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皖界首市第一小学杨峰
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之本,在于“师德”。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是指教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面的前提下,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并立志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教师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为显著特征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时期的师德,我认为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爱,德高为师
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
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每个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教师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智,学高为师
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教师的普通话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健康人格特制的“人类工程师”。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知识的广泛信和深刻性。
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三、师品,奉献为师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自我牺牲的职业,在这一职业中的我不是要成就自己的什么业绩,而是成就学生们的业绩,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这些学生实现了其人生价值,当教师的才能够体会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体会到教师职业给予的慰籍。特别在市场经济这一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学生的成就给予教师职业的慰籍主要是教师心理的“自我感受”,这一“感受”在功利的驱动这种方式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无助和无力。加上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教师也程度不同的沾染上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思想,有少数教师甚至把师生关系变成了丑恶的“金钱关系”这就严重地污染了学生们纯洁的心灵,污染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效。奉献精神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
四、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
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他们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
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所以,师德成了衡量一名教师好坏的重要尺度。不管
是小学里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还是大学里赫赫有名的学界泰斗,他们身上闪
烁着同样耀眼的师德之光。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沿的群体,他们直接面对祖国
的未来,平凡而又伟大的师德影响的是整整一代人。
江苏金坛市的小学教师殷雪梅用她的生命诠释了师德的内涵。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殷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汽车,救下了6个孩子,自己却被汽车撞出25米远,最终与世长辞。殷雪梅的举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在她出殡的那一天,有10万余人赶来为她送行。但是,任何人在瞬间的壮举都是与他平时的普通举动息息相关的。正因为平日里已经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殷雪梅在危难降临之时才会挺身而出;正因为殷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踏实敬业,在她去世后才会有10万人为她落泪。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也常常是最能影响学生的人。不可能每个教师都会面临危急时刻,崇高的师德也并不都需要壮举的一刹那的炫目来表现,高尚的师德更应该是寓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