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肌病学》正式出版发行
《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速查实用全书》
![《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速查实用全书》](https://img.taocdn.com/s3/m/865e1a2b7fd5360cbb1adb5f.png)
《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速查实用全书》本书作者:何兴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图书册数:全四册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定价:998元现价:450元《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速查实用全书》本店是实体店,坚决抵制各类盗版、劣质图书及附件,严格控制图书进货渠道,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直接从经过国家出版发行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出版社进货,与国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古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社科、社科文献、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科学、法律、上海外教、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南大、广西师大、北京出版集团、浙江少儿、江苏少儿、21世纪、作家、春风文艺、长江文艺、接力、漓江等全国知名的300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图书均经所在地图书市场审读办公室审读合格后,方上市发行,100%正版、优质,订购速度快,数据提供及时,加工全方位,能全面符合客户的需求。
公司经营的图书科目品种齐全,涉及学科面广,涵盖文学、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历史、工具图书、艺术、哲学、语言、政治、经济、学术专著、工具书及其它社科综合类图书等。
经营风格全方位,适合各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和阅读需要。
内容介绍:商品简介商品编码:pdf28155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册 数:作者:何兴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出版时间:2012年8月印刷时间2012年8月isbn:版次:第一版装帧:精装纸张:胶版纸印次:第一次页数:正文语种:中文开本:16开目录最新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数据速查实用全书最新临床药物疗法与临床用药数据速查实用全书>>>详细介绍: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菌血症和脓毒性感染第二章细菌性感染第三章分枝杆菌感染第四章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第五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六章全身性真菌病第七章寄生虫感染第八章传播病症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第二章气管炎、支气管炎第三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第四章脉部感染第五章变态反应性肺疾病第六章阻塞性肺疾病第七章间质性肺疾病第八章栓塞性肺疾病及其他第九章职业性肺疾病第十章胸膜疾病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二章低血压及休克第三章心律失常第四章心脏停搏、猝死第五章高血压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七章肺源性心脏病第八章心肌病第九章心脏瓣膜病第十章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第十一章血管疾病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食管疾病第二章功能性上消化道疾病第三章消化道出血第四章胃炎第五章胃肠道溃疡第六章胃下垂及胃石症第七章胃肠道炎症第八章功能性肠病第九章吸收不良综合症第十章炎症性肠病第十一章肛门肠病第十二章腹泻与便秘第十三章胰腺炎第十四章肝脏疾病第十五章肝炎、肝功能衰竭第十六章肝病相关综合症及并发症第十七章胆囊胆道疾病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尿失禁第二章泌尿系结石第三章肾功能不全第四章肾小球疾病第五章尿路感染第六章代谢性肾脏疾病第七章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第八章肾血管疾病及其他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贫血第二章遗传性血液疾病第三章血红蛋白异常第四章粒细胞减少症及增多症第五章骨髓增殖性疾病第六章淋巴和组织细胞相关疾病第七章血小板疾病第八章血管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第九章输血疗法第七篇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垂体疾病第二章甲状腺疾病第三章甲状旁腺疾病第四章肾上腺疾病第五章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症第六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第七章碳水化合物代谢疾病第八章脂质代谢异常第九章淀粉样变性第十章尿酸代谢异常第八篇营养性疾病的药物疗法第一章临床营养第二章营养不良第三章维生素缺乏、依赖及中毒第四章矿物质缺乏症第五章肥胖巨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服务宗旨让客户“买得放心、买得开心”是本公司的一贯服务宗旨,而且,我们也会始终将这一宗旨贯彻到底,并赋与其更丰富的涵义。
2020版: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内容
![2020版: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149fe410661ed9ac51f308.png)
2020版: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内容1 简介1.1 疾病分类心肌病作为一组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学会和心脏病联合会工作组1995年建议将心肌病分为心肌病和原发性两类。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2006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特异性心肌病包括与心肌炎、特定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而原发性心肌病则是一组以原发性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在病理生理学上又分为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线粒体心肌病(mitochondrial cardiomyopathy,MCM)、混合性(遗传性及获得性)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和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LVNC)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心肌病。
其中LVNC被AHA归类为遗传性心肌病,而被欧洲心脏病协会定义为未分类实体。
患者超声心动图所示的LVNC同时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存在关联,因此在使用该术语时需谨慎。
LVNC仅描述心肌病的形态而非功能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心肌病进行诊断时应做好甄别。
2019年,心律协会专家发表了评估心律失常心肌病的共识,提出用推荐等级和证据级别系统组成的评分系统,借助对益处与风险的权衡(采用Ⅰ、Ⅱa、Ⅱb和Ⅲ分类)以及证据等级评分(A、B-R、B-NR、C-LD、C-EO)来表示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38a159fe4733687e21aa38.png)
第一章绪论一.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二. 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和现状1.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的建立和发展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 教授临床流行病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临床流行病学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培养高级临床流行病学人才INCLEN的第一期项目: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 CERTC); 在22个国家建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 CUT);出版发行<<临床流行病学杂志>>;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INCLEN的第二期项目:(90年代初至今)宗旨: 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临床医学实践, 从而改善人民健康.2.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1980年, 在Rockefeller基金会资助下,有4位专家在英国接受了临床流行病学培训;1983年, 13所部属院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即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培训项目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1989年,首届临床流行病学/DME学术会议,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CHINACLEN)1993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成立1997年,协和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成为INCLEN phase II的CEU 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三. 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 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2. 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3. 方法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临床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四.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探讨病因及危险因素;疾病诊断研究与评价;疗效分析与评价;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循证医学.五.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设计、测量与评价(DME)(一)设计(Design)包括的内容:确定科研目的和假设; 确定研究设计方案; 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效应指标; 确定资料分析方法;研究预期结果;经费预算; 质量控制.(二)测量(Measurement )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现象包括:•测量指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三)评价(Evaluation) 评价内容包括:1有效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实用性(applicability)2经济学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评价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六.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监测; 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 临床试验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方法论七. 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疾病•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临床科研选题与立题的原则和方法一. 如何确定临床研究的重点1. 明确研究目的,成立研究重点设定的专家小组临床科研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和探讨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国家863 / 973计划, “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 分析健康状况•疾病别死因分析•疾病负担分析•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分析•对医学研究系统状况的分析3.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二. 选择与确定临床科研课题1. 选择科研课题前要清楚回答的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前人做的如何?•有什么成果或问题? (国内外)•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创新性与可行性?•能否达到预期假设的目的?•研究结果的价值有多大?•成果推广的范围和程度?2. 选题和立题的步骤:第一步: 对拟研究的重点疾病的有关病因与发病因素是否清楚?第二步: 对拟研究的疾病有关早期的正确诊断是否满意?第三步: 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第四步: 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楚?三. 立题研究的重要条件1. 充分地掌握研究课题的最新、最佳信息2. 研究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 研究的设计方案和方法要科学可行4. 干预措施应有科学性和创新性5. 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数量要求6. 研究的可行性报告7. 要预测研究的效果和效益8. 伦理问题9. 经济支持四. 立题研究的评价标准1. 研究的课题是否属于国家或地区确定的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2. 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否确切?3. 是否掌握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最新研究信息?4. 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5. 研究课题执行时的可行性如何?6. 预期效果的估价7. 医德如何?课题的来源:1. 国家级课题•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基金3. 委托课题4. 自选课题第二节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一、随机化原则随机化(randomization )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 能最有效地控制误差.1. 随机化的形式: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随机分组(random allocation)2. 随机化方法: 简单随机、系统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二. 对照原则1. 设立对照组的意义:•通过对照去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科学地评价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正确方法2. 对照的类型(1)按照对照的选择方法分:同期随机对照(concurrent randomized control)非随机同期对照(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2) 按照对照的性质分:•有效对照(标准对照) (standard control)•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3) 按照研究设计类型分:•自身对照(self control)•历史性对照(historical control)•交叉设计对照(cross-over design control)三. 盲法原则研究对象、试验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都不知晓实验分组和接受处理措施情况。
医生的核心能力与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利用
![医生的核心能力与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f9ffc508a1284ac8504335.png)
局:论目前国内科研中的浪费 /news/show.php?id=3327]。
第三军医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军医们平常只使用中文的CBMDisc和外文的 和外文的 军医们平常只使用中文的 MEDLINE文摘数据库,认为一般查它们就够了,也 文摘数据库, 文摘数据库 认为一般查它们就够了, 不知道其它数据库的特点及收录内容, 不知道其它数据库的特点及收录内容,更不清楚用 法; 许多读者对主题词表检索利用很少,能够达到常用主 许多读者对主题词表检索利用很少 能够达到常用主 题途径检索的人员比例尚未到三分之一; 题途径检索的人员比例尚未到三分之一; 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功能的还很少, 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功能的还很少,而不 知道或知道但未使用过的占41.66%。 知道或知道但未使用过的占 . %
2011-4-19
氟卡尼(Flecainide)的故事: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氟卡尼(Flecainide)的故事: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1979年,Bernard Lown指出青壮年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发作,常有心律失常并导致死 亡,他推荐一种新药-氟卡尼(flecainide)。该药疗效评判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结果通 过异位搏动的次数来判断。研究结论:氟卡胺可减少心律失常,因此有心脏病发作病人应服 用氟卡胺。该结果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并由美国FDA批准作为心脏病发作后标准 用药方案。 但是,在随访治疗的18个月中,服氟卡胺的病人组约10%死亡,其病死率是服安慰剂组病人的 2倍。由于该信息广为传播,并列入医学教科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生们并没有去注 意到后来发表的该药有较差结局的资料。到1989年止,在美国约有200,000人服用该药,有 上万人死于该药引起的副作用。 这个例子说明:最初研究结果广为传播,是因为其符合我们传统上先研究“机制”再用于治 疗的规律;而后来的研究结果并未被及时广泛传播,是因为这是一个阴性结果,医生们继续 使用氟卡尼,是因为他们相信该药是有效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需要获得进一步的最新信 息,由此可见实施循证医学原则的重要性。
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期刊参考目录(试行)
![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期刊参考目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516caf2524de518964b7dd8.png)
第九版内科学-心肌疾病
![第九版内科学-心肌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6f09b82b0717fd5360cdc37.png)
炎症:肉芽肿性心肌炎,结缔组织病累及心肌
中毒、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嗜酒是我国DCM的常见病因。化疗药物和某些心肌毒性药物和化 学品 遗传:25%~50%的DCM病例有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背景 其他:围生期心肌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内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β受体拮抗剂与钙通道阻滞剂联合治疗出现心率过缓和低血压,一般不建议合用 梗阻性HCM患者慎用硝酸酯类药物 针对心衰的治疗:HCM后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治疗药物选择按照慢性 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针对房颤:胺碘酮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对持续性房颤,可予β受体拮抗剂控制心室率。除非 禁忌,一般需考虑口服抗凝药治疗
心尖部常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律失常有关
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内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心影可以正常大或左心室增大
超声心动图:临床HCM最主要的诊断手段 心脏磁共振CMR:有助于形态,结构,功能和病变性质的评估。心室壁局限性(室间隔多见) 或普遍性增厚,同位素钆延迟增强扫描可见心肌呈片状强化,梗阻性HCM可见左心室流出道狭 窄、SAM征、二尖瓣关闭不全 2. 心电图 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QRS波左心室高电压,倒置T波和异常q波
内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心影增大,心胸比>50%,肺淤血征象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及评估DCM最常用的重要检查手段 心脏磁共振CMR:对于心肌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高价值 心肌核素显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有助于除外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缺血性心肌病 2. 心电图 虽然缺乏诊断特异性,但很重要。可为R波递增不良、室内传导阻滞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常见ST段 压低和T波倒置,多种心律失常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心力衰竭精选全文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心力衰竭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c836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9.png)
(二)诱因
1.感染 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 3.血容量增加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一)Frank-Starling机制 (二)神经体液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AS) 3.其它体液因子
临床程度分级 皮肤干暖,肺部无啰音
皮肤湿暖,肺部啰音
• 皮肤干冷,肺部啰音 • 早期末梢循环障碍 • 组织脏器灌注不足 • 皮肤湿冷,肺部啰音 • 心源性休克或前兆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30~40次/分 ➢ 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 ➢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心力衰竭
目录
01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02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03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
重点难点
掌握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
熟悉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及药物的合理应用
了解 心力衰竭的分期(A、B、C、D )及治疗原则
1.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2.休息与活动 3.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体重增加往往早于显性水肿!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改善症状的基石 (关注电解质紊乱)
(1)袢利尿剂(呋塞米)
(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
(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4)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不增加排钠
心力衰竭总论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 心室功能受损 ➢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 淤血,灌注不足 ➢ 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体液潴留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bf36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0.png)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学教案——心肌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掌握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3)熟悉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评估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制定心肌病治疗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肌病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心肌病是指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2)分类: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肌炎症等。
2.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1)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乏力等。
(2)体征:心脏扩大、奔马律、杂音等。
3. 心肌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体征、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心脏听诊、血压、脉搏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心导管检查等。
4. 心肌病的鉴别诊断(1)与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相鉴别。
(2)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鉴别。
5. 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最新治疗进展(1)治疗原则:控制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2)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3)最新治疗进展:干细胞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对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肌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47072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9.png)
《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3,Z2431113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20学时总学分数:6.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
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共12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本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一协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6420d06294dd88d0d26bf6.png)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麻醉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编著】本书系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麻醉学专家集体编写的权威性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为总论,对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有创监测、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作了具体规定;第二部分为专科手术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为特殊病症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规范我国麻醉学技术操作、提高麻醉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适用于麻醉学专业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序言在卫生部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了 5。
多个专科分会的医学专家和学者编写出版了这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
这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祝贺。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对临床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6这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总结了我国医学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凝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医务人员的智慧,同时吸纳了循证医学证实了的医学科技进展。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行为,有章可循。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必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发挥重大的作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发行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轮临床医学医学教材出版情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轮临床医学医学教材出版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b29b11e551810a6f4248619.png)
26319-1
医学免疫学(第7版)
曹雪涛
临床医学
66
已出版
10
26438-9
病理学(第9版)
步宏、李一雷
临床医学
88
已出版
11
26661-1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王建枝、钱睿哲
临床医学
58
已出版
12
26604-8
药理学(第9版)
杨宝峰、陈建国
临床医学
79
已出版
13
26662-8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姚树桥、杨艳杰
李继承、曾园山
临床医学
76
已出版
5
26624-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周春燕、药立波
临床医学
91
已出版
6
26659-8
生理学(第9版)
王庭槐
临床医学
75
已出版
7
26603-1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李凡、徐志凯
临床医学
62
已出版
8
26660-4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
诸欣平、苏川
临床医学
56
已出版
卫生法(第5版)
汪建荣
临床医学
52
预计在8月末出
版
36
26654-3
医用高等数学(第7版)
秦侠、吕丹
临床医学
42
预计在8月末出
版
37
26655-0
医学物理学(第9版)
王磊、冀敏
临床医学
58
预计在8月末出
版
38
26656-7
基础化学(第9版)
李雪华、陈朝军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专题发言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专题发言](https://img.taocdn.com/s3/m/c3309e9251e79b8968022654.png)
我国的 2 型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严重危害健康,据统计,75%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死 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个过程,早期在肥胖、2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下,炎症、 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损伤导致了心血管疾病从血管功能性改变到结构的损伤和重构,到后期的靶器官功能损伤和衰竭。早期 发现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因素成为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防治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在 2 型糖尿病诊断之前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已经存在,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高诊断 率、治疗率、控制率,对于全面提高对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无创 性检查在临床及人群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超声成像,检测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Inteima Media Thickness,IMT),计算 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等血管结构改变检测方法;心电图运动试验(Electrocardiogram Exercise Test, EET),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等血 管功能检测方法。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 CTA 评估冠脉钙化积分及显著冠脉狭窄患病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者,显著冠脉狭 窄的患病风险较糖耐量正常者增加 34%。CTA 推荐应用于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早期评估冠脉病变 。目前,亚临床
27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价杂志常务编委,安徽省教育厅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第一梯队人才 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除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以外,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噻 唑烷二酮类药物、α- 糖苷酶抑制剂、肠促胰素类药物(GIP-1 受体激动剂和 DPP-4 抑制剂)。在降糖药物长期应用过程中其心 血管获益或风险日益受到关注。磺脲类药物为经典胰岛素促泌剂,在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同时,有些新型磺脲类药物 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对血管的浸润,改善纤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近年来多项队列 研究以及荟萃分析发现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对缺血后心肌功能恢复及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均有不良影 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行血管成形术的早期死亡率增加。因此,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时应该慎选磺脲类药 物。二甲双胍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石药物,有良好的胰岛素增敏和血糖控制的效果,可减轻体重,不易发生低血糖,在降糖的同 时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肥厚,实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目前大量循证医学结果提示二甲双胍 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病死率,全因死亡率,包括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血管事件,这种效应随治疗过程可持续存在。噻唑烷二 酮类能持久地控制血糖,曾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广泛应用于 2 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类药物除了低血糖发生率低,还可以抑制炎 症,降低血压,抗动脉硬化,减少尿蛋白。但其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效应,可增加充血性心衰发生风险。荟萃分析发现,罗 格列酮可能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吡格列酮却显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对心功 能不全,有严重心血管病变和高血压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要非常慎重。α- 糖苷酶抑制剂 ( 如阿卡波糖 ) 是唯一被 FDA 批准在 糖耐量异常(IGT)阶段可使用的降糖药,在有效改善血糖同时不增加体重,能改善脂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可显著降低 IGT、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肠促胰素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新型降糖药物,调控胰岛 α 和 β 细胞,控制空 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DPP-4 抑制剂不增加体重,而 GLP-1 受体激动剂有降低体重的作用。这两类肠促胰素 类药物均具有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效应,排水利钠调节循环血量,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改 善 2 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强心脏功能,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时具有一定的保护心功能的 作用,但目前尚缺少 5 年以上的有关肠促胰素类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临床试验,也无长期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报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一个版面多少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一个版面多少字?](https://img.taocdn.com/s3/m/2a33b3dfbb4cf7ec4afed019.png)
依达拉奉应用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张久德;王书民;43-44
化疗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疗效及对血清β-HCG及RI的影响尹喜平;45-46
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张格利;47-48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比较马金辉;吴功;49-50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的效果观察李品智;潘有明;51-52
中心静脉导管与常规胸腔穿刺在创伤性气胸中的临床研究周敏杰;53-54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乔利君;55-56
老年腹痛患者的分析吴冬;黄宗华;57-58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廖菽丹;王昌育;张涛;3-5
宫颈癌根治术中行卵巢移位+阴道延长术对年轻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存活质量的影响张慧;6-8
临床医学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蔺轶娴;9-10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李晓斌;朱晓萍;11-12
肝素锂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齐建钢;13-14
奥曲肽联合立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张高峰;15-16
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田静;17-18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关节镜清理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聂治军;常彦海;19-20+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炎症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讨陈丽娟;21-22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术后起搏阈值升高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祁杰;朱火兰;闫莉;李秀红;解翠;邓纪钊;59-60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16f56b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9.png)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病因是什么?(5分)答案: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
解析:吸烟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促使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COPD。
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2. 简述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
(5分)答案: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解析: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各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出现狭窄,从而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是由于气道狭窄气体通过时产生的声音。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5分)答案: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 - 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患侧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其感染人体后,在肺泡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和浆液渗出,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以及胸痛、咳嗽等局部症状。
铁锈色痰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含铁血黄素所致。
二、循环系统疾病1. 简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5分)答案:(1)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等)。