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管理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印刷色彩管理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0dec7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f.png)
印刷色彩管理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即印刷色彩管理方法。
在现代印刷行业中,色彩的准确再现对于保持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因此,印刷色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印刷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概述印刷色彩管理方法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基本原理,并探讨常见的印刷色彩管理技术与其实际应用案例。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首先,在第2部分将定义印刷色彩管理方法并解释其重要性,指出为什么需要采用这些方法。
接着,在第3部分将介绍印刷色彩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空间和色域概念,以及ICC(国际颜色联盟)色彩管理系统的原理。
第4部分将详细探讨常见的印刷色彩管理方法和技术,如硬件校正、软件调整技术、颜色标准化与颜色匹配技术以及智能调整算法。
最后,在第5部分,我们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发展趋势展望来进一步验证印刷色彩管理方法的实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篇长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印刷色彩管理方法概述,并深入解释其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技术应用。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并理解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管理和控制印刷色彩,从而提高印刷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印刷色彩管理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2.1 定义印刷色彩管理方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工具来确保在印刷过程中准确再现所期望的色彩效果的系统。
它包括了一系列控制和管理色彩的流程、技术和工具,以确保最终印品的色彩与原始设计保持一致。
2.2 为什么需要印刷色彩管理方法在传统印刷过程中,由于不同设备、油墨、介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不同环节对颜色的解读和表现会有差异。
这可能导致印品与原始设计相比出现明显的色差,从而影响到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信息。
因此,引入印刷色彩管理方法成为必然选择。
借助印刷色彩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色彩准确性:通过确保图像中所使用的颜色精确无误地转换到输出设备上。
印刷色彩管理基础
![印刷色彩管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bbdfd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b.png)
确定设备颜色特性
通过测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颜色 ,建立设备颜色特性文件,用于 描述设备的颜色再现能力和色彩 空间。
设备校准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 颜色特性文件的准确性,以保证 颜色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颜色转换
色彩空间转换
将颜色从一种色彩空间转换到另一种色彩空间,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颜色匹 配和传递。
印刷色彩管理是通过对印刷全过 程进行控制和调整,实现颜色准 确复制和一致性的技术和管理方
法。
它涉及到印刷设备的校准、色彩 空间的转换、色彩数据的处理和
传递等方面。
目的是确保在不同设备、不同材 料和不同环境下都能获得一致的
色彩效果。
02 色彩基础知识
颜色理论
01
02
03
光的本质
颜色理论基于光波的物理 特性,包括波长、振幅和 相位等。
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设备性能、材料差异、工艺参数等因素,经常会 出现颜色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印刷品与原始设计颜色差异较大。
1. 标准化设备
确保使用相同品牌和型号的印刷机、墨粉、纸张等,以减少设备性能 和材料差异对颜色匹配的影响。
2. 校准色彩
定期对印刷设备进行色彩校准,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对印 刷品的颜色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实现更准确的颜色匹配。
颜色质量检查
印刷完成后,对成品进行颜色质 量检查,确保颜色与预期一致。
颜色标准化与校正
根据检查结果,对印刷机的参数进 行标准化与校正,提高下次印刷的 准确性。
反馈与持续改进
收集客户反馈,分析印刷品的颜色 表现,持续优化色彩管理流程。
05 印刷色彩管理中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颜色不匹配问题
颜色不匹配问题
3D打印技术的引入
印刷技术培训课系列:色彩管理(110页精品PPT培训课件)
![印刷技术培训课系列:色彩管理(110页精品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684c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0.png)
前言
n 基本理论及问题讨论 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色彩管理定义、方法 色彩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10/29/21002/329/2023
印刷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n 人类认识世界80%是通过视觉提供的 n “远观颜色,近看花”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映最快,其次才是形状, 然后才是表面质感和细节(如印刷的阶调层次、网点质量等)
10/29/21002/329/2023
印刷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n 同色异谱在印刷中的应用 色彩的匹配 使用标准光源 密度?色度?
同样的纸张、油墨,密度才有意义
D=1.6
10/29/21002/329/2023
D=1.6
D=1.8
印刷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n 观察者 人眼在呈现颜色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如何测试我们的眼睛? 所有人的眼睛都一样吗?
饱和度
-100
-100
+100
+100
饱和度
饱和度 饱和度
饱和度
10/29/21002/329/2023
亮度
亮度定义了颜色的明暗程度
+100
白 +100
0
10/29/21002/329/2023
亮度
黑
0
CIEL*a*b*
10/29/21002/329/2023
印刷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n 色差(均匀色度空间)
10/29/21002/329/2023
印刷色彩管理的基本构建方法
色彩转换
转换是彩色图像数据用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为 桥梁,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色彩转换。色彩转换必须 使显示器与彩色打印机或者照排机所输出的色彩尽可 能接近扫描原稿,但是由于输出设备的色域比原稿、 扫描仪、显示器狭小,因此在色彩转换的时候必须进 行压缩。
印刷色彩管理课程设计
![印刷色彩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0614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6.png)
印刷色彩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印刷色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印刷色彩管理技术,提高印刷色彩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2.1 印刷色彩基本概念介绍印刷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光三属性等,以及RGB 和CMYK色彩模式。
2.2 印刷色彩原理阐述印刷色彩的原理,主要包括颜料分散和吸收、叠加、反射、补色等方面。
2.3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介绍印刷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包括色彩标准、色彩准确性控制、色彩配方和调整等方面。
2.4 印刷色彩应用探讨印刷色彩应用的场景和方法,包括图形和文字的颜色应用、图像在印刷过程中的色彩处理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印刷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印刷色彩管理的实际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3.3 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印刷色彩管理的实际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4.1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涵盖印刷色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2 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的综合实际效果,评价学生对印刷色彩管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4.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等。
五、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集中授课、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印刷设备、色卡、色彩管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实验用品等,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
七、参考书目1.汪锦堂. 印刷品色彩管理[M]. 北京:出版社,2020.2.韩春玲. 印刷品色彩控制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童蔚雯,陈建宇. 面向色彩管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了解印刷色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掌握印刷色彩管理技术,提高印刷色彩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将来从事印刷品质控制、设计和制作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课件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41a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色彩管理”在管理什么?
19
色彩管理系统(CMS)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所有设备的管理、补偿 和控制这些设备间的差别,以得到精确的可预测的色彩。
一个色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 1. 一个色彩匹配处理程序。即色彩管理模块(CMM)。 2. 一个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通常叫做参考色彩空间或特性文 件连接空间,在转换过程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3. 设备特性文件。设备特性化是用以界定输入设备可辨识的色域 范围与输出设备可复制的色域范围的工作,并将不同设备之间RGB或 CMYK的色彩与CIE所制定的设备色彩建立设备色彩与设备独立色彩间 的色彩转换对应文件,该文件被称为设备特性文件。
24
项目开始前明确目的:
1. 参照国标,确立公司的印刷标准; 2.找准CTP制版的线性,确立出版的要求; 3. 确立印刷机的各类参数,以书面形式做记录; 4.得到公司自己的标样,围绕此标样进行数码打 样的线性校正与参数设置,并得到印刷机的ICC; 5. 正确设置工作流中的色彩参数匹配,尽可能实 现“所见即所得”; 6.CIP3数据的建立生成与正确的调用; 7.发掘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0
满足三大特性
高度可预见性 高度可还原性 高度一致性性
21
核心工作
a. 实现屏幕打样的印刷色彩模拟。 b. 实现数码打样的高度色彩还原。
c.实现印刷机的可重复操作性 。
稳定压倒一切
22
色彩管理之印刷篇
印刷机特性文件的提取 生产过程中的色彩控制
23
印刷机特性文件的提取
印制标样前的准备工作 印制标样过程中的控制 如何判断标样是否标准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介绍
1
前言
一、色彩管理基础知识 二、色彩管理印刷篇
印刷色彩管理——第一部分 色彩基础理论 色彩复制工艺与质量评价
![印刷色彩管理——第一部分 色彩基础理论 色彩复制工艺与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2604d046bec0975f465e2b1.png)
二.颜色传递系统_
不同设备色彩模式的不同,存在 色彩模式的转换
输入
处理
(Photosho, Pagemake…)
输出
RGB颜色合成系统_ 1.材料的影响 2.合成工艺的影响
1.(1)油墨的影响
理想的三原色油墨必须是完全吸收一个光谱区的色光,反 射另外两个光谱区的色光。事实上选用的三原色油墨都达 不到这些要求。
第 五 块 结 构 功 能 图
第三代布鲁纳测控条又增加了以下功 能:
灰平衡平网块: 看墨量均匀性
五级不同线条: 看晒版的质量
三原色块: 间色块(二块)、复色块(三色)
线条格: 看套印准确性
布鲁纳测控条在印刷中的作用
1.有利于解决上下道工序的矛盾 2.有利于分析成品质量的优劣 3.有利于原稿复制的标准化原理 4.有利于检查各道工序的质量情况 5.可作为校车,测试的标准
2. 网点扩大的评价
GATF星标
布鲁纳尔第三代测控条
布鲁纳测控条的结构和功能(一)
第一块实地可用反射密度仪测定实地密度值和色偏值。 也可用目测和标准样对比 第二块25线75%粗网区(暗调) 第三块150线75%细网线(暗调) 第四块25线50%粗网线(中间调) 第五块150线50%细网区(中间调) 第六块0.5%-5%小网点(亮调)
第二节 印刷工艺中影响颜色的因素
1.颜色分解 2.颜色传递 3.颜色合成
一.颜色分解系统_扫描系统
当一个需复制的颜色经过分色处理后, 由于照明光源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及分 光分色系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往往造成 了颜色分解的偏差。
Mirror Color filter
PMT
Mirror
PMT
Cathode Dynode
印刷色彩与色彩管理的应用
![印刷色彩与色彩管理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713c4df61fb7360a4c656b.png)
---波动学说(惠更斯)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精选课件
14
•牛顿色光实验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精选课件
15
380-430 430-470 470-500 500-560 560-590 590-620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精选课件
21
人工光源:灯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热光源:发热、长波较多
冷光源:不发热、短波多、能量高
精选课件
22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 光源的特性 • 光源光谱:光源所含光的范围。
精选课件
23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光源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曲线
• 为了评价光源的显色能力,若以纵坐标 表示光源的相对辐射功率大小(各波段光 的含量多少),横坐标表示光的波长,则 所得到的曲线就称为光源的相对光谱能
10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物理基础 • 光:漆黑的晚上,看不到颜色 • 物体:没有物体,什么都看不到。 生理基础 • 眼睛:盲人看不到颜色 • 大脑:颜色是一种心理现象。
精选课件
11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光与颜色的形成
•一、光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10-15m~1015km.
精选课件
12
10-10 γ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第一章 颜色视觉的物理基础
108 无线电波
短波、中波、长波
可见光 红外线
可见光:--能够引起人眼视觉感觉的电磁波
人眼所能看到电磁波范围在380—780nm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97d31967ec102de2bd89fd.png)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001761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课程性质:学科基础 面向对象:数字印刷、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专业编写:印刷包装工程系审核:印刷包装工程系一、教学目标印刷色彩学是印刷包装工程系各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课。
它不仅使学生学习后续的彩色印刷复制技术的各个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平面设计、印前制作、印刷复制输出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颜色、描述颜色,并能理解颜色在印刷复制过程中色彩分解、传递和合成的原理和规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颜色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掌握颜色形成的基本方法和颜色混合的基本定律;3. 掌握物体呈色的基本机理和特点;4. 掌握颜色的定性和定量描述方法,并能进行定量计算;5. 掌握测量颜色的基本方法; 6. 理解颜色在印刷复制过程中色彩分解、传递和合成的原理和规律。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等) 前修课程:印刷概论后继课程:数字印前技术、印刷色彩管理、印刷图像处理、数字印刷质量与分析等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知识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了解色彩、描述色彩、测量色彩和应用色彩。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还将通过有关实验使大家真正做到知色、管色和用色。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色彩的意义、作用和定义,以及色觉与色觉三要素;色彩与色度学在印刷专业中的地位;色彩与色度学在印刷专业应用中的拓展史。
第二章眼睛与视觉涉及眼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视觉功能、光谱光视效率、色觉异常第三章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涉及可见光;光的本质、颜色的适应性、颜色对比、色彩心理学、颜色视觉理论。
第四章颜色的混合涉及色光加色混合、色料减色混合,理解颜色混合呈色的两种基本原理、物体与颜色的关系,掌握物体呈色机理、色光的混合和色料的混合特点和规律。
色彩管理-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
![色彩管理-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261475f705cc1754270984.png)
《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Printing Color Management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各种颜色的空间的转换,设备的色彩管理,颜色的描述与表达。
本课程的前课程是《印刷色彩学》,后课程是印前与印刷工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色彩转换技术,管理各种设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系统的掌握色彩的描述与表达方法,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掌握各种设备的特征与特点,以便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发生的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色彩的表达与转换技术,教学的难点是各种设备之间的转换。
四、本课程的特色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法,辅之以必要实践,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容易理解专业课程的有关操作。
五、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第一章色彩的形成与色觉教学内容: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颜色感觉标准的观察条件。
教学要求:掌握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原理。
第二章色彩的描述教学内容:色彩的表示法,色彩测量与测色仪器。
教学要求:掌握测色仪器的原理第三章色彩空间与色彩转换教学内容:设备相关色彩空间,设备无关色彩空间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空间与无关空间的原理,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
第四章色彩复制工艺与质量评价教学内容:印刷色彩复制工艺系统,印刷工艺中影响颜色的因素,彩色印刷品质量评定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色彩复制工艺系统的原理,掌握质量的方法。
第五章色彩管理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ICC国际色彩联盟,色彩管理系统的3C。
教学要求:了解ICC,掌握色彩管理系统的原理。
第六章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内容:ICC设备特征文件,色彩转换引擎。
教学要求:掌握ICC设备特征文件与转换引擎。
第七章扫描仪及其特征化教学内容:扫描仪特点,扫描仪的校正,扫描仪的特征化,扫描仪的特征文件的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扫描仪的各种特征及其应用与校正。
第八章数码相机及其特征化(阅读材料)第九章显示设备及其特征化教学内容:彩色显示技术,显示器的校正,显示设备特征化教学要求:掌握彩色显示技术,显示器的校正。
印刷行业印刷品色彩管理规范
![印刷行业印刷品色彩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a3eac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b.png)
印刷行业印刷品色彩管理规范【印刷行业印刷品色彩管理规范】1. 引言色彩在印刷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传达信息,还能够影响观者的情感体验。
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一致和稳定,印刷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色彩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色彩管理的基本原则、色彩测量与校正、色彩标准制定、色彩校对与打样等方面进行论述。
2. 色彩管理的基本原则2.1. 了解色彩特性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特性,包括亮度、饱和度、色调等。
印刷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色彩管理。
2.2. 校正色彩设备为了保证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印刷行业需要校正色彩设备,例如显示器、打样机等。
校正包括对亮度、对比度、色彩空间等因素的调整,以确保设备输出的色彩与标准色彩一致。
2.3. 使用标准色彩空间印刷行业应该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色彩空间,例如CIE Lab色彩空间。
使用标准色彩空间可以保证印刷品在不同设备和媒介上的一致性,提高色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色彩测量与校正3.1. 色彩测量的工具与方法印刷行业应该配备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例如色差计和光谱仪,以测量印刷品的色彩值。
测量时应保证环境的稳定,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2. 色彩校正的方法根据色彩测量的结果,印刷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校正方法,例如调整色彩的亮度、对比度、色调等。
校正的目的是使实际印刷品的色彩与预期的色彩一致。
4. 色彩标准制定4.1. 制定色彩标准的必要性制定色彩标准可以帮助印刷行业统一色彩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印刷品的色彩一致性和准确性。
制定色彩标准还可以进行色彩评价和质量控制。
4.2. 色彩标准的内容要求色彩标准应包括印刷品的色彩数值范围、色彩测试方法、色彩校准方法、色彩评价标准等内容。
标准的内容要求应准确、可操作和科学可靠。
5. 色彩校对与打样5.1. 色彩校对的重要性印刷品在印刷前需要进行色彩校对,即通过印刷前的样张或打样进行色彩的校对。
色彩校对可以提前发现和纠正色彩偏差,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
印刷色彩管理曲师大
![印刷色彩管理曲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4c430f10a8114431b90dd85f.png)
屏幕测色仪
• 屏幕测色仪用于屏幕颜色的测量与屏幕 校正。通过屏幕测色仪的采样头吸附在 屏幕上,对屏幕上呈现的颜色样本进行 采样,通过软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测色仪器:密度计
• 密度计的测量原理和印刷工人目视鉴定的原理很接近 。 • 测量密度 • 密度是一印刷控制最基本的概念 • 油墨的干褪密度 1 • 彩色密度 8 9 1 0 • 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测量的密度,称为彩色密度 或三滤色片密度,分别用DR、DG、DB表示。 7 2 • DR反映了色料对入射光光谱中红光的吸收程度,同样 6 1光 源 3 6透 镜 DG、DB分别表示色料对入射光光谱中绿光、蓝光的吸 2透 镜 7偏滤 镜 振光 4 收程度 3偏滤 镜 8接器 光二管 振光 收(敏 极)
• • • • • • •
其它表色系统 奥斯瓦尔德色彩系统 日本CC5000色彩图表色系统 瑞典自然色系(NCS) 美国OSA匀色标 色彩混色系统表示法 色彩混合 – 加色混合 – 减色混合
• CIE标准色度系统
•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 现代色度学采用CIE所规定的一套颜色测量原 理、数据和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 统。 • 这一色度学系统以两组基本视觉实验数据为基 础,对于选定的色料,需用仪器测定其所反射 和透射的三原色光的数量,此三种原色光的作 用量称为色彩的三刺激值(Tristimulus Values) • 色彩测量原理 – 光源色的测量 – 物体色的测量 • 色彩测量标准 • 测色仪器与测量参数
色彩的分光光度曲线特征
• 利用物体的光谱特征描述色彩通常采用 光谱反射率(或透射率)曲线来表示。 • 某一物体的光谱曲线被称为该物体色彩 的“指纹”。
分光光度曲线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0.8000 0.6000 0.4000 0.2000 0.00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400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8b4767783e0912a2162aa3.png)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对颜色、颜色描述、颜色复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印刷色彩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色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颜色理解部分:形成颜色的过程及要素;色光加色法及色料减色法;颜色视觉理论;颜色心里属性及客观属性。
2.颜色描述部分:显色系统描述法(重点孟赛尔系统表示方法);混色系统表示方法(CIE1931RGB真实三原色系统、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色貌及色貌模型。
3.颜色复制部分:同色同谱及同色异谱的概念及条件;网点的成色原理及影响因素;印刷中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理论;色彩管理与结构。
教学计划:共计42课时印刷概论(印刷的发展历史、印刷原理、制版、印刷)(2学时)第一章:颜色的由来(5学时)第一节颜色的来源(1学时)第二节物体与光(1学时)第三节光的感受—眼睛(1学时)第四节颜色的判定(2学时)第二章:颜色的视觉规律(7学时)第一节颜色的分类及特性(1学时)第二节颜色的混合规律(3学时)第三节同色异谱现象(1学时)第四节需要注意的颜色视觉现象(1学时)第五节第六节颜色的心理现象、颜色的协调(1学时)第三章:用数量来表示颜色(10学时)第一节CIE用数量表示颜色的方法(2学时)第二节CIE计算颜色的方法(2学时)第三节CIE用数量表示颜色差异的方法(2学时)第四节以RGB值表示颜色的方式(1学时)第五节以CMYK值表示颜色的方式(1学时)第六节以视感觉量表示颜色的方式(2学时)第四章:颜色的测量(3学时)第五章:彩色印刷复制颜色(12学时)第一节彩色印刷如何复制颜色(2学时)第二节印刷品色度计算(2学时)第三节影响印刷平颜色质量的主要因素(4学时)第四节色彩管理基础及应用(4学时)第6章印刷色彩实验(3学时)印刷厂参观学习。
(色差测量与分析、密度测量、网点观察)。
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fce42602768e9950e73843.png)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3020英语名称:Graphic Arts Chromatology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从事彩色出版系统、彩色原稿复制、彩色印刷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的基础理论和印刷色彩原理。
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色彩的基本性质、人眼的视觉特性、色彩的呈色机理和色彩的混合规律。
较全面地阐述CIE色度系统理论及其颜色的测量、颜色的标定和颜色色差的技术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印刷色彩在印刷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印刷色彩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印刷色彩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正确使用印刷色彩知识,解决印刷彩色复制中的色彩分解、传递、组合中色彩变化的分析和控制能力,以便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印刷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呈色机理、色彩的表示、色彩的计算、色彩的分解、传递、合成以及色彩与印刷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色彩的计算和彩色印刷网点呈色机理。
四、本课程的特色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并通过色彩实验和实例教学,使学生能全面系统的掌握色彩基本知识和印刷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学习的色彩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印刷企业的色彩复制分析研究,解决印刷企业生产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五、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第一章光与颜色视觉教学内容:可见光、色彩三属性、眼睛与视觉、物体与颜色、颜色视觉、颜色视觉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光的性质和眼睛与视觉、颜色视觉,了解并掌握色彩三属性、物体与颜色。
第二章色彩视觉设计与印刷适性教学内容: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设计与印刷适性。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心理感受、情感特征和喜好,了解并掌握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色彩设计与选择、色彩印刷适性。
《印刷色彩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控制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1eb34c581b6bd97e19ea3f.png)
《印刷色彩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根据印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要求,《印刷色彩控制技术》是建立在学生学完了《印刷概论》、《印刷材料与适性》等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色彩在传递过程中如何保持一致的问题,即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器、打印机、印刷机等不同设备再现色彩时如何保持一致,如何实现“所见即所得”。
二、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1.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分析,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分析表2.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印刷色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三.工作任务和学时安排基于工作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设计的工作任务以及由此分解的训练任务和课时安排,如表3。
表3 工作任务和能力训练任务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表4-1 工作任务一认识色彩控制技术表4-2 工作任务二扫描仪的色彩控制表4-3工作任务三数码相机的色彩控制表4-4 工作任务四显示设备的色彩控制表4-5 工作任务五打印机的色彩控制表4-6 工作任务六印刷机的色彩控制表4-7 工作任务七屏幕软打印的实现表4-8 工作任务八数码打样工作任务数码打样学时 4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正确的数码打样的设置与操作,实现打样与印刷的匹配。
知识目标:1.了解数码打样含义2.掌握数码打样目前常用的软件有哪些3.掌握常用软件数码打样操作过程素质目标:1.具有吃苦耐劳素质2.具有开拓创新精神3.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常用数码打样软件操作过程教学难点1.常用数码打样软件操作过程使用教材魏庆葆.印刷色彩控制技术[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2五、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思路:采用多元性评价考核的方法。
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色彩管理》教学大纲
Printing Color Management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各种颜色的空间的转换,设备的色彩管理,颜色的描述与表达。
本课程的前课程是《印刷色彩学》,后课程是印前与印刷工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色彩转换技术,管理各种设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的掌握色彩的描述与表达方法,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掌握各种设备的特征与特点,以便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发生的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色彩的表达与转换技术,教学的难点是各种设备之间的转换。
四、本课程的特色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法,辅之以必要实践,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容易理解专业课程的有关操作。
五、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第一章色彩的形成与色觉
教学内容: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颜色感觉标准的观察条
件。
教学要求:掌握色觉的形成,物体色的形成原理。
第二章色彩的描述
教学内容:色彩的表示法,色彩测量与测色仪器。
教学要求:掌握测色仪器的原理
第三章色彩空间与色彩转换
教学内容:设备相关色彩空间,设备无关色彩空间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空间与无关空间的原理,掌握各种色彩转换技术。
第四章色彩复制工艺与质量评价
教学内容:印刷色彩复制工艺系统,印刷工艺中影响颜色的因素,彩色印刷品质量评定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色彩复制工艺系统的原理,掌握质量的方法。
第五章色彩管理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ICC国际色彩联盟,色彩管理系统的3C。
教学要求:了解ICC,掌握色彩管理系统的原理。
第六章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ICC设备特征文件,色彩转换引擎。
教学要求:掌握ICC设备特征文件与转换引擎。
第七章扫描仪及其特征化
教学内容:扫描仪特点,扫描仪的校正,扫描仪的特征化,扫描仪的特征文件的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扫描仪的各种特征及其应用与校正。
第八章数码相机及其特征化
(阅读材料)
第九章显示设备及其特征化
教学内容:彩色显示技术,显示器的校正,显示设备特征化
教学要求:掌握彩色显示技术,显示器的校正。
第十章打印机及其特征化
(阅读材料)
第十一章印刷设备及其特征化
教学内容:印刷设备,传统印刷标准化,数字印刷的校正,印刷设备。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印刷设备的特征化原理与校正手段。
第十二章现代色彩管理的技术体系
教学内容:从输入到输出的控制,数字文件的控制,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从输入到输出的流程
第十三章媒体准备与印前中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软件、排版软件中的色彩管理,图形设计的色彩管理,苹果系统色彩管理微软公司色彩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图像处理、排版与图形设计软件的色彩管理技术。
第十四章印刷复制工艺中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屏幕?打样,数码打样,彩色图像分色
教学要求:掌握、打样、彩色分色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五章电子出版与网络管理中色彩教材的应用
教学内容:PDF文件与色彩管理,网络彩色图像的色彩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PDF文件的色彩管理与网络色彩管理技术。
六、本课程教学时数与考核方式。
1、总学时42学时(其中讲课28学时,实训14学时)
2、考核方式:考查、闭卷、纸质。
七、实训4课时,参观生产实践。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课目
1、田金慧编著(印刷色彩管理)印刷工业出版社出报2007年
做本。
2、主要参考书目:色度学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九、教学进度与时间分配
学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