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故事都与石头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故事都与石头有关
陈华
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四大名著故事都与石头有关。
俗话说,人非草木,焉能无情,何况是“石头”呢?因此,与石头有着特殊渊源的四部巨著,更是给读者留下了一片想象的空间,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孙悟空是从仙石中孕育出来的神猴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吴承恩是这样描述石猴出世的:“那座山(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
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这就是孙悟空的婴儿形象。
由此推断,悟空是没有父母的。
因为铁石心肠的缘故,他打起妖魔来从不会心慈手软,一棒下去,轻则残废,重则死亡。
尽管孙悟空神通广大,能翻筋斗云,会七十二般变化,且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石猴,太过桀骜不驯,闯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把玉帝吓得爬到桌子下面,全然无视佛法的存在。
最终的结果,悟空活得非常难堪,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整整熬了五百年。
当然,苦难只是暂时的。
在观音菩萨的点化下,悟空护送唐僧西行取经,最后功成名就,封为斗战胜佛,成了人生的一大赢家。
从小说类型来看,《西游记》原本就是一部神话小说,作家将孙悟空安排在石头中出世,大大增添了小说超现实主
义的魔幻色彩,让孙悟空这一石猴的形象有着更加神秘的传奇色彩,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二石碣(石碑)天书上的一百零八
天罡地煞星原本是“上天显应”
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特意刻画了一块石碣,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石碣)上面乃是龙章风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
”恰在此时有一个姓何的道士能看懂石碣上的蝌蚪文字,(何)言,“‘(石碣)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
’……当时何道士辨验天书,教萧让写录出来。
读罢,众人看了,俱惊讶不已。
宋江与众头领道:‘鄙煨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
上天显应,合当聚义。
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
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从表面上看,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上天显应”、“天地之意”,而实质则是宋江、吴用、公孙胜等领导层借用埋在土中的石碣(石碑),规定了一百零八将的秩序,达
到他们管理水泊梁山的目的。
因为梁山泊众英雄中,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意识和觉悟高低不一。
卢俊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柴进等人的本事远在宋江之上,如果宋江不依托“石碣天书”来规定众头领的次序,那么整个水泊梁山就是一盘散沙。
但遗憾的是,当梁山众兄弟服从宋江统领以后,他却主动向朝廷招安,遭到朝中奸臣的利用和残害,最终把梁山好汉带上了不归路。
三诸葛亮巧布石阵(八阵图)退陆逊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中,专门描绘了诸葛孔明的“石阵(八阵图)”:“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
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逊)即差哨马前去探视。
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
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
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
回报江边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
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
须臾,有数人到。
逊问:‘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
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
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
上面说的石阵,就是诸葛亮的八阵图,它是根据八卦原理排布的一个阵式。
据孔明岳父黄承彦介绍,八阵图“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陆逊及其追兵不识阵法,差点迷失在八阵图中,幸亏黄承彦引路,方才脱离此阵。
读者难免要问:诸葛亮为什么要排布八阵图?此阵的意义何在?原来,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仓皇之下,刘备只能带军逃走。
作为得胜方陆逊,便率兵乘胜追击。
幸好诸葛亮排布石阵(八阵图),困住了陆逊的大军,这样刘备才得以转危为安。
用石头阵困住敌军,保存自己的实力,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才能,反映了他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四贾宝玉乃补天顽石转世,其才华非同常人
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顾名思义,这个故事一定和石头有关。
在该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是这样描述补天顽石的:“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异,来至峰下,席地坐谈。
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可佩可拿。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一见你便知是见奇物;然后携你到那倡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僧)便袖了那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后面又有一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
从此原文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贾宝玉就是那块无材补天顽石转世投胎的。
他生下来的时候,“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所以,贾宝玉不是凡夫俗子,而是有灵性的石头幻化而来的。
因此,贾宝玉是一个奇人,虽然最初
他不喜欢钻研“四书”“五经”,以求取功名,但这只是暂时的逆反心理,一旦思想转变过来,其聪明才智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中,宝玉确实中了第七名举人,为贾氏家族争得了颜面,算是光宗耀祖了。
至于贾宝玉科考完就“失踪”了(实际上是出家做和尚去了),这只能说明他的尘缘已尽,不必再继续呆在贾家,一切随缘罢了。
这样的结局和《红楼梦》故事开端的预判是一致的,它能更好地印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写作初衷,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