂》PPT课件

硫酸钙与亚硫酸钙。
第二十二页,共85页。
1. 石硫合剂(héjì)(lime Sulphur)
• 1)作用方式与毒理:

无机硫杀菌剂具有保护和局部治疗作用,没有内
吸性。

毒理:硫离子和少量硫化氢气体对病原菌的杀菌和抑
菌效果。它是菌体细胞的呼吸(hūx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
• 1)病原菌细胞色素b和c之间的氧化还原体系之间的电子 传递过程;
• 2)治疗作用(Curative):在植物感病或发病以后,
对植物体施用(shīyòng)杀菌剂解除病菌与寄主的寄生关系 或阻止病害发展,使植物恢复健康。 • 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
第六页,共85页。
2.杀菌剂的作用(zuòyòng)方式
2)治疗(zhìliáo)作用(Curative)
• (1)系统治疗作用(Systemic Curative):也称内吸 作用。即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施药后,药剂能够通过植 物根部吸收、茎叶渗透进入植物体内(tǐ nèi),并通过质 外体系或共质体系输导重新分布,使药剂在植物体内 (tǐ nèi)系统分布,可防止病害在植株上远离施药点部位 的发展。
多液和硫酸铜、氯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碳酸
胺铜或其它各种含铜制剂。
第十六页,共85页。
一、无机(wújī)铜杀菌剂
• 2. 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波尔多液因在法 国波尔多地区(dìqū)用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而得名,为硫 酸铜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反应的产物。至今仍然 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含铜杀菌剂。有效成分 为碱式硫酸铜。
2. 波尔多液(bō ěr duō yè)(Bordeaux mixture)
• 3)生物活性与应用:

杀菌剂的选择和使用

杀菌剂的选择和使用

杀菌剂的选择和使用一、杀菌剂的选用原则为了经济有效的控制细菌的危害,又不给生产带来新的问题,理想的油田注水杀菌剂应具备下列条件:(1)高效、低毒、速效、广谱。

(2)稳定性强。

(3)配伍性好。

(4)不产生抗药性。

(5)一剂多用,杀菌同时具备缓蚀和防垢等功能。

(6)来源丰富,价廉,使用方便。

一种杀菌剂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是很困难的,但可以通过多种杀菌剂的复配合交替使用达到上述条件。

二、杀菌剂性能的评价杀菌剂的性能是一项综合指标,主要包括它的杀生性能以及其它多方面的综合物理化学性能。

1 杀生性能的评价衡量杀菌剂的杀生性能主要用杀菌率大小作为指标。

目前计算杀菌率的方法有2种: 杀菌率 1 =加杀菌剂前起始菌数-在一定时间下存活菌数加杀菌剂前起始菌数杀菌率 2 =在一定时间下空白样的菌数-同一时间下的存活菌数在一定时间下空白样的菌数第一种方法是以杀菌前起始菌数作为底数,适用于动态模拟以及工业化生产中使用。

而第二种则以相同时间下空白样的菌数作为底数,考虑到了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因而适合于实验室全面评价杀菌剂,更具有合理性。

从以上两公式可看出,起始菌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

若起始菌量太高,则不同浓度下的杀菌率差异不甚明显,太低则不能较好地反映其杀菌性能。

因此,实验中起始菌量一般应控制在105~107数量级内。

一般工业循环水处理时,要求保持杀菌率在90%以上。

其次,评价杀菌剂杀生性能的另一指标是最低抑菌浓度(MIC)。

对工业循环水的杀菌剂而言,要求杀菌剂在低剂量条件下就起到抑菌作用,即具有高效性,一般投加浓度不应超过00mg/L。

具体可在低于此值的情况下,选取几个浓度等级由实验确定。

另外,最低抑菌浓度还受到试验中的培养基、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MIC值越小,说明杀菌剂的杀生能力越强。

最后,评价一种杀菌剂的杀生能力还应考虑它的杀菌速率、药效期以及是否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实践发现,微生物对一般杀菌剂都会产生抗药性,较长时间内连续使用同一杀菌剂其效果不会很好,因此应间隔投加不同品种杀菌剂或使用复配杀菌剂。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机理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机理
此外,对稻纹枯病、稻瘟病也有效果。 此类药剂不会抑制孢子萌发而会使芽管异形,其机制是由于几丁质合成受阻而影响细胞壁的生成。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一)对真菌细胞壁形成的影响
4.抑霉唑(imazalil)和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等的作用 形成类几丁物质,且不规则分布会使孢子与菌丝异形,从而影响新孢子的形成。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二)细胞壁其他组分的改变或异形 1.稻瘟灵(富士1号)的作用 其作用是减少脂质物质的合成。同时,甾醇合成也受影响,使膜的
功能进一步受到破坏而阻碍糖的吸收,从而影响细胞壁的合成。经稻瘟灵处理的稻瘟病菌的菌丝粗大, 比对照大2-3倍。
2.丙酰胺的作用 影响纤维素的合成,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 1.抑制毒素的产生
真菌分泌的毒素对寄主有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这些毒素中有很多是与病害发生或病状的出现有关, 因此抑制毒素的产生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用于防治病害的方法。
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 2.(细)胞外酶产生的调节
真菌在侵染植物时菌体分泌的胞外糖酶常起着重要作用(溶解、分解),例如内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纤维素酶等,因此用化学物质降低或抑制病菌这些酶的产生,也是防治病害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三)抑菌作用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类型:
使真菌或细菌停止生长; 抑制菌类的各种孢子的形成。称为抗孢子形成剂(anti-sporulants)或基因抑制剂。 抑制各种繁殖体的形成、孢子的释放、病斑以及孢子侵入植物组织的结构的形成,有的甚至仅抑制孢 子的游动。
(三)抑菌作用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抑菌作用的实践意义: 1. 繁殖体的形成受抑制,以及孢子被抑制,显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病害的传播; 2. 即使只是孢子被抑制,延缓生长速率,也会导致孢子的老化,老化孢子的萌发率会大大降低。 3. 由于抑菌作用可在较低药剂浓度下进行这就减少对寄主产生药害的机会,因而有助于使内吸剂

第二节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第二节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复合物 II
Cyt b

抗霉素A
复合物 III
Fe-S
制 剂
甲氧基丙 烯酸酯类
Cyt c1
Cyt c
氰化物 CO
Cyt aa3 复合物 IV
O2
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
福美双克菌丹 福美双克菌丹
代森类
含铜杀菌剂 硫磺
克菌丹
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 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 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 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 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 型。
青霉噻唑酰基 —酶复合物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化学结构
N-乙酰胞壁酸 N-乙酰葡萄糖胺
五肽交联桥
四肽侧链 β -1.4糖苷键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1.2 杀菌剂对真菌细胞膜的破坏
细胞膜也称生物膜或质膜。是由类脂、 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质膜中的类脂也称膜 脂,是质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质是膜功 能的主要体现者。
杀菌剂对菌体氧化的影响可分成三个阶段或过程: (1)抑制脱氢(巯基酶抑制剂) (2)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 (3)抑制ATP生成
4.无杀菌毒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此类化合物在植物上足以防病的浓度下对 病原菌本身没有或几乎没有毒性。现已明 确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
直接阻止病原菌侵入 植物的组织或不能在 植物的组织中定植; (黑色素抑制剂)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称粘肽。肽聚糖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 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 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 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 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 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 种而异。

杀菌剂 PPT课件

杀菌剂 PPT课件

什么是植物病害?
1. 什么是杀菌剂?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原生动物病害 高等寄生性植物病害 杀真菌剂 杀细菌剂 杀病毒剂 杀线虫剂 杀原生动物剂 除草剂 杀藻剂 杀虫剂 ?
小结1(Summy)
杀菌剂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
杀菌或者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
1. 什么是杀菌剂?
定义: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统称为杀菌剂。 Keywords:防治、植物病害、化学农药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的农药。
杀菌剂的任务:杀菌剂的 性质(properties)
作用原理(mechanisms of action) 使用(application)
小结 2 (summy)
杀真菌剂(fungicides)
杀真菌剂
抑真菌剂(fungistats) 抗产孢剂(antisporulants)
习惯上仍称为杀真菌剂。 所以杀菌剂就是:杀死真菌孢子、抑制生长和阻碍真菌 繁殖的化学药剂。 作用于病原菌。
第一节 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无杀菌毒性化合物(non-fungitoxic compounds)
第二章 昆虫的体壁
《植物化学保护》
第四章
杀菌剂
主要内容
一. 引言
二.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与作用原理
三.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四. 杀菌剂的使用技术
五. 杀菌剂的种类
第一节
引言
一、杀菌剂的基本含义
——三个问题——
1. 什么是杀菌剂? 2. 什么是杀真菌剂? 3. 什么是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杀菌剂如何达到
植物真菌病害是如何发生的?
水稻稻瘟病病害循环
第一节 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杀菌剂及微生物详细介绍

杀菌剂及微生物详细介绍

细菌细菌(bacterium)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并可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识别。

一、细菌的大小是多少?有那些形态?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机体内外的致病、繁殖、免疫、抗药、发酵等特性有关。

(一)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微米,符号为μm。

各种细菌大小不一,同种细菌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

多数球菌的直径为1.0μm左右,中等大小的杆菌长约2.0~3.0μm,宽约0.3~0.5μm。

(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有的细菌为丝状、三角形、方形、星形等。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有何特点?(一)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细胞壁(cell wall)是细菌细胞最外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1)何为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884年由丹麦医生革兰(C.Gram)创建了一种极为方便的方法,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此法称为革兰氏染色法。

(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肽聚糖,又称粘肽、糖肽)(3)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磷壁酸磷壁酸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以上。

磷壁酸与细菌的表面抗原和致病性有关。

(4)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成分:外膜层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的外侧,由脂多糖、脂质双层及脂蛋白三部分组成。

(5)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有那些?结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坚韧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较厚,20~80nm 较薄,5~10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仅1~2层,及含量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少,占细胞壁干重10~20%磷壁酸有无外膜(含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无有2.细胞膜其厚度约为5~l0nm,结构与其他生物细胞膜基本相同,是平行的脂质双层,其间镶嵌多种蛋白质。

杀菌剂PPT课件

杀菌剂PPT课件

影响
5、对氧化磷酸化的
2、对蛋白质合成 和功能的影响
影响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一 杀菌剂对细胞结构的破坏
对细胞壁的影响 对细胞膜的影响
苯来特等抑制几丁质 合成酶
有机硫杀菌剂:疏水键、金属 桥结合
重金属:-SH基;甾醇抑制剂
呼 对线粒体、核糖体、纺锤体
吸 作
等细胞器的影响
用 蛋白质合成
有丝分裂(苯丙咪唑类, 如多菌灵)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二 杀菌剂对病菌能量生成的影响
例 如 对 三 羧 酸 循 环 的 影 响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三 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
1.苯莱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 类杀菌剂: “掺假的核酸” 2.许多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 RNA聚合酶
化学治疗:渗透内吸、选择 性农药 a.局部化学治疗:外科治疗 b.表面化学治疗:白粉病 c.内部化学治疗:内吸作用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第二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及 作用原理
杀菌作用:含铜、汞重金属无机杀菌剂 抑菌作用:内吸性的有机杀菌剂 增强植物的抗病力:新型杀菌剂
化学名称 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 用 途 蔬菜类苗期立枯和猝倒病 剂 型 80%可湿性粉剂
代森锰锌 福美双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有机硫杀菌剂
2、三氯甲硫基 (Cl3CS--)
克菌丹 灭菌丹
3、氨基磺酸类
敌可松:烟草黑胫病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农药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利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防治措施,它具有作用迅速、效果显著、方法简便等优点。

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有。

根据199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按防治对象分类,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等。

第一节杀虫剂杀虫剂是指用来防治农、林、卫生、粮食及畜牧等方面的害虫药剂。

这类药剂使用广泛,品种较多。

一、杀虫剂的分类(一)按杀虫剂来源和化学成分分类1、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砷酸铝、亚砷酸和氟化钠等。

2、有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又分为天然有机杀虫剂和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虫剂:(1)天然有机杀虫剂,又分为植物性(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如石油等)两类。

2)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又可分为:①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林丹和毒杀芬等;②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百虫、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等;③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呋喃丹等;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等;⑤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和杀虫双等。

(二)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剂害虫吃了喷过药剂的植物或混有药剂的毒饵以后,药剂随同食物进入害虫消化器官,从口腔进入前肠,继而进入中肠,被中肠肠壁细胞所吸收,引起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药剂与虫体直接或间接触后,透过昆虫的体壁进入体内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等。

3、熏蒸剂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气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片剂和硫酰氟等。

4、内吸剂具有内吸性的农药施到植物上或施于土壤里,可以被植物枝叶或根部所吸收,传导至植株的各部分,害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吸取有毒的植物汁液而引起中毒死亡。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一)农用抗生素1、多抗霉素【中文通用名称】多抗霉素【英文通用名称】polylxin【商品名称】宝丽安、多氧霉素、科生霉素、多氧清等。

【化学名称】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制剂类型】10%、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3%多抗霉素水剂【理化性质】该类抗生素含有A至N 14种同系物的混合物。

我国生产的多抗霉素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是多抗霉素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 chromogenes)所产生的代谢物,含量为84%(相当于84×10单位/g),系无色针状结晶,熔点(m.p.)180℃。

日本产的多抗霉素称为多氧霉素,是可可链霉素阿苏变种(Streptomyces cacaoi var.asoensis)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B,占22%~25%(相当于22×10~25×10单位/g),系无定形结晶,分解温度(m.p.)为160℃。

多抗霉素易溶于水,多抗霉素对人、畜低毒,在动物体内无蓄积,易排出体外。

对鱼、水生生物及蜜蜂低毒。

是环保型绿色农药。

【作用】多抗霉素是广谱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抗生素类杀菌剂。

对链格孢菌、葡萄孢菌、灰霉菌等真菌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

当药剂喷到病菌体上后,病原菌细胞壁壳多糖的生物合成受到干扰,使以壳多糖为基质构成细胞壁的真菌,芽管和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导致病原菌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

同时,该药剂还具有抑制病菌产生孢子及病斑扩大等作用。

多抗霉素在北方落叶果树上,主要是用来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梨黑斑病、草莓的灰霉病等。

尤其对霉心病的防治,苹果落花60%~80%时,喷布多抗霉素,防治霉心病效果显著,而且不影响坐果。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中文通用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英文通用名称】TF-120【商品名称】农抗120、抗霉菌素 120、120农用抗菌素【化学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制剂类型】2%、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理化性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为吸水刺孢链霉菌北京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pinosis var beijingensis new var.)。

杀菌剂的名词解释

杀菌剂的名词解释

杀菌剂的名词解释杀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工业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抑制或杀死各种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的能力。

它们在农业中用于保护作物免受病原菌和真菌感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杀菌剂还被广泛用于医学消毒、水处理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卫生和清洁。

在农业方面,杀菌剂的使用旨在预防和控制病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水稻种植者常使用杀菌剂来防治水稻疫病,提高产量。

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作物也经常受到真菌感染,这时杀菌剂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果树和蔬菜的种植者来说,杀菌剂的使用可以延长果实和蔬菜的保质期,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市场的供应和需求。

杀菌剂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其防治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菌细菌剂、杀菌真菌剂和杀菌病毒剂。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杀菌酮、杀菌苯酰胺、杀菌吡啶等。

这些杀菌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来杀菌。

尽管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和风险。

首先是环境污染的问题。

杀菌剂在农田中广泛施用,残留物可能会渗入土壤和水源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其次是抗药性的产生。

长期使用相同的杀菌剂会导致目标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其防治效果。

此外,杀菌剂有时也会对一些非目标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如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带来的风险。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的风险,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菌剂非常重要。

农民和农业相关从业者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和建议的用药剂量来使用杀菌剂,并注意使用前后的安全间隔期。

此外,定期轮换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减少抗药性发生的可能性。

在医学领域,杀菌剂被用于消毒和清洁手术室、医疗器械以及各种医疗设施。

消毒剂可以杀死病原菌、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风险。

例如,在手术前,医生会使用酒精消毒手术区域和手术工具,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杀菌剂还在饮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安全的饮水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杀菌剂分类介绍

常见杀菌剂分类介绍

常见杀菌剂分类介绍杀菌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常见的杀菌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类通过氧化病原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分子而起作用的杀菌剂。

氧化剂可以与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分子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常见的氧化剂杀菌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2. 酶抑制剂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体内酶的活性而实现杀菌效果的化合物。

酶在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可以阻断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酶抑制剂杀菌剂包括甲基多巴、二苯酮等。

3.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起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具有抑制和杀灭其他微生物的能力。

抗生素可以靶向病原微生物的关键生物过程,如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从而干扰其正常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

常见的抗生素杀菌剂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

4. 阻断剂阻断剂是一类通过阻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代谢途径而实现杀菌效果的化合物。

阻断剂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体内的关键酶活性,阻断代谢途径的进行,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常见的阻断剂杀菌剂包括三氟乙酸、苯扎氯胺等。

5. 其他杀菌剂除了以上几类常见杀菌剂,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杀菌剂,如季铵盐类、杀菌硅藻土等。

这些杀菌剂根据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杀菌的效果。

杀菌剂的分类可以为我们选择和使用杀菌剂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使用杀菌剂时,我们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杀菌剂。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杀菌剂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应用于农业、医疗、环境卫生等领域,用于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疾病。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破坏细胞壁、破坏细胞膜、抑制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等。

1.破坏细胞壁:细菌、真菌和藻类的细胞壁是由多糖或多肽组成的结构,杀菌剂可以作用于这些结构,导致细胞壁的破坏。

破坏细胞壁会导致细胞的溶解和死亡。

2.破坏细胞膜: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杀菌剂可以与细菌或真菌的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细胞内容物泄漏、离子平衡紊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3.抑制核酸合成:细菌和真菌需要合成DNA和RNA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和生命周期。

杀菌剂可以靶向核酸合成途径,抑制细胞内DNA或RNA的合成,从而阻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4.抑制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调节点。

杀菌剂可以干扰细菌或真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通过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酶的活性,阻碍细胞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5.反应氧化还原:杀菌剂可以通过与细菌或真菌代谢路径中的关键组分反应,改变其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总结起来,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通过干扰微生物细胞结构、代谢或功能来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

这就使得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疾病的传播和
发生。

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菌株和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请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正确使用和处理杀菌剂。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以及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以及合理使用
• (七)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 嘧啶类等,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 (八)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 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 (九)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 利福布丁等。
•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 素等。
• 注:主要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如氨基 糖苷类、氨曲南、多粘菌素、磷霉素、 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主要作 用于G+细菌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林 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 一、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
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 β-内酰胺类、糖肽类等,哺乳动物细胞
• 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这 种方式通过抑制细胞壁上脂多糖合成的 多个环节发挥作用,细菌细胞壁上有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 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 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 点。
• (三)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 (四)硝基呋喃类:呋喃坦啶(尿药浓 度高,用于尿路感染);呋喃唑酮(痢 特灵)难吸收(仅5%),用于肠炎、菌 痢、溃疡病;呋喃西林内服毒性大,仅 外用,烧伤湿敷创面,中耳炎、鼻炎等。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5种机制:抑制细 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抑 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 制、抑制生物功能作用。
• 时间依赖性、低抗生素后效应,药物浓 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 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的4~5倍时, 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杀菌活性与药物 浓度超过细菌MIC时间的长短有关,此 类药物通常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碳青霉烯类、氨曲南等均属此类, 大环内酯类的大部分品种、克林霉素、

杀菌剂生物学

杀菌剂生物学

杀菌剂生物学
《杀菌剂生物学》
一、定义
杀菌剂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分支,它探讨研究的是与杀菌剂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杀菌剂是由抗生素、抗真菌剂、细菌素和消毒剂等组成。

主要研究的是杀菌剂如何产生抗生素和抗真菌剂的作用,如何控制和治疗重要疾病,如何与病原体之间的免疫反应等生物学问题。

二、杀菌剂的类型
1、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抗微生物药物,它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阻止它们在细胞壁上合成蛋白质。

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菌作用,但也有一些只有抗真菌作用的抗生素。

2、抗真菌剂
抗真菌剂是一类专门针对真菌的抗菌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阻止它们的生长和扩散。

3、细菌素
细菌素是一类抗菌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繁殖能力。

4、消毒剂
消毒剂是指抑制病原体及其相关病原菌的扩散和致病性的化学
物质,它们的作用是隔离分解病原物,从而阻止其进一步传播。

消毒
剂可分为有机消毒剂和无机消毒剂。

58种杀菌剂知识详解(珍藏版)

58种杀菌剂知识详解(珍藏版)

58种杀菌剂知识详解(珍藏版)【1】代森锌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广。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白菜白斑病、西葫芦根霉腐烂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用;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芹菜烂心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白菜白斑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2)蔬菜幼苗期、对铜敏感的蔬菜、高温气候、高湿气候慎用(3)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使用时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4】百菌清对多种蔬菜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用,而洽疗作用较小。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水域。

【5】甲基硫菌灵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棉花病害;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菜豆灰霉病;豌豆白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用。

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用。

不少地区用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用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黄瓜黑星病、白菜白斑番茄叶霉病、枯萎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包括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一、化学保护 指在侵入寄主植物前,用药剂将病原菌杀死或 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 两个途径: 1)病菌来源体施药 越冬、越夏场所、中间寄主、发病中心施药,土 壤、种子消毒。 2)植物或农产品表面施药 形成药膜,保护植物
第二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3、化学免疫 化学免疫是利用化学物质使植物产生的系统抗 病性。植物形成了一套病菌侵染后产生的可诱导 抗病防卫反应机制,虽然这种诱导抗病性不能稳 定遗传,但具有广谱性和系统性。 植物抗病激活剂: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 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和 持久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从而使植 物对病菌产生自身保护作用。如:寡糖类物质 (甲壳素)、活化酯(苯并噻二唑)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4、取代苯类杀菌剂 百菌清(达科宁) 广谱性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病害都有 效,适用范围广(果树、蔬菜、烟草、花 生、玉米等)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5、二甲酰亚胺类 这类杀菌剂对灰霉病、菌核病特效,并且对其他 由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效果也不错。杀菌机理: 影响脂肪的氧化作用。 腐霉利(速克灵) 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番茄、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 异菌脲(扑海因) 高效、广谱、触杀型,但也有一定的内吸作用 (可通过根部吸收),适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 菜、瓜果类作物的灰霉、早疫、菌核等病害。 也是一种很好的水果保鲜剂,可用于柑桔、香蕉、 芒果等水果的保鲜。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乙膦铝 是第一个双向传导的内吸性杀菌剂,是 防治霜霉病、疫病的主要品种,在荔枝龙 眼、蔬菜上应用比较普遍,但抗性也比较 严重。 作用机理: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提高寄 主的抗病能力。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2、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 苯并咪唑类的代表品种为多菌灵 托布津类有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通用名应为硫菌灵和甲 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杀菌剂品种。 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属于取代苯类,但起杀菌作用的是其 代谢产物-多菌灵,因此把它们归在一起。他们存在交互 抗性。 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与菌体内的核苷酸碱基的结构相似, 可代替核苷酸的碱基,造成所谓的“掺假核酸”,而影响 核酸的合成和功能。 这两类药剂具有明显的向顶输导性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杀菌谱比较广,对镰刀菌、子囊菌和半子菌的病害效果较 好,但对鞭毛菌无效。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白粉病、 炭疽病、叶斑病等。这两类药剂易诱发抗性。
第一节 绪论
1、内吸性杀菌剂的迅猛发展 这类药剂施用后可被植物内吸,并可在植物 体内运转,具有再分布的能力,不但对已侵 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有作用,而且对施药后新 长出的植物组织同样也具有保护作用。 2、高效品种不断出现,单位面积用量显著下降 3、新型杀菌剂品种不断出现:新的结构、新的 作用机理 4、病原菌的抗药性日趋严重
第四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2、破坏菌体细胞膜 菌体细胞膜是由许多含有脂肪、蛋白质、甾醇等亚单位 组成的,而每个亚单位是由金属桥和疏水键连结的。杀菌 剂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细胞膜起作用: 1)有机硫杀菌剂与膜上亚单位连结的疏水键或金属键结合, 致使膜结构受破坏; 2)含重金属的杀菌剂,作用于膜上的三磷酸腺苷水解酶的 -SH基,从而改变膜的通透性; 3)抑制甾醇的合成 3、破坏菌体的一些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等,从而干 扰代谢过程。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1、铜制剂 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可杀得:氢氧化铜 王铜:氧氯化铜 络氨铜 对病菌起毒杀作用的是Cu2+,主要作用机理是导致蛋白 质变性。 对细菌和低等真菌特效,但对白粉病效果差,为什么? 铜制剂最大的问题是药害。梨、李、桃、柿子、马蹄、 白菜对铜离子敏感,特别是在阴雨天;很多作物在花期、 幼果期对铜制剂敏感,易药害;龙眼荔枝在冬季清园使 用铜剂会影响花芽分化;葡萄花期、幼果期不能用。 另外,铜剂会诱发螨类大发生(杀死螨类寄主菌-多 毛菌)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2、无机硫杀菌剂 硫磺(可湿性硫、硫磺胶悬剂) 具有杀菌、杀螨和杀虫作用,是白粉病的特 效药,对其它高等真菌病害也有效(锈病, 半知菌引起的叶斑病)。杀虫杀菌效果没 有石硫合剂好,但使用方便,对作物安全。 石硫合剂:多硫化钙CaS●Sx 是很好的冬季清园药剂
3、有机硫杀菌剂 是杀菌剂从无机发展到有机合成的标志,具有杀 菌谱广、对作物安全、价格便宜,不易引起抗药 性等特点,与内吸性杀菌剂混用可延缓抗性的形 成发展。 1)代森锰锌(大生、新万生等) 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杀菌剂品种,杀菌谱广,对 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都有效,对作物安全,适用 作物广,也是混配杀菌剂的主要成分。 作用机理:破坏辅酶A,抑制丙酮酸的氧化代谢。 对锈螨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铵,丙森锌(安泰生) 2)敌克松 是50年代著名的土壤消毒剂。目前,在广西大量用 于早稻防治烂秧。
第四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三、影响病菌的影响生物合成 杀菌剂通过干扰菌体内重要生命物质的 合成,使菌体正常生长发育受阻,致病能 力下降,甚至死亡,主要是对细胞壁,细 胞膜的组成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合成的 抑制。
第四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四、防御素激活剂的作用机理 这一类杀菌剂对病原菌并无杀菌和抑菌作用, 但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某些具有防御作用的物 质——防御素,从而防止病害的发展。 乙膦铝-诱导产生酚类和倍半萜烯类防御素, 从而抑制病斑的扩展。 噻瘟唑-诱导水稻产生木质素和提高过氧化酶 的活性,从而阻止稻瘟病病斑扩展。 活化酯
第六节 主要杀菌剂品种
一、保护性杀菌剂 主要特点是: 1)不会进入植物体内,只沉积在作物表面起保护作 用,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 长出的植物组织也不能起保护作用,必须在发病前或 发病初期使用,如在有利于病害大发生的条件下使用, 很难控制病害的发展(荔枝霜疫霉病在果实后期) 2)杀菌谱广,适用范围宽,很多品种不易产生药害 3)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
第五节 杀菌剂的应用技术
2、适时施药 适时施药在病害化学防治中尤为重要,病害一旦流行,药 剂防治则很难奏效,但病害的适时施药比较难掌握,因为 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比较困难。原则为在作物未发病或发 病初期用药,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 1)作物生长期:在作物感病期用药 2)天气条件:风、雨、高温高湿、干旱等 柑桔溃疡病:大风、台风过后 水稻细条病:台风、洪水过后 荔枝霜疫霉病:花期、幼果期、果成熟期遇雨天 白粉病:干旱 3)经验:根据历年病害发生情况来决定施药时间。做好田 间记录很重要。 3、用药间隔期和施药技术
第三节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杀菌剂对病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影响孢子 萌发、菌丝生长、附着饱和各种子实体的形成、细 胞器的瓦解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等等。 杀菌作用:直接将病菌杀死。主要的中毒症状是孢 子不能萌发。杀菌作用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 量的生成。 抑菌作用:抑制病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主要中 毒症状是菌丝生长受阻。抑菌作用主要是影响病菌 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二、化学治疗 植物被侵染后用药剂控制病害的发展。 1、局部化学治疗 树皮腐烂病 2、表面化学治疗 把植物表面的病菌杀死( 白粉病 黑星病) 不一定具有内吸作用 3、内部化学治疗 这主要使依靠药剂的内吸性,1)对侵入植物体内的 病菌起毒杀作用或抑制作用或影响病菌的致病过程;2) 药剂影响植物代谢,改变植物对病菌的反应而减轻或阻 止病害的发生,即提高植物对病菌的抵抗力。
第一节 绪论
杀菌剂的本义:对植物病原物具有毒杀和 抑制作用或能够改变病原物的致病过程或 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的化学物质。 植物病害防治剂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unds

第一节 绪论
二、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农业生产上,植物病害造成的损失甚至比虫 害还要严重,但由于植物病害造成的为害没有虫 害那样显而易见,农民对病害的认识不够,因此, 杀菌剂的发展远比不上杀虫剂,杀菌剂的应用也 没有杀虫剂普及。 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 市场份额和品 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 但是,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 得很大进展。
第四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一、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1、对细胞壁的影响 真菌:几丁质和纤维素 细菌:肽多糖 几丁质受损是药剂对细胞壁功能最严重的破坏, 如稻瘟净、异稻瘟净等。但细胞壁其他组成物, 如蛋白质、脂肪和果胶受药剂影响也会导致细胞 壁产生变化。稻瘟灵-减少脂类合成-影响细胞 壁形成;三环唑-影响菌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 使菌失去侵入植物的能力。

第一节 绪论

杀菌剂不但是把病菌杀死,还可以抑制其 生长或使病菌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停止生 长;有的对菌无毒性作用,而是改变病菌 的致病过程(三环唑-抑制黑色素合成- 不能产生附着饱-不能穿透)或是提高寄 主的抗病性-植物防卫激活剂(噻瘟唑- 诱导产生木质素-表皮细胞变硬-稻瘟病、 白叶枯病、黄瓜角斑病)
第五节 杀菌剂的应用技术
一、杀菌 浇灌、沟施和翻混 3、叶面喷施

第五节 杀菌剂的应用技术
二、杀菌剂的科学使用 1、对症下药 不同的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特别是内吸性 杀菌剂,专一性更强,更需要正确选择药剂。 细菌性病害:铜制剂、农用链霉素、叶青双等 低等真菌病害:烯酰吗啉(安克)、霜脲氰锰锌(克 露)、乙膦铝、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丙森缬霉 (霉多克)、氟吡菌胺(银发利)、霜霉威(普力克) 高等真菌病害:丙环唑(敌力脱)、恶醚唑(世高)、异 菌脲(扑海因)、咪鲜胺(施保克) 氟硅唑(福星)、腐霉利(速克灵)、氟菌唑(特富灵) 戊唑醇(好力克)、爱苗(丙环唑+苯醚甲环唑 )
第四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二、影响病原菌的生物氧化 病原菌的生命过程需要能量,尤其使孢子萌出, 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这些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生成的ATP。 杀菌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各种酶系或影响电子传递 或影响氧化磷酸化某方面,来影响病原菌的能量 生成,从而使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病原菌生长发 育被抑制或死亡。 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脂肪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