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济源建设成全省最富最美的城市和按照新加坡模式打造新济源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1月22日至27日,在市委书记段喜中的带领下,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白玉成,副市长郭茹、孔祥智以及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和城市组团相关镇的负责同志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新加坡,我市考察团成员考察了新加坡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功能设置状况,参观了新加坡国家规划展览中心,就新加坡的旅游、教育、人文、地理情况,分别和新加坡国家旅游局局长助理梁雨强、国际司副司长郭美兰以及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署长萧家彬、执行规划师黄琪芸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加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做法给考察团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马来西亚,我市考察团成员参观了吉隆坡太子城、双子塔等著名建筑,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行政议员、地方事务部部长刘天球,行政议员、投资发展部部长郭素沁,马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吴国强就有关投资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洽谈,与马中友好协会建立了初步联系。
在新、马期间,我市考察团成员还专门拜访了新加坡惠盟集团、马来西亚隆基马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重要企业和重点客商。
通过几天深入细致的考察,我们深刻感悟了“新加坡模式”成功的内涵,体察了东盟国家发展的惊人步履,感受了世界变化的澎湃潮流,更加增强了进一步加快济源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两地的简况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8万,华族约占75%,其余为马来族、印度族。
新加坡共和国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身的国度,曾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1959年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国家。
几十年来,新加坡坚持把政治管制与经济自由相结合,把共同理想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把一党独大与争取民众相结合,迈开了奋进的步伐,奏响了和谐的乐章,创造了经济腾飞、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新加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
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注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模式成为我国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中城市的楷模。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
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
马来西亚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其中马来族占62%,华族约占31%,其余为印度族裔,首都吉隆坡。
上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
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一度下滑,后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经济明显好转。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
近年来,马来西亚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取得较快增长。
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将重点转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带动乡村发展。
积极推动消费和投资,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实现经济多元化。
二、借鉴的经验
在参观考察过程中,我们在寻找,我们在思索,寻找新加坡成功的经验,思索济源人学习的取向。
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确实取得了骄人业绩,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
新加坡与我市对比,有其共同属性,也有其特质。
新加坡面积为623平方公里,我市面积为1931平方公里;新加坡为城市国家,我市城市化率也非常高,城市管理有其共性的一面;新加坡产业发展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我市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管理方式也有共同的要求;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且保持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市在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较好成效,城市管理体制、发展思路有其一致性等。
为此,我们认为,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中值得我市借鉴的地方主要有: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
天然局限与现实图存。
有人说,忧患意识是新加坡之魂。
在新加坡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接触过议员、局
长、总裁、教授、市民,无不体察着他们沉重的危机感。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蕞尔小国,连日用的淡水、填海的泥沙、建房的材料都要进口。
尽管过去4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加坡政府一直提醒国民要保持忧患意识。
例如新加坡是一个没有淡水资源的国度,但他们建立了遍布全境的雨水收集系统,兴建了4座新生水厂,实施了海水淡化,使淡水自给率达到50%,成为全球水务管理模范国。
当邻国禁止陆沙出口新加坡时,新加坡政府立即将储备沙投放市场,这种连陆沙也储备的做法让邻国始料未及,造成大批沙厂倒闭。
针对本国国土狭小的状况,新加坡积极拓展在海外的投资。
目前,该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十个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区,其中在中国就有比较著名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成为新加坡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致新加坡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总是能够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
(二)先进的管理理念。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为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树立了现代都市发展的典范。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其树立的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它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法治保障。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花园城市”建设。
新加坡城市规划分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两个层面。
概念规划主要制定土地和交通的规划蓝图,更多的是对城市发展框架的研究。
总体规划是在概念规划的基础上,整合55个分区的控制性规划编制而成,为法定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城市管理发挥法律作用。
其次,强调服务优先。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政府转
变传统管制思维,树立亲商思维、服务理念,政府行为由命令型转变为服务型。
再次,加强法治保障。
新加坡是一个法治国家,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特权,法律之上没有权威。
新加坡城市管理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长效管理。
(三)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
新加坡城市管理体制的特点在于:(1)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明确。
在新加坡城市管理中,国家发展部等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责是法定的,特别是有关部门下属的多个法定机构,均由议会授权设立。
(2)城市管理协调有力。
新加坡城市管理涉及诸多相关部门职责,有些管理也存在衔接、配合等问题。
为了增加管理合力,新加坡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
这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在拟定政策、综合协调有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立严格的考评监督制度。
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其考评项目非常体系化,对每项指标都有十分具体的评分标准,这就减少了考评中的人为主观评判程度,硬化了考评工作。
(4)社区自治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政府在城市管理上很有特色的一点就是社会和公民角色的确立,并使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
新加坡将城市划分为5个社区,并设立社区发展理事会,在推动社区自治和参与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
新加坡以亲商而著名,素有“亲商政府”之称,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商环境。
新加坡的面积虽然只有600多平方公里,但却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加之贸易和投资开放,成为重要的贸易通商港口和物流中心。
在新加坡,除了对烟、酒和汽
车等课以重税之外,其余的进口商品全部免税,不加限制。
新加坡热衷于双边自贸协定,已经分别与美国、日本、新西兰、欧洲等地签订协议,正在与印度、加拿大、韩国、卡塔尔等国家谈判,大有形成世贸协定中枢的趋势。
新加坡对企业税收采取低税制,只征收所得税1个税种,税率为20%。
为鼓励企业研发,新加坡还实行了研发费用双重扣除制度,以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
对于经营先导型产业的技术企业,免税期可长达10年。
为鼓励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设在新加坡,政府对公司总部的税收只有 0%~15%。
这一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入驻新加坡。
自1998年美国altexpetroleum总部从达拉斯迁到新加坡,接受新加坡政府第一个总部奖后,短短3年时间,就有3600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在新加坡落户,其中有220家得到了经济发展局的补贴,外来公司在当地的消费比8 年前增加了10倍。
新加坡经发局正计划到201X年再吸引280家国际知名企业把总部设在新加坡。
除了对企业的低税收之外,为了刺激外资,经发局还采取了直接补贴或共同承担经营成本以及合资等形式,
(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的非凡成就是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取得的。
在新加坡,没有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只有公积金,其政策导向是不发横财、不养懒汉。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堪称世界一绝,公积金按个人薪酬的20%、雇主同等配套20%上缴公积金局,分别存入普通户头(用于买房子、股票、黄金,支付大学学费)、特别户头(用于养老)、保健储蓄户头(用于住院费用),这是一种强制储蓄制度,实行多赚多储,失业者不能提取,只有在55岁以上或放弃公民权、残废不能工作、心理不健全时才能提取。
在新加坡,工作没有保障,随时可能被裁减,但就业和住房有保
障。
在就业方面,政府设立技能发展基金,对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进行培训。
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还通过居民调查、职业介绍、帮助做好面试准备等形式,积极帮助失业人士找工作。
近10年,新加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左右。
在住房方面,新加坡政府大规模建设公共组屋,以商品房价格40%以下的低价卖给居民,在购买5年后可以再买1套大的,在退休后还可以买1套小的。
现在,新加坡93%的居民有自己的住房,其中85%是组屋房。
新加坡居民除劳有所得、住有所居之外,政府还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财政每年度派发一定数量的花红,并实行高收入者少发、低收入者多发。
以就业、住房为主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了全民劳动,实现了全民共享,使新加坡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共建共享的创业社会。
(六)优惠的吸引人才政策。
新加坡将人才立法放入《移民法》框架内,吸引人才与吸引投资相结合,恰当地处理了补充简单劳动力和限制不需要的人员入境的关系。
鉴于小国寡民的现实,新加坡还花大气力吸引外来人才。
1992年,新加坡一次性从海外引进700多名博士;1999年,又重点面向印度引进软件人才。
他们还通过面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招收应届初中生、高中生的办法,引进优秀者加以培养。
1991年~2000 年,外来移民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1%,其中智力型和技能型移民的贡献占37%。
虽然他们的人数仅占外来务工人员的1
4,但贡献却是非智力移民的10倍。
以研发领域为例,2002年,新加坡全国共有两万名研发人员,外来人才高达78%。
目前,新加坡外来人力达到67万,其中
6.5万个雇佣准证持有者属于拔尖人才。
这种网罗天下英才加以培养、为我所用的做法,使新加坡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在1991年至200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37%来自于外来人士。
三、考察的启示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济源,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我们不断地对比、不断地审视,在学习中考察,在考察中思考。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当前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强化危机意识,以进取精神抢抓发展机遇。
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熔铸了新加坡的国魂,成就了新加坡的今天。
在这个大浪淘沙的竞争时代,知足常乐就等于自取覆亡。
作为中原城市,济源缺乏区位优势,缺乏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关键任务。
我们决不能守着“老底子”,过着“小日子”,坐井观天,沾沾自喜。
济源建市以来,特别是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以来,全市人民充分发扬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在全省18个地市中各项经济指标连年攀升。
面对当前的危机和挑战,我们跟得紧是机遇,跟不紧是挑战。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建设,就必须以实力做支撑,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增强实力上来,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三种意识”,弘扬“六超精神”,加快全局谋划、推进整体布局,抓住发展机遇、打造产业集群,加快组团建设、发挥龙头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力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抓好统筹规划,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与管理。
郭庚茂省长提出:“济源要按照全区域城乡统筹的要求去规划,可以参照新加坡模式搞城镇化。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具体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既不照搬,又要突出我市实际,做到循序渐进。
一是要认真谋划发展战略。
在新加坡不论是城市概念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规划的每次修订,都要有交通、工业、公共组屋、环境、经济发展、旅游、娱乐、土地、文化艺术等政府部门的参与,所有的规划都兼顾各方的发展和保护。
此外,新加坡所有的规划与发展的管制程序和计划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专门网站上浏览规划蓝图,了解每一块土地的规划。
我市制定了《济源产城一体发展战略研究》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1133”发展战略,确立了推进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统筹性,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历史积淀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城市景观与城市功能相结合,深刻分析未来10年、20年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新走势、新特点,认真做好中心城区、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化等3个层面的综合规划。
规划好济源经济发展的蓝图,特别是要确定好今后5年、10年的产业定位和园区定位,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二是要加强城市建设规划。
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围绕建设“花园城市”和“花园中的城市”的目标展开,突出道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城市环境的绿化建设,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体系,这都是值得
我们所借鉴的。
在城市建设上我们要学习好的经验做法,统筹规划,对济源的城管工作进行创新,从总体规划、建筑性详规等各方面统筹协调、认真规划。
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完善责任管理体系,提升城管执行力,以管理促环境的优化,以管理促竞争力的提升,以管理促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精细运作当前工作。
对于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扩容提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不能浮于表面、抓而不紧,不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确保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研究招商策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从新加坡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经济起飞,前期是靠制造业拉动,后期是靠服务业支撑,因为先有人流物流才会有资金流信息流。
作为一个后发地区,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招商策略,加大引资力度。
一是要突出引进重点。
只有把产业龙头树起来了,才能吸引配套企业持续跟进。
要了解和分析跨国公司、大财团、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意向,对我们有条件承接的列出目录,并作好项目筛选和包装,一家一家地敲门招商。
同时,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提高招商引资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
二是要建立合作网络。
新加坡的招商引资工作之所以成就斐然,靠的是遍布全球的国际网络。
他们成立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新加坡经贸理事会(经贸论坛),由双方各安排10至30名成员组成,成员中既有商务官员,又有知名企业家。
国内一些省份也成立了新加坡—广东(浙江、山东、辽宁、四川等)经贸理事会。
我们要借鉴新加坡和其他省份的做法,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企业家、华人社团的联络,常
年了解招商信息,使招商引资工作经常化、专业化。
近期或明年上半年我们将邀请新加坡、马来西亚工商界人士来我市参观考察,增进合作与交流,力求在与新、马等国企业的合作上取得突破。
三是要优化产业发展,积极对接转移辐射。
对沿海产业转移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要从操作层面加以考量和研究,了解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规避风险,这样才能趋利避害、长袖善舞。
四是要创造亲商环境。
新加坡亲商的表现,主要是部门工作精简透明、税率低廉、基础设施完备、政府对企业干预少。
我们要树立简洁办事的理念,进一步整合工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罚款,建设好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立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平台,防止部门干预企业生产经营,让外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好、长得快。
五是要提升对新加坡的服务贸易合作。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助推了我市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加速化和自由化发展。
从我市发展情况看,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一,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应处于服务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而我市目前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比重很小,如金融、保险、通讯、咨询、信息等,这些行业都处于初步阶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我市比较,新加坡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丰富,在物流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信息和技术服务等项目上有比较优势。
此外,新加坡还是我市外派劳务业务的大市场,金融危机影响减退后将是我市巩固和扩大对新加坡劳务合作的时机。
4.重视智力投入,以人力开发提升行政作为。
吸引外来人才为我所用,是新加坡短期内从贫穷跨越到发达行列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既注重吸引实用型人才,也着眼于未来发展,每年有计划地从中国等国家吸引优秀大中学生,资助其在新加坡留学,签订合同,要求其毕业
后至少在新加坡工作6年。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引进外来智力为我所用,对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济源至关重要。
为此,要在3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改革干部培训模式。
实事求是地讲,我市干部队伍与新加坡公务员队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缺乏国际比较思维、商务交往能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法则等方面的专才。
我们在干部培训上,既要舍得花钱,又要善于花钱。
要多安排一些境外培训和异地教学,本地学习要实行菜单式选题培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作为辅助,提高培训工作的总体水平。
二是要引进外来智力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智力,新加坡政府设立政府咨询委员会和经济检讨委员会,一些部门也设有咨询机构,让一些国内外顶尖专家为政府献计献策。
我们要充分借鉴新加坡引进外来智力资源的经验,聘请新加坡、香港、深圳和省内知名学者担任委员,定期听取他们对济源发展的意见,提高政府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三是加快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出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亮出诱人待遇,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搞好社会保障工作,使其衣食无忧、后顾无患,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提升我市的整体竞争力。
在审视中思考,在思考中奋进。
总之,我们应借助这次考察,把学到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真正使之在研究确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今后的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出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早日把济源建设成为全省最富最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