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职业生理和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1. 自动调节法 (1)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 (2)学会转移注意力 2. 目标寻觅法 (1)积极地自我暗示 (2)拓宽兴趣 3. 活动调节法 4. 合理宣泄法 5. 身心放松法
• 模块四 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职业病及其预 防措施
一、驾驶员常见职业病类型 1.腰痛 2.肩周炎 3.胃病 4.振动病
0.3~0.5
5.0~10.0
7.5~15.0
0.5~1.0
8.4~16.7
12.6~24.9
0.8~2.0
13.4~26.6
20.1~39.9
5.酒后驾驶认识
错误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
少量酒精有助于改善驾驶 酒量大的人可以喝很多而不受影响
酒后多吃东西就不会醉
酒精就像药物一样会绝对降低驾驶员的 敏锐和安全驾驶的能力
(2)注意分配 (4)注意的转移
4.性格
(1)胆汁质 (3)抑郁质
5.气质
(2)多血质 (4)黏液质
二、影响驾驶员心理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2.疾病因素 3.外部环境
• 模块二 驾驶员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及影响驾驶员心理的因素
二、驾驶员生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 视觉 (1)视力与道路交通安全
(2)视野与道路交通安全
(3)明适应、暗适应与道路交通安全
2. 疲劳驾驶
驾驶疲劳形成因素
典型事例
影响等级
驾驶时间不合理 车内外环境不良
生活环境不良 睡眠质量差 驾驶经验不足 身体条件不适应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不休息 -违背生理规律,经常在夜间时段行车
-车内空气、温度、音响及舒适度等不利于平稳驾驶 -车外行车环境复杂、路面状况差,疲于应对 -行驶环境单调,产生困倦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课件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课件

焦虑和压力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 责任压力可能导致驾驶 员出现焦虑和压力问题
,影响身心健康。
驾驶员心理调适方法
休息与放松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进行放松活动,缓解 疲劳和紧张情绪。
情绪管理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心态,遇到问题及时 调整心态。
心态调整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和挑 战。
02
驾驶员生理健康
避免过度进食高热量食物, 保持健康的体重。
坚持适量运动
定期锻炼
坚持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 氧运动,如快走、骑车等。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身体机能 和免疫力。
伸展运动
在停车休息时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 放松肌肉和关节。
定期体检,及时就医
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 查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功
01
02
合理安排行车时间,避免疲 劳驾驶。
03
04
注意观察路况
行车过程中,时刻观察路况 ,提前预判风险。
遵守交通规则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 、不闯红灯等。
THANKS
情绪稳定性
驾驶员需要具备稳定的情绪,在面对 突发状况时能够冷静应对,避免因情 绪波动导致驾驶失误。
空间感知能力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 注意力集中,时刻关注路况变化,确 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常见心理问题
疲劳驾驶
长时间连续驾驶容易引 发疲劳,导致驾驶员反 应迟钝、判断力下降。
情绪波动
驾驶员在面对交通堵塞 、乘客不文明行为等情 况时,容易出现情绪波 动,影响驾驶安全。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课件
$number {01}

驾驶员心理健康培养

驾驶员心理健康培养

驾驶员心理健康培养驾驶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驾驶技能,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驾驶安全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驾驶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驾驶员工作的基石,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驾驶环境和各种突发状况。

以下是一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技巧:1. 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规律地进行饮食和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缓解压力。

2. 学会放松和调节:驾驶员工作压力大,需要学会适时放松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冥想等方式来调节身心状态,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相互支持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培养爱好和兴趣:驾驶员工作以驾驶为主,但除此之外,也需要培养其他爱好和兴趣,例如读书、旅行、摄影等,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心理满足感。

二、处理驾驶压力和紧张情绪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任务中,常常会面临压力和紧张的情况,因此需要学会合理处理这些情绪,提高应急能力。

以下是一些处理驾驶压力和紧张情绪的方法和技巧:1. 深呼吸:当驾驶员感到压力和紧张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

深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并保持思维清晰。

2. 分解任务:长时间的驾驶任务可能会让驾驶员感到疲劳和压力,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小的目标,逐一完成,以减轻心理负担。

3. 开导自己: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或者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沉湎于消极情绪中,而是要积极开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4. 寻求帮助:如果驾驶员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可以主动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三、培养安全驾驶意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与驾驶安全息息相关,培养良好的安全驾驶意识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心理上的紧张感。

以下是一些培养安全驾驶意识的方法和技巧:1. 提前规划路线:在驾驶前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了解交通状况和路况,避免临时抱佛脚,减少不必要的紧张感。

驾驶员工作总结: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

驾驶员工作总结: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

驾驶员工作总结: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驾驶员工作总结: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驾驶员成为一支重要的职业队伍,其工作不仅需要技能水平,还需要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的提升。

尤其是在未来的交通运输领域中,驾驶员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凸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关注并重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驾驶员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进行解决。

一、驾驶员工作的现状目前,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和压力很大,其常年处于紧张的驾驶状态,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长长。

同时,驾驶员的职业特点具有高风险、高危险和长期性等。

由于驾驶员需要长时间独自驾车,导致缺乏社交交流,加重了其孤独感。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驾驶员职业上的压力和身心负担加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安全。

二、驾驶员工作面临的问题驾驶员职业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和危险,不仅大量的驾驶时间会带来疲劳和压力,同时驾驶员还面临着情绪波动和抑郁的问题。

假如驾驶员受不了驾驶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就可能会产生情绪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驾驶员身心健康问题也会给企业工作安全带来隐患,缺勤、疾病等问题会对生产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形象。

三、重视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驾驶员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是企业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了促进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减少风险和危险带来的损失,企业需要采取以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 落实制度,完善培训企业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章,规范职业行为,落实行业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技能和规范意识培训,增强驾驶员保障能力。

2. 加强沟通和关注企业应加强与驾驶员的沟通和关注,定期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和心理辅导,化解职业中的矛盾和问题,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关怀,着重关注驾驶员的个体差异。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二ppt课件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二ppt课件

我们的心情要像他们一样,随时 保持在上升的状态哦
19
LOGO
14
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及预防
2
压力维持阶段
如果外界压力因素逐渐得到缓解,身体也会逐渐减少荷尔蒙 的分泌;如果外界压力因素不能得到解除,身体各功能器官会通 过积极的工作来抗拒外界的压力,同时也消除着能量。
3
精疲力竭阶段
压力因素长时间得不到解除,器官抗压的工作会一直持 续,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消耗,由此产生疲劳。如果身 体没有办法及时补充足够的能量,就会带来身心健康问题, 比如,免疫力下降、心理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驾驶员注意改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空余时间 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比如听音乐、看书、散步、慢跑,使 情绪得以调试,情感得以升华,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
18
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及预防
3
调试情感心理环境
驾驶员应加强人格修养,与亲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同 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关系,与领导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 关系;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苛求于人, 保持心情愉快和积极的心态。
3
职业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知识
急躁心理
遇到天公不作美、事不顺心、交通拥堵等情况,又 急又燥,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 强行加塞。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



事 九 次 快
心 情 急 躁



4
职业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知识
赌气心理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超车时前车不让, 被人甩了方向、农用车与之争道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闭远光灯等等, 一遇上这些情况,就立即气从心来,火冒三丈,产生报复心理,一 心想把他车挤到路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精力只集中在报复别人 上,而忽视了其他情况的处理,往往害人又害己。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通需求逐渐增加,长时间的驾车已成为常见的现象。

然而,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驾驶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健康的影响1. 疲劳驾驶长时间开车会导致驾驶员的身体疲劳。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需要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良好的反应速度。

长时间的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的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肌肉疲劳长时间保持相同的驾驶姿势会导致驾驶员的肌肉疲劳。

尤其是长时间保持手持方向盘的姿势,会导致手臂、肩膀和颈部的肌肉疲劳,甚至可能引发颈椎病等问题。

3. 运动不足长时间开车会使驾驶员的运动量减少,导致身体锻炼不足。

久坐会加重驾驶员的脊椎负担,使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二、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影响1. 压力和焦虑长时间开车会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例如,需要在拥堵的交通中保持冷静、面对路况的突发变化、承受噪音和疲劳等。

这些因素会增加驾驶员的压力水平,导致焦虑和心情不稳定。

2. 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盯着道路和前方会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逐渐不集中。

驾驶员可能分心于身边的景色、电话、车内争吵或其他干扰,从而减少对路况和交通信号的关注,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3. 疲劳驾驶长时间开车会导致驾驶员的疲劳,从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

疲劳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驾驶员和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保障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建议1. 提前计划行程做好行程规划,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长的连续行车,尽量选择早晨或下午时段开车,避免夜间疲劳驾驶。

2. 注意科学饮食驾驶员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纤维。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以免影响驾驶员的健康状况。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PPT课件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PPT课件

肥胖症
长期驾驶可能导致驾驶员运动量 不足,进而引发肥胖症。预防措 施包括保持合理的饮食、适度运
动、定期检查体重。
驾驶员健康生活习惯与保健措施
01
02
03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 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 多种疾病。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长 时间驾驶的疲劳,增强身 体素质,提高行车安全性。
适度锻炼
鼓励驾驶员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安全驾驶习惯
培养驾驶员形成安全驾驶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 保持车距、合理使用安全带等,降低交通事故会发展推动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日益繁荣,驾驶员的贡献对于 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幸福的守护者
许多驾驶员承担着家庭生计的重任,他们的安全和健康直接关系到 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驾驶员职业心理知识
02
驾驶员心理压力来源
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
自身压力
环境压力
长时间驾驶、高强度工 作、严格的工作要求等。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 健康知识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驾驶员职业心理知识 • 驾驶员职业生理健康知识 •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 提高驾驶员职业心理素质和生理健康的建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提高驾驶员的职业素养
促进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通过了解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驾驶 员可以更好地应对驾驶过程中的各种 挑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保持身心健康对驾驶安全的作用
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驾驶员 的专注力和反应速度。
身心健康有助于减少驾驶员的紧 张和焦虑情绪,降低交通事故风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关系着道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安全和效率,遵循“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良好心理习惯、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加强锻炼、定期体检”七大原则,可确保行车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模块一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更关注驾驶技术的提高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技术因素,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更明显;心理健康的驾驶员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驾驶操作规范、运行平稳,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不乱;心理不健康的驾驶员易情绪异常、注意力分散,驾驶操作不规范、不安全;对驾驶员安全行车产生影响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性格、情绪心境、心理应激反应和注意力等;一、驾驶习惯与安全驾驶每个人自己的行为习惯,驾驶员在学习驾驶、熟练掌握驾驶技能、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驾驶习惯;驾驶习惯不同于一般的驾驶行为,是固化的行为模式,是重要的心理特征;良好的驾驶习惯表现为:每天出车前按部就班做好安全检查;起步前系好安全带;行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按照交通规则、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引导安全、文明驾驶;根据交通情况变化随时准备制动,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措施;二、性格与安全驾驶性格是指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如坚毅果断、认真细致、粗暴蛮横、胆小懦弱等;有些性格特征在工作、生活中表现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便成为一个人被社会公认的性格;性格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智、原则性强、行为谨慎的驾驶员往往遵纪守法,谨慎驾驶;情绪化、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驾驶员要确保安全驾驶,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性格中不利于行车的特征,努力进行自我调节;三、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发现:很对事故发生前的6h内,驾驶员的情绪、情感都发生过剧烈的变化,出现过兴奋、欣喜、得意等积极亢奋情绪,或生气、烦躁、郁闷、恐惧等消极低沉情绪;无论是积极亢奋情绪,还是消极低沉情绪,都会影响行车安全;驾驶员保持良好地心理状态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视自己的心理状况,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做到自觉克服种种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四、心理应激反应与安全驾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前的瞬间,每个驾驶员的反激反应都不一样;有经验、受过专门训练的驾驶员从容镇定,能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的驾驶员往往手足无措,处置不当;应激反应不当导致操作错误见图3-1-3;五、注意力与安全驾驶注意力是驾驶员安全行车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驾驶员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不能全面观察、正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当前的交通状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模块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驾驶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道路交通环境复杂,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驾驶员人数不断增多;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调节不健康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驾驶员自身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的心理问题驾驶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心理疲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解决以驾驶员自我调节为主,必要时可借助于专业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心理疏导; 1.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在高强度的运输工作压力下,如驾驶时间过长、外界驾驶环境较差或条件多变等,驾驶员会感到心慌、心绪不宁,对驾驶过程产生无力应付的感觉;心理疲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在运输工作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就能恢复;2.焦虑焦虑是驾驶员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对运输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防御性身心反映,表现为因不可预见运输过程中的危险,而感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一般性焦虑是情境性、暂时性的,常会随着危险结束而消除;但是,如果运输危险持续、长时间作用,驾驶员不能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不自觉的紧张、担心;3.抑郁抑郁是驾驶员在遭受心理挫折以后,如家庭变故、工作待遇不公平、工作分配不合理等,而产生干什么都没意思的郁闷感觉,表现为无精打采,疲劳无力,情绪消沉,悲观厌世;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正视生活、工作中的不顺心、不如意,学会排除不良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础;1.自动调节方法人们在面临挫折时,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减少焦虑情绪,维持心理平衡;驾驶员可用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1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愉快的事情,驾驶员应学会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驾驶行为开始前、结束后,经常性地检查审视自己的情绪,检查自己对易引起不正常情绪事物的反应,并学会控制自己;2学会转移注意力运输过程中,当驾驶员意识到自己情绪受到影响时,要学会及时从兴奋或愤怒的情绪中转移出来,可以用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理智手段来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改变情绪发生的方向;2.目标寻觅法驾驶员在遭受生活、工作的挫折时,常常会感到失去了生活、工作的目标,感到迷惘,出现“挫折感”或“空虚感”等心理障碍;运输过程中表现出对驾驶工作的厌倦;此时,驾驶员应从精神层面上寻找生活目标、工作意义,建立起明确和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1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苦难时告诉自己这不时最坏的结果,比起其他人,自己现在的状况还不是最差的,未来的生活还是会好的,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保持奋发进取的生活状态;2扩宽兴趣兴趣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是生活额一种调剂;从事自己喜欢活动常能给人带来极大地满足感和成就感;当面对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时,可以从个人兴趣中得到安慰和补偿;3.合理宣泄法合理宣泄发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绪,以合理的方法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的一种方法;当驾驶员心情不快时,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可以缓解内心的压抑感;因为有时候,问题一旦说出来就会发现其实问题并没那么严重,同时还可以从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有用的建议;4.身心放松法驾驶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与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训练对于缓解紧张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焦虑、不安、气氛等生理心理状态较为有效,有助于稳定情绪、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可增强驾驶员行车安全中处理突发紧急情况的能力;常用的身体放松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常用的精神放松方法有听音乐、看书、静坐等,同时做到饮食正常,睡眠充足,适当运动模块三驾驶员生理健康与行车安全一、驾驶员生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除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有影响之外,驾驶员生理健康也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健康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机能正常,反应特征正常等;1.视觉驾驶员通过眼睛所获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觉能力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行为,对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1视力驾驶员的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视力是人在静止状态时的视力,动视力是人在运动状下的视力;影响驾驶员动视力的因素有车辆相对运速度、年龄、目标的颜色和照度、道路及其环境等;其中,车速对动视力的影响最大;车速越高,动视力下降越明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视力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夜视力是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黄昏时刻驾驶员视线最不好;另外,夜视力与驾驶员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夜视力越差;20-30岁的夜视力最好;夜视力还与车速有关,速度增加,夜视力下降;2视野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成为视野;视野一般分为静视野和动视野;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静视野;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动视野;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车速增加,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对交通环境的分辨率变低,容易引起交通事故;3明适应、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的适应叫做暗适应,反之为明适应;如当车辆进入隧道时,光线由明亮转为黑暗,这就是暗适应;当车辆从隧道出来时,光线由黑暗转为明亮,这就是明适应;暗适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6min,完全适应则需要30min;在明暗适应的过程中如不做好相应的准备,极有可能发生事故;4炫目人的眼睛突然受到强光照射会出现暂时性的视觉障碍,成为“炫目”,炫目发生时驾驶员会看不清周围的物体,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应设法减少强光射到眼睛内,可通过改变车灯光束与眼睛的投影角度等预防炫目;2.听觉听觉在驾驶过程中很重要;当超车或会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遇到前方有行人、在雾天视觉受到影响时,常用按喇叭的方式来引起对方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驾驶员听觉不正常,就无法接收有声信息,易导致交通事故;表3-3-1中的几道测试题可以帮助您判断听觉是否有下降趋势;如果您在上表中选中多个选项,那就说明您有可能出现了听觉障碍,需要尽快进行一步检查;3.知觉对于驾驶员来说,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很重要;行车中驾驶员要随时了解道路几何形状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大小、离本车的距离和行驶方向等,离不开较好的空间知觉;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及运动速度的大小,离不开运动知觉;4.反应特征反应特征是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动作,即从接收信息感知到反应决策产生效果的过程;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划分为感知时间和反应时间;感知时间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从眼睛观察到聚焦目标再到大脑识别出危险类型和性质的时间;反应较快的驾驶员一般需要的感知时间;车辆时速为88km时,这相当于43m的距离;反应时间是指正常条件下,从大脑识别出危险类型和性质到脚踩下制动踏板这段时间;驾驶员一般需要的反应时间;车辆时速为88km时,这相当于18m的距离;特殊的生理状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和反应时间;驾驶员反应越快,处理情况月及时,安全行车就越有保障;研究表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除了于年龄、技术、经验有关外,还受到疲劳程度、车速、药物和酒精等因素的影响,在行车中要尽量排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干扰;二、影响驾驶员生理的主要因素影响驾驶员生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驾驶员疲劳、酒精、药物和生活方式等;1.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导致驾驶疲劳的因素及典型事例见表3-3-2;驾驶员驾驶疲劳时会出现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犯困打盹等现象,导致反应迟缓,操控能力下降等,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危害不容忽视;表3-3-3可以帮助您检查是否已经疲劳驾驶;如果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问题回答“是”的话,那就迫切需要在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了;很多都对酒精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表3-3-5是驾驶员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3.疾病各种类型的不适、疼痛、疾病或残疾会分散驾驶员对交通状况的注意力,从而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患有疾病的情况下驾驶车辆,判断能力、观察能力、控制能力都会大大降低,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因此,驾驶员需注意以下事项;◆有强烈的疼痛感,有包扎或绷带会影响行动能力,不宜驾驶;◆定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不良状况;◆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驾驶职业;4.药物一些安眠、镇定及止痛药物会降低驾驶员注意力与反应能力,从而降低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下列七种药物,驾驶员服用后不宜驾驶车辆,5.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健康,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熬夜等是许多慢性疾病产生的原因;为了驾驶的安全,驾驶员应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模块四驾驶员常见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长期久坐、长时间紧张驾驶,饮食的不规律,熬夜和憋尿等客观困难的存在,使得驾驶员会患上一些职业病;驾驶员了解一些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并积极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一、驾驶员常见职业病类型驾驶员长期流动作业,经常面临复杂的交通环境,健康易受到损害;驾驶员常见的职业病有消化系统疾病、颈椎及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1.颈椎病、腰痛道路运输往往需要驾驶员长时间保持同一驾驶姿势行车,眼睛盯牢前方,脖子挺直,会造成颈椎痉挛,发生颈椎微错位,出现颈椎病;另外,长时间同一姿势驾驶还会无形中对腰部产生长期压力,在加上道路颠簸引起的汽车振对脊柱的损害,会影响颈椎间盘新陈代谢,加速椎间盘变形,甚至造成椎间盘突出,导致腰痛发生;2.肩周炎肩周炎是驾驶员常见职业病之一;驾驶员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驾驶,不能及时活动肩关节,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引发肩周炎;3.胃病驾驶员经常流动作业,饮食很不规律,吃饭经常凑合甚至不吃饭;长期不合理、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就是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为消化不良、胃部疼痛,严重者会引起大出血;4.振动病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振动会导致驾驶员神经系统功能下降;例如,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神经末梢受损,振动觉、痛觉功能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等;振动过强时有的驾驶员会感到手臂疲劳、麻木、握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是肌肉痉挛、萎缩,引起骨、关节的改变,出现脱钙、局部骨质增生或变形性关节炎等;5.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也是驾驶员常见的职业病,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首先,长时间驾驶,精力高度集中,无法进行放松活动,这一姿势除了引起颈、腰部肌肉酸痛之外,对尿路也会造成长时间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其次出车在外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发生感冒及肠胃道疾病的机会增多,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并反复发作;同时,饮水少、经常憋尿,也会使前列腺疾病症状加重;最后,驾驶员工作随意性大,不能按时饮食、作息及吸烟等,也能诱发前列腺疾病;6.噪声性耳聋机动车发动机运转、汽车喇叭、所载物体的振动等,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驾驶员长期在噪声的“轰击”下,易产生噪声性耳聋;早期多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会逐渐恢复;但长期开车,反复接触强噪声,就会造成听力明显损害,且不能完全恢复,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二、驾驶员职业病预防措施1.保持正确驾驶姿势正确的驾驶坐姿对预防驾驶员腰痛、颈椎病极为重要;一般来讲,正确的驾驶姿势是:驾车时双眼平视,座椅靠背向后微倾,坐垫略向上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时不向前移为宜;2.适当运动在停车休息时,可以做健康操,活动活动关节、腰部、颈椎和四肢,这样可以帮助肌肉消除疲劳并起到复原作用;在连续驾车一小时左右,要有意识地多活动头部,向左、向右各旋转十余次,可预防颈椎病;3.定时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控制连续驾驶时间,否则身心疲惫,既影响行车安全,又会危害健康;在驾驶过程中,一般每隔两小时要停车休息;4.注意车辆保养驾驶员腰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车产生的振动,所以应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对汽车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 5.定时、合理饮食、少吸烟应做到合理安排车辆行程,做到间隔4—5h用餐一次,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不健康食物;长途运输时少吸烟,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生理、心理负担;。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评估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评估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评估在现代社会,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驾驶员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业群体。

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安全,更直接影响着广大乘客和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准确评估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反应能力等。

评估这些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身体机能的评估是基础。

这包括对驾驶员的视力、听力、肢体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视力方面,要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标志、交通信号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

定期的视力测试,包括远视力、近视力和色觉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听力的正常与否也会影响驾驶员对周围环境声音的感知,如警笛声、车辆喇叭声等。

肢体活动能力则关系到驾驶员能否准确、迅速地操作车辆的控制装置,如方向盘、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等。

除了基本的感官和肢体功能,心血管健康也不容忽视。

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昏厥等危险情况。

因此,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心电图检查等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另外,呼吸系统的健康对于驾驶员也很重要。

特别是对于长途驾驶员来说,良好的呼吸功能能够保证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避免因缺氧而导致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健康是评估驾驶员身心健康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驾驶工作往往伴随着压力,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严格的运输时间表等,都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可以初步了解驾驶员的心理状态。

同时,与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感受、生活压力以及应对方式,也能为评估心理健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睡眠质量对于驾驶员的工作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疲劳驾驶,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评估睡眠质量可以通过询问驾驶员的睡眠习惯,如每天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是否存在失眠等问题。

驾驶员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制度

驾驶员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制度

驾驶员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制度2023年,驾驶员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交通事故频发,很多时候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不稳定所致。

因此,对驾驶员进行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在这个制度下,驾驶员需要在每个月都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足以驾驶车辆。

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视力和听力等,以及进行全身检查以确保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对于那些需要服用药物的驾驶员,药物的服用情况也会被严格监控。

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减少由于身体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除了对于身体状况的监控,心理状况同样需要得到关注。

驾驶员需要为每个月一次的心理检查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够维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检查可以帮助驾驶员发现并处理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压力、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在心理检查之后,驾驶员还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训练,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确保自己在驾驶时保持清醒和冷静。

在这个制度下,驾驶员也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以便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和驾驶安全知识。

这些培训可以有助于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潜在的事故发生。

这些培训包括疲劳驾驶的危害,如何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车辆维护知识等。

当然,这个制度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同样是一个挑战。

他们需要对接受监督的驾驶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需要更新监管系统让其更加适应新的管理制度。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从长远来看,这个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人命的损失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驾驶员健康及心理状况管理制度在2023年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实践。

这个制度能够帮助驾驶员保持健康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们相信,在未来,这个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为广大的市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课件.pptx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课件.pptx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1、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原发性高血压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 3、不良情绪对消化性溃疡起重要作用 4、人格特征与偏头痛的关系 5、过于强烈的情绪情感损害身体健康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嫉妒情绪的调适 —坦诚相对,将心比心,对他人想 —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自得其所 —尽量不去与别人双,要多与自己的过去比 —把别人的成就看做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
的剥夺或威胁,将别人的成功当做一道风景来欣赏 —学会赞扬别人 —充实自己的生活,扬长避短
1、对负面情绪适度的反应有利于健康 2、对负面情绪过度激烈的反应有害健康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情绪管理方法 1、认知调控法 2、活动转移法 3、环境调节法 4、心理暗示法 5、情绪宣泄法 6、寻求他人的帮助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的机遇 3、可以营造愉快的心境,建立自信心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五种重要的积极心态 1、知足心态 2、乐观的心态 3、阳光心态 4、感恩心态 5、空杯心态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压力管理与调适
压力源
1、工作压力 2、生活压力 3、环境和社会地位压力 4、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压力 5、情感的压力
2024/9/26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1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模块一驾驶员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影响驾驶员心理的因素一、驾驶员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不良心理情绪负重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谋利心理(1) 急燥心理(2)(3)(4)(5)2 •注意力分散(1)注意广度(3)注意稳定(5)反应3 •不良驾驶习(2)注意分配(4)注意的转移4•性格(1)胆汁质(3)抑郁质(2)多血质(4)黏液二、影响驾驶员心理的主要因素1 •遗传因素23 •外部环境•模块二驾驶员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影响驾驶员心理的因素二、驾驶员生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视觉(1)视力与道路交通安全(2)视野与道路交通安全(3)明适应、暗适应与道路交通安全2. 疲劳驾驶驾驶疲劳形成因素典型事例形响竽级镯驶时间不介理•长时何.长不休息•违行生理规fh 经常在仅间时段疔乍乍内外环境不.车内空气、汩度、育响及舒适度零不利」¥稳鹤腋;外行♦♦♦♦♦仁环境"杂.略向状况星.疲rw对•行驶环境单调•产生W偌♦♦♦♦生活环境不良•W住地离丁竹地点过远•社乂人广•於丿川文姑动时何人K•家务琐"緊參或家庭关系不和曲,粘神负*皿♦.X睡II民质fil签•刀ratt熬夜.暉lih:时间过少・睡眠效果里•睡眠坏境不不能保uHMtUKJSir驶经验不足•作驶经於不雄易导致掾什牛:玻和闲班•增厠外牧的3 •因疲劳驾驶而表现出的状态是否薦前车的距*太近?4•酒精对驾驶员的影响5 •酒后驾驶认识错渓的认识少耳•酒梢有助于改善臂;驶酒量人的人⑴以浪多而不攵彩响酒将就像约物一样会绝对降低網驶员的敏锐和安全驾驶的能力任何人都会受酒粘的影响.•滴酒也会对女全铭般产生影响酒后多吃东西就不会醉传物不具冇解酒的功能只有时间町以使你从酒粘中消醒・其他任何方法都迢徒劳的只叫啤洒无甲• II 卑酒不会像其他酒类那样浓烈一杯凡半杯葡爾酒和小杯门酒的 洒粘角S 儿卩足签不笋的6•疾病-有强烈的疼痛感、本人或家庭成员患有传染性疾 病、有包扎或绷带会影响其行动能力的,不宜从 事驾驶职业; -应定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 不良状况;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对身体健康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认识帼叩利新鲜空气仃助r 駅酒7 •药物药物种类药物举例副作用对神桔系统荷影响的药物安定片反应迟钝.判斯力卜降■ 运动技能下降催昵药物巴比妥等睦睡、乏力、反应迟钝麦斯卡林等恶心、头呆、眼花使人忠心和产生变态反內药物止痛药阿斯兀林等恶心、呕吐、成廳、嗜睡兴奋剤咖啡因等幻觉-刿断力卜降.易冲动治疗値相的药物苯巴比妥等疲乏.步态不稳、视物成双治疗高血压的致j物氢氯嘩味等疲劳、嗜睡、头昏眼花8•生活方式9 •驾驶员生物节律•模块三心理健康调节方法一、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心理问题1.心理疲劳2. 焦虑3. 抑郁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1. 自动调节法(1)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2)学会转移注意力2. 目标寻觅法(1)积极地自我暗示(2)拓宽兴趣3 •活动调节法4. 合理宣泄法5. 身心放松法•模块四道路运输驾驶员常见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驾驶员常见职业病类型1 •腰痛2 •肩周炎3 •胃病4 •振动病二、驾驶员职业病预防措施1 •保持正确驾驶姿势2 •控制连续驾驶时间3 •注意车辆保养4定时、合理饮食。

公交讲堂-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公交讲堂-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但他们总是自信不会发生事故,甚至以为只要不被交警查处就可万事大吉。在此心理的支配 下,他们在有交警执勤的地段规规则矩,一旦近离交警视线就我行我素。每当违章行为得逞, 侥幸心理更加膨胀,违章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交通肇事便不可避免。
情绪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急躁心理: 有的驾驶员性格急躁,违章查询 血气方刚,不顾客观条件是否许 可,总想我行我素。如常常因回 家心切,违章行车。遇到交通堵 塞,不是依次排队等待,而是见 空就钻。由此引起的车辆刮碰事 故也屡见不鲜。图为驾驶员为 “路怒症”行为。
精力和注意力是 必须的,不专注 是最大的危险。
情绪稳定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
优劣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后果
心理素质优秀的驾驶 员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注意力 集中
胆大心细 处变不惊
判断正确 措施得当
眼明手快
情绪稳定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 优劣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后果
情绪变化的驾驶员 极易会引发各种事 故
注意力不集中 反应迟钝遇事慌张 判断失误措施不当
(二)基本功训练: 目的是为了提升基本动作和基本
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提高驾 驶员的心理素质从最简单入手,无 需太多技巧,把最基本最简单动作 融入骨子里,成为意识、本能的反 映。
提高驾驶员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途径
(三)果断坚决: 犹豫不决是行车之大忌,如
果不能当机立断,就可能会导 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遇事一定 要采取最简单、最安全、最有 效的措施。






途径 Vb_man 作品

果 断 坚 决
基本功训练 果断坚决
提高驾驶员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 内在动力关键: 必须热爱和尊重生命。如果
没有对生命足够的热爱,潜意 识里提升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需 要和动机是不相对的,再好的 心理素质教育对他也是没有多 少效果的。

职业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PPT课件

职业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PPT课件

2014年公交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驾驶,健康生活! ——2014年公交员工轮训
性格、做事习惯
事故教训
日常驾驶习惯
驾校学习影响 法规要求,应 对罚款的态度
初始的引导训练
2014年公交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驾驶,健康生活! ——2014年公交员工轮训
二、性格与安全驾驶
性格:一个人较稳定的现实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
2014年公交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驾驶,健康生活! ——2014年公交员工轮训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65204 起, 造成 73484 人死亡, 304919 人受伤, 直 接财产损失 10.1 亿元,死亡人数超过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 . 为什么会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认为, 其实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本原因还是出在驾驶 员的操作和心理上!
女性心理生理特点 分析开车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 1、女性比男性心细。 2、女性由于听力好,嗅觉灵敏, 3、女性一般较男性具有较好的耐力 4、女性生活一般较有规律,睡眠充足, 5、女性神经反应灵敏; 6、多数女性性格温柔、内向, 7、女性由于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
2014年公交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驾驶,健康生活! ——2014年公交员工轮训
2014年公交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驾驶,健康生活! ——2014年公交员工轮训
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 所得结论令人震惊,
1 好胜心理 你能快我也能更快,互比速度,就极容易控 制不住车速而发生意外。 有的初驾车者想表现自己驾车技术已经很熟 练,能开多快就尽量开,一遇紧急情况便不知所 措。
开斗气车,强超车 注意力不集中,失误 高风险驾驶 开车走神,注意力不好 操作失误 开快车,违法驾驶 出现意外,措手不及

单元三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单元三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




• 二、掌握注意的觃待,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劢时,注意力占特殊地位。当缺乏集中亍注 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规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 趣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 驶活劢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地开车,时刻记住:“马 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如驾 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劢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的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劢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呾 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冴,况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 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对驾驶员要加强自信心呾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保证行车安全。驾 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劢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冴,当为了达到安全目 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这都需运用意志去完成任 务。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影响驾驶员安全 行车的心理因素有:
① 法规要求、应对
罚款的态度
日常驾驶习惯
事故教训
性格、做事 的习惯
驾驶学习影响 初始的引导训练
良好的驾驶习惯表现为:
1. 每天出车前按部就班做好安全检查 2. 起步前系好安全带、文明驾驶 3. 行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按照通行觃则、道路交 通标志标线引导安全、文明驾驶 4. 根据交通情冴变化随时准备制劢,遇到紧急、危 险情冴提前采取措施,处变丌惊,从容应对。


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调节的方法有:
1、自动调节法 培养自己情绪的稳定性 学会转移注意力 2、目标寻觅法 积极自我暗示 拓宽兴趣 3、合理宣泄法 4、身心放松法
模块三、驾驶员生理健康与行车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无虚弱现象,而且还 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驾驶员行车 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关系。在行车时, 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 情绪等不断发生变化,影响行车安全。此外,精神 因素影响驾驶员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驾驶 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状况的 变化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 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3坚强的意志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
具备坚强的意志,须经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才 能修养成。在驾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克服车辆驾驶中的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 道路和环境情况,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 己的言行,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不急躁、不斗 气,不开“英雄”车,不开“情绪”车,始终保 持良好的心境。

2 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 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 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 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 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 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 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 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作为 一名公交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 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 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3、注意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注意不当和不注意是产生的事故占总 数的20%以上。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面临 着来自信号灯、行人、车辆路面状况等各种 信息,有些驾驶员没有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 于驾驶的车辆上,如边开车边与人聊天,或 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注意范围变小, 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二、防止行车事故的心理学管理对策
导致感觉模糊发现道路标志的能力差,对速 度、距离、信号灯和停车标志的错误判断以 及知觉能力下降,大脑反应开始迟钝,头脑 昏沉、神志不清、眼花缭乱,精神疲乏,失 去自控力。判断失误、反应不当,对安全行 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饮酒过量.后果是 极其危险的。
(三)机动车驾驶人对疾病、药物的反应

机动车驾驶人比较常见疾病有:血压高、胃病、腰 肌痛、肌炎、神经根炎、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 机动车驾驶人在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 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的判断力也会下降, 慢性疾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药物 服用如:催眠药物、使人恶心和产生变态反应的药 物、止痛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治疗高 血压的药物后,会使机动车驾驶人反应迟钝,降低 注意集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患感冒期间服用药物,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二、驾驶员生理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运动和锻炼 人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血液不流通,人的身体状态会 发生变化,比如腰、腿、手等部位等会出现酸痛感。驾驶员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通过站、做、卧、走等不同行为状 态的变换,在等待交通信号或遇到交通拥堵时,驾驶员可以 坐在座位上或者在有条件时下车做些有益的自我放松练习。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和调节情绪,使身体 和心理状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都有利于促进人的血液 循环,也不受场地的限制,不需要借助特别的辅助器械,比 较容易开展,驾驶员可利用业余时间,多开展此类的体育活 动,以加强锻炼身体。
一、各种常见生理状况对驾驶人的影响
疲劳特征 起因 对驾驶人的影响
急性疲劳
长时间连续驾车而发生的暂时疲劳
停车作短时间休息,疲劳就会消失
慢性疲劳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没有恢复引起
短暂休息不能消失,极易发生事故
过度疲劳
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
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
(二)机动车驾驶人饮酒的危害。
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1)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 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能性增大。 (2)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 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疑心、压 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 紧张程度高、爱思考、冷静等特点。

2克服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性格各有所异,不同性格的人处理事情的方
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细心,责任心强, 有的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性格与安全行车有 很大的联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是安全行车 的前提条件,行车过程中要心细胆大,处事果断, 冷静分析遇到的各种情况,果断处理,平时要注 意加强学习,注意思想修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锻炼自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性格。
1、实施驾驶员岗位适宜性检验,把好驾驶员聘 用关 2、建立驾驶员心理档案,实行针对性心理教育 3、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调适驾驶员的情感心 理环境 4、开展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其临危处置 能力 5、开展驾驶员心理咨询、辅导

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1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 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 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公交驾驶员要以高度负 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 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以 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为己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 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 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 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 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4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 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 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 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 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 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 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 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 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 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四)正确服用药物

驾驶员在感冒、发烧和牙痛等病态下开车,注意力 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为了安全行车,驾驶员感冒或患因绷带或石膏限制 行动自由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疾病时,应及时调整运 营计划,安排休息。行车中,感觉身体不舒服,甚 至不能安全操控车辆时,一定要及时安全停车,进 行必要的处置。使用药物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是职 业驾驶员,询问这种药物对行车安全将有什么负面 影响,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
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 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 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 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 公交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 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 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 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 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 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 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 惯。
第二节 驾驶员职业生理健康知识
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
三要素中人是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 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据道路交通事 故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是人 为造成的,而人的驾驶活动又受身体条件和 心理特征支配,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状况对驾驶员的工作影响很大。
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
驾驶员职业生理和心理健康
授课老师: 荘南山 汽车维修技师 汽车技术管理 助理工程师
第一节 心理因素,管理对策,方法策略, 性情调节
将主要从人、车、路、环境等能引起驾驶员
心理变化的内外因着手,探讨心理学在交通 安全中的影响。了解汽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 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应对危险处境的反应。从 而能够找到合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标定驾驶 员的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大小。进而更好 的利用有利心理因素、排除不良心理因素, 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
四、从驾驶员的性格、经验等性情方面探 讨驾驶员如何保证行车安全
1要适时调节情绪。 在满意高兴时驾车,对所遇情况,反应灵敏度高, 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观察分析情况灵敏,处理情况 果断;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行车途中遇有不礼 貌的驾驶员、车辆中途出现故障等情况时,要注意 随时调整心情,不能被情绪影响,导致开车时精力 不集中,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应有的后 果,做到不开带病车,不带思想包袱开车,不开情 绪车。
(二)保证饮食健康和生活规律
为了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驾驶员每天都必须摄入 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物资,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驾驶员常常因赶路而错过最佳的用餐时间,久而久 之,很多人得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因 此,驾驶员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科学、合理地安 排饮食。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恢复体力,而且有利 于驾驶员身心健康和安全行车。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时保证驾驶员工作效率和行车安全的前提。生物 学家研究表明,20-5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获得充分休息 所需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8小时。从晚上23时开始,人体的 许多生理系统随着生物节律的循环周期进入抑制状态,因此 人每天的最佳入睡时刻是晚上23时以前。而且,23时至次日 午夜1时通常人体的造血时间,对人体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应注意定时休息。连续行车4小时,必 须通常休息20分钟以上,短暂休息可以使驾驶员保持充沛的 精力。驾驶员在一天中总的行车时间以不超过10小时为宜。 夜间长时间行车,应安排多轮流驾驶,交替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