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合集下载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3.由于处于特殊的战争时期,四川是抗战大后方,许多支援战争 的物资流入四川,使此时期四川与外部商贸交流频繁。
4.开始出现人口流动,中东部大量人口流入重庆、成都等城市。
5.修建了大量基础交通设施,为成渝地区城市间的经济交往提供 了有力条件。
改革开放前:
1.此时期属城市群发展第一阶段,由于国家大力恢复经济生产, 成渝地区的城市在稳定环境及国家整体规划下得到快速发展, 此时期成渝地区各自等级的城市开始了分化发展,仍以重庆与 成都为区域经济中心。
成渝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自然地理以资源环境
主要讨论:
一、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与分级 二、成渝城市群发展历程 三、成渝城市群的区域基础 四、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 五、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六、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
成渝城市群,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渝 经济区为依托,以为成渝两市为双核,主要范 围包括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德阳、乐山、 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 达州以及重庆主城九区、涪陵、合川、永川、 江津、大足、垫江、璧山、铜梁、万州等。在 国家层面上,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经纳入 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中。
2020/1/27
多角度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中 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 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较强 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贯 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 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 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 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 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推动这两个 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群发展与功能分化

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群发展与功能分化

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群发展与功能分化城市群是指由若干个相对独立但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区域空间。

在经济地理学中,城市群的发展和功能分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城市群的定义、发展过程、功能分化等方面,对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群发展与功能分化进行探讨。

一、城市群的定义与特征城市群是指在地理上相邻的几个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区域空间。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与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城市群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大:城市群由多个城市组成,规模庞大,人口众多。

2.相互联系紧密: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存在频繁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和物资流动,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联系。

3.功能互补性强:不同城市在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专业化和特色,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功能互补性。

4.空间扩散性:城市群的空间范围较大,涵盖的城市数目广泛,相互作用的距离较远。

5.对外联系紧密:城市群通过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设施与外部地区保持紧密联系。

二、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城市群的形成阶段,一般发生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内。

城市群的形成有助于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成长阶段: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城市群开始逐渐壮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产业空间分布趋于集聚,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城市群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点。

3.成熟阶段:在城市群发展的成熟阶段,城市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城市功能分化进一步加深。

不同城市在特定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彼此之间形成相对独立但协同发展的关系。

三、城市群的功能分化城市群的功能分化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城市群中的城市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了互补和协同的关系。

1.经济结构的差异化城市群中的不同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有所不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

从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看我国城市群发展

从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看我国城市群发展

治、 会、 社 文化 等 均具 有较 强 的辐射 和 向心 作 用 。
由于集 聚形 成 的规模 经济 和范 围经济 , 之 高速 加 通道 缩短 了城市 间 的空 间距 离和 经济 距 离 , 企业
此人 口总是 向平原 集 中 , 导致城 市也 向平原 集 中 。
如 日本 是 一 个 岛 国 , 原 面 积 狭 窄 , 占 国土 面 平 仅
大 平 原 地 带 , 工 业 化 过程 中 , 三 大平 原 逐 渐 在 这
发展成 三大城市群 , 它集 中了 1本全境 6 .%的人 3 3 3 口和 6 .%的 国民生产 总值 。1 85 1 1
() 2具有丰 富 的矿 产资 源和海 上运输 条件 如 在一 些 煤 炭 、 铁矿 、 油 等 矿 产 资 源 蕴藏 石 量丰 富 的 区域 , 工 业化 的初 期 和 中期 主要 依 托 在 当地 丰 富 的矿 产 资 源发 展 重 化 工 工 业 和 能 源 工 业 , 随 着 区域 的资 源开 发 、 伴 基础 设施 建 设 、 产 生 设施 及 其配 套设 施 的建设 , 时发展 上 游 供应 性 同 的产业 和 下游 加 工 性 的 产业 以及 相 应 的服 务 性 产 业 。受规 模 经济 内在 要求 的驱动 , 必然 会 导致 不 同等 级 规模 的生 产 相 同产 品 或类 似 产 品 或者
() 1国外 城 市 群 都位 于适 宜 人类 居住 的 中 纬 度 地带 , 并且都 处于平 原地 带
平原 地带便 于农 业耕 作 、 居住 和交通联 络 , 因
间 良眭联 动 、 同发 展 , 成的庞 大城市 体 系。在 协 构
城 市群 区域 内 , 中心 城 市 对其 他 城 市 的经 济 、 政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热点0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热点0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解析版)

热点0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热点解读城市是人们的主要聚居地,是一个区域的核心所在。

2019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河北省唐山市拉开帷幕。

本届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为年度主题。

中国城市经过高速发展,目前已有5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目前中国进入到一个生态文明的时代,对绿色低碳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部分城市已经逐渐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在老旧小区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历史文化的保护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理念,涌现出了众多的“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特色小镇”、“工业上楼”等。

典例探究(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2.B3.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中原城市群发展背景

中原城市群发展背景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研究摘要:在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的前提下,河南省提出了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原因,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背景、区位背景、理论背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充分的条件和强大的支撑,必将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在河南的中原崛起战略中定会起着“柱石”作用。

关键词: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发展背景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发展城市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布局呈集聚型,构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优势。

当然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历史文化背景1.1、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充分说明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2、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河南是龙的故乡,仓颉造字在河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此外,河南自古以来是农业、商业、科技、思想文化、医学等起源、发展和弘扬地。

1.3、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城市起源早、曾经发展辉煌,拥有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经验,因此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是具有历史和经验双方面的可行性。

2、经济社会背景2.1、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河南拥有16.7万平方千米土地,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居全国第三位(根据《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城市群形成原理与发展思路

城市群形成原理与发展思路

城市群形成原理与发展思路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一、城市群的概念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这个城市群问题,我呢,是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对城市群有一定研究。

今天我想跟大家就城市群的形成原理与发展思路做一些介绍。

那么城市群呢,向来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个与城镇化相联系,因为我们认为城市群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在城镇化的布局方面,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新型城镇化的规划里面,对城市群都有重要的论述。

比如说在城镇化规划里面,我们说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那么城市群确实在城镇化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现在各地也都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群,但是城市群和人民一般理解的不同,一般人认为几个城市加在一起就是城市群,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并不是说我们有几个城市就叫一群城市,所以就是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概念,也是国外传过来的一个概念。

它有它的内涵,我现在首先将一下城市群的内涵,城市群的内涵用这几句来表述,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里面有三个要件,大家需要理解和准确滴把握。

第一个,所谓的城市群不是一个城市,或者说两个城市、三个城市,它应该是有一定的数量,当然这个具体的数量,比如是5个、7个、9个、10个以上,当然这个有不同,不是说必须是3个、5个、7个、8个,但是它肯定是有一批,比如有7、8个,5、6个,2、3个是不是城市群?这个就很难说。

我觉得很难说2、3个就能构成一个城市群。

第二个呢,要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这是第二个,因为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联系才能经常化和不断地加强。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城市群是指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的区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城市群的基本知识点。

一、城市群定义及形成原因城市群是指由相邻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

城市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需求、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因素。

二、城市群的特点1. 地理位置接近:城市群的城市通常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交通便利,形成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

2. 经济联系紧密: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经济体系。

3. 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人口资源在城市群内流动,形成人口的再分配。

4. 功能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中国现阶段的城市群1.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其他城市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2.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3. 珠三角城市群: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4. 成渝城市群:由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城市群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形成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口流动调控:城市群内人口的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再分配,调控了人口的就业与居住。

3. 城市间合作加强: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合作频繁,相互共享经验、资源,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五、城市群的发展趋势1. 规划引导:政府根据城市群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规划,引导城市群的有序发展。

2. 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3. 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加强城市群内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城市间的联系与流动效率。

4. 优化产业结构:在城市群内实施产业升级与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模式

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模式

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相互之间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指城市群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和方式。

以下将从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探讨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模式。

城市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城市群的形成离不开地理位置的优势,包括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

同时,经济发展也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发展的城市群往往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各类资源和人才的集聚。

此外,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也对城市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在城市群发展中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线性发展模式和集聚发展模式。

线性发展模式是指城市群沿着交通干线线性排列,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依赖于交通网络。

这种模式适用于交通条件良好的地区,例如沿海地区或河流流域。

集聚发展模式是指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集聚,形成一个核心城市周围的辐射状发展格局。

这种模式适用于资源集聚和产业互补的地区,例如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城市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城市群的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巨大。

城市群的规模和人口数量呈现集聚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机制。

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最后,城市群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需要政府和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城市群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和方式。

城市群的形成离不开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的支持。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线性发展模式和集聚发展模式。

城市群的发展具有规模庞大、联系紧密和带来问题和挑战等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政府和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高中地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精品高中地理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

如图: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2.我国大城市的分布特点


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
布密集
①多平原、三角洲、丘陵,
地势低平
②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
同期,水热条件好
③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
类居住
①人口众多,分布密集
②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

中部地大城市较多,分布
较集中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较为平坦
②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
①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
史较早②资源丰富
③经济水平较高。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C. 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 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错 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对 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错 航线北移,并没有明显靠近陆地航线,D错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气压带风带熟悉并掌握
【点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流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资源、开发历史、政治等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16题详解】
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 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错误 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误 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 解题关键在于要求考生要充分利用图文信息,熟练掌握教材基础内容,灵活调动运用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群的定义和特点城市群是指由多个城市以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相对集中的人口、产业和交通网络。

城市群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人口集聚和城市密度高:城市群内的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密度高,人口集聚成为城市群的重要特征。

1.2 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群内的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1.3 交通便利: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交通网路发达,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1.4 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具有较强的功能互补性,可以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城市群的分类根据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城市群分为以下几类: 2.1 单中心型城市群: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2 双中心型城市群:由两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两个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

2.3 辐射型城市群: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的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发展依赖于中心城市。

2.4 网状型城市群:由多个城市相互之间呈网状连接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

三、城市群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和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1 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群内的城市密集集聚了人口和产业,有利于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创新能力提升。

3.2 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内的城市通过互补和协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3.3 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和互动:城市群内的城市与周边农村地区的联系紧密,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4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城市群内的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可以进行合作,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浪费。

四、国内外著名的城市群 4.1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

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表起伏
城市沿河谷或在比较 开阔的低地分布
渭河谷地中的 西安
影响原因 气候 适宜 气 候 气候 恶劣 适度的降水,适中 的气温
影响结果 农业发达,人 口集中,城市 多,规模大
举例
中低纬度沿海 地区城市众多
干旱、寒冷或过 于湿热都不利于 居住
城市少,规模小
干旱区、热带 雨林区、寒冷 地区城市很少
影响原因 河运起 点和终 点 河 流 货物在此转运,促 进人口集中、经济 发展 人流、物流量大, 便于货物集散
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影响原因 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水源 充足,交通便 利,建设成本 低 热带地区的高 原较为凉爽
影响结果 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大多数城市分布于平 原地区
举例 沪宁杭城市群、 五大湖城市群、 中欧、西欧平原 上的城市群 巴西高原上的巴 西利亚
平 原 地 形 高 原 谷 地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 布在高原上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地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于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于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上的城市群地形高原谷地形高原谷地低热带地区的高原较为凉爽地表起伏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城市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低热带地区的高原较为凉爽地表起伏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城市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上的城市群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渭河谷地中的西安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渭河谷地中的西安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气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气候气候适宜气候适宜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候气候恶劣气候恶劣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河河运起点和终点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河河运起点和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人流物流量大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人流物流量大河流交汇处易形成城市一般规模较赣州宜宾重赣州宜宾重庆武汉流便于货物集散汇处河口常与海运相联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常与海运相联交通位置更加重要一般规模较大庆武汉上海广州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矿产资源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其开发带动采矿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兴工业煤城

城市群

城市群

主要内容:城市群的概念(名词解释、城市群病、中国实例)、城市群形成(分类、国情)、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区别、成渝城市群、两会上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规划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位于成渝地区,以成渝经济区为依托,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以安岳为成渝之心,以遂宁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内江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等交通线为纽带,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地理区位四川盆地、成渝地区核心城市成都、重庆主城成渝之心安岳北弧中心遂宁南弧中心内江核心城市城市群英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概念名词解释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是这些城市城际关系的总和。

城市群的规模有一定的大小,都有其核心城市,一般为一个核心城市,有的为两个,极少数的为三四个,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例如: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中文“城市群”(城市圈)为中国大陆地区自1990年代以后常用的地域经济用语,1994年5月版《结构论》(上海、北京图书馆,1991-19 93年曾邦哲论文集)用了“城市群”来分析大河流域与湖泊、海岸交汇区域形成的亚文化圈城市网络,提出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城市群,美国的东西海岸线、五湖区与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欧洲的城市群与著名大学网络等地缘文化学。

城市群

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 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 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 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等 县市。从城市等级体系来看,除了成都和重庆为特 大城市以外,自贡、绵阳、南充为大城市,雅安、 资阳为小城市,其他城市为中等城市。重庆市是全 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成 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也很快。未来, 要继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城 市的辐射效应,使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 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 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 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2.2.都市圈的概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 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 这些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 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 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区域。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 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东京、大坂、名古 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 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 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 据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 命名。 陈耀认为都市圈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第一,核 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人员的通勤率一般不低于15%, 也就是周边城市的人员流动至少有15%流向中心 城市;第二,周边城市的货物交易量中,至少有 75%要向中心城市流动。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相互关联、联系密切,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功能的城市集群。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空间组织和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群的概念由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学者提出,主要用来描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互动和影响关系。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密切的产物,对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群的形成原因1. 地理条件:城市群的形成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人文地理条件主要指交通、通讯、能源等人文要素。

这些地理条件对城市群的分布、结构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经济条件:城市群形成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加强,形成城市群。

3. 政治条件:政治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治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策、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等制度和措施对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影响。

4. 文化条件:文化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文化条件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传统等文化要素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城市群的特征1. 空间集聚: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比较密切,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

2. 产业集聚: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较为集中,城市之间的产业互相依存,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3. 人口聚集:城市群内部的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交流频繁,形成一定的人口聚集效应。

4. 资源共享:城市群内部的资源互相共享,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较为均衡,形成一定的资源共享效应。

5. 功能互补: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功能互相补充,城市之间的功能互相融合,形成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

6. 生态互动:城市群内部的生态环境互相影响,城市之间的生态互动较为密切,形成一定的生态互动效应。

城市群发展的机理

城市群发展的机理

城市群发展的机理城市群发展的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机理。

1.集聚经济:城市群的发展得益于集聚经济,即地理接近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企业和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可以促进知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分工与专业化: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往往形成特定的产业专业化,各城市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定的产业,形成产业链上的互补关系。

3.交通与通信技术: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技术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

它可以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以及与外部地区的联系,加快要素流动,提高城市群的整体效率。

4.政策推动: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包括城市规划、产业政策、财政支持、区域协调政策等,都可以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5.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产业升级等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6.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要素。

人口的增长、迁移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7.创新与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动力。

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推动产业升级,也改善了城市服务,提高了生活质量。

8.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群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是城市群长期发展的基础。

城市群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共同推动了城市群的发展。

同时,城市群发展也需要注意解决诸如资源环境压力、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分化等问题,以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介绍
一、地形与城市区位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2.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

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

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

大约60;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2.军事防卫。

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

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等。

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工矿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依托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等;依托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等;依托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等;依托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等;依托中国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等;煤炭工业城市。

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五、交通与城市区位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也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密度较高、面积比较大的聚落,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便利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
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的轴线。

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

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

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因铁路枢纽兴起的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线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而建;美国的圣地亚哥、阿那波利斯,英国的普利茅斯,法国的土伦,日本的佐世保和我国的旅顺等,都驻扎大量军队,拥有大量军事设施,为有名的军事城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在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问题时,要注意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

城市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等自古至今都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泰安、黄山市等。

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知识拓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
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中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宜昌、荆州)、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和江淮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武汉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长沙是千万级航空俱乐部之一,弥补长江中下游其他城市的劣势,文化、动漫、重工比较发达,交通运输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台湾到重庆(亚欧铁路)。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