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作者:罗丽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8期
摘要: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成为中国农村现实问题。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的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成为新选择。
但目前我国医养结合还存在养老观念落后、资金匮乏、专业人才不足、政策保障缺失等问题。
笔者建议:转变养老观念、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法规等。
关键词: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冲刺阶段,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仍然是实现脱贫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扶贫先扶志,如何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是中央对新一轮脱贫攻坚的要求,也是基层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一、贫困群众动力不足的表现
(一)精神层面:“等、靠、要”思想严重
“身贫好扶,心贫难扶”。
目前,大部分贫困群众反映现在国家的政策还是好,家人看病、小孩读书等都能省不少钱,但是有少部分群众只知道“如今政策就是好”,却忘记了“我要努力往前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领悟到即便国家政策再好,最终发展得好还是要靠自己,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一些人过分依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张口就是钱,伸手就要物,经常抱怨某人有低保,而他却没有,攀比心理严重,没有感恩之心。
(二)行为层面:行动力低,不愿参与各种扶贫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想有可持续的收入,就必须要有稳定的产业。
一些贫困群众习惯于发展传统产业,不愿参与农业产业调整项目。
同时,信贷意愿不强,现在政府有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种小额信贷优惠用于发展农业,但大部分群众都不愿意贷款,只有很少一部分申请了小额信贷,甚至有些申请小额信贷的群众也并不是把资金用于发展产业,而是将其存入银行获得很少一部分利息。
(三)结果层面:扶则脱贫,不扶则易返贫
“扶则脱贫,不扶则返贫”是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在结果层面最直接的表现。
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取得脱贫的效果,为了在短期内尽快完成脱贫指标和考核任务,举全县之力,直接向贫困户送钱、送物,这就进一步滋长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使得部分贫困群众更加离不开扶贫。
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思想扶贫
要从根本上破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加强宣传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其自身发展动力,具体来说:一是用先进文化扶“志”。
要使贫困群众树立起不畏艰难、战胜贫困的信心,就要用积极健康,进取向上的先进文化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
有条件的地方可创作反映地方文明新风、奋发进取的微电影,通过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原创歌曲弘扬地方发展主旋律,描绘美景,展望未来。
二是用优秀传统文化修“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孝顺、勤劳、感恩、进取等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这一块,我们要创新思路让一些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让贫困群众的信心立起来、志气强起来、干劲鼓起来、新风树起来。
比如,可以扎实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人,用身边的感人故事影响人,用身边的新风正气感染人。
三是用文明习惯促“变”。
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诚信积分的方式把村民诚信程度和生产经营、社会事务办理等联系起来。
比如,在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就设立了一个这样的诚信积分超市。
贫困群众的基本分是70分,每多一分,就可以在超市兑换一块钱的奖品。
如果低于70分,那贫困群众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
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让一点一滴的变化最后积累成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二)加大技能培训,增强脱贫本领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
”帮助贫困群众学到实用技能,是使其摆脱贫困的很好的办法。
目前,我们有一些针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但很多都流于形式,部分贫困群众前来参加培训并不是真正的想学技能,而是为了得到一点点补助。
这就需要我们的培训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说,首先,要问需于民。
在培训之前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摸清贫困群众的真正所需所想。
其次,要与产业发展政策、就業市场形势有效对接,制定科学可行的技能培训规划。
最后,精准项目,订单培训。
根据规划,根据贫困群众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急需的特色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厨师、挖机等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家政服务等定向输出的订单培训,让培训项目精准,效果精准。
同时,优化培训方式,培训的地点可以放在田间地头。
(三)强化群众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所有群众的心热起来了,手动起来了,全面小康之路也就不远了。
所以我们的政府,帮扶干部一定要改变那种大包大揽的观念,让贫困户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让贫困户积极主动参与决策。
在脱贫项目的选择、脱贫措施的制定上面,要充分与贫困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多的让贫困群众参与脱贫计划的制定,使得各项脱贫措施、脱贫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让贫困群众参与建设。
在村道路建设、旧房改造、饮水安全等项目上,要让群众充分地参与其中,能投工投劳的尽量让群众投工投劳。
最后,要尽可能多的让贫困群众参与管理。
在村务管理和村域治理中,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做好村务公开,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