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倒闭公司一览表

近期倒闭公司一览表
近期倒闭公司一览表

近期倒闭公司一览表

资:

4."5万人惠普戴尔施乐成主力2008年10月25日联想集团50人电脑制造联想集团称第四轮全球裁员不涉及中国2008年10月25日高盛3260人投资银行高盛全球裁员3260名失业人数或超20%2008年10月24日施乐3000人打印和文件服务施乐Q3盈利

2."46万人电脑制造商惠普计划未来三年裁员

2. "46 万人

海南航空(貌似集团内部的公司在重组和合并)、

东航(地勤人员降薪幅度较大,奖金降低了一半数额;空勤人员由于奖金与航班挂钩,国际航班数量的减少,使得实际收入略有下降。他们亏损厉害,已经跌破净资产了,目前还准备借势头购买上航,现在谈判中,8过好象上航有扭亏为盈的趋势哦~PS,3 季报的数据显示,东航的资产负债率似乎达到98%以上,话说100%以上那就叫资不抵债?…再次感叹,不愧是国有”企业啊~另,人家美国把飞机停沙漠上减少损失,东航停哪里呢?大海上?有闲的达人可以来继续扒~呵呵)、南航(裁员降薪),

中信证券(平均降薪15%,今年无分红)、

华联三鑫(化工品,中国最大的pta 工厂,股票现资产重组,抄期货没钱了~),

上钢五厂(大批工人开始轮岗),

宝钢(近期也有实施降薪的计划,说要降好象又没降,但是年终奖是敲特了?宝钢也裁员了,50岁以后一刀切,都提前退休,而且现在开始已经无计划任务了,要到明年过年后),

上钢一厂(轮岗的可能性很大),

博客网(解散,应该就算倒闭了吧),

中芯上海(上海的年底强制休假,无薪休假),

宏力(本周应该开始正式裁员),太子奶(好象资金链出问题,负责人似乎跑了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Terry Gou的话报导称,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恶

化,

鸿海集团可能会在2008 年年底前裁员10%-15%。)

清华同方(或将裁员近三成来应对PC行业下滑),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计划终究还是搁浅了。随之而来的,

是公司一份计划裁员的决定。)

阿里妈妈(失败遭淘宝收编将大裁员!原来接近600 人的团队将缩减至300 人甚至更少)

联想集团(宣布全球总部裁员50 人新一轮裁员开始,大陆如何谁来八一

下?)

展讯(日子不好过,可能要大幅裁员。但无确切裁员消息。)

中原地产(降薪,裁员15%),武钢集团(普通工人降薪20%,而处级及处

级以上干部降薪幅度则将达到

50%)

国电集团公司(因亏损全员降薪)上海一统、广东翔盈快递(先后因加盟之祸倒

闭),宅急送(而国庆前,国内民营快递旗帜型企业,裁员5000 人),万科

上海公司(正将一些非业务部门人员抽调至销售前线。约有3%的员工因为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而与万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惯例,

这一数字在最后一个季度增加有限,预计全年仍会有4%~5%的员工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PP LIVE( P2P网络视频软件也宣布启动裁员计划,约10%的员工,主要为

负责合作、市场方面的职员。)

TCL电脑(裁员至30余人总部迁至惠州)

联华电子(IC芯片制造商,裁员400名)

外资:

施乐、友邦、

DELL(正在与惠普竞争全球个人电脑业头把交椅的戴尔公司表示,由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需求量将出现进一步的下降。受此影响,戴尔公司的股价在9 月16日纽约市场的集合竞价中下跌了约

8."3%。)、

西门子(这个MS老裁了~裁员16750人占员工总数

4."2%,大陆有直接影响),

雅虎(中国雅虎今日大幅裁员多个部门已被整体裁撤)、

德信无线(在 6 月、7 月进行大规模裁员,从年初的1000多人减少至目前的300人,裁员幅度超过70%。同时,德信无线CTO CFO也都双双离职。)、美津?r、HP (重组ing,兼并了EDS后,情况不是很美妙~)、

GM & Delphi (有人坚持美国在裁,中国影响不是很大~也有人说中国在裁,

力度不小~最近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自己判断哦~呵呵),三维生物制药(做抗肿瘤的药的。。他们销售部,浦西办公室,9 月份全部裁掉,外聘的技术老板

回美国了,他们浦东的药厂早晚关。),荷兰银行(有该行人员指出报道不正确,那偶给连接,大家自己看,话说我觉得偶很客气了,非要把原始的扒出来~ 叹,那大家自己看吧~连接在这里:

http:

*非荷兰合作银行,2回事~),

NIKE (缩减中国生产),

美国嘉盛(证券经济公司倒闭),

智联招聘(有倒闭可能,投资失败,目前裁员中?…汗,也有说要卖掉的,看起来的确危险~又有内部人员称情况一片大好,1点2亿资金将陆续进入中国,明年将加大上海市场开发力度~最近已经被外资收购,恩恩~情况比较复杂啊~大家自己判断吧~呵呵~),

辉门(所有汽车公司的配件供应商确定裁员),

ebay (裁员),

Intel+美光(新加坡Project cancel,全员被裁,几百人吧。intel内似乎裁减了一个部门,不知道是否说的是一个事情~),

fedex (只出不进CS部去武汉,又一个跨国公司的损招,不肯去武汉的,自然就自动“离职”咯~理由:

豁胖,硬吃大田,现在喇叭腔了,如果JCA到其他部门不成功的话,公司支付赔偿!共70人左右,明年3月前若没有JCA成功的话,只能被FIRE掉了),

博报堂(日本第 2 广告公司,似乎今年以来有大手笔裁员。),

trident (半导体行业国内也在裁),

大众汽车(车间里轮岗),

特许(裁员,集体降薪),

花旗(有合并可能,美国方面决定裁员4200人,约占其总员工数量的1%,此举也可以节省

3."37 亿美元的成本。此前,花旗已于去年4月裁员阿克苏诺贝尔(生产油漆的,中国区进行大裁员,天津公司现已裁掉各类人员达200多人,而阿克苏.诺贝尔东莞公司裁掉人员300多人,并有可能要搬离东莞。)汇丰银行(全球裁员1100 人香港占百,去年大陆开裁~)

甲骨文(收购BEA导致人员重叠将裁员500余人,但是目前大陆方面没有

相关负面消息)

宝马公司(计划2 0 0 8年裁员8 0 0 0人,同样大陆目前没有进一步动

作)

诺基亚西门子(在华裁员350 人)

Sprint Nextel (将裁减约4 千名员工,大陆方面没有相关新闻)北电网络(业务调整计划中将裁员2100人,大陆无相关新闻)

Sun (裁员2500人,大陆无相关新闻),

博纳公司(PropNex)(新加坡房地产公司,有裁员,大陆无相关新闻),

沃尔沃(宣布裁员3300 人,中国应该没什么影响)汇源果汁(刚卖给可口可乐就裁~裁员2600 人,虽然上半年纯利

3. "67 亿元,但若不计算

2. "5 亿元来自可换股债券股权公平值变动收入以及所得税大幅下调

42."5%,其核心盈利实际上倒退了

19."1%。分析人士表示,这才是汇源上半年大幅裁员的原因)丰田(半年在日

本国内裁员两成以上,大陆没有影响),瑞银(宣布重组投行拟裁员2000 人,大陆没影响)韩国汽车制造商双龙汽车(海外裁员,大陆目前没有消息)

CISCO(美国裁员129人,关闭德州宽带电话业务,大陆没消息)

英飞凌(Q3亏损销售额环比跌2%将裁员3000人,大陆没消息)

马士基(四月前裁员3000人,马士基内地开始裁员了,FICO裁10%其他部

门可能比例更高~)

百事可乐(因经济不景气裁员3300人关闭 6 个工厂,大陆没裁员消息)戴姆勒(裁员3 5 0 0人并关闭北美两家工厂,大陆没相关新闻)索爱(合并研发部或将裁员2000 人,大陆没相关新闻,不过怀疑有可能有重组)

21世纪网讯福特澳大利亚公司(FordAustralia)(该公司计划裁员450人,大陆没相关消息)

Actel (半导体,裁员10%,基本上半导体的好象全裁了……)

Mattson Technology (裁减80个职位以进行成本调整”大陆无相关新闻)天盛英超(用户稀少亏损难免已在全国范围大裁员,成都分部上赛季有10 余名员工,而目前只剩4人,题外话一句,这家公司说实话,就基本上没好过??…)星巴克(7月份进一步裁减了将近1000名员工,并宣布将关闭61家澳大利亚分店,大陆没相关新闻)

路坚快递(韩国第四大快递企业在广州也陷入停业)

美光(半导体,将裁员15%过冬!关闭200毫米晶圆工厂)

NVIDIA英伟达)(全球最大的显卡厂商,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60人,约占全公司员工的

6."5%。NVIDIA中国区也将受到裁员影响,目前中国区有400余名员工。)

钱柜(也在裁员。然后听说把总部搬到深圳去,肯去的人就跟过去不过么有任何额外补贴不愿去的人有的就安排到门店中去。)

飞利浦(企业内部消息:

美欧关厂诺干个,裁员

4000."中国不清楚)

德州仪器(裁员卖厂,整个wireless部门就是手机芯片部门要卖掉),

阿迪达斯(挟持代工厂撤离中国,应该是减少在中国的生产吧~)

摩托罗拉(全球裁员三千自保中国公司难以幸免,中国解散CDMA研发团队)

赛门铁克(年底前裁员,估计七八百人的规模,中国情况不明)

美国艺电公司(全球最大的互动娱乐软件开发商及发行商裁减500到600 名员

工,中国不明)

飞思卡尔(半导体全球裁10%,中国不知道)

Qwest (通信第三季度净利润大跌9成,将裁员1200人,无中国消息)

时代华纳(旗下子公司宣布重组裁员600人,无中国消息)

惠而浦(家电制造09 年末裁员5000 人,无中国消息)

奇梦达(内存生产商裁员3000 人应对全球芯片市场衰退,中国不知道)

思科(网络设备商美国裁员129人,无中国消息)

西班牙电(电信运营商裁员700 人,无中国消息)

半导体行业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国际著名半导体公司IR (被收购)

全球最大内存代工企业,奇梦达(亏损,被收购)

AMD 裁员,并剥离亏损的晶元厂

台联电(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代工厂)裁员10%

台积电(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代工厂,号称台湾最赚钱公司),人力冻结,停发股票期权

In tel (中国的大多数分公司)人力冻结

成都中芯国际(半导体foundry )。基本要停产转手

中芯国际(全国),停发加班费,年底休息 1 月,44 级以下年底减薪30%乐山菲尼科斯(半导体公司,Onsemi 和乐山无线电合资企业)准备停产

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降薪15%,裁员10%

NXP (恩智浦,菲利浦的分公司)裁员上海先进(半导体,飞利浦的合资公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 摘要:本文从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出发,结合国内银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对银行信贷决策方面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主要有: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结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市场价格的认识;借款人稳健经营问题,尤其是流动性风险问题;银行分散化投资的信贷原则问题;关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问题,等等。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Enron Corp.ENE),曾名列世界500强第16位,并连续4年荣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2001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赞的公司。2001年9月30日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618亿美元;2000年8月,其股价曾超过90美元,其业绩甚至超过IBM和AT&T这些市场表现优异的公司。但即使是这样曾经是“业绩优良”的巨型公司,在涉嫌做假帐,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下调为垃圾级,不得不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破产案。该公司目前也在中国开展业务,其破产在全球证券及银行业中引起较大震动。本文从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出发,结合国内银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对银行信贷决策方面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要对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不仅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关注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金融分析的三大支柱之一。正确理解衡量资产与负债价值的核心原则,对于金融机构正确决策及防范信贷风险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在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审时,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其财务报表,但由于这些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会计专业的原则制定的,仅用原始成本计量资产的价格,再考虑折旧后记录下来。显然,其所计量的某项资产或债务的价值,不仅没有考虑资产与负债当前的市场价格,而且忽略了一些经济意义非常重要的资产与负债。因此,某种意义上讲,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仅为账面价值,如果不与其市场价格结合起来,就不能对负债公司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 例如,某家公司因产品质量可靠、信誉良好,或因研发高效而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科技产权,这些虽不一定直接表现为实际资产,但却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样,有关其未来前景的信息,虽不直接表现为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预期因素,如该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相应做出反映。 同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会计价值相比,其市场价格与公司的现金流量、信用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反映更敏感,影响更深,美国安然公司就是

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造假案几乎轰动了全球的金融界,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记录。可以说,其带来震撼程度不亚于同样发生于当年的美国恐怖事件“911”。于此同时,为安然公司连续出具长达16年审计报告的安达信公司,也因此而惨遭闭户。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龙头企业之一,一个是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相继倒闭,令人唏嘘。感慨之余,我们有必要来探寻到底安然和安达信是如何编造了一个长达数年的谎言,而也正是这个谎言,令他们引火烧身。 一、安然公司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的?其会计师事务所又是如何为其掩盖的?(一)安然公司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的? 1、设立金字塔式公司结构,利用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何为金字塔式公司结构,简单 说来即安然公司先通过控股合并 方式取得公司A的控制权(一般控 股股权占比在50%以上),A公司 成为安然的子公司;安然再利用对 A公司的控制权,以A公司的名义去购买另一家公司B,以此类推,直至控制公司X。也许安然公司本身并不持有X公司的股票,但是安然公司却可以间接控制到它。在当时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中,X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需要列入安然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安然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利润,而将损失、负债等转移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关联企业。无疑,安然公司是抓住了会计准则这一漏洞,操纵利润,粉饰数据。 那么,安然公司具体是如何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呢?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的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价格为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5亿美元可以说,这项交易显然是有违公允的,而该巨大的差额却被计入到安然公司业务利润中,安然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创造利润显而易见。此外,就在这个季度结束的前一天,安然将它的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卖给了名为

关于安然破产的企业文化思考

是谁毁了安然? 《中外管理》■罗瑞荣 对于安然公司破产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带来结果。其中企业腐朽文化,应该是导致安然失败深层次原因。因为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思想中,支配着员工行为。分析安然企业文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严重问题。 个人主义促成了官僚安然 企业能吸引优秀人才远远不够,还必须保证员工不断进步。为此安然公司设立了一个绩效评估系统,并认为评价员工绩效最合适人选莫过于他同事。1997年,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级别,这些级别决定了他们奖金和命运。每六个月员工和经理们就要重复这一评估过程,大约三周左右公司就能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直到2000年斯基林在谈到这个绩效评估体系时还曾指出:“如果你想有所创新话,你就必须让员工精诚团结。” 然而,事与愿违,安然绩效评估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企业文化。“人们独立完成自己所有工作”,一位安然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约翰是竞争对手话,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呢?”在这种情况下,安然文化造成了个人主义泛滥,扼制了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随着新经济衰退,要做出突出业绩是越来越难,公司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当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时,这种压力拉动型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成为了一种拉帮结派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雇员。 缺乏团队精神,成为了公司前进致命伤,而团队精神恰恰是实现创新必备条件,因为任何个人都无法完成所有工作。 “赢者通吃”造就了纸糊安然 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设立了一种绩效考核系统后,及时淘汰不合格员工,同时花大钱奖励做出成绩员工。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指望获得做成最大交易那些人更是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奖金。这就是安然公司“赢者通吃”文化。这种文化给员工打下了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烙印。犯错员工立刻就会被解雇,结果不仅促使员工尽可能地掩盖过失,也使员工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公司过去和现在一些雇员都曾指出,保持安然股价持续上升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和会计程序方面冒更大风险,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债务,最终造成了现在状况,用前经理玛格丽特·切科尼话来说,安然是“一座用纸牌搭成房子”。 盲目追“酷”催生了浮躁安然 就在两年前,安然公司执行委员会集中开会,决定为安然公司选择新企业目标。当时安然已经骑虎难下,新业务扩张、新市场开拓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工作。原来企业目标——“世界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因涉嫌做假账,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调,股价急剧下跌至26美分。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一、做假手段 (一)隐瞒巨额债务 安然公司未将两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其中一个SPE应于1997年纳入合并报表,另一个SPE应于1999年纳入合并报表,该事项对安然公司累计影响为高估利润5.91亿美元,低计负债25.85亿元。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华尔街通过该方式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对于SPE,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 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担保合同上的某种安排,虚列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三)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它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过关联企业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这其实是数字游戏。尽管按照美国现有的会计规定,对于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实现的收益可以作为本期收益入账,但安然公司缺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合理预期,也未对相关假设予以充分披露。 (四)安然公司在1997年未将注册会计师提请调整的事项入账,该事项影响当期利润0.5亿美元(1997年的税后利润为1.05亿美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采取了默示同意的方式)。 (五)利用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自我交易,虚增利润13亿元 (六)财务信息披露涉嫌故意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

安然公司倒闭的审计感想

安然公司倒闭的审计感想 审视上市公司的任何重大恶性案件时都必须严格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安然大厦的坍塌,除了蒸发掉安然公司员工的血汗钱和众多无辜投资者的财富外,很有可能使安达信身陷绝境,并引发了对“五大”空前的信任危机。目前披露的证据显示安然公司蓄意舞弊,但为其提供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是否涉嫌与安然公司串通舞弊尚无定论,不过,美国国会的6个调查组,以及司法部、FBI和SEC等部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发起的规模空前的刑事调查所掌握的初步证据,足以表明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难辞其咎。根据目前已披露的资料,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一是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2000年度,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报告,一份是无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段(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的审计报告,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予以认可的评价报告。这两份报告与安然公司存在的前述重大会计问题形成鲜明的反差,已成为笑柄。经过与安达信的磋商,安然公司2001年11月向SEC提交了8-K报告,对过去5年财务报表的利润、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进行了重大的重新表述,并明确提醒投资者:1997至2000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可信赖。换言之,安然公司经过去达信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公允地反映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得到安达信认可的内部控制也不能确保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安达信的报告所描述的财务图像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重偏离了安然公司的实际情况。二是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质量只能是一种奢谈。安达信在审计安然公司时,是否保持独立性,正受到美国各界的广泛质疑。从美国国会等部门初步调查所披露的资料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至少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三是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目前,美国国会调查组披露的证据显示,安达信在安然黑幕曝光前就已觉察到安然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但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采取其他措施。国会调查组获得的一份安达信电子邮件表明,安达信的资深合伙人早在2001年2月就已经在讨论是否解除与安然公司的业务关系,理由是安然公司的会计政策过于激进。四是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在沸沸扬扬的安然事件中,最让会计职业界意想不到的是安达信居然销毁数以千计的审计档案。我们知道,审计最重证据。以客观、真实的证据为依据的审计,被Paton和Littleton(1940/1970)称之为英国对审计行业的最重要贡献。客观、真实的证据也是他们提出的会计基本假设之一。安达信销毁审计档案,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公然挑衅。 安然事件将成为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经典案例而载入史册,值得会计界深思。从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安然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同时也给我们许多启示。独立审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安排。然而,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诚然,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崩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证券市场监管这个系统工程中,其他相关部门也脱离不了干系。布什政府的高官们以及众多国会议员都接受过安然公司的巨额捐款,且与其关系密切,在他们觉察或被告知安然公司深重的财务危机后,难道他们就没有责任向监管当局报告?SEC现在口口声声要加大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但他们对安然公司的监管尽心尽责了吗?谁来监管SEC 这个监管者?新闻界现在对安然公司口诛笔伐,但过去将安然公司择为“最具开拓创新精神”(金融时报的评价)的,不也是新闻界吗?新闻监督是证券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连新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 来源:中国破产法网作者:佚名日期:08-10-17 安然公司(ENRON)是美国能源业巨头,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该公司曾经不仅是全美最大的电力和天然气销售和交易商,而且也提供各种能源产品、宽频服务,以及金融和风险管理服务,拥有近七百亿美元资产,经营据点横布全世界。拥有两万五千英里位在美国的天然气管线,范围从德州跨及加州、中西部和佛罗里达州;电力工厂则遍及印度、加勒比亚、拉丁美洲、大陆、土耳其、义大利及波兰;一万八千英里宽频光纤网路除了铺设在美国各大城市,还遍及欧洲及东京。每年经营收入超过千亿美元(2001年前9个月的经营收入就达到1396.9亿美元),全球员工逾2万人,属于当之无愧的能源巨人。 安然公司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交易代码:ENE),在2001年10月15日之前,安然公司普通股的52周最高价是84.88美元每股,最低价也有25美元/股。在“9.11”之后,虽然美国股市一度大幅下跌,但因为安然公司是大型能源公司,属于投资者心目中风险较小的防御型股票,在“9.11”后安然公司的股价不仅没有受到大盘的拖累,相反却从每股25美元左右低位一路走高,到2001年10月中上旬每股35到40美元左右的水平。因此,在安然事件发生之前,安然公司非但没有象大多数公司那样受到“9.11”影响,而且属于少数能够逆市上扬,受到投资者青睐的避险类股票。 但是,安然公司事件的发生使得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001年10月16日股市收盘之后,安然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虽然该季度的经营收入较上一年第三季度增长了59%,达到了476亿美元,但是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安然公司居然一次性冲销了高达10.1亿美元的税后投资坏帐,这笔巨额的坏帐冲销不仅抵销了安然公司在该季度的所有经营盈利,而且造成了6.18亿美元的净损失(折合0.84美元/股)。更令投资者震惊的是,在这笔坏帐冲销中有3500万美元是由安然公司与两家名为“LJM CAYMAN LP”和“LJM2 CO-INVESTMENT LP”的有限合伙(下称“LJM合伙”)之间的套期交易所造成的,而这两家LJM合伙直到今年7月一直是由安然公司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法斯特(Andrew S. Fastow)所经营和控制的。在稍后举行的与证券分析师讨论季度财务报告的电话会议上,面对证券分析师们的质询,安然公司又进一步承认,由于法斯特先生的LJM合伙所投资的一家结构融资实体与安然公司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交易,公司回购了5500万普通股股票,因此股东权益减少了12亿美元。 2001年10月17日,美国证监会致函安然公司,开始就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进行非正式的查询。10月18日,《华尔街日报》获得了一份由法斯特先生作为一般合伙人签署的LJM合伙内部财务文件,并据此在头版刊登独家文章,披露法斯特先生所经营和控制的LJM合伙在2000年实现的利润超过700万美元,资本权益增长约400万美元。LJM合伙的主要业务就是与安然公司进行各种涉及安然公司公司资产和股票的复杂套期交易,法斯特先生和其它几家投资人(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通用电子资本公司等)在1999年12月创办LJM合伙时最初投资不到300万美元。同日,安然公司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就美国证监会的查询进行讨论。 2001年10月22日,安然公司向投资者公开承认,美国证监会已经和安然公司进行了接触,开始着手调查安然公司所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特别是安然公司与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法斯特先生所经营和控制的LJM合伙之间的关联交易。安然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先生(Kenneth Lay)宣布,安然公司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的调查以尽快消除投资者对关联交易问题的疑虑。消息发布之后,安然公司股价应声下挫20%,当天损失近40亿美元的市值。 2001年10月23日,安然公司的财务主任承认公司将出售一部分资产并有可能被迫发行股票。安然公司所控制的一系列投资工具向投资者出售了约33亿美元的商业票据,如果这些投资工具出现坏帐,这些票据将在未来20个月内陆续到期。尽管安然公司目前相信自己有能力偿还价值这些商业票据,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届时需要发行额外的股票来筹集资金的可能性。 2001年10月24日,安然公司的股价又下跌了17%,跌到16.41美元/股,一周以来股价已经下跌超过50%。在当天股市收盘之后,安然公司宣布首席财务官易人,接替法斯特先生的是年仅40岁的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英文翻译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其以创造性的手法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交易,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一度成为能源寡头。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原因分析 昔日的能源寡头到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原因自然是复杂多方面的。有宏观环境的变化,美国金融﹑会计审计制度方面的缺陷,公司监督机制及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脆弱的泡沫化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2﹑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 3﹑公司监管机制形同虚设。 4﹑美国会计审计制度缺陷使安然公司有机可乘。 三﹑安然公司破产的启示 安然公司的破产对当时的经济有着很强的破坏力,其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不当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对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auses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Enron's Bankruptcy A, Basic Situation of Enron Enron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in 1985, the merger of Houston Natural Gas Corporation ( Houston Natural Gas ) and the Northern Alliance ( Inter North ). With a creative approach, Enron transplanted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markets in futures, options to energy trading, supplied energy futures, options trading, and constantly opened up new markets, became energy oligarchs. On December 2, 2001, Enron filed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 B, The Cause Analysis of Enron's Bankruptcy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yesterday energy oligarchs to file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ar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system deficiencies , the company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mode of operation and so on.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reas: a , A fragile bubble operation a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b , Concealing debt , manipulated profits is unsustainable; c , Useless regulatory mechanism; d ,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system defects. C, the Enlightment of Enron's Bankruptcy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 案例介绍 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

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隐藏债务25.85亿美元,通过大约3 000家SPE(其中有900家设在避税天堂)进行自我交易、表外融资、编造利润,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负责对安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也成为传媒焦点。人们指责其没有尽到审查职责。 2002年12月4日,安然正式宣布申请破产。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于2002年2月2日在纽约联邦破产法院公布一份长达218页的报告,据该报告,安然公司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以及部分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聚敛财富。 报告揭露,安然公司从90年代末期到2002年夏天的金融成功都是虚幻的泡沫。多年来,安然公司一直虚报巨额利润。一些高级经理不但隐瞒上一个财政年度(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安然公司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出售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 报告还揭露,安然公司内部的高层经理们成立了许多复杂的机构,并和公司外部人员勾结,操纵安然的财务报表,从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黑心钱。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2001年末,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记录。安然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入能源交易中,扩大交易领域,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但是在宏观环境剧烈变化、股市出现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它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自己的股票价格绑在一起,实行泡沫化经营,利用会计审计制度中的缺陷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加上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等,导致很快崩溃。安然案件提醒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研究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加强监管,消除制度上的监管缺陷,重视培育市场内在的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发挥作用。 美国安然公司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由备受业界尊重、颇有创新能力的一家超级上市企业,在短时间内戏剧性地由顶峰坠至谷底,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记录,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深入分析安然公司倒闭的背景和原因,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凭借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从一个地区性的能源供应商迅速演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根据公司年报,1986年安然公司年销售收入为76亿美元,1996年133亿美元,2000年则升至1008亿美元。2000年公司股票价格曾高达90.56美元,据此计算,公司资产市值达800多亿美元。该公司在《财富》杂志的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曾列美国第7位和世界第16位,并从1996年起连续6次被该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American's Most Innovative Company)",居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之前。 在倒闭前,安然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2.1万人,业务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管网、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交易,交易对象除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金属等外,还涉及天气预报、通信频率带宽和环保指标等。1999年该公司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商品交易网站(Enron Online)交易品种达1500种以上,日交易量5000宗,日交易值30亿美元,累计交易达6500亿美元以上。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

安然公司破产案例解析

安然公司破产案例解析 引言 企业破产法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依法宣告破产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规定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法院强制对其全部财产进行清算分配,公平清偿给债权人,或通过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的和解协议清偿债务或进行企业重整,避免债务人破产。破产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市场运行的一种必要的机制。 破产法是集实体与程序内容合一的综合性法律,其调整范围一般限于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特殊情况,解决的主要是如何公平清偿债务,即执行问题,对当事人间夫人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则应在破产程序之外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因为破产法不具备解决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各项制度。 破产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源于民事债权和民事执行制度,并根据破产程序的特点、原则加以变更,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必要的扩张或限制,同时兼顾对社会利益的维护。由于破产法社会涉及面甚广,不仅民法诉讼法与之相关,企业

法、公司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乃至刑法、行政法等都与之有密切联系,破产法的实施要依靠这些相关法律及配套制度的保障。实践已经证明,单靠一步破产法是难以广泛实施并发挥其相应有社会调整功能的。本文就以安然公司的破产为例,简介一下安然公司的破产原因和其深层次的原因。 案例 ——安然公司概述 安然公司是由肯尼斯?雷于1985年兼并了实力超过自己一筹的竞争对手——Inter North 公司后为公司取名为安然公司的,在成立之初,公司的主业是石油气和天然气生产及传输。肯尼斯?雷领导公司一边生产天然气,一边依托其与业界及华盛顿的良好关系大力宣传天然气是未来能源的理论,并铺设管道至客户端。当安然在全美天然气供应商中仅列第13位的时候,就已建起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输送量达到全美消费总量的1/5,形成其后能源输送业务的雏形。 随着美国政府在80年代后期解除对能源市场的管制,构成了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安然于1992年成立了“安然资本公司”,成为这一新市场的开拓者和霸主。安然也开始了国际化的道路于1991年在英国建立第一家海外发电

安然公司破产案件的启示

安然公司破产案件的启示 背景:安然公司(股票代码:ENRNQ),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 起因: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破产过程: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安然公司破产案例

安然事件研究 2001年末,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记录。安然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入能源交易中,扩大交易领域,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但是在宏观环境剧烈变化、股市出现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它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自己的股票价格绑在一起,实行泡沫化经营,利用会计审计制度中的缺陷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加上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等,导致很快崩溃。安然案件提醒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研究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加强监管,消除制度上的监管缺陷,重视培育市场内在的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发挥作用。 美国安然公司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由备受业界尊重、颇有创新能力的一家超级上市企业,在短时间内戏剧性地由顶峰坠至谷底,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记录,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深入分析安然公司倒闭的背景和原因,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崩塌破产的原因分析

案例思考:试分析美国安然公司崩塌破产的原因。 案例结论: ——安然破产的原因分析 企业扩张是企业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是任何人、任何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企业一扩张就会出现危机四伏的现象。许多知名跨国公司,大多也是因为盲目扩张后而走向衰亡的。正如本文所叙述的号称“世界上最大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集团”的安然公司,它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慢慢扩张成叱咤风云的世界性大公司,又从如日中天的事业中衰落下去直至破产。一切的现象使我们感受到企业扩张给公司带来的不仅仅具有正效应,更多的还是影响公司前进的负效应。而针对负效应所采取的危机事件处理是企业管理层为消除危机,变负为正所使用的手段。这些手段有些是积极而又有效,有些是消极而又错误。积极的手段能使企业化解危机,走上正道;消极的手段会使企业走上不归的道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正是无知的采用了错误的手段,使安然公司瞬时间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回忆。 安然崩溃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其通过一系列方式操纵公司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以维持所谓的高增长。当其手段被揭穿后,投资者发现了安然的财务黑洞和欺诈行为,引爆了安然这一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市场的力量最终惩罚了安然。纵观安然的花招来看,安然的破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至于在2001年11月份因不能偿还到期的几十亿美元的债务而导致申请破产,只是说是安然倒塌的导火索而已了! 安然破产原因的具体分析(1)金字塔结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安然不断地使用和完善金融重组技巧,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个。成为美国企业扩张的排头兵。组成众多家关联企业的安然企业链条的常用做法,是利用“金字塔”式多层控股链,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之目标,道理很简单,如果A公司控制B公司51%的股份,而B公司又控制C公司51%的股份,尽管A公司实际只拥有C公司25.5%的股份,仍能完全控制C公司。控制链层数越多,实现控股需要的资金就越少。安然希望在其海外资产基础上作股权融资,又不想放弃对这些项目的控制权。最终,安然决定成立另一个控股公司—“安然全球能源和管道公司”(简称“GPP”)。安然将在海外项目中的股权转入GPP,并通过控制GPP50%股权,形成“金字塔”式公司控制链。但是安然还必须考虑子公司支付股息时面临的税务问题。公司层次越多,发生利益转移时的税务负担越大。这使安然不能将GPP注册成普通公司(称为“c”类公司)。安然最后为GPP 选择了LLC公司形式,LLC与合伙制企业一样,它没有公司层次上的所得税问题,而是将纳税义务“传递”到股东那里。此外,作为一个公司,它对外只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在确定了公司结构和发售新股后,安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转移资产。由于所涉及的能源项目分属不同的外国注册公司,资产转移将产生成本。安然公司决定将GPP与被收购的公司进行股票置换。但是,由于外国合资企业的股票常有许多限制性规定,安然干脆成立了一系列控制公司,然后GPP置换这些公司的股票,最终组建了庞大的金字塔组织结构。 (2)财务游戏安然旗下设立着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LJM二号(安然的一个关联公司)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其实这只是一个财务游戏。 (3)隐藏债务安然标榜自己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这种隐含的负债。这种隐含的负债常常与海外投资和衍生工具相联系,因为相应的披露比较容易被管理层操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