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人的思想与心理到底关系怎样?如何才能高扬风帆在人生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能够增强大学生自我激励的心理机能,并形成促进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心理发展的航标,也是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根本;良好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各种需要的合理调节、健康动机的激励和强化,既是心理发展的动因,也是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一、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

“精神使心理更快慰,精神使灵魂更坚强。”这话不无道理。如果我们将“精神”和“灵魂”都纳入思想范畴的话,那么,心理与思想二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思想道德及其心理结构,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的内在联系。

1、思想道德的概念

思想,亦称“观念,”它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观念是人脑思想活动的产物或成果,是人们认识的理性阶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无数客观外界现象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器官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形成的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它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技、宗教、艺术等方面。

道德也是一种观念,相对于其他思想观念来说,道德观念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具有善恶、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传统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以调整人际关系。道德强调自觉履行,这是它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明显区别。道德观念反映在个体身上,是指道德品质,也称为品德。

2、思想道德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二者的内涵不同。思想道德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过程。其次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道德主要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精神状况,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思想道德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因此,二者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首先,从思想的形成来看,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获得的是感觉,通过经验积累发展为知觉。感知信息在人头脑中形成印象,保存下来并能在必要时复现出来即是记忆。这些都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感性的认识,还未上升到人的思想。待这些心理材料丰富、完善,达到一定程度,便进行心理思维的加工,其结果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观点,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这一从感觉到思想的转化过程中,还必须有人的感

情渗透和意识的参与,否则也无法完成这一转化。可见,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也不可能产生思想;思想是心理的升华,没有这个升华,心理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从心理的发展看,心理是思想稳定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调节的中枢。合理的认识结构、良好的情感体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养育正确思想的沃土。相反,如果认知是扭曲的、意识薄弱、人格平庸,那么思想就会随波逐流,理想、信念就会摇摆不定,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厦就要趋于崩溃。同时,思想又对心理有支配和调节作用。相对思想而言,心理具有表象性、情境性、波动性等特点。虽然思想观念的确立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心理又要受到思想的制约和调整。因为思想、理想、信念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思想必须也一定能够控制认知的活动;驾驭情感的起伏变化程度与方向;调整动机目标的确定和意志的指向。世界观、人生观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统帅和支配作用。所以,思想对于心理来说有着调节中枢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心理脱离了正确思想的支配和理性逻辑的规范,那就会失去方向而误入歧途。

再次,从心理、思想、行动三者的关系来看,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心理是思想转化为行动的桥梁。人的行动都是在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思想转化为行动不是轻而易举就能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复杂、曲折、艰难、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特别需要心理作为桥梁。也就是说,思想向行动转化必须以认知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以意志为动力,以人格为核心。认知和谐,即认知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一致,保持稳定平衡;认知选择,即在众多思想内容中选择哪些转变为行动;认知评价,即转变为行动的价值、意义和结果的预测;认知调整,即对转变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重新思考,都是思想向行动转化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而情感指向、情感“催化”、情感融合,这些情感因素都是思想转化为行为的基础。意志愈坚决,就愈能达到思想目的,因此意志是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思想向行动转化又以人格为核心。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世界观、理想、信念,它既能对人的思想及其他心理因素具有调节功能,又对人的行动方式具有制约作用。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格与正确思想融会贯通,就会显出巨大的力量,落实到行动中去。

综上所述,从思想的形成、心理的发展和心理、思想、行为三者的关系看,思想离不开心理因素的支持,心理活动也离不开思想的主导,在正确思想支配下的心理活动,才具有方向性、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心理发展的航标

心理健康的人应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和良好的人生态度。而思想则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调节中枢。思想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的核心层次,包把握着人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它也是人格形成的核心因素。因此,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把握着人们心理发展的方向,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航标。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发展

高尚的思想对心理的健康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并由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导向的,因此,要使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