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搬家这天,道口乡政府派了一辆130客货两用车来,全部家当一车就“解决”了:车前棚坐着侯爱英(王 伯祥妻子——编者注)和三个孩子,后货厢里拉着千余斤小麦、几百斤玉米,还有水桶、锅灶、风箱 和一套旧式桌椅及零碎破烂家具。
3年后,王伯祥升任寿光县委副书记,1983年8月28日,他从道口往县委大院搬家。这次来的车多了:那 些在王伯祥帮助下“发”起来的企业老板,早早地就发来车在门口等着,货车、双排车、面包车,总 共四五辆,县委办公室还来了两部“大解放”。可谁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从屋里搬出来的东 西少之又少,除了三年前那堆破旧不堪的家具外,几乎别无财物,最后连两捆当引火用的干棉槐条子 也装上了车。即使这样,乡政府那辆130也没装满,县委办公室来的“大解放”只好放空而回,弄得 没尽上力的企业老板们十分尴尬。
当前,新闻报道的潮流是烛照普通人 的生活,讲求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来反映 阳光。要写好新闻报道,必须要学会“讲 故事”,选准报道的“点”。特别强调新 闻的导语写作。
王伯祥搬家
来源:《求是》 作者:王良瑛 李登建 展恩华
道口乡地处北大洼,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加上此时农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乡干部五分之四是单职工, 下午下班就回家干农活,早晨七点半到机关上班,天天“跑趟子”,精力难以集中在工作上,更无法 安排晚上的会议。针对这种情况,王伯祥决定带头把家搬到道口乡驻地,心无旁骛地打好道口翻身仗。
正当人们为这一情景唏嘘不已的时候,一辆地排车拉着一个崭新的大立橱急急到来——侯爱英的二妹妹 见姐姐家的家具实在不像样,拉到潍坊太丢人,特意买了这个大立橱送给他们。大立橱红漆闪闪,才 给王伯祥的“乔迁”充了充门面,带来一抹喜庆。
车装好了,王伯祥把分管行政的办公室副主任郑茂华叫到跟前,把房子大门和各屋共十几把钥匙一把不 少地交给他。
吃过早饭,王伯祥家里来了不少人,有来为他们的好书记送行的,有送行兼想出把力气、帮着搬东西的, 也有个别来瞧瞧伯祥书记“家底”的。
但是,实际情况却令所有的人惊讶:最显眼的东西只有一台冰箱;当年老父亲做的新桐木床床沿已经变 黑,和原来那些旧桌椅装在一起,色彩倒也和谐一致;另外还有十几个塞满被褥的纸箱子,除此别无 其他。潍坊市政府派来的一辆货车没啥可拉,干脆装上了院子里还没烧完的蜂窝煤和木柴。
郑茂华不接:“王书记,钥匙你先带着吧,日后你来寿光也好住一住。” “不了。咱们住房紧张,把房子分配了吧。”王伯祥的态度真诚而又不容分辩。 郑茂华不得不把钥匙收起来。 人们围了过来,有人终于控制不住了,声音颤颤地说: “王书记,你让咱寿光富起来了,可是你自己……” “咱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当也比你多呀,你呀你……” 王伯祥朗朗地笑着,不以为然:“这不很好嘛!” 人越聚越多,门口,路旁,站了一大片。王伯祥一一和大家握手道别。 那些默默不语的人,心里本就像堵了团棉絮一样难受,在握住王伯祥手的一刹那,泪水突然涌了出来,
不过,王伯祥入住县委家属院后,很快添了三件新家具——老父亲见孙子、孙女都长大了,该分床了, 就伐了家里的梧桐树,找村里的木匠打了三张桐木床。木料用完了,老人就用高粱秆一根一根地勒出 三个“床板”。床是够用了,餐桌还没有,一家人就挤在一间做饭的小棚子里,在一个破木箱子上吃 饭……
现在这第三次搬家,该不会那么寒碜了吧?因为王伯祥在这里住了将近9年。这期间,任县委副书记3年, 任县委书记近6年。如今,多少“有来头”的搬家,不都是大小车辆、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呀?
——李瑞环
(1999年给人民政协报创 刊50周年的题词)
人口新闻写作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新闻 写作,对我们办报人和计生系统的广大新闻 报道通讯员来说,如果说真正理解并落实了 这四句话的精髓,那办出一份高质量的报纸, 写出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
对我们来说,要想搞好人口新闻报道, 也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
不少人呜呜地哭大了声。 王伯祥的眼睛也红了,湿了…… 10时许,王伯祥向送行的人们挥挥手,上车起程,离开了这块生他养他而又饱浸了他的心血和汗水的热
土,离开了奋斗在这块热土上的勤劳善良的人民。 王伯祥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不到6年,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王伯祥搬家.doc收入2万元的蔬菜大棚,
留下了120万亩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势头良好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4850多家机声隆隆、财源 滚滚的企业,留下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全县100万人、23万农户,有70%成了万元户、十万 元户、百万元户…… 而他自己的家,只用一辆130汽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选自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大地为鉴》一书) 王伯祥搬家.doc
• 新闻“语言”的特征 鲜活、朴实、概括
• 要运用好新闻“语言”,必须与“文件腔” 说再见
来源: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7日 04 版)
作者:
记 者 邢兆远 通讯员 邵黎明
来源: 《日报》 (2011年07月14 日 01版)
作者: 记者 杨国 胜 通讯员 张学文
逄春阶
谢谢大家 <END>
人口新闻采写浅谈
王爱军
人口新闻是新闻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小的 分枝。对于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人口新闻写作 来说,对它的写作规律的认识和这一行业新 闻的历史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如何写好人口新闻,前政协主席李 瑞环对《人民政协报》的题词,可谓言简意 深、一语中的。
传达上级精神 反映群众呼声 遵循新闻规律 不断改革创新
1版a
1版
5版c
5版d
6版a
6版c
7版a
7版b
8版b
8版e
16版a
16版b
四、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首先必须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
真实---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鲜---新闻的立身之本 典型---新闻的价值体现
1、“非故事”不新闻
二、准确反映当地实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立足德州实际 胸怀全省大局
了解当地工作在全省的位次,了解全省工作的 现状。以全国全省的工作来定位当地的工作, 务必远离虚夸、空泛的问题 。
三、尽量切合媒体需求(解决给谁写的问题)
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版面设置和对稿 件的基本要求。知己知彼,才能提高投稿 命中率,对通讯员来说,提高投稿的命中 率,还需要深入研究所投媒体的需求与编 辑习惯。
《王伯祥搬家》
来源: 《求是》
作者: 王良瑛
李登建
展恩华
2、“角度”为王
“日常”要化为“神奇”。不变的是工 作,可变的是观照工作的视角
写作的角度决定认识的深度和稿件的 质量。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找到出新的 “角度”。
“角度一变天地宽”。对人口新闻写 作来说,尤其如此。
3、会说“新闻腔”
• 语言决定思维 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水平代表 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水平。
❖ 一、正确理解上级精神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 二、准确反映当地实际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 三、尽量切合媒体需求 (解决给谁写的问题) ❖ 四、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上级精神(人口新闻报道写什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党对新闻媒体的要 求。人口新闻报道也必须围绕全省人口计划生 育工作中心,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工作重点,服从服务于全省 全市工作大局。 全省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工作重点和协会工作 重点就是当前我们人口计生宣传的报道重点。
3年后,王伯祥升任寿光县委副书记,1983年8月28日,他从道口往县委大院搬家。这次来的车多了:那 些在王伯祥帮助下“发”起来的企业老板,早早地就发来车在门口等着,货车、双排车、面包车,总 共四五辆,县委办公室还来了两部“大解放”。可谁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从屋里搬出来的东 西少之又少,除了三年前那堆破旧不堪的家具外,几乎别无财物,最后连两捆当引火用的干棉槐条子 也装上了车。即使这样,乡政府那辆130也没装满,县委办公室来的“大解放”只好放空而回,弄得 没尽上力的企业老板们十分尴尬。
当前,新闻报道的潮流是烛照普通人 的生活,讲求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来反映 阳光。要写好新闻报道,必须要学会“讲 故事”,选准报道的“点”。特别强调新 闻的导语写作。
王伯祥搬家
来源:《求是》 作者:王良瑛 李登建 展恩华
道口乡地处北大洼,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加上此时农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乡干部五分之四是单职工, 下午下班就回家干农活,早晨七点半到机关上班,天天“跑趟子”,精力难以集中在工作上,更无法 安排晚上的会议。针对这种情况,王伯祥决定带头把家搬到道口乡驻地,心无旁骛地打好道口翻身仗。
正当人们为这一情景唏嘘不已的时候,一辆地排车拉着一个崭新的大立橱急急到来——侯爱英的二妹妹 见姐姐家的家具实在不像样,拉到潍坊太丢人,特意买了这个大立橱送给他们。大立橱红漆闪闪,才 给王伯祥的“乔迁”充了充门面,带来一抹喜庆。
车装好了,王伯祥把分管行政的办公室副主任郑茂华叫到跟前,把房子大门和各屋共十几把钥匙一把不 少地交给他。
吃过早饭,王伯祥家里来了不少人,有来为他们的好书记送行的,有送行兼想出把力气、帮着搬东西的, 也有个别来瞧瞧伯祥书记“家底”的。
但是,实际情况却令所有的人惊讶:最显眼的东西只有一台冰箱;当年老父亲做的新桐木床床沿已经变 黑,和原来那些旧桌椅装在一起,色彩倒也和谐一致;另外还有十几个塞满被褥的纸箱子,除此别无 其他。潍坊市政府派来的一辆货车没啥可拉,干脆装上了院子里还没烧完的蜂窝煤和木柴。
郑茂华不接:“王书记,钥匙你先带着吧,日后你来寿光也好住一住。” “不了。咱们住房紧张,把房子分配了吧。”王伯祥的态度真诚而又不容分辩。 郑茂华不得不把钥匙收起来。 人们围了过来,有人终于控制不住了,声音颤颤地说: “王书记,你让咱寿光富起来了,可是你自己……” “咱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当也比你多呀,你呀你……” 王伯祥朗朗地笑着,不以为然:“这不很好嘛!” 人越聚越多,门口,路旁,站了一大片。王伯祥一一和大家握手道别。 那些默默不语的人,心里本就像堵了团棉絮一样难受,在握住王伯祥手的一刹那,泪水突然涌了出来,
不过,王伯祥入住县委家属院后,很快添了三件新家具——老父亲见孙子、孙女都长大了,该分床了, 就伐了家里的梧桐树,找村里的木匠打了三张桐木床。木料用完了,老人就用高粱秆一根一根地勒出 三个“床板”。床是够用了,餐桌还没有,一家人就挤在一间做饭的小棚子里,在一个破木箱子上吃 饭……
现在这第三次搬家,该不会那么寒碜了吧?因为王伯祥在这里住了将近9年。这期间,任县委副书记3年, 任县委书记近6年。如今,多少“有来头”的搬家,不都是大小车辆、浩浩荡荡、气势非凡呀?
——李瑞环
(1999年给人民政协报创 刊50周年的题词)
人口新闻写作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新闻 写作,对我们办报人和计生系统的广大新闻 报道通讯员来说,如果说真正理解并落实了 这四句话的精髓,那办出一份高质量的报纸, 写出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
对我们来说,要想搞好人口新闻报道, 也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
不少人呜呜地哭大了声。 王伯祥的眼睛也红了,湿了…… 10时许,王伯祥向送行的人们挥挥手,上车起程,离开了这块生他养他而又饱浸了他的心血和汗水的热
土,离开了奋斗在这块热土上的勤劳善良的人民。 王伯祥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不到6年,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王伯祥搬家.doc收入2万元的蔬菜大棚,
留下了120万亩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势头良好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4850多家机声隆隆、财源 滚滚的企业,留下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全县100万人、23万农户,有70%成了万元户、十万 元户、百万元户…… 而他自己的家,只用一辆130汽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选自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大地为鉴》一书) 王伯祥搬家.doc
• 新闻“语言”的特征 鲜活、朴实、概括
• 要运用好新闻“语言”,必须与“文件腔” 说再见
来源: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7日 04 版)
作者:
记 者 邢兆远 通讯员 邵黎明
来源: 《日报》 (2011年07月14 日 01版)
作者: 记者 杨国 胜 通讯员 张学文
逄春阶
谢谢大家 <END>
人口新闻采写浅谈
王爱军
人口新闻是新闻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小的 分枝。对于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人口新闻写作 来说,对它的写作规律的认识和这一行业新 闻的历史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如何写好人口新闻,前政协主席李 瑞环对《人民政协报》的题词,可谓言简意 深、一语中的。
传达上级精神 反映群众呼声 遵循新闻规律 不断改革创新
1版a
1版
5版c
5版d
6版a
6版c
7版a
7版b
8版b
8版e
16版a
16版b
四、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首先必须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
真实---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鲜---新闻的立身之本 典型---新闻的价值体现
1、“非故事”不新闻
二、准确反映当地实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立足德州实际 胸怀全省大局
了解当地工作在全省的位次,了解全省工作的 现状。以全国全省的工作来定位当地的工作, 务必远离虚夸、空泛的问题 。
三、尽量切合媒体需求(解决给谁写的问题)
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版面设置和对稿 件的基本要求。知己知彼,才能提高投稿 命中率,对通讯员来说,提高投稿的命中 率,还需要深入研究所投媒体的需求与编 辑习惯。
《王伯祥搬家》
来源: 《求是》
作者: 王良瑛
李登建
展恩华
2、“角度”为王
“日常”要化为“神奇”。不变的是工 作,可变的是观照工作的视角
写作的角度决定认识的深度和稿件的 质量。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找到出新的 “角度”。
“角度一变天地宽”。对人口新闻写 作来说,尤其如此。
3、会说“新闻腔”
• 语言决定思维 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水平代表 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水平。
❖ 一、正确理解上级精神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 二、准确反映当地实际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 三、尽量切合媒体需求 (解决给谁写的问题) ❖ 四、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上级精神(人口新闻报道写什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党对新闻媒体的要 求。人口新闻报道也必须围绕全省人口计划生 育工作中心,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工作重点,服从服务于全省 全市工作大局。 全省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工作重点和协会工作 重点就是当前我们人口计生宣传的报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